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雪中送炭 正文

雪中送炭

2016-12-08 07:30:41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联系生活实际举一个“雪中送炭”的具体事例

联系生活实际举一个“雪中送炭”的具体事例

请你仿照“老大娘带着全村妇女给志愿军送打糕”这段话的写法,联系生活实际,举一个“雪中送炭”的例子。

①有一年冬天,一个富翁正在床上躺着,忽然窗外雪花纷飞,他想:天这么冷,穷人不是要挨冻吗?于是,他派奴婢给穷人送去煤炭,棉衣和食物。人们都很感激这位富翁,对当时挨冻挨饿的穷人来说,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②为了早日实现瑞恩“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的愿望,妈妈的朋友感动之余,把瑞恩的事写成了文章,登在当地报纸上,一周以后,瑞恩不断接到捐款,对瑞恩尽快筹齐2000元钱来说,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③瑞恩凭着坚强的意志,通过艰辛的劳动,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很快筹齐2000元钱,瑞恩的第一口井打好了,使乌干达的安格鲁孩子喝上了洁净的水,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④2001年3月,“瑞恩的井”基金会正式成立。一年以后,“瑞恩的井”基金会已经为非洲的8个国家打了30口水井。对他们来说,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篇二:雪中送炭图的来历

《雪中送炭图》的来历

1920年9月,经人介绍梅兰芳与齐白石见面。此时,梅兰芳大名鼎鼎,如日中天,而且在这一年他还拍摄了电影《春香闹学》和《天女散花》;而齐白石则是初来乍到,还在为生计奔波。然而,两个人却一见如故。齐白石说:“听说梅先生近来习画很用功,今天看了您画的佛像,确是比以前进步了许多。”梅兰芳说:“我是笨人,虽说有许多好老师,可还是画不好。我喜欢您的画,我想学习您用笔的方法。”说着,他亲自为齐白石磨墨展纸。

在梅兰芳的书斋“缀玉轩”里,齐白石精心地画了许多草虫,他还把作画的心得讲给梅兰芳听。梅兰芳则演唱了一段自己的代表曲目《贵妃醉酒》作为答谢。两个人各自被对方的艺术和人格魅力所吸引,从这以后成为了忘年之交。这一年,齐白石58岁,梅兰芳26岁。

两人初次见面后不久,有一天,齐白石到一个大官家去应酬,满座都是达官贵人,齐白石却穿着朴素,在锦罗绸缎的人群中显得很是另类。他认识的人又少,所以没人搭理他。齐白石很尴尬,自觉没趣,后悔不该来。正在进退两难之际,光彩照人的梅兰芳进来了。场面一时轰动,大家争先恐后地与梅兰芳握手。梅兰芳忽然看到一旁孤单单的齐白石,立即挤出人群,向齐白石走去,并恭恭敬敬地鞠躬施礼叫了一声:“老师”。梅兰芳的举动让在座的人大为惊讶:这老头儿是谁呀,能让梅兰芳如此恭敬?梅兰芳向众人介绍说:“这是我的老师名画家齐白石。”这样,才开始有人上前寒暄,齐白石的面子算是圆了回来。事后,齐白石特意画了一幅《雪中送炭图》,送给梅兰芳。画上题道:“曾见先朝享太平,布衣蔬食动公卿。而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

梅兰芳没想到齐先生为此还专门给自己画了画,他收到画后,也马上回赠了一首诗,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诗是这样写的:“师传画艺情谊深,学生怎能忘师恩。世态炎凉虽如此,吾敬我师是本分。”通过此事可见君子之交是多么的意味深长。

白梅无价

韩静霆

①当代大画家李苦禅撒手人寰驾鹤西游的时候,我的老师许麟庐正在山东旅行。许老听到噩耗,立即登车,直奔北京。到了苦禅灵堂,满头白发的老人,长跪不起,恸哭不止。他和苦老,同是齐白石大师的弟子,手足之情,比一奶同胞还亲。师兄师弟,年轻时在白石先生左右,一个是左膀,一个是右臂。贫困的时候,他们一个烧饼掰作两半儿充饥。艺术上更是志趣相投,画画儿画疯了的时候,两个人一夜之间画一刀纸,一百张,酣畅淋漓。这会儿苦禅一去不归,许老恨不能跟随而去。那哭声,真是撕心裂肺,好几个年轻人才把他从灵前拉起来。透过老人迸溅的泪花,我能感受到两位画家半生坎坷、相濡以沫的深厚情感,感受到这种渗透着深深文化气息的友谊是何其珍贵。

②第二天,许老到我家来,进门就说:“静霆啊,苦禅兄走了啊??”接着又嚎啕起来,这回是在“家”里哭,而且当着我和我妻子的面儿。许老失去了大师兄,那种绝望的悲伤,那种真情的倾泻,让我永生永世都忘不掉。

③那天,妻子做了老师爱吃的饼,弄了几样好菜,还有好酒,可老师吃不下饭去,看许老骨瘦形销的样子,我们执意请他休息一会儿,睡个午觉。谁知,许老刚躺下,又爬起来,大叫“拿宣纸来”。我那时经济不大宽裕,哪里有好宣纸存用?翻箱倒柜,才找到两张质量低劣的四尺宣纸,两只破毛笔。许老捉了笔就在四尺宣纸上横扫。他哪里是在作画,简直是要划破阴阳之界。他笔笔中锋,含泪挥笔画梅花。只听见宣纸沙沙地响,力透纸背,情透纸背。毛笔直冲斜行,犹如剑器在许老手中挥舞。他把痛悼师兄之情,倾洒在纸上,朵朵梅花都是泪!老师画枝干的时候,一言未发,该点蕊了,说了四个字“泥里拔钉” 。梅蕊虽“拔”了出来,可他却无法从情感中自拔。

④这张四尺宣纸上的白梅花,干湿浓淡,墨色淋漓,疏影横斜,笔意纵横。笔墨狂放霸气,不仅世间难得如此珍品,就连许老自己也绝对不可能再画出第二张。就像人不可能诞生两次一样,这幅佳作不能克隆,不可重复,甚至不能临摹。那个年代,那个下午,许老那种横扫千军的运笔速度,那种大悲大恸之后,寻觅到的恣意渲泻情感的方式,也绝对没有第二回。

⑤那天,许老收了笔,兀自对着那张白梅看了好半天。我大气也不敢出。心里痒,想要这幅画儿,可是不敢说。沉吟半晌,许老说:“带上,到我家盖上章子,给你了。”我张着嘴喘气,不知道说什么好。

⑥白梅,已经成为我的传家之宝。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和妻子才会小心翼翼地把这张画儿展开,来一番精神享受。我不敢拿到裱画店里去裱褙,怕裱坏了。仔细想想,许老的这幅画昭示了一个道理:在中国画界,松竹兰梅笔情墨意,难免重复,可至珍至宝的神品,不是百无聊赖时的遣兴,也不是文人的笔墨游戏,而是在笔端凝注了浓烈的情感,集人生和艺术的体验,在某个特别的时间创作的东西。正因为如此,神在,许老的白梅在。开卷总有一股真气扑面,那种感觉,常常是唯见神采不见梅花。那些神来之笔,甚至画家自己也始料不及。

⑦我记得白石老人曾赠给许老一幅画,上面题了一行字,大意是:是许姓好子孙,当宝之。许老没有在这幅白梅上题这些字,可我会珍藏好的。因为,白梅无价。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为什么作者认为“白梅无价”。

篇三:雪中送炭

雪中送炭

有一次,我吃完早饭后去等车。过了10分钟左右,车来了。我上车时往口袋一掏钱不见了,我想起来了,原来忘在家里了。这时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因为要是不坐这辆车就要迟到了。我不好意思,慢慢地说:对不起,司机,我忘了带钱。司机一瞪眼,大骂说:没带钱坐什么车,想坐霸王车吗!我听了低下头,脸一下子红了。正当我垂头丧气要下车时,一位叔叔说:小朋友,请等一下。我转过头,看见他往钱箱里投了2元钱。又对司机说:现在不是坐霸王车了把!司机说:不是。叔叔又说:小朋友,以后注意点。我点了点头。到了学校,一看手表还有9分钟才上课。我心里暗暗高兴。

回到家后,我和妈妈说了这件事。妈妈:以后见到他,得好好谢。后来,我在街上又见到了那位叔叔了,我跑过去对他说:谢谢您,叔叔。上次要是没有您,我就迟到了。说完,我给2元钱给他。他说:谢我可以,但钱我不要。我的心灵被这位不相识的叔叔感动了。后来我们常常相见,我们也就认识了。

河北省三河市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五年级:刘瀚儒


雪中送炭》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170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雪中送炭
相关文章
  • 雪中送炭

    联系生活实际举一个“雪中送炭”的具体事例联系生活实际举一个“雪中送炭”的具体事例请你仿照“老大娘带着全村妇女给志愿军送打糕”这段话的写法,联系生活实际,举一个“雪中送...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