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诗歌鉴赏 > 古诗二首(过分水岭) 正文 本文移动端:古诗二首(过分水岭)

古诗二首(过分水岭)

2017-05-04 05:56:52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五年级语文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生字及其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过程与方法

以读促悟,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古诗的意境,欣赏故事的美感,并能领略读诗的意境。

情感价值与态度观

想象古诗的意境,感受古诗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感受古诗的情趣。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第一课时 过分水岭

一.激趣,导入新课

诗中所写的分水岭,大约是今陕西略阳县东南的嶓冢山。这是秦蜀或秦梁间往来必经之地,在唐代是著名的交通要道,故一般径称分水岭而不必冠以所在地。题称“过分水岭”,实际上写的是在过分水岭的行程中与溪水的一段因缘,以及由此引起的诗意感受。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纠正错误读音

3、师范读,生朗读,读出诗句的停顿节奏

4、生再读,一边读一边想每句诗的大意

首句就从溪水写起。溪水是没有感情的自然物,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似乎有情。这一句在点出“有情”的同时,也就设置了悬念,引导读者去注意下面的解答。

次句叙事,暗点感到溪水“似有情”的原因。山路蜿蜒曲折,缘溪而行,故而行旅者感到这溪水一直在自己侧畔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当登上岭头,就要和溪水分头而行的时候,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涌起依依惜别之情。在寂静的深山之夜,耳畔只听到岭头流水,仍是潺湲作响,彻夜不停,仿佛是在和自己这个同行三日的友伴殷勤话别。

三、再读古诗,品味想象

1、再读《过分水岭》,想象古诗的意境,体会古诗的情感。

2、反复朗读,欣赏古诗的韵律,感受古诗的情趣。

3、自由朗读,试着背诵。

四、课堂小结

分水岭下的流水,潺湲流淌,千古如斯。看到过这条溪水的旅人,何止万千,但似乎还没有人从这个平凡景象中发现美,发现诗。由于温庭筠对羁旅行役生活深有体验,对朋友间的情谊分外珍重,他才能发现溪水这样的伴侣,并赋予它一种动人的人情美。这里,与其说是客观事物的诗意美触发了诗人的感情,不如说是诗人把自己美好的感情移注到了客观事物身上。化无情为有情,前提是诗人自己有情。

五、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课文。

第二课时

一、出示图片,置身西湖

1.谈话:常言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然而没有西湖就没有杭州美。

2.出示图片

3.交流看后的感受?

4.引题:“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北宋的大文豪苏轼就写下了这样的诗篇。出示题目。

二、介绍作者

1.苏轼何须人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用一句话说一说作者给你留下的印象。

2.介绍写作背景

三、品读诗文,体验情感

(一)认读诗文

1.范读

2.自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律

3.检查朗读

(二)感受诗意

1.自学:借助工具书或资料理解诗意。

2.交流自学结果。这首诗写了什么?

3.品诗现画,

(1)出示阅读话题:读完这首诗,大家感觉到西湖的美吗?美在哪呢?用心读一读,品一品,看看这次你从诗中的字里行间能看到了西湖怎样的美丽景象?

(2)学生自读

(3)全班交流:

交流要点:

水光潋滟晴方好

1.从“水光潋滟”中看到了水光波动,金光闪闪,五彩斑斓的西湖。

2.设问:还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像)

山色空濛雨亦奇。

1.从“山色空濛”中读到了“迷迷蒙蒙”

2.设问:还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像)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从这两句中你又看到了怎样的西湖?

①师:西子是谁?究竟有多美?(西子资料)生畅言。

②师:那此时苏轼把西湖比作西子了,西湖得有多美?(生想象)

③“淡妆浓抹”什么样?“盛装浓抹”之下的西湖什么样?“淡妆” 之下的西湖又是什么样?谁来读?

四.体会情感

①师:题目中的一个“饮”字又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看资料“饮”中蕴含了事,“饮”中蕴含了情。

③带着体会读文。

五.小结:

寥寥四行短句,画描出西湖的精髓,西湖就如那吴越时代的美女西施,淡妆粉黛也好,浓抹唇眉也罢,都不能增减她靓丽中的妩媚;而西湖不亚千年前的西施,不管晴空艳阳,还是细雨和风,都无时不展示她别样的韵味,另类的风情。诗人赋予了西湖灵魂,非东坡妙思佳句不足以极其美;西湖挑逗出诗人才华,非西湖诗情画意不足尽其才!

板书设计二首

过分水岭 饮湖上初晴后雨

溪水(有情)晴:水光潋滟

总相宜

平凡景象中发现美雨:山色空濛

教后反思:

一个苹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生字及其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战友间浓厚感人的情谊。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外貌和神态,用心去体会人物对苹果的需要渴望而又互相谦让的这种高尚的品质。

情感价值与态度观

通过读文,体会战友间浓厚感人的情谊。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外貌和神态,用心去体会人物对苹果的需要渴望而又互相谦让的这种高尚的品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篇二: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过分水岭》

古诗二首

冯庄镇张堤小学 孟改娣2013.10.31

【教材分析】

本课有《过分水岭》和《饮湖上初晴后雨》两篇古诗。第一首作者是温庭筠,诗中作者化无情之物为有情,生动地再现溪水潺潺的景象。第二首是苏轼的作品,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宁静素雅、美轮美奂的杭州西湖的景致。

【学情分析】

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来理解文本,在通过视频展示加深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字1个,写字3个。理解“似有情、潺湲、潋滟、空濛、相宜”等词在诗中意思

2、有感情朗读古诗,理解古诗内容,背诵古诗,了解自然界中湖水壮阔美丽。

能力目标:理解重点词句,感悟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课外古诗,扩大阅读量。 情感目标:通过对古诗的反复吟诵,品味古诗的语言美和情感美,与作者共鸣,产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诗句的美感,理解诗意。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由景展开联想,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渗透学习作者用描写景物或事物表达自己要说明的道理这种写作手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水吗?那谁来说说关于水的成语有哪些?(学生畅所欲言)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学习关于水的两首古诗。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3、揭题

过分水岭:过,路过。分水岭,地名,指汉水与嘉陵江的分水岭

饮湖上初晴后雨:饮湖上,在湖上饮酒。初晴后雨,开始是晴天,后来下雨了。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古诗

2、认字1个,写字3个。理解似有情、潺湲、潋滟、空濛、相宜”等词在诗中意思。

3、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三、引导自学

1、自由读古诗3遍,要求读正确。

2、小组为单位,交流理解词语,不理解的划?准备质疑。

3、初步感知古诗大意。

四、交流释疑

1、指名朗读第一首古诗,师生纠错

2、朗读第二首古诗,师生纠错

3、解释词义,质疑不理解的词语

4、说出古诗大意

(1)《过分水岭》:

(2)《饮湖上初晴后雨》:

5、指导朗读

6、指导书写生字:区分状和妆。强调“抹”写法

五、背诵古诗

六、当堂检测

1.听写生字

2、背诵古诗

七、布置作业

1、抄写古诗3遍(必做题)

2、默写古诗(选做题)

八、板书:

饮湖上初晴后雨

把西湖比作西施

九、教学反思:

学生了解了有关水的诗,对于水也有了新的认识。

篇三:《过分水岭》教学设计

《过分水岭》教学设计

永兴小学:雷鸣

教 学 目的:1、学习《过分水岭》!理解古诗大意。

2、体会古诗的韵味!

3、积累关于水的古诗。

教学重难点:体会古诗的韵味。

教 学 步骤:

一、引入新课 1、直接切入课题。 2、简介学习古诗的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入诗境二、初读古诗 1、板书古诗,自读,抽生读。 2、带音乐范读,划分朗读节奏。 3、再读。三、明诗意 1、小组读,讨论:想想每句诗的大意。(可借助工具书) 2、讨论、汇报。四、悟诗情 1、本诗最关键的想要表达的是哪个词。(有情) 2、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同行、分头、惜别) 3、很显然,作者把“水”看成什么?(友人) 4、小结:作者善于在——平凡景象中去发现美!

得)

板书设计: 五、体会韵味 1、作者字斟句酌!使古诗充满韵味!换字游戏!!(似、2、朗诵古诗,体会韵味!六、拓展 1、以山为友,品味李白的《敬亭山》。 2、积累:关于“水”的古诗。 3、试背。七、作业 1、默写(或抄写) 2、预习《饮湖上初晴后雨》。过分水岭 (唐)温庭筠无情友情 (同行 分头惜别)


古诗二首(过分水岭)》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4364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古诗二首(过分水岭)
相关文章
  • 古诗二首(过分水岭)

    五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本课生字及其组成的新词。2、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3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过程与方法以读促悟,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古诗的意境,欣...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