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民间传说的特点 正文

民间传说的特点

2017-04-26 05:42:43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传说的文体特点与搜集整理

传说的文体特点与搜集整理

一、传说的定义

传说是人们口头创作的一种叙事文学。这种文学样式以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依据,经过群体的口耳相传和加工创作,逐渐演绎出一些与历史人物和事件紧密关联的生动情节,表现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理想愿望。

传说定义包含三方面内容:1.创作的主体是人民群众;2.传播的途径是口耳相传,通过口头讲述来传播;3.是一种叙事文学。

二、传说的文体特点

1.历史性。它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地方风物有关的故事组成。这些故事有具体的时间和地点,有的还涉及国家民族的重大事件;而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的结果也常与某些历史、地理现象及社会风习相附会,因而往往给人以它是真实历史的错觉。

2.传奇性。传说有历史性的特点,但又不是历史,因为它充满传奇的色彩。传说和历史有本质的区别。传说不是真实人物的传记,也不是历史事件的记录,而是人民群众的艺术创作。

3.可信性。传说有传奇性的特点,但又不是传奇,因为它有现实的基础。

①传说的故事情节与现实生活有直接的联系,其发展又合乎生活的内在逻辑,富有强烈的生活气息。

②有纪念物,或者有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具有浓郁的乡土色彩。如我们的《井冈山的红色传说》,基本上每一篇的题目中就有一个纪念物。如第一卷前八篇“吹不灭的马灯”“文件树”“萤火虫引路送军需”“伍中豪不吃蛇肉”“米缸里长出棉絮”“红布上的入党宣誓书”“红军蛇”“点不完的油灯”。有纪念物,有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传说就有根有据,确有其物,确有其地,就显得可信。

③传说的可信,还体现在它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向往,智慧和勇气。所以,即使传说充满传奇色彩,人们也宁愿相信它是真的

三、传说的收集整理

主要是三个阶段:全面搜集,忠实记录,慎重整理。

1.找话题、引故事。

首先尊重体贴讲述者,看看他们的忙闲条件、身体情况和情绪状况,注意时间和场合,不要急于收集。可以采取自然聊天的办法,有意识地逐步引出故事。

2.忠实记录,这是记录的原则。可以两三人同时记录,互相核对笔记,彼此学习,补充记录。将采访的人物、采访的地点,采访的主要内容都详细记下来,这样以后也有据可查。

3.仔细分析和研究记录稿,认真整理。我们可以将故事串连,但不能凭空编撰。传说虽然高于生活,但又来源于生活,它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希望大家扎扎实实地采访,采访之后必有收获。

四、传说写作的几个注意事项

1.注意传说的口头文学特点,尽量保留地方色彩、乡土气息以及民间口语特点。

2.避免将传说写成小说或传记。传说有传奇色彩,有想象成分,它不是真实人物的传记,也不是历史事件的记录,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完全按照的纪实文学或传记的体例来写。

3.题目和情节要有吸引力。如《井冈山的红色传说》传说题目:红军蛇;巧夺军火;毛委员捉鬼;机智的送信人;王次楱藏枪,萧克三次脱险、宋任穷名字的由来(原名宋韵琴);关键的一票;巧藏情报(蜡烛,燃到一半熄灭);深山藏宝;最后的子弹;雪夜送盐(竹篙)。

4.每篇字数不能太长,控制在1500—3000字为宜。

6.结尾署上口述者姓名、采录地点、整理同学名字。

参见两篇传说范文。

篇二:民间文学复习 民间文学特征、神话、传说、民间故事

民间文学的特征

是多方面的,这里所说的基本特征,主要是与作家书面创作相比较而言,指民间文学在创作和流传中所显示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殊标志,即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

一、民间文学的集体性

1、含义及表现:

创作、流传中的集体性特点,是民间文学区别于作家文学的重要标志。作家文学作品创作的整个过程都由作家独立完成,创作成果有版权的保护。民间文学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创作者,它是集体创作、集体传承的。

表现在创作和流传上,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集体场合中的集体创作。(2)由个别人编出作品雏形,许多人添枝加叶,逐步完善。(3)个人创作,集体流传。

2、集体性特征形成、发展及其具体内涵

(1)集体创作,集体流传;

(2)体现在内容上,反映着群体的生活特点、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

(3)体现了特定群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集体智慧和才艺的结晶。

3、研究民间文学的集体性的意义:

(1)研究民间文学的集体性,对我们理解民间文学的特殊本质具有理要意义。民间文学的思想和艺术价值,民间文学的巨大生命力,都必须联系集体性方能求得科学的认识。

(2)由于它是劳动人民自己集体创作的成果,直接而充分地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他们的爱憎情感和道德观念、他们的理想愿望和人生哲学等,因而具有直接的人民性。

(3)由于它所表达的是活动于广大时间空间范围之内的人民群众的集体意识,所以它是研究一个社会发展阶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方的民众心理状态的生动材料。

二、民间文学的口头性

1、口头性含义及其表现:

民间文学又常被称作“人民的口头创作”或“口头文学”。因为它是一种活跃在人民口耳间的特殊的语言艺术。人民大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通过口头语言将这种创作传承下来,由此形成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民间文学的这些适宜于口头创作和口头流传的特征叫口头性。

2、口头性的形成及发展

(1)文学发展的历史来看,人类最古老的文学就是伴随口语,而不是伴随文字产生的。这种最古老的文学就具有口头性的特征,它们是口头文学,也是最早的民间文学。

(2)口头文学具有很大优越性。被称为“永不凝冻的优质载体”。

? 一是群众以口语为媒介,可以不受文化程度的限制,使最广大民众能够欣赏这种学并立即参与创作。二是灵活性,这种文学活动能灵活简便地贯穿于人们的生产劳动、日常生活之中。

3、民间口头创作和书面文学的联系及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和交融。

三、民间文学的变异性

1、变异性特征及其表现:

民间文学是活的语言艺术,它保留在人们的记忆里,流传在人们的口耳间,永远没有定稿。纵然有时被整理成文,出版发表,也并非定稿,不过处于暂时的稳定状态,一旦回到民间,又继续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民间文学的这种不断变化的特征叫变异性。变异性主要表现在作品的语言变化上,同时也表现在作品的内容、情节、主题、形象、结构等要素的变化上。

2、变异性的形成:

(1)变异性形成的内在因素:变异性形成的内在因素是传承者心理机制的差异。因为民间

文学主要是口传心授,靠记忆保存,又要在集体流传中不断受到人们的加工改造,所以变异在所难免。

(2)变异性形成的外在因素:因为民族、地理,历史等原因造成的民族风情、语言、气候、景物、风俗等方面的变化是促使民间文学变异的外在因素。

同一母题的作品,在不同地区流传会有不同的异文。民间文学的变异性,主要是由它的集体性和口头传承性带来的。另一种情况是随着历史的演进,历史条件的改变,地域或民族的不同而有所变异,故造成往往同—故事异文极多。

四、民间文学的传承性

1、传承性的涵义以及表现:

民间文学虽然因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缘故,经常呈现出不断变化的状态,然而,其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也使它本身存在着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因素。正是这些稳定的因素,使民间文学得以代代相传,这便是民间文学的传承性特点。

2、传承性形成的原因:

群体意识的历史积淀。民众意识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积累的过程。既有古代原始信仰的遗留和传承,也有后世关于伦理、人生态度、善恶是非、生死观念、价值标准等方面的历史认同。作为一种深层的心理因素,一种集体的文化基因,民众的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

(1)、从内容上看,有一些永恒的主题和固定的情节要素,不断出现在不同时代、地区的民作中。

(2)、从形式上看:民间故事的流传依靠的是大脑的记忆,对于非常庞大的篇章,主要是有程序化的结构或语言,帮助记忆,帮助流传。

(3)、从结构上看:有一些固定的深层模式,反映着一个民族的记忆和集体无意识。

五、综合性特征:立体性特征

段宝林1981首先提出了立体性的概念,分为六点:

1、异文多。 多个层面、多个时代的影像都有体现。

2、民间文学的表演性使它形成多面的立体。

3、民间文学即兴创作的特点形成一种立体性。

4、民间文学的多功能性、实用性构成民间文学的立体性。

5、民间文学的内容多方面地反映了社会生活,有多种科学价值,是立体的。

6、从民间文学的流传途径看,民间文学是立体的。

神话

一、神话的定义:不同学科对神话的定义有上百种,从民间文学的角度,“神话”是一种神圣的、真实的、信仰中的幻想故事。

它必须是人类演化初期的故事; 神话必须是单一的事件; 神话的承传者一定得对所述说的内容信以为真。神话就是一种民族的世界观,同时代表著这个民族内部一些不可不遵守的行为规范。每一个民族都会参考自己的民族神话,采取各自独特面对世界的态度

二、神话的分类:

(一)创世神话:“世界的本源是什么”是创世神话要解决的问题。它包括天地开辟,万物起 源,人类起源及洪水遗民等方面的内容。大体可以分为由神来开辟天地、由巨人化生万物和自然演化而形成世界等三大类。

1、世界的起源

(1)尸化(巨人化生神话)天下万物是由巨人的身体各部所化

(2)神创 ;瑶族 :密洛陀 阿昌族 :遮帕麻 遮米麻

(3)卵生。

2、人类起源神话

人类起源神话有两种,一种是解释世界上人类的诞生,讲述造人的过程,说明民族的由来;另一种是与洪水神话相联系,通过洪水后兄妹结合,说明再造人类的过程。

(1)自然生人:人是从自然怀抱里孕育、生养出来的。体现出原始初民所具有的“图腾崇拜”这一原始观念。

(2)大神造人

(3)毁灭-重创:生存环境和价值观念的变迁和重建

(二)自然神话:自然神话也被称为解释性神话。它是原始人按照自己的理解,解释各种自然现象的成因和来历的神话。主要包括:日月星辰的运行,春夏秋冬、寒来暑往的更替,风雨雷电、山川河流以及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等的起因和形状的神话解释。

(1)日月星辰神话;

(2)雷电地震神话;

(3)春夏秋冬神话。

(三)、社会生活神话

1、文化英雄神话:这是原始初民讲述人类最早的创造发明的神话。

2、治水神话:最典型的是鲧禹治水。

3、逐日、射日神话。

4、盗火神话

5、战争英雄神话。汉族部族战争神话以“黄帝蚩尤之战”最有代表性。

三、神话的基本特征

1、从艺术本体看,神话具有以叙事艺术为主的多维性。

神话早在古远的人类史前时期就开创了叙事艺术较为完备的基本形式,而且还创立了一些具有母题功能和原型意义的叙事模式,作为叙事文本,文本结构应包括三个层次,即语言层、现象层、意蕴层。而意蕴层又有三个侧面: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审美意蕴层。 “多维性”指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各种直观的艺术表现手段都可以表现神话的思维。。

2、从功能上看,神话具有神圣性。

神话由于产生的时期相对久远和封闭,同时涉及到氏族整体的生产、生活、行为、信仰各个方面,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被奉为神圣的真实和具有绝对权威的现实规范。

3、从思维机制上看,神话具有艺术创作的不自觉性。

4、从从艺术手段上看,联想是神话构思的核心。借助想象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是神话创作的本质,是其艺术构思的核心。原始想象主要依靠联想。

5、从传承主体看,神话具有民族性。神话作为特定群体的文化象征,具有民族性。而神话的神圣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的民族性特征。

四、神话的价值及其研究

1、神话的文化史价值

第一,神话展示了人类在童年时期拥有的不懈求知、探索和创造的宝贵精神,和改造世界的顽强意志、无畏胆魄。

第二,神话是后世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源头。

第三,对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有模塑作用。

神话还有其他方面的价值,如对历史学、文化学等学科的资料价值,它对宗教、舞蹈、绘画等领域的借鉴价值等。

2、神话的审美价值

第一,庄严虔诚的虚构。

第二,奇丽荒诞的幻想。

3、神话研究概况:现代神话学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1)萌芽阶段(1903-1923)

(2)奠基阶段(1923-1937)

(3)拓展阶段(1937-1949)

(4)低谷阶段(1950-1978)

(5)繁荣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

民间传说

一、民间传说的界定

1、定义:民间传说是与特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地方风物或习俗有关的民间口头散文作品。 在民间传说的创作中,客观实在物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因此人们又将它称之为“传说核”。“传说核”可以是一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也可以是一个地方古迹或风俗习惯。

2、民间传说与历史的联系和区别

(1)联系:民间传说具有较强的历史性,有真实或为特定群体认定为真实的的历史人物、事件、地方风物作为“传说核”。

①民间传说所涉及的人物大多为历史实有,即使是虚构的人物也为历代民众所认可。 ②民间传说多采取溯源和说明等历史表述形式,使传说带有历史性因素和情感。

③民间传说可以作为一种“野史”,充当“正史”的补充。

(2)民间传说与历史的区别:

①选材:民间传说从艺术创作角度选材。历史的选材则是全面记载事实。

②表现方式:民间传说一般都经过取舍、剪裁、虚构、夸张、渲染、幻想等艺术加工。历史则不允许想像、虚构。杨家将的历史与传说。

3、民间传说与神话的联系与区别:

两种体裁中的部分作品所产生的时间十分接近,因此它们往往既可以作为神话,也可以作为民间传说看待。但区别明显:

(1)神话是原始人经过不自觉原始思维加工而形成的;民间传说则是民众自觉艺术思维的产物。

(2)神话的主角是神,他往往是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力量人格化而形成的;民间传说所叙述的不是神而是人,这些人绝大部分是历史上出现过的,他是历史人物的艺术化和传说化的结果。

4、民间传说与一般故事的区别:

(1)内容的特指性; (2)记忆的具体性 ; (3)表述形式的多样性。

三、中国传说概况

1、历史人物传说:

(1)政治人物传说; (2)文人传说; (3)工匠传说; (4)宗教及神异人物传说;

(5)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的传说;

2、历史事件传说:主要以叙述重大的历史事件为主,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记录历史事件的某一个片段,而不去关心历史事件的全过程。

3、地方风物传说:地方风物传说主要叙述地方的山川古迹、花鸟虫鱼、风俗习惯和乡土特产的由来和命名。往往赋予叙述的对象以富有意义的或富有情趣的说明 。

四、民间传说的特征

1、可信性的内容

(1)、民间传说的内容所涉及的一些人物、事件、地点、时间,一般都是特指的,相对固定的,讲述时不能随意替换或指代。我们可以把它概括成“四固定”。

(2)、传说中的依凭物(“传说核”)真实可信。

(3)、深厚的历史与信仰基础。民间传说中的信仰内质,是其得以创作、流传的心理基础。

2、传奇性的情节

传说是将生活素材加以剪裁、集中、虚构、渲染、夸张、幻想,以偶然、巧合及至奇异的情节来表现题旨,生活真实、艺术真实相结合。传奇性是传说得以流传的一个重要条件,表达民众思想与情感,吸引听众并刺激他们进行传播。

3、箭垛式的人物形象

民间传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具有鲜明性与单一化特点,将人物最具代表性的某种性格进行集中描述,使这一性格在传说人物身上得到强化,逐渐定型,形成一个具有极强凝聚力和包容性的形象。长期的流传过程中,社会民众很自然地就把与此类性格或品质有关的种种事件堆积到这个人物身上,使之成为聚集同类事件之矢的“箭垛”。“箭垛式”人物一旦形成,又会进一步促使人物性格、品质特征的集中和强化,由大肆渲染、极度夸张而终至出神入化。

4、相对固定的传承范围

传说的流传有中心点,情节往往发生在固定地点,并和一定地方风物、史事、习俗相联系。传说的传播总围绕客观实在物这个特定的中心进行,传承范围相对固定,流传中形成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民间传说圈。同一类型或相近的各种传说,其传说圈可能交叉、重叠或趋于统一,但绝大部分具有独立的完整性。

五、民间文学的价值:

1、重要的历史价值;

2、知识教育价值;

3、较强的实用价值。

六、中国四大民间传说

孟姜女哭长城 牛郎织女梁祝传说 白蛇传

(一)、孟姜女哭长城

1、故事内容:孟姜女、万喜良、长城

2、故事演变:《左传》、西汉(刘向《说苑》及《列女传》 )、唐代(《周贤记》 )

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钟嗣成《录鬼簿》 )

3、真实性考证: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

4、解读:爱情主题、阶级压迫、 艺术构思

5、历史遗迹:山海关姜女庙 绥中姜女庙

二、牛郎织女

1、故事梗概:牛郎、侄女、牛、天河

2、起源发展(1)《经·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2)东汉《迢迢牵牛星》

(3) 南北朝《文选·洛神赋》

3、解读

文学解读:反抗、爱情、婚姻

社会学解读:阶级对抗、

底层男子的婚姻

4、 相关遗迹:西安斗门镇 山东沂源 湖北郧西

三、梁祝传说

1、故事概况 草桥结拜、三载同窗、十八相送、楼台相会、化蝶双飞

2、承传与解读

篇三:寓言故事的特点

寓言故事的特点

一、寓言故事的概念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是民间口头创作。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采用寓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如:《亡鈇》《攘鸡》《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其中《庄子》与《韩非子》收录最多。汉魏以后, 在一些作家的创作中,也常常运用寓言讽刺现实。唐代柳宗元就利用寓言形式进行散文创作,中国近代作家也用寓言形式创作,特别是儿童文学作品更为多见。

中国民间寓言极为丰富。除汉族外,还有各少数民族寓言。各族人民创作的寓言,多以动物为主人公,利用它们的活动及相互关系投进一种教训或喻意,达到讽喻的目的。反映了劳动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无穷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光芒。

世界各国的寓言作品也很多。世界最早的寓言集是《伊索寓言》,其它比较著名的寓言集或寓言较集中的作品有《克雷洛夫寓言》《列那狐的故事》《百喻经》《拉封丹寓言》等……

二、寓言故事的特点

1、篇幅短小、语言精炼。

2、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3、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4、故事情节多为虚构,在创作上经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5、通过激烈的词语碰撞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情节对比也更加分明,道理的呈现会更加浅显易懂。

6、主题思想大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7、读者众多, 许多故事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在文学史上也具有重大影响。


民间传说的特点》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3847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民间传说的特点
相关文章
  • 民间传说的特点

    传说的文体特点与搜集整理传说的文体特点与搜集整理一、传说的定义传说是人们口头创作的一种叙事文学。这种文学样式以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依据,经过群体的口耳相传和加工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