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浅论存在主义哲学 正文

浅论存在主义哲学

2016-11-08 13:57:27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浅论存在主义哲学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肖亚学号2220xx030100341 内容摘要:存在主义文学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传到法国并成为影响最大的哲学流派之一,是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了解20世纪,不了解存在主义文学是不行的。存在主义简单的说就是一种强调存在的思考的主张,其根本观点是,把孤立的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的存在,并作为其全部哲学的出发点。它自称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的哲学。存在主义超出了单纯的哲学范围,波及西方社会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从60年代后期起,它在西方的影响开始衰落。 关键词:存在主义 自由 存在 “存在主义”是20世纪西方文化中曾煊赫一时的名词,是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创始人为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主要代表人物有萨特、梅洛-庞蒂、马塞尔、加缪、博伏瓦等。在二战后的几十年中,它作为一种思想倾向,体现在西方的哲学著述、文学艺术作品等等当中,并指导着个人和团体的行为,广泛地影响了西方世界的世界观与人生观虽在60年代后逐渐销声匿迹,但存在主义研究却在持续且深入和发展。本文将就存在主义哲学的产生、发展、主

要观点及在西方世界的作用等展开研究。 一 存在主义哲学的产生及发展

(一)存在主义哲学的思想渊源 存在主义的思想渊源主要来自于克尔凯郭尔的神秘主义、尼采的唯意志主义、胡塞尔的现象学等。克尔凯郭尔的为人十分矛盾,在他看来,十九世纪的中心事实是,一度存在的基督文明已经不复存在,为此他专门写了《对基督教世界的攻击》来论述这个问题。但是他同时又是一个基督教徒,并且他认为所有的基督教徒都应向他学习!虽然他认为,基督教只关心个人的东西,而没有关注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化,与他的思想不符。正因为克尔凯郭尔个人思想的矛盾,使他并不被世人接受,人们往往抓住他的某些缺陷大做文章,却忽略了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克尔凯郭尔主张现代性的主要运动是向群体社会漂移。而这样的高度集体化和外在化的群体社会,同时也意味着个体的死亡。在这里,克尔凯郭尔否定了个体存在的作用,忽视了现实世界存在的意义,不但超前,而且过分极端,导致他很不被人喜欢,常常被别人反驳。尼采喊出了“上帝死了”%26lt;1%26gt;的口号,提出了绝对意志论,影响了欧洲一代又一代的哲学家。他呼吁现在的人类应该走向终结,我们应该创造出“超人”,用以取代人类继续存在在这个世界上。尼采所“创造”的“超人”是一种将“权力意志”发展到极限,以达到超越人类目的的人。他说:“生命的最强烈的、最高的意志并不存在于只是要求生存下去的斗争之中,而是存在于斗争的意志之中,存在于强力意志之中。”他为强力意志作了最后的结论,把它作为其他一切心理动机的基础。但是,尼采同时又认为强力本身就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动力,强力本身就是强力的意志。于是,在他把强力当作更大的强力来追求的时候,不可避免的要跌进权力本身以外的虚空里,由是而产生了虚无主义的问题。正因为此,在虚无中,尼采宣布人的最高价值失去了他们的价值,——“倘若人丧失了前此他赖以生存的锚链,”尼采问道,“他会不会漂移到一个无尽的虚空中去呢?”那么人存在是为了什么?为了虚空吗?当然不是。尼采认为,人存在的唯一价值恰恰就是:强力! (二)存在主义哲学的产生及发展 存在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海德格尔,将存在主义发扬光大的是萨特。 海德格尔是西方存在主义的创始者,他受尼采的影响很深。他说:“只有当我们开始思的时候,我们才能听见尼采的呼号。”海德格尔认为,全部的西方思想史只关注存在着的事物,而遗忘了存在着的事物的存在。这是哲学研究上的一个很大的突破!但是如何揭示这一点,他借用了其师胡塞尔的现象学作为工具。“现象”这个词在希腊文中表示“自行显现”,故海德格尔认为,现象学即意味着让事物自己说明自己的企图。他说:“只有我们不去企图把事物硬塞进我们为其制造的观念的框框中去时,它才能向我们显现自己。”%26lt;2%26gt;这里是他开始反驳尼采认为知识归根结蒂是权力意志的表现的观点。根据海德格尔的观点,我们并不能靠强力、靠征服和压制来认识一个客体,而只能任其自然,以此来使它展示出它自己究竟是什么。笛卡尔所意识的存在,即“我思,故我在。”%26lt;3%26gt;而海德格尔一举撕破了笛卡尔哲学的图画。他说,人的基本特征在于它是世界中的存在。人

就在世界之中,因为人完全处于存在之中。他把人看成是一个存在的场或是领域,场的中心并没有所谓的精神实体或者自我实体。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对死进行了深刻的分析,由此也可以看出他对人存在价值的看法。

篇二:浅谈存在主义的影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专题

结课论文

论 文 题 目: 浅谈存在主义的影响

院(部)名称: 数学与统计学院

学 生 姓 名: 韩宏东

专 业:应用数学

学 号:1507122423

浅谈存在主义的影响

摘要

存在主义是一个与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不可克服的矛盾和危机有着极为密切联系的哲学流派,它兴起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得德国,繁盛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与战后的法国,萨特堪称存在主义之集大成者。“存在先于本质”、“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自由选择”---这是存在主义的三个基本原则。

存在主义有力地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消极落后因素,有利于我国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封建主义文化的残余影响依然存在,它压制人性和人的主体性的发挥,因而,现代西方存在主义思潮传人中国以后,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主义文化残余的影响,使人的尊严和价值问题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人的问题成为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当今社会,各种教育思潮相继涌现。存在主义作为现在西方人文主义思潮的一种代表形式,与教育相结合,在教育领域中也形成了一种存在主义的教育思潮,它以研究人为重点。由于存在主义提倡对人的个体性、主观性的重视,因而很难形成统一的存在主义教育哲学观。然而,作为哲学重要内容的存在主义,对新的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关键字: 存在主义 批判 萨特 教育思想

基尔凯郭尔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对自己的生命心不在焉的人,直到他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一觉醒来发觉自己已经死了,才知道他自己曾经存在过。这个故事今天讲来有特别的意义,因为我们时代的文明已经发展到这样一种地步,可以轻而易举地使它自己陷入克尔凯郭尔故事主人公的命运:我们可能明早醒来发觉自己死了,却从来不曾触及我们自己的存在之根。

存在主义者正是对这种现代处境的一种哲学上的反应。存在主义不应当仅仅被看作是一种一时流行的风尚,也不只是一种战后时期的哲学情绪,而是直接存在于现代历史主流中的人类思想的一项主要运动,承担了西方思想中的一个根本变革:哲学的中心议题从启蒙主义式的无往不胜的理性转变为单个人或个体独有的经验,这单个人或个体情愿吧自己摆到他的文明的最重大的问题面前接受挑战。 另一方面,存在主义也反对对人作简单化的理解,力图掌握整个人的形象,尽管为此它也必须去揭露人的存在中的一切黑暗和可疑的东西。

一、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

作为现代存在主义之集大成者,萨特说,“我们关心着人”,鼓吹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存在先于本质”,认为每个人都是“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人,强调人的个性发展,号召人们“远离俗众”,返回个人,强调每个人要过“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思想,鼓励人“冒尖”,不要“与众相同”,要“与众相异”等等。应该说,萨特的这种号召人“找回自我”、崇尚个体自由的精神,在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激化、人被异化为“非人”的恶劣现实环境中,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一面的,但他极力宣扬的这种片面的个人特殊论,归根到底是一种极端个人主义的意识形态,是一种“唯我论”,容易导致人的悲观、堕落、胡作非为,甚至演变成无政府主义。在萨特的观点中,人的存在是“具体化的存在”,即人是“作为个别的人而独立自主”,“你不是别的甚么东西,你就是你的生活”,“人总是在造就之中”,人的实在实际上是“虚无”,人的生存过程就是“虚无化”的过程,人的过去是过去了,成了虚无;人的未来还不知道是什么,也是虚无,“人的出生是没有道理的,人的死亡是没有道理的”,总之,“人是虚无”----存在主义由于把个人的特殊性过于片面化、绝对化,导致了虚无主义的结论;它鼓吹个人的心理体验,盲目的意识冲动,纯粹的偶然性,神秘的自由意志,把人和世界都归之于“虚无”,也就从根本上否定了人的认识和知识,从而认为“存在不能还原为

知识”,陷入了不可知主义。

萨特发挥了存在主义的辩证法思想,被西方哲学家们称为“精明的辩证法家”。但萨特的辩证法是主观主义的辩证法。依据萨特的观点,”自在”(外部世界)与“自为”(作为人的意识的人的实在)是根本不同的。“自在”只是“是”,而不是“存在”,它没有自我意识,没有存在的目的性,没有自我变化,因此它自身绝对等同,不包含任何否定,正因如此,“自在”是反辩证法的王国,“自在”的唯一功用,是消极地等待人的创造力量。“自为”是人的意识和人的实在。如果说“自在”的存在规律是同一性原则或无矛盾性原则,那么“自为”的存在规律则是与自身永不符合的原则,即矛盾原则。萨特认为,辩证法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自我否定,就是一种自我选择活动。

本质先于存在不是一种绝对的、普遍的规定,它只适用于物,而不适用于人。人的存在先于他的本质,其意义就是说他必须先存在,然后才创造他自己。但是存在并不创造他,他是在存在的过程中创造他自己的。萨特说过,“说存在先于本质,这里是指什么呢?他的意思是:首先是人存在、出现、登场,然后才给自己下定义。按照存在主义者的看法,如果人是不能下定义的,那是因为在最初他什么也不是,只是到后来他才是某种样子的人,而且是他本人把自己造成了他所要造成的那样的人?人不仅是他想把自己造成那样的人,而且也是当他冲入存在以后,决心把自己造成那样的人。人,除了他把自己所造成的那个样子以外,什么也不是。”可见,人的本质是人自己通过自己的选择而创造的,不是给定的。萨特的这一段话也更有助于我们理解存在主义之“存在”的涵义。

二、存在主义对我国的影响

存在主义在我国文学作品中有较多的反映。由于现代存在主义的著名哲学家,都是名噪文坛的作家,他们其中有些人,例如萨特和加缪又都是诺贝尔文学奖金的获得者,所以,存在主义在我国的文艺界就获得了巨大的反响。我国的青年不仅从他们的作品中受到了存在主义的思想影响,而且我国的一些青年作家也从他们的作品中受到了存在主义文学思想和创作方法的影响。如:小说《晚霞消失的时候》《杨月月与萨特至研究》、电影《人生》等等。

(1)有利影响

第一,存在主义有力地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消极落后因素,有利于我国文化

的多元化发展。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封建主义文化的残余影响依然存在,它压制人性和人的主体性的发挥,因而,现代西方存在主义思潮传人中国以后,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主义文化残余的影响,使人的尊严和价值问题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人的问题成为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诸如,“科技以人为本”的口号广泛流传,“人是最重要的”这一观念深入人心,使人们在考虑和处理问题时把人放在重要地位。

第二,现代西方存在主义思潮对当代青年价值观的影响。受市场经济和现代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当代大学生“面对理想和信仰的失落,对传统价值和信仰产生动摇、迷茫,以致出现精神空虚。”

所以,现代西方存在主义思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的自我意识的增强。存在主义作为当代西方社会一种广为流传的社会思潮,关注人的存在境况,注重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显现,从而既获得广泛传播的社会支持,同时也唤醒专制和神权笼罩下的个体本位主义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们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主体意识的增强,张扬个体价值,对于打破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提倡个人靠“自我的奋斗”达到“自我实现”。这一观念对那些自我意识淡薄、自主性差、依赖心强的人们有激发刺激作用,促进他们转变观念,顺应时代潮流,培养开拓精神。”而且,这种思想在改革开放初期,起到了冲破迷信、解放思想的作用,推进了改革进程。”

2、不利影响

第一,现代西方存在主义思潮容易引导当代大学生走向极端个人主义。存在主义以“人的存在”为出发点,提倡“依靠自己奋斗”的“个人至上”的人生态度,对当代大学生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例如,在萨特的所有观点中最吸引青年的是“个人奋斗、个人自由”的主张。此外,“存在先于本质”、“人不外是人所设计的蓝图”、“人是他自己志愿变成的人”、“自由选择永远是无条件的”、“他人就是地狱”等观点也颇受当代大学生的青睐。但是,过分强调个体的“纯粹主观性”,忽视了人的客观性、社会性的一面。把人的存在归结为孤立的、抽象的个体的存在,片面强调人的行动和创造。这大大削弱了主张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结合、必要的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的集体主义思想的影响,对社会集体起着瓦解作用,最终“走向了极端个人主义”。

三、存在主义对教育的影响

篇三:浅论萨特存在主义

浅论萨特存在主义

作者:周烨

学号:12013052201045

班级:13级汉语言文学一班

[摘要]:存在主义是 20 世纪现代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是一个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思潮,强调个人、独立自主和主观经验。萨特是存在主义的集大成者,本文旨在从存在先于本质、“自在”与“自为”、“自由选择”、“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责任与人道主义五个方面入手,对萨特的存在主义作以简要的说明。

[关键词]:存在主义,萨特,自由,人道主义

存在主义作为资本主义世界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 有它产生的现实条件和历史背景, 就其所反映的意识形态来说, 它是资本主义世界精神危机的一种特殊形式和概括。它的出现标志着帝国主义阶段所固有的人本主义思潮的危机进一步加深。就法国而言, 它是法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危机的产物犷法国存在主义者萨特所制定的哲学和文学的命题, 无不打上了法国危机年代的烙印。这些命题集中反映了历经危机年代的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城市小市民的情绪和愿望 萨特所概括的多半是战争失败后一片混乱以及德国占领下全然迷惘的经验忧郁、痛苦、仿徨、悲戚、孤独和死亡;他所强调的是超时代和超社会生活的自我意识、自由和自由选择、主观性和人的行动, 即萨特所宣扬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一、萨特的存在主义

在萨特看来, 由于传统哲学把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对象、以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分离为前提, 它们的哲学是二元论的。唯心主义虽然以某种抽象的精神本质为认识的出发点, 同样属于二元论, 因为它们同样主张主体与客体分立;唯物主义者虽然坚持反映论原则, 主张主体反映客体,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也是“形而上学的二元论” , 因为它“ 忽视了人的主观性” 。萨特认为, 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以另一神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即必须用现象学的原理, 用现象的一元论来代替它们, 从而“ 由此消除一些使哲学感到麻烦的二元论” [1] 二、萨特存在主义的思想内涵

1.“存在先于本质”

“存在先于本质”,是一种唯心主义。这种主张是讲,世界上首先有人,有了人和人的关系,有了人的选择行为,通过人的行为和后果,然后才能给这个人下定义。他讲的“存在”,显然是指个人的存在,个人主观意识的存在;而他讲的“本质”,则是指个人的共有特性。也就是说,这世界上要先有人,有人的主观意识,然后才有人的行为,根据他的行为,才能判断他是什么人,他才能创造自己的本质,证明自己的存在,才能给他下定义。

萨特认为, 人的存在及其本质问题, 前人虽然作过长期论争, 但始终从本质先于存在出发规定人的本质的, 例如, 在中世纪经院哲学中, 认为上帝先规定好人的本质, 然后按此规定把人创造出来 到了十八世纪, 法国无神论的哲学, 虽然抛弃了上帝这一概念, 但它仍保留“ 本质先于存在” 的说法。萨特认为, 所有这些都属于从本质, 亦即从概念中推演出人的存在, 应当抛弃这种传统观念, 抛弃上帝创造出人的本质的概念。他认为人的“ 存在先于其本质” , 说:“ 假如上帝不存在, 那么, 世间至少有一种存在物可证明是‘存在先于本质’;这种存在物升在接受任何概念予以规定之前, 就已存在;而这一存在物, 就是人。” [2]

2.“自在”与“自为”

萨特把“存在”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自在的存在”,另一类是“自为的存在”。“自在的存在”,即“物”的存在,是超出意识之外的东西,相当于一般所说的事物和人的未知之根源与本质,这种本质是“超现象的”,掩蔽在深处的东西。它是非创造的,具有偶然性,没有存在的理由和目的。它的基本特征就是没有内在意识,没有奥秘,是实心的,是现象的存在,而且它的现象就是它的本质。

所谓“自为的存在”就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它是真正的存在,同时却又是一种虚无。因为它是自由的,不确定的。它永远不是什么东西,它总要成为什么东西。因此它使“现在”永远成为对自我的否定和不满足,就此成为虚无。

3.“自由选择”

自由是存在主义的精髓,是存在主义的核心。萨特认为,人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自由,面对各种环境,采取何种行动,如何采取行动,都可以做出“自由选择”。“如果存在确实先于本质,人就永远不能参照一个已知的或特定的人性来解释自己的行动。萨特认为,人在事物面前,如果不能按照个人意志作出“自由选择”,这种人就等于丢掉了个性,失去“自我”,不能算是真正的存在。

但是萨特所说的自由并不意味着达到目的和是否成功,而只意味着选择的自主。只要可以选择,即是自由,甚至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即选择了不选择,也是自由。在萨特看来,人的绝对自由只是说明人被抛入尘世是孤立无依的。因为什么也决定不了他。他就只得自己决定自己,自己选择,自己造就自己。人的一生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计划,不断地自由选择,创造着自己的本质,不断地向着未来的道路自我造就自己。

萨特的“行动哲学” , 在本质上是一种“ 盲动哲学” , 它无力也不可能为革命、为人生提出一种科尝答案。萨特从人的行动来解释人, 把人的唯一希望诉诸于人的行动, 似乎这是“ 乐观主义” , 然而, 他又把一个人的一生的本质规定为“一个人的生命表现为一种失败” , “ 在人的现实生活中一直有一种固有的失败情绪” (《萨特关于哲学的最后一次谈话》) , 认为一个人做不到他想要做的事情, 因而人的行动总是徒劳的, 人只能抱着“ 不冒险, 无所得” 的态度去行动;行动就是一切, “ 社会理想、究竟会不会实现, 对于这一点我一无所知, 我所知道的, 只是我尽力使之实现, 过此, 则不能计及” [3]。这样, 他的所谓“乐观主义” , 到头来仍然是悲观主义。可以说, 萨特的“ 行动哲学” 是处在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思想家基于对时代和人生悲观估计的“泛悲剧意识” 的写照, 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一种悲观主义的人生哲学, 因此, 它从根本上不可能科学地回答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人生问题。

4.“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

萨特认为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我们来到这个混乱的、瞬息万变的世界中,面临各种变化,在不定中生存,面对未来、渺茫不知,死亡随时会缠上我们。人们在恐慌中生存,在痛苦中挣扎,这样的生活令大家感到厌烦、痛苦。人们在孤独无依的生活中挣扎、找不到出路。因此人们开始报复社会,用自我的方式生存,为了占有物质资料,人们互为手段,相互利用,自相残杀,因此萨特说“他人就是地狱”,每个人对于他人来说都是残暴的,都是敌人。那个消极的社会带给人们的只有痛苦、悲哀、绝望。因此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

5.责任与人道主义

萨特分析了人之所以被判定为自由的原因:第一,上帝不存在,没有天赐的戒律可以依据。个人无依无靠,必须自己去探索和选择;第二,没有先验的、普遍的人性,因而也就没有一种普遍的伦理学指示你该如何做,你的意志是绝对自主的,可以在各种可能性中进行选择;第三,世界是荒诞的,无所谓必然性,没有客观的必然性能束缚自我的自由选择。人的一切行为准则,一切是非善恶的区分都是由个人自己确定、自由选择的,没有什么客观的伦理道德规范和准则。但是萨特认为,人既然是绝对自由的,那么,不管发生什么情况,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选择、行动和价值承担全部责任。此外,在现实世界中人的存在不是孤立的、纯粹的,而总是处于某种境况之中。通过某个人的选择,他牵连到全人类。这就是说,我们不仅对自己负责,而且要对一切人负责,这就是人的意义和价值。因此,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中又包含了一种直观的人道主义,并存在人之为人的主观要求,也就是责任。

参考文献:

[1] 萨特《存在主义哲学》, 商务印书馆,1963年, 第265页.

[2] 萨特《存在主义哲学》, 商务印书馆,1963年, 第376页

[3]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年,第347页


浅论存在主义哲学》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2082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浅论存在主义哲学
相关文章
  • 浅论存在主义哲学

    浅论存在主义哲学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肖亚学号2220xx030100341内容摘要:存在主义文学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传到法国并成为影响最大的哲学流派之一...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