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浅析如何做好发票管理工作 正文

浅析如何做好发票管理工作

2016-10-28 14:13:04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浅析如何做好发票管理工作

发票是纳税人经营活动轨迹的原始凭证,是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效证据,是税务机关征收税款的重要依据。“信息管税,以票控税”管理模式又将发票管理提到新的高度,也对发票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新的《发票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使发票管理的各项制度不断完善,给发票管理提供了更好的理论依据,但我们也应看到做好发票管理工作并非一夕之功,虚假发票、错误发票仍屡禁不绝,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发票管理工作。一、由于纳税人原因造成发票管理问题(一)消费者索票主动性有待提高目前,随着发票知识的宣传与普及,消费者索票意识有所提高,但仍存在大量的不索票行为。主要表现在:一是消费者索要发票积极性不高。在日常生活中,许多消费者(特别是无法报销的个体消费者)觉得发票于已作用不大,很少索取发票,有时还会向经营业主提出少收钱不开发票的要求。二是消费者缺少辨别合法有效发票的知识。有些消费者虽然知道要索取发票,但因为对发票方面的知识了解有限,在消费后只要经营店主给发票就行,也不管发票是否合法有效,甚至收款收据代替发票的行为比比皆是。(二)经营者对发票重视程度不够一些纳税人对领购的发票重视程度不够,未按照规定保管发票。一是发票随意存放,没有专门的人员,专用的保险柜存放发票,特别是相对于一些生产经营规模较小的经营者,从业人员较少,业务量不多,财务人员轮换比较频繁,对发票不重视,易造成发票丢失;二是在买卖公司,法人变更事件中,新任法人对上一法人持有的发票不了解,没有按规定及时查验发票,造成发票流失。(三)未按规定开具发票目前发票种类繁多,经换版由原来的11类101种简并为6类29种,即方便了纳税人也有利于税务人员的管理。在验票过程中,发现有的纳税人未按规定开具发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一是超范围开具发票项目。不能根据具体业务区分应开具增值税发票还是普通发票。有的纳税人对于修理修配业务,开具服务业发票,对维修项目开具建筑业发票,导致发票使用混乱;二是发票跳号开具现象较多。纳税人未按照规定顺序开具发票,主要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是由于纳税人电脑中病毒造成日期混乱,纳税人未及时发现造成跳号开具,主观故意的是有消费者要求开具日期提前或会计为了记账方便而故意为之。(四)未按开具发票金额纳税在验票过程中经常发现开票金额与申报金额不相符,其主要表现为:一是由于会计结账时间和查验发票期间不符,如一些单位在每月的25日结账,25日后开具的发票收入记为下月收入,而发票开具日期还是当月。而税务机关验票比对是以每月1日到最后一日为一个期间。这就造成了开票收入和申报收入不符;二是由于营业税条例规定,对联运业务、旅游业务、广告业务、劳务派遣业务、建筑分包业务及金融商品买卖业务等均有扣除项目,这样造成的比对金额不符;三是由于消费者需求,虚开发票,而未按发票开具金额申报纳税;四是纳税人本月计入收入申报税款,下月开具发票。二、由于税务机关原因造成发票管理问题(一)由于税务人员管理不善造成的发票问题。一是由于非正常户造成的发票流失。此类纳税人大部分属于承租的办公地点,不经营后不办理注销税务登记手续,税收管理员未能及时找到该纳税人,造成其未缴销的发票流失;二是由于人力有限发票审核流于形式,有未在征管程序中体现的多年结转下来的发票、有超期使用发票的现象,还有漏验发票现象,这样一来不但税款容易流失,而且有损发票管理的严肃性。三是由于税务人员对征管系统涉及发票管理的模块操作不熟练,造成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发现纳税人在发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造成发票管理不严谨。(二)内部管理制度不严,部门之间缺乏充分协调。税务机关内部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征、管、查之间配合不够充分。管理、稽查部门对发票管理似乎“隔着一层”,对领购发票异常的纳税人缺乏有力监控,对接受单位发票的合法性缺乏经常性检查,对发票违章的纳税人缺乏有效打击,易使发票管理工作成为办税服务厅“一家”之事;二是各部门之间配合不到位。表现在管理人员在做纳税辅导时由于税目选择不正确,致使在征收过程中收错税目;三是减免税未及时提供资料,未在征管程序中录入减免税手续。三、完善发票管理工作举措(一)建立健全社会监督职能建设1、大力加强发票管理各项

政策宣传。

篇二:浅析如何做好税收分析工作

浅析如何做好税收分析工作

摘要:税收分析是税收管理的眼睛,它贯穿于税收管理活动的全过程,能及时发展税收经济的新动向,准确判断税收收入形式,查找组织收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税收征管水平。本文从税收分析工作的必要性入手,立足基层实际,对当前税收分析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意见。 关键词:税收分析 机制 税收征管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经济发展方式的逐步优化,依法治税逐渐深化,对税收收入的管理要求不断提高。与此相适应,税务部门围绕组织收入、加强征管、优化税制、服务经济等税收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依托税收信息化的数据优势,积极开展税收分析,提高税收分析效能。但也应看到,当前税收分析工作有待加强,亟需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提高,逐步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税收分析机制。

一、税收分析的内涵

税收分析是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一定时期内税收与经济税源、税收政策、税收征管等相关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评价,查找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完善税收政策、加强税收征管的措施建议的一项综合性管理活动。

二、税收分析的重要意义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同志曾强调指出,税收分析是一项基本功。推进这一工作,对上有利于全面真实反映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对下有利于有针对性地指导纳税服务和税收征管工作,有效推广好经验好措施,更好服务基层和纳税人;对税务总局机关有利于培养崇学之风,促进“析”以致用,为税务干部提高工作水平和领导能力搭建平台。科学的税收分析,是税源管理工作的核心,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和丰富的数据资源进行税收数据深度分析,建立科学的税收分析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税收政策和征管措施,是当前税收分析必须思考的问题。

三、当前税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意识——认识不到位、缺乏主动性

基层单位领导干部认识度不够,实际工作中以收入为导向,“唯任务论”、“唯收入论”现象突出,认为税收分析就是简单地对增减因素和税收进度进行分析比较,将税收分析界定为税务部门内部日常或案头的分析工作,与经济关联度不强。税收分析工作往往缺乏调查研究,与税收管理的实际脱节,习惯于简单的数据对比分析,就数字论数字,未能深入分析影响税收收入增减变化的经济、政策及征管因素,未能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给组织收入工作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难以找到有效揭示情况和问题存在的深层次原因,导致组织收入工作被动,无所适从。

(二)工作基础——数据质量低、不完整

真实、准确、完整的数据是做好税收分析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目前数据的采集主要集中在内部征管系统,数据采集非常广泛,有纳税人网上申报产生、有门征开票产生、有内部产生等,采集面广、采集量大,但缺乏一定的管理与审核,导致基础数据失真,口径不统一,利用率低下。

1.数据不准确,口径不统一

税收分析的基础信息基本来源于纳税人的财务报表和纳税申报资料,由于纳税人会计核算和申报存在部分虚假信息,导致税收分析的结果缺乏客观性和真实性。各部门数据需求多样,数据指标口径不统一,采集标准要求不一,存在数据需求过多过散过乱的问题,形成一些数据指标同名异义、同义异名,数出多门、口径不一的局面,影响税收分析的质量和效率。

2.数据利用率极低

目前征管系统虽存储了大量的基础数据资料,但数据重复性高,真正对其挖掘、整理、加工和利用的很少,数据严重闲臵,税收分析人员难以运用,数据利用率极低。

3.获取第三方数据难度大

由于税务部门未与国税、工商和统计等部门实现横向联网,相互间未建立起信息交换和共享机制,缺乏协调配合,造成一些基础数据不准确、逻辑关系错误,对有关经济指标、纳税人经营与资金活动等信息不能及时完整地采集,可用信息资源有限,经济数据质量不高。

4.数据混乱难剥离

实际工作中以收入为导向,税收被任务捆绑,掺杂了许多人为调剂因素,给

真实反映税收变化与经济的关联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基础数据量大,数据繁琐,难以将“人工调剂因素”从数据库中整理剥离出来,导致分离不彻底。

(三)工作基础——分析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税收分析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集税收专业知识、计算机软件应用知识、数学分析知识和经济理论知识于一身的高素质税务人员,同时分析人员也要有很强的对大量涉税信息资料进行概况、提炼和综合的能力和扎实的文字功底。目前,基层税收分析人员多是在实践中自行摸索学习成长起来的,缺少系统的培训与学习,由于人事变动等原因,新手上来后又有一个摸索的过程,特别是分析人员的专业化和综合程度总体与需要存在较大差距,严重影响了税收分析工作的质量。

(四)分析方法——内容单一,方法简单

受传统税收分析影响,税收分析方法一直未有创新,习惯于过去简单的数据对比分析,只停留在数字表面,对影响税收收入增减变化的经济、政策和征管因素没有纵横的广度和深度。不少基层税务部门进行税收分析工作,仍然停留在传统意义的收入增减分析层面,内容不全面,分析面狭窄,固定式框架明显,无非就是各税种完成情况、比上年的增减幅度、主要行业比较、略微点出增减变化差异较大的原因,“就数字解读数字”现象突出,对重点税源发展变化态势把握不到位,对重要增减收入因素分析不透彻,缺乏深层次的实质性分析内容。

(五)分析机制——岗责不明确,联动性低

税收分析工作属于分层次分部门管理体制,系统化、全局化能力要求高,需要建立完善的分析机制,要求各层级和各部门之间纵向与横向协同配合。从实际工作看,税收分析纵向运行相对顺畅,基层分局将税收分析报告上报给县市区级税务机关,县市区级税务机关根据基层分局上报的税收分析,经过提炼、修改、整合后上报地区级税务机关,层层上报,严格把关,税务总局基本能够指导掌握各省级税务机关税收分析工作情况。各部门之间的横向协同相对较弱,部门合作意识有待强化。根据部门职责定位,税务机关业务部门各有分工,开展的工作各有侧重,但都属于税收工作整体一部分,相互之间存在有机联系。计会统部门是整个税收分析工作的只要力量,但因其会统核算、报表编审、重点税源监控,工作量大,花费时间和精力多,而且缺少对企业、税种、行业及经济形势的深入调查,对税收分析工作往往力不从心。税政部门虽然具有专业知识优势了,但重点

在落实税收政策方面,税收分析涉及较少。征管部门虽有直接管户优势,但注重的是登记认定、申报征收和发票管理等工作,对税源和税收增减变化的分析投入很少。各部门之间未能有效衔接融合,没有形成很好的税收分析机制,缺乏统一性、协调性。

四、建立健全税收分析机制的建议

为进一步深化税收分析工作,既需要立足税收本身,又要跳出固定思维,解放思想,创新方法,建章立制,由上至下,建立健全税收分析机制,努力掌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增强组织收入的预见性,堵漏增收,不断提高税收管理水平。

(一)突破固有思维方式,提升科学税收分析意识

在现有税收分析工作的基础上,开拓思维,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税收分析工作在税收整体工作中的重要性,从简单的就税收论税收的收入进度和增减因素分析转变为更加注重较深层次的税收与经济关系分析,为加强纳税服务、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堵塞征管漏洞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甚至成为开展纳税评估工作和稽查选案的重要手段。

(二)加强数据质量管理,建立数据分析运用系统

1.统一数据口径,明确“主数据”

实际工作中,庞大的核心征管系统中存有海量数据,但许多数据采集路径不同,指标口径不统一,导致同名异义、同义异名,难以为税收分析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为确保数据质量的统一性,必须明确数据定义和来源,做到一个数据指标只有一个含义,并且采集路径只有一个。明确“主数据”的概念,确定某个数据指标为主数据,数据库进行第一次采集后,如果在其他报表中出现同名数据指标,数据可自动带出,不需要重复填写,数据库也不会重复采集,既减少数据出错率,又降低数据库存储压力。

2.检验条件前臵,确保数据质量

为提高基础数据质量,必须严把数据录入关。实际工作中,95%以上的数据来源为纳税人网上申报,报表数量多且数据量大。为确保第一手数据准确,可设臵某些表间勾稽关系,并将检验条件前臵,把错误数据关在核心征管系统外面。 在纳税人填写数据时,系统自动校验表间关系,若数据不符合勾稽条件,及时出现提示信息,避免系统采集错误数据,从源头控制数据质量。

3.规范数据修改,建立审核机制

数据质量管理涉及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修改、数据应用等各方面,其中数据修改这个环节往往被忽略,导致数据出现随意性、不稳定性。计会部门是数据管理应用的主要职能部门,因此要对数据质量切实负起责任,出台数据修改相关制度办法,从法规上严格规范数据的修改。即使数据被修改后,也能做到有迹可循,保留原始数据。建立信息系统数据审核机制,进行日常数据审核、推送、处理,实现数据的完整和准确,切实提升数据质量。

4.加强第三方数据传递

要做好税收分析工作必须有准确、及时、全面、完善、真实的税收数据作后盾,税务部门虽是主要数据收集部门,但也不全面,必须加强第三方数据传递,多方获取税源信息,扩大数据源。在现有数据库的基础上,各级税务机关应建立与相关部门涉税信息共享平台,确保税务机关内部之间、税务机关与相关部门之间对涉税信息采集应用顺畅,如工商、国税、统计、银行等部门,从而完整获取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状况、成本、价格、利润、金融成本等动态涉税信息。

5.设臵数据维度,建立数据查询平台

目前税收分析工作的一个软肋就是数据利用率低,现行系统无数据综合查询功能,拖了税收分析的后腿,没有数据支持的税收分析只能是“纸上谈兵”。为提高数据利用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横向、纵向联网体系,创新数据维度方式,构建统一的数据仓库,建立数据综合查询平台。每一个数据可设臵多个维度,将需要的维度特性都加到数据上,类似贴标签的方式,进行数据查询时只要对维度进行筛选就可以了,极大地扩展了数据使用面,提升数据利用率,同时为税收分析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三)培养分析专业人才,加强税收分析队伍建设

税收分析工作需要一支强有力高素质的分析人才队伍,既要懂经理理论知识、税收业务知识,又熟悉经济税源情况变化、掌握统计分析基本理论和方法,又精通核心征管系统操作,才能确保税收分析工作到一个新高度。一是加强税收分析人员各岗锻炼。从综合服务岗、税源管理岗到税收分析岗,懂得核心征管系统的各个方面,掌握原始数据来源,增强对数据的敏感性。二是注重培训提升写作分析能力。充分利用税务内部资源,定期开展税收分析培训、讲座、座谈会,

篇三:关于加强发票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关于加强发票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发票作为经济交往中基本的商事凭证,是记录经营活动的一种书面证明,是在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开具、收取的收付款凭证,是财务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和税务稽查的重要依据,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工具。但是,近几年来一些单位和个人利用发票偷逃税收,存在着大量诸如不按规定开具和取得发票、隐瞒应纳税收入的违法现象,一些不法分子伪造变造、倒买倒卖发票,骗取出口退税,制售假发票泛滥,导致假发票横行社会。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扰乱了经济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造成了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因此,认真分析出现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摸索出一条加强发票管理的新路子,对堵塞税收漏洞,增加税收收入,强化发票管理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

一、现阶段发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发票使用环节中的问题较为突出与集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按规定开具发票。如项目内容填写不齐全,应开具而不开具和虚开、代开、转借、转让以及白条代替发票的现象,以上这些现象大都存在于饮食服务行业;二是超出经营范围开具发票;三是不按规定取得发票。如消费者个人消费后不需要报销或者开具发票消费者要多出钱时,

消费者一般会放弃索取发票的权利。 此外还有一些发票管理的“真空地带”,比如一些社会办学、培训班、补习班等收取的费用,所使用的票据非常混乱。

2、部分涉税的行政事业性单位纳税意识较低,发票使用混乱。根据现行税法规定,凡应征收营业税的行政性收费均应纳入税务管理,办理税务登记,使用税务发票。而少数行政事业单位从部门利益出发,轻视发票管理,对涉税的收费项目纳税认识不足,存在着行政收费发票与行政收据混开的现象,加之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据核发源头控管不力,造成一些单位使用财政系统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据,偷逃了大量地方税收。

3、发票管理力度不够,信息化管理程度较低。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税收征管中的普及应用,发票管理理应纳入信息管理轨道。目前,我们税务机关所使用的******发票管理模块中,涵盖了从发票的印制、保管、供应,到发票的缴销、查询等发票管理的各个环节,但是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未能充分利用发票管理模块中的各个功能,提高科技管票水平。这就很难对纳税人使用发票的全过程给予有效监控。面对大量的发票违法违规行为,税务部门常因人手不足而处于被动局面。有的税务部门仅依靠办税服务中心和基层征管人员去管理辖区内成百上千份的发票,显得力不从心。

4、对发票管理工作重视不足,管理制度执行落实不到位。

一些单位由于税收任务的压力,只注重税收任务;轻发票管理;重发票发售;轻发票核销,没有充分认识到加强发票管理是强化税收征管、挖掘税源、堵塞税收漏洞的重要手段。在日常征管中,对纳税人存在的违反发票管理法规的行为未能及时制止并进行有效的处罚,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纳税人的违法行为。虽说上级税务机关制定了内容详细、切合实际的发票管理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形同虚设。发票缴销环节缺乏有效的监管,对发票违法违规行为监管不力,视而不见,特别是在强化税收征管的有效方法—“以票管税”工作中,纳税人营业额核定偏低(特别是饮食业),没有和纳税人用票量有机结合,给纳税人少用发票、偷逃税款以可乘之机。

5、发票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不够,处罚标准偏低。纳税人利用发票进行偷逃税款,很主要的原因是税务部门查处力度远远不够,不能触及到纳税人的痛处,是造成目前发票违章行为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另外就是处罚标准有些偏低。《发票管理办法》中规定对纳税人有违反第三十六条规定的行为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没收非法所得,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办法中规定了处罚的上限,但是没有规定处罚的下限,如果纳税人出现发票违章,税务机关处罚一元钱也是一万元以下,在实际工作中处罚的标准很难把握,往往造成税务机关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对同一违

法行为处罚宽严不一。我省发票违法行为处罚标准(试行)中规定丢失发票或者丢失发票和擅自销毁发票存根联以及发票登记簿的,以限额千元版的为例,处罚标准为每本2000元,如果纳税人领购一本25份的服务业发票,最高金额能填开240000余元,缴纳税款仅营业税就需12000余元,要是纳税人恶意丢失或者损毁,我们税务机关只能根据每本2000元最高为一万元的处罚标准对其进行处罚。相对于利用发票进行各种违法活动所获得的暴利,罚款数额偏低,不能有效扼制发票违法行为的发生。虽然国家制定的一些管理办法不是以处罚为目的,主要是以注重教育为主,但是对那些依法用票意识较低、恶意骗税的纳税人就应当加重处罚,以典型案例向社会公布以起到提高全社会依法用票的意识,形成依法用票光荣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发票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1、继续加强发票管理知识的普及与宣传。在宣传税收法规的同时,利用报纸、电视、杂志、网络等媒体,将普通发票知识带进校园、社区和广大用票单位。既要对外宣传,也要对内宣传,使用票单位和个人增加对发票基本知识的了解,提高广大用票单位和个人的依法用票意识,从源头上控制发票违法违规行为。

2、提高发票管理水平,实现发票管理科技化、信息化。将发票管理逐步纳入信息化管理轨道,全面、充分地运用

******发票管理模块,将发票的印制、保管、供应,到发票的缴销、查询等各个环节管理工作均使用微机进行管理,完善******发票管理模块的功能,添加“智能提醒功能”如果发放发票时,经过计算机的自动比对超出了该户税务登记的经营范围或者超出了该户核定的领票数量等情况时计算机将对操作者进行一些提示或者限制,使发票管理工作准确及时、标准规范、信息齐全、查询迅速,达到堵塞税收漏洞、强化发票管理的目的,实现发票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

3、完善现行发票管理制度。发票管理制度中好的方面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对不足的方面应及时加以纠正和完善。如对收取发票保证金的范围,《发票管理办法》以及我省发票保证金及保证人管理办法中规定,仅限于外省、直辖市自治区来本辖区内从事临时经营或省内跨市、县从事临时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申请领购发票时,应缴纳发票保证金或提供保证人。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纳税人经营情况变动的影响,部分纳税人根本不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相关注销手续就突然之间脱离出税务机关的视线,形成“失踪户”,从而造成一定数量的流失发票,无法收回发票存根,对其使用发票的情况也就无法核对。如我县**分局辖区内就存在约70余本的流失发票。对规定收取发票保证金的范围能否延伸到所有申请领购发票的纳税人,设立发票保证金专


浅析如何做好发票管理工作》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344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浅析如何做好发票管理工作
相关文章
  • 浅析如何做好发票管理工作

    浅析如何做好发票管理工作发票是纳税人经营活动轨迹的原始凭证,是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效证据,是税务机关征收税款的重要依据。“信息管税,以票控税”管理模式又将发票管...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