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新闻表现形式指的是什么 正文

新闻表现形式指的是什么

2016-11-02 11:25:53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新闻体裁是指新闻所报道内容的表现形式

新闻体裁是指新闻所报道内容的表现形式,在报纸上最常见的体裁有消息、通讯、述评性新闻等。

消息是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体裁。它从现实生活中选择最新鲜的事实,及时加以报道,文字精练,主题突出,是新闻报道的主要形式。消息一般可分为简讯、短消息、长消息、综合消息。

通讯是由消息演变而来,因篇幅可稍长,能对新闻事实进行更具体、形象、生动的报道,通讯又可分为特写、速写、游记、专访、介绍、小故事(小通讯)等。

述评性新闻是带有议论性质的新闻,它以新闻性为主,述评性新闻不同于评论,而以新闻事实为依据。

不同文体的语言有不同的特点。文学作品要运用形象的语言,科学论文要运用逻辑严密的说理性语言,

新闻报道则要运用新闻语言。

新闻语言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具体

新闻用事实说话,而事实不是抽象的,它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事件原因、结果等因素构成,因而新闻语言必须具体,应当少用抽象的概念。这就要求如实地记叙具体人、具体事、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具体经过,也要求具体形象的现场描写、细节描写等。

鲁迅先生说过,写文章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新闻作品更应真实、具体。写得具体。新闻的可信程度就高。

有人认为,要把事实写得具体就得形容,写领导人喜欢用“红光满面、神采奕奕”,写气势喜欢用“排山倒海,乘风破浪”,写精神面貌喜欢用“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这一类词句其实并不能使人对客观事实有一个切实具体的感受。新闻当然要求写得鲜明、生动,也并不绝对排斥形象和艺术的语言,但必须以能够准确、具体地反映客观事物为前提,不要以为把字典拿来抄了好多华丽辞藻就能够吸引人、感动人。如果只注意字句雕琢,堆砌辞藻;只求文字的华丽,内容却很贫乏,这样的新闻作品难以真正吸引读者、听众,也难以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写新闻不同于诗词歌赋,从语言的角度来说,总以平实朴素为宜,加之新闻要求完全真实,报纸篇幅有限等原因,写新闻不能采用合理想象和虚构的手法,并应讲究表达上的简练和质朴,因此,新闻报道更多地运用白描手法。尤其是写人物或场面,需要语言上的概括和内容上的具体。例如写人物通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中用了这样一段文字:

王进喜痛得昏了过去。等他醒过来一看,井架还没有放下,几个工人在围着抢救他。王进喜急了,对大家说:“我又不是泥捏的,哪能碰一下就散了?”说完,猛地站起来举起双手,继续指挥放井架,鲜血从他的裤腿里和鞋袜里渗了出来。

这个情节,仅一百字左右,可是王进喜在受伤后顽强表现,中国工人阶级的硬骨头性格却鲜明地刻划出来了。

第二个特点是准确

新闻必须事实,不能含糊其词, 不能模棱两可,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

因为语言运用不准确而造成新闻失真或歧议的例子在报道中是经常发生的。有的是概念不清楚,如以前出现在报纸上常提到的“苦乐不均”等,现在不提了。还有在宣传农村大好形势时有“政策好,天帮忙,人努力”这三句话流传很广。表面看来,这几句话很生动,似乎很有道理,其实是不准确的,难道过去二十多年,天就不帮忙,人就不努力吗?所以新闻写作中不宜随意运用这些不准确的语言。

有的用含混不请的语句来代替清楚明确的语句。比如,有的新闻写作中喜欢使用“最近”、“不久以前”、“长期以来”等比较含混的字眼来代替可以表明的具体时间;有的用“许多”、“无数”、“广大群众”等比较笼统的语句来代替可以表明的具体数量;有的则用“大概”、“差不多”、“可能”等模棱两可的语句来代替可以具体表明的程度。

第三个特点是简练

新闻要求快,要求迅速及时。这就决定了新闻语言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怎样才能把新闻写得简洁、精炼呢?

第一, 一条新闻只报道一件事实或只写出一个人物。这样,内容和结构都比较简单,容易做到条理分明、头绪清楚。如果报道的事件比较复杂,牵涉到的人物较多,可以采用分解报道的办法,化长为短,化繁为简。第二, 直接写事实。不要穿靴戴帽,要学会精选事实,让事实说话,把事情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干净利落。

第三, 直接叙述事实本身不要作过多的解释。

第四个特点是通俗

新闻是人们普遍关心的事实,有群众性。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识字不多的人,都要通过媒体了解国内外大事。要用最接近口语形式的书面语写报道,尤其是广播、电视新闻所用的语言,更应该接近口语,怎么说法就怎么写。在可能的情况下,要尽少用或避免使用只有少数人或部分人才看懂听懂的一些字眼或话语。

新闻体裁的分类

新闻体裁的分类:

a消息b通讯c特写

*关于每个分类的具体内容

1)消息的概念和特点

消息——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消息的特点:

a.篇幅较短,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

b.常有一段导语,开门见山,吸引读者;

c.通常一事一报,讲究用事实说话;

d.更注重时效,报道快速及时;

e.基本表达方法是叙述

2)通讯的概念和特点

通讯——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不及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

通讯的特点:

a.容量大,范围广,取材全面;

b.讲究结构变化,展开情切,情景交融;

c.表现手法多样,结合叙述,兼以描写、说明、抒情或议论,富有感情色彩或理论色彩;

d.比消息的篇幅长,时效性要求较宽松

3)特写的概念和特点:

新闻特写——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特写的特点:

a.内容集中在一点,着力于细节描写;

b.现场感强烈,注重记者的直观反映;

c.有较强烈的文学色彩,形象化的刻画人物或事物

篇二:新闻学概论试卷8

全国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新闻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63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第一部历史新闻学著作是()

A.《中国近代报刊史》

B. 《中国报学史》

C.《中国新闻事业史》

D. 《中国传媒史》

2.梁启超概括的报纸的两大天职是()

A.去塞求通,开创新风

B. 去塞求通,向导国民

C.去塞求通,监督政府

D. 向导国民,监督政府

3.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提出报纸应当成为()

A.阶级斗争的工具

B.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

C.经济教育的工具

D.文化宣传的工具

4.新闻与情报在传播方式上的差别是()

A.公开与未必公开

B.及时与未必及时

C.有选择与无选择

D.纪实与非纪实

5.新闻价值五要素中的“接近性”的含义除了地理、心理上的接近, 还有 ()

A.时间上的接近

B.原因上的接近

C.利益上的接近

D.结果上的接近

6.提出报纸要“准确、准确、再准确”的著名报人是()

A.普利策

B.约斯特

C.施拉姆

D.小野秀雄

7.资产阶级新闻价值理论的许多论点直接来源于 ()

A.资产阶级新闻工作者的灵感

B.资产阶级革命家的论述

C.资产阶级新闻学者的研究成果

D.资产阶级报纸经营者的生意经

8.提出“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一观点的是 ()

A.李普曼

B.博加特

C.本杰明

D.庞德

9.20世纪初,第一个将新闻价值理论引入中国的是()

A.徐宝璜

B.邵飘萍

C.戈公振

D.蔡元培

10.新闻传播行为“三要素说”(事实、新闻报道者和新闻接受者)的提出者是 ()

A.甘惜分

B.王中

C.邓拓

D.范长江

11.新闻选择的目标有两个,一个是择优,另一个是 ()

A.择全

B.择真

C.择善

D.择美

12.新闻事业在社会结构中处于()

A.生产关系层次

B.经济基础层次

C.生产力层次

D.思想上层建 筑层次

13.新闻事业的组织实体是()

A.权力组织

B.群众团体

C.舆论机构

D.企业实体

14.新闻媒介资产所有者掌握新闻传媒生存权、发展权和经营权的控制行为是()

A.经济控制

B.法规控制

C.政策控制

D.行政控制

15.第一个提出新闻自由口号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是()

A.约翰 · 密尔

B.约翰 · 弥尔顿

C.华盛顿

D.托马斯 · 杰斐逊

16.新闻控制的目标是()

A.新闻传播与新闻接受的统一

B.新闻管理与新闻自由的统一

C.新闻自由与行为规范的统一

D.社会责任与新闻自由的统一

17.“社会责任理论”提出的时间是()

A.19世纪30年代

B.20世纪4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18.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指导思想是()

A.人道主义思想体系

B.自由主义思想体系

C.个人主义思想体系

D.专业主义思想体系

19 . 接受和服从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宣传纪律,是()

A.新闻事业党性原则在思想路线上的表现

B.新闻事业党性原则在政治路线上的表现

C.新闻事业党性原则在组织路线上的表现

D.新闻事业党性原则在群众路线上的表现

20 . 刘少奇提出新闻工作者不但要“宣传党的政策”,还要()

A.解释党的政策

B.发布党的政策

C.传达党的政策

D.根据群众的实践考察党的政策

21.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指导范围包括()

A.指导舆论、指导工作、指导学习、指导生活

B.指导宣传、指导思想、指导工作、指导生产

C.指导宣传、指导工厂、指导农村、指导学校

D.指导工作、指导学习、指导生活、指导劳动

22.要善于“影响还没有卷入运动的广大群众”,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毛泽东

23.“报纸工作人员为了教育群众,首先要向群众学习”,这一观点出自()

A.刘少奇的《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

B.毛泽东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C.邓小平的《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D.江泽民的《在全国新闻研讨班上的讲话》

24.“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思想的提出者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毛泽东

25.在社会主义国家,新闻舆论监督实质上是()

A.党派之间的监督

B.利益集团之间的监督

C.人民的监督

D.社会成员之间的监督

26.1945年在延安与毛泽东谈论如何跳出 “人亡政息”历史周期率的民主人士是 ()

A.宋庆龄

B.张澜

C.张治中

D.黄炎培

27.对于报纸批评,毛泽东曾提出()

A.“开、好、管”三字方针

B.“稳、准、狠”三字方针

C.“稳、好、管”三字方针

D.“放、好、管”三字方针

28.在新闻舆论监督中最重要的监督对象是()

A.权力组织

B.一般干部

C.公民团体

D.各种社会成员

29.对某个高速公路建设工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曝光,属于舆论监督中的()

A.对一般社会成员的不良行为的监督

B.对决策出台过程的监督

C.对社会不良现象的监督

D.对决策者行为的监督

30.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要求是()

A.讲党性,讲政治

B.思维敏捷

C.语 言丰富多彩

D.吃苦耐劳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所说的四种理论是 ( )

A.集权主义理论

B.自由主义理论

C.社会责任理论

D.法西斯主义理论

E.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32.新闻事业阶级性的特殊表现形式是 ( )

A.报道事实

B.开展批评

C.自由讨论

D.评价事实

E.充当喉舌

33.新闻事业的总体特性是 ( )

A.充当特定政党的喉舌

B.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

C.通过新闻手段反映社会生活

D.影响公众认识

E.引导社会舆论

篇三:新闻采写复习

一、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关系

1.反映在活动的程序上。先有新闻采访,后有新闻写作。

2.反映在活动的内在联系上。事实是第一性的,反映事实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

二者之间的媒介是采访。

3.反映在活动的性质上。采访认识实际,写作反映实际。从这个意义上说,采访

决定写作,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则是采访的归宿。

4、反映在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上。工作经历丰富的记者,常常在采访之前就能

凭借掌握的写作能力和丰富经历反作用于新闻采访。

二、新闻的基本体裁:一般指新闻媒体所传播的新闻作品的各类载体形式,

是新闻内容与表现形式相统一的报道样式的统称。一般由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两

大类组成。

报道性体裁:

消息是以叙述为主的新闻报道中的最基本,最常用的体裁。

“消息头”或“电头”,【路透社东京3月15日电】

通讯是以叙述与描写相结合为主要表现手法,较详尽报道事件的新闻常用体裁。

评论性体裁: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述评

三、采访的主要方式

从形式上分:个别访问、开座谈会、现场观察、参加会议、蹲点、查阅资料、改

写、问卷、电话采访、网络采访

从性质上分:常驻采访、突击采访、交叉采访、巡回采访、隐性采访、易地采访

四、如何选择采访对象

采访对象:凡是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向之索取情况和意见或者那些以各种方式向记

者提供情况和意见的人。

1、当事人比目击者权威;

2、目击者比知情人权威;

突发事件中:对此有研究的(知情人比相关人员权威)。

五、采访要做哪些准备:

首先要明确采访目的、熟悉采访对象、掌握相关知识、准备背景材料

六、采访提纲的写法

1.选题背景

2.采访目的

3.采访对象

4.主要问题

5.其他(人员、设备及注意事项等)

七、采访准备的重要意义

1.平时准备

(1)理论的准备(2)政策的准备(3)新闻素材的准备(4)知识的准备

2.临时准备

(1)收集新闻事件和人物的相关资料,打有准备的仗

(2)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

(3)拟定采访计划和调查纲目

(4)检查有关物质的完备情况(纸笔、录像录音设备、通讯设备、其他必要的

工作及生活用品)

3.两大误区:

(1)认为突发性新闻不用准备。

(2)认为有些新闻是随手牵来的,并没有什么准备。

4.意义: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经验丰富的记者一致认为,每采访一分钟至少要准备十分钟。

八、采访对象的心理控制

1.采访对象访前心理的分类

(1)从性质内容上:先期性心理和临访性心理

(2)从表现形式上:积极配合型、一般协作型和蓄意应付型

2.心理“控制”手段

(1)示范。指记者将对人或事的态度、行为要求,用自身的态度、行为表现出来,以影响采访对象做出同样的反应。

(2)说服。记者用建议、劝告等改变采访对象的态度,从而改变其抗拒心理的

一种控制手段。

(3)安抚。记者针对采访对象的紧张情绪,采取措施,使之在放松的情绪中接

受采访的一种心理控制手段。

(4)情绪激励。记者可以代表读者、听众发问,使其有对抗社会舆论的心理压

力;或代表内行、权威与上级责问,使其有一定的恐惧感。

九、头条(头题):是一个版上最重要的稿件,通常都入在最显著的版位,并

运用各种编排手段加以突出。其实,现在一些报纸上还出现了“倒头条”新闻,也

是特别重要的新闻,放在报纸的右下方。

十、记者(11月8号 记者节)

广义上记者泛指新闻工作者。

狭义上专指那些经常在编辑部外进行新闻采访活动,以新闻报道为主要任务的人员。

十一、新闻策划

1.定义:即新闻传播工作人员对新闻传播活动最佳效益的策划。

2.作用:(1)有利于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增强新闻传媒的市场竞争力。

(2)有利于新闻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多出新闻精品。

(3)有利于新闻传媒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功能。

3.如何策划?

(1)确定选题 (2)力求创新

4、 新闻报道策划的主要类型

(1)根据报道客体发生的状态划分

①可预见性的报道策划 ②非可预见性的报道策划

(2)根据报道策划的运行时态划分

①同期性的报道策划 ②非同期性的报道策划

(3)根据报道策划的运行方式划分

① 立性的报道策划 ②非独立性的报道策划

十二、新闻策划与炒作的区别

(1)从题材上,新闻策划是重大题材,而新闻炒作偏重刺激性、趣味性。

(2)从活动客体上,新闻策划是新闻事实,而新闻炒作则刻意强调人为因素,不惜造假。

(3)从目的上,新闻策划是新闻价值最大化,而新闻炒作则是经济利益最大化。

(4)从作用上,新闻策划打造强势媒体,而新闻炒作损害媒体的长期利益。结论:新闻炒作是新闻策划的一种异化,新闻炒作在本质上背离了新闻规律,是对宝贵新闻资源的一种不合理配置,我们应当提倡新闻策划,反对新闻炒作。

十三、如何获取新闻线索

1.定义: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

2.特征:片段性、梗概性、不确定性(价值、真假)

3.如何获取

(1)通过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及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

(2)通过各种会议、简报。

(3)通过记者的耳闻目睹。

(4)通过对日常情况的积累。

(5)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和与他们的接触获取。

(6)通过互联网搜索。

十四、观察的主要方式

参与式观察、隐蔽性观察、非参与性观察

十五、开放式提问

(一)开放式提问

1.特点:提问概括,范围限制不严,给对方充分的自由发挥余地。

回答起来自然缓和,对方不受约束,因而谈话气氛轻松、活跃。

提问难度小,用在对陌生的访谈对象中,可以寒暄,赢得思考时间。

2.用于:访问开头,也可在采访过程中作为一种过渡和调节的手段。

适用于文化水平比较高、社会经验丰富,富于表达的采访对象。

3.不足:

(1)泛泛的提问,只会得到泛泛的回答,不容易得到实质性的材料,采访不容易深入下去。

(2)问题太大,有些采访对象不知道如何回答。用的太滥,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

十六、闭合式提问

回答明确的特定的具体问题,有时只需回答“是”或“不是”。

1.特点:

(1)提问具体范围严格,利于对某一问题的明确回答。适用于解释性新闻的采访。

(2)留给对方回答的自由余地较小,限制对方扩散发挥。便于记者对某个事件或某人的观点进行追问。

2.不足:

(1)提问有些单刀直入,如果掌握不好,会影响谈话的气氛。

(2)如果对问题选择不当,或漏掉某些问题,都会影响记者对全面情况的把握。

十七、主要的提问方法

1.正问法:又叫开门见山法,直截了当地从正面提出问题。

适用情况:记者熟悉的采访对象,过于客套反而显得见外。

经常接受访问的采访对象。

限定时间的访问。

注意问题:

(1)难度不大,记者要考虑所问问题对方是否了解、能否回答,他的文化水平、理解能力等情况。

(2)注意情感的铺垫,正面提问的开门见山,并非直接生硬地发问。

2.侧问法:也称迂回法或旁敲侧击法,记者采访时不从正面提出问题,而是从相关方面入手,经过迂回绕圈,不动声色地过渡到正题上来。

注意问题:绕圈子不是目的,尽快到正题上,不要无边无际,离题万里。

3.诱问法:就是启用启发诱导的方式,巧设话题,使对方敞开胸怀,说出他真实的、具体的想法。

适用对象:心里有话但谦虚不愿说的采访对象;

性格内向的采访对象;

想谈又不知道从何谈的采访对象;

认识不到哪些材料是有价值的采访对象。

注意问题:

(1)分清“启发诱导”和“强加于人”的性质不同。

(2)有点采访对象会投记者所好,对于这种采访对象提供的材料,记者要多问几个为什么,特别注意它的真实性。

4.激问法:类似激将法,通过一定强度刺激的问题,激起采访对象由“要我谈”变成“我要谈”,从而打开采访通道。

适用对象:不善谈、不屑谈的采访对象

注意问题:问题应具有强大的逻辑力量,令人无法回避;

语气应慎重,用词有分寸,刺激强度适中;

一切以深入挖掘事实的真想为目的,不过多地揭伤疤;

使用频率不宜过高,与正常谈话交叉使用。

5.错问法:故意提出一个明显错误的问题,以考察、试探、激发采访对象,以便了解真实的材料,探求事实真相,台湾学者称之为“以误求正法”

6.设问法:指记者通过假设的方式提出一些假设性的问题,“试探而进”。

注意问题: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或者暗示采访对象按照自己主观规定的框框去谈。

7.追问法:指记者把握事物的矛盾法则,抓住重点,循着某种思路、某种逻辑,连珠炮式的提问。

注意问题:

(1)记者态度,语气都要与谈话的气氛协调一致,不要把追问搞成逼问,更不要变相“审问”。

(2)追问时,要等对方把话说完,不能随意打断对方的谈话。

8.提问的注意事项:提问宜具体;

提问宜简洁;

提问宜自然。

十八、新闻语言的要求:

准确:叙述信息尽量量化,语言要有分寸感,新词使用要讲规范。

通俗:用日常用语,删除一切令人费解的文字;避免简单的罗列数字后使用一些


新闻表现形式指的是什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641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新闻表现形式指的是什么
相关文章
  • 新闻表现形式指的是什么

    新闻体裁是指新闻所报道内容的表现形式新闻体裁是指新闻所报道内容的表现形式,在报纸上最常见的体裁有消息、通讯、述评性新闻等。消息是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体裁。它从现实生活中...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