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杜甫——《登岳阳楼》 正文

杜甫——《登岳阳楼》

2016-12-15 06:32:47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杜甫 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详案

郑亚萌

教学目标

1、品味雄浑开阔的意境

2、了解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1、品味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情感

2、品析诗人“景大身小、诗境阔狭”的手法

3、品读诗人的忧国忧民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位于湖南省岳阳市的岳阳楼,建筑精巧雄伟,它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一起被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岳阳楼为洞庭湖畔的一颗珍珠,但若没有洞庭湖,岳阳楼也就黯然无色。登岳阳楼,必望洞庭湖,咏岳阳楼,必咏洞庭水。)使岳阳楼最为有名的是岳阳楼诗文三绝:范文(范仲淹《岳阳楼记》)杜诗(杜甫《登岳阳楼》)魏联(魏允贞《岳阳楼》)

二、背景介绍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到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诗人已五十七岁,距

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 诗人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三、学生齐读并背诵诗歌。(5分钟)

登岳阳楼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四、感知意象

1、结合注释翻译本诗。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2、整体感知

(1)、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一句,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怎样呢?(学生回答)

“昔闻”与“今上”构成流水对(上下句的意思相关相连)。“昔闻”指诗人青年时代(书香门第之家,正值年少,科举未考上,也没觉得多大事,便去长安闯荡,那时候年少轻狂,国家也正值“开元盛世”,到处歌舞升平);如今呢,诗人也到了暮年,年老多病,历尽坎坷,漂泊(被动的,主动的称为旅游)无依,而祖

国也是山河破碎,前途渺茫,诗人登楼时,怎能不百感交集,充满对人世的感慨呢?(不是惆怅,也不是兴奋,是复杂的感慨) 例如:辛弃疾《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爱上层楼”年轻、好胜,而年老时真正感受到的是说不出的百感交集,是不尽的感慨。

(2)、赏析“坼”和“浮”字

“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浩瀚汹涌。(如:“四弦一声如裂帛”,撕裂帛的动作声音,有力度)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颔联容易联想到曹操“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 颔联写的是一副怎样的景?

壮美,开阔的景,用了夸张手法,和想象营造一种开阔雄浑的意境。杜甫有很多诗都是描写开阔雄浑的意境。

如《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垂和涌,大气磅礴) 《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写出宽广,长江滚滚写出汹涌澎湃的气势)

(4)描写开阔的景正是为了反衬自己的渺小。“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写的是自己,表达出一种怎么样的情?

“无一字”是因为战乱失去了亲朋好友的音信,表现出一种孤独之感。年老有多种病,也只有一条孤寂的小船,晚年无住处,全家居于其中,所有的家底也就这么一条小舟,不知道未来往哪里走,随着船漂泊无依。自我渺小孤独之感跃然纸上。

(5)有评论说“前半写景,意境阔大,五六自叙,如此落寞。阔狭顿异”杜甫善用这种“景大身小,诗境阔狭”(用大景营造广阔的意境来反衬自身的渺小)的手法来表达情感。

比如:《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阔大意境更加反衬出“无”和“有”的凄楚,“悲”和“独”的孤寂,一张一弛,一收一放情感顿生。

(6)诗境由阔到狭,反衬清晰。已经不能再写狭了,再写就会头重脚轻。杜甫他写了什么呢?“戎马关山北”诗人在南边想象到北边家乡的战乱(戎马),战争意味着国家,由个人身世,转到国家艰难,百姓流离失所。

“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

自我渺小跳跃到对国事的忧虑,彰显出杜甫开阔的胸襟。当

自己住的茅屋破烂处境凄楚时,却还想着广庇天下寒士。苦难者有一颗受难的心,耶稣是为全人类受难,杜甫也是胸怀着天下。

“凭轩涕泗流”一个年老多病的老头站在岳阳楼上凭轩北望是在为谁流眼泪呢?多少伟大的理想与抱负烟消云散,多少百姓流离失所,他也正是这国家动乱,众多流离百姓中的一员。他忧国忧民忧自己,将三者清晰的结合在一起,只不过跳出了个人生命的痛苦想到了国家和百姓的痛苦

别林斯基有句话:“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所以杜甫才会被称为诗圣。

五、学生自我感悟,体会诗人的心境,齐读文章,并且背诵。

篇二:杜甫《登岳阳楼》赏析

杜甫《登岳阳楼》赏析

昔闻洞庭水2,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3,乾坤日夜浮4。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5。戎马关山北6,凭轩涕泗流7

【韵译】: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赏析】:

前一层先叙登楼,后写洞庭湖景观,一起一承,章法分明。起句以“昔闻”与“今上”对应,看似平常,却颇有深意在。“昔”,当指诗人的青年时代,又值“开元盛世”,到处都是歌舞升平的景象,诗人既闻洞庭之名,必有向往之意,可惜未能一游;如今呢,祖国山河残破,疮痍满目,而诗人也到了暮年,且历尽人生坎坷,却有幸登楼,怎能不百感交集呢?但诗人只叙事,不说情,把情留给读者自己去品味。接着就给读者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是诗人心中的画面,仅凭肉眼是看不到的,它使人联想到曹操咏海的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自然,诗人此刻的心情跟曹操有所不同。

后一层先说个人景况,后说国事艰难,使人担忧,一转一合,显而易见。“亲朋”两句中,要害是“孤舟”一词。诗人自离夔州之日起,全家人都生活在船上,实际上已无家可归,所以由写景转入抒情先说个人景况;再说,从洞庭水转换到“孤舟”,脉络也十分清晰。至于说亲朋“无一字”,显然是无所依托之意。这又加重了诗人自伤飘泊的感情。但诗人不会停留在个人痛苦上,他总是以国事为念,因此,当他站在岳阳楼上“凭轩”远眺时,就联想到当时吐蕃犯边的情况,不禁潸然泪下了。这个抒情结尾将诗的思想内容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凭轩”二字又巧妙地照应了第二句,以此结束全诗恰到好处。

这首诗可以说是咏岳阳楼的绝唱。

考题:

1、 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戎马关山北6,凭轩涕泗流

2、 说到洞庭湖,我们都会想起唐诗中写得最好的两处名句,一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出自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一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出自杜甫的《登岳阳楼》。

他们都以大胸襟、大手笔,写出了洞庭湖的大气象、大气魄.。

3、、《登岳阳楼》中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写景,既是实写,又寓想象,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

篇三:登岳阳楼杜甫

登岳阳楼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全诗。

2、培养学生诗歌赏析的能力,把握本诗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3、领会《登岳阳楼》通过描绘雄伟壮阔的艺术境界和个人孤苦的境遇,表达诗人感受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学习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诗歌赏析的能力,把握本诗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难点:领会《登岳阳楼》通过描绘雄伟壮阔的艺术境界和个人孤苦的境遇,表达诗人感受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学法指导:

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连缀、补充联想、练字炼句缘景明情。

课时安排: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诵读全诗,找出生字词,查工具书解决

东南坼(chè) 戎(róng)马 涕泗(tì sì) ....

2、把握诗歌的节奏、重音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

3、猜读:只读题目和作者,你感知到了些什么?

这是一首写景诗,写的是岳阳楼景。由作者杜甫生活的时代及其经历,联系初中学过的《岳阳楼记》中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大胆推测,这首诗是借登岳阳楼所见,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4、反复朗诵全诗,争取背诵。

3、资料链接:

介绍作者: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世称杜工部,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人有“诗圣”之誉,其诗有“诗史”之称。

诗作:“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春望》、《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写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 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

巳聋,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二、学习·研讨

(一)导入。

(二)多形式朗读,注意正音正字、指导节奏 (检查预习)

(1)、小声读诗歌与课下注释,读懂诗句,遇到疑难问题作标记。(前后位

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典型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2)、大声朗读,揣摩感情。(同位为一组,点评,并改进。)

(3)、用自己的话解释本诗的意思。

(4)、指名朗读、点评并指导诵读,划分节奏,注意轻重、缓急、快慢。

诵读提示

这首诗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要读得缓慢些。首联从

“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年,已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读得快了则意味不同,可能正如仇注所云“喜初登也”。颔联写岳阳楼景色,读时须有纵目远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应慢读——似乎说“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这是为下文蓄势。下面两联说感慨,要用深沉的语调读:颈联说个人,有无限辛酸,调子低些为好;尾联说国家,有满腔悲愤,调子稍稍上升——这是全诗高潮所在。

(三)、诗歌赏析

(一)、学生自主赏析

结合课后练习题一,提示:可以从艺术手法,情感表达,景物描写,或

你认为最棒的句子或生动传神的动词入手,谈谈你对本诗的理解,对诗人身世之悲,家国之忧情怀的把握。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畅所欲言。

(二)、 教师导析 师生合作 品味全诗

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首联用了什么手法? “昔闻”和“今上”

两相对照,包含了怎样的感慨?有何作用?

首联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

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景象?这两句中最具

表现力的词语是哪两个?你能说说这连个词的妙处吗?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衔远山、吞长

江,浩浩汤汤。“坼”,分裂,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这两个字写出了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宏伟奇丽的景色,给读者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

教师总结赏析诗句的技法:赏析诗句可从修辞、用词、含义、情感等方面考

虑。

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诗的意境由开阔突然转为狭窄,联系尾联和

作者当时的处境,试分析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

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

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4、尾联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

人联想。

教师总结古诗词鉴赏十读法

一、读题目 二、读作者 三、读背景(注释) 四、读题材 五、读意境 六、

读内容 七、读语言 八、读手法 九、读情感 十、读主题

(四)、总结

这首诗写诗人登楼时所见所感。诗人通过 对洞庭湖浩翰汪洋、雄伟壮阔的

景象的描绘,触景伤情,把个人的悲苦、国家的忧患和自然界宏奇伟丽的景色上下衬托,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怀。意境宏大,情调悲壮,是登岳阳楼的千古名篇。

(五)、融入情感,想象自己是杜甫,大声读。齐背

(六)、拓展

1.江南有哪三大名楼?

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被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2.你能背诵出多少句古人描绘洞庭湖的佳句?

①屈 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②刘长卿:“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

③许 棠:“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

④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⑤杜 甫:“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⑥刘禹锡: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⑦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3.你记住了几副写岳阳楼的名联?

①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②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③洞庭西下八百里; 淮海南来第一楼。

④四面河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⑤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 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 。

三、真题演练 (巩固·延伸 )

(一)、2011年德州中考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3分)

2.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2分)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1、答案示例:"垂"和"涌"赋予景物以强烈的动感,突出了舟中观景的典型特征,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评分:3分,意思对即可。

2、答案要点:①比喻、设问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③对比、反衬

评分:2分,答出一点即可。

3.答案示例:怀才不遇的苦闷,飘泊无依的感伤。

评分:2分,意思对即可。

(二)、2011年黄冈中考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4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________________”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_________________。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2分)

2.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2分)

1. 破 满目凄然(意思相近即可)

2. 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意思相近即可)

修订说明:

通过将近一个月的研修学习,聆听专家讲座,和同行共同切磋,让我从教学理念上又有所更新,重新审视先前提交的教案,感觉有很多瑕疵,重新做了调整,修订理由如下:

1、本来感觉一首诗一节课足矣,背背,理解一下就可以了,可现在感觉古诗词的学习,不仅要背诵,积累,还要教会学生鉴赏,所以有一节课增加为两节

课。

2、在设计学生读词注释时,有疑难问题作标记的要求,却没有如何解决问题的途径,致使教学环节不完整,现做调整,让学生学有所获。

3、大声朗读,揣摩感情,后面加上具体要求,让学生更明确自己的任务,并且能互相切磋,共同进步,有助于学生提高朗读水平。

4、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师生共同赏析诗词中,原来是就诗论诗,现在加入对鉴赏诗词技法的讲解,让学生不仅会赏析《登岳阳楼》,还能赏析

其他诗词,注重方法指导,提高学生能力。

5、学完整首诗,再加入“教师总结古诗词鉴赏十读法”加大对学生的方法指导,

以提高学生阅读鉴赏古诗词的能力,这对初三的学生很重要。

通过修订后的教案,我感觉内容更充实,更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对初三的学生来说应该更实用。


杜甫——《登岳阳楼》》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722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杜甫——《登岳阳楼》
相关文章
  • 杜甫——《登岳阳楼》

    杜甫登岳阳楼《登岳阳楼》详案郑亚萌教学目标1、品味雄浑开阔的意境2、了解诗人的爱国情怀教学难点1、品味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情感2、品析诗人“景大身小、诗境阔狭”...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