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创新农村治理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正文

创新农村治理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2016-11-11 10:19:51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的思考与建议

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的思考与建议

当前,我国农村正在发生新的变革,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很多新的矛盾和问题,随着农村社会利益格局深刻变化,乡村治理也面临很多新的挑战,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乡村治理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愈来愈突显出来,影响和制约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下面就如何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提几条不甚成熟的建议。

一、乡村治理机制的完善,首先必须依赖于法治的健全和制度的完善和创新,必须走上法制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解决乡村服务体系建设、乡村民主管理、乡村民主选举以及村庄治理的制度约束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农村改革和农村社会管理的需要,建立健全制度,创新制度。只有建立健全了约束制度,乡村治理才能协调高效地展开;只有建立健全了约束制度,乡村治理才能规范有序地进行。

二、要重视乡村治理组织之间的协调机制研究。

要着重研究和解决乡镇政权与村民自治的边界厘定与协调机制问题、乡镇政府与村民自治组织的协调机制问题、“村两委”与各种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协调与整合机制问题;研究和解决政府管理与村民自主管理的协调机制问题、乡镇政府公共服务与村庄社会服务的协调机制问题。

三、要重视乡村治理的内驱动力机制及其协调机制研究。

乡村治理必须解决动力问题,尤其是乡村治理结构内部的动力,是推动乡村治理的关键。长期以来,乡村治理难以推进,难以取得良好效果的一个症结就是没有很好地解决乡村治理结构内部的动力问题。我们要着重研究乡村治理结构的内驱动力机制问题,着重从组织责任、目标厘定、目标考核等诸方面去研究乡村治理的内驱动力机制问题,从利益驱动的角度去研究乡村治理的内驱动力机制问题;要着重研究乡村治理的人才机制问题,研究乡村治理组织的人才激励与人才竞争机制,从而优化乡村治理结构内部的人才机制。只有这样,乡村治理才能形成良性的内部动力,才能更好地推动乡村治理的良性发展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的关键。

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组织设置、村民自治、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发展比较缓慢,创新相对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治理机制的完善和农村的发展。要全面推进农村建设,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勇于开拓,着力创新,实现乡村治理在机制上创新和在实践上发展。应做到:

(一)转变基层工作思路,准确把握农村治理方向。由管理型治理向服务型治理转变。坚持以人为本,理顺各方利益关系,以服务为主要手段,服务发展、服务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更新治理理念,为创新农村治理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整体治理水平。新时期的农村干部必须清醒地认识转型期的农村发展形势,具备较强的发展和市

场意识、法律和民主意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从选人、管理、培训等方面健全干部队伍建设的各项机制,提高农村干部治理农村的整体水平。

(三)改进基层工作方法,调动农民积极性建设和谐农村。积极探索适应农村转型期的工作方法,站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前沿,大胆创新工作方法,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维护团结安定的政治局面,促进农村加快发展。

(四)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拓展乡村民间组织参与深度。实践证明,加强村民自治是乡村社会自主治理的重要环节。村民自治可以让乡村内部的自主性力量在公共服务供给、社会秩序维系、冲突矛盾化解等多种领域充分发挥基础性作用。

(五)积极发展农村新型社会服务组织。随着农业产业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越来越需要组织起来,并且通过各种社会组织来表达利益诉求,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实现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农村之新,也应该主要体现在农村社会组织的普遍建立及其作用的发挥上,使农民真正成为乡村治理主体。农村社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能很好地进行多向度的合作,这种合作能够降低政府直接控制农村的成本,又使得乡村社会内部充满活力,进而促进乡村多元治理机制的形成。因此,完善新农村乡村治理机制,必须积极发展农村新型社会服务组织,使之真正成为多元乡村治理机制的一个主体。

鹅公镇新村办

篇二:农村基层治理机制的创新实践与启示

农村基层治理机制的创新实践与启示 ——基于浙江仙居横溪镇村干部“创业积分制”的调研

林 兴 初

(中共台州市委党校,浙江,台州,318000 )

内容提要农村基层组织是党的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新形势下,如何在总结各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将显得尤为迫切。而浙江仙居横溪镇的村干部“创业积分制”,就是在乡镇党委政府主导下,充分发挥农民主体参与动力以实现村两委(干部)主动创业的互动参与式乡村治理运行机制的构建。在多年的实践中,实现了乡镇党委政府赢信任、村两委(干部)创业绩、村民得实惠的多赢格局,发展了农村经济,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因此,这种深深植根于乡土社会的实践探索,无疑可以为中国乡村善治之路的理论资源和政治智慧的积累提供经验借鉴和实践样本。 关键词 村干部“创业积分制” 载体 农村治理机制 启示

作者简介:林兴初,中共台州市委党校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政治学、三农问题。

电 话:13867639838 0576-88585116

EMAIL: lxctzs@yahoo.com.cn

一、村干部“创业积分制”的实施背景

仙居县横溪镇位于浙江省台州市的西部,地处仙居、磐安、缙云和永嘉四县要冲,素有台州“西大门”之称,是台州市西部重镇、浙江省中心镇。横溪镇距仙居县城29.2公里,全镇面积219.2平方公里,辖77个行政村,其中山区村18个,4.6万人口。自2002年以来,仙居横溪镇相继实施了竞选承诺、创业承诺、民情接待、民主恳谈、目标考核、民主评议等一系列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很好地解决了农村治理中“书记主任各唱各的调,两委班子各念各的经”的不良状况,基本实现了村两委和谐共事的良好局面。

但随着农村基层民主不断地深入、农村社会转型的加速,农村治理中一些不确定因素不断涌现,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又好又快的发展。因此,2008年横溪镇党委在77个行政村换届选举顺利完成后,就着重于解决“如何有效消除村两委换届竞选时许下种种承诺而当选村干部后‘不干事、不按规矩干事、不干净干事’的不良现象,促使村干部履行和兑现换届时的承诺,实现村两委班子真正带领村民创业致富”的问题,这是乡镇党委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难题。前些年,包括浙江省金华市在内的不少地方开展了村干部创业承诺制[1]等探索,并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效。2008年7月,横溪镇开展以“创业型班子”和“和谐班子”创建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两创”主题实践活动,探索推行了村干部“创业积分制”。这既是对浙江省已有的村干部创业承诺制等做法的继承和借鉴,又是对其深化和完善。可以这么说,横溪镇的村干部“创业积分制”是农村工作的一项制度创新,对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村干部队伍建设,实现农村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具有开创性探索的意义。

二、村干部“创业积分制”的运行机制和实践分析

(一)运行机制

仙居横溪镇村干部“创业积分制”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考评对象的确定、积分内容的设计、考核办法的安排和考核结果的运用等四项流程。

1、考评对象的确定。考评对象分村两委集体和两委班子成员两个层次。

2、积分内容的设计。积分内容围绕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落实和从农村的实际需求出发,确定为5个大项16个分解小项,总分是100分。具体包括:一是创业承诺事项及实施情况(20分);二是发展经济(15分):建立特色基地、引进投资项目等为5分;引导劳务输出、壮大集体经济为5分;扶贫帮困及加快低收入农户脱贫为5分;三是新农村设施建设(15分):兴修水利、造桥修路等为8分;村庄环境整治等为7分;四是创办公益事业(15分):兴建学校、敬老院、文化俱乐部、村级办公场所等为15分;五是完成上级交办各项任务(35分):信访稳定、安全生产为10分;村级党建为10分;计划生育及其他上级下达的任务为15分。

3、考核办法的安排。由镇各办事处党总支牵头组织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打分和镇办事处、驻村干部量分的考评工作。具体办法是:在每季度的最后一

周,由驻村干部组织召开村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等30人以上的测评大会,在村两委(干部)创业述职后,代表匿名独立地对村两委及其成员分别进行打分;村所在办事处的书记、主任及驻村干部进行量分。然后由镇组织办按前者占70%、后者占30%的比例计算最后得分(每季度的得分累加总数除以季度数为年终考核分数),考核结果于下一季度初通过广播和通告的形式在全镇范围内公布。

4、考核结果的运用。考核结果分为优秀(95分以上)、良好(80-95分)、及格(70-80分)、不及格(70分以下)四档。考核结果在运用上,具体有三个方面:其一,镇党委政府在年底根据考核结果进行评优评先活动(各类先进在年终积分95分以上的村集体或个人中评选),对获“创业先锋支部”、“创业好搭档”、“创业明星”等荣誉的,给予奖励;其二,把创业积分作为年底对村考核的重要指标和村换届选举时的重要参考依据;其三,建立村干部创业考评预警机制,对每季度得分数60-70分的,发给预警通知书;对分数在60分以下的,视具体情况进行诫勉谈话或采取其他措施给予处理。

(二)实践分析

2008年7 -9月,在镇党委政府的主导和农民主体参与下,村两委(干部)主动接受了考评,横溪镇党委政府成功地完成了第一次村干部创业积分考评活动。随后,通过广播和通告的形式在全镇范围公布了此次村班子集体和村两委班子成员的考评情况。横溪镇党委政府通过这次考评活动,不仅树立了一批群众拥护的主职村干部,而且也发现了一批带领群众创业干实事的非主职村干部。对于这些非主职村干部,横溪镇党委经过讨论,把他们调整到更重要的工作岗位上。同时,对得分在70分以下的村班子集体和得分在60分以下的7名村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并把考评成绩将记入其档案,作为年底考核的主要依据。

通过对横溪镇村干部“创业积分制”的考察,我们认为其做法颇具特色,主要表现为以下四方面:

1、拓展了考核内容。村干部“创业积分制”的考核,不仅仅局限在竞选创业承诺事项实施情况,而且包含了事关本村发展的各方面工作,使重点事项和日常工作考核有机结合,做到了方方面面考核。

2、完善了考核办法。与其他地方推行的村干部创业量化考核还不够充分的

做法不同,村干部“创业积分制”的考核将五个大项细化分解为16个小项,全部进行量化考核,可操作性较强,做到了明明白白考核。

3、增加了考核次数。与大多数地方对村干部的考核一般放在年终不同,村干部“创业积分制”采取“一季度一考核一公布”,很好地解决了对村干部日常监督往往缺位的不足,做到了时时刻刻考核。

4、强化了考核效力。村干部“创业积分制”贯穿于村干部选拔、考核和管理全过程,每季度通报各村干部和村集体创业积分考评情况,并按得分高低进行排序,严格对考核结果的运用,动了真格,做到了实实在在考核。

三、村干部“创业积分制”的三个成效

仙居横溪镇的村干部“创业积分制”是在现有“乡政村治”基础上对乡镇党委政府、村两委(干部)和村民不同主体之间的权力关系进行再界定,以期通过制度设计和政策实施来促成乡镇治理与村民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的一种探索性尝试。从多年的探索实践来看,总体上实现了乡镇党委政府赢信任、村两委(干部)创业绩、村民得实惠的多赢格局,发展了农村经济,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

(一)乡镇党委政府赢信任

相对于仙居县推行的“行政村干部双层联评制度”而言,横溪镇的村干部“创业积分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其进一步加以细化和深化。横溪镇党委政府通过对考核内容的精心设计,有效地把乡镇的中心工作和农民得实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客观上促使了村两委班子围绕这根指挥棒自觉地运作起来,实现了国家政策在农村全面、有序地落实,缓解了干群之间的紧张关系,增强了村民对乡镇党委政府的认同感和信任感,从而促使乡镇治理开始从管制型向服务型的现代转型。正如横溪镇党委书记陈文献所说:自实行“创业积分制”以来,乡镇、村两委(干部)、村民三者的关系进一步理顺,形成了乡镇主导、村干部主动创业、村民主体参与的共同合作治理的良好局面。

(二)村两委(干部)创业绩

村干部“创业积分制”让村干部在普遍感到压力的同时,也增强了村干部的责任心,调动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解决了村委会“过度

自治化”和“附属行政化”这两种不良村治倾向[2]。2008年9月横溪镇完成了对村两委(干部)第一次创业积分考评,并根据积分情况于10月组织了新一届村班子的回头看,对部分村的两委干部进行了调整补充,共调整了12个村的13位班子成员。在农村这个“熟人社会”中,“一季度一考评一公布”的做法让村两委(干部)真正感受到了工作和创业的压力。比如:原先在选举中矛盾重重的新坑村两委班子成员,在获知村两委得分为全镇的最低分61分后,该村在外打工的一些村两委班子成员当天决定全部回村,村两委团结合作,当晚就召开了紧急会议,邀请村民代表一起研究下步整改方案。可以肯定,横溪镇村干部“创业积分制”的推行,把村两委(干部)的承诺和工作开展情况时时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让村两委(干部)在感受到压力的同时也具有了更大的创业激情和创新动力,理顺了村两委关系,使村两委工作走向和谐,从而更好地带领村民创业致富。

(三)村民得实惠

村干部“创业积分制”充分发挥了村民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真实性,让村民真正成为村务监督的权利主体。正是有了这种实质性的参与平台,村民在实践过程中逐步熟悉了民主规则,在参与中不断养成了按民主办事的习惯,开始从原有那种比较盲从的、封闭的传统民主意识向理性的、开放的现代民主意识的逐步转变,发展了村民的人格和精神,提高了村民的主体参与能力,进而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实现对政治领域、经济领域、社会领域等全面参与。正如有的村民代表认为,为村官打分不是目的,村干部带领群众脚踏实地创业才是结果,村民季度考评推动的不仅仅是村干部创业的热情,更为重要的是,让村民真正体会到了作为农村主人对村务监督的权利。比如,就下乡移民村——新罗村而言,村民就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村干部“创业积分制”带来的实惠。2008年,该村两委班子根据村民的实际需求,做了一系列实事(移民排屋建成并投入使用;村头屋尾的水泥路面辅设完成;下山移民的电表安装到位;有线电视和数字电视进入移民新居;兴建了村民健身广场和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得到了村民的认同和拥护。在2008年的考评中,村民把当了27年的新罗村党支部书记金某打上满分,村集体得分也在95分以上。新罗村村民对村两委(干部)的高分评价,也说明了只要村干部带头干实事,让村民得实惠,村民就会打心

篇三:对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乡村治理工作的调查与建议

尊敬的各位领导、委员、同志们:

乡村治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富裕的重要保障。准确掌握乡村治理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对推动我县新农村建设尤为重要。下面,我就加强乡村治理工作做个发言,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批评指正。

一、我县乡村治理的主要成效

近几年来,在加强乡村治理上,县委县政府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在全县推行“村为主、乡负责、县统筹”的乡村综合治理机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撬动一个经济杠杆,确保有钱办事。近三年来,我县分别按每村4万元、5万元、6万元拨付村级转移支付资金,有力保障了村级组织的规范有序运转,特别是开展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试点以来,有力地调动了农民参与公益事业建设的主动性,促进了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镇每年从村级转移支付中列支8000-10000元用于农村综合整治,确保了环境卫生工作经费。

(二)调动镇村两个积极性,确保有人管事。通过乡镇班子和村级组织建设,全县干部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全县各村基本上配备了村组干部兼任的安全生产信息

员、森林防火联络员等,破解了“无人管事”的困局。如***镇***村建立由党支部牵头、全体党员参与捐资的扶贫解困互助基金会,筹集救助资金13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3人,得到了老百姓的全力支持和拥护。

(三)明晰县乡村三级职责,确保责任下沉。通过“县统筹”的财政杠杆作用,落实乡村治理工作责任。如***镇突出抓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重点产业、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综治和信访维稳、计划生育、稻田抛荒整治、森林防火、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纳入镇对村的考核范畴,从村级转移支付资金中列支2.5万元与考核得分直接挂钩,严格责任捆绑,从严考核,将责任真正下沉到村。

二、乡村治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宽松的社会环境。一是传统治理思维根深蒂固,村民自治、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二是青壮年和乡村精英大量外流,农村留守人员主要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增加了乡村治理的难度。三是乡村管理体制不顺,管理模式陈旧,工作方法单一,乡村关系失衡,村级管理矛盾多,困难大,村组建制不合理,村组干部后继乏人,部分地方宗族势力严重等,制约了乡村治理工作。

(二)缺乏应有的经济基础。税费体制改革后,上级转移支付增加,乡镇财政总收入也相应增加,但实际上乡镇可支配资金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有所减少,因为上级下拨到乡

镇的各类资金大多是专项资金,只能专款专用。受自然环境条件和人的思想意识、生活习惯不同的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自然条件好或有交通优势的村,乡村治理工作就好抓些,而那些自然环境条件差、交通信息闭塞的村,公共服务能力差,农村行路难、就医难和靠天吃饭等基本生产生活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乡村治理工作难度大。

(三)缺乏高效率的管理服务。当前不少村“两委”基本上停留在“上传下达”“发钱发物”上,在发动和组织群众勤劳致富等方面,往往“放任自流”“放手不管”,既不给予技术服务,也没有提供信息服务,没有很好地起到“带头人”、“领头雁”的作用。

(四)缺乏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目前大部分村干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综合素质不高,现代乡村治理理念欠缺。部分干部工作作风不扎实,执行力不强,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一些村干部民主意识薄弱,不能正确运用服务群众、民主协商的工作方法,严重影响了乡村治理工作。

三、抓好我县乡村治理的几点建议

乡村治理是把农村作为主体,把实现农民意志和利益作为根本途径、把农民满意作为根本标准,从体制上解决“为谁用权、由谁掌权、怎样使权”等深层次问题。乡村治理的好坏,体现了政府对乡村社会的动员和管理能力,关系乡村发展和稳定,更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我们认为,要抓好我

县的乡村治理,必须正思想、转作风、树正气、强服务。具体地说,要从六个方面强化治理。

(一)从思想认识上强化治理,坚持思想引导、凝聚合力。利用农家书屋、农村远教等阵地,加强思想教育,转变思想观念,实现乡村治理由被动转为主动。通过建立民主议事、民主监督等机制,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激发村干部创业的热情,增强农村发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拓宽村民利益诉求渠道,及时解决村民的所需、所求、所盼,在村干部和村民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调动村民参与村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村干部与村民共同参与的良好格局。

(二)从组织机构上强化治理,优化组织设置,增强实力。全面加强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与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强化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做到民事民办、民事民治,真正实现村民的事情村民定、村民管、村民监督。增强农村基层自治和服务能力,做好办理公共事务、公益事业、发展经济、治安维稳等工作。转变政府包揽一切的传统做法,创新农村生产经营模式,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激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产业合作社、民营公司、民间文艺等组织活力,积极参与到发展村集体经济、精神文明建设等村级治理中来。探索建立健全村级经济发展新途径,以推进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创新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机制等多种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三)从运行机制上强化治理,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权力。全面推行村党支部“公推直选”和村委会“直接选举”,把握好选人标准,扩大候选人提名中的民主,选优配强两委班子,建立村“两委”定期向村民代表会报告工作制度、村民质询制度和罢免村干部制度等。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所有村级重大事项都在村党支部领导下,按照“四议”即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审议、村(居)民大会或村(居)民代表大会决议,“两公开”即决议公开、决策实施情况公开。探索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村级经济社会事务民主决策,监督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即“三资”管理,落实村务公开,监督村干部正确行使职权,收集村民意见向村“两委”反映。

(四)从服务体系上强化治理,创新活动载体、激发活力。充分发挥各个基层组织的作用,构建覆盖村、基层党员参与的服务网络,构建网格化服务体系,以村党支部为单位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积极引导和组织有能力、有特长的党员参与治安巡逻、民事调解、扶危济困、民间文艺等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以党建阵地为平台,培育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其主动介入村民生活,为科学发展服务。鼓励发展各种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切实发挥专业技术服务组织的作用,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产品科技含量,努力形成专业化合作组织带动、农民参与、行业组织服务的新格局。


创新农村治理机制的实践与思考》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2236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创新农村治理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的思考与建议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的思考与建议当前,我国农村正在发生新的变革,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很多新的矛盾和问题,随着农村社会利益格局深刻变化,乡村治理也...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