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一课时说课稿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情分析、说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六个方面对本节内容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位于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本节内容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在前面两节中,教材着重探讨化学能向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的转化。本节则是从另一个角度研究化学反应,探讨人类面对具体的化学反应要考虑的两个基本问题: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影响,人类利用和控制化学反应,必须了解这些问题;同时本节内容也是对前两节内容的拓展和完善,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也为选修4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学习好本节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过渡语】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的分析,确立了以下三维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
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控制化学反应对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的作用,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过渡语】根据新课标要求,本着吃透教材的基础,确立了重、难点
3、重、难点
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难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过渡语】新课改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学生为中心”,学生学情不能忽视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意识到用实验的方法去进行化学探究,同时物理已经学习了 速度的相关知识,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实施提供了可能
2、认知基础
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我们知道,高中生思维敏锐,动手能力强,好奇心重,对化学实验充满兴趣,教学要抓住学生这一心理
【过渡语】根据学情分析,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三、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过渡语】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根据这一原则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用实验分析,验证问 题,得出结论;并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抽象出有关的概念和原理,
形成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科学探究过程。从而突破难点
2、说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实验探究学习,发现学习,
遵循由感性----理性----实践的认知规律
【过渡语】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根据新教材编写特点,结合实际情况,我将从四个环 节展开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向学生展示“爆炸、牛奶腐败、铁棒生锈、溶洞形成”的图片,让学生体验生活生产 中化学反应的快慢,通过物理上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那么化学反应的快慢要如何表示呢?引起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期待。
2、实验探究,获得新知
A、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表达式和单位,配合一定练习题,
从练习题中挖掘出化学反应速率需要注意的地方
(目的:经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合作获得新知,培养学生自学,总结归纳的能力)
B、教师提问“ 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在实践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采取适当措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那么,如何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呢?”
(目的:将课本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到一起,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与情
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C、[探究实验一]金属钠与镁分别和水反应,金属镁与铝与盐酸反应
[结论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参加反应的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
[探究实验二]书中实验2-5
[结论二]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的温度有关
[探究实验三]书中实验2-6
[结论三]化学反应速率与是否加催化剂有关
(目的: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设计简单实验进行探究,并得出结论,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也求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D、通过让学生思考书中的思考与交流的问题,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抽象出有 关的概念和原理,最后通过生生交流总结出“反应物本身的性质、温度、固体的表面积、反应物的状态、溶液的浓度、催化剂等都可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结论
(目的:通过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取出化学知识,降低了基本原理知识学习的 枯燥性,并对这些现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归纳整理,理性提升
为强化认识,教师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4、知识应用,加深理解
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设置随堂练习
(目的:让学生及时巩固新知识,准确把握重难点,也可以检验出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五、板书设计
为求板书简明扼要,突出重点,现将板书划分为两版:
左板: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表达式、单位
右板: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六、教学反思
新课程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这是广大教师课堂教学中所要积极探索的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图尝试指导学生使用这种方式进
行学习,通过用设计实验的方法进行化学探究,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明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同时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生产经验相联系,让学生体验化学学习的价值,增加学习化学科学的兴趣。当然本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希望各位给予批评指正。
篇二: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说课稿
12科教尹冯丽122110057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说课稿
今天,我参加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 》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新课标中将本节分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化学反应的速率 第二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方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体会五个方面谈一谈关于《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第一课时的设计:
一、教材和课标分析
1、教材分析:
在前面两节中,教材着重探讨化学能向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的转化,并指出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及伴随发生的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两大基本特征。本节教材则是从另一个角度研究化学反应,探讨人类面对具体的化学反应要考虑的两个基本问题: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的限度的影响。人类利用和控制化学反应,必须了解这些问题。
本节内容是对前两节内容的拓展和完善。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特征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完整而又合理的知识体系。
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大量化学现象和化学实验入手,引出反应速率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这部分内容是后面学习化学反应限度概念的基础。 2、目标分析
目标内容的选择依据:化学反应速率是在研究浓度、温度、催化剂的基础上归纳出来的,是对浓度、温度、催化剂研究的必然结果,后者是对前者的经验事实作出高度的理论总结,比前者有更深刻的内涵和应用价值。
目标的层次—理解:这是由于本节教材在全章和整个高中的地位作用决定的,确定为“理解”层次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根据新大纲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整理和总结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把零散知识串成线、结成网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有关化学反应速率概念的计算,掌握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提高有关化学概念的计算能力。 (2)提高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判断、比较和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能力,掌握比较化学反应快慢的方法。 (3)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速率。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过程例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
二、 学生情况分析
我们的学生基础较差,特别是对实验现象的概括叙述不规范,需要老师规范学生的用语,本节学生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以及计算应该没问题,让学生自己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会有一些困难。
三、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及浓度与化学反应速率之间的定量关系。 (2)教学难点: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在实际生活生产中,很多方面都涉及到化学反应速率问题,所以把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定为本节重点。而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原理的学习显得尤其重要,那么如何根据具体外界条件的变化,造成反应速率变化,通过实验分析比较。便成为突破难点的
关键。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目的来设计教学,采用发现,探究的教学模式,其设计的教学指导思想,是由浅入深,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实验中抽象出有关的概念和原理。形成一个由宏观到微观、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科学探究过程。其主要过程设计为:
创设情景、引导发现、探索问题→提出新的概念→提出研究题目→组织探究学习活动、收集信息→概括→实际应用→完善体系。
巧妙引入正题,设置学生探究的“空白点”。通过生生互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发现问题;再通过师生互动,教师点拨,发现规律、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进行创造性的应用,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体现新课标理念。
五、学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实验来学习,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最具有说服力。教学时,我注意及时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同时利用这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活跃学生思维,学会或增强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时,使学生认识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引导学生寻找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掌握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提高识记的效果。
六、教学过程介绍
1、创设教学情境,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炸药爆炸反应,钢铁生锈,食物腐败,塑料老化和石灰岩地区溶洞的形成,定性分析化学反应的快慢。设置疑问:化学反应速率有快有慢,如何定量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引发学生的思考,进入本节课的教学。
2、阅读教材、理解概念
指导学生学生阅读教材47页最后一段到48页第一段,初步理解化学反应速率概念。目的: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
3、教师总结给出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表达式及其单位(5分钟)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的浓度增加来表示。 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学表达式为: V == △C/△ t单位是:mol/(L·s) 或 mol/(L·min) 或 mol/(L·h)
4、举例说明反应速率的计算与应用
例1、在2L的容器中发生某化学反应,已知反应前气体A物质的物质的量为8mol,2min后A的物质的量变为4mol,问在这2min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设问讨论:上述计算题的结果,你会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讲解: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上述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2)无论浓度的变化是增加还是减少,一般都取正值,所以化学反应速率一般为正值。
5、充分发挥实验功能,归纳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1)【演示实验2-5】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通过实验现象,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七、板书设计
(一),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 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 来表示。
△v(b)=△c(b)/△t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参加反应的物质本身的性质 2、外因: 〔1〕温度的影响 〔2〕催化剂的影响 〔3〕浓度的影响
补充:还固体表面积、反应物的状态、气体的压强等因素的影响
八、教学反思
篇三:《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说课稿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新课标中将本节分为两课时,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化学反应的速率。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是高中化学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也是深入认识和理解化学反应特点和进程的入门性知识。本节教材探讨人类面对具体的化学反应要考虑的两个基本问题: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人类利用和控制化学反应,必须了解这些问题。同时,本节内容对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应用,是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化发展有重大价值的知识,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因此,化学反应速率、限度及其条件控制对化学反应的重要性,决定了本节学习的重要性。
2、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及学生的理解水平,把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定为本节课的重点。而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及规律,学生理解起来非常抽象,因此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理解基本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学习实验研究的 方法,能设计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⑵过程与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 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通过以上三个目标的实现,使同学们能理解所学知识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与生产当中,从而达到学到知识,提升能力的双重效果。
二、学情与教法选择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本节课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目的来设计教学,采用发现,探究的教学模式,其设计的教学指导思想是由浅入深,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实验抽象出有关的概念和原理,形成一个由宏观到微观、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科学探究过程,它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和高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整个教学过程采用的是指导发现与问题解决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并将科学探究法、分组讨论法结合起来。
三、学法分析
学生是有认知潜力和主观能动性的人,教师要千方百计的创造条件,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更充分的发展,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经过了多年的教学熏陶,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但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还不够成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以下学法。
第一点:课前预习,布置预习题目.
第二点: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科学探究实验。
第三点,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规律。
四、说教学程序
接下来我将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做法。主要分为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导发现,提出新的概念;
二、内化、概括、建立概念体系;
三、提出研究题目,收集化学事实和信息;
四、实际应用,总结归纳。
首先来看一下第一个环节,
【创设情境】在上课的开始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学生很熟悉的生活中的日常现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现象伴随着化学变化,化学反应,认识到化学反应是有快慢之分的,比如说爆炸就非常的快,溶洞的形成却非常的慢。
[设问]化学反应的快慢是相对的,在实验室中如何观察反应进行的快慢呢?
[学生分组实验](补充实验)钠分别和水、乙醇反应。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明白有些反应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对比出反应的快慢,如果只有一个反应,那么我们怎样判断它是快还是慢呢?有没有一个新的量去定量的分析化学反应的快慢呢?于是引入新的概念----化学反应速率。
接着来看第二个环节,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理解起来比较抽象,也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如何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分为两个方面:第一,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有关物理学中定量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分析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量的变化情况。接着阅读教材相关定义,把握关键字眼,由定义推导出表达式,再由表达式推导出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对3个要点的总结,对学生掌握知识起到了一个循序渐进的作用,培养了学生自学和总结的能力。
第二:在课堂上设置两道练习题.第一道是根据公式进行计算,用来熟练公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让学生【明确】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上述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2. 无论浓度的变化是增加还是减少,一般都取正值,所以化学反应速率一般为正值.
第二题是提高题,主要让大家明白同一个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其值不一定相同,并且不同物质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它们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设计意图)通过习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也突破了本节课的第一个难点。
第三个环节:【提出研究题目】【设问】哪些条件能够影响反应的速率呢?
为什么化学反应有快有慢呢?由本节课的难点过渡到本节课的重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总体分为两大类:内因和外因。内因是参与反应的物质本身的性质,它是起决定作用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年多学习化学的知识,对这一点应该能够很好的理解,我们简单带过,主要研究的是外界因素,在这里主要采用科学探究法,分为三个阶段: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首先第一个实验我们来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 提出假设:催化剂可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3、得出结论: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催化剂通常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不同催化剂对同一个反应的催化能力不同。
接着探究【实验2-5】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先引导学生提出假设:温度不同,化学反应速率不同.然后请三位同学分别在热水,常温和冷水中来进行对比实验,双氧水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快慢,引导学生观察并得出结论: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减慢. (设计意图)这几个探究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操作——验证的过程,使学生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理解进一步深化。同时,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让学生感受探究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此环节通过互动交流的学习方式突破了本节课的第二个难点,也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在这里我将课本中的实验换了顺序,先探究催化剂的影响,因为在温度的影响中用到了催化剂,这样就能更好的理解了,这也是本节课设计的一个亮点. 最后是第四个环节:实际应用,总结归纳.
(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本43页的【思考与交流】
1、人们为什么用电冰箱储藏食物?
2、实验室通常要将两种块状或颗粒状的固体药品研细,并混合后再进行反应,原因是什么?
3、实验室进行化学反应时,通常把要一些固体物质溶于水配成溶液再进行反应。原因是什么?
4、稀硫酸和锌粒的反应,反应一段时间后气体会减少(锌粒有剩余)。当我们重新加入稀硫酸时又会产生较多量的气体,为什么呢?
5、为什么用棕色试剂瓶保存见光易分解的物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速率不只受到刚讲的两个因素----温度、催化剂的影响,还有很多因素,比如反应物的浓度,固体表面积、反应物的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加深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理解,最后得出小结.
【课堂练习】(请个别学生回答,其他同学给予评价、讨论,后经教师点评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1、在2L密闭容器内,某气体反应物在2s内由8mol变为7.2mol,则用此反应物来表示的该反应的
平均反应速率为()
A、0.4mol·(L·s)B、0.3mol·(L·s)C、0.2mol·(L·s)D、0.1mol·(L·s)
2、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大的是( )
A、加热B、不用稀硫酸,改用98%的浓硫酸
C、滴加少量CuSO4溶液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1-1 -1-1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对本课所讲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课堂小结】
1、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掌握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
2、 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固体表面积、反应物的状态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为了巩固本节课知识,加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及检验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我布置了如下课外作业。 教材P47 1、2、3
以上便是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其板书设计如下:
五、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是提纲式的,主要呈现主干知识,具体如下:
第三节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一、化学反应速率
1、概念
2、表示方法
3、表达式:v(B)=△c(B)/t
4、单位:mol/(L?s) 或mol/(L?min)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参加反应的物质本身的性质
2、外因:
〔1〕温度的影响 〔2〕催化剂的影响 〔3〕浓度的影响
补充:还有固体表面积、反应物的状态、气体的压强等因素的影响
这样的板书,简单明晰,利于学生形成化学知识体系,回顾知识要点,检查收获情况。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聆听!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评课稿》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4155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