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课件设计 > 小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长城和运河 正文 本文移动端:小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长城和运河

小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长城和运河

2017-05-03 05:47:16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长城和运河·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

把课文中的插图制成幻灯片或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

一、导入激趣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3.生齐读课题)

4.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运用课件)

二、自读故事,初步感知。

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

(2)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学生自渎课文,勾画、批注

三、理清脉络,精读感悟

一、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3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5祖先该怎么理解?

6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7.指导朗读.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2指名读,生评议.

3齐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1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2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3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4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5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

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

学生收集整理。

板书设计

长城不朽

15、长城和运河

劳动人民的智慧

运河动人诗篇

课后反思

篇二:《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二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能说出长城和运河的特点。

3.体会中华民族祖先的勤劳与智慧,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特点,要读出情感。

教具准备:

长城与京杭大运河的相关图片或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板书课题:长城与运河)生齐读课题。

2.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二、清理脉络

自学课文。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引出主要内容的。

三、方法引路

学习第一节。

1.激疑。“奇异的景象”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奇异”在何处?

2.勾画。画出具体写长城”奇异景象“的诗句。

3.想象。作者看到的长城是怎样的一幅景象?

⑴指名朗读,抓住“巨龙穿行”“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东起”“西到”等词语的理解,了解长城的特点。

⑵引导看图:长城自东向西逾万里,有若干段,它们通过的地方,地形很复杂,这就决定了长城的特点。

⑶概括长城的特点。

4.悟情。“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你能举例说明长城是“不朽的诗篇”吗?

5.指导朗读。

6.小结学法。抓住重点,展开想象,联系历史,体会情感。

四、自主实践

学习第二节。

1.指名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勾画出具体描写京杭大运河的诗句。

3.分组学习讨论,了解运河的特点。

4.交流学习情况。教师重点指导下面句子:

⑴“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中,绸带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把运河比作绸带,表现了运河什么特点?

⑵“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不但说明大运河的长,而且赞美了大运河处处美丽动人)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指导朗读。

⑴这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一试。

⑵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第一部分应略显庄重,第二部分应略显欢快)

五、拓展延伸

我们祖国还有哪些人间奇迹,请你仿照课文的形式写一两诗,或用自己的话写一两段话。

六、总结全文

1.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2.总结:今天,我们乘着作者驾驶的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祖国的奇迹还有许多,如那一座座长江大桥、一幢幢高楼大厦、超世界水平的人造地球卫星、令世人瞩目的三峡工程等等。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七、课后作业

1.多音字组词

行曲折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长城——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奇迹(像巨龙)动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市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

运河——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像绸带)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

篇三: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1、长城和运河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4、观察课文中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3.理解“人间奇迹”,知道在课文中的所指,知道课文外的一些我国奇迹。 教学评价设

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等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

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

从而感事物形象。

3.借助分段、概括课文大意、复述课文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教学准备:有关长城和运河的课件,学生收集有关资料。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课件显示诗歌:上下五千年,古迹遍神州。兴起乘银河,俯足游长龙。你们知道“银

河、长龙”是指我们祖国的哪两处名胜古迹吗?

2.运用课件,相机出示有关图片,展示长城和运河的挂图,让学生通过直观感 受更详

细地了解我们民族的两大奇迹。揭题:〈〈长城和运河〉〉,生齐读课题。

3.说说你所知道的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有关知识。

4.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笔下的长城和运河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初读指导、初读课文 了解大意

1.自学课文。

(1) 各自轻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不多字,不漏字,不错字,不读破词、破句。

(2)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作者是以什么样的方式看长城和运河的?为什么

要这样看?

(3)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4)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天堂 “曲折蜿蜒”中有两个多音字,一个“曲”字,一个“折”字,特别是“折”还有she

的读音,提醒学生注意。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注意指导学生读好介音母及多音字“曲”“折”“行”。

(3)理解有关词语。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天堂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6)交流问题:作者驾驶着飞机在蓝天俯瞰长城和运河。因为只有( ),才能( )。

三、精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部分内容。

2、比较句子: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3、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看插图或动画体会理解,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 这里为 何要说

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 回忆我们以前学过的种种修辞手法,一一复习、巩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修辞手法和

运用。

6、“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

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0、 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 生评议。

11、指名读, 生评议。

12、齐读。

四、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想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 学生读后讨论 学生自学后讨论。(诗歌的每一部分都写了奇迹的名称和特点, 然后抒发

对奇迹的赞美之情,最后点明奇迹的创造者)

五、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复习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 (不朽)

二、精读精读课文 理解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看:第1、2节有什么相同之处? (引读)

(2)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引读)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作者所看到的景象(很奇异)这应该怎么读呢?

(3)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找一找,读一读。(课件出示长城的图片)长城像什么穿行在大地?(板书:像巨龙) 书上是怎样写长城的?大家一起读一读,结合图理解:连绵起伏、蜿蜒曲折 引读: 万里长城动起......西到......她是多么雄伟壮丽。几千年来她谱写了......怎么把这两句读好呢?(范读,生读)你能把这两句话背出来吗?(试背、指名背、齐背)

(4)万里长城是这样一的雄伟壮观,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运河) 引读:

运河像......(板书:像绸带)与长城相比,你觉得运河怎么样?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 这一句该怎样读呢?

引读:京杭大运河北起......南到......几千年来,它谱写了...... 学生再读描写运

河的这两句。

你能把这两句背出来吗?

(5)作者把“长城”“运河”称作是“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说明中华民族的祖先--?再读这两句,你能背出来吗?

(6)朗读全文

(7)配图片,音乐欣赏朗读课文,激发情感。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2、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今天,我们乘着作者驾驶的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祖国的奇迹还有许

多,如那一座座长江大桥、一幢幢高楼大厦、赶超世界水平的人造地球卫星、令世人瞩目的

三峡工程等。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四、布置作业

1、学写一段话:完成课文后练习四,根据提供的词语,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的图片写一

段话。

2、仿写一段诗。

着重从两方面提示学生:一是写什么,可这样设问:中华民族从古至今还创造了许多像

长城、运河一样的人间奇迹,你还知道哪些?你也想用诗来赞颂它吗?(如:京九铁路)二是怎

么写。可以仿写,一、二、七、八行与课本一样,即: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 ,北起 ,南到 ,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孙(或祖先)。 3 、片段练习: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篇二: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1长城和运河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

3、初步了解长城和运河两项宏伟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农民的伟大创造,增加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预习设计:

1. 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 自学生字,划出新词,并给生字组词。

3. 查词典理解:蜿蜒、不朽、奇迹。

4. 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两大人间奇迹?

5. 搜集长城和运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大屏幕展示万里长城风景图运河风光图,同时播放歌曲《长城长》学生说一下感想。

2、 师生交流相关资料。

3那么在高空看到的长城和运河究竟是怎样的一番壮丽景象呢?请同学们轻声的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老师强调读书要求a 读准字音 b 读通顺句子 c 画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按要求各自轻声读课文。检查读书

1检查生字词。

驾驶 谱写 不朽 创造 绸带曲折蜿蜒 嘉峪关 奇迹

2多种形式朗读 个别读 正音 集体读3 小组交流一疑难词语。不朽:指诗歌千古传诵。谱写:编写歌谱。

示的生字词。

三检查课文

1、学生按诗节轮读课文,相机指导长句子的朗读。

2、重点句子齐读。

四、理清文脉。

1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奇迹”讲了哪些内容? 2 交流

第一部分描写蓝天下长城的景象赞颂中华民族。 第二部分描写蓝天下运河的景象赞颂中华民族。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蜒、谱、篇、朽、族小组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重点指导:

嘉:上半部是“士”。创:左半部为“仓”。

“蜒”“篇”“蜒”的右边不是“廷”,“建字低”要写好。 3学生描红,临写。

老师巡视,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4课堂测试

默写生字

五、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两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诗歌,背诵诗歌。2.通过品读诗歌,加深对长城和运河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长城或者运河。教学重点难点

图文结合,感悟长城和运河的奇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新词:

驾驶 谱写 创造 曲折蜿蜒 不朽的诗篇中华民族 绸带 奇异的景象 人间奇迹 飘落

2.学生说一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两大人间奇迹?

3.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去欣赏蓝天下的长城和运河。

二、精读课文

(一)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打开书本,放声朗读第一部分。思考:作者在哪儿看长城?他眼中的长城是什么样的,

动笔把相关的句子划出来。

2.阅读探究:

(1)作者在哪儿看长城?(飞机上,空中) 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看?(居高临下,视野更加开阔,看得更多)

(2)文章中奇异的景象指的是什么?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这奇异的景象?

(3)交流句——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你觉得长城奇特在哪?与众不同在哪?(巨龙——长,大 穿行——动感,好像是有生

命的 连绵起伏——建在崇山峻岭之间,高高低低,长 曲折蜿蜒——弯弯曲曲地延伸,长)

(4)课文中还有句子写到长城的长。——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出示地图补充介绍:长城起点和终点 山海关和嘉峪关

3、朗读长城部分

(1)用自己的词语说说这奇异的景象(雄伟、壮丽)

(2)朗读指导:读这一部分,要注意什么?(读出长城的雄伟壮丽,读出自豪之情)

4.齐读。尝试背诵。引读背诵

(二)精读课文第二部分


小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长城和运河》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4261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小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长城和

    长城和运河·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