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试题答案 > 毛概书后思考题及答案2017修订版 正文 本文移动端:毛概书后思考题及答案2017修订版

毛概书后思考题及答案2017修订版

2017-05-03 05:46:57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毛概课后习题答案2015版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优秀历史传统、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二、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两大理论成果一脉相承,与时俱进。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三、如何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怎样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主要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3.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4.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9.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

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总体上属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 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社会主义发展与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 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民共同富裕紧密联系在一起, 把国家兴盛与个人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引领、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唯一正确的理论。

五、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六、如何理解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

1.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在领导中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 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以研究中国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在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同时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这个理论先是毛泽东思想,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中,无论是毛泽东思想,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们都形成了各自具有丰富内容的科学理论体系,而贯穿在这些内容中的一条红线就是实事求是。

3.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的一切胜利,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坚持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从而制定并贯彻了合乎中国实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总路线?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A)总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

命。

B)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①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无产阶级只有在其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而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

②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各革命阶级的领导,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无产阶级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这是坚持领导权的基本策略。

③无产阶级要保持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必须建立和发展人民的革命武装力量,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建立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

④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二、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文化纲领: 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三、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 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必要性: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在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先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公开的合法斗争,然后再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中国无产阶级政党要战胜强大的敌人,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

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革命军和革命的主力军。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这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将工作中心放在农村,在农村长期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只有把农村建设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才能与占据这中心城市的敌人进行长期有效的斗争。以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夺取城市,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

理论的意义:

①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向农村的历史转变和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的转变, 从而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

②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指出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

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

④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 统一战线: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武装斗争: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

三者相互关系:

其中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 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 党的建设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在经济上,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有两种经济成分是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形式,主要的经济成分实际上只有三种:一种是社会主义经济,另一种是个体经济,还有一种是资本主义经济。

2.在政治上, 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新民主主义的政权而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 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联合政权。

3.在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因此, 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的体系, 并将随着社会主义因素的不断上升,及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然要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二、怎样理解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提出了两个方面的总任务——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要同时并举,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一化三改”。 “一化”即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走社会主义道路,要求通过有计划的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尽快变农业国为工业国,摆脱贫困,消灭剥削制度的理想和意志, 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中国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历史主动性和实践创造性, 是毛泽东思想创立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划时代纲领和历史性宣言。

三、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用和平方式进行改造。

四、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着怎样的重大意义呢?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正真成为国家的主人。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的系统回答和正确解决。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一、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理论成果?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 的基本方针,对于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具 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1)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

(3)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其走中国工业化道路,是党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重要思想,强调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符合中国人口多、工业基础薄弱的实际,对于加快我国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1)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2)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

(3)关于经济建设方针

(4)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5)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6)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7)关于科学和教育

(8)关于知识分子工作

二、如何认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①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②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③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篇二:2015版 毛概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优秀历史传统、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二、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两大理论成果一脉相承,与时俱进。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三、如何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怎样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主要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3.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4.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9.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

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总体上属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 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社会主义发展与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 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民共同富裕紧密联系在一起, 把国家兴盛与个人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引领、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唯一正确的理论。

五、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六、如何理解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

1.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在领导中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 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以研究中国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在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同时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这个理论先是毛泽东思想,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中,无论是毛泽东思想,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们都形成了各自具有丰富内容的科学理论体系,而贯穿在这些内容中的一条红线就是实事求是。

3.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的一切胜利,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坚持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从而制定并贯彻了合乎中国实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总路线?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A)总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B)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①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无产阶级只有在其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而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

②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各革命阶级的领导,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无产阶级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这是坚持领导权的基本策略。

③无产阶级要保持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必须建立和发展人民的革命武装力量,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建立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

④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二、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文化纲领: 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三、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

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必要性: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在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先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公开的合法斗争,然后再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中国无产阶级政党要战胜强大的敌人,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 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革命军和革命的主力军。中国

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这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将工作中心放在农村,在农村长期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只有把农村建设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才能与占据这中心城市的敌人进行长期有效的斗争。以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夺取城市,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

理论的意义:

①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向农村的历史转变和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的转变, 从而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

②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指出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

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

④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 统一战线: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武装斗争: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

三者相互关系:

其中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 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 党的建设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在经济上,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有两种经济成分是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形式,主要的经济成分实际上只有三种:一种是社会主义经济,另一种是个体经济,还有一种是资本主义经济。

2.在政治上, 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新民主主义的政权而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 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联合政权。

3.在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因此, 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的体系, 并将随着社会主义因素的不断上升,及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然要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二、怎样理解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提出了两个方面的总任务——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要同时并举,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一化三改”。 “一化”即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走社会主义道路,要求通过有计划的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尽快变农业国为工业国,摆脱贫困,消灭剥削制度的理想和意志, 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中国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历史主动性和实践创造性, 是毛泽东思想创立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划时代纲领和历史性宣言。

三、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用和平方式进行改造。

四、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着怎样的重大意义呢?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正真成为国家的主人。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的系统回答和正确解决。

篇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2015修订版().doc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1)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A.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旧中国半殖半封、 落后具有特殊性,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不行)只有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才能找到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做出呵护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

B.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包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总结中国的历史经验

C.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马克思外来需要找到一种为中国人民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民族形式)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2)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在题为《论新阶段》一文中最先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1)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1. 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也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

2. 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理论创新成果,结合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在认真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最新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这个“承”“进”就体现在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上

(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有着共同的“根”,即马克思列宁主义,仍属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用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这两大理论的共同理论基础

3、 怎样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一)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推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要理论观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毛泽东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出发,深入研究了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弄清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领导力量和前途,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造成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方针,并从中国实际出发,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和规律进行了艰苦探索,形成了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系统的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为主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亲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问题;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半封的东方大国如何开展人民革命战争、应当实行什么样的战略战术,如何巩固国防等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

(4)政策和策略理论

毛泽东精辟论证了政策和策略的极端重要性,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必须根据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和实际情况及其变化制定党的政策,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

毛泽东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精辟论述了文化和社会政治、经济的辩证关系,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6)党的建设理论

毛泽东的建党学说成功地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无产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建设一个具有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的课题。提出不仅要组织上入党更要思想上入党。

除了上面几个方面外,毛泽东思想体系中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二)历史地位

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有一个怎样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决议》,对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做出了科学的符合客观实际的评价。就毛泽东的一生来看,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同时指出,将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同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区别开来,为我们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指明了方向。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动。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3)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4、 怎样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一) 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个基本问题展开: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要始终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的阶段性特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基本要求

(3)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4)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改革可开放式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5)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的前提下,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全面落实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协调发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

(6)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按照“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的构想,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要适应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9)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根本保证,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贯通起来,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 历史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整体上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 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共同思想基础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社会主义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民共同富裕、国家兴盛与个人幸福紧密结合,是引领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

(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唯一正确的路论

5、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党章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内在的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它们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1)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先后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两大理论。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回答了一些列理论和实践问题,相机形成了邓论三科,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个方面的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们都是实事求是的产物。

(3)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哲学基础,蕴含着丰富的方法论原则。实事求是是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它渗透于党的全部理论和实际工作中,是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

实践证明,把握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特别是把握了实事求是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历史联系及发展脉络,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利率年成果中最本质的东西。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什么是新民主主义的总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条总路线正确地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性质与前途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主革命的学说。

2、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

要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首先要认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道路。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在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先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公开的合法斗争,然后再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战胜强大的敌人,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

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革命军和革命的主力军。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这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将工作中心放在农村,在农村长期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只有把农村建设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才能与占据这中心城市的敌人进行长期有效的斗争。以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夺取城市,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 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具有实现的可能性。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中国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这久违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条件。由于中国是一个大国,革命力量大有回旋余地,而帝国主义国家的间接统治及其互相间的矛盾和斗争,造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又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方展的缝隙,。这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往往是那些受过大革命影响,曾经有过高涨的革命群众运动的地方,这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较好的群众基础。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民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的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怎样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A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将这条总路线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下来。


毛概书后思考题及答案2017修订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4259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毛概书后思考题及答案2017修订

    毛概课后习题答案2015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