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卷 正文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卷

2016-11-07 11:28:04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试题库附答案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练习题

绪论

一、单项选择

1.《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的作者是:B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2.《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一书的作者是:B

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勃列日涅夫

3.《批判大汉族主义》一文的作者是:A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李维汉

4.《要使各民族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一文的作者是:A

A.邓小平

B.胡耀邦

C.江泽民

D.胡锦涛

二、多项选择

1.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少数民族中仍保留着原始公有制残余的有:ABC

A.鄂伦春族

B.傈僳族

C.德昂族

D.羌族

2.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少数民族中仍保留着不同政治制度的类型有:ABD

A.盟旗制度

B.家支制度

C.民主制度

D.土司制度

3.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因其语言种类较多,大致可分为:ACD

A.汉藏语系

B.乌尔都语系

C.南亚语系

D.阿尔泰语系

4.我国与周边国家接壤的跨界民族有:BCD

A.土族

B.维吾尔族

C.藏族

D.朝鲜族

一、判断并说明理由(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每题3分,其中判断1分,说明理由2分,若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

1、中国各民族使用的语言文字是汉语和汉字。

错,(1分)在五十六个民族中,语言种类较多,约80种左右,亦有不少民族形成了自己的文字,约15种。除汉族、回族同语同文,满族、畲族通用汉语汉文外,其余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2分)

2、新中国建立前,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体制呈现多种状况。

正确,(1分)除了大多数少数民族和汉族地区一样,实行地主封建制度下的保甲制度外,在内蒙古部分地方实行的是盟旗制度。西藏地区是政教合一的僧侣贵族专政制度。大小凉山彝族地区是家支制度(奴隶制)等。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

1、中国民族理论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1分)是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条件下,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历史实际,(2分)并吸收历史上优良民族观营养而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2、民族观 是人们对民族问题的总认识,(1分)它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1分),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政策和方法上

三、材料分析(请分析下面的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和观点。每题10分。)

1、根据下列材料请谈谈当代中国的民族状况:

材料1:“经解放初期科学的民族识别,在当代我们这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大家庭里,共同生活着56个兄弟民族。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共有近13亿人。其中,汉族人口最多,有11.5亿多人,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91.59%;其余55个民族共1亿多人,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8.41%,”

材料2:“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广大,东西相距约5000公里;南北相距5500公里,全国面积约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其中,居住着各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分布遍及全国,主要聚居在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和松辽平原,在其它几乎所有地区,也有居住。少数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但居住很广,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4%,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五大自治区和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贵州、重庆、广东、海南、湖南、湖北、河北、河南、山东、福建和台湾等省市部分地区;在山西、陕西、安徽等省亦有分布;即使在北京、上海、天津等直辖市,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族际流动,也居住了一些少数民族。”

(1)当代中国民族结构的特点是什么?

(2)当代中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1)当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结合的国家,它由56个民族组成。(2分)其中汉族是主体民族,人口众多,而55个少数民族的人口较少。(2)作为主体民族的汉族主要集中在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和松辽平原等地区,

但在其他地区也由分布;少数民族分布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64%。(2分)从总体上看,现在我国的民族分布,呈现出大分散、小聚居、相互杂居、流动频繁的特点,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犬牙交错,难以分割。

四、简答题(回答要点即可。每题10分。)

1、中国民族理论的特点?

1、(1)实践性:不论毛泽东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或是邓小平民族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民族问题理论和新世纪新阶段的民族理论新发展,都来自于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国民族工作本身就是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2分)(2)继承性:中国民族理论的思想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在一些基本观点上乃至语言表述上,都是一贯相通、一脉相承的,都来自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经典论述。(2分)(3)创新性:中国民族理论在继承中,根据变化着的实际不断创新的。如在毛泽东的“和平过渡”的观点,就是对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在落后民族如何实现社会变革这一重大问题上的理论创新。(2分)(4)科学性: 作为对中国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科学认识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也是科学的,是我们党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锐利武器。中国民族理论也是一套严密的科学体系。(2分)(5)世界意义:国际社会一致公认,我国几十年的革命和建设实践,在纷繁复杂、跌宕起伏的时代背景下,保障了中国社会稳定团结、欣欣向荣的局面,这是具有国际性借鉴意义的典范。(

2、学习中国民族理论的意义?

2、(1)学习中国民族理论,在当前尤其是学习新世纪新阶段的中国民族理论新发展,是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需要。(3分)(2)学习中国的民族理论,是当前,尤其是学习新世纪新阶段中国民族理论的新发展,是继续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搞好当前民族工作的需要。(3分)(3)学习中国的民族理论,在当前,尤其是学习新世纪新阶段中国民族理论的新发展,对我们进行各项民族研究工作,也有其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五、论述题(要求观点鲜明,证据充分,有论证过程。每题20分。)

1、论述中国民族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迄今为止,中国民族理论经历了毛泽东思想的民族理论、邓小平民族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三个阶段。目前,正处于新世纪新阶段新的发展之中。(2分)

(1)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老一辈革命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初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以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作指导,并吸取中国历史上传统民族观的优良营养,创建了中国民族理论。其间毛泽东先后发表了《论民众的大联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论十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一系列文章和周恩来的《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讲话,在解决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消灭民族压迫、获取民族解放和消灭民族内部剥削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制度并初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等问题上作出积极的探索,为我国制定一系列正确的民族政策奠定了思想基础。(5分)

(2)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依据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基本原理,继承科学的毛泽东思想民族问题观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即邓小平民族理论。这一理论主要回答和指导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落后的统一多民族国家里,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如何解决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如何尽快赶上先进民族社会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的问题。(5分)

(3)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推动了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事业各个领域的深化改革。特别是从时代要求的高度敏锐把握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是在党的根本指导思想上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一个与时俱进的新高度。与此同时,在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的民族问题上,也做了大量的创造性的工作,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此外,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对于我国民族工作高度重视,根据国内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及时提出了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的战略思想,分析当前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总结工作成绩和经验,研究和确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这大大地推动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深化和发展。(5分)

总之,中国民族理论,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条件下,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历史实际,并吸收历史上优良民族观营养而创立和发展起来的。(3分)

第一章 民族的一般特征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

1、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中首先提出完整科学的民族定义的时间是 B

A、1912年 B、1913年 C、1914年 D、1915年

2、不同部落结成民族的主要因素是A

A、物质关系和利益B、共同反抗外来侵略C、共同族源 D、共同心理认同

3、在民族六要素中,起基础作用的要素是C

A、共同语言 B、共同文化 C、共同生产方式 D、共同心理认同

4、在民族六要素中,具有相当稳定性、历史连续性和持久性的要素是A

A、共同心理认同 B、共同文化 C、共同生产方式 D、共同风俗习惯

5、把民族划分为古代民族、近代民族、现代民族主要是侧重于民族的 A

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 C、生物属性 D、特征属性

6、把民族划分为奴隶制民族、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主要是侧重与民族的 B

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 C、生物属性 D、特征属性

7、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最后被确认为一个少数民族的是C

A、土家族 B、赫哲族 C、基诺族 D、畲族

1.下列民族中哪个民族是新中国成立后更改族称的?B

A.普米族

B.德昂族

C.基诺族

D.保安族

2.下列民族中哪个是国务院确认的第55个少数民族?C

A.门巴族

B.珞巴族

C.基诺族

D.仫佬族

3.中国近现代“民族”一词的来源 B

A.中国自古固有的

B.从国外引进的

C.中国近代自造的

D.从外文中译造的

4.中国古代历史上较多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 A

A.族类 B.族种 C.种类 D.部类

5. 在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翻译介绍西方的民族定义的是谁?A

A.梁启超 B.汪兆铭 C.李大钊 D.王明

6.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民族基本特征的是 C

A.共同语言 B.共同地域 C.共同血统 D.共同风俗习惯

7.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上,提出第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民族定义的人是 D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8.决定民族性质的属性是 C

A.语言属性 B.族体属性 C.社会属性 D.文化属性

9.民族结构合理化、优化的标准在于 C

A.民族结构内部各要素的关系长期稳定不变

B.民族结构内部各要素的关系经常变化

C.民族结构内部各要素之间能够相互协调

D.民族结构内部各要素之间能够相互影响

10.下列有关民族素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民族素质就是民族成员的个体素质

B.民族素质不具有传承性

C.民族素质通过传承持续存在,基本不发生变异

D.民族素质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综合指标

11.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中首先提出完整科学的民族定义的时间是 B

A.1912年 B.1913年 C.1914年 D.1915年

12.把民族划分为古代民族、近代民族、现代民族主要是侧重于民族的 A

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生物属性D.特征属性

13. 把民族划分为奴隶制民族、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主要是侧重与民族的 B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生物属性 D.特征属性

14. 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最后被确认为一个少数民族的是 C

A.土家族 B.赫哲族 C.基诺族 D.畲族

15.中国古代“民族”一词最早出现于何时 B

A.西汉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唐朝时期 D.宋朝时期

16.建国后,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将“索伦族”更改为 C

A.土家族 B.赫哲族 C.达斡尔族 D.畲族

17.建国后,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将“归化族”更改为 C

A.土家族 B.赫哲族 C.俄罗斯族 D.塔吉克族

18.建国后,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将“崩龙族”更改为 C

A.土家族 B.拉祜族 C.德昂族 D.畲族

19.斯大林在哪篇文章中提出了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 A

A、《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 B、《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作的批判》 C、《论犹太人问题》

D、《崩得在党内的地位》

20.下列哪个民族几乎全民信仰伊斯兰教 B

A.蒙古族 B.东乡族 C.裕固族 D.土族

21.下列哪个民族几乎全民信仰佛教 D

A.满族 B.东乡族 C.赫哲族 D.藏族

22.对民族发展起到精神纽带作用的因素是B

A、共同语言 B、共同文化C、共同族源 D、共同心理认同

23.在民族六要素中,具有比较稳定并最易于表露于外的民族特征是 D

A、共同语言 B、共同文化 C、共同生产方式 D、共同风俗习惯

24.原则上我国公民在年满多少岁时便不可以更改民族成分 B

A.18岁 B.20岁 C.没有年龄限制 D.22岁

篇二: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总复习题

第一章 绪论

一、填充题

1. 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 研究 )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 民族发展 )及民族问题的途径、( 方法 )的科学。

2. 民族( 理论 )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3. 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 政治 )、经济、( 社会 )、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但是,归根结底,( 经济 )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4. 民族发展 ( 规律 )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5. 民族问题( 发展规律 )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二、单项选择题

1.( A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 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 B. 重视政策的运用

C. 理论和政策兼纳D. 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

2.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 D )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

A. 理论性 B. 学术性 C. 实用性 D. 政治性

3. 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 D )的问题。

A民族区域自治B民族发展C民族之间矛盾D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

4.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 B )。

A.政治发展 B.经济发展 C.文化教育发展 D.社会发展

三、多项选择题

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 ABDE)

A. 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B. 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

C. 研究民族问题解决的方法 D. 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

E. 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

2. 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 ACE )

A. 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 B. 信息综合方法 C. 抽象归纳研究方法 D. 定性分析方法 E. 定量分析方法

3. 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 ABCE )

A. 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 B. 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

C. 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 D. 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需要 E. 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4. 民族理论( ABCDE )

A.是一门综合性学科B.是一门理论科学C.是一门实践科学 D.是一门交叉学科E是一门新兴学科

四、辨析题

P2)1.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 (错,研究如何正确的解决或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间矛盾的问题)

P7)2. 民族科学研究包括许多学科门类,诸如民族理论、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学、民族文化等许多方面。这些研究都是分别进行的,并不需要一定的民族观指导。 (错,必须有正确理论指导)

P6)3. 关于民族的定义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 (错,民族改成民族观)

P7)4.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公民都有如何认识民族现象、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对)

五.论述试述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P6-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加强民族之间的团结有这不可忽视的意义存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全球一体化的到来,中国现在最主要的建设重心都放在经济建设上来,只有个民族团结起来,才能更好地落实党中央领导的各项方针和政策,才能给我们国家的发展创建一个和平而稳定的政治局面,才能在国际社会交往和谈判中有坚实的后盾,提高本国的世界的地位。民族的团结同时还可以使得大家共同创造和平的

生活环境和共同富裕,民族冲突所带来的却只有灾难和不幸,因此需要加强民族大团结。对于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其基本内容是: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主张民族不论大小、不论先进或落后,都应该一律平等,互相团结;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实现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大力帮助少数民族加速经济、文化的发展,逐渐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间的不平等。和而不同”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真谛“和而不同”是和谐哲学的精髓,是处理民族关系所遵循的一条重要准则。现阶段,更应坚持“和而不同”的哲学观,着力协调发展民族文化,以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发展。

第二章 民族

一、填充题

1.随着( 资本主义上升 )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 民族学 )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

2.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 地域 )渊源和( 族体 )渊源等。 P13)3.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 次生形态 )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4.民族的分类,以( 民族属性 )和( 民族特征 )为基本依据。

5.我国的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客观上(包括历史和现实)的( 民族特征 )和主观上的( 民族意愿 )为依据标准慎重稳妥地甄别确定的。

二、单项选择题

1.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 A )。 A.夷狄 B.族类 C.夷族 D.蛮夷

2.目前所查到的我国最早使用“民族”一词是在( C )时期。 A.春秋战国 B.秦汉 C.南朝 D.隋唐

3.孙中山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 D )。 A.血统 B.语言 C.风俗习惯 D.自然力

4.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 D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5.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 D )。

A.1954年 B.1965年 C.1978年 D.1987年

三、多项选择题

1.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有( ACE )等基本属性。

A.自然属性B.人文属性 C.社会属性 D.文化属性 E.生物属性

2.孙中山在1924年《三民主义》一文中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力,其中包括( ABCDE )。

A.血统 B.生活 C.语言 D.宗教 E.风俗习惯

3.斯大林提出的民族的共同特征是( ABDE )。

A.共同语言 B.共同地域 C.共同文化 D.共同经济生活 E.共同心理素质

4.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也就是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为( ABCD )。

A.奴隶制民族 B.封建主义民族 C.资本主义民族 D.社会主义民族 E.共产主义民族。

5.我国的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是( ABDE )。

A.民族特征 B.历史依据 C.现实依据 D.民族意愿 E.就近认同

四、辨析题

P9)1.民族是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就是社会属性。 (错,还有自然属性、生物属性等多维属性)

P11)2.民族是在生产方式、语言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 (错,还有历史渊源、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方面具有共同特征)

P20)3.我国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是完全按照斯大林的民族特征理论进行民族考察的。 (错,辩证的科学的运用)

五、论述题

P20-21)我国现阶段提出的民族的基本特征和斯大林所述有哪些相同与不同论述题:

一、斯大林1913年在《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一文中提出了:“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二、2005年5月中国共产党在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的阐述中提出: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三、斯大林基于欧洲和俄国众多民族及其存在发展为基础概

括的民族四特征定义、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上第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民族定义,但并不能完全套用于中国的实际;中国共产党在总结中外民族理论及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于现阶段提出的关于民族六特征理论、继承了斯大林关于民族四特征定义中“共同语言、共同文化”两特征,同时亦明确提出了民族还具有“历史渊源”、“生产方式”、“风俗习惯”、“心理认同”的共同特征,并强调了宗教在有些民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章 民族发展

一、填充题

1、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

2、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部落)共同体瓦过程中的产物。

3、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通过上述途径形成的民族是原生 态民族。

4、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是指在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 即(次生形态)民族。

5、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

6、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7、民族自然同化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联系过程中,在(生产)、(生活)、文化等方面相互影响下, 一个民族在完全自然、自愿的情况下接受另一个民族的特征,改变本民族特征而变成其他民族一部分的现象。

二、单项选择题

1.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 D )A.氏族B.氏族C. 部落联盟 D .民族

2.民族发展,是以民族自身因素,民族所处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民族生存和( B )的 质与量的提高。A. 变化 B. 演进C. 进化D. 形成

3. 民族( D ),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的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A. 融治 B.演变 C.退化 D. 同化

4.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 C )同化。 A.自觉 B.自由 C.自然 D.自愿

三、多项选择题

1.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 ABE)

A. 常态发展 B. 异态发展 C. 渐进式发展 D.突变式发展 E. 跳跃式发展

2. 民族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它的( ABC )

A.社会生产 B.社会分工 C.内部交往程度 D.外部交往程度 E.地理位置

3. 民族发展包括( BCD ) 等

A.原生态发展B.经济发展 C政治发展 D文化发展 E次生态发展

4. 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 ABCDE ) 等内部和外部条件。

A. 民族结构 B. 民族素质 C. 民族关系 D. 自然环境 E. 社会环境

5.强迫同化是( ABCD)

A.凭借暴力和特权来实现的社会现象 B. 民族压迫制度的产物

C. 民族压迫的表现形式 D. 违背被同化民族意愿的E.民族融合的结果

四、辨析题

1.民族分化,是指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它往往是由民族内部的文化差异 造成的。(错,民族分化,是指一民族的某些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

2.民族灭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 (对,抄一遍)

3. 民族融合,是指部分民族或者其中的一部分,在特定条件下组合成为新的民族的现象。 (错,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4.民组组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合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整体消失的现象。 (错,民族组合,是指某些民族或其中的一部分,在一定的条件下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民族的现象。)

1.如何区别和理解民族同化、民族分化、民族组合、民族融合、民族消亡?

一、民族同化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自己民族的特征,接受别的民族的特征,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和自然同化两种类型。二、民族分化是指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其往往是由民族迁徙等原因导致民族居住地域隔离而造成的。 三、民族组合是指部分民族或其中的一部分,在特定条件下重新组合成新的民族的现象。四、民族融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整体消失的现象。

五、民族消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

式,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民族融合实现之日,就是民族最终消亡之时。

2、试述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加强民族之间的团结有这不可忽视的意义存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全球一体化的到来,中国现在最主要的建设重心都放在经济建设上来,只有个民族团结起来,才能更好地落实党中央领导的各项方针和政策,才能给我们国家的发展创建一个和平而稳定的政治局面,才能在国际社会交往和谈判中有坚实的后盾,提高本国的世界的地位。民族的团结同时还可以使得大家共同创造和平的生活环境和共同富裕,民族冲突所带来的却只有灾难和不幸,因此需要加强民族大团结。

对于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其基本内容是: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主张民族不论大小、不论先进或落后,都应该一律平等,互相团结;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实现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大力帮助少数民族加速经济、文化的发展,逐渐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间的不平等。和而不同”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真谛“和而不同”是和谐哲学的精髓,是处理民族关系所遵循的一条重要准则。现阶段,更应坚持“和而不同”的哲学观,着力协调发展民族文化,以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发展。

3、怎样理解民族问题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

民族问题对于多民族的我国来说是关系到国家命运和前途的大问题: 一、民族问题关系到人民团结和社会稳定:民族团结是人民团结的重要标志。民族问题的存在程度和解决状况,直接影响着民族团结和人民团结的程度和状况。社会稳定是一个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的重要保证。我国的社会稳定以稳固的民族大团结为前提、为基础。某一民族或某一地区发生的民族问题,会迅速影响到其他地区,波及影响面广,连锁反应大。特别是在当前信息和传播媒介现代化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二、民族问题关系到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社会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安定的国内环境和有利的国际环境;民族关系状况是国内环境中的重要内容。民族发展是多民族国家社会发展的一部分。不加速少数民族的发展,就会影响和制约整个中国的社会发展,那么国家的现代化社会发展也是不完整的。 三、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统一和边防巩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是国家统一的基础,我国90%以上的陆地边境线在少数民族地区,解决好民族问题、搞好民族关系是边防巩固的必要条件。四、民族问题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只有在各族人民的支持、拥护和参与下才能取得丰硕的成果,我国少数民族大都经济发展基础较差,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压力较大;因此正确处理好民族问题,有利于改革开放和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第四章 民族关系

1.民族关系既是一种( 社会 )现象,也是一种( 历史 )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2.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 民族性 )的内容。

3.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 平等 )、团结、互助、( 和谐 )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当今世界,( 和平与发展 )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5.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 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继续明显存在 )并存。

二、单项选择题

1.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C )的关系。

A.民族自治地方与个人之间B.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C.民族群体之间 D.民族个体之间

2.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 D )的关系。

A.不同民族之间 B.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C.各民族与各自治机关之间 D.各族劳动人民之间

3.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 B )决定的。

A.结构 B.性质 C.社会基础 D.发展规律

4.2005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 D )。

A.平等 B.团结 C.互助 D.和谐

5.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 D )。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 C.互助与互利 D.和平与发展

三、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 ABCE )。

A.政治平等团结关系B.经济互助合作关系 C.文化共存繁荣关系D.习俗交流交融关系 E.社会和睦协调关系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是( ABCE )。

A.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B.民族团结的相对性

C.民族间互利合作的有限性和互助与竞争的共生性 D.民族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E.民族和谐的初步性

3.在民族关系的发展中,核心问题或中心问题是( BCE )。

A.民族团结的实现 B.民族利益的照顾C.民族权利的保障 D.民族经济的进步 E.民族发展的促进

4.从宏观上看,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 ABC )。

A.自然因素 B.民族自身因素 C.社会因素 D.经济因素 E.政治因素

5.从微观角度看,经常影响具体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包括( ABCD )。

A.民族居住混杂状况 B.民族间互通语言情况

C.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状态 D.民族间通婚情况 E.民族间经济交流情况

四、辨析题

1.我们不能把不同民族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一概纳入民族关系之中。 (对)

2.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不同民族的单个人之间的关系。 (错,民族群体间的关系)

3.不应把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所涉及的所有问题都作为民族关系。 (对)

4.社会主义社会已不存在民族间的不平等现象。 (错,民族平等有不完全性)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只会给民族关系的发展带来促进因素。 (错,也会给民族关系带来一些消极因素的作用)

五、论述题

P61-6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现阶段民族关系呈现的发展趋势又是怎样的?61

第五章 民族问题

1 . 民族问题是随着( 社会的发展 )而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2. 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 社会 )问题之一。民族问题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对( 国家与国家 )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3. 民族问题是一种内容宽泛的社会问题。在( 民族问题理论 )中,有广义的民族问题概念和狭义的民族问题概念。

4. 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铲除民族压迫的( 社会 )根源,实现民族平等。

5. 只有进行( 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才能不断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的繁荣发展。

6. 民族自身的特点所引起的民族之间的矛盾又通过民族的诸特征及其具体形式,即民族的政治、( 经济 )、文化等方面反映出来。

7. 民族自身的发展状况决定着民族之间交往的程度,因而也决定着民族之间( 矛盾 )的状况,即民族问题。

8. 民族间( 经济文化 )发展上的不平衡和明显差距,是当前民族矛盾和摩擦的主要原因。大多数民族矛盾主要集中在经济关系及与此密切相关的文化发展关系上,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则在于合理调节民族间经济的发展、( 利益的分配 )、文化发展的需求。

9.在阶级社会里,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 阶级斗争)问题。

二、单项选择题

1.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 C )。

A.自然因素 B.文化因素 C.社会因素 D.经济因素

2. 广义的民族问题是指民族自身的发展 ,以及民族之间、( A )、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问题。

A. 民族与阶级 B. 民族与部落 C. 民族与氏族 D. 民族与部落联盟

3. 现今世界上共有( C )多个民族,居住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严格意义上的单一民族国家正在消失。 A. 10000 B. 12000 C. 3 000 D 1000

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主要是通过民族交往中的民族矛盾表现出来。以民族差别为前提的民族矛盾,往往表现为各利益群体间以( D )为基础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在内的各种权利的矛盾。

A. 不同发展水平 B. 不同历史传统 C . 政治利益 D. 经济利益

三、多项选择题

1.以下各项中,属于民族问题的共同特征的有( ABD )。

A.普遍性 B.国际性 C.不定性 D.敏感性 E.连锁反应性

2. 狭义的民族问题是指在( DE )发生的,表现在民族诸特征及具体形式上的民族间复杂的社会矛盾问题。

A. 民族自身的发展方面 B. 民族与阶级之间 C. 民族与国家之间 D. 民族的活动中 E. 民族的交往联系中

篇三:中央电大1358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试题2014.1

试卷代号:1358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试题

2014年1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

B.重视政策的运用

C.理论和政策兼纳

D.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

2.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 )。

A.夷狄 B.族类

C.夷族 D.蛮夷

3.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 )。

A.氏族 B.部落

C.部落联盟 D.民族

4.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的关系。

A.民族自治地方与个人之间 B.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

C.民族群体之间 D.民族个体之间

5.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 )。

A.自然因素 B.文化因素

C.社会因素 D.经济因素

6.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 )个国家接壤。

A.7 B.8

C.11 D.14

7.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

A.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B.自治机关的民族化

C.自治权的行使 D.自治机关的民主化

8.1950 F 11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 ),规定了“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 干部”的方针。

A.《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对西北少数民族工作的指示》

9.21世纪新阶段我国的民族工作主题是( )。

A.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B.平等、团结、互助

C.平等、团结、互助、和谐D.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10.我国少数民族沿用至今的传统文字一共( )种。

A.12 B.13

C.14 |D.15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 )。

A.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B.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

C.研究民族问题解决的方法

D.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

E.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

12.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有( )等基本属性。 A。自然属性 B.人文属性

C.社会属性 D.文化属性

E.生物属性

13.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即( )。

A.常态发展 B.异态发展

C.渐进式发展 D.突变式发展

E.跳跃式发展

14.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 )。

A.政治平等团结关系 B.经济互助合作关系

C.文化共存繁荣关系 D.习俗交流交融关系

E.社会和睦协调关系

15.以下各项中,属于民族问题的共同特征的有( )。

A.普遍性 B.国际性

C.不定性 D.敏感性

E.连锁反应性

16.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中人口在l000万以上的有( )。

A.维吾尔族 B.壮族

C.蒙古族 D.满族

E.回族

17.民族平等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的相互关系中,处在同等地位,具有同样的权利,包括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 )的平等。

A.地位 B.待遇

C.权利 D.利益

E.财富

18.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是( )。

A.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 B。坚持民族团结的原则

C.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D.维护国家统一的原则

E.尊重民族自治权利的原则

19.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包括( )。

A.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B.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阻碍滞后作用

C.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中性作用

D.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融合作用

E.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混合作用

20.就人为宗教(神学宗教)而言,宗教所具有的基本要素大体包括( )。

A.宗教的观念或思想 B.宗教的感情或体验

C.宗教的传承和发展 D.宗教的行为和活动

E.宗教的组织和制度

三、填充题(每空1分,共15分)

21.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22.随着——————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

23.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社会走向崩溃,氏族、——————共同体瓦解过程中的产物。

24.民族关系既是一种——————现象,也是一种 ——————现象。

25.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之一。民族问题对——————国家的发展、对——————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26.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各民族——————,——————,——————。 27.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有两个基本问题:一是——————;二是自治机关的——————。

28.少数民族干部所具有的特点,使他们能够在实际民族工作中,依靠——————,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四、辨析题(请先答出对或错。再用简短文字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30分)

29.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

30.民族是在生产方式、语言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

31.我们不能把不同民族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一概纳入民族关系之中。

32.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政府。

33.一个民族中,说不上好坏的一般的风俗习惯,对民族社会生活不起明显的促进或阻碍作用,这种情况被称为民族风俗习惯的混合作用。

34.宗教信仰不属于政治问题。

五、论述题(25分)

35.我国现阶段提出的民族的基本特征和斯大林所述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试卷代号:1 358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4年1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A 2.B 3.D 4.C 5.C

6.D 7.C 8.A 9.D 10.D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1.ABDE 12.ACE 13.ABE14.ABCE15.ABDE

16.BD17.ABCD 18.ABCDE 19.ABCE20.ABDE

三、填充题(每空1分,共15分)

21.研究

22.资本主义上升 民族学

23.原始 部落

24.社会 历史

25.多民族 国家与国家

26.大杂居 小聚居 交错居住

27.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 自治权的行使问题

28.自身优势

四、辨析题(每题5分,共30分)

说明:以下答案,判断占2分,理由占3分。判断错误则全题不给分。

29.错。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 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30.错。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把个别特征拿来作为民族的定义是不够的。

31.对。只有这种关系中具有民族性的内容才应将其纳入民族关系之中。

32.错。除此之外,还有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

33.错。这是民族风俗习惯的中性作用。

34.对。宗教信仰是一部分信教群众对于生活的认识和态度,属于思想领域的认识问题, 而不属于政治问题。

五、论述题(25分)

35.我国现阶段提出的民族的基本特征和斯大林所述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答: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上,第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民族定义,是由斯大林1913年在《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一文中提出的。他认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由此可知,斯大林主张的是民族四特征说,即民族具有四个共同特征,即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8分)

斯大林的民族定义固然是一个科学的概念,但并不能完全套用于中国的实际。经过长期 的思索与实践,2005年5月,中国共产党在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的阐述中提出: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的六特征说,(10分)与斯大林的四特征理论相比,更强调民族的历史渊源、风俗习惯等,视野更加宽阔,更加合理地确认诸要素的整体性和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它是在总结中国和外国民族理论及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既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的理论,又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民族的认识,还合理借鉴了国外关于民族的论述,可以说是集中国、世界的民族理论之大成。(7分)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卷》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986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卷
相关文章
  •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卷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试题库附答案《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练习题绪论一、单项选择1.《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的作者是:B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2.《马...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