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试题答案 > 《那件事不可饶恕》阅读答案 正文 本文移动端:《那件事不可饶恕》阅读答案

《那件事不可饶恕》阅读答案

2017-05-03 05:51:17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附有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题

一、(一) 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时却又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有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问题:

1、哪些句子是写云的“姿态万千”的?请用“画出。

2、哪些句子是写云的“变化无常”的?请用“画出。

3、请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写一段话。

(二)“飞翔”的蜘蛛

有一天黄昏,我发现一只蜘蛛在后院的两檐之间结了一张很大的网。

难道蜘蛛会飞?要不,从这个檐头到那个檐头,中间一丈余宽,第一根线是怎么拉过去的?

带着这个疑问,我把院子里所有的蜘蛛网都搅毁了。

后来,经过我细细地观察,才发现它走了许多弯路——从一个檐头起,打结,顺墙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行,小心翼翼地翘起尾部,不让丝落在地面的沙石或别的物体上。走过空地,再爬上对面的檐头,高度差不多了,或者说它满意了,再把丝收紧。收第一根丝要半个多小时,直到成一条直线。

以后的进程一般比第一根丝的安置要快多了,尽管它很复杂,但蜘蛛对此十分熟练,操作起来,仿佛是一种愉快的表演似的。

于是,我记住了:蜘蛛是不会飞翔的,但它照样能把网结在空中。

奇迹是执著创造的。

问题:

1. 题目中的“飞翔”为什么带引号?

2. 蜘蛛的第一根线是怎样拉过去的?

3. 结尾作者为什么说“奇迹是执著创造的”?你能再举几个例子说明这句话吗?

二、 绿孔雀寨

古时候,橄榄坝人的祖先一直过着流浪的生活。一天,突然从天上传来一阵阵叫声:“到橄榄坝去,那里会让你们过上幸福的好日子!”大家抬头一看,原来是一只绿孔雀,绿孔雀说完,就展翅向远处飞去。人们跟着绿孔雀向前跑。

跑啊,跑啊,人们历尽了艰难困苦,终于到了大坝子。但是,那里到处是沼泽,成群的蚊子黑压压地飞来飞去。有的人看了,说:“绿孔雀不是骗大家吗?”好多人受不了这里的环境,都纷纷离开了,继续过他们的流浪生活去了。

但是,一些坚强的人留了下来,决心用自己的双手建设橄榄坝。

一年年过去了,橄榄坝慢慢变了样。一片片整齐的竹楼,竹楼周围是数不清的竹丛和果树,有芒果、木瓜、荔枝、柚子、芭蕉……一树树、一枝枝挂满累累果实,远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林,成群的牲畜,金黄的稻田……

绿孔雀没有骗人。后来人们为纪念绿孔雀,就把这个建好的寨子重新起名为“绿孔雀寨”。

问题:

1.文中第自然段写的是坚强的人们用双手建设好橄榄坝的。

2.填空:

( )的竹林 ()的牲畜 ()的稻田

3. 仿照例词写词语。

一枝枝

郁郁葱葱

三、内心的力量

我在林中的小路上,静听着一群无名的小鸟在树枝上啼叫,声音是那样的悦、和谐,使你感到在这树林的世界里,是如此美妙、幸福。猛然间,我发现身边的一棵松树,有几处十分显眼的新的斧痕。这是谁伤害了这棵松树呢?这不是正常的砍伐,这是不能宽恕的摧残……

于是,我感到一种宁静、幸福被破坏了,粗暴和残割引起了我的愤怒。

过了几天,我又来到这树林里,特意来看望那棵被伤害的松树。我发现那早先被砍伤的地方,溢出了一层透明的油脂,像给伤痕敷上了一层药膏,开裂的树皮在慢慢吻合。

又过了几天,我几乎是快步跑进树林,一口气冲到那砍伤的松树身边。我忽然发现,在慢慢枯干的油脂下面,原来被斧子砍伤的地方,已经全部愈合了,松树用它自身的抵抗(或者叫反抗),战胜了罪恶的破坏、不可饶恕的摧残。

我一时怔住了:这种蕴藏在松树内心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呵;我,我问自己,我内心的力量呢?

⒈根据下面的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⑴非常好听。 ( )⑵用力量制止对方进攻。 ( )

⒉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鸣叫( ) 摧毁( ) 符合( )

⒊本文的主题是阐明内心力量的强大,引起人们的反思,激励人们发挥自身内在的力量。这一观点抽象而有一定深度,作者运用了“形象表达法”。他是通过写什么来表达这一观点的?

⒋想一想,“形象表达法”和一味的说教相比,有什么好处?

⒌作者在结尾用了一个问句,是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⒍写出短文通过对什么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四、一个老侦察员的自白

请大家原谅,因为职业的特点,我的名字暂保密,等完成任务之后,再告诉诸位。

大约22400年前,我奉命打入一个小动物的内部,长期潜伏。任务是关键时刻向上级报告它们的年龄和行踪。为了便于行动,我们一部分侦察员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混在一起(不要奇怪,我们的体积比二氧化碳的分子还要小得多)。

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我们趁着一棵小草吸收二氧化碳的时候,也钻进了它的身体里,潜伏下来。没想到,几天以后,它被一个小动物吃掉了,我们于是来到了小动物的身体里。以后随着小动物吃东西,又有一些侦察员陆续来到。

过了一些时候,天气突然变得冰冷冰冷。可怜的小动物被冻死了。再后来,因为一次地壳的变动,小动物们的尸体被埋在了深深的地下。我和我的同事们忍辱负重,甘于寂寞,不到需要的时候,我们决不暴露。

在以后两万多年的漫长岁月里,我们的许多同事们都先后“牺牲”了。留在小动物身体里的侦察员越来越少,大约每过5600年,就“牺牲”一半。最后,小动物的骨头都已经变成化石,我们还在坚守岗位。

有一天,我们突然听见头顶上传来隆隆的声音。接着周围一片令人目眩的光亮照得我们睁不开眼——小动物的化石给翻到了地面上,多年不风的太阳依然放着光明。

我们看见一位老爷爷把化石拿在手里看了又看。周围的几个 孩子歪着可爱的小脑袋问:“老爷爷,这是多少年前的化石呀?”

听见这话,我们激动极了,这正是当年我们奉命潜伏时,上级告诉我们的联络信号呀,我们就要报告化石的年龄啦!没错!太对了,我们的任务终于完成了。

孩子们也惊叫起来:“老爷爷,您才活了几十年,怎么能知道几万年以前的事情呢?”

老爷爷笑着说:“因为这块化石里,有我们的侦察员呀!在刚刚死去的动物身体里,每一克骨头中这种侦察员的数目都差不多。比如,都有16个侦察员吧,每过5600年就减少一半,也就是还剩下8个。过5600年又减少一半,还剩下4个。以此类推……如果现在只剩下一个侦察员,你说,这是多少年前死去的动物呀?”

孩子们认真地算了一下,然后一同叫起来:“没错!这是22400年前的动物!”

虽然经过这么漫长的艰苦生活,可我的任务终于完成了。我的名字叫碳,执行任务的时候代号叫碳十四。提起碳,大家并不陌生,他们有的在昂贵的金钢石里,有的在柔软的石墨中,有的在普通的煤里——他们都是我的兄弟。不同的是,我的休重比他们更大些。

好了,我为能为人类完成任务而高兴,同时也为在执行任务过程中死去的同事们难过……

⒈写出下面字的形近字,先写出读音,再组成词语。

:谅(li ng )(原谅) 挣( )() 棕( )()

凉(li ng)(凉快) ( )( )()( )( )()

惊(j ng)(吃惊) ( )( )() ( )( )()

⒉写出下面词的反义词。

潜伏( ) 冰冷( ) 减少( )

昂贵( ) 陌生( ) 柔软( )

⒊请在短文中找出2个拟人句。

⒋请把下面的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我们的任务终于完成了。

②我的体重比他们更大些。

五、(一)

要使我惊奇的是,所有的池水也来自同一条溪流,溪水流到各个水池里,颜色却各不相同。有的上边的池水是咖啡色,流处下边的池就变成了柠檬黄;有的左边的池水是湖蓝色的,注进右边的池却变成了橄榄绿;有的水池只有一种颜色,有的一个水池呈现出多种色彩。如果把各池的水舀起来一看,却又跟着普遍清水一样,什么颜色也没有了。明明是清水,在不同的池子里怎么会显出各种不同的颜色呢?原来池底生着许多石笋,而这些石笋表现又凝结着一层细腻的石粉。在阳光照射下,石笋就像一面面高低不平的反光镜,把阳光折射成各种美丽的颜色。

⒈摘录四个描写颜色的词语。

、⒉写使我惊奇的原因的句子。

⒊用“——”画出一个比喻句,并写出用什么比喻什么?

(二) 文竹

我家书桌的一角摆着一盆文竹。它不像玫瑰那样绚丽多彩,也不像月季那样娇艳迷人,而是以它那绿色的美给人一种舒畅的感觉。

文竹四季常绿。

初春,它那绿油的枝条上抽出了几枝新芽,新芽上呈现出毛茸茸的绿叶。暮春时节,文竹的新芽上又抽出了许多嫩绿、纤细的新叶片,显得郁郁葱葱。

盛夏,微风偶尔从纱窗吹来,文竹就悄悄的随风起舞,刚浇水后的文竹,更是好看。晶莹的小水珠,含在茂密的树叶中,阳光一照,像无数奇妙的珍珠在闪亮。

秋天,百花开始落叶了。可文竹还是那样绿油油,那绿丝构成的叶子一片叠一片,成了一块绿阴。让人感到清雅,文静。 寒冬,许多花都凋谢了,而文竹还像仓松、翠柏那样挺立着。它那每片苍郁伸展的绿叶上,似乎都显示着生命的活力,让人觉得它是那么温柔,又是那么坚强。

每当我坐在书桌前温习功课的时候都要看看着盆文竹,它是我生活中的伙伴。

1.从文中找出反义词,填在括号里。

经常——( ) 脆弱——( ) 粗暴——()

2.从文章中找出描写文竹四季叶子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至少四个)

、3.用“//”给短文分为三段。

4.文章第二段,是围绕照写 的。

六、星星

太阳非常留恋人间,迟迟不肯回家,夜神急了,把太阳拉回家,从大衣袋里掏出一块幕布,向天空遮去,天一下子暗了下来,笑眯眯的星星陪伴着害羞的月亮妈妈就代替太阳,悄悄地爬上了天幕。

你看,那满天星星多美丽呀!一颗一颗的,像撒在深蓝布面上的碎金子,晶莹透亮,光闪闪的,活像顽童的眼睛,又像蕴藏着深奥莫测的秘密。

星星多有趣呀!密密麻麻的星星,好像是渔人撒下的浮标,被海浪摇得一闪一闪的;又像五线谱上的蝌蚪音符,闪耀着,跳动着,弹奏着一支听不到的小夜曲,在夜空中飘荡;还犹如数不清的萤火虫,在一个硕大无比的黑黝黝的圆球内飞舞,活像宇宙中的一只只小小的灯球。

星星多可爱呀!小的星星眨着眼睛向我问好;大的星星则支楞着“耳朵”听我唱那婉转动听的歌谣;亮的星星高兴地告诉我它昨夜和月亮妈妈亲切交谈的情景;暗的星星忧伤地向我诉说它的孤独和寂寞。

星星多神奇呀!探索星空奥秘的天文学家们,按照这些星星组成的图案,给满天繁星起了很多好听的名字:天鹅星座、仙女星座、飞马星座……让人浮想联翩。

星星( )离我们那么遥远,( )它们总尽自己的力量,把点点滴滴的光芒投向人间,不由使人想起那些千千万万和星星一样默默无闻地为人类贡献一份光和热的人们。

望着星空,我深深地感到:做人,不能时刻总想着自己,要多为别人想一想,要像星星一样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热来。( )人人都献出一份光和热来,人间( )充满了爱呀!

1.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害羞( ) 闪耀( ) 忧伤( ) 孤独( )

2.在文中( )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4、5两小节写出星星的、。

4、读了这篇短文,我懂得了

5.你为别人做过什么?用几句话简单写出来。

七、我真后悔

记得那是我7岁读一年级,家里生活十分贫困,穷得叮当响。爸爸、妈妈外出打工,只剩下我和年迈古稀的奶奶一起居住。那时,学校要求购买校服,一套要60元。我回家问奶奶,奶奶噙着眼泪,露出了为难的表情对我说:“芳芳,奶奶慢慢给你想办法。”后来,我去舅舅家里玩,正好舅舅的桌上摆着60元钱,我用颤抖的手把舅舅的60元钱拿去,交给老师买校服了。

过了三天,奶奶拿着自己辛辛苦苦采茶挣来的钱交给我说:“芳芳,你把这60元钱交给老师买校服吧。”这时我心里可着急了,这可怎么办呢?我一下子脸红到脖子上,无巧不成书,正巧我同班的同学小玲手捧着崭新校服来到我家,对我说:“芳芳,老师叫我把校服拿给你,”这时我心里更是忐忑不安。奶奶用疑惑的目光看着我,问:“芳芳,没有交钱,怎么会有校服的。”我低着头,支支吾吾地说:“是??????我那天在??????路上捡到60元,然后交给老师??????”奶奶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我觉得事情再隐瞒不下去了,就哭泣着对奶奶说:“奶奶,这60元是从舅舅家里拿来的。”奶奶听了抚摸我的头,和蔼可亲地对我说:“芳芳啊!我们家虽然穷,但也要穷得有志气。俗话说?小时偷针,长大偷金?。”我在奶奶的鼓励下,终于把奶奶采茶挣来的钱还给舅舅,并向舅舅道歉,舅舅也夸奖我:“知错就改,是个好孩子。”

虽然这件事过去了很久,但在我脑海里还是记忆犹新。每当我想起这件事就感到很惭愧、很后悔。现在我明白了奶奶对我说的话:“小时偷针,长大偷金”的深刻含义,令我终生难忘。

1.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生活 ( )目光

( )表情 ( )校服

2.根据给出的段意,用“//”把短文分成三段。

(1)我偷拿了舅舅60元钱,交给老师买校服。

(2)在奶奶的教育下,我把奶奶采茶挣的钱还给舅舅,幷道了歉。

(3)我明白了奶奶对我说的话,这件事令我终身难忘。

3.读了短文,你想对文中的小作者说些什么?

八、我和科学交朋友

以前,一提起科学,我就认为那是科学家和大人的事。对于我们孩子来说,什么科学不科学,有什么呀!做事不用科学也行。可是一件小事改变了我的看法,不仅让我明白了不管什么事都离不开科学的道理,而且还让我和科学交上了朋友。

记得那是几个月前的一次课后辅导课,我正要写语文作业,突然发现钢笔里没水了,就找来墨水准备灌。平常,我很容易就能把笔杆拧开,可今天却怎么拧也拧不开了。钢笔就像是和我作对似的,卡的紧紧的。我找了好几个同学帮忙,还是拧不开。

放学铃响了,我回到家里,看见妈妈正在厨房忙着做饭,妈妈用围裙擦了擦手,用劲儿帮我拧。但是妈妈也拿这支钢笔没办法。这时,爸爸下班回家了,我连忙把一切说给了爸爸听,向他求援。谁知爸爸却歪着头眨眨眼,就是不接我手中的钢笔。他一边笑一边问我: “ 你学过自然吗 ?”“ 当然学过 !”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 。 你知道物体受热膨胀,遇冷收缩的科学原理吗? 我很生气,心想:我让您帮我拧开钢笔,您跟我说这个干什么?爸爸又说:“你好好想一想,能不能用这个科学原理自己拧开钢笔?”我一边听一边想:钢笔是由塑料和金属制成的,它不也会受热膨胀,遇冷收缩吗?嘿,有门!我连忙端来一杯热水,把钢笔放入水中浸了一会儿,又拿出来用冷水一冲,然后轻轻一拧,呀!开了,没想到用科学办事还真行!

从那以后,我不但改变了对科学的看法,还利用科学解决了不少问题,而且和科学交上了好朋友。我把踩扁的乒乓球放进热水中使它复原;用杠杆原理来撬起很重很重的箱子……老师和同学们都夸我爱科学了!我希望我们大家都要多学科学,多用科学,和科学交朋友。

1.用“———”画出“一边……一边……”的句子,然后造句。

2.概括第二自然段段意。

3.结合短文填表:

4.本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在正确的后面打勾。

(1)文章赞扬了爸爸十分聪明。 ( )

(2)文章说明了物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 )

(3)文章告诉我们要学科学,用科学,和科学交朋友。( )

九、给你一个惊喜

狮子阿美长着一头长长的、亮亮的金发,可漂亮了他是狮子家族中的“美男子”。

可是,阿美在生了一场大病后,那头金发全掉光了。阿美独自在家,对着镜子,看着自(已 己)难看的光头,伤心的哭着,眼睛肿得像只桃子。

“阿美,咱们钓鱼去吧?”他的伙伴在窗外叫他。“不去!不去!”阿美的嗓音里(代带)着哭腔。

“阿美,我们踢球去吧?”他的伙伴又在窗外叫喊他。阿美干脆钻(进 近)被窝不吭声了。

不知过了多少时(后候),“叮,……”电话(玲铃)声响了起来。

“阿美,你不是最喜欢钓鱼吗?”

“阿美,我们还等着你来(首守)门呢!”

阿美心里难过极了,他刚想挂上电话,一个脆生生的声音响起来了“阿美,你伸出(脑恼)袋来看看,我们要给你一个惊喜!”

阿美忍不住了,他慢慢地从窗口向外望去。

哇!出现在他眼前的伙伴们,他们都剃光了头发。一个个光脑袋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1.把括号里不正确的字划去。

2.阿美为什么不愿意和伙伴们去钓鱼、踢球?

3.伙伴们为什么剃光了头?

4.阿美看见伙伴剃光了头,会怎么想?怎么做?加在短文最后。

十、我的故乡千岛湖

浙江西部的淳安县境内,有一个黄金旅游景点——千岛湖,它是我的故乡。

篇二:初中语文及答案

初中语文教师水平测试题

姓名: 测试时间: 拟应聘学科:

一、文言文阅读(共42分)

(一)默写(18分)

1.明月松间照,。(《山居秋暝》)

2.(《江城子·密州出猎》)

3.人生自古谁无死,(《过零丁洋》)

4.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天净沙·秋》)

5.政通人和,。(《岳阳楼记》)

6.(《捕蛇者说》)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7—8题(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诗中以“”指代诗人贬谪之地。(2分)

8.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的人生感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对凄凉处境的无可奈何。 B.对仕途受阻的愤愤不平。

C.对人生坎坷的豁达乐观。 D.对岁月流逝的追悔莫及。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

公输(节选)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藉子杀之。”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千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9.课文《公输》选自《》。(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3分)

吾义固不杀人。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墨子劝阻公输盘为楚国制造云梯,充分体现了他“非攻”的政治主张。

B.公输盘生气地拒绝墨子请他杀人的要求,是因为自己忙于为楚国制造军械。

C.墨子并非真心请公输盘杀人,只是借此让他明白“义不杀少而杀众”的荒谬。

D.“公输盘服”,除归功于墨子高超的劝诫技巧,也与公输盘 “义固不杀人”密不可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

僧荐重元阁

①②苏州重元寺阁一角忽陷。计其扶荐之功,当用钱数千贯。有游僧曰:“不足劳人。请一夫斫木为楔,可以..

正也。”寺主从之。僧每食毕,辄持楔数十,执斧登阁,敲槌其间。未逾月,阁柱悉正。

【注释】①扶荐:扶,支撑,荐,铺垫。 ②楔:插在木器的榫子缝里的木片,可以使接榫的地方不活动。

12.解释句中加点词。(4分)

(1)计其扶荐之功计:___________ (2)不足劳人 足:___________ ..

13.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请一个人把木头削成楔子,可以把这作为正确的。

B.请一个人为了楔子劈削木头,可以把寺阁扶正。

C.请一个人削木头作为楔子,可以把这作为正确的。

D.请一个人把木头削成楔子,可以把寺阁扶正。

14.“苏州重元寺阁一角忽陷”,游僧修缮的结果是。(2分)

15.游僧能够省钱、省力、省地完成任务,可见他是善于观察、善于(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4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23分)

读一本书,做一段修行

梁文道

1中文原来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所以要读书先要学句读,自己去给文章加标点符号。这个任务是读者的,而○

不是作者的。不只中文是这样,英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也都没有标点符号。看来,不只中国,全世界的作者都喜欢折磨他的读者们。

○2大家有没有想过古人为什么要这么折磨读者?古代书的产量是很低的,市面能找到的书的种类也很少。罗马帝国时代一年只能出产一两百种书。中世纪末期有个欧洲最博学的学者——他一辈子也只看过800多本书,所以古人的博识与今天是不一样的。大家都说孔子很博学,但那时候有几本书呢?古人讲究的博学是深读,一两百本书放在你面前,可能是你一生要读的书了,所以要慢慢读、一个字一个字读,读完再读,一遍遍去体会字里行间的意思——很快读完,以后没得读岂不很痛苦?

○3古代为什么没有标点符号?因为他不需要读那么快。标点符号的流行只是近两三百年间的事情。标点符号是怎么诞生的呢?它其实是一个商业行为的结果。五六百年前,欧洲出现了古登堡印刷术,书籍出现并成为最古老的工业产品,进入市场成了商品。出于成本考虑,印刷商也就是书商就想做大量印刷来摊薄成本,于是他们发明了标点符号,让书变得更容易读、读得更快。

○4另外,古人的书是没有分段的,也没有章节。今天我们看《论语》,一篇与另一篇之间是没有关系的,卷只是物质上的单位,竹简不够了,再换一卷继续写。中国古代的书是这样,印度、阿拉伯、欧洲的书也是这样。印刷术出来之后,出版商才开始给书籍做段落篇幅的划分。

○5分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前欧洲人读不分段的《圣经》每次都老老实实从开篇读起,《圣经》分段以后,人们开始认为不同的段落重要程度不同,分歧就产生了。所以英国大哲学家约翰〃洛克说:“《圣经》分段印刷是无耻商人酿制的悲剧,他们为了让《圣经》更畅销强行分段,分段以后我们的信仰将四分五裂。”后来的结果被洛克不幸言中——基督教分裂成一大堆教派、教会。所以分段令我们离开精读,开始泛读。

○6很多人问我,如何读得快一点,但其实如何读得好更重要。古人是怎样读书的呢?他们不是看,是反复地读,慢慢地读,读出声音来。朗读能让人沉浸到书里面去,这样一个沉浸的状态会产生一个重要的效果——这就是修炼的效果。

○7我手中是一本《沉思录》,这本书目前在中国很热,因为温家宝总理在看,克林顿、布什、密特朗都看过。奥勒留并不是为出版而写的,他是写给自己读的——不断研读,修身养性。这本书最有趣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本修行集,他的写作本身就是修行,之后的不断研读也是。写作,在英文里面就叫Spiritual Writing,所以它的读者也要把它当作一个精神修炼来读,不断地读、反复地读。这些领导人一遍遍地读《沉思录》,就是在做精神修炼。古人读《论语》也是这样。所以读书是为了改变自己,变化人格,变成另外一个人。这一点古人都是知道的。

○8我为什么讲这个?因为我发现今天大家只是把读书当做一个工具,想通过它拿到什么东西。读书其实是一种精神操练,是我们已经失落的一个传统,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恢复它,找一本书去修炼自己,追求自己的变化。

(选自《城市画报》,略有改动)

2段,完成下列两小题。 16.阅读第○

(1)不改变句意,把画线句改为陈述句。(2分)

(2)作者认为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是“因为他不需要读那么快”,“不需要读那么快”的理由是A.________;

B._________。(4分)

17.第○5段引用英国大哲学家约翰·洛克说的话,其作用是(3分)

18.本文的写作思路如下:首先论述。(6

分)

19.对题目“读一本书,做一段修行”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只有读古书,才能修炼精神。

B.读书,就是精神操练的过程。

C.可理解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D.用正确的读书态度促进我们自身的转变和提高。

20.作者认为“读书其实是一种精神操练”,你同意吗?请根据你的看法完成相应的题目。(5分)

(1)(同意)补充论据

(2)(不同意)说明理由 __

(二)阅读下文,完成21—26题(25分)

那件事不可饶恕

陈力娇

1我九岁的时候做了一件很出格的事。 ○

○2丁老师是位男老师,男老师也有感情很丰富的,丁老师就是。他教我没多长时间,只短短的一年就给我们这群吱吱喳喳的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个子很高,脸上有疙瘩,穿着深灰色的中山装,很年轻,却有白头发,低头趴在书桌上给我们讲课的时候,白头发更多,我们不敢看,一看就想摸一摸,那是很硬很硬的,比他的黑头发还硬的白头发。

○3丁老师照顾我们,爱护我们,关心我们,我们待他也像亲人一样。可是在一个酷暑即将过去,新学期开学的当儿,他来到班级向我们宣布一条消息,说他从此不教我们了,要去远方看病。话从他口中一出,我们立即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开始是不多的人,小声地哭,后来就是全班同学一起大声哭。丁老师劝我们劝不住,索性不劝了,一件一件数着放在他讲桌里面的、平日我们拾到的各种各样的小东西。丁老师把这些东西都一一放在讲台上,然后声音很低地说,现在我把这些东西分给大家,这都是大家平日里交给我,我又没闲xiá让你们认领的,你们现在认一认,看是谁的谁领回去吧。

○4丁老师开始一样一样地用手中的东西吸引我们的视线。他说,小刀,谁的小刀?于是我们向他手中的小刀望去。一把绿色的铅笔刀在丁老师手中来回地晃,晃过几个来回,一个叫于力力的小个子女同学说,老师,是我的。丁老师说,你拿回去吧。于力力就一边抹泪一边走到老师的跟前,把它拿了回来。丁老师又拿出一支油笔,一支黄色的带有小猫头的油笔,丁老师的手又晃了几晃,刘梦君就把它领了回去。

○5领回东西的同学,回去之后立即就不哭了,小刀、油笔占去了他们的心思,这样循环了几个回合,丁老师讲桌上的物品几乎被别人领尽了。这时丁老师拿起一个很精美的皮球,绿色红色黄色形成满球云朵的那种,一看就让人喜欢备至,真不知道是谁拾到这么好的东西,舍得交给老师。奇怪的是,丁老师问了几遍,竟没有一个同学去认,但是大家都巴巴地望着老师的手,这情景很让我动心,一种想得到它的心思让我立即抹去朦朦的眼泪,敛心静气观察同学的动静,怦跳的心早被那个美丽的皮球击中了。就在丁老师想把它重新放回盒子里去的时候,我突然冒出一句,老师,那是我的。为了真实起见,我是边哭边说的,九岁的我那时在做戏,并且惟妙惟肖。

○6老师显然是犹豫了一下,但看到我满脸的泪痕,他相信了我,由于我的座位靠最里面,所以他把这个球亲..自送到我的手里。

○7我得到一个精美的皮球,却失去了一位老师。多少年以后我当了作家,想把这一段写进小说,挖掘一个九岁孩子的心理时,却得知丁老师已不在人世。但是假如他还活着,对一件发生在30多年前的事,肯定记忆犹新,他肯定掌握一个九岁孩子的心理与那个精美皮球的来历。

○8丁老师把那个皮球给我时,他的手抖了抖,抖过之后那只皮球就落到了我手里。也就在这一刹那,我想起了丁老师的女儿秋秋,秋秋来我们班玩时,也曾玩过这样一只皮球,那是和这一只一模一样的、满球红黄绿云朵的、招人喜欢的皮球。

(选自《小小说选刊精华本》,略有改动)

2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闲xiá_____________

22.第○2段写丁老师的白头发,“不敢看,一看就想摸一摸”,表达出学生对丁老师 __

和 的情感。(4分)

23.第○6段中,“老师显然是犹豫了一下。”文中与这句话照应的语句是_________。(2分)

24.标题中的“那件事”具体是指。“我”之所以认为“不可饶恕”是因为(1);(2)。(6分)

25.对于第⑦⑧两段文字的顺序排列,下列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⑦⑧,因为第⑦段首句“我得到一个精美的皮球”承上“所以他把这个球亲自送到我的手里”。

B.⑦⑧,因为以⑧结尾可以让小说的情节戛然而止于皮球的来历,带给读者心灵的震撼和回味。

C.⑧⑦,因为第⑧段首句“丁老师把那个皮球给我时”承上“所以他把这个球亲自送到我的手里”。

D.⑧⑦,因为以⑦结尾可以通过“我”的内心独白直接点题“不可饶恕”,并抒发对老师的怀念之情。

26.如果课堂上没有学生来认领那只精美的皮球,那么,丁老师把球放回盒子里去后,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请

三、写作(60分)

27.请以“___________留在我心间”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文中避免出现与考生相关的信息。

松江区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5月考

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2010.5

一、文言文阅读(42分)

(一) 默写(18分)

1.清泉石上流 2.老夫聊发少年狂 3.留取丹心照汗青

4.一点飞鸿影下5.百废俱兴 6.号呼而转徙

(二) 阅读下面的,完成7—8题(4分)

7.巴山楚水

8.C

(三) 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

9.墨子

10.我崇尚仁义从来不杀人。

11.B

(四) 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

12.(1)计算 (2)值得 13.D

14.(未逾月)阁柱悉正

15.时思考/动手

二、现代文阅读(4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23分)

16.(6分)(1)(2分)很快读完,以后没得读会很痛苦。 (2)(4分)A.古代书的产量低,能找到的书的种类也很少 B.古人读书讲究的是深读

17.(3分)作为理论论据,有力地论证了“分段对人们的阅读产生了很大影响”的观点

18.(6分,各3分)标点符号使我们离开深读(回答“古书没有标点及原因”得2分) 读书是一种精神修炼,应恢复失落的读书传统

19.(3分)B

20.(5分)略 (1)可补充理论论据或事实论据。(2)能自圆其说。

(二)阅读下文,完成21—26题(25分)

21.(2分)暇

22.(4分)爱戴 怜惜

23.(2分)丁老师把那个皮球给我时,他的手抖了抖

24.(6分)九岁那年,“我”从即将离别的丁老师手中冒领了一个精美的皮球(1)丁老师照顾我们、爱护我们、关心我们,我们待他也像亲人一样,而那件事给这种纯真的感情抹上了阴影(2)当“我”想要倾吐心中块垒时,丁老师已不在人世,成了无法弥补的遗憾

25.(3分)B(3分) D(2分)

26.(8分)要点:想象合理,描写恰当即可

三、作文(略)

篇三:201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学科质量检测(含答案)

201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学科质量检测

历史与社会 试题卷 (2015-11-13)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14年7月8日,联合国举行活动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一百周年。英、法、德、美等参战国聚首,追忆战争的惨痛教训,期盼世界的永久和平。下列关于一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萨拉热窝事件加速了一战的爆发 B.战场主要集中在亚洲 C.英国人首先在一战中使用坦克 D.以德、奥同盟国的失败告终

2、右图是反映世界现代史某一时期国际关系的一幅漫画。漫画中“大合唱”的主题应该是:( )

A.德国割占苏台德区B.盟国分区占领德国 C.处置战败后的德国D.限制各国海军军备

3、辛亥革命是对戊戌变法的继承和发展,“发展”主要体现在( ) 巴黎大合唱 ①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②以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进行斗争 ③要求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④主张以暴力方式推翻清政府 A.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4、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1912年,赵某夫妇分别穿着中山装和旗袍参加了一个重要宴会 B.1911年,王某通过《申报》获得了武昌起义的消息

C.慈禧太后逃离北京后打电报给李鸿章让其到北京八国联军谈判 D.1912年孙中山在电影院欣赏3D电影

5、同学们经常查阅的《新华字典》等工具书,相当一部分是由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出版的,这一机构是( )

A.商务印书馆 B.《申报》报社C.《民报》报社D.京师同文馆 6、民国9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通令全国中小学采用国语即”白话“课本,这与下列哪一事件的推动有关( )

A.国民大革命 B.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它的出现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带来了

1

新的希望。请回答下列7、8两题。

7、下列选项中没有体现“新”的内容是( )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方式 C.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D.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 8、下列史实中,中国共产党发挥重大作用的有( )

①掀起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科学”的口号 ②领导五四运动,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 ③参加北伐战争,推动国民革命运动 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结束十年内战 A. ①② B. ③④C. ②④D. ①④

9、许多优秀历史影片的拍摄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下列四部影视剧,按照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开国大典》 ②《井冈山》 ③《建党伟业》 ④《地道战》 A.②④③① B.③②④①C.③④②① D.①③②④

10、2015年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90周年纪念日,海峡两岸以各种活动纪念这位两岸三地共同敬仰的伟人。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下列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①南昌起义 ②黄埔军校 ③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

11、抓住关键词是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与“1934-1936年”“革命转危为安”“战略转移”这三个关键词都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百团大战 C.红军长征D.平型关大捷 12、很多人认为贵州省旅游可以归纳为:一栋房子(右图),一个瓶子(茅台酒),一棵树子(黄果树瀑布)。你认为这栋房子能够成为旅游景点是因为这里( ) A.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C.宣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D.中国有了无产阶级新型政党

13、梁漱溟先生谈到新文化运动历史时所说:“所有陈、胡以及各位先生任何一人的工作,蔡先生皆未必能作,然他们诸位若没有蔡先生,却不得聚拢在北大,更不得机会发抒。聚拢起来,而且使其各得发抒,这毕竟是蔡先生独有的伟大。”下列选项属于蔡元培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最大贡献是( )

A.创办《新青年》B.提倡学术、思想自由

C.倡导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D.大力宣扬马克思主义

14、中国人常用“饮鸩止渴”来告诫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将来的祸患。世界上英法把“饮鸩止渴”推向顶峰的会议是( )

A.巴黎和会 B.开罗会议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

15、1940年12月,罗斯福进行“炉边谈话”时说:过去两年的经验已无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姑息纳粹??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只有以彻底投降为代价才能与纳粹和平。”最能证明这一论断的历史发生在( )

A.英国B.法国C.波兰D.苏联

16、右图是二战后期的一次重要会议,关于这次会议,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这次会议上三国讨论了在缅甸配合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的问题 B.在这次会议上决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C.这次会议规划了战后世界和平,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影响

A.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B.红军长征胜利 C.国共十年对峙结束 D.全民族抗战开始 22、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个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历史现象指的是( )

A.国民党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蒋介石获得释放并宣布实行全民族抗战 C.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完全建立

23、李宗仁将军在他的回忆录中说,他生平中指挥的最值得自豪的战役,是取得抗战中正面战场最大的胜利的( )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淞沪会战 D.台儿庄保卫战 24、实物资料是一种历史证据,二战中,日本侵略者对人类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下列可用来证明日军所犯罪行的史料包括( )

①731部队相关遗址 ②奥斯维辛集中营遗址 ③南京大屠杀惨案相关遗址 ④斯大林格勒战役照片 A. ①②B.②④ C.③④ D.①③

D.会议重申了《开罗宣言》的精神,敦促日本投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按序为10分、10分、10分、8分、14分,共52分) 17、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战争,无论战火波及的区域、直接或间接参与的国家,还是生命财产的损失等,没有其它的战争堪与比拟。二战中,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标志是( )

A.诺曼底登陆 B.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C.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D.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18、右图所示:硝烟中飘扬着一面残破的美国国旗,画面上有点明主题的文字“DEMEMBERDEC.7th!”这张海报提醒美国人民不要忘记的历史是( ) A.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B.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南北对峙的局面 C.美国经济危机时的大萧条 D.日军偷袭珍珠港

19、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人民大团结

25、(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70周年,世界各国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侵略的战争,是正义战胜邪恶的战争。 材料一:一战结束后,法国元帅福煦曾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材料二: 二战中,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最终形成。此后,“联合国家”在政治上互相合作,在军事上互相配合,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材料三:2015年5月7日——12日,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出席在俄罗斯举行的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并访问俄罗斯。中国首次应邀派出由112人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方队参加红场阅兵。

(1)材料一中,法国元帅评价的是什么条约?(2分)

的力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凝聚中国人民大团结力量实现了中国梦的史实有( ) ①辛亥革命 ②五四运动 ③国民大革命 ④抗日战争

(2)材料二中的“宣言”指的是什么?签署宣言的国家又是怎样“在政治上互相合作,在军事上

A. ①②B.②④ C.③④ D.①④互相配合”的,请各举一个典型事例。(3分) 20、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中的“沈阳日军行动”是指(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21、“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这句诗反映的事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 )

2

(3)根据材料三,说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人民英勇作战的战役名称一例,并简述该

战役在二战中的地位。(3分)

(4)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简述大战后给人类的启示。(2分)

26、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要军阀绝种,便要打败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要打败帝国主义,就必须废除中外一切不平等的条约。”

——摘自《孙中山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材料二: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发表讲话:“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 。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不分南北,年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1)据材料一,孙中山认为当时革命的具体任务是什么?孙中山逝世后,国共两党为实现这一任务的主要成就?(4分)

(2)根据材料二,蒋介石的讲话是在什么形势下发出的?这一讲话之后不久,国共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3)通过国共关系的探讨,你得出了什么启示?(2分)

27、(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5年7月1日,新华网刊登了一期《从一叶扁舟到一艘巨舰,94年的变与不变》的主题画展。以图片的形式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到现在的风雨历程。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过程中,曾出现了一些曲折,甚至走过了一些弯路,但最后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唯一正确道路。

(1)材料一中一叶扁舟具体指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的对中国带来了怎样的意义?(4分)

(2)材料二中,中国共产党找到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是什么?其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4分)

(3)说说中国共产党在探索正确革命道路过程中经历的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事件。(2分)

3

28、(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下图)。

(1)补充图中A处的时间。图示中“中国革命进入新阶段”是指什么?出现这一“新阶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请运用所学知识,续写一组发生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冲击——反应”。(4分)

29、(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二: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了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 (1)材料一是哪个革命团体的政治纲领,其中的“鞑虏”具体指的是什么?(4分)

(2)为什么说“1901年,中国陷入了无尽的黑暗中”?(3分)

(3)“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指的是什么?(4分)

(3)为什么说“黑暗依旧”?(3分)

201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学科质量检测 历史与社会 答题卷

班级: 姓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共52分) 25.(10分) (1)(2分)

(2)(3分)

(3)(3分)

(4)(2分)

26.(10 分) (1)(4分)

(2)(4分)

(3)(2分) 27.(10分) (1)(4分)

(2)(4分)

(3)(2分)

28.(8分) (1)(4分)

(2)(4分) 冲击: 反应:

29.(14分) (1)(4分)

(2)(3分)

(3)(4分)

(4)(3分)

4

201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学科质量检测

历史与社会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29、(14分)

(3)同盟会。指代满族人建立的清政府。(4分) (4)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分) (5)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4分)

(6)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篡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依旧没有改变,人民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3分)

B.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共52分)

25、(10分)

(1)《凡尔赛和约》(2分)

(2)《联合国家宣言》 政治上:美英苏召开雅尔塔会议。军事上:诺曼底登陆 (或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或柏林战役中英、美、苏三军配合)。(3分)

(3)莫斯科保卫战 地位:这一战役是德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的破产。(斯大林格勒战役 地位:是苏德战争的根本转折点,也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3分)

(4)启示:珍爱和平,远离战争。(国家之间应和平相处,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26、(10分)

(1)具体任务:打到列强,除军阀(2分)主要成就:国共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创办黄埔军校,开展了北伐战争。(2分)

(2)形势:七七事变发生之后,日本开始全面侵华。变化:由分裂对峙到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4分)

(3)启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言之有理即可,2分) 27、(10分)

(2)一叶扁舟:1921年,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后转移至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举行。 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4分)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事件: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南昌起义(4分)

(4)遵义会议(2分) 28、(8分)

10、A:1919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肩负起反帝反封建的使命。(4分)

11、冲击:日本先后对中国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反应:抗日战争,取得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争中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4分)

5


《那件事不可饶恕》阅读答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4284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那件事不可饶恕》阅读答案
相关文章
  • 《那件事不可饶恕》阅读答案

    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附有答案)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题一、(一)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