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试题答案 > 秋季:政治学原理复习题(附部分答案) 正文

秋季:政治学原理复习题(附部分答案)

2016-11-03 15:01:12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秋季:政治学原理复习题(附部分答案)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

1、政治发展的最终归宿是( )。

2、( )和民族联合,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3、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实质是( )

4、国家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 )的产物。

5、国家的内部职能分为政治职能和( )职能两种。

6、在国家形式上,法国属于( )。

7、资本主义政权组织形式,最常见的有两种,即民主共和制和(立宪君主制(议会君主制) )。

8、两党制的典型代表国家是( )和( )。

9、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 )

10、政治社会化的途径主要包括家庭、( )与社会。

11、二战后,西方政治学的研究方向,从以权力研究为主逐渐转变为对 ( ) 的研究。

12、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 ) 。

13、福利国家的最初尝试是从30年代美国总统罗斯福推行的( ) 开始的。

14、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

15、我国单一制的国家结构有两大特色,一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二是 (.) 。

16、议员对政府的政策和政所成员所管理的事务提出口头或书面询问,要求有关者做出解释和答复,称为 ( .) 。

17、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和根本原则是( ) 。

18、() 是政治文化结构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居于核心地位。

19、西方学者认为,政治发展的途径,一是政治制度化,二是 ( ) 。

20、(. ) 是国际社会最重要最基本的行为主体。

21. 构成资产阶级民主的三大支柱是( )、议会制度、政党制度。

22. 剥削阶级思想家对政治的解释五花八门,但都涉及到( )这个中心点。

23. 国家职能是国家在实施阶级统治过程中担负的职责和( )。

24.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第一个纲要的是( )。

25. “自行消亡”的职能的( )国家。

26. 每一个社会居民间的矛盾性质归根结底是由该社会的( )决定的。

27. 邦联是一种松散的( )联盟。

28. 瑞士的联邦委员会既是最高行政机关,又是国家( )。

29. 被称为“既是议会制,又是总统制”的国家是()。

30. 人民政协的性质是( )组织。

31.作为一种制度,民主的最大特点在于,( )它作为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政治决策以公民的意见为最终依据。

32.根据( )思想,可以通过对国家权力的功能划分,在分别执行国家各种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之间,建立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

33.政府以法律制度为基础,以()手段为后盾,具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普遍强制力。

34.经验事实表明,( ) 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35. ( )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

36.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 )问题。

37.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政治社团是 ( )、青年组织和妇女组织。

38.( )是实现当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

39.政治学是研究()的一门科学。

40.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 ),都力图找到一种可以达到至善的理想的城邦制度。

41.中国封建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是()。

42.( )是国际政治最重要的行为主体

43.()和()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44.( )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纲领性文件。

45.美国学者( )最先提出了政治文化的概念。

46.政治发展的基本途径包括()和()。

47.()理论是现代民主的主流理论,也是现代通行的民主宪政制度的理论基础。

48.()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混合的政治主张和意识形态,或者更准确地说,它是一个政治口号。

49.早期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发展经历了国家建设、民主化、( )三个阶段。

50.政治( )主要指政治秩序或体系丧失其合法性的情况

答案:1、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2、社会职能 3、民主共和制(半总统制) 4、议会君主制 5、政治消亡 6、英国、美国 7、选举制 8、民族平等 9、共产主义者同盟 10、学校11.政策 12.政治革命13.新政 14.无产阶级专政问题15.特别行政区制度 16.质询 17.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18.政治意识形态19.政治参与 20.主权国家21选举制度22国家23功能24.共产党宣言25.社会主义 26.生产关系27.国家28.元首29.法国30.爱国统一战线 31公民的意志32分权制衡33暴力 34权力 35.政治文化 36.权力37.工会38.宪政建设39、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40、政治学 41、地主占有制 42、国家(主权国家)43民族平等 民族联合44、《共产党宣言》45、阿尔蒙德 46、政治革命 政治改革 47代议制民主48第三条道路49福利化 50合法性危机

1、国家管理活动由()组织实施。

A.国家元首B.国家行政机关 C.国家立法机关 D.国家司法机关

2、在( )体系中,政治只是少数人的事,多数社会成员不能也不愿参与政治。 A. 参与型政治文化 B. 冲突型政治文化

C.服从型政治文化 D.理想型政治文化

3、社会主义国家机构的基本组织原则是( )

A.民主集中制 B.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C.无产阶级的党对国家的领导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资产阶级统治的主要方式是()

A.总统制B.多党制 C.议会民主制 D.三权分立制

5、政治这一概念的最本质的东西是( )

A.阶级关系 B..国家政权 C.社会管理D.政党斗争

6、下列名词中,()属于整体研究的范畴,

A.君主立宪制B.多党合作制度C.单一制 D.院外活动

7、国家的本质是( )

A.政治权利B.阶级统治 C.社会管理D.发展经济

8、 政治文化概念首先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提出的

.A阿尔蒙德 B. 韦伯 C. 派伊 D. 鲍威尔

9、 ()是国际政治中最重要的行为主体?

A. 国际组织B. 主权国家 C. 政党 D. 政治团体

10、 西方政治发展理论将政治发展的范围限定于( )。

A. 西方国家 B. 第三世界 C. 社会主义国家 D. 资本主义国家

11、当今政治格局朝着()方向发展。

A. 两极化 B. 霸权主义C. 美国独霸世界 D. 多极化

12、 ()是人类政治发展的价值目标。

A. 民主政治 B. 共产主义社会C. 西方政治制度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3.亚军斯多德是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其代表作是( )

A.《政府论》 B.《君主论》 C.《政治学》 D.《共和六论》

14.提出“无为而治”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韩非

15.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最有影响的关于国家起源的学说是( )

A.神权论 B.契约论 C.暴力论 D.有机体论

16.自行消亡的国家是指( )

A.奴隶主阶级专政的国家 B.封建主阶级专政的国家

C.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D.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17.最先系统地对国家进行分类的是( )

A.柏拉图 B.亚里斯多德 C.洛克 D.马克思

18.古罗马实行贵族制,主要表现为掌握重要权力的是由奴隶主阶级中的少数显要贵族组成的( )

A.人民大会 B.元老院 C.长者会议 D.议事会

19.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发源地是在( )

A.东亚 B.南非 C.西欧 D.北美

20.法西斯专政首先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 )

A.德国 B.意大利 C.日本 D.西班牙

21.列宁所说的“半国家”是指( )

A.奴隶主阶级专政的国家 B.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C.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D.封建地主阶级专政的国家

22.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

A.民族问题 B.宗教问题 C.政党问题 D.政权问题

23.国体是指( )

A.国家结构形式 B.国家政权组织形式C.国家的强弱 D.国家的阶级性质

24.瑞士联邦的政体是( )

A.议会共和制 B.议会君主制 C.总统共和制 D.委员会制

25.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

A.全国人大 B.国务院 C.最高人民法院 D.国家主席

26.在资本主义国家,所谓“第三院”是指( )

A.上院 B.下院 C.法院 D.院外集团

27.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

A.四项基本原则 B.民主集中制原则C.各民族平等的联合 D.民族自决

28.美国国会设立的议院为( )

A.一院 B.两院 C.三院 D.四院

29.民族问题的性质和内容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产的发展 B.革命和政权的发展、变化C.民族同化 D.民族融合

30.资产阶级政党最初产生于(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日本

31.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主要是指( )

A.思想领导 B.政治领导 C.组织领导 D.经济领导

32.政治文化结构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

A.政治意识形态 B.政治价值观 C.政治心理 D.政治情感

33.1958年,发表关于政治社会化方面的第一篇论文的美国政治学家是( )

A.阿尔蒙德 B.伊斯顿 C.海曼 D.多伊奇

34.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研究中,最根本的问题是( )

A.政治发展目标 B.政冶发展战略B.政治发展途径 D.政治发展方向

35.民族独立后走上资本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国家是()

A.中国 B.古巴 C.朝鲜 D.印度

36.国家最重要的构成要素是( )

A.固定的领土 B.定居的居民 C.统一政权 D.国家主权

37.规定交战国之间作战的原则、制度和规则的总称的是( )

A.平时法 B.战争法 C.中立法 D.国际经济法

38.19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政治学研究的主题是()

A. 国家B. 权力C. 法律D. 政策

39.“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这句话是由___________提出的。()

A. 马克思B. 恩格斯C. 列宁D. 斯大林

40.氏族制度的解体是___________的结果。()

A. 社会内部生产发展B. 人们之间根本利害冲突

C. 父权制代替母权制D. 部落联盟组织出现

41.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生产关系的( )

A. 前提B. 保障C. 核心D. 条件

42.无产阶级专政最本质的特征是( )

A. 对敌人的专政B. 对人民的民主C. 对帝国主义侵略的防御D. 组织经济文化建设

43.社会政治发展的总问题是___________问题。( )

A. 革命和政权B. 民族自决权C. 阶级关系D. 民族关系

44.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

A. 多党合作制B. 人民代表大会制C. 政治协商制D. 民族区域自治制

45.英国国王是英国___________的一部分( )

A. 议会B. 内阁C. 保守党D. 工党

46.目前仍实行二元制君主立宪政体的国家是( )

A. 乌拉圭B. 摩洛哥C. 英国D. 日本

47.资产阶级思想家划分国家机关的原则是( )

A. 分工原则B. 议行合一原则C. 分权原则D. 民主集中制原则

48.国家统治形式最恰当的表达方式是( )

A. 国体B. 政体C. 国家职能D. 国家本质

49.孟德斯鸠的代表作是( )

A.《政府论》B.《君主论》C.《国家论》D.《论法的精神》

50.德国的政党制度是( )

A. 一党制B. 两党制C. 多党制D. 多党合作制

51.领导科学化指的是___________问题。()

A. 领导权力B. 领导责任C. 领导方式D. 领导观念

52.行政决策的最大特点是( )

A. 指导性B. 民主性C. 及时性D. 执行性

53.国际政治的基本行为主体是( )

A. 国家B. 民族C. 国际组织D. 国家领导人

54.在下列国际组织中,属于“一般政治性组织”的是()

A. 联合国B. 国际海事组织C. 世界贸易组织D. 国际法院

55.历史上第一国家类型是:()

A原始制国家 B资本主义国家 C奴隶制国家 D封建制国家

56.我国的民主党派是:()

A执政党 B在野党 C反对党 D参政党

57.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

A社会管理活动B对价值物的权威性分配C经济的集中表现 D对权势和权势人物的研究

58.使阶级的产生由可能变为现实的是()

A社会大分工 B剩余产品的出现C交换的出现 D私有制的出现

59.影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最主要因素是()

A历史传统 B国家政权性质 C民族文化 D地理环境

60.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相互关系的形式在政治学上是指()

A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B国家政权本质C 国家结构形式 D政府类型

61.导致民族压迫的根源是()

A民族差异 B历史隔阂 C剥削制度 D 宗教信仰

62.从氏族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阶级冲突中产生的国家是()

A雅典国家 B罗马国家C德意志国家 D美利坚合众国

63.本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曾实行过法西斯专制统治的国家是()

A法国B英国C美国D日本

64.国家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组织的发展 B生产方式的改变C阶级斗争 D上层建筑的变革

65、19 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政治学研究的主题是()

A国家B权力 C法 D政策

66、“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 ,这句话是由 ___________ 提出的。() A马克思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67 、氏族制度的解体是 ___________ 的结果。( )

A社会内部生产发展 B人们之间根本利害冲突C父权制代替母权制 D部落联盟组织出现

68、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生产关系的()

A前提 B保障 C核心 D条件

69、美国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

A 国会议员B 参议院议长C 政府首脑D 联邦法院法官

70、社会政治发展的总问题是 ___________ 问题。()

A革命和政权B民族自决权C阶级关系D民族关系

71、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A多党合作制B人民代表大会制C政治协商制D民族区域自治制

72、英国国王是英国 ___________ 的一部分()

篇二:政治学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政治学原理(专科)

一、填空题:

1.政治现象是人类进入到 以后才出现的。 2. 说,“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治。”

3.政治学的创始人、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所写的 是举世公认的政治学开山之作。

4.政治学就是研究 的形式及运作规律的科学。 5. 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积极性的根本方法。

6.行为主义强调对的研究,而忽视重大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

7.封建社会最主要是权力分配方式是。

8.1956年,美国著名政治学者首先使用了“政治文化”这一概念。

9.如果说 的哲学基础是新个人主义,那么,社群主义的哲学基础则是。

10.一般认为,美国的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是 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11.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由自然人变成 的过程。

12.是现代社会政治组织的高级形式,也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政治社会化途径。

13. 是17世纪和18世纪最有名的政治理论,其代表人物是格劳秀斯、洛克、卢梭等人。

14.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及共同

15.国家是在 的基础上产生的,其实质是。

16.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是中国周朝实行的和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的西欧封建社会。

17.所谓 ,是指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所形成的治理结构以及由此治理结构而产生的行为特征和治理绩效。

18.我国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有两个最显著的特色:一是在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二是在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下设立 ,实行“一国两制”。

19.我国司法机关的主要职能是侦查和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享有普通法律的权力,释宪权归 。

20.按政党集权的程度来划分,可分为 政党和集权型政党。

21.它以广大工人阶级为其阶级基础,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无产阶级政党不同于一切 政党的根本特征。

22.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政党是英国的辉格党和。

23.在西方,利益集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压力集团和 集团。

24.当今一些西方国家把它称为立法、行政、司法之外的 ,新闻记者也被人们称为“无冕之王”。

25.精英统治论的创始人是意大利的政治社会学家V.帕累托和 。

26.根据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我们可以把历史上存在过的统治分为两大类:与 。

27.现代政治兴起的一个标志是统治向 转变。

28.城市治理的模式主要有管理模式、社团模式、支持增长模式和模式。

29.在现有的公共资源治理中,最普遍的是 模式。

30.冷战的结束和美国对苏联的胜利,使西方政治模式中心论又有了市场,代表性的研究是美国学者 的《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

31.我们认为,衡量政治现代化的三原则就是:合法性政治、和民众的广泛参与。

32.革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上讲,革命主要是指政治革命和 革命。

33.政治多元民主主义的创始人是。

34.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主要包括普选制、议会制、政党制和。

35.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

1.第一个使政治学获得独立、同伦理学彻底分家的人是[ ]

A.亚里士多德 B.马基雅维利 C.马丁·路德 D.马克斯·韦伯

2.指出“政治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的是 [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毛泽东

3.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学说是 [ ]

A.儒家政治学说 B.道家政治学说 C.法家政治学说 D.墨家政治学说

4.社会选择理论的创始人是[ ]

A.罗尔斯 B.阿罗 C.奥尔森 D.布坎南

5.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

A.罗尔斯 B.阿罗 C.奥尔森 D.布坎南

6.“意识形态”一词的创造者是 [ ]

A.马克思 B.曼海姆 C.特拉西 D.韦伯

7.民主社会主义起源于 [ ]

A.亚洲 B.非洲 C.北美洲 D.欧洲

8.最早的一种国家学说是 [ ]

A.国家神权说 B.国家社会共同体说

C.社会契约说 D.国家统治说

9.一个国家要存在下去,首先要 [ ]

A.保障秩序 B.满足基本的正义

C.保证安全 D.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10.国家最重要的能力是 [ ]

A.控能力 B.政汲取能力 C.法化能力D.制能力

11.会主义国家的一党制源于[ ]

A.牙利 B.马尼亚 C.巴D.联

12.闻媒体追求言论自由的斗争最早开始于[ ]

A.国B.国C.国D.国

13.公民”的概念出现于中国,是在[ ]

A.片战争以后 B.戌变法以后 C.亥革命以后 D.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14.治家的首要特征是[ ]

A.治家掌握着重要的政治权力

B.家是事关全局的政治决策的制定者

C.治家是一定阶级或政治势力的代表

D.治家是政治系统的协调者和组织者

15.当代西方政治系中,对政治统治进行分类研究的是 [ ]

A.素B.尔斯 C.克斯·韦伯 D.姆斯·伯恩斯

16.( )根据政治合法性的依据对政治统治划分为传统型的政治统治、魅力型的政治统治和法理

型的政治统治。 [ ]

A.普兰 B.克斯·韦伯 C.斯韦尔 D.斯·摩根索

17.构成社会地位的所有变量中,与政治参与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

A.入B.业C.力D.育

18.对这种参与有影响的所有变量中,影响最大是[ ]

A.治平等 B.治自由 C.党D.治心理

19.命的根本问题是 [ ]

A.力B.权问题 C.治革命 D.会革命

20.本主义政治民主的标志是[ ]

A.选制 B.会制 C.党制 D.权制

1.零和博弈

2.公共选择理论

3.政治文化

4.政治社会化

5.威权主义国家

6.利益集团

7.“第四种权力”

8.国家神权说

9.精英统治论

10.无阶级统治论

11.卡里斯马型统治

12.公共治理

四、简答题:

1.简述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

2.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特点。

3.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4.政治权力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5.意识形态有何政治功能?

6.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有哪些?

7.简述西方关于国家起源的几种学说。

8.民族国家建构中有哪些危机?

9.政党有何基本特征?

10.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1.我国新兴社会组织在政治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12.在现代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一般有哪些?

13.方关于政治统治的理论有哪些?

14.述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统治本质的分析。

15.治统治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16.公共治理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7.简述政治改革与政治革命、政治改良之间的关系。

18.述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

五、论述题:

1.什么是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对政治体系的维持有何影响?

2.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的制度主义方法论?

3.试分析经济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的影响。

4.合现实,分析中国不能实行西方式多党制的原因。

5.怎样认识新闻媒体与政府的关系?

6.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有哪些?试分析现阶段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水平和程度不高的原因。

7.联系实际,谈谈政治参与对政治民主、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影响。

8.联系实际,说明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动力。

9试论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阶级社会 2.孙中山3.《政治学》 4.公共权力 5.阶级分析 6.个人行为 7.王位继承制

8.阿尔蒙德9.新自由主义;新集体主义10.民族主义11.政治人12.政党13.社会契约说

14.心理素质15.氏族组织; 阶级专政 16.封制 17.国家形态18.特别行政区 19.审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分权型21.剥削阶级22.托利党23.院外活动24.“第四种权力” 25.莫斯卡 26.少数人统治多数人 ;多数人统治少数人 27.管理 28.福利29.政府权威治理30.福山 31.有限政府 32.社会33.拉斯基 34.三权分立原则35.人民民主专政

二、单选题:

1.B2.C3.A4.B5.D6.C7.D8.A9.C 10.B

11.D 12.A 13.D 14.C 15.C 16.B 17.D 18.C 19.B 20.B

三、名词解释:

1.非零和博弈是政治博弈的两大类型之一,即一方参加者的所得不再恰好是另一方所失。它们不完全是敌对的,而且可能一致认为博弈的某一结局比另一结局更佳。在这种状况时,自己的所得并不与他人的所失的大小相等,连自己的幸福也未必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即使伤害他人也可能“损人不利己”,所以博弈双方存在“双赢”的可能,进而合作。

2.公共选择理论属于理性选择主义中的一种理论。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布坎南。该理论可以定义为非市场决策的经济研究 ,是一种把经济学应用于政治学的研究。公共选择理论的主题与政治系是一样的:国家理论、投票规则、投票者行为、政党政治、官员政治等。该理论的方法是经济学方法,像经济学一样,其理论的基本行为假设是,人是一个自利的、理性的、最求效用最大化的人。

3.1956年,美国著名政治学者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在其《比较政治体系》一文中首先使用了政治文化这一概念,用以替代传统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等概念,并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分析框架。我们认为,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社会成员在长期政治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国家政治生活的政治心理倾向和政治价值取向的总和。

4.政治社会化是指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的能动过程。

5.威权主义国家是指那些既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也没有完全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制度的发展中国家。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相继进入资本主义行列,人们把这些国家的发展模式称为威权主义。

6.利益集团就是社会中一些成员为了共同的集团利益而结合在一起,通过积极行动而达到共同目的的一种社会组织。在西方,利益集团又称利益团体、压力团体、院外活动集团等。

7.于新闻媒体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很大,当今一些西方国家把它称为除立法、行政、司法之外的“第四种权力”,新闻记者也被人们称为“无冕之王”。

8.这种观点认为国家是由神或上帝直接或间接创造的,是神或上帝为了保护人类而创造的。在创造过程中,人并不重要。一切政治权力都是神或上帝的赐予。统治者是上帝在世间的代理人,人民应绝对服从之。除了神或上帝,君主不对任何人负责;人民如果反抗国家、国家的权力及统治者,都是不可饶恕的弥天大罪。

9.精英统治论的创始人是意大利的政治社会学家V.帕累托(1848—1923)和莫斯卡(1858-1941)。精英主义的创始人认为,无论是在君主制、贵族制还是在民主制中,其共同点都是由少数人或精英统治的。精英之所以获得统治地位,是因为他们具备了社会所推崇的才能和品质。

10.无统治阶级论是一种与精英主义和多元主义相联系而又有所不同的政治理论,这种理论建立在社会学上的“社会流动理论”和经济学上的“经理革命论”基础之上。西方社会学家认为,现代西方社会的特点是不同的社会阶层之间存在着一种巨大运动。领导者阶级的队伍是开放的。阻止下层的个人上升到领导者阶级的栏杆已被撤除或至少已经降低了,几乎所有的政治力量和社会贤达都可以参与社会的政治领导。

11.卡里斯马型统治亦称魅力型统治。卡里斯马式人物具有把人们吸引在周围而成为追随者、信徒的能力,以及追随者具有拥护这类领袖人物的赤诚态度。二者的结合便构成了卡里斯马型统治的合法性根据。

12.公共治理指的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强调顾客导向和结果导向,强调以多元的、民主的、协作的行政模式管理公共事物。公共治理的实质是建立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合法性认同基础上的合作。政府的角色不是划桨而是掌舵,不是控制而是协调。公共治理强调公共利益的精神与效益,坚持整体主义价值观。

四、简答题:

1.西方政治学最早发源于古希腊,创始人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其所著的《政治学》被公认为是西方政治学的奠基之作。从《政治学》开始,按照历史顺序,可以把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大致分为古典主义时期、旧制度主义时期、行为主义和理性选择主义以及今天的新制度主义时期。

从古希腊时期到19世纪中叶的政治学都可以称为古典主义政治学。其代表人物有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中世纪的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以及近代的马基雅弗利、布丹、霍布斯、洛克、格劳秀斯、孟德斯鸠和卢梭等。

从哥伦比亚大学建立政治学系(1887年)到20世纪中叶,是政治学的旧制度主义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现代政治学进入发展的兴盛期,行为主义政治学迅速崛起,它带动政治学研究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到研究方法、研究理念进行了全方位的革新。70年代以后,现代政治学进入到理性选择主义时期(或称“后行为主义政治学”时期)。

从20世纪70-80年代,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重新发现“制度”的价值,西方政治学进入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和新古典主义政治学时期。罗尔斯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2.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一门科学的理论,它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科学性。以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揭示了人类社会政治活动的基本规律。 第二,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首先是为无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第三,革命性。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在西欧革命运动中产生的,同时也在革命实践中得到发展。

第三,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实践性决定了它是一种发展的学说。随着人类政治实践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政治现象认识的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将在实践中不断接受检验并不断得到补充、发展和完善。

3.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主要有以下研究方法:

(1)历史分析法;(2)经济分析法;(3)阶级分析法; (4)制度主义研究方法。

4.政治权力就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为实现和维护自身利益而拥有的对其他社会和政治力量及其他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力量。

政治权力的本质是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其形式是特定的社会公共权力。在阶级社会里,政治权力就是掌握了巨大经济、文化资源的社会统治阶级,利用国家政权而产生的一种对国民实行有效控制的能力。或者说,政治权力就是统治阶级强迫被统治阶级服从国家意志的能力。

5.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在:提升社会主导价值;引领政治社会化过程;强化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6.政治社会化的媒介主要有:家庭;学校;同辈团体;工作场所;大众传播媒介;选举及其他政治活动场合;社会政治组织;特定的政治符号。

7.(1)国家神权说。认为国家是由神或上帝直接或间接创造的,是神或上帝为了保护人类而创造的。

(2)社会共同体说。认为国家是一种自然产生的、不可避免的及有益的团体。每一个国家都是一种团体,每一种团体都是为了某种的善而建立。(3)社会契约说。认为在国家产生之前人们处于自然状态中,并拥有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由于人们在自然状态中生活不方便或不安全,因而相互订立社会契约,交出自己的部分权利,由此形成了国家。(4)国家统治说。国家的存在就意味着政府的存在,政府是统治和管理国家的机关。(5)法律现象说。认为国家是一种法律现象,是一种法律体系或法律秩序的现象。把国家看成是法律的产物。

8.有学者认为,民族国家的建构通常需要经历五种危机,这就是:(1)认同性危机。(2)合法性危机。(3)渗透性危机。(4)参与性危机。(5)分配性危机。

9.政党一般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政党是把政府形式上的结构与社会中的各种不同成分联系起来的“纽带”,这些成分包括个体公民和由他们组成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经济、文化、宗教组织及其他组织。

第二,政党是阶级的一部分,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篇三:政治学原理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三、名词解释:

1.行为主义政治学 2.政体

3.卡里斯马(Charisma) 4.政治心理

5.利益关系 6.政治参与

7.国家契约说8.政治社会化

9.精英统治论 10.政治文化

11.国家结构形式12.政治冷漠

四、简答题:

1.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有何消极影响?

2.简述政治统治与政治管理的联系和区别。

3.简述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4.简述政治改革的作用。

5.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

6.简述古希腊雅典政治民主的特征。

7.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8.简述政治统治的本质。

9.简述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

10.简述政党的基本特征。

11.简述政治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12.简述西方政治学者对政治社会化的几种不同界定。

五、论述题:

3.什么是政治改革?为什么说政治改革与政治改良和政治革命相比,是一种难度更大的政治变革?

4.什么是政治革命?为什么说革命是政治的最高行动?

5.试论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

6.什么是政治权利?如何理解“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马克思语)?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实践性 2.《共产党宣言》 3.公共权力 4.国家政权问题 5.政治参与 6.政治投票

7.国家主权 8.国家元首 9.公民大会 10.阶级性 11.法律地位 12.阿尔蒙德

13.政治人 14.政治冷漠 15.政治事件 16.政治权力 17.社会革命 18.能力素质

19.多数人统治少数人 20.贵族;总统 21.参政党 22.国体 23.民族性 24.暴力革命

25.国家特别行政区 26.政治改革 27.法西斯;当代民族主义 28.民主制度;民主权利规定

29.战争 30.个别接触;院外活动 31.参政 32.三权分立 33.平等权 34.统治阶级

35.权力制约关系

二、单选题:

1.B 2.A 3.B 4.D 5.B 6.C 7.C 8.A 9.C 10.A 11.A 12.C 13.A 14.C 15.B 16.A 17.B

18.B 19.D 20.D

三、名词解释:

1.行为主义政治学是指运用实证方法对个人或团体政治行为进行研究的西方政治思潮的总称。它产生于20世纪初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迅速发展,达到鼎盛期。行为主义政治学没有统一的政治理论,各种学派林立,较有影响的有阿尔蒙德的结构—功能主义、西蒙的决策理论、多伊奇的政治沟通理论、伊斯顿的政治系统分析等。

2.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国家政体,它是指统治阶级以什么样的政权组织形式实行统治。例如,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政治权力的一种类型,即人格型权力或影响力。卡里斯马(Charisma)原指古代的宗教先知、战争英雄,是马克斯·韦伯把它引人政治学的。在现代政治学中,具有人格魅力的政治家都被称为卡里斯马型的政治家。这种人具有超凡的品质、个人魅力、启示力。

4.政治心理就是社会成员在社会政治实践中对社会政治关系及其表现出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发展等政治生活各方面现象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其主体表现为人们对政治关系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愿望和信念等等,而这些因素的综合,构成了社会成员的政治人格。

5.利益关系就是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关系。由于利益在内容上是人们对客观外部条件的反映,而形式上则是以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因而任何利益都是特定利益主体的利益,所以,利益关系主要是指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的社会联系。

6.政治参与又称参与政治,是指一个国家的普通公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政治生活,影响国家政权行使的活动,尤其是影响政治决策,国家立法过程的政治行为。

7.关于国家本质的一种学说。这种观点发源于古希腊的思想家伊壁鸠鲁,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家格劳秀斯、洛克、卢梭等人完善了这一学说。认为在国家产生之前人们处于自然状态中,并拥有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由于人们在自然状态中生活不方便或不安全,因而相互订立社会契约,交出自己的部分权利,由此形成了国家。

8.政治社会化是指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

9.精英统治论起源于古代的能人治国思想。作为一种系统的思想,精英统治论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西方的一些思想家完成的,创始人是意大利的政治社会学家V.帕累托(1848—1923)和莫斯卡(1858-1941)。认为无论是在君主制、贵族制还是在民主制中,其共同点都是由少数人或精英统治的。精英之所以获得统治地位,是因为他们具备了社会所推崇的才能和品质。

10.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社会成员在长期政治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国家政治生活的政治心理倾向和政治价值取向的总和。

11.国家的结构形式是指国家的内部构成模式,即体现国家纵向的权力划分关系和权利的协调制约关系。具体说就是指国家的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按照中央与地方权力的不同构成方式,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单一制国家和复合制国家。

12.政治冷漠是消极的政治态度在政治行为上的表现,即公民不参加政治生活,对于政治问题和政治活动冷淡而不关心。政治冷漠是政治参与的突出问题。在西方国家,公民不参与政治,对政治冷漠的群体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四、简答题:

1.(1)削弱政府权威;(2)加大执行成本;(3)导致执行偏差;(4)忽视弱势群体。

2.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表现在两者都是旨在维护既定的秩序,实现对整个社会的管理;其区别表现为,政治统治的对象仅是被统治阶级或阶层,而政治管理则不仅包括对被统治阶级或阶层的管理,同时也包括对统治阶级内部的管理。此外,政治统治强调斗争和压迫,而政治管理则关心效率和统一。

3.国家政体与国体是密不可分的。国体是指国家的阶级性质,指一个国家中哪个阶级占统治地位,哪些阶级居于被统治地位。政体即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它是指统治阶级以什么样的政权组织形式实行统治。任何一种国体都要采用一定的政体才能实现其阶级统治的任务,所以国体是内容,政体是形式。国体决定政体,政体适应国体、表现国体,为国体服务,并对国体起巩固作用。从变化的角度来看,与政体相比,国体往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4.(1)能够缓解或消除社会矛盾,促进和保持政局的稳定与社会的稳定;

(2)能够完善和革新政治体系,巩固和加强现存的政治统治;

(3)能够克服政治生活的弊端,促进政治生活正常健康地发展;

(4)能够推动政治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

5.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不是自有人类社会就有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大量史料证明,在人类社会之初的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只能实现原始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大家共同劳动,平均分配消费品,遇事共同协商解决。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出现,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也就开始分化,社会上也就出现了具有不同利益的奴隶和奴隶主两大基本对立的阶级。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奴隶主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就必须寻找一种新的工具来使自己的统治固定化、合法化。这种新的控制社会的工具便是国家。

6.(1)在统治阶级即奴隶主和自由民内部,实行最大限度的权利平等。(2)奴隶社会的政治民主制,是少数奴隶主阶级实现阶级统治的基本形式。

7.(1)历史分析法;(2)经济分析法;(3)阶级分析法;(4)调查研究法;(5)制度主义研究方法。

8.政治统治是经济上最强大的、占有优势地位的阶级,为维护和强化既定的政治关系和社会秩序,通过国家权力而对社会所进行的一种强大的支配和控制。它是统治阶级的集体行为,是统治阶级的集体意志和集体力量的表现。政治统治不是统治者的个人关系,被统治者服从的不是统治阶级中的个人,而是统治阶级整体的意志和力量。

9.西方政治学最早发源于古希腊,创始人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其所著的《政治学》被公认为是西方政治学的奠基之作。从《政治学》开始,按照历史顺序,可以把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大致分为古代、中世纪、近代、现代四个阶段。(1)古代(奴隶社会)西方政治学。古希腊的思想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撰写了《理想国》和《政治学》等著作,开辟了政治学研究的新领域。(2)中世纪(封建社会)西方政治学说。这个时期的政治学说是神学政治观,其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3)近代(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西方政治学。近代西方政治学的发展按时间顺序分为三个阶段,即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和资产阶级统治时期。(4)现代(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西方政治学。现代西方政治学基本上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政治理论,即对传统政治研究的继承和深化,又称现代政治思潮;一是行为主义政治学,即所谓的“政治科学”。

10.(1)政党是阶级的一部分,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政党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和一定的政治纲领;

(3)有严密的组织系统和组织纪律;

(4)政党是阶级的先锋队组织;

(5)政党与政权密不可分。

11.经济学与政治学有着其自身的内在联系。一方面,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建立于经济关系基础之上的社会上层建筑,因此,经济学研究对于政治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政治作为上层建筑,与经济学相比,不能不具有其反作用的特点。政治是大局,政治的优或劣,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强大的反作用。因此,政治学研究对经济学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

经济学与政治学又有着其自身的内在联系。一方面,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建立于经济关系基础之上的社会上层建筑,因此,经济学研究对于政治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政治作为上层建筑,与经济学相比,不能不具有其反作用的特点。政治是大局,政治的优或劣,对经

济的发展具有强大的反作用。因此,政治学研究对经济学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

12.(1)迈克尔·罗斯金等人认为,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学习政治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2)格林斯泰因认为,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塑造其成员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的过程。

(3)阿尔蒙德、鲍威尔认为,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传递和延续过程。

五、论述题:

2.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形式,主要有选举投票活动、参加党派活动、参加社会组织、信访、上访和个别接触、投诉和诉讼,参加游行示威活动等等。

现阶段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水平和程度还比较低,其主要原因:一是经济原因,即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二是制度原因,即经验不足,各种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例如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制度,特别是提名、确定候选人、选举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公民的许多政治参与行为还受到妨碍(如农民上访被抓);三是客观原因,即我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缺乏历史借鉴,只有靠我们自身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四是外部原因,即国际社会(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抵制,再加上前苏联高度集权模式的负面影响;五是国民原因,即国民的政治素质比较低,尤其是落后地区,边远山区的群众不少是文盲或者半文盲,他们缺乏政治参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很难实现自己政治参与的权利;六是历史原因,即我国长期受封建传统意识的影响较深,“官本位主义思想”、“权威崇拜”、“清官思想”、“子民思想”、“崇上心理”比较盛行。

3.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和政治制度的调整和完善,是统治阶级中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矛盾状况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旨在调节政治关系、改进政治体制、完善政治运行机制以巩固和加强自身统治的政治过程。

政治改革与政治改良和政治革命相比,之所以难度更大,主要是因为政治改革的成功那个与否不仅取决于各项客观条件的满足状况,而且还取决于它是否具备一系列主观条件。

首先,政治改革必须具备以下客观条件:

(1)经济条件。政治改革需要一种稳定的社会环境,而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正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条件。

(2)政治文化条件。“革新”的政治文化是政治改革得以推动和成功的社会心理基础。但传统的政治文化往往成为“革新”文化形成的障碍,即政治心理障碍和政治思想障碍。

(3)社会条件。政治改革是一种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的活动,需要一种和平和稳定的社会环境。任何一个政府是不可能在社会动荡不安,群众怨声载道,抗议和暴力活动频繁的情况下顺利和成功地进行政治改革的。

其次,政治改革还需要具备以下主观条件:

(1)政治改革需要有一批具有强烈改革意识和改革取向的力行者。

(2)政治改革需要有合理的目标和周密的计划。

(3)政治改革需要选择和把握有利的时机。

(4)政治改革需要充分调动本阶级成员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

4.政治革命就是以阶级为主体,以夺取政权为首要标志,以政治制度、社会结构、领导权、政府政策和社会价值观念的新旧更替为基本内容的激烈的根本政治变革,是由一种政治形态发展为另一种政治形态的质的飞跃。

革命是政治的最高行动。马克思主义认为,革命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避免的政治行动。这种政治行动之所以不可避免,是因为它不是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而是由社会矛盾运动规律决定的。马克思指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2—83页)而这种社会革命或称这种政治行动是任何试图取得统治的阶级获得最终胜利的关键。由于以推翻现政权和破坏旧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政治行为,将导致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生深刻变化,所以,恩格斯又把这种政治行为看作是政治的最高行动。

5.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两种民主,建立的经济基础、服务对象、实质和形式等方面都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

(1)在经济基础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并为之服务的,是维护全体人民根本利益的民主政治。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并为之服务的,不管它采取什么具体形式,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用以保护和巩固自己的财产所有权和政治统治的工具。

(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工人阶级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并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主体是极少数资产者,他们享有各种民主权利,并对广大劳动者实行统治。

(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公开申明为工人阶级和劳动大众的利益服务,并为广大人民群众切实行使民主权利提供了各种物质的、法律的、组织的条件和设施,从而使民主政治的形式与内容得到统一。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在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上是相割裂的。它通过实行普选制、议会制、三权分立、多党制等形式,制造一切权利归于全民的假象,实际上,广大劳动人民由于各种实际条件的制约,不可能真正享有法律所规定的民主权利。

(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下,既有权力之间的合理分工和制约,又有民主基础上的集中;既反对官僚主义和个人专制,又反对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主义;既确立了全体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也规定了全体人民必须履行的义务;既赋予了广大劳动人民广泛的自由,又要求每个人在行使自己的自由和权利时,都不能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以及他人的自由和权利。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从本质上讲,民主与集中、权利与义务是分离的,少数剥削者可以享受各种各样的民主权利,享有广泛的自由,而广大劳动人民虽然对国家、对社会尽了无数义务,实际上却无法享受应当属于自己的权利和自由。

6.政治权利就是在特定的经济社会关系及其所体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由社会公共权力确定的社会成员实现利益分配的政治资格。

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是一切政治权利内含的两个方面,正如马克思所指出:“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政治权利的权利义务统一性体现在:第一,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是不可分割和对应存在的。第二,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是互为条件的。政治义务是实现权利的基础,政治权利则是履行政治义务的前提。没有政治义务的政治权利,只是剥削阶级的政治特权;而离开了政治权利的政治义务,只能是政治上的被压迫和被奴役。第三,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在量上是同等的,社会成员拥有多大的政治权利也就相应地承担着多大的政治义务,反之亦然。第四,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的最终目标都是共同利益的实现。


秋季:政治学原理复习题(附部分答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744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