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数典忘祖的故事 正文

数典忘祖的故事

2016-12-15 06:25:30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数典忘祖的故事

数典忘祖的故事

【典故】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左传·昭公十五年》

【释义】数:数着说;典:指历来的制度、事迹。谈论历来的制度、事迹时,把自己祖先的职守都忘了。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近义词】崇洋媚外

【相反词】饮水思源

【成语故事】周朝时期,晋国典籍官籍谈被派遣到周朝去参加葬礼。周景王设宴招待他,并问为什么没有礼物朝贡。籍谈说晋国在受封时就没得到朝廷的赏赐,因此不必朝贡。周景王驳得他体无完肤,并指责他是数典而忘其祖。

【成语举例】我们要重视中国历史知识的学习,免得出现数典忘祖的笑话。

篇二:青少年一定要读的成语故事_数典忘祖

春秋时,晋国的文伯奉命出使东周,参加周景王王后的葬礼,籍谈任副使。这次葬礼很隆重,各诸侯国都来参加,还带了不少的贡品。

葬礼过后,按当时的规定要脱下丧服,然后由周天子设宴招待前来吊丧的各国诸侯。当周景王招待文伯时,有意使用鲁国贡上的酒器。

景王问文伯说:“鲁国的酒器好吗?是这次进贡的。”文伯回答说:“不错,鲁国到底是周公的后代,制作的东西就是好!”景王又说:“文伯啊,这次各诸侯国都有贡品进献,唯独晋国没有,这是为什么呢?”

文伯一时无话可说,只好向籍谈拱拱手,让他回答。

籍谈回答道:“我记得当初诸侯受封,都从周王那里接受了大量器物,借以安邦定国,所以他们能把器物回献给天子。而晋国呢?处在深山之中,同北方的少数民族为邻,远离周王室,所以,天子忙不过来,就没有送器物给晋国。现在晋国也无法回献。”

原来是籍谈在埋怨周天子没送器物给晋国。景王不高兴地说:“你们忘记了吗?晋国的祖先是周成王(周武王的儿子)的弟弟,难道他还会没有王室赠送的器物吗?据我所知,晋国曾先后得到过周王室赠送的鼓、大车、铠甲、香酒、雕刻过的弓以及勇士等,还有南阳一带的大片土地。有了功劳不会被忘记,有了贡品都要登记在册子上,使子孙们知道这是一定的恩宠啊!你的祖先是掌管晋国典籍的官,所以后来以官职作为姓,不然你怎么姓籍呢?身为掌管典籍的官员的后代,怎么倒忘了晋国的旧典呢?”

籍谈羞愧满面,只好与文伯提前退席。景王叹息地说:“籍谈的后代大概不会享有官职了吧?他举典故却忘了自己的祖先!”

篇三:《历史》动脑筋答案(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历史》上动脑筋答案及问答题补充

P14

答:尧生活简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率领人民治水,能与群众打成一片,都很值得学习。 P23

答:首先,夏桀和商纣的残暴统治激起了平民、奴隶的不满和反抗;其次,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结束夏桀和商纣的残暴统治,深得人心;最后,商汤和周武王能够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部落,抓住时机一举取胜。 P29

1. 看一看

答:青铜制造业是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典型代表,具有工艺高超、品种繁多,应用普遍,分布广泛的特点。夏朝青铜器目前发现虽少,但仍可说明夏朝已具备制造青铜器的工艺技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青铜器产品进一步趋向生活化,青铜刀、锥、鱼钩、铃的出现都足以证明这一点。文化来源于生活,生活又由文化来演绎。只有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只有集合劳动人民的智慧,才能创造出更加灿烂的中华文化。 P31

答:春秋时期的霸业改治,是在以变求强的争霸过程中实现的。各大国为谋霸政而改革,因改革而富强,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齐国和晋国都通过改革迅速致强,改革都涉及内政、生产和军事等方面的内容。 P34

成语故事会

数典忘祖、管鲍之交、老马识途、一鸣惊人、朝秦暮楚、卧薪尝胆、三家分晋、田氏伐齐。

P37

答:(1)铁农具与石制农具和青铜农具相比,具有硬度大,不易磨损等优点,显示了以往的农具无法相比的优越性;(2)到战国时期,冶铁工业已相当发达,能够生产大量的铁器,这为铁农具较快推广提供了基础性的条件。 P39

答:一场变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因守旧贵族的反对而被处死,但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商鞅变法成功的主要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指导思想和变法措施,符合秦国国情以及地主阶级的要求;各项法令在变法的过程中执行的非常坚决。

启示: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改革,国家才能富强;我们要像商鞅那样,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改革,勇于创新。

P40

答:材料一将大力士与小孩的行为产生不同后果进行比较,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牛的习性;材料二中“牛尊”反映了战国时期已采用牛耕,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它说明了春秋战国时,人们已经掌握了牛的生理特征和习性,为利用畜力进行生产创造了条件;也反映出了当时牛耕已经普遍使用的史实。

P43

答:(1)自然界的发展是有其客观规律的;(2)各管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并运用客观规律为人类服务;(3)古代日食的记载表明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古文化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P47

答:孔子的这三段话,教育我们对学过的知识要时常温习,要不断总结和向别人学习好的学习方法,要具有老老实实和谦虚好学的态度,才能学有所成。

P56

秦统一的历史意义:秦地统一,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它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战乱局面,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P57

答:秦王嬴政在用人上不以出身高低取人,不拘一格,广招人才;能够礼贤下士,任人唯贤;敢于向部下承认错误。由于秦王嬴政善于发现人才并加以重用,所以这些人在他的统一大业中,能够各尽其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P58

如何看待焚书坑儒?

答:秦始皇焚书坑儒,虽然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成功,但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不利于社会的发展,钳制了当时人民的思想,摧残了文化,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巨大损失,并且手法残忍,残暴。 P63

答:每年服役的人数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是15%,2000万人中减去约占半数的妇女,再减去男子中的老弱病残和小孩,壮年男子总数不过三四百万,再减去服役的300万人,在家耕田的壮年男子便所剩无几了。

P65

答:对这件事,有一个成语叫“破釜沉舟”。当时项羽在兵力上处于劣势,按常规战法,很难取得胜利。项羽采取这种做法,破釜沉舟激发了将士们的斗志。要么胜利前进,要么战死疆场,没有任何退路。破釜沉舟并不违背兵法,兵书上就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说法。项羽正在特殊情况下,运用这种特殊做法,应该说是高明的。 答: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P66

答: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张楚政权。提出了“伐无道,诛暴秦”的口号,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水浒英雄同样是农民起义的代表,涌现出一批可歌可泣的人物,如嫉恶如仇的武松,胆大心细的李逵等,他们将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演绎的淋漓尽致。但是,无论是陈胜吴广起义还是水浒英雄,最终都没能摆脱失败的厄运,也正说明农民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最终只能成为地主阶级改朝换代的工具。

指鹿为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破釜沉舟,约法三章,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

P68

答:(1)不同处:秦始皇的骊山陵墓规模巨大,里面犹如堂堂的地下宫殿;汉文帝预修陵墓,要求从简,只能用陶瓦装饰。(2)通过对比,可以看到秦始皇实施的是暴政,刑法残酷,激起反抗;汉文帝实施的是仁政,减轻刑罚,以德化民,反而促进社会的安定。

P69

答:说明汉武帝对董仲舒的怀念和敬重。

P71

为了加强思想统治,秦始皇采取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何异同点?

答:相同点:都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统治,巩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都采用了一种学说作为统治理念;都对社会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根本目的相同,实质相同,都是文化专制主义的表现。

不同点:①采取的手段不同:秦始皇是残酷镇压别的学说,而汉武帝则是大力发扬儒家学说;②造成的影响不同:秦始皇钳制了人们思想,造成文人不满,加速了秦朝灭亡,而汉武帝则使儒家学说逐渐成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在一定历史时期促进了生产力发展;③方式和结果不同: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对其他思想文化进行极其残暴野蛮的破坏,结果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地灭亡。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巩固。

P72

答:(1)答:田蚡是为了个人私利不让治河的,因为他的田产在黄河北岸,河道南移,可使他的田地免除水患。

(2)答:武帝有迷信思想,所以才会听田蚡的话。

P75

答:这些规定有些对,有些不对。如春夏不得掏鸟窝的卵,不得“弹射飞鸟”,城内民宅必须种树等,都有利于环境保护;而市场贸易时间有一定限制,就不利于商业的发展,体现了汉朝“重农,抑商”的政策、

结合现实谈一谈你对城市管理的建议?

答:规划城市的楼房建设,多植树,加强城市的绿化,美化环境等。

看图分析:答:汉朝实行抑商政策,所以长安的东西两市不设在城市中心,而设在城的西北角,并用围墙围起来,

以便于官府的控制和管理。

P76

找一找:答:有犁壁,耧车,水排等

议一议:答:这说明早在东汉时,我国和日本的交往已很密切。

P78

动脑筋

答:今天56个民族中已没有匈奴族,但匈奴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有:(1)匈奴族用勤劳的双手,开发了祖国的北疆;(2)第一次实现了蒙古草原的统一,为以后全国性的统一创造了条件;(3)他们创造的匈奴文化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汉、匈人民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共同缔造着祖国的历史。

P79

动脑筋

答: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1)政治上实行削藩,加强中央集权;(2)在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行抑商政策;(3)在军事上大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4)在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1、比较一下,汉初对匈奴实行的“和亲”政策与汉元帝实行的“和亲”政策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

点?

答:相同点:“和亲”的目的相同,都是通过“和亲”政策换取汉匈两族之间的和平友好关系;但

前者是被动行为,后者是主动行为。

不同点:汉初社会经济凋敝,国力不强,无法在军事上与匈奴抗衡;汉元帝时,匈奴分裂为南

北两部,南匈奴归附汉朝,愿与汉朝和亲。

P80

动脑筋

答:昭君和亲,促进了汉族和匈奴族的友好相处,推动了汉匈的经济文化交流。

1、活动与探究

(1) 看图分析

答:说明当时的匈奴没有自己的文字,采用汉字,同时也说明汉匈文化交流的密切。

(2) 思考与辨析

答:不同点:汉武帝以前,对匈奴采取“和亲”退让的政策,到汉武帝时期则对匈奴采取大规模武

力反击的政策。

原因:这种政策变化,自然和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有关,但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西汉国力的变化。

因为国力的强盛与否,是决定战争胜负的物质基础。如果不是国力强盛,汉武帝不可能多次对匈奴大规模用兵,并取得战争胜利。

P82

1、我们要学习张骞的什么精神?

答:学习他有胆有识,有行,有恒,不畏艰险,勇于开拓,面对困境仍矢志不渝的坚强意志。学习他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高尚品质。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遇到的困难?

答:两次被匈奴人扣押,经过荒芜人烟的沙漠、戈壁,自然条件恶劣。

P84

动脑筋

答:新疆石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从这些地方考古发掘汉代的丝织品、钱币和陶器,不仅证实了丝绸之路的存在,而且说明当时我国对外贸易已相当繁荣。

1、丝绸之路在今天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答: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流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

P87

1、秦汉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取得瞩目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答:(1)国家的统一;(2)经济的繁荣;(3)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发明创造;(4)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增强;(5)秦汉时期,中外交往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中国造纸术的传播对世界文化传播的影响是什么?

答: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3、就保护中国的科技成在世界领先地位提出几条建议?

答:(1)应为科技发展营造良好的物质和社会环境;(2)应大力推行教育事业,特别是素质教育;

(3)应提倡继承和发展人类过去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并加以发展创新;(4)应实行对外开放,了解和学习世界科技动态和科技成果。

P88

动脑筋

答:可以书写;绘画;用于包装;用于制造纸质生活用品,如纸杯、纸盒、纸巾、纸衣裤等。

1.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人民提倡“再生纸”有何意义?

答:目前我国自然资源有限,特别是森林资源不足,使用“再生纸”,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也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2.汉代人如何造纸?

答:浸沤(使麻等原料变软)→切碎(使纤维变短)→石灰石浸泡(脱胶、分散纤维、漂白)→舂捣(捣烂)→洗涤(漂洗掉灰浆和杂质)→打槽(用木棒在加水的纸槽中把纸浆均匀地捞在竹丝编成的模框上)→晒纸(晾晒)→揭纸(把晒干的纸从模框上揭下)。

P90

动脑筋

答:华佗没有说过这句话。因为张仲景在205年才开始写《伤寒杂病论》,而且写此书用了较长的时间,而华佗于208年就被杀害了。加之当时纸张使用并不普遍,更没有印刷术,所以,华佗在有生之年不可能看到此书。

P93

动脑筋

答:是电视剧的编导人员错了。尼姑庵是佛教的寺院,佛教是西汉末年才开始传入中国的,秦汉之际不可能有尼姑庵,电视剧的编导人员不了解佛教传入的历史,想当然地让刘邦的夫人进入尼姑庵躲避战乱,闹出了笑话。

P94

动脑筋

答:同意王充的观点。因为他用无神论的思想,批判了鬼神迷信的思想。他正确的指出人的精神是依附于肉体的,肉体消灭了精神也就不存在了,从而也就否定了鬼神的存在。

1、司马迁写出《史记》的原因是什么?

答:(1)汉武帝时,统一局面得到巩固,文化发展,为司马迁编写《史记》提供了有利条件。在统一的国家里可以到很多地方去游历;(2)受家庭影响,从小与较好的学习环境,阅读大量从远古到汉代关于社会发展的史书;(3)出身史官家庭,可以看到大量的国家藏书;(4)司马迁本人具有远大的理想和严谨修史的态度。

2、对司马迁修史的感悟?

答:胸怀大志,严谨治学,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等。

P95

动脑筋

答:秦始皇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地下军队,象征着请示黄统治下秦朝的赫赫军威和秦朝的强大国势。

兵马俑面相东方象征着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天下的丰功伟绩,同时也象征着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和保证秦朝的统治永存,随时准备镇压六国残余势力的叛乱,使其不敢谋反,破坏统一。

P96

1、议一议

答:秦朝末年,社会矛盾尖锐,秦始皇死后,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天下大乱,秦朝已无力继续建造未完工的地下军阵,因此出现了这一情况。

P102

1、说一下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是什么?

答:(1)都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2)胜方都有指挥得当、运用巧妙的策略和军队战斗力强等因素,而失败方都有指挥者轻敌自傲、指挥失误的因素;(3)都是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统治权的斗争。

2、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影响?

答:(1)东汉末年,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东汉政权名存实亡。拥有军政大权的地方官,乘机扩大武装力量,形成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

(2)军阀之间长期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分裂

P103

动脑筋

(1)官渡之战,曹操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答:曹操顺应人民希望安定的愿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自己的势力迅速壮大。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的地位;经济上采取恢复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等措施;军事上指挥得当,善于用人,特别是听取许攸的建议,派精兵深入敌后,焚毁敌军粮草,使敌军大乱。

(2)官渡之战,袁绍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答:轻视曹操,不虚心采纳部下的建议,统治黑暗,军心涣散。

1、官渡之战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答:袁绍败走河北,从此一蹶不振。官渡之战后,曹操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又陆续消灭了一些军阀,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曹操发动赤壁之战的背景(目的)是什么?

答:官渡之战后,曹操陆续消灭一些军事割据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为了乘胜消灭江东的孙权和依附于荆州割据势力的刘备,统一全国。

P104

1、赤壁之战,结果是什么?曹军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孙刘联军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影响是什么? 答:(1)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

(2)曹军失败的原因:曹军虽然在数量上占优势,但曹军来自北方,不吸水站;曹操的骄傲自满情绪;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最根本的原因是当时统一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曹操统一北方后,北方的社会经济尚未得到恢复和发展。

(3)孙刘联军取胜的原因:孙刘联军擅长水战,水军势力占优势,联军指挥得当,特别是火攻策略的实施。

(4)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P109

1、少数民族内迁中原带来了什么影响?

答:一方面加剧了中原局势的混乱,另一方面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动脑筋

答:第一,西晋的统治集团非常腐朽,奢侈腐化的风气非常盛行,在为的皇帝智力低下;第二,西晋统治集团内部放声争夺皇位的内乱,彻底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第三,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到了西晋统治阶级的压迫,民族之间存在着矛盾,少数民族的上层利用西晋内乱的机会起兵反晋,推翻了西晋的统治。


数典忘祖的故事》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679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数典忘祖的故事
相关文章
  • 数典忘祖的故事

    数典忘祖的故事数典忘祖的故事【典故】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左传·昭公十五年》【释义】数:数着说;典:指历来的制度、事迹。谈论历来的制度、事迹时,把自己祖先的职...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