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正文

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2016-12-15 06:32:29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戏题画山水图歌》赏析

《戏题画山水图歌》赏析

【作品介绍】

《戏题画山水图歌》的作者是杜甫,也题作《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19卷第7首。这首歌行体诗,写得生动活泼,挥洒自如。诗情画意融为一体,让读者不知道何者是诗,何者为画,两者结合得天衣无缝。清代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说:“读老杜入峡诸诗,奇思百出,便是吴生王宰蜀中山水图。自来题画诗亦惟此老使笔如画。”可见杜甫题画诗历来为人称道,影响很大。

【原文】

戏题画山水图歌(一本题下有王宰二字。宰,蜀人)

作者:唐·杜甫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

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焉得并州快剪刀,翦取吴松半江水。

【注释】

①能事:十分擅长的事情。

②日本东:日本东面的海域。

③浦溆:岸边。

④亚:低垂。

⑤并州:唐朝时期的河东道,即今山西太原,当地制造的剪刀非常有名。

【翻译】

十天画完一条河,五天画完一块石头。他作画不愿受时间的催逼,贸然从事,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后,才从容不迫地将真迹留于人间。挂在高堂白壁上的昆仑方壶图,山岭峰峦,巍峨高耸,蔚为壮观。图中的江水以洞庭湖的西部为源头,一直绵延流向日本东部的海面,犹如一条银丝带,场面十分壮观,岸边的水势非常浩渺,纵目望去,好似天水相接,连为一体,与银河相通。画面上云雾迷漫,飘忽不定,云团飞动。在狂风激流中,渔人正奋力驾船向岸边驶去,山上的大树被狂风吹得倾斜了。王宰的画在构图、布局等方面堪称天下第一,他能在一尺见方的画面上绘出万里江山的景象,就好像用并州的剪刀把吴淞江的江水剪来了一半!

【赏析】

杜甫定居成都期间,认识四川著名山水画家王宰,应邀约于760年(上元元年)作这首题画诗。王宰的原作没有传世,然而由于杜甫熟悉王宰的人品及其作品,通过他的神来之笔,仿佛为后人再现了这幅气势恢宏的山水图,诗情画意,无不令读者赏心悦目。

首四句先不谈画,极力赞扬王宰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他不愿受时间的催迫,仓猝从事,十日五日才画一水一石。只在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后,胸有成竹,意兴所到,才从容不迫地挥毫写画,留下真实的笔迹于人间。这是大家风度,笔墨自然高超。然后诗人进而描写挂在高堂白壁上的昆仑方壶图。昆仑,传说中西方神山。方壶,神话中东海仙山。这里泛指高山,并非实指。极西的昆仑和极东的方壶对举,山岭峰峦,巍峨高耸,由西至东,高低起伏,连绵不断,纵横错综,蔚为壮观。画面空间非常辽远广阔,构图宏伟,气韵生动,给人以雄奇壮美的感受。“壮哉”一词,表达了诗人观画时的美感体会和由衷的赞叹。此图不是某一山岳的实地写生,而是祖国崇山峻岭在艺术上集中的典型概括,带有中国山水画想象丰富、构图巧妙的特色。

中间五句,杜甫从仄声韵转押平声东、钟韵,用昂扬铿锵的音调描摹画面上的奇伟水势,与巍巍群山相间,笔墨酣畅淋漓。“巴陵洞庭日本东”句中连举三个地名,一气呵成,表现图中江水从洞庭湖的西部起,一直流向日本东部海面,源远流长,一泻千里,波澜壮阔。诗里的地名也不是实指而是泛指,是艺术上的夸张和典型概括。“赤岸水与银河通”和“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出塞》)有异曲同工之妙,江岸水势浩瀚渺远,连接天际,水天一色,仿佛与银河相通。这里形容水势的壮美,与上面描绘山势的雄奇相呼应,山水一体,相得益彰。“中有云气随飞龙”句,语意出《庄子·逍遥游》:“姑射山有神人,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古书也有“云从龙”的说法。这里指画面上云气迷漫飘忽,云层团团飞动。诗人化虚为实,以云气烘托风势的猛烈,使不易捉摸的风力得以形象地体现出来。笔势自然活泼。在狂风激流中,渔人正急急驾舟驶向岸边躲避,山上树木被掀起洪涛巨浪的暴风吹得低垂俯偃。“山木尽亚洪涛风”,亚,通“压”,俯偃低垂;着一“亚”字,便把大风的威力表现得活灵活现。诗人着意渲染风猛、浪高、水急,使整个画面神韵飞动。

以下是介绍这样巨大的艺术魅力产生的原因。诗人进一步评论王宰无与伦比的绘画技巧:“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远势,指绘画中的平远、深远、高远的构图背景。

诗人高度评价王宰山水图在经营位置、构图布局及透视比例等方面旷古未有的技法,在尺幅画面上绘出了万里江山景象。“咫尺应须论万里”,此论亦可看作诗人以极为精炼的诗歌语言概括了我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富有美学意义。诗人深为这幅山水图的艺术魅力所吸引:“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诗人极赞画的逼真,惊叹道:不知从哪里弄来锋利的剪刀,把吴淞江水也剪来了!”结尾两句用典,语意相关。相传晋代索靖观赏顾恺之的画,倾倒欲绝,不禁赞叹:“恨不带并州快剪刀来,剪松江半幅练纹归去。”杜甫在这里以索靖自比,以王宰的画和顾恺之的画相提并论,用以赞扬昆仑方壶图的巨大艺术感染力,写得含蓄简练,精绝无比。

这首歌行体诗,写得生动活泼,挥洒自如。诗情画意融为一体,让读者不知道何者是诗,何者为画,两者结合得天衣无缝。清代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说:“读老杜入峡诸诗,奇思百出,便是吴生王宰蜀中山水图。自来题画诗亦惟此老使笔如画。”可见杜甫题画诗历来为人称道,影响很大。

篇二:(0656)《绘画》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656)《绘画》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1:

2:

1:[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

1. 三远法

2. 有形病

3.吴带当风

二、简答:

1.何谓"马一角”?

2.唐代杜甫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诗中说:"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请简述"十日一水,五日一石”。

3.简述绘画的三大社会功能。

三、论述

1.试论"画到生时是熟时”的美学辨证思想。

2.试论述诗与画之关系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三远法

(1)宋代郭熙提出

(2)三远分别为:高远、深远、平远

2. 有形病

有形病:

(1)出自荆浩《笔法记》;

(2)“有形病”指那种可以从形象的表面认识出的毛病,如:花木不时,屋小人大,树高于山,水不容泛等等。

3.吴带当风

(1)指唐代吴道子的绘画风格

(2)意指吴道子所画人物衣服飘举如风吹动

二、简答

1、何谓“马一角”?

“马一角”:

(1)指南宋画家马远的绘画风格;

(2)马远的山水画常在构图上取一角之景,故称“马一角”

2.唐代杜甫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诗中说:“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请简述“十日一水,五日一石”。

参考答案:(1)本意为:十天时间画一段水,五天时间才画一块石头;(2)喻古人作画一笔不苟,精思熟虑,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

3.简述绘画的三大社会功能。

参考答案: (1)认识作用:通过典型的形象反映生活,使欣赏者看到不同时代和地区人们的生活情景,认识真理历史和现实。“穷神变,测幽微”、“使民知神奸”。

(2)教育作用:绘画具有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作用。“成教化,助人伦”。

三、论述

1.试论“画到生时是熟时”的美学辨证思想。

参考答案:(1)绘画中的“生”、“熟”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艺术须熟中求生。

(2)凡艺术技巧,初学忌生,无不求熟,应勤学苦练,以求其熟。因熟则巧,可随心所欲,心手相应,运用自如

(3)但艺术不宜太熟、烂熟,太熟则庸俗无新意。所以,既熟之后,又须济之以生,大巧若拙,才能控制太熟的流弊而有清新天真的气息。

2.试论述与画之关系

⑴诗与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诗属于语言艺术或时间艺术;画属于造型艺术或空间艺术; ⑵在传统中国画中,诗与画又有着密切的联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等;

⑶画与诗的表面结合:依诗作画,为画题诗;

⑷诗与画的内在结合:即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

⑸诗画结合是中国画独具的特色。

1:[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

1.临池:

2.六法:

3.师造化

二、简答

1.如何理解"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2. 简述"六要”

3.请列举两句有关绘画认识功能的言论,如"令人识万世礼乐”(《林泉高致》)。

三、论述

1.试论"文人画”。

2.试论以"荆、关”为代表的北方山水画派的风格特征。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临池: (1)语出自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故事。

(2)后人常称学习书法、绘画为“临池”。

2.六法:(1)南齐?谢赫提出

(2)六法分别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

3.师造化:(1)语出自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2)师造化即为以造化为师,向大自然学习。

二、简答

1.如何理解“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1)出自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诗;

(2)通常认为以画得“似”与“不似”为标准来论画是和儿童一般的见识,忽略了中国画对神、意的强调;

(3)苏轼并非反对和否定形似,而只是认为重点在于表现事物之精神而不应以形似为满足。

2. 简述“六要”

答案要点:

(1)五代荆浩所提出

(2)气、韵、思、景、笔、墨

3.请列举两句有关绘画认识功能的言论,如“令人识万世礼乐”(《林泉高致》)。

(1)“使民知神奸”(左传);

(2)“穷神变,测幽微”(《历代名画记》);

(3)“一画有千秋之遐想”(郑板桥题画)。(答对两句即可)

三、论述

1.试论“文人画”。

参考答案:

(1)“文人画”也称“士夫画”,是中国绘画史上最大的一个画派,影响深远;

(2)“文人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的能抒发文人气息的绘画,以有别于民间和宫廷画院的绘画;

(3)“文人画”的作者,一般回避社会现实,多从山水、花鸟、竹木中取材,以抒发性灵、闲趣或个人牢骚,间亦寓有对民族压迫或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

(4)“文人画”往往标举“士气”、“逸品”等,讲求笔情墨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并重视文学修养,对画中意境的表达以及水墨、写意等技法的发展,都有相当的影响;

(5)“文人画”发展到后期,往往死守传统,不事创新,一些末流画家更是以玩弄笔墨形式为能事,内容逐渐趋于程式化、空虚和贫乏。

2.试论以“荆、关”为代表的北方山水画派的风格特征。

答案要点:

(1)董、巨多画江南丘陵土质山,土质疏松,山势平缓,不作奇峰峻岭;荆、关多画北方石质山岳,多奇峰峻岭。

(2)董、巨的画多以杂树为主,灌木丛生;荆、关多以长松巨木为主。

(3)董、巨多平沙浅渚;荆、关多高山流水。

(4)董、巨画面平淡天真,朴茂静穆,气息温和;荆、关画面多雄壮峭拨,气势逼人。

篇三:西南大学《中国画论》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简答题

1. 文人画的艺术特征

2. 如何理解"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3. 谈谈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理解。

4. 唐代杜甫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诗中说:"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请简述"十日一水,五日一石”。

参考答案:

1.

答案要点:

文人画肇始于唐,发展于宋,成熟于元,明清滥觞其特征为(1分):

⑴强调绘画的文学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3分)

⑵对笔墨的突出强调和引书入画;(3分)

⑶画上题字作诗钤印蔚然成风。(3分)

2.

答案要点:

(1)出自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诗;(2分)

(2)通常认为以画得"似”与"不似”为标准来论画是和儿童一般的见识,忽略了中国画对神、意的强调;(3分)

(3)苏轼并非反对和否定形似,而只是认为重点在于表现事物之精神而不应以形似为满足。(1分)

3.

答案要点:

(1)此语出自苏轼评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2)诗画在传统中国画文人思想中有着紧密的联系,诗画之间可互为表现,互相渗透。"诗乃有形画,画乃无声诗。”

4.

答案要点:

(1)本意为:十天时间画一段水,五天时间才画一块石头;

(2)喻古人作画一笔不苟,精思熟虑,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

论述题

1. 试论"画到生时是熟时”的美学辨证思想。

2. 谢赫的"六法”向来为历代画家和评论家所推崇,五代荆浩在谢赫"六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六要”,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请据你对"六法”"六要”的理解,回答以下问题。

(1)简要比较说明谢赫"六法”与荆浩"六要”间的对应关系。

(2)为何谢赫"六法”之中有"色”(随类赋彩)而无"墨”,荆浩"六要”之中有"墨”而无"色”?

参考答案:

1、答案要点:

(1)绘画中的"生”、"熟”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艺术须熟中求生。

(2)凡艺术技巧,初学忌生,无不求熟,应勤学苦练,以求其熟。因熟则巧,可随心所欲,心手相应,运用自如。

(3)但艺术不宜太熟、烂熟,太熟则庸俗无新意。所以,既熟之后,又须济之以生,大巧若拙,才能控制太熟的流弊而有清新天真的气息。

2.

答案要点:

(1)简要比较说明谢赫"六法”与荆浩"六要”间的对应关系。

"六法” "六要”

气韵生动 气

骨法用笔 思

应物象形 景

随类赋彩 笔

经营位置

传依模写 墨

(2)为何谢赫"六法”之中有"色”(随类赋彩)而无"墨”,荆浩"六要”之中有"墨”而无"色”?

唐以前画多为人物画,均勾勒着色,墨无浓淡,故水墨之趣并未加以重视。因谢赫为南

齐人,时为人物画浓盛时代,山水方才萌芽,故"六法”中有色无墨。

至五代荆浩时,已为山水画渐盛时代,自王维"水墨最为上”语出,水墨兴,色与墨常处于不能并重的地步;重色则轻墨,重墨则轻色,故"六要”中有墨而无色。

1:[论述题]

1.六法论

2.荆浩《笔法记》中提到:"夫病有二:一曰无形,一曰有形。”请简述"有形病”和"无形病”的意思。

3.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4.简述董、巨山水的绘画特征。

参考答案:

1、

答案要点:

(1)南齐?谢赫提出

(2)六法分别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2、

答案要点:

?1?有形病:可从形象表面上露出的毛病,主要指绘画表现中透视(距离、大小等)关系的缺陷。?2?无形病:主要指绘画中气韵、格调等方面的毛病。

3、

答案要点:

(1)出自张?语;(2)意为以自然、现实为师,抒发内心主观情感。

4、

答案要点:

(1)董、巨多画江南丘陵土质山,土质疏松,山势平缓,不作奇峰峻岭;荆、关多画北方石质山岳,多奇峰峻岭。

(2)董、巨的画多以杂树为主,灌木丛生;荆、关多以长松巨木为主。

(3)董、巨多平沙浅渚;荆、关多高山流水。

(4)董、巨画面平淡天真,朴茂静穆,气息温和;荆、关画面多雄壮峭拨,气势逼人。

1:[论述题]

1.请谈谈你对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的理解

2.试论"自然之竹”"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关系。

3.试论中国画的"写意性”。

参考答案:

1、

答案要点:

⑴继承的作用:继承优秀的绘画传统,向古人学习绘画技法及思想;

⑵创新的意义:使传统得以发扬光大,使绘画得以向前发展,是绘画得以发展的动力; ⑶没有创新的继承即为"泥古不化”,只知临摹,不事创造,必难以适应时代发展和新的审

美需要,也将会阻碍绘画的发展;

⑷不讲继承的创新是盲目的,是无本之木,应努力学习传统精华,在深入生活描写生活中

灵活运用传统发展传统;

⑸继承与创新二者须紧密结合、统一和谐,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才是中国画的发展之道。

2、

答案要点:

?1?从"自然之竹”到"眼中之竹”再到"胸中之竹”最后到"手中之竹”,反映了从认识生活到表现生活的艺术创作过程;

?2?"自然之竹”是客观存在的对象;

?3?"眼中之竹”是"自然之竹”作用于眼并通过画家视觉反映于脑际的印象;

?4?"胸中之竹”则经过思维,对印象加以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地概括提炼而构成的艺术意象。

?5?"手中之竹”即将艺术意象运用熟练的笔墨技巧,加以表现而诞生出来的艺术形象;?6?郑氏的"画竹”理论形象地强调了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加工和升华这一道理。

3、

答案要点:

?1?写意性是中国画独特的艺术表现。(有别于西方艺术的写实及抽象)

?2?中国画写意性的特点:一为对意象精神的把握而不拘泥于具体物象的刻画;二为以书入画和以书写的笔法描绘胸中之意。

?3?"写意性”是中国画的灵魂和精神所在,对时下一些对中国画的"创新”应持有正确的态度,保有这一精神灵魂所在。


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720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戏题画山水图歌》赏析《戏题画山水图歌》赏析【作品介绍】《戏题画山水图歌》的作者是杜甫,也题作《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19卷第7首。这首歌行体诗,写...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