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生物入侵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 正文

生物入侵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

2017-03-01 05:54:08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摘要:综述了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农业生物技术的疫苗、工业生物技术、医药生物技术及其在生物技术领域中的应用情况,介绍了生物技术领域重点攻关课题研究进展,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现代生物技术 产业化 现状与趋势

1 前言

生物技术也称生物工程,它是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建立的、为创建新的生物类型或新生物机能的实用技术,是现代生物科学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具体而言,生物工程技术包括转基因植物、动物生物技术、农作物的分子育种技术、医药生物技术、纳米生物技术、重要疾病的生物治疗等。当前,世界生物技术发展已进入大规模产业化的起始阶段,蓬勃兴起和迅猛发展的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等领域,正在促使生物产业成为世界经济中继信息产业之后又一个新的主导产业[1]。

现代生物技术以20世纪70年代DNA重组技术的建立为标志,以世界上第一家生物技术公司——Gene-Tech的诞生(1976)年为纪元[2]。此后,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投身于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并取得了许多重大的进展。至此,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技术上的革命带动了现代发酵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以及蛋白质工程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和战略价值的现代生物技术。生物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再生性,可以循环利用生物体为操作对象,在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方面有巨大的潜力,而且投资少、周期短、经济效益大,并且没有污染。他是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一项关键技术,在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粮食、健康、环境和能源方面已经取得并将取得更大进展,对促进社会经济诸领域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2 全球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

2.1 产值继续增长

2013年,全球生物工程药品市场规模为2705亿美元,2014年增长至3051亿美元。基于疾病诊断和治疗对重组技术、医药生物技术以及DNA测序技术等的需求不断增加,全球生物技术市场预计以12.3%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至2020

年全球生物技术市场规模达6068亿美元。

随着美国、中国以及印度等人口基数的不断增长,对小麦、水稻、甘蔗、豆类等粮食产品以及农业发展需求的增长给生物技术市场的增长带来很大的影响。农业用地的有限性、水资源的短缺、农作物产量低下以及害虫袭击促进研究人员开发创新农业技术。转基因作物等生物技术的应用也是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2.2 产业的发展集中在美欧日

目前全球生物技术的开发、应用和消费仍然集中在美国、欧洲和日本,2001年美国生物技术产业产值占全球的47%,其次为日本和欧洲,分别占23%与14%。产业集群发展情况,分析国际生物技术产业发展较好的国家和地区可以发现,当地往往已经形成了若干个产业集聚地,例如美国形成了波士顿(Boston)、洛杉矶(Los Angeles)、纽约(New York)、费城(Philadelphia)、北卡金山角(Raleigh-Durham)、圣地亚哥(San Diego)、旧金山(San Francisco)、西雅图(Seattle)及华盛顿巴尔地摩(Washington-Baltimore)九大生物技术产业区,这9个地区集中了全美3/4的生物技术公司,已经形成了明显的产业集群优势,确立了美国在生物技术产业上的头号强国地位。其它包括英国的剑桥基因组园、法国巴黎南郊的基因谷、德国的生物技术示范区、印度班加罗尔和得里生物技术产业区等,都为该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国九大生物技术产业园区。

鉴于生物技术产业的集聚发展特性,许多国家已经将建立生物技术产业基地,实施政策倾斜,市场驱动,政府诱导,推动生物技术产业的集聚式发展作为了产业推动的重要举措。

3 我国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现状

3.1 中国生物技术的发展形势

近年来,我国生物技术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初读形成了医药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工业生物技术等门类齐全的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生产体系。我国生物技术产业正快速发展并将大力推动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在国际经济大环境驱动下,生物技术产业逐渐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3.2 中国生物技术在国际中的地位

经过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中国生物工程技术逐渐接近世界领先水平,长三角生物技术研究部分领域达世界先进水平,但是,中国生物技术产业与外国仍有较大差距。

3.3 中外生物科技发展合作状况

生物技术领域国际合作频繁,中国和东盟开展中国—东盟热带资源保护与生物技术应用领域合作[3];中国和意大利共创生物技术信息通讯和生物技术领域合作机遇;中国和德国合作研究纳米生物技术;中国和法国合作干细胞研究。 4 现代生物技术的前沿领域

4.1 农业生物技术

农业生物技术是指运用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以及分子育种等生物技术,改良动植物及微生物品种生产性状、培育动植物及微生物新品种、生产生物农药、兽药与疫苗的新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有转基因农作物、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兽用疫苗、动物克隆等方面,并且发展前景空间巨大,其产品市场发展迅猛。

4.2 工业生物技术

2012-2014年,我国工业生物技术发明专利数量增长快速,在全球处于领先水平,全球总计公开工业生物技术发明专利28154件,其中有一半(14862件)在中国进行保护。按照专利家族成员国分布情况统计,在所有专利家族中,中国发明专利所占份额最高,达到31%,是排在第二位美国专利的2倍。

来自中国专利权人的工业生物技术中国发明专利数量总体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其中,2014年工业生物技术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中有82.5%都是来自中国专利权人的申请,达到近年来新高。此外,中国在工业生物技术领域相关研究也居于国际领先地位。2012-2014年,全球学者在工业生物技术领域的专门性代表期刊发文量为19797篇,中国共发文5114篇,发文量排名全球第一,排名第二的美国共发文4019篇。两国发文量合计占全球发文的46.1%,数量优势明显。

目前,中国工业生物技术发展已经具备一定的产业格局,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生产技术水平大幅提高,在发酵产品、生物化学品、生物基材料、生物能源等方面有较大优势。

4.3 医药生物技术

近年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迅猛发展,各省市纷纷出台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相关鼓励政策,设立专门产业园区,民间投资热情高涨,其中干细胞研究为心肌梗塞、脊髓损伤、肝硬化、糖尿病等多领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希望,是近期医学前沿重点发展领域,更是我国最有希望走到世界前列的研究领域。北大未名集团在生物技术领域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自2013年在合肥半汤建立世界首个生物经济实验区,建造世界最大的抗体药生产基地,与美国贝勒医学院合作进行的CAR-T免疫细胞治疗技术在治疗癌症这一领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我国将为医药生物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探索全球医药生物技术发展方向,推广先进的技术与先进模式,为政府、研究机构和相关企业提供借鉴参考,对推动我国医药生物领域起到巨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5 生物技术领域重点攻关课题研究进展分析

5.1 RNA研究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克疫与癌症研究所项目负责人计算机系教授Francois Major领导的生物信息学院研究小组摸索出了有关核糖核酸(RNA)结构的“字母表”,利用它可以方便地根据基因测序数据推断出RNA的三维结构;美国科学家在RNA自我复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日本东京大学和科学技术振兴机构的研究人员合成世界最短双链RNA片段;小RNA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海洋生物产品工程组薛松研究员在其之前研究的基础上.再次与合作者利用结构生物学手段,揭示了另一类非编码RNA及其相关蛋白质和RNA的复合物的三维晶体结构及其相互作用。

5.2 基因治疗

利用健康的基因来填补或替代基因疾病中某些缺失或病变的基因,设计再造出患者能够接受的正常器官。或人为的修改有缺陷的基因组达到治病的目的。当下基因疗法是先从患者身上取出一些细胞,然后利用对人体无害的逆转录病毒当载体,把正常的基因嫁接到病毒上,再用这些病毒去感染取出的人体细胞,让它们把正常基因插进细胞的染色体中,使人体细胞就可以“获得”正常的基因,以取代原有的异常基因。

中美医学专家联手探索眼科疾病基因治疗;基因疗法治愈转移性黑色素瘤有新进展。

5.3 环保生物技术

生态系统恶化对人类健康有重要影响,对此大批科研工作者通过努力取得丰硕成果,马自达公司与广岛大学合作研发环保生物塑料技术,该项目旨在非粮食作物纤维素生物原料的基础上研发新型环保生物塑料技术,以间伐木材、稻草、木料刨花等非粮食作物的纤维素为原料,具有不消耗粮食的显著优点。同时,纤维素生物原料是一种碳平衡资源,有助于削减矿物燃料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量,并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南开大学成功研制生物环保新材料,南开大学研制的环保高分子材料γ-聚谷氨酸将在在食品、化妆品、医药、环保、农业和水处理等八大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据南开大学环境微生物与微生物催化室研究人员介绍,通过微生物方法合成的环保材料γ-聚谷氨酸,具有优良的水溶性和吸附性[4]。

6 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前景预测

6.1 发展空间巨大

尽管目前中国的生物科技,尤其是居中国生物产业之首的生物医药领域发展较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仍落后,但“落后”同时也意味着其中的市场潜力空前。根据BIO大会上公布的数据,中国处方药市场预计将以26%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并将在2020年达到3150亿美元,而现如今中国的处方药市场规模仅为480亿美元,由此可见,生物医药市场的提升空间巨大。

6.2 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高科技产业

伴随着世界经济和科学的增长,世界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大趋势;高科技引发的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新世纪的经济的腾飞。大科学和科技进步也同样带动了一些新兴产业如初升的太阳光芒四射、蓬勃发展,被誉为朝阳产业。生物产业以其巨大的潜能和高科技含量,成为21世纪的高科技主角和前沿产业。世纪之交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为现代生物产业,尤其是生物产业的高技术核心——基因产业的兴起和发展造就了无数新课题和巨大的商机。

参考文献:

篇二:生物入侵的防治对策

生物入侵的防治对策

摘要 生物入侵是当今世界最为棘手的三大环境问题之一。生物入侵是又一种形式的生物污染,随着国际人员的往来,货物贸易的发展和全球环境的变迁,这一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就其中几种在我国突出的物种入侵例子,说明一下现今我国物种入侵的现状,然后在此基础上简要介绍几个生物入侵的防治对策。

关键字生物入侵 防治 对策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这些生物被叫做外来物种。外来物种是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外来入侵物种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等特点;被入侵生态系统具有足够的可利用资源,缺乏自然控制机制,人类进入的频率高等特点。外来物种的“外来”是以生态系统来定义的。

如今我国生物入侵的现状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入侵物种多:据最新显示我国外来生物已达400多种,其中380种植物,40种动物,23种微生物,其中50多种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最具威胁的外来生物。二是入侵物种分布范围广:外来入侵物种在我国几乎无处不在,目前全国所有省区均发现有外来入侵物种,而且涉及几乎所有生态系统,从森林、农业区、水域区、湿地、草地、城市居民等都可以看到,其中以低海拔地区及热带岛屿生态系统的受损程度最为严重。三是生物入侵造成的损失严重:资料显示,目前外来入侵生物每年对我国农林牧渔业以及生态和物种资源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元!

生物入侵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下面就其中几个突出的入侵途径举例说明。 自然入侵:外类入侵物种可通过风力、水流自然流入,鸟类等动物还可以传播杂草的种子。有的入侵生物并不是只通过一种途径传入,在时间上并非只有一次传入,可能是多次传入。多途径、多次数的传入加大了外来生物定植和扩散的可能性。

人为引进:因为经济发展需要从国外引进优良品种是必要的。但一些个人或团体出于经济、环境绿化或观赏等目的,而盲目引进外来物种,造成了难以控制的后果。

进出口贸易和入境旅游:进出口贸易和入境旅游是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便捷途径。我国检疫部门每年在进口贸易的产品、进口产品的木质包装和铺垫材料,以及入境旅客行李物品的检疫中,都能载获不少对我们有潜在威胁的物种,其中包括病菌、害虫及杂草等。

船舶压载水: 资料显示,每年约有100亿吨的压载水在全球转移,而这些水大部分是取自于船舶卸货港口及去附近水域,因而水中几乎含有所有水生生物所需的生存条件。这些生物到达一个新地方之后,在适宜的环境中,有可能立足并繁衍,影响当地的生态系统,以致造成生态灾难。

农副产品走私:尤其是水果和种苗走私,不仅偷逃国家巨额关税,还为外来有害生物打开方便之门,大大消弱了国家检疫机构的把关作用,是危害我国经济和生态安全的一大毒瘤。

生物入侵在我国普遍存在,下面就其中几个有害物种的入侵举例说明。

薇甘菊

薇甘菊是多年生藤本植物,在其适生地攀援缠绕于乔灌木植物,重压于其冠层顶部,阻碍附主植物的光合作用继而导致附主死亡,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有害植物之一。

在中国,薇甘菊主要危害天然次生林、人工林,主要对当地6~8m以下的几乎所有树种,尤其对一些郁闭度小的林分危害最为严重。危害严重的乔木树种有红树、血桐、紫薇、山牡荆、小叶榕;危害严重的灌木树种有马缨丹、酸藤果、白花酸藤果、梅叶冬青、盐肤木、叶下珠、红背桂等;危害较重的乔木树种有龙眼、人心果、刺柏、苦楝、番石榴、朴树、荔枝、九里香、铁冬青、黄樟、樟树、乌桕;危害较重的灌木植物有桃金娘、四季柑、华山矾、地桃花、狗芽花等。薇甘菊又名小花假泽兰,生长迅速,不耐荫,通过攀缘缠绕并覆盖附主植物,对森林和农田土地造成巨大影响。由于薇甘菊的快速生长,茎节随时可以生根并繁殖,快速覆盖生境,且有丰富的种子,能快速入侵,通过竞争或他感作用抑制自然植被和作物的生长。在马来西亚,由于薇甘菊的覆盖,橡胶树的种子萌发率降低27%,橡胶树的橡胶产量在早期32个月内减产27%~29%;在东南亚地区,薇甘菊严重威胁木本植物,油棕、椰子、可可、茶叶、橡胶、柚木等都受危害。由于薇甘菊常常攀缘至10m高的树冠或灌木丛的上层,因此,清除它时常伤害附主作物。

在广东内伶仃岛,发育典型的白桂木-刺葵-油椎群落常绿阔叶林,几乎被薇甘菊覆盖,除较高大的白桂木外,刺葵以下灌木全被覆盖,长势受到严重影响,群落中灌丛、草本的种类组成明显减少。疏林树木、林缘木被薇甘菊缠绕,出现枝枯、茎枯现象,呈现明显的逆行演替趋势。[1]

德国小蠊 德国小蠊,原产于德国,故称“德国小蠊”。因国际间的贸易往来,在商品流通运输的过程中输入我国,由于其体态与蟑螂极为相似,个体的大小如一般蟑螂四分之一,属蟑螂的一个品种。小蠊的繁殖速度比一般蟑螂要快数千倍,经半个月左右其幼卵即可长成成虫,群体数量比一般蟑螂多几倍乃至几千倍。小蠊的生活习性与一般蟑螂相似,喜在宾馆、酒店的中西厨房、酒吧、餐厅、包房等场所活动。它对人们造成的危害与蟑螂类似,主要是它们在活动其间将许多有害物质及病菌等传播到人们的食品及用具中,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危害。

德国小蠊正式大规模入驻中国有近二十年的时间,已经从开始的少数大城市蔓延到几乎中小城市甚至小集镇和农村地区,据国家疾控中心相关资料显示,一只雌性德国小蠊一年最多可以繁殖出一百万只后代。随着防治用杀虫剂的大量使用,德国小蠊已经具备了极强的抗药性,多数杀虫剂对其无效。因德国小蠊的存在和难以防治,导致目前蟑螂已取代老鼠成为四害之首!德国小蠊随着国家、地区间经济、文化交往的日益频繁密切,随着全球环境不稳定因素的不断增多,一切没有硝烟的生态战争——“生物入侵”正在全世界范围悄悄打响,其造成的生态灾难正严重威胁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及全球的生态安全。

生物入侵固然可怕,不过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听天由命,所以在这里我提出几条防治对策,希望可以作为参考。

一.加强立法规范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们国家在进口货物,农产品,以及人员入关等方面没有完善的规定,对于已经传入并带来危害的生物也没有专门的政策法规。因此迅速制定外来生物入侵防治法,以法律的形式来防止生物入侵是当务之急。

二.大力开展外来有害生物的研究工作 开展外来生物入侵的研究工作,对外来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入侵途径及防治方法进行研究,为外来有害生物的治理提供依据;同时加强疫情监测,在引种种植睇建立监测点,发现疫情几时上报进行防治。

三.对症下药 就是根据已入侵生物的自身弱点,采取类似“以暴制暴”的方法,或者可以从有害生物原产地引进天敌的方法,如引进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蚧等。

四.提公民防范意识 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是能否成功防治生物入侵的关键举措。这方面能否做好关键看政府部门能否进行得力的宣传,教育以及培训工作,同时公民也要树立一个认真的环境保护意识,要做好自身该做的工作,努力尽自该尽的责任以及义务。

此外还可以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完善风险评估制度、建立跟踪监测制度、建立综合治理制度、配套高精度硬件进行有效的检测等等。我相信在结合多方面的力量以及相应得力的措施,有害生物的入侵防治问题一定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参考文献

【1】 王泰祥,张军英 2003 我国生物入侵及其防治对策.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

【2】 李子田,郝瑞彬,沈方 2004 试论生物入侵的危害及防治措施.北方环境

【3】 李占鹏,李东军,王连东等 2003 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现状及防范对策.山

东林业科技

篇三:生物入侵及福寿螺的生物防治

生物入侵及福寿螺的生物防治

摘要: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由于频繁的交流活动,很多生物被无意引入我国。这些外来生物由于对当地环境极强的适应能力,严重干扰了原有物种的生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为了应对生物入侵对我国的危害,在回顾了生物入侵有关概念,分析了生物入侵对我国的危害,最后针对福寿螺这一种入侵生物的危害、防治突出了我国生物入侵的紧迫性,以期为我国生物入侵防治工作提供有益的贡献。

关键字:生物入侵,福寿螺,生物防治

1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这些生物被叫做外来物种。外来物种是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外来入侵物种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等特点;被入侵生态系统具有足够的可利用资源,缺乏自然控制机制,人类进入的频率高等特点。外来物种的“外来”是以生态系统来定义的。一般而言,一国主动引进加以培养、种植养殖,以便丰富国人餐桌或用于保护生态、美化环境等,不归类为生物入侵。“不是本国主动引进,对本土农业、生态环境和人畜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才能称为生物入侵”。外来物种引进是与生物入侵密切联系的一个概念。任何生物物种,总是先形成于某一特定地点,随后通过迁移或引入,逐渐适应迁移地或引入地的自然生存环境并逐渐扩大其生存范围,这一过程即被称为外来物种的引进(简称引种)。毋庸置疑,正确的引种会增加引种地区生物的多样性,也会极大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如美国于20世纪初从中国引种大豆,其种植面积从6000多万亩增加到现在的4亿多亩,目前,美国已成为大豆的最大生产国、出口国。就中国而言,早在公元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返回后,中国历史便揭开了引进外来物种的一页,苜蓿、葡萄、蚕豆、胡萝卜、豌豆、石榴、核桃等物种便开始源源不断地沿着丝绸之路被引进到了中原地区,而玉米、花生、甘薯、马铃薯、芒果、槟榔、无花

果、番木瓜、夹竹桃、油棕、桉树等物种也非中国原产,也是历经好几百年陆续被引入中国的重要物种。 相反,不适当的引种则会使得缺乏自然天敌的外来物种迅速繁殖,并抢夺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进而导致生态失衡及其他本地物种的减少和灭绝,严重危及一国的生态安全。此种意义上的物种引进即被称为“外来物种的入侵”。由此,这种对等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外来物种即被称为“入侵种”(invasive species)。 此外,在外来生物入侵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现象,那就是“时滞”。就是指入侵性外来生物从开始在新的环境里定居到种群开始快速增长和迅速扩大“占领区”之间的时间延迟期(潜伏期)。就是入侵者在最初的时间不会大量繁殖、扩展领域,它们安安静静地在新到达的地方生长。如巴西胡椒在十九世纪被引入美国的佛罗里达,但是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早期,它们并不为人所知。现在,在佛罗里达它们已经占据了280,000英亩的面积,并且群落密集,没有别的植物能与之竞争。还有一种叫千里光的植物,它原先在十八世纪末仅生长在牛津植物园,但到十九世纪中叶很快蔓延到英国许多地方。外来生物入侵过程中的时间延滞,或有或无,或短或长,从短短的几年到几十年或上百年,更有甚者可以持续几个世纪。这样就使得外来生物入侵更加难以琢磨,说不定在我们周围默默无闻存在了很长时间的某种什么外来生物会突然爆发性生长,给人类带来许多麻烦。

1.1生物入侵的途径

一般认为,生物入侵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自然途径,另外一种是人为途径[2]。自然途径主要是通过风、河流、鸟类迁徙等方式,将外来物种被动的引入到当地。依靠自然途径实现的生物入侵很少。当前,生物入侵的主要途径在于人为因素,这其中,又可分为有意的引入和无意的引入。有意的引入包括物种驯化、品种改良或者是增添生物多样性。无意的引入主要是通过各种经济活动所实现,而这正是我国生物入侵的主要来源,对我国生态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1.2生物入侵的危害

生物入侵的危害集中在对生态、人体和经济 3 个层面[3]。生物入侵通过破坏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严重干扰生态系统的运行。生物入侵通过各种

传播渠道,进入人体,可以给人体极大的的损伤。生物入侵还极大的威胁经济的正常运行,可以给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失。

1.3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巨大巨大的危害。一是由于入侵种能更好的适应当地的生存环境和立地条件,表现出了更好的竞争优势,入侵种将会极大的挤占原有物种的生存空间和资源,导致本地物种数量减少、质量下降,最终引发被入侵区域生物多样性的降低。二是由于生物多样性降低,生物入侵将会改变原来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破坏生态系统的组成,威胁原有生态系统正常功能的有效实现,引发更为严重的生态灾难。

1.4生物入侵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据统计,有很多外来物种都可能成为人类的病原或病原的传播媒介。这些生物一旦通过某种途径进入人体,将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危及我们的生命。

1.5生物入侵对经济发展的危害

生物入侵对经济发展也具有很大的危害。近年来,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蚧、松突圆蚧、美国白蛾等森林入侵物种对森林的危害面积年年激增。豚草、紫茎泽兰、飞机草、薇甘菊、空心莲子草、水葫芦、大米草等肆意蔓延,已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前些年发生的水葫芦、蓝藻事件更是严重威胁有关地区的发展。

1.6我国生物入侵的现状

在我国,复杂多变的自然特征使得许多外来物种很容易找到适宜的栖息地 ,再加上建国以来,尤其是近10年,外来种的引入多为有意识的行为,因此引入失败的很少,居留成功的倒占大多数,从而客观上促进了它们向入侵种的转变。以下列举的均为在我国“大获成功”的典型外来入侵种的实例。

1.6.1水葫芦 (Eichhornia crassipes)

水葫芦,学名凤眼莲,一百年前被作为花卉引入我国,上世纪中叶始作为猪饲料推广种植,后变为野生,它繁殖力极强,合适条件下每5天就能繁殖一株新植株,因此在我国广大水域所向披靡,很快由外来种变为了入侵种。水葫芦现已广布于我国华南、华中、华北和东北地带,尤以南方诸省危害最为严重。原产南美洲的这种观赏植物,已经在中华大地上泛滥成灾。

1.6.2紫茎泽兰 (Eupatorium adenophorum)

紫茎泽兰,菊科。原产于南美 , 上世纪中叶从中缅、中越边境传入云南南部,现已广布于西南地区,并以每年约60km的速度向东和北扩散。它生长迅速,繁殖能力强,可破坏当地生态系统,影响经济发展;同时,由于该植物含有有毒物质,很多当地植物和家畜的生长都受它的抑制。另外,它还可破坏土壤可耕性或者阻碍交通等。

1.6.3薇甘菊 (Mikania micrantha)

薇甘菊原产中、南美洲。它可攀缘于其它乔灌木植物,重压于冠层顶部,破坏植物的光合作用,阻碍附主植物的生长甚至导致其死,故被认为世界十大有害杂草之一。该种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从东南亚蔓延到珠江三角洲地区,并有向广西、云南、福建、浙江蔓延的趋势。

1.6.4大米草 (Spartina anglica)

大米草原产于英国南海岸,依地下茎及种子繁殖。由于大米草有强抗逆性和繁殖力,它很快被宣传为保滩护岸,促淤造陆的先锋植物,优良的牧草饲料。于是各地都开始大规模引进。但也正由于其极强的抗逆性,使得原有滩涂生态遭到破坏,严重影响了沿海航运及滩涂养殖。该草于1963年引入我国。此后,从辽宁锦西向南达广西海岸被广泛栽培。近年来,大米草在原引种地之外滋生蔓延,形成优势种群,排挤其他植物,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

1.6.5美洲斑潜蝇 (Liriomyza sativae)

斑潜蝇是双翅目潜蝇科中的一个属,美洲斑潜蝇是该属中最重要的一种。该种现分布于全球近40个国家和地区,是一种严重危害葫芦科、蝶形花科、茄科、十字花科和菊科等植物子叶的多食性害虫。在我国,该虫最早于1993年12月在海南发生严重危害,现已蔓延至21个省、市、自治区,危害面积达1300000平方公里以上,使我国蔬菜生产遭受了严重损失。

2新的入侵生物——福寿螺。

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e),又称大瓶螺、苹果螺隶属中腹足目(Mesogastropoda)、瓶 螺 科(Ampullariidae)、瓶螺属(Pomacea),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是世界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之一[1]。目前,福寿螺已入侵菲律宾、越南、泰国、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尼、巴布几内亚、韩国和日本等国家。1981年作为一种食用螺从中国台湾引入大陆养殖,在20世纪80

年代的养殖热潮中,被引种至广东、广西、福建、四川、贵州、浙江、上海、江苏等地,甚至到达甘肃省和辽宁省,而后因食味不佳,被大量弃养。由于其生长迅速,具两栖性,繁殖力和适应力强,很快在南方大部分地区形成自然种群,威胁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危害农作物(水稻、茭白、白莲等)及其他水生植物,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福寿螺还是引起人类嗜酸性脑膜炎的广州管园线虫(Angiostrongy luscantonensis)的中间宿主,在中国温州和北京等地已有因食用福寿螺引起嗜酸性脑膜炎群体发病事件[1]。2003年被中国环保总局列入《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在中国,福寿螺对南方农作物危害已非常严重,然而,当前所有的物理化学防除方法都难以彻底有效地防治福寿螺,因此预防入侵比入侵后控制其大规模爆发更为有效且经济。

2.1福寿螺防治的主要方法

在推广养殖阶段,水产机构、科研院校等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促进作用,由于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养殖户盲目引种和疏于管理,使福寿螺引入后很快就变成严重的农业害虫,随后的研究转变为对福寿螺危害发生规律、防治方法策略等方面的探讨,各地的植保部门、检疫部门及农技站等机构为福寿螺的调查、防治和杀灭做了很多工作,并且积累了许多有效的方法,主要策略如下:

2.1.1化学药剂防治法

化学防治是现阶段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办法。最初采用的药物包括传统的灭螺药物五氯酚钠、贝螺杀(5,2’-二氯-4-硝基水杨酰苯胺乙醇盐)[12]、百螺杀、密达、百螺敌[13]、硫酸铜,这些药物的能较快地杀灭福寿螺,但是都有缺点或严重的的副作用。五氯酚钠的毒性和残留性都很强,长期摄入受其污染的水源会致癌致畸;贝螺杀对非靶体的鱼类、青蛙等水生生物也是致命的剧毒物质,控制不严的情况下极易污染水体而造成鱼类的大量死亡;百螺杀、密达是进口药,成本较高,不利于推广;百螺敌药效慢,需要苗前施放;硫酸铜则是重金属盐,对水体有污染作用,而且有效浓度不易控制。研究人员还探索了其他的化学防治方法和用药方式,利用福寿螺对碳酸氢铵废料敏感的特点,提出了采用碳酸氢铵在早稻移栽前进行作为基肥使用、杀灭福寿螺的办法,但碳铵容易挥发和流失,其效果有限[14]。茶麸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易于获得,利用茶麸的浸出液(当中含有的茶皂素为有效成分)作为灭螺药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5]。灭螺化学药


生物入侵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9795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生物入侵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
相关文章
  • 生物入侵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

    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摘要:综述了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农业生物技术的疫苗、工业生物技术、医药生物技术及其在生物...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