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课件设计 > 长相思教学设计 正文

长相思教学设计

2017-04-20 05:48:10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长相思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及生活时代

2.掌握词的内容,体会词的意境

3.领会词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缘景明情,体会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诵读、赏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清代有一位满族词人,其词颇具李后主遗风,清新婉丽,独具真情锐感,直指本心。王国维曾赞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这“一人”是谁呢?他就是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的纳兰性德。

二、知人论世

1.作者: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二年进士,官一等侍卫,大学士明珠之长子。纳兰性德淡泊名利,善骑射,好读书,擅长写词。其词主要抒写离别相思及怨夏悲秋等个人生活感受,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词风婉约清新,自然真切,但过多哀思,情调消沉。

2.背景: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词人随康熙出巡山海关。途中写下《长相思》。该词主要通过描述出巡时的所见、所闻及所感,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也反映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3.解题:长相思,词牌名。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久别思念之情,故名。双调,三十六字,平韵。

三、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释】

1榆关:山海关的别称。2那畔:那边。指关外。3帐:指护卫皇帝军队的营帐。4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5聒碎:搅碎。聒,嘈杂。

——山长水远,我朝着山海关那边前行;夜深了,成千上万的军帐中依然亮着灯。 ——风刮雪飘,风雪声吵碎了我的思乡梦,故乡可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四、重点字

1、“一”字赏析:上下片的前两句均用“一”字,不但对仗工整,使文字呈连续不绝之势,词风更加缠绵。

2、“身”字赏析:点明身处之地及方向,“身”与心相对,身向榆关,而心却在关内,表明作者心系故园。

四、上阕分析

字词背后的画面中你们看到将士们身在何处?

(1)从哪知道的?读。(身向榆关那畔行)榆关就是——(山海关)

(2)身还可能在何处?(高山,大河。)从哪知道的?读!(山一程,水一程) 想象一下,那是什么样的山,什么样的水啊?(崇山峭壁,飞流湍急、)

“山一程,水一程”六字,直写戍路途之曲折迢遥,侧写跋山涉水之艰险辛苦。叠用两个“一程”,突出了路途的修远和行程的艰辛。

“身向榆关那畔行”,交代行旅去向。此处说“身”向榆关,而非“心”向。其实就是说,躯体越来越远离了故乡,而心灵却越来越趋向京师,越来越拴紧了故园。“榆关”是指山海关,“那畔”即“那边”。

上片中,哪个字,最能表现出作者的思乡的幽怨之情?

如果说到“灯”。帐营的灯火映照着作者的相思。但这个字还不够表达出幽怨。 学生找到“身”,仅为身向,心理并不想,身不由己,心不情愿,一个身字既写出了前行的方向,也写出了对故园的依恋。故园渐行渐远。想象一下作者此时的神情,此时的步伐?

诗歌非常讲究相互关联,前后照应。我们体会作者此时的身不由己,此时的肝肠寸断,我们往前看“山一程,水一程”,你能从中读出什么?除了遥远艰辛,还能读出什么?身不由己,却还要一程山一程水,什么心情?(一程,一程:叠用两个“一程”,来形容“山水”,一段山路,一段水路,“行行复行行”,突出了路途的曲折修远和行程的艰险辛苦。不止有艰辛,还有无奈,愁苦,厌烦,度日如年)

(3)身还可能在何处?(帐篷)读。从这句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夜深千帐灯”一句,写的是夜晚宿营于旷野的情景:深青的天幕下,漆黑的旷野上,一座座营房,灯火熠熠,映照着永夜无眠的人。夜深人静的时候,经历了山山水水,劳累了一天,本应该是帐内每一个人熄灯早眠,可是每个帐下的人儿,无法入睡,仍然点燃着灯火,此时的这灯,照的不是光明,照的是帐内人儿的心情。

“千帐灯”是虚写,写词人这次出巡随从众多。为什么夜深了,而仍然营火闪烁呢?这就为引出下片的“乡心”蓄势。

(4) 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当我们读到这里,仿佛浮现出这样一幅图景:大队人马,翻山越岭,登舟涉水,风餐露宿,走了一程又一程,一直向山海关方向进发。而词人因为留恋家园,却是频频回首,步履蹒跚,望断白山黑水而不见故园影踪。遥远边塞,荒无人烟,狂风怒吼,暴雪纷飞!将士们跋山涉水,艰难前行!此时,你的脑海里一定浮现了一幅幅将士们塞外行军的画面!

现在,带上你看到的画面,带上你内心的感受,再来读一读上阙,一定会有更深的体会!

(5)小结:将士们在高山、在大河、在帐篷里、在去山海关的路上,上片写行程之劳。起句突兀,既显空间之广袤,又寓时间之流逝,气象阔大。总而言之,他们——身在征途。(板书:身在征途)

五、下阕分析

“夜深千帐灯”这盏灯,还没有熄灭,为何?

在风雪交加的夜晚,旅途的劳顿,生活的枯燥,都不能让作者马上入睡。你听“风一更”,你看“雪一更”,风雪交加,声音嘈杂,身寒意冷,外面吵得这样了,这是外表,“风一更,雪一更”是导致梦碎、心碎的直接原因。“风一更”“雪一更”,突出塞外风狂雪骤的荒寒景象。这是以哀景衬伤情,风雪载途,行者乡思更烈。叠用两个“一更”,突出塞外卷地狂风,铺天暴雪扑打帐篷经久息的情景;也从一个侧面写出了天寒地冻之夜,人之辗转难眠的状态。一更一更就是在绵亘时间,狂风暴雪扑打帐篷经久不息,

睡不着的根本在哪里?“聒碎乡心梦不成”,呼应上片的“夜深千帐灯”一句,

直接回答了深夜不寝的原因。这聒噪了一夜的风雨,这让作者数着分分秒秒的时间挨过一夜的风雨,彻底不能让作者入睡,更无从谈梦,让作者想在梦中与故乡一聚的愿望也变成了妄想。搅扰了梦回故园,故而梦碎心碎。因为作者正强烈的思念着故园,所以此时的风雪就显得极为不识时务,哪怕风雪没有这么大没有这么久,打扰了作者的思绪,作者都会认为是聒噪的。但同样地风雪放在故园,无需思念的故园,再大的风雪,也具有风花雪月的意味。

“聒”字,看看这个“聒”字的字形,你能猜出它的意思吗? (耳朵旁边有舌头说话,很吵,很嘈杂。)

突出了风雪声响之巨;且极具拟人味,仿佛这风雪也通人心似的,彻夜念叨着故园的人事,让人心潮起伏。“聒碎乡心”,用的是夸张手法,形象地表现了“一夜征人尽望乡”的愁肠百转的心态。

“碎”字:因为聒噪的风雪声,让作者梦回故园的期望破碎,让作者的心也破碎,碎了梦,碎了心。 这心不在这儿,在哪里?“故园无此声”。心系故园。 “故园无此声”是导致梦碎、心碎的根本原因。“故园无此声”,交代了“梦不成”的原因:故乡是没有这样的连绵不绝的风雪聒噪声的,当然可以酣然入梦;而这边塞苦寒之地,怎比钟灵毓秀之京都,况且又是暴风雪肆虐的露营之夜,加之“乡心”的重重裹挟,就更难入梦了。结尾这一句直截地表达了征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意。末一句“故园无此声”,使得浓烈的思乡之情跃然纸上,也引起人们对故园声音的好奇。是什么声音让作者深深牵挂,念念不忘?是妻儿的娇声软语?是故园柔风细雨的呢喃?还是门前山山水水的静默?一天劳顿的行军之后,依然使诗人在夜深之迹辗转反侧,难以入寐,一切大胆的猜测与想像都不为过。

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在作者的故园看到的画面写下来。

自由发挥:那可能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在郊外,在空旷的田野上??那也可能是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围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唱吟着什么??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

可能是晚上月光皎洁,星星一闪一闪的,亲人坐在窗前望着那圆圆的月亮,鸟儿不在唧唧喳喳地叫,外面只听见阵阵呼呼的微风,花儿合上那美丽的花瓣,亲人是多么希望纳兰性德能回到家乡与他们团聚啊!一个多么宁静多么安逸多么美好的夜晚啊!

可能是晴朗的天气下,妻子正绣着锦缎,孩子们在门外的草地里玩耍,一会儿捉蝴蝶,一会儿逮蚂蚱,汉子们正挑着一桶水回家做饭,做好饭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酒,聊天。

天伦之乐,温馨融融,多美好的生活。但是现在,此时此刻,这样的画面全都破碎了,这样的情景全破碎了

一个“无此声”,真是“于无声处胜有声”。这首词将写景、叙事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难道只有作者一个人思乡吗?

是的,还有千千万万个将士的思乡之情,所以这首词才会让人觉得壮美而浓烈,读来荡气回肠。来,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下阙。

故园无此声,句号,诗词结束了,但感觉是戛然而止,作者还有许多想说的话,都留下了那无声中。既说无,自然暗示着有,对于纳兰性德这样身份地位的人来

说,故园有的东西太多了,温暖舒适的床,锦衣玉食,荣华富贵,你们觉得这些会是牵绊作者内心的东西吗?那么,你们认为属于故园,又最牵绊着作者内心的应该是什么?

河传(zhuan)忆当时,垂柳丝。花枝,满庭蝴蝶儿。 当年最值得回忆的只是 柳丝,花枝,蝴蝶,春光绚丽

《浣溪沙》

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从这两首词,你觉得在纳兰性德的性情中,他最倾心的是怎样的生活?悠闲,自然

正如徐志摩对纳兰性德的评价:成容若君渡过了一季比诗歌更诗意的生命,所有人都以标准的凡夫俗子的姿态张望并艳羡他。但谁知道,天才的悲情却反而羡慕每一个凡夫俗子的幸福。

曾看过这样一句话,和自己爱的人在一起时,最值钱的是阳光,最不值钱的是时间。我想在那个有着垂柳,花枝,蝴蝶充满阳光的庭院,那些相守相望,互为知己的寻常日子里,时光缓慢的流逝,而幸福满溢。

但是,话说回来,作为一个二十几岁,出身于官宦豪门,又受皇上重用的人,为什么没有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呢?

1、性格向往自由,侍卫,对于他来说如同身处网笼,他曾在一首律诗中把自己比作穿着金衣的黄莺鸟,栖息翠幕之中,但却羡慕着自由的飞翔。

2、与父亲有关,纳兰性德的父亲,纳兰明珠为代表。纳兰明珠,可以说是八面玲珑,非常会钻营,最擅长讨好迎合皇帝。在坐到内阁大学士后,纳兰明珠更是挟功自傲,开始“擅政””。对于父亲的恶迹,纳兰明珠知道得非常清楚。但这位长子,这位“性至孝”的词人,除了失望,除了逃避,什么也不能做。那些雄心壮志早被污浊的官场撕得粉碎。

3、伴君如伴虎,皇上最忌讳身边的人太聪明,能猜透自己,而纳兰性德却偏偏是一个心思极度敏感之人,天天处于生命的煎熬中,没有片刻安宁。

所以,他选择了放系,放系人人羡慕的前程,逃避到闺阁红楼中,在最平淡的生活中寻求心得安宁。

这就是纳兰性德,一个对爱专一,对情执着,至情至性的翩翩公子;一个背弃名利,背弃污浊,至真至诚的真情才子。

小结:就这样,纳兰性德将自己对故园的无限思念和依恋写进了这首感人肺腑的《长相思》中。

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

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

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长相思。

纳兰性德的乡愁是山的阻隔,水的阻挡,那就是:山一程,水一程。 纳兰性德的乡愁是亲赴赶往山海关的行程,那就是:身向榆关那畔行。 纳兰性德的乡愁是夜景下塞外营帐中的灯火,那就是:夜深千帐灯。 纳兰性德的乡愁是风雪交加的凄凉之音,那就是:风一更,雪一更。 纳兰性德的乡愁是辗转反侧后的难眠心境,那就是:聒碎乡心梦不成。 纳兰性德笔下的乡愁是众多征夫对故园无此声的久久回忆。

篇二:五年级《长相思》教学设计

五年级《长相思》教学设计

五年级《长相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感情朗读感悟作者浓厚的思乡之情。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泊船瓜洲》、《秋思》

二、默写诗句:师说句意,学生分组写诗句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洛阳城里秋风乍起,想要给远在家乡的亲人写封信,可要表达的

意思太多太多了。

三、以诗引题

师:同学们,在李白的眼中,乡愁是疑是地上霜的皎洁明月;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是那封拆了又写,写了又拆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词《长相思》。

教师板书课题

(一)走近纳兰性德:收集并整理纳兰性德的资料。

介绍词人 (课件出示):纳兰性德

生介绍:纳兰性德,字容若,是清代大学士纳兰明珠的儿子,被称为满清第一词人。他的词主要是写离别相思之情。他深得康熙皇帝的喜爱,曾两次随康熙皇帝远行。

师补充:《长相思》就是纳兰性德随同康熙皇帝出关东巡师写下的。

(二)初读,读准字音,

1.请大家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读的时候要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

2.出示生字和多音字。

聒噪 榆关 河畔帐篷(分析字形,练写生字)

更:gēng

(1)改变;更换。(2)<</SPAN经历;经过。(3)古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一更约二小时

gèng(1)再;又(2)更加;愈加。

3.指生读文,教师相机指导难读或停顿有误的地方。

4.教师范读

5.指生读,教师相机指导难读或停顿有误的地方。

(三)简单介绍文体

浏览这首词,共有几句话。第一句为词的上阕、第二句为词的下阕。

指名(一男一女互读文)

三、再读《长相思》。要求:读懂《长相思》。

(一)、整体感悟

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就能把词读的字正腔圆,那么你能说说从这首词中你读懂了什么?

(二)疏通诗意

1.默读《长相思》,借助书中的插图和注释,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

这首词大概讲了怎样的意思。

2.学生说词意,教师补充。

(三)深入品味诗的情感

师唱:“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想家的时候泪长流,家乡月就抚摸我的头。

师引:词人这般思念家乡,那他现在身处何处,心有在何方呢?

请同学生读读词,勾画一下。

生:身在征途,心系故园。读相关句子。

师:这就是作者的身啊,他翻过了一座又一座高山,趟过了一条又一条大河小川。夜晚驻扎军营的帐篷。

师:从哪里知道作者心系故园?

师:故园无此声,故园里没有什么声音?

生:故园没有风声、雪声。

师:其实并不是故园没有风声和雪声,只是此时作者远离故园,那风声、雪声就格外激起了绵绵的思乡情。

师:故园无此声啊,故园无此声。那么在纳兰性德德心中,他的家乡,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

生谈感受

但是,这一切现在有吗?没有。有的只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啊,我朝思暮想的故园,当明月东升的时候,我们一起围坐在庭院里,数着一颗一颗闪闪的星星。可在这里,有的只是──故园啊,我美丽温馨的故园,当朋友相聚的时候,我们一起畅饮,一起高歌,那时多么快乐啊!可在这里,这一切都不复存在,有的只是──(指名朗读词)

我的家乡多么美好呀!故园,有的是亲人关爱,有的是温暖舒适、宁静详和……而身在塞外,听到的却只有风雪交加,感觉到的只有寒冷孤寂,卧不成眠!叫我怎能不想家!这种心情,谁人知晓呀!这种身心分离的痛苦交织在一起,融成了一个字,那就是——(苦、痛、碎……)

指导朗读:试着把作者身和心分离的那种苦、那种痛、那种碎读出来!

自由练读——指名读

师导:

(四)互文印证,读透词心 ,背诵积累。

师:《长相思》读到这里,你们感受到作者一颗怎样的心?(孤独、思念、期盼、破碎、煎熬、痛苦、伤感……)

纳兰性德思念家乡的孤独和寂寞,就这样化作了千古传唱的《长相思》。现在,就让我们把这首思乡词铭记于心吧。

四、课外拓展:

1.从古至今,多少身在他乡的游子写下了思乡的诗词,现在就请同学们把你课前搜到的思乡诗句与大家一同分享。

2.老师也搜集到一首是:李清照的《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五、作业设计

1.将《长相思》添加细节描写,改写成一篇现代文。

2.搜集更多思乡的文,朗读、背诵。

篇三:纳兰性德《长相思》教学设计

纳兰性德《长相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了解“风一更,雪一更”的互文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诗词中的特殊情味。

3.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重点】

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难点】

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长相思》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

(一)导入

师: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江南岸的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二)读准《长相思》

结合诵读穿插讨论:

——“更”为什么要读平声?

——什么人听得到打更的声音?更声对这些人意味着什么?

——“风一更,雪一更”是不是“先刮了一更的风,再下了一更的雪”的意思?师:词读到这里,你们有些什么印象和感觉?

(三)读懂《长相思》

师:带着这些印象和感觉,默读《长相思》,看看书中的插图,读读书中的注释,想想这首词大概讲了怎样的意思。

读后讨论:作者的“身”在哪里?你们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指名多位学生回答)

师:这里站着好多位同学。作者的身在哪儿?这些站着的同学就是作者的身经过的点,他经过了崇山峻岭,他经过了小河大川,他经过了山海关外,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身在何方。一句话,作者身在征途上。

(板书:身在征途)

师:作者的“心”又在哪里?(板书:心系故园)你们是从哪儿读懂的?

师:同学们,作者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把它们连起来,(在这两句上画一个圆圈)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四)小结

师:身在征途,心系故园。我们可以想见作者的那份矛盾、痛苦、煎熬的感情。怀着这份感情,大家齐读《长相思》。

二、展开想象,读出词情

(一)想象上阕的情境

师:同学们自由朗读词的上阕,你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如下预想)

——你看到了翻山越岭的画面。

——你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

——你看到了眺望家乡的画面。

——你看到了风雪交加的画面。

——你看到了刀光剑影的画面。

??

(二)自由朗读词的下阕

师:如果身在故园,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呢?请同学们选择一个画面、一种场景,用手中的笔,更用心中的情把它们写下来。(播放音乐、画面)

师:那可能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在郊外,在空旷的田野上??那可能是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围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畅谈着??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茶,唠家常??那还可能是??(学生在音乐声中写话)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如下预想)

——好一幅恬静安闲的村居图。

——故乡就是老母手中那一针针纳入寒衣的线啊!

——故乡就是妻子那一双含情脉脉的眼睛啊!

——一个多么宁静、多么美好的团圆之夜啊!

——故园的生活,幸福的生活,其乐融融的生活。

??

(三)对比引读

师:但是,这一切现在有吗?没有。

故园啊,我的故园,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去郊外踏青、放飞风筝。可在这里,有的只是——

(指名学生朗读词)

师:故园啊,我朝思暮想的故园,当明月东升的时候,我们一起围坐在庭院里,数着一颗一颗闪闪的星星。可在这里,有的只是——

(指名学生朗读词)

师:故园啊,我美丽温馨的故园,当朋友相聚的时候,我们一起畅饮,一起高歌,那时多么快乐啊!可在这里,这一切都不复存在,有的只是——

(指名学生朗读词)

(四)小结

师:面对此情此境,纳兰情不自禁地在自己的词中大大地写下了这个让人心碎的“碎”字。同学们,什么碎了?

(学生自由发言)

师:《长相思》读到这里,你们感受到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孤独、思念、期盼、破碎、煎熬、痛苦、伤感??)

(全班学生齐读《长相思》)

三、互文印证,读透词心

(一)质疑问难

师:词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如下预想)

——你为什么要远离家乡去从军呢?

——既然你这么思念家乡,为什么不早点回去呢?

——你离开家乡已经有多长时间了?

——你在行军途中遇到过哪些困难?

??

(二)互文印证

师:这次出行,纳兰性德写下了好几首诗词。在一首《菩萨蛮》的词中,他留有这样的词句:“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还有谁也想这样问一问诗人?

在回答中穿插情境诵读:

——长亭外,杨柳依依,哀怨的妻子深情地问他——(齐读此句)但是,圣旨铁定、君命难违呀!我只能——(齐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古道边,芳草萋萋,伤感的朋友深情地问他——(齐读此句)但是,报效朝廷、建功立业是男子汉的理想呀!我只能——(齐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月光下,秋风瑟瑟,孤独的纳兰性德深情地问自己——(齐读此句)

(三)回归课文

师:纳兰性德真的轻离别吗?再读《长相思》,用心体会。

(四)小结

师:就这样,纳兰性德将自己对故园的无限思念和依恋写进了这首感人肺腑的《长相思》中。

师引: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读:长相思。

师引: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

生读:长相思。

师引: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

生读:长相思


长相思教学设计》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3302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长相思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 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及生活时代2 掌握词的内容,体会词的意境3 领会词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与难点】缘景明情,体会词的意境【教学方法】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