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文化研究 正文

文化研究

2017-03-01 05:47:49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概 论

第一讲 文化概说

一 文化概念的历史演进

文化概念集中反映人们对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的概括认识。它的形成和发展都有一个过程。随着人们对文化现象的认识的发展,人们对文化概念的认识也逐步深化和明确起来。由于人们所处的时代、环境、条件的不同,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差异,拥有的经验、知识、观念的区别,对文化的了解也不相同。但,对它的理解正确、全面与否还是有客观标准的。

文化概念的历史发展和文化本身的历史发展是不同的两回事,但两者间又具有紧密联系。

文化的存在和发展同人的存在和发展紧密相关。文化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却与人自觉意识到自身的存在极其作用和意义紧密关联。

文化先于文化概念而存在。随着生产的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特别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后,人逐步从对自然和神的崇拜中解脱出来,开始对自己的地位、作用和力量有了新的认识,文化这个突出人化的概念,才逐渐在意识中形成并发展起来。也就是说,文化概念的形成和产生是以文化本身的存在和发展为基础的。文化概念也随着文化的发展及人对它的认识的发展而发展。

西方和中国的文化概念比较

西方:在西方,文化一词源于拉丁语Cultura,意即耕作、培育、教养、教育、发展、尊重之意。最初它指土地的开垦以及植物的栽培,以后又指对于人的身体和精神的发展和培养,特别是艺术和道德方面的能力和精神的培养,进而它又广泛指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人们在征服自然中和自我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中国:中国古代,文化一词原与武功相对,指文治教化。《易·贲卦》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刘向《说苑·指武》说:“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夫下愚不移,纯德之所不能化,而后武力加焉。”

文化学中的文化概念:它的含义及阐释前后有相当大的不同。一般认为,是从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开始界定的,而后逐渐有所发展。从1871年到1951年的80年间,关于文化的定义就达164种之多。如果要对这些定义勉强分类的话,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 文化是精神性的;2 文化既是精神性的又包括物质性的;3 文化是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4文化

由精神财富、物质财富和社会生活三部分组合而成。

由于人们从不同角度看待文化,或者强调文化的某一个方面,故对文化所下的定义就有所不同。由此可见文化包涵的内容的丰富性。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对自身认识的逐步深入,人对文化的认识必定会更深入,而文化的概念,也会相应发生改变。

二 文化的定义

(一) 文化的定义

人们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社会生活、社会地位的不同,实践条件和实践经验的不同,以及观察方式、角度和观点的不同,造成了对文化所下定义的不同。

另外,有时,一个概念或语词在理论研究和日常交往中不同。如“学文化”、“没文化”和“文化用品”等词语中的“文化”的含义就有很大差异。

如果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待文化,来讲文化概念,就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文化有了相当大的差异。从文化学的角度去看,文化无疑有更为宽泛和深刻的内涵。文化是与人的本质、与人的实践创造活动、与人的智慧发展相联系的一个概念。

因此,文化的定义是: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活动方式上以及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上体现的人类智慧和实践创造能力的总和。

(二)文化定义的内涵

对上述定义,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予以理解。

1 文化是人的创造物,不是自然物。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文化的存在和发展,是与人和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相联系的。文化是一种“人化”现象。

2 文化是人们社会活动所创造的,是社会共有共享的,不专属于个人,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社会存在物。

3 文化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创造,这种创造体现在人们社会实践活动所形成的活动方式上,体现在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中。

4 文化是一个总括性的概念,它反映和体现人类劳动和智慧发展的总水平和成就。它作为一个复杂的体系,包括一定社会群体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多种层面的辨证统一,也包括一个社会群体中各种思维集团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辨证统一。

总之,文化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实践活动特别是生产实践活动的产物。文化体现了人类智慧和实践创造的成果,是人类实践和实践创造能力的结晶。文化首先是一种精神的东西,但它又体现在人们的精神活动和行为活动中包括的思维形式和行为方式上,也体现在

人们创造的各种器物中包括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上。

三 文化的要素和结构

任何事物都是由不同要素和按照一定的方式组成的有机系统。文化作为一种事物,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也是如此。

(一) 文化的要素

1 文化的心理要素,这也是文化的精神观念层面,一般称为精神文化。它包括思维方式(哲学世界观)、思想观点(政治思想、法律思想)、价值观念(道德价值观念、审美价值观念)和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思维科学知识)等。

2 文化的行为要素,这也是文化的行为方式层面,一般称为行为文化。它包括行为规范、风俗习惯和生活制度等。行为文化实际上可以说是精神文化在人们行为中、在人们活动方式中的体现。

3 文化的物质要素,这也是文化的物质实体层面,一般称为物质文化。它包括各种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以及其他各种物质产品。物质文化也可以说是精神文化通过人们的实践在物质产品上的体现。

(二) 文化的结构

上述三种文化要素,属于文化结构中三个不同的层面。一般来说,物质文化是最外层的,行为文化次之,精神文化是最内层的。故可称精神文化为内在文化,称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为外在文化。三者在在整个文化系统中是有机的统一在一起的。

四 文化的不同分类

(一) 主文化和亚文化

在一个社会的文化体系中,往往具有多层次的复杂结构,有整个社会共同的文化特质。也有属于社会中各群体独具的文化特质。前者相对于后者来说称为主文化,后者相对于前者来说称为亚文化。

如我们国家的国家法律制度、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生活习惯以及共同语等,就构成我国的主文化,而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群体,则有相应群体的不同特点,就形成不同的亚文化。

如:西北高原的黄土文化,华东平原的江湖文化,四川盆地的巴蜀文化,客家人的客家文化等。

同一地区则有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的区别。

不同地区则有诸如京派文化和海派文化的区别。

城市中因不同群体则有企业文化、学校文化、市民文化等的区别。

不同年龄则有老年文化、青年文化等区别。

从整个社会讲,统治阶级的文化就是该社会的主文化。它对社会和社会绝大多数成员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二) 统治阶级的文化和被统治阶级的文化。

(三) 雅文化和俗文化。

五 文化的基本功能

(一) 文化有记录、储存功能。

(二) 文化有认知、助识功能。

(三) 文化有传播、交流功能。

(四) 文化有教化、培育功能。

(五) 文化有聚合、凝结功能。

(六) 文化有调节、控制功能。

(七) 文化有变异、革新功能。

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塑造了人,也就是说文化把人人化,把人从动物性的人改造为社会性的人。每个人都在一定的文化圈内生活、成长、受教育、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学会如何思考问题、怎样行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就是指人生活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属于某种文化。比如说中国人和希腊人的不同,即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种族的不同,二是文化的不同。种族的不同是外在的,文化的不同是内在的。后者往往决定着不同种族的发展方向。这一点早已由历史证明了。

从文化学的角度去看,人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生物,人创造文化,又为文化所创造,没有文化,人就与动物没有了区别。

人是文化生物这个命题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

1 人是文化的存在。

2 人是社会的存在。

3 人是历史的存在。

4 人是传统的存在。

参考书目

《文化学引论》 杨镜江 北师大出版社

第二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因

一 半封闭的大陆大河环境

(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地理环境

中华文化诞生在东亚大陆,东濒茫茫沧海,西北横亘茫茫戈壁,西南耸立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内有大江大河、广阔平原和绵延的丘陵山地。这种一面临海,三面陆路交通极为不便,而内部回旋余地有相当开阔的环境,造成了一种与外部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中国传统文化就从这种半封闭的地理环境中获得比较完备的隔绝机制,这对文化的形成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中华民族生存繁衍的地理环境,最适宜发展农业。东临太平洋,无较近的海上临国,西北、西南又为沙漠、高原所阻,海上通商、陆路贸易均极困难。这种地理环境决定了只能以农耕为主,农业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生产、生活方式。中国文化就在这种环境中产生并逐步发展。

(二)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

1 农业经济

2 专制政治(东方专制)

3 宗法制

4 独特的文化环境。由于文明明显高于周边各国,地理知识的贫乏,当时的文明古国缺乏了解,便很自然地自以为居于世界中心,其他皆为四夷八蛮,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天朝大国的自我意识,所谓“茫茫禹迹,纵横辽阔”,既胸怀博大,又自以为是、故步自封,对外来文化总怀着鄙视心理。历来外族入主中原无不被同化的历史史实,更加深了中华文化世界第一的心理认同。如:淝水之战,庾信被羁留而难归,北魏孝文帝改革,金主完颜亮憧憬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而南征之传说等。

(四) 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性

生产方式属于文化表层结构,即物质文明的范畴。以农耕为主的表层文化以下三个明显的特点,并对文化的中层结构(制度文明)和深层结构(意识形态)的产生具有决定意义的影响。

1 以治理水源为第一要务,在此基础上形成专制、一统的制度特征和抑制个性,推崇集体意识乃至盲目崇拜权威的民族心理特征。

协作,抑制个性,服从权威,集体意识,夏王朝产生,摧残自我意识,血缘制,等级制,伦理原则,单向服从。

篇二:《文化研究》杂志社征稿 2

《文化研究》杂志社征稿

《文化研究》杂志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辑出版,国内刊号CN11-4296/G国际刊号ISSN1001-2788,龙源期刊网收录。

一、征稿对象:教师及教育行政管理工作者。

二、栏目设置:文化理论、国学研究、城市文化、

教育文化、教师随笔、文化人类、创新教育、历

史文化等栏目。

三、【稿件要求】

1. 文稿:来稿应反映文化产业领域的最新

发展与水平,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

条理清晰、题文相符、文字简明、具有一定的科

学性、实用性、可读性。一般不超过2400字。

2.题名:力求简明、醒目、反映文章的主

题。中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

3.作者: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顺序排列;

作者单位及邮政编码脚注在同页左下方,并附第

一作者简介(含性别、出生年月、最高学历、职务、职称、工作单位、联系电话及E-mail,)。

4.摘要:论著类文章应附200字左右摘要;英文摘要必须与中文标题与摘要内容相对应。

5.关键词:关键词一般为2-5个,应该在摘要下标引,以便读者索引。

6.参考文献:将参考文献按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编号,并用方括号标注在正文引用的右上角。参考文献应为正式出版物发表的作品,所引用文献务必与原文核实,内容、版本、卷期、页码、年份应准确无误,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

7.著作权相关事宜:作者文责自负。本刊可对来稿作文字修改、删节。

8.文章严禁抄袭、冒名等违反著作权法相关规定,如有违反规定文责由作者自负,本刊保留以法律途径追究相关作者责任的权利。

《文化研究》编辑部

篇三:民俗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研究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

民俗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劳动时有生产劳动的民俗,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传统节日中有传统节日的民俗,社会组织有社会组织民俗,人生成长

的各个阶段也需要民俗进行规范——结婚人们需要有结婚典礼或仪式来求得社会认同,在人的精神意识领域也有民俗——许多生活中的禁忌就是如此:大年三十至初二,家中不许扫地,如果进行打扫就会破坏来年的财运。 民俗现象虽然千差万别、种类繁多,但是它也并非无所不包。民俗,正如它的名字,它深植于集体,在时间上,人们一代代传承它,在空间上,它由一个地域向另一个地域扩布——压岁钱的风俗年年如此,而且各地盛行就是例证。当然,民俗也不是铁板一块,它在传承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版本,不然为什么过年时北方吃饺子南方却吃年糕呢?民俗学家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民俗的变异”。虽然民俗常常因为时过境迁而不断改变,却自有分明的类型或模式,您知道吗?南方的吊角楼与北方四合院就是两种不同类型民居建筑。

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我们置身其间却不为其所累,甘愿接受这种模式性规范的保护!

关于民俗的范围与分类,不同的民俗学家由于不同的学术背景和特定的课题需要,都有自己的一套说法。划分民俗的范围和类别的原则总是与民俗的定义联系在一起的,既然我们把民俗定义为群体内模

式化的生活文化,那么,我们就以民俗事象所归属的生活形态为依据来进行逻辑划分,于是,我们得到三大类八小类的民俗:

1.物质生活民俗

(1)生产民俗

生产民俗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社会大众,在一

定生态环境里进行生产实践活动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物质文化事像。生产民俗的特征包括(一)地域性和季节性.;(二)功利性.;(三)技艺性.;(四)保守性与稳定性.;(五)经验性.;(六)田园性.。生产民俗的类型包括种植业民俗、渔业民俗、林业民俗、畜牧业民俗、采集与狩猎民俗与副业民俗

(2)工商业民俗

包括手工业、服务业和商贸诸业等物质资料的加工服务

(3)生活民俗

生活民俗包括 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交通与行旅民俗。它最先是以满足生理需要为目的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分工的复杂化,等级身份的严格化、生产条件的差异、人生仪礼的繁复,重大历史事件的作用,以及宗教信仰、审美观点、政治观念、社会心理的差异等,各民族生活民俗也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它所满足得已不仅是胜利的需要,同时也包含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更高层次的需要。

2.社会生活民俗

(1)社会组织民俗

社会组织这一概念通常指有意识地建立,以便达到特定目标的社会单元,如军队、企业。社会组织民俗也就是指人们在建立并沿袭群体内的互动关系,推动群体事件的时候所形成的习俗惯制。社会组织民俗主要存在的三种形式是:①宗教组织民俗②地缘组织民俗③会社组织民俗

(2)岁时节日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是指与天时、物候的周期性转换相适应,在人们

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具有某种风俗活动内容的特定节日。不同的时节,有不同的民俗活动,且以年度为周期,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常建华先生的《岁时节日里的中国》(2006年版,中华书局),为我们展现了古老中国的二十二个岁时节日,展示了岁时节日作为平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体现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平民文化。这二十二个民俗节日包括元旦(春节)、人日、立春、上元、天穿与填仓、晦日·中和·二月二、花朝(花神节)、文昌诞、上巳、寒食与清明·浴佛·端午·夏至与天祝、七夕·中元·中秋·重阳。

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老北京就有关于春节的顺口溜: 老婆老婆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炸豆腐,

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杀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福建人是最幸福的,一直能玩到农历正月二十。福建漳州地区的年谣这么说:

初一早初二早,

初三困够饱,

初四豆干炒,

初五假开,

初六拍囡仔尻穿,

初七平宵,

初八摸,

初九敬天公初十地公生,

十一有食福,

十二转去拜,

十三人点灯,

十四结灯棚,

十五元宵暝,

十六倒灯棚,

十七人相找,

十八打瞌睡,

十九买物配,

二十做功课。

(2)人生礼俗

一个人从生到死,须经历多熏社会礼俗的熏染,而最具人生阶段特征和象征性礼仪特征的民俗事象是诞生礼、成年礼、婚礼、葬礼,这四种礼仪习俗构成了人生礼俗的主要内容。作为社会民俗文化,彝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活动中形成了一套极具民族特色的礼俗惯制,千百年的传承,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规定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下面以彝族为例解释:

彝族的诞生礼较为简单,不同地方的礼仪习俗不尽相同。就一般情况而言,产妇临产时,孩子的父亲须离家回避,由亲戚或邻居家妇女照顾产妇。婴儿出生后,在其尚未便泄之前,接生者将一枚煮熟的鸡蛋让产妇吞食,以示吉祥。随即将新生婴儿置一木槽中用冷水洗浴,是为洗礼。婴儿出生后3天,宴请亲朋,延请毕摩诵经驱邪后,剪去

婴儿后脑胎发,为之命名。或由孩子父亲及其他长辈给婴儿剪发、命名。

举行成年礼,意味着被施礼者从孩童长大成人。彝族的成年礼主要是为女性举行的,以女孩的换裙仪式最具代表性。换裙,凉山彝语称“沙拉尔”意即换去童裙。女孩家要宴请亲朋近邻,请一位健康多子的妇女为女孩换上成年妇女穿的红、黑(或蓝)、白三截相连的百褶裙,以换下女孩原先所穿的红白两色的两截童裙。随即要将女孩原先脑后的独辫从头顶中际分开,梳成双辫,戴上头帕;再将女孩原先的耳珠线取下,换上银质耳坠。参加仪式的亲朋和近邻则说一些俏皮话表示祝福。举行换裙仪式后,女子从此可自由结交男友。

婚礼是彝族人生礼俗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极具民俗特征。不同地区彝族的婚俗礼仪各具特色,但不同程度地都保留了一些共同的古老习俗,如泼水、抹黑脸、哭嫁、唱酒礼歌、新娘婚前禁食、婚后“坐家”等。彝族的结婚礼俗一般均经历恋爱择偶、求婚或提亲、占算婚姻的吉凶、订亲、择婚期、迎娶成亲、新娘回门等过程,具体做法各地彝族不尽相同。

彝族传统的葬俗为火葬,人死后,或燔而扬起灰,或将骨灰装于陶罐埋置地下。直至近代,各地彝族的丧仪葬俗有了一些变化,大、小凉山彝族基本上保留、沿用着传统的火葬习俗;云南、贵州、广西部分彝族由于与汉族长期杂居,受其影响,渐行土葬。

3.精神生活民俗

(1)游艺民俗

游艺民俗是一种以消遣休闲、调剂身心为主要目的,而又有一定模式的民俗活动。它是人类在具备起码的物质生存条件基础上,为满足精神的需求而进行的文化创造。从简单易行、随意性较强的游戏,到竞技精巧、有严格规则的竞技;从因时因地、自由灵便的戏耍,到配合各种特殊需要的综合表演,都属于游艺民俗的范围。


文化研究》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9757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文化研究
相关文章
  • 文化研究

    文化研究文化研究结合了社会学、文学理论、媒体研究与文化人类学来研究工业社会中的文化现象。文化研究者时常关注某个现象是如何与意识形态、种族、社会阶级或性别等议题产生关连...

  • 国外企业文化研究进展

    国外企业文化研究进展[国外企业文化研究进展]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s...

  • 国外企业文化研究进展

    国外企业文化研究进展[国外企业文化研究进展]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s...

  • 文化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一讲文化概说一文化概念的历史演进文化概念集中反映人们对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的概括认识。它的形成和发展都有一个过程。随着人们对文化现象的...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