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用来表示肯定的词语有哪些 正文

用来表示肯定的词语有哪些

2016-10-25 10:03:59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的用词的一些方法

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的用词的一些方法

1表示判断。“是”“了”用“谁也不能否认”

2表示非常肯定。“一定”“必须”用“非??不可”“不能不” 3表示不情愿、不得已。“只能”“只好”“只得”用“不得不” 4表示全部。“全”“全都”“全部”用“没有??不”“无不”

5表示推测。“会”“可能”“能”“应该”用“不可能不”“不会不” 陈述句变双重否定句练习 双重否定句

双重否定句是使用两个否定词来表达肯定含义的句子。

例如"不??不"、"没有??不"、"非??不"等。

双重否定句的肯定语气比一般肯定句强烈或委婉。例如:他不敢不去。(强烈)

我不得不告诉你事情的原委。(强烈)

没有谁不惧怕他的威严。(强烈)

你若是想在这个世界留下值得让人怀念的事迹,那就非得有毅力不可。(强烈)

他不会不同情我的。(委婉)

没有什么不可以。(委婉)

书面语中还经常使用“无不、无非、不无、未必不”等双重否定词语来表示肯定。

篇二:正确使用词语

一. 教学内容:

高三总复习

正确使用词语(一)

二. 教学步骤:

(一)考点综述

“正确使用词语”历年高考都是常考点,能力层级为D,是语言表达的一个重要内容。考查的内容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种。

常见题型为:

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

2. 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

(二)复习策略

1. 锁定范围,复习要有针对性

2. 着重积累,在练习中提高准确性

(1)通过一些近义词、多义词辨析的常见方法结合语境去分析这些词语运用是否准确、得体。

(2)根据语境,分析词语的感情色彩。

(3)理解成语(熟语)意义,准确判断成语(熟语)使用正误。

(三)解题技巧

1. 审视句意对句中词语要求的义项是什么,两者是否一致。

2. 审视词语的感情色彩与所处的语境色彩是否相融,能否变通。

3. 审视词语使用的适用对象、范围与句意表达的对象、范围是否吻合。 辨析近义词的方法

要正确使用词语,就要学会辨析近义词的细微差别。

近义词之间的差别我们一般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来辨析:

从色彩方面辨析

①词的色彩不同

色彩是指词义附带的某种倾向、情调。有的表现为感情上的,叫感情色彩;有的表现为使用场合的不同,叫语体色彩。

如:成果——后果 节俭——吝啬 维护——庇护 聪明——狡猾褒义词:具有肯定或赞许的感情。如:鼓励、成果、抵御、果断。贬义词:具有否定或贬斥的感情。如:煽动、后果、抗拒、武断。中性词:不表示褒贬。如:鼓动、结果、抵抗。

词除褒贬义之外,还有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色彩,虽然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各适用于不同场合。我们称之为语体色彩,主要表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口语具有通俗朴实生动的风格。书面语有文雅、庄重的风格,多用于郑重场合。

如:陵墓——坟 富态——胖 兹——现在 马铃薯——土豆 苍穹——天空

口语:聊天、办法、吓唬、妈妈、生日。

书面语:谈话、措施、恐吓、母亲、诞辰。

从词义方面辨析

②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不同,如:

年华——年岁 风俗——风尚 书籍——书 河流——河

上面的词中都有相同的语素,左边的词义范围比右边所指的要大。

③词义侧重点不同

如“诡辩”与“狡辩”都指无理强辨,但“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似是而非的论证,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狡辩”着重点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辩”就是歪曲事实,狡猾地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

④词义的轻重不同

一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适用于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物,有的表示的程度深、性质重,有的程度浅、性质轻。如:请求——恳求 批评——批判 担心——担忧 制造——创造

以上各组词均是前轻后重。

从运用上辨析

⑤词语的习惯搭配不同

在语言实践中,词和词的搭配有一定的习惯,不能任意组合。如:发扬——优点、作风、传统;发挥——创造性、积极性、作用、干劲改进——工作、方法、技术;改善——生活、关系、条件

⑥词性和句法功能的不同

如“公然”“公开”都含有不加掩饰地采取行动之意,但“公然”是副词,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公开”是动词兼形容词,在句中充当谓语,如“真相早已公开了”;可充当状语,如“公开表明态度”;可充当定语,如“公开的秘密”。

⑦适用的对象不同

爱护: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或同级同辈之间。

爱戴: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

关怀:用于上对下、长对幼,只用于对人。

关心:对人对物均可用,对人时,用于一般人。

(四)方法指导

1. 实词

实词词义的辨析一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1)区别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

例:事情——事件——事故

(2)区别词的色彩。

① 感情色彩

例:成果——结果——后果

② 语体色彩

寿辰——生日 宰——杀

③ 口语和书面语的不同。

吓唬——恐吓 小气——吝啬

④ 一般用语和特殊用语的不同。

可以——准予 脑袋——头部

(3)词义的轻重。

损坏——毁坏 努力——竭力

(4)看词语的习惯搭配。

发扬——发挥 改进——改善

(5)词性和句法功能。

诞生——诞辰 突然——猛然

(6)词义着重点不同。

精细——精致——精巧——精美

才能——才华 陡峭——峻峭

2. 虚词

(1)明确虚词位置

例1: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儿,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再看了一阵。

例2:尽管他行车已三十万公里,却从没有发生过重大事故。

(2)防止虚词滥用

例1: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对种种不爱惜人民币的错误做法,以及随意将人民币放大后销售的违法行为,尚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例2:有一些电视剧本不能采用的原因,是因为它们格调太低,只能迎合少数人的口味。

(3)避免虚词误用

例1: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进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例2:今年要以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切实抓好。

(4)辨析近义虚词的不同含义

不免——难免

(五)题型示例

1. (2004年江苏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 随着社会的发展,________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② 分别二十多年后,同学们再相聚时,我已经很难________出小学时的同桌了。

③ 这里出产的绿茶久负盛名,要仔细________才能领略到它的妙处。

A. 终身 辨认品尝 B. 终身 辨别品评

C. 终生 辨别品尝 D. 终生 辨认品评

2.(2002年全国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 中美关系________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② 你比他只是________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

③ 这几天我________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

A. 一再多少往往

B. 再三多少常常

C. 一再稍微常常

D. 再三稍微往往

3.(2002年全国卷)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A. 过错(过失、错误) 过犹不及(过头或不够都不好) 过瘾(满足癖好)闻过则喜(听到以后就感到高兴)

B. 道义(道德、正义) 道听途说(在道路上听到并传说)

道歉(表示歉意)能说会道(善于言辞、很会说话)

C. 工会(职工团体)适逢其会(恰巧碰到了那次聚会)

会谈(多人商谈)心领神会 (不用明说就已经领悟)

D. 张望(向远处看)剑拔弩张(提出刀剑、把箭射出)

张榜(贴出文告)虚张声势(假装、夸大自己的气势)

(六)典型词例辨析

1. 读音相同、书写半同的近义词。

(1)必须——必需

(2)不力——不利

(3)不至(不至于)——不致(不致于)

(4)发愤——发奋

(5)考查——考察

(6)利害——厉害

(7)力行——厉行

(8)辽阔——寥廓

(9)邻近——临近

2. 读音半同、书写半同的近义词。

(1)暧昧——暗昧

(2)哀号——哀嚎

(3)安定——安宁——安谧

(4)安放——安置

(5)懊悔——懊恼

(6)按照——依照——遵照

(7)颁布——公布

(8)保持——维持

(9)包含——包涵——包括——包罗

(10)保障——保证

(11)宝贵——珍贵

(12)悲哀——悲伤——悲痛

3. 读音不同、书写不同的近义词。

(1)办法——措施

(2)刹那(刹那间)——顷刻——霎时——瞬息

(3)憧憬——向往

(4)打算——企图

(5)朝——向——往

(6)到底——终于

(7)发表——宣布

(8)迟疑——踌躇——犹豫

复习建议

1、多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等有关工具书,了解词语的确切含义。 这是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 平时要注意积累。

2、解答此类题的方法和技巧

⑴把握语境含义。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语境就是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也就是上下文。要确定词语的意思,必须把它放在语境中考虑。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但是到了一个语境中。每个词都只能有

一个固定的意义。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主要是看其适合语境与否。选择恰当词语,要先把握语境含义及特点是十分必要的。如:

我国大型深水港——山东石臼港的建设进展顺利,(截止、截至)九月中旬,已完成全年施工计划的90%。

从语境看,是整个事件的中间暂停,将来还要继续进行。因而用“截至”就比较恰当。因为“截止”是指到某时间停止,不实发展:“截至”是指截止到某时间、事件仍会发展。

⑵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选其符合语境义者。注意辨别同义词或近义词在意义、色彩、运用这几方面的细微差别。

如: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她(化装、化妆)成一个阔太太,打扮得珠光宝气。

语境意义是明显的,是指她把自己打扮成一个阔太太。“化装”与“化妆”,相异语素是“装”与“妆”。都有修饰、打扮意义,但“装”有服装义,“化装”就是改变自己的服饰而装扮成某种身份的人,“妆”是打扮义,使自己容颜美丽。因而应选“化装”。

⑶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再判断该选何词。有些近义词没有相同或相异的语素,无法通过语素比较进行鉴别。从词语本身的意义、功用又辨析不清,那就把所辨析的词语放入日常习惯用语中,由此而区分出其异同,如:

他(迟疑,犹豫)不决地伫立着,缓缓环顾四周的房屋和院中的景物。“迟疑”“犹豫”都有“一下不能判定”义。迟疑不决、犹豫不决,这些词语都正确。只有放到日常习惯语境去体味其差异,才能判定应选哪一个。“我请他帮助,他迟疑了一下,还是跟我走了。”“我请他帮忙,他犹豫了一下,同意了。”“迟疑”常指行动而言,“犹豫”常指态度而言,因而据语境应选“犹豫”。

目标

1.能够准确理解常用熟语(主要是成语)的含义。

2.能在具体语境中辨析并正确使用常用的成语。

教学设想

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结合具体语境辨析并正确使用成语是本课的难点。总结辨析的方法,进行归类积累,辅以近几年的高考练习,是突破难点的有效途径。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1999—2003年高考成语试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

篇三:古汉语的词类

第一章古汉语的词类

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即根据词和词之间的结合能力而划分的类。如根据是否能受数量词修饰并不受程度副词修饰的语法功能,我们可以划分出普通名词这一类。在划分词类的过程中,词义也可作为一种虽不严密,但却迅速的判定依据。如名词表人和事物的名称等。

关于词类的划分,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传统的词类的划分方法,将古代汉语的词类比照现代汉语词类的划分标准进行划分。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汉语是一种具有民族性的语言,它有它的独特特点,而作为承接着主要语法功能的词,必然会带有这种特点(词无定类)。但是现阶段的词类的讲解,主要简单套用西方已有的现成的语法体系,使我们现阶段的研究陷入了很多矛盾的地方。所以一部分专家主张重写汉语语法。但是事实上,在汉语中,不但一词多义,而且一义也有不同用法。因为词义不同,用法不同,便影响它的词类。所以前人称之词无定类。在古代汉语中,虽然有不少词类活用现象,但是能活用的也就是少数词,并且活用的范围十分有限。所以词是可以划分为固定的类型的。

古汉语的词类首先根据能否单独充当结构成分而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凡是能够单独充当结构成分的是实词,反之是虚词。从词义的角度看,实词主要是用来表示词汇意义(实际意义,概念),虚词主要用来表示语法意义(表示概念之间的各种语法关系和句子的语气等)。根据不同的语法功能,又可把实词划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后两者有的归为虚词)。虚词的分类一般有(副词、代词)连词、介词、语气词、助词、叹词。

因为在古汉语中的虚词地位特别重要,我们将重点介绍,对于实词我们只作简单的介绍,

名词 名词包含普通名词、专有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四个小类。从语法功能看,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要活跃些。

动词动词包含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和能愿动词三类。

形容词包含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两类。在古汉语中,性质形容词以单音节为主(也不部分双音节词),状态形容词以双音节为主(也有部分单音节词)。

数词 包括基数词、序数词和概数词三类。

量词 量词分为物量词和数量词两类。

第一节 副 词

一、副词的性质。副词是一种半实半虚的词,它们能表示行为、动作、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可能性、情态和否定作用等,有一定的词汇意义,能独立充当句子中的次要成分,这是它近似实词的一面,但是它不能单独表示一种实物、一种实事或实情,同时又不能用作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这是它同其他各类虚词相似的一面。

二、副词的分类

副词可以用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在句子中经常充当状语和补语根据副词所表示的意义,它大致可以分为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情态副词、肯定否定副词、谦敬副词(表敬)的六类。

1.程度副词 程度副词用以表示事物性质和动作行为的程度,其程度分为程度高、低和加强(程度加深)三种。

表示程度高的副词有:“极”、“最”、“至”、“甚”、“尤”、“太”、“殊”、“孔”、“良”、“颇”、“绝”等。如:

秦女绝美,王可自娶,而更为太子娶妇(《史记·伍子胥列传》)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战国策·齐策》)

我朱孔阳,为公子裳(《经·七月》)

涉浅水者见鱼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深者观蛟龙(《论衡》)

表示程度低的副词有:“少”、“略”、“稍”等,意思是稍微、略微等。如: 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赵策》)

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注意,颇,也可表示程度低)(《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司马迁《报任安书》)

项羽以故疑范增,稍夺之权(《汉书·项籍传》)

表示程度加深的副词有“益”、“愈”、“弥”、“滋”、“加”等,意思是“更加”、“更”等,如:

退而修《》、《书》、《礼》、《乐》,弟子弥众(《史记·孔子世家》)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韩愈《师说》)

2.范围副词

用以表示事物性质和行为动作的范围,其范围大致有全部、局部、共同和互相三种。

表示全部的副词有“皆”、“俱”、“咸”、“悉”、“尽”、“都”、“共”、“毕”、“举”等 ,意为“全”,“都”。如:

是故有天下七十二圣,其法皆不同(《吕氏春秋·察今》)

其妻问所与饮者,则尽富贵也(《孟子·离娄下》)

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孟子·梁惠王上》) 表示局部(限止范围)的有“特”、“徒”“第”“直”“止”“但”“独”“仅”等,意为“只”,如: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梁惠王上》)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孟子·离娄上》)

故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其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荀子·非相》) 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史记·孙膑》)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

注意“独”作为范围副词,意为“只”,还可作情态副词,表反问语气,如: 太尉起,拜贺朱虚侯曰:“所患独吕产,今已诛,天下定矣” (《史记·吕太后本纪》)

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史记·魏公子列传》)

“仅”作范围副词言其少,意为“才,只”,这是古今一致的,但在唐代诗文中“仅”还可用在数量词谓语前,表示接近于某一数量,有将近、几乎、差不多达到的意思(音,去声),如:初守雎阳时,士卒仅万人(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表示共同和互相,如:

山东豪杰并起而亡秦族矣(贾谊《过秦论》) .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国语·越语上》) .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时间副词

时间副词在副词中数量最多,根据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快慢、连续、频率等,

时间副词可以分为已然、将然、正在进行、开始最末、久暂等五种。

表示已然: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发生过,这样的副词有:尝、既、已、业等,如: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世》)

表示将然的副词有:行、将、且、等,意为“将要”,如:

公将鼓之(《左传·曹刿论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列子·汤问》)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表示正在进行的副词有:方、适、会、属等,意为“正、正好、恰好”等,如: (灌夫)身中大创十余,适有万金良药,故得无死(《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战国策·燕策》)

表示开始和最末,如:

陈涉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

虹始见,萍始生(《礼记·月令》)

表示久暂的副词,如:

君长有齐,奚以薛为?(《战国策·齐策》)

眉寿万年,永受胡福(《仪礼·士冠礼》) .

4.情态副词

用以表示动作行为的情貌和状态,可大致分为素常、疾徐、适逢、频数、其他五种。如: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若不趣降汉,汉今虏若(《史记·项羽本纪》)

下臣不幸,属当戎行(《史记·酷吏列传》) .

忌不自信,复问其妾(《战国策·齐策》)

余姑翦灭此而朝食(《左传·成公二年》)

注意:岂、宁意相同,和句尾语气词“乎”、“哉”等相呼应,表示一种反诘语气,如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岂人主之子孙必不善哉?(《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盖”作情态副词,主要有两种用法,一是放在句首表示提示语气,有引起下文的作用(有人称发语词),二是放在句前或句中,表示一种不肯定的语气,相当于“大约”、“大概”。如:

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司马迁《报任安书》)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殆”作副词用法有二,一是表示推测语气,“只怕”、“也许”;二是有“几乎”、“差不多”的意思。如: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诗经·七月》)

数日有众十万,遂连陷郡县数十,众殆百万,四方大震(《容斋随笔·方腊起义》)

5.肯定、否定副词

用以表示谓语的肯定与否定,大致可以分为肯定、否定、禁止、估量四种。如: 民死亡者,非其父兄,即其子弟(《左传·襄公十四年》) .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战国策》) .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 .

无友不如己者(《论语·学而》) .

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正西,去汉可万里(《史记·大宛列传》) .

注意:(1)不、弗用法大致相同,表示一般的否定,但“不”的否定范围宽(动词、形容词),弗的否定范围窄,一般只限于及物动词,如:

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左传·鞌之战》)

不介马而驰之(《左传·鞌之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

总之,凡是用“弗”的地方都可用“不”。

(2)“勿”和“毋”(古书常作“无”),常用于祈使句,表示禁止或劝勉,意为“别”、“不要”,如:

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鸿门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但用在陈述句中,不再表“禁止”,意思和“不”差不多,如:


用来表示肯定的词语有哪些》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030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用来表示肯定的词语有哪些
相关文章
  • 用来表示肯定的词语有哪些

    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的用词的一些方法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的用词的一些方法1表示判断。“是”“了”用“谁也不能否认”2表示非常肯定。“一定”“必须”用“非??不可”“不能不...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