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自考高级财务会计讲义 正文 本文移动端:自考高级财务会计讲义

自考高级财务会计讲义

2017-05-02 05:44:55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高级财务会计》复习资料(新·全)

《高级财务会计》复习资料

第一章 外币会计

一、外币会计概述

[单选]外币即“外国货币”的简称,是指本国货币以外的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货币;外汇是外币资产的总称。外币与外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外汇包括外币。

[单选]记账本位币是企业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中的货币,非记账本位币则为会计核算上的外币,由此可见会计上外币的特定含义,即指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处。

[多选]外币业务包括外币交易和外币报表折算。外币交易是指企业以为记账本位币进行收付,结算等业务。对于外币交易业务应能区分确认。

[名词解释]汇率:又称“汇价”、或“外汇牌价”,是指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时的比价或比率;或以一国货币所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汇率是不用货币之间进行兑换的依据和标准。

[多选、简答]汇率的标准价方法,分为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外币为标准折合成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直接标价法的特点是,外币数固定不变,本国货币数随汇率高低发生变化,本国货币币值大小与汇率的高低成反比。间接标价法与直接标价法相对应。通常英、美国家采用间接标价方法,但美国对英国采用直接标价法。

[名词解释]汇兑损益的类型。汇兑损益是指企业发生的外币业务在折合为记账本位币时,由于汇率的变动而产生的记账本位币的折算差额和不同于外币兑换发生的收付差额,给企业带来的收益或损失。对此又称“汇兑差额”。

[简答]汇兑损益的类型。根据汇兑损益产生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常见类型:

一是交易汇兑损益;二是兑换汇兑损益;三是调整外币汇兑损益;四是外币折算汇兑损益。其中前两种类型属于日常交易发生的损益;后两种类型属于期末调整和折算产生的损益。

二、外币交易会计

[简答、名词解释]单一交易观点:是指企业将发生的外币购货或销货业务,以及以后的账款结算均分别视为一笔交易的两个阶段,外币业务按记账本位币反映的购货成本或销售收入,最终取决于它们结算时日的汇率。因此,年终不确认未实现的汇兑损益。

[单选、名词解释]两项交易观点:是指企业发生的购货或者销货业务,以及以后的账款结算视为两笔交易,外币业务也按记账本位币反映的采购成本或者销售收入,取决于交易日的汇率。

[单选、名词解释]采用即期汇率与即期近似汇率折算记账本位币金额。外币交易应当在初始确认时,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也可以采用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折算。

“即期汇率”通常是指当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外汇牌价的中间价。

常是指当期平均汇率或加权平均汇率等。通常情况下企业应当采用即期汇率进行折算。汇率波动不大的,也可以采用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折算,但前后各期应当采用相同的方法确定当期的近似汇率。

[核算]外币交易日的账务处理内容主要包括:

(1)收到外币投资的账务处理。企业收到外币投资额应将出资人役入外币的资本折合为记账本位币记账确认“实收资本”账户的金额。在折合时,应当按交易发生的日即期汇率折算。外币投入资本与相应的货币性项目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之间不产生外币资本折算差额。

(2)收到外币筹资额的账务处理。“银行存款”以及“短期借款”或“长期借款”等负债账户均按交易日的即期汇率或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将外币金额折算记账本位币金额。

(3)结汇业务的账务处理。企业向银行结汇,是指企业按规定卖出外汇,银行买进外汇并按其挂牌买入价将人民币兑付给企业。企业记账时,应按实际收到的人民币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实际向银行结售的外币金额与按即期汇率折合人民币金额,贷记有关账户;借贷方差额记入“财务费用——汇兑差额”账户。

(4)售汇业务的账务处理。售汇业务是企业向银行购买外汇,银行卖出外汇。银行售汇时按其挂牌卖出汇率向企业计收人民币。企业实际支付的人民币金额与购入外汇按企业选定的市场汇率折合的人民币金额之间的差额计入汇兑损益。

(5)外币兑换业务的账务处理。当企业发生的外币交易属于外币兑换业务或涉及外币兑换的交易事项,应当以交易实际采用的汇率,即银行买入或卖出价的折算。

三、外币账务报表的折算

[核算]境外经营财务报表折算的一般原则

(1)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项目除“未分配利润”项目外,其他项目采用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

(2)利润表中的收入和费用项目,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也可以采用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相似的汇率折算。

(3)上述折算所产生的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在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单独列示。

(4)比较财务报表的折算比照上述规定处理。

第二章 所得税会计

一、所得税会计概述

[简答]所得税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1)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合二为一的共同发展时期;

(2)所得税会计和财务会计的逐步分离时期;

(3)所得税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时期。

其中逐步分离的主要原因在于税法和会计存在着目标、依据以及核算基础的不同。

[简答]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意义。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基于资产负债观。一方面,按资产负债观确认的收益既考虑交易因素的影响,也考虑非交易因素的影响,因而,比按照收入费用观确认的收益更为全面,对使用者也更为有用,能够有助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企业在报告日的财务状况和未来现金流量作出恰恰相反当的评价,提高预测价值;另一方面,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确认和计量已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对未来所得税流入或流出的影响,即确认和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在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方面贯彻了资产、负债的界定。

[核算]所得税会计的核算程序。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的核算程序共六大步:

(1) 确定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

(2) 确定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

(3) 确定暂时性差异;

(4) 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额或转回额;

(5) 计算当期应交所得税;

(6) 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二、资产与负债计税基础

[名词解释]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在收回资产的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名词解释]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其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其计算公式为:

负债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扣除的金额

[简答、名词解释]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企业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通常产生于以下两种情况: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和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通常产生于以下两种情况: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和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单选]其他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资产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有关资产在计提了减值准备后,其账面价值会随之下降。而依据税法规定,企业提取的减值准备一般不得在税前扣除,只有在资产发生实质性损失时才允许税前扣除。由于资产的计税基础不会随着减值准备的提取而发生变化,因此便产生了资产在计提减值准备后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暂时性差异。

[核算]预收账款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企业预收账款时,因不符合会计的收入确认条件,故确认其为负债;依据税法规定计税时一般也不计入纳税所得。这种情况下的预收账款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某些情况下,尽管预收账款在会计上不确认收入,但税法规定应将其计入当期纳税所得,从而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核算]企业特殊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1)未作为特殊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某些交易或事项发生后,因为不符合资产、负债的确认条件而未体现为资产或负债,但依据税法规定能够确定其计税基础的,则其账面价值0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也构成暂时性差异。如企业发生的筹建费用。

(2)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我国采取亏损后的做法,对于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结转达以后年度的可抵扣亏损及税款抵减,本质上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具有同样作用,应将其视同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三、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核算

[多选]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特殊情况:

(1)不属于企业合并的交易,且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同时该项交易中产生的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额与其计税基础不同所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2)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不同时滞两个条件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3)资产负债表日预计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来得用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时,不应确认或全额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单选、多选]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务处理,资产负债表日或特殊资产事项发生日确认时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账户,贷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商誉”等账户。

(1)商誉的初始确认。对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所确认的商誉,税法中规定不应确认与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2)对于除企业合并以外的其他交易或事项,若该交易或事项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则该交易或事项发生时,所产生的资产、负债的寝确认金额,与其计税基础不同所形成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3)对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投资企业能够控制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时间和该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不会转回时,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单选]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账务处理,资产负债表日或特殊交易事项发生日确认时,应借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商誉”等账户,贷记“递延所得税负债”。

四、所得税费用的核算(包括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

[单选]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依据税法规定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计算确定的应交所得税金额。其计算公式为:

当期所得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的所得税税率

[核算]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计入利润表但计税时不允许税前扣除的费用+(或-)计入利润表的费用与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费用金额之间的差额+(或-)计入利润表的收入与按照税法规定应计入纳税所得的收入之间的差额-税法规定不征税的收入+(或-)其他需要调整的因素。

在上式调整因素中,除前述的暂时性差异外,还有非暂时性差异,如:罚款、税收添置纳金、非公益性捐赠和赞助、超过处度利润总额12%以外的公益性捐赠等支出。

[单选、核算]递延所得税是指按照所得税准则规定应予确认金额之间的差额,即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当期发生额的综合结果。其计算公式为:

递延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

需要特别注意:在运用是式叶,“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账户余额应为扣除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商誉以及营业外收入后的金额。

[单选、核算]企业利润表中的本期所得税费用由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构成。用公式表示为:

篇二:高级财务会计自考

一、会计发展的回顾和现代会计的形成

会计的三个阶段:

古代会计是从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至封建社会末期这一漫长时期的会计。

近代会计是从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会计学家巴其阿勒的有关簿记著作《算术、几何及比例概要》公开出版到20世纪40年代末会计获得较大发展的时期。这一阶段将复式记账法推向全世界。

从20世纪中期至今是现代会计形成和发展的阶段。

现代会计的形成有着以下三个重要标志:

(一)会计工艺的现代化

(二)企业会计形成两个重要分支:财务会计(外部)和管理会计(内部)

财务会计是通过对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全面系统的核算与监督,以为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等经济信息为主要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因此又称外部报告会计。

管理会计是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为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因此又称为内部报告会计。

(三)会计边界不断变化,职能范围日益扩大 (在企业会计分化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个独立会计分支的同时,亦出现了人力资源会计、社会责任会计、国民经济会计、绿色环保会计等新的会计分支。)

二、财务会计概述

(一)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1、财务会计理论的基本结构及其内容

财务会计理论的基本结构是指财务会计所依据的会计基础观念的构成。财务会计理论的基本结构主要由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概念和会计原则等基础观念构成。

(1)会计目标,又称“会计报表目标”。是指会计为哪些人提供哪些快及信息,以及满足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哪些需要,因此,会计目标是建立会计实务和会计理论的基础,是会计理论基本结构的最高层次。

(2)会计假设,又称“会计假定”,或“环境假设”。它是指会计人员面对变化不定的社会环境做出的合理推论,是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会计假设包括了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

(3)会计概念。包括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以及经济业务等。

(4)会计原则。又称会计准则

2、财务会计的基本方法

包括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预测和会计决策,以及科学的会计程序。

(二)财务会计的特征

1、财务会计以对外报告为主要目标,以编制企业通用会计报表为最终目的。

2、财务会计以“公认会计准测”指导和规范会计核算。

3、财务会计仍然运用传统会计的基本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数据的处理与加工。

三、高级财务会计的产生(看)

高级财务会计是运用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以及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发展了的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对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出现的传统财务会计中不予包括或不经常发生的企业特殊业务进行核算和监督,向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的经济管理活动。

四、高级财务会计的核算内容

(一)各类企业均可能发生的特殊会计业务

1、外币交易与折算的会计业务。

2、企业所得税的会计业务。

3、股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会计业务。

4、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业务。

(二)特殊经营行业的特殊会计业务

1、期货交易与经营的会计业务。

2、现代租赁经营的会计业务。

(三)复合会计主体的特殊会计业务

1、企业合并的会计业务。

2、集团公司的母公司与子公司以及总公司与所属分支机构及各所属企业间内部往来的会计业务。

3、企业合并和集团公司建立后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的会计业务。

(四)特殊经济时期的特殊会计业务

1、通货膨胀信息披露的会计业务。

2、企业停业、破产与清算的会计业务。

有的内容在分类中也会有所交叉。如企业清算会计,它是突破了会计分期假设的特殊经济时期的特殊会计业务,也是各类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均可能发生的特殊会计业务。

第一章 外币会计

第一节 外币会计概述

一、外币与外币业务

(一)外币与外汇

金融上的外币:外国货币,指本国货币以外的其它国家或地区的货币。

会计上的外币=非记账本位币 (在会计上,对外币核算有广义的理解。会计上是以记账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非记账货币就作为外币。)

外汇是外币资产的总称,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包括可用于国际支付的特殊债券,其它外币资产,它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是以外币表示的资产;2、在国内能够得到偿付的债券;3、可以兑换成其它支付手段的外币资产。

(二)记账本位币的选择

对于发生多种货币计价核算的会计主体,必然要选择一个统一的成为会计计量基本尺度的记账货币,并以该货币表述和处理经济业务。我们把这种用于会计记账、作为会计计量基本尺度的货币,称为“记账本位币”。在我国,通常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1、 企业选用记账本位币的选用原则:

(1)该货币主要影响商品和劳务的销售价格,通常以该货币进行商品和劳务的计价和结算。

(2)该货币主要影响商品和劳务所需人工、材料和其他费用,通常以该货币进行上述费用的计价和结算;

(3)融资活动获得的货币以及保存从经营活动中收取款项所使用的货币。

2、企业境外经营记账本位币的选择

(1)境外经营对其所从事的活动是否拥有很强的自主性;

(2)境外经营活动中与企业的交易是否在境外经营活动中占有较大比重;

(3)境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是否可以随时汇回;

(4)境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足以偿还其现有债务和可预期的债务。

3、记账本位币的变更

企业记账本位币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除非企业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企业因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确需变更记账本位币的,应当采用变更当日的即期汇率将所有项目折算为变更后的记账本位币。

记账本位币的变更不会产生汇兑差额。

(三)外币业务

外币业务包括外币交易和外币报表折算。

外币交易是指企业以非记账本位币进行收付、结算等业务。

外币报表折算是指为满足特定的目的,将一种货币单位表述的会计报表折算成所要求的另一种货币单位表述的会计报表。

二、外币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看)

外币会计是以记账本位币核算和监督企业各项外币业务活动的专门会计。

三、汇率及汇兑损益

(一)汇率

汇率:又称:“汇价”或“外汇牌价”。是指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时的比价或比率;或以一国货币所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汇率是不同货币之间进行兑换的依据和标准。

1、 汇率的标价

汇率的标价:是汇率以外国货币来表示本国货币的价格,或以本国货币来表示外国货币的价格。 汇率的标价方法分为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

1)直接标价法的含义:以一定单位的外币为标准折合成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特点:外币数固定不变,本国货币数随汇率高低发生变化,本国货币币值大小与汇率的高低成反比。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汇率的标价采用直接标价法,我国也采用这一方法。

2)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作为标准,折全成一定数额的外币。间接标价法的特点:本国货币数固定不变,外币数随汇率高低发生变化,本国货币价值大小与汇率高低成正比。

通常英、美国家采用间接标价方法,但美国对英国采用直接标价法。

2、 银行挂牌汇率和外汇市场汇率

按外汇经营形式的不同,分为银行挂牌汇率和外汇市场汇率。

银行挂牌汇率:是由银行挂牌进行外汇兑换的汇率,分为买入汇率、卖出汇率和中间价。

银行挂牌汇率,分为买入汇率、卖出汇率和中间价。(以银行为主体买入、卖出)

1)买入汇率:是银行买进外币时所依据的汇率,又称“买入价”

2)卖出汇率:是银行在卖出外汇时所依据的汇率。又称“卖出价”

3)中间价即买价和卖价的平均价。

外汇市场汇率:是在外汇市场上挂牌的外汇买卖汇率,一般有买入汇率、卖出汇率、中间价。

1、 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

3、按外汇付款期限不同分为: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

即期汇率:是外汇买卖成交后第二个工作日应交割的外汇汇率。

远期汇率:是属于预定的外汇买卖,按事先约定的将在未来一定时日,据以交割的外汇汇率。

远期汇率表示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标明远期外汇的实际汇率;二是用升水、贴水和平价间接标明的远期汇率。

升水:表示远期外汇价格高于即期外汇价格

贴水:表示远期外汇价格低于即期外汇价格

平价:表示远期外汇价格等于即期外汇价格持平。

(二)汇兑损益

1、汇兑损益的概念

汇兑损益是指企业发生的外币业务在折合为记账本位币时,由于汇率的变动而产生的记账本位币的折算差额和不同外币兑换发生的收付差额,给企业带来的收益或损失。对此又称“汇兑差额”。

2、汇兑损益的类型

根据汇兑损益产生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常见的类型:

1)交易汇兑损益

2)兑换汇兑损益

3)调整外币汇兑损益

4)外币折算汇兑损益

第二章 所得税会计

第一节 所得税会计概述

一、所得税的性质

企业所得税是国家对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生产、经营所得和其它所得依法征收的一种税。

收益分配观和费用观

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由企业当期应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部分构成。

二、所得税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看)

概括起来,所得税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主要发展阶段。

(一)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合二为一的共同发展时期。

税法和会计走过了一段相互承认、相互修正,共同发展,会计所得和纳税所得彼此一致的发展时期。在此期间,税法借鉴于会计的可行方法和合理的思想内容,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同时,税法的改进也加速了优良的会计实务的推广和使用,从而导致了对会计程序和概念的修正与发展。

(二)所得税会计和财务会计逐步分离时期

(税法与会计的差异) 税法和会计两者密切联系,但由于各自的服务宗旨,工作目标和研究对象的差异,最终导致了二者停止相互仿效的不适用的方法,朝着各自的学科方向发展。 二者最主要的差异是:

1.目标不同。 所得税会计依据公平税负,方便经营的要求,根据国家政治权力的需要确立纳税所得范畴,对可供选择的会计方法必须有所约束和控制,在所计算的企业利润中超过税法扣减成本、费用范围规定的支出要依法纳税。而财务会计按照会计的收入和成本的实现原则,配比原则,客观性原则和资产所有者的要求,着重反映企业的获利能力和经营绩效,反映某一时期收支相抵后的利润总额。因而二者在确认会计收益上存在差异。

2.计量所得的标准不同。 所得税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最大差异在于确认收益的实现时间和费用的可扣减性不同。税法是按照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混合计量所得,对某些依照会计原则而确认的收益允许在纳税时予以扣减。而财务会计计算收益的原则主要采用权责发生制,不管当期是否客观实现了现金的流进或流出。由此而产生的收益确认的概念和标准不同,成为所得税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又一分歧点。

3.核算依据不同。 所得税会计依据现行税法规定计算纳税所得,财务会计则以会计准则计算会计所得。 从现代会计学科观点来看,所得税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关系问题实质上就是税法与会计的关系问题,核心也就是纳税所得与会计所得的关系问题。

(三)所得税会计兴起和发展时期。

1994年6月颁布了《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

三、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的沿革

(一)应付税款法

应付税款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额对所得税的影响数额,在当期确认所得税费用,计入本期损益。而不递延到以后各期。在这种方法下,本期所得税费用等于本期应交的所得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影响所得税的金额在会计报表中不反映为一项负债或一项资产,仅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其影响的程度。

第三章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

第一节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概述

一、股份公司和上市公司

(一)股份有限公司的产生与发展

股份制是企业财产所有制的一种形式,它通常是指以入股方法把分散的、属于不同人所有的生产要素集中

起来,统一使用,自负盈亏,股东以确认的股份享有利益或承受损失的一种所有制经济形式。 股份公司,亦称股份制企业,是以股份制形式集资组成依法设立的企业法人组织。

(二)股份公司的类别。

主要有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两种组织形式。

1、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是指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通过发行股票或股权证筹集资本,股东以其所持投份有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的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法人组织。

股份有限公司的特征:

A:公司的资本总额平分为金额相等的股份;

B;股东以其认购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

C;经批准,公司可以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股票可以交易和转让;

D:股东数不得小于规定的数目,但无上限;

E:每一股有一票表决权,股东以其持有的股份享受权利、承担义务;

F:公司应将经注册会计师审查验证过的会计报告公开。

2、有限责任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是指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法人组织。

有限责任公司特征:

A:公司的全部资产不分为等额股份;

B:公司向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不发行股票;

C:公司股份的转让有严格的限制;

D:公司的股东人数有最高限制;

E:股东以其出资比例享受权利,承担义务;

F:公司的财务不要求公开。

目前我国规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3万元

(二)上市公司及其应具备的条件

上市公司是指所发行的股票经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我国上市公司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已向社会公司发行;

(2)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

(3)公开发行的股份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4亿元,公开发行的股份比例为10%以上。

第四章 租赁会计

第一节 租赁会计概述

一、租赁业务的产生与发展

租赁是通过协议由资产的所有者将其使用权让渡于另一方以获得租金报酬的一种经济活动形式。

租赁业务的产生:是随着商品的产生而形成的,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二、租赁业务的特点、分类及一般程序

(一)租赁业务特点

1、租赁资产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

2、“融资”与“融物”相结合。

篇三:自考高级财务会计讲义04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上辅导 《高级财务会计》

第三章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

本专题介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各种形式和内容,包括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分部报告的确定及基本内容、关联方关系的确定及其披露要求。本专题的重点、难点内容如下:1.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意义2.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

上市公司必须公开披露的信息内容主要包括: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临时公告。(1)招股说明书的含义。

(2)上市公告书的含义、内容。

(3)招股说明书与上市公告书的区别。

(4)定期报告的内容、年度报告与中期报告及季度报告的内容上差异。(5)临时报告的内容。

3.分部报告的定义、类型及编制基础。

(1)分部报告有两种类型:业务分部报告和地区分部报告。(2)分部报告的编制基础为个别财务报表或合并财务报表。4.确定分部应考虑的因素。

分部是指企业内部可区分的、承担不同于其他组成部分风险和报酬的组成部分。

并非所有的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均作为独立的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来考虑,如果涉及因素相似,将其合并披露更为适宜。

5.报告分部的确定。

报告分部是指符合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的概念,按规定应予相应信息披露的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1)报告分部的确定应当考虑重要性原则,注意具体的重要性标准。(2)低于10%重要性标准的特殊处理。(3)报告分部75%的标准。

(4)垂直一体化经营下报告分部的确定。(5)报告分部确定的可比性。

6.分部报告的种类、形式和基本内容。(1)确定分部报告的形式的主要依据。

(2)主要报告形式下的会计信息的披露内容。(3)次要报告形式下的会计信息的披露内容。7.中期财务报告的基本构成和编制观点。8.中期财务报告的确认与计量原则。9.中期比较财务报表的编制要求和内容。

注意:在中期财务报告中应提供的前期比较财务报表。10.关联方关系的确定。11.关联方交易的披露要求。

第一节 上市公司信息露概述

一、股份公司与上市公司(一)股份公司的类别

我国的股份公司主要有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两种。

(二)上市公司及其应具备的条件(一般了解)

二、上市公司信息露的意义和法律责任(一)上市公司信息露的意义1.有助于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2.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3.落实公司管理人员的托管责任。4.促进上市公司加强经营管理。

5.作为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的重要依据。

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

上市公司必须公开披露的信息内容主要包括: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临时报告。(一)招股说明书

1.定义:招股说明书是股份有限公司在公开发行股票时按规定向社会公众披露公司有关信息的书面报告。招股说明书面向一级股票发行市场。

2.招股说明书披露的内容(一般了解)(二)上市公告书

1.定义:上市场公告书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获准在证券交易所交易后,其管理当局向社会公众披露有关股票上市情况信息的书面报告。

招股说明书与上市公告书两者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其相同点为:编制的主体和发布的方式以及使用的部分资料相同。其不同点主要有:一是公布的时间不同,招股说明书在前,上市公告书在后;二是标志不同,招股说明书的公布标志着股份有限公司既将上市,可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募集股份,而上市公告书的公布标志着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成为上市公司,投资者可在二级市场上买卖股票;三是编制目的不同,招股说明书面向股票一级市场,其目的是向社会公众募集股份,而上市公告书则面向股票二级市场,其目的是向社会公众宣布其发行的股票可以在证券交易所流通交易。(三)定期报告

定期报告包括年度报告、中期报告和季报告,其中的年度财务报告必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

1.年度报告。上市公司应当在每一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四个月内,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证券交易所报送记载的年度报告。并予以公告。

2.中期报告。上市公司应当在每一会计年度的上半年结束之日起四个月内,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证券交易所报送记载的年度报告。并予以公告。

注意年度报告与中期报告的区别内容,年度报告比中期报告多(4)(5)(6)三条。(4)持股5%以上股东、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情况;

(5)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情况、持股变动情况、年度报酬情况;(6)董事会报告。

3.季度报告。上市公司应当在每一会计年度第3个月、第9个月结束后1个月内编制完成并披露。季度报告应包括公司的重要提示、公司基本发问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及其他规定事项。(四)临时报告

上市公司除正常经营活动外,还会发生一些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且对公司的正常经营活动和股票的市场价格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影响股东的利益。临时报告主要包括重大事件报告和公司收购公告。

1.重大事件公告是指当上市公司发生可能对其股票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投资者尚未得知时,立即说明事件的起因、目前的状态和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的公告。

2.公司收购公告。发起人以外的任何法人直接或间接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达到30%时,应当自该事实发生之日起45个工作日内,向该公司所有股票持有发出收购要约。

第二节 分部报告

一、分部报告的意义、类别和编制基础

1.定义:分部报告是跨行为、跨地区经营的企业,按其确定的企业内部组成部分编报的有关各组成部分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负债等信息的财务报告。

2.分部报告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按经营业务不同性质编制的分部报告,称为业务分部报告;另一种是按经营业务的地域范围编制的分部报告,称为地区分部报告。

3.企业一般应以其个别财务报表作为分部报告的编制基础;在披露合并财务报表情况下,则以其合并财务报表作为分部报告的编制基础。

二、分部的确定

(一)分部的概念和类别

分部是指企业内部可区分的、承担不同于其他组成部分风险和报酬的组成部分。分部包括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两类。(二)业务分部的确定

企业可能将生产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劳务的一个业务部门作为一个业务分部;也可能将承担风险和报酬相近的、生产多种产品或提供多种劳务的若干个业务部门组合作为一个业务分部。确定业务分部应考虑的因素:(1)各单项产品或劳务的性质。(2)生产过程的性质。

(3)产品或劳务的客户类型。(4)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方式。

(5)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受法律、行政法规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某一特定分部不大可能同时符合上述的全部因素,但企业在确定业务分部时,当包含了上述的大部分因素,就可以确定为某个业务分部。(三)地区分部的确定

1.定义:企业在确定地区分部时,主要看作为某一分部的组成部分是否承担了区别于其他组成部分的风险和报酬。

2.确定地区分部时应考虑的因素

(1)所处经洗济、政治环境的相似性。(2)在不同地区经营之间的关系。(3)经营的接近程度大小。

(4)与某一特定地区经营相关的特别风险。(5)外汇管理规定。(6)外汇风险。

一般情况下,当包含了上述的大部分因素时,就可认定为某个地区分部。(四)报告分部的确定

1.定义:报告分部是指符合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的概念,按规定应予相应信息披露的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报告分部的确定应当考虑重要性原则,在确定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后,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进行重要性标准的测试,满足重要性标准的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才能作为报告分部。

2.报告分部重要性标准的判断

当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的大部分收入是对外交易收入,其对企业盈亏具有重要影响且满足以下三个10%条件之一的,企业应当认为其符合重要性,将其确定为报告分部:

(1)一个分部的收入占企业所有分部收入总额的10%或者以上。

(2)一个分部的营业利润的绝对额,占下列两项中绝对值较大者的10%或者以上:一是所有盈利分部的分部营业利润合计额;二是所有亏损分部的分部营业亏损合计额。

例3-1 甲公司是上市公司,某年其分部(含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及分部的有关数据如表3-1所示。表3-1 分部资料表

从表3-1中可见,分部的大部分收入是对外交易收入,符合大部分收入为对外交易收入的条件。各分部的营业收入占所有分部收入合计的百分比计算如下:A分部=6520÷9720×100%=67.08%B分部=1120÷9720×100%=8.85%C分部=860÷9720×100%=8.85%D分部=740÷9720×100%=7.61%E分部=480÷9720×100%=4.94%

从计算结果可知,A分部和B分部应确定为报告分部。(2)一个分部资产占所有分部资产总额的10%或者以上。3.低于10%重要性标准的特殊处理。

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未满足上述三个10%条件的,企业可以按照下列规定处理:(1)不考虑该分部的规模,直接将其确定为报告分部;

(2)不将该分部直接确定为报告分部的,可将该分部与一个或一个以上类似的、未满足上述规定条件的其他分部合并为一个报告分部;

(3)不将该分部指定为报告分部,且不与其他分部合并的,应当在披露分部信息时,将其作为其他项目单独披露。

4.报告分部75%的标准。

业务分部或地区部在满足10%的重要性标准确认为报告分部后,企业应当计算所确定的各报告分部的对外交易收入合计额占合并总收入或企业总收入的比重是否达到75%(大于或等于)的比例,即分部报告披露的对外营业收入合计额必须达到合并总收入或企业总收入的75%。如果未达到总收入75%的标准,则必须增加报告分部的数量,将其他未作为报告分部的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确定为报告分部,直至达到75%的标准。5.垂直一体化经营下报告分部的确定。

企业的内部管理如按照垂直一体化经营的不同层次来划分,即使其大部分收入不通过对外交易取得,仍可将垂直一体化经营的不同层次确定为独立的报告业务分部。6.为提供可比信息报告分部的确定

对于上期确定为报告分部,但本期不满足报告分部确定条件的分部,如果企业认为该分部本期依然重要,单独披露该分部的信息能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的整体情况,则不必考虑该分部的规模,仍应将该分部确定为

本期的报告分部。

三、分部报告的种类及其确定(一)分部报告的种类

分部报告按其报告的形式分为主要报告形式和次要报告形式。(二)分部报告形式的确定

当企业的风险和报酬主要受其产品和劳务差异的影响,应以业务分部作为披露分部信息的主要报告形式,以地区分部作为披露分部信息的次要报告形式。

当企业的风险和报酬主要受其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经营活动的影响,应以地区分部作为披露分部信息的主要报告形式,以业务分部作为披露分部信息的次要报告形式。

而当企业的风险和报酬同时较大地受其产品和劳务的差异以及经营活动所在国家或地区差异的影响,则应以业务分部作为披露分部信息主要报告形式,以地区分部作披露分部信息的次要报告形式。

四、分部会计信息的披露

(一)主要报告形式下会计信息的披露1.主要报告形式下会计信息的披露

无论是以业务分部还是以地区分部作为主要报告形式,均应披露分部收入、分部费用、分部利润(亏损)分部资产和分部负债等分部信息。(1)分部收入

分部收入通常不包括下列以企业整体为基础来计划和管理投资、融资行为所产生的收入以及非营业活动产生的收入:

①利息收入和股利收入。

②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在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中应享有的份额。③处置投资形成的净收益。④营业外收入。(2)分部费用

分部费用通常不包括下列项目:①利息费用。

②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在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损失中应承担的份额。但分部日常活动是金融性质的除外。

③处置投资发生的净损失。④营业外支出。⑤所得税费用。

⑥与企业整体相关的管理费用和其他费用。

(3)分部利润。分部收入减去分部费用后的余额为分部利润。

在企业需要提供合并财务报表的情况下,合并利润表中,分部利润(或亏损)应当在调整少数股东损益前确定。(4)分部资产。

(5)分部负债。由于企业发生的借款或发行的债券通常是以整个企业为基础而发生或发行的。但如果某个分部的分部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则其分部负债中就应该包含该项项款或应付债券。分部负债也不包括与企业整体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2.分部信息与企业财务报表总额或企业合并财务报表信息的衔接(一般了解)(二)次要报告形式下会计信息的披露

分部信息次要报告形式披露的内容应依据其主要报告形式是业务分部还是地区分部确定。


自考高级财务会计讲义》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4162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自考高级财务会计讲义
相关文章
  • 自考高级财务会计讲义

    《高级财务会计》复习资料(新·全)《高级财务会计》复习资料第一章外币会计一、外币会计概述[单选]外币即“外国货币”的简称,是指本国货币以外的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货币;外汇是外...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