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免费论文 > 计量经济学论文12篇-精品 正文 本文移动端:计量经济学论文12篇-精品

计量经济学论文12篇-精品

2017-05-09 06:31:15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江财计量经济学大作业

2013-2014年第1学期 计量经济学大作业

论文名称: 我国税收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学号: 0112893 姓名: 黄星鹏 专业: 11计1学号: 0112886 姓名: 赵泰民 专业: 11计1

选课班级: B01 任课老师: 齐亚伟

评语:

教师签名:批阅日期:

我国税收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1978年~2008年

一、摘要

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工具,也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通过对影响税收增长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解释这些因素和税收收入之间存在的关系以及其对税收收入的影响程度的大小;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促进我国税收收入的增长以及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

关键字:税收收入;影响因素;税制改革

Abstract

The tax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tool of gaining fiscal revenue, but also is a significant factor affecting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main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tax, we try to explain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the tax and their impact on it. On this basis, we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measures to promote China's tax revenue growth and overall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Key words: tax revenue; influencing factors; tax reform

二、引言

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越发展,税收就越发显得重要。基于税收分配广度和深度的发展,税收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促进作用也越来越显著。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映经济。经济规模决定税源规模,经济结构决定税收结构,经济增长速度影响和制约税收增长速度,反过来税收对经济发展也具有一定的乘数效应。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要使税收符合其发展的要求,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税收结构,即政府筹集的税收收入必须能够尽量满足其实现社会职能的需要。对税收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加以分析,从结构上对税收收入的影响做出一个很好的了解,有助于我们运用政策工具对税收结构进行优化,从而使税收对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促进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1978-2008年的31年间,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2亿元增长到314045亿元,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财政收支状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央和地方的税收收入1978年为519.28亿元,到2008年已增长到54223.79亿元,31年间平均每年增长16.76%。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为了研究影响中国税收增长的主要原因,分析中央和地方税收收入的增长规律,以及预测中国税收未来的增长趋势,我们需要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本文对数据挖掘的相关概念、过程,统计学的相关知识进行了介绍,将数据挖掘应用于税收预测中,通过对大量历史数据的记录和与之相关的各种数据的分析,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以及Eviews5.0软件的运用,并使用回归和滚动预测方法建立预测模型,对税收收入情况进行了预测,实现了对2008年度税收收入预测。并对各预测模型进行了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指出滚动预测方法较回归预测方法能更好地进行税收收入分月预测,从而更好地指导税收计划的完成,为科学地建立税收计划进行了有效地探索,并为税收计划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三、实证分析

3.1确定变量

影响税收收入的因素有很多,为了全面反映中国税收增长的全貌,我们选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各项税收”(即税收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反映税收的增长;选择“国内生产总值”(即GDP)作为经济整体增长水平的代表;选择“财政支出”作为公共财政需求的代表;选择“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作为物价水平的代表。另外,由于财税体制的改革难以量化,而且从数据上看,1985年以后财税体制改革对税收增长影响不是很大,在此暂不考虑税制改革对税收增长的影响。

3.2建立计量经济学中的模型

?0-截距项;我们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Y=β0+β1X1+β2X2+β3X3+ut ,其中,Y—税收收入;X1—GDP;X2—财政支出;X3—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Ut-随机扰动项

3.3数据描述和处理

表11978-2008年影响中国税收收入因素数据表

篇二:论文

城市大气中细粒子的污染及控制

我国能源环保专家在近日召开的“燃烧源可吸入颗粒物的环境问题”工程科技论坛上说,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是导致人类死亡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烟雾事件、臭氧层破坏等重大环境问题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北京市近年来颗粒物细粒子(PM2.5、即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质)污染已十分严重,应采取措施加紧治理。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中心的张远航介绍说,北京市大气颗粒物、特别是细粒子污染严重。四个季节典型过程中城市大气PM2.5浓度平均值为每立方米104.9微克,远远高于美国PM2.5年均值的推荐标准每立方米25微克。由于PM2.5在大气中停留时间较长,其浓度在市区和近、远郊区的差别不大,表现出区域性污染的特征。需要指出的是,北京市大气PM2.5不但浓度水平高,在PM10中所占比例也比较高,PM2.5/PM10比值的总体平均值为0.63,比美国和加拿大要高的多。因此,大气细粒子污染已经成为北京市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

研究表明,北京市大气颗粒物细粒子主要由有机物、硫酸盐、硝酸盐以及地壳类元素成份组成,浓度水平较高。颗粒物中有机组成复杂,多环芳烃浓度水平高,对人体健康将构成巨大威胁。在PM2.5中己检测出多环芳烃PAHs,联苯类,一、二元酸酯类,等共计约110种有机物物种。PM2.5中PAHs平均浓度高达1307.22,其中强致癌的苯并[a]芘在PM2.5中的浓度高达84.4,比国家标准高10.9倍,在污染严重的11月,要高出23.7倍。因此,PM2.5对人体健康危害行很大,直接损害人的肺功能、免疫功能和神经系统,会引发哮喘病、恶性肿瘤及肾功能障碍。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中心采用化学质量平衡法对北京市大气细粒子进行了来源解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大气PM2.5的来源主要包括:燃煤/工业、机动车、水泥/建筑、土壤扬尘、交通道路扬尘、二次源以及有机物(二次源或直接排放)等七类,其对PM2.5浓度的贡献率分别为15.5、5.6、2.9、13.6、9.9、11.4和14.4%。在剩余26.6%的未知源中,生物质燃烧可能分担了约4.5%,即未知源的贡献率为22.1%。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旭常告诉记者,城市燃煤缺乏治理措施是造成大气颗粒物细粒子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城市空气中总颗粒物(TSP)中由燃煤生成的占33%,其中在PM2.5和PM10中占35%。北京市引入天然气后,北京市区的PM2.5由燃煤生成的比例下降到16%,但仍高于机动车排放生成的比例。燃煤炉灶和燃煤电厂应是污染治理的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部于2013年九月25日颁布实施了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政策,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则

(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改善环境质量,防治环境污染,保障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促进技术进步,制定本技术政策。

(二)本技术政策为指导性文件,提出了防治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的相关措施,供各有关方面参照采用。

(三)环境空气中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细颗粒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各种污染源向空气中直接释放的细颗粒物,包括烟尘、粉尘、扬尘、油烟等;二是部分具有化学活性的气态污染物(前体污染物)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生成的细颗粒物,这些前体污染物包括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和氨等。防治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应针对其成因,全面而严格地控制各种细颗粒物及前体污染物的排放行为。

(四)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的生成与社会生产、流通和消费活动有密切关系,防治污染应以持续降低环境空气中的细颗粒物浓度为目标,采取“各级政府主导,排污单位负责,社会各界参与,区域联防联控,长期坚持不懈”的原则,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变革生产方式、改变生活方式,不断减少各种相关污染物的排放量。

(五)防治细颗粒物污染应将工业污染源、移动污染源、扬尘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作为重点,强化源头削减,实施分区分类控制。

二、综合防治

(六)应将能源合理开发利用作为防治细颗粒物污染的优先领域,实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应优先供应居民日常生活使用。在大型城市应不断减少煤炭在能源供应中的比重。限制高硫份或高灰份煤炭的开采、使用和进口,提高煤炭洗选比例,研究推广煤炭清洁化利用技术,减少燃烧煤炭造成的污染物排放。

(七)应将防治细颗粒物污染作为制定和实施城市建设规划的目的之一,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开展城市生态建设,不断提高环境承载力,适当控制城市规模,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

(八)应调整产业结构,强化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严格实施准入制度,必要时对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采取限批措施;淘汰落后产能,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布空间格局。

(九)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浓度超标的城市,应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制定达标规划,明确各年度或各阶段工作目标,并予以落实。应完善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开展污染来源解析,编制各地重点污染源清单,采取针对性的污染排放控制措施。应以环境质量变化趋势为依据,建立污染排放控制措施有效性评估和改善工作机制。

三、防治工业污染

(十)应将排放细颗粒物和前体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行业作为工业污染源治理的重点,包括:火电、冶金、建材、石油化工、合成材料、制药、塑料加工、表面涂装、电子产品与设备制造、包装印刷等。工业污染源的污染防治,应参照燃煤二氧化硫、火电厂氮氧化物和冶金、建材、化工等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具体内容,开展相关工作。

(十一)应加强对各类污染源的监管,确保污染治理设施稳定运行,切实落实企业环保责任。鼓励采用低能耗、低污染的生产工艺,提高各个行业的清洁生产水平,降低污染物产生量。

(十二)应制定严格、完善的国家和地方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明确各行业排放控制要求。在环境污染严重、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地区,应制定实施严格的地方排放标准或国家排放标准特别排放限值。

(十三)对于排放细颗粒物的工业污染源,应按照生产工艺、排放方式和烟(废)气组成的特点,选取适用的污染防治技术。工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的颗粒物,宜采取袋除尘、电除尘、电袋除尘等高效除尘技术,鼓励火电机组和大型燃煤锅炉采用湿式电除尘等新技术。

(十四)对于排放前体污染物的工业污染源,应分别采用去除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和氨的治理技术。对于排放废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应尽量进行回收处理,若无法回收,应采用焚烧等方式销毁(含卤素的有机物除外)。采用氨作为还原剂的氮氧化物净化装置,应在保证氮氧化物达标排放的前提下,合理设置氨的加注工艺参数,防止氨过量造成污染。鼓励在各类生产中采用挥发性有机物替代技术。

(十五)产生大气颗粒物及其前体物污染物的生产活动应尽量采用密闭装置,避免无组织排放;无法完全密闭的,应安装集气装置收集逸散的污染物,经净化后排放。

四、防治移动源污染

(十六)移动污染源包括各种道路车辆、机动船舶、非道路机械、火车、航空器等,应按照机动车、柴油车等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具体内容,开展相关工作。防治移动源污染应将尽快降低燃料中有害物质含量,加速淘汰高排放老旧机动车辆和机械,加强在用机动车船排放监管作为重点,并建立长效机制,不断提高移动污染源的排放控制水平。

(十七)进一步提高全国车辆和机械用燃油的清洁化水平,降低硫等有害物质含量,为实施更加严格的移动污染源排放标准、降低在用车辆和机械排放水平创造必要条件。采取措施切实保障各地车用燃油的质量,防止车辆由于使用不符合要求的燃油造成故障或导致排放控制性能降低。

(十八)加强对排放检验不合格在用车辆的治理,强制更换尾气净化装置。升级汽车氮氧化物排放净化技术,采用尿素等还原剂净化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并建立车用尿素供应网络。新生产压燃式发动机汽车应安装尾气颗粒物捕集器。用于公用事业的压燃式发动机在用车辆,可按照规定进行改造,提高排放控制性能。(十九)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公共交通宜优先采用低排放的新能源汽车。交通拥堵严重的特大城市应推广使用具有启停功能的乘用车。大力发

展地铁等大容量轨道交通设施。按期停产达不到轻型货车同等排放标准的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

(二十)制定实施新的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收紧颗粒物、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限值。开展适合我国机动车辆行驶状况的测试方法的研究。制定、完善并严格实施非道路移动机械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明确颗粒物和氮氧化物排放控制要求。

(二十一)严格控制加油站、油罐车和储油库的油气污染物排放,按时实施国家排放标准。

五、防治扬尘污染

(二十二)扬尘污染源应以道路扬尘、施工扬尘、粉状物料贮存场扬尘、城市裸土起尘等为防治重点。应参照《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开展城市扬尘综合整治,减少城市裸地面积,采取植树种草等措施提高绿化率,或适当采用地面硬化措施,遏止扬尘污染。

(二十三)对各种施工工地、各种粉状物料贮存场、各种港口装卸码头等,应采取设置围挡墙、防尘网和喷洒抑尘剂等有效的防尘、抑尘措施,防止颗粒物逸散;设置车辆清洗装置,保持上路行驶车辆的清洁;鼓励各类土建工程使用预搅拌的商品混凝土。

(二十四)实行粉状物料及渣土车辆密闭运输,加强监管,防止遗撒。及时进行道路清扫、冲洗、洒水作业,减少道路扬尘。规范园林绿化设计和施工管理,防止园林绿地土壤向道路流失。

六、防治生活污染

(二十五)生活污染来源复杂、分布广泛,治理工作应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鼓励公众参与。应在全社会倡导形成节俭、绿色生活方式,摒弃奢侈、浪费、炫耀的消费习惯。倡导绿色消费,通过消费者选择和市场竞争,促使企业生产环境友好型消费品。

篇三:2014年12月计量经济学论文

课号: BK5M01B00课程名称: 计量经济学 阅卷教师: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Analysis of 2012 regions Chinese insuranc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and Application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s insurance property insurance and personal insurance two. Before 1997, the number of

China's property insurance is far greater than the personal insurance, personal insurance and in 1997 after just over property insurance, but also in a number of factors, this trend will continue. Becau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surance of the person cannot do without some factors, so this time, applying traditional econometric theory, using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fe insurance and these factors. Among them, the area of 2012 personal insurance costs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the total number, total consumption level, per capita GDP, property insurance business income, the third industries accounted for the proportion of GDP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an to meet the conditions of the model.

Key words Personal insurance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analysis

Eviews measurement of application software

2012中国各地区人身保险的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应用

摘要

目前,我国的保险有财产保险与人身保险两种。在1997年之前,我国的财产保险数量远远大于人身保险,而在1997之后人身保险才超过财产险,而且在一些因素的影响下,这趋势会一直持续下去。因为人身保险的发展离不开一些因素,所以这次,本文运用传统计量经济学理论,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法研究人身保险与这些因素的关系。其中,2012年各地区的人身保险业务费用为因变量,总人数、总消费水平、人均GDP、财产保险业务收入、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自变量,建立一个能满足条件的模型。

关键词人身保险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 Eviews计量应用软件

引言

人身保险,顾名思义就是人的身体保险,它强调的是人的生存和死亡。被保险人通过向保险人支付一定的费用,并接受保险人的规定条款,把自己的生存或死亡风险转嫁给保险人。

当被保人出现了合同规定的条款,如受伤、死亡等,保险人就要向被保人支付保险金。

最初的人身保险是为了保障由于不可预测的

死亡所可能造成的经济负担,后来,人身保险中引进了储蓄的成分,所以对在保险期满时仍然生存的人,保险公司也会给付约定的保险金。人身保险是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是以人的

生命身体为保险对象的保险业务。对于每一个

课号: BK5M01B00课程名称: 计量经济学 阅卷教师: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正文

1、变量的选取、收集与整理(文献综述)

鉴于影响寿险保费收入的因素较多,本文参考以往的研究(通过百度百科的搜索),通过分析影响人身险保费收入的主要因素和次

要因素,从中选取了一些影响我国人身险保费收入的相关因素,并搜集相关数据,建立模型,对此进行回归分析,从而得出相关结论。

课号: BK5M01B00课程名称: 计量经济学 阅卷教师: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课号: BK5M01B00课程名称: 计量经济学 阅卷教师: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课号: BK5M01B00课程名称: 计量经济学 阅卷教师: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计量经济学论文12篇-精品》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4665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计量经济学论文12篇-精品
相关文章
  • 计量经济学论文12篇-精品

    江财计量经济学大作业2013-2014年第1学期计量经济学大作业论文名称:我国税收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学号:0112893姓名:黄星鹏专业:11计1学号:0112886姓名:赵泰民专业:11计1选课...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