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试题答案 > 中国古代史历史选择题精选100题(附答案) 正文

中国古代史历史选择题精选100题(附答案)

2017-02-24 06:07:08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选择题精选100题: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选择题精选100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道题1分,共120分) 1、“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有关宋代上述做法的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目的是为了提高地方政府办事效率B.有利于消除地方权重的弊端 C.造成地方政府权力过小 D.导致地方政府人浮于事

2、中国象棋是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是中国人智慧的体现。以下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火”旁的“炮”最早可能始于宋代 B.“相”退出历史舞台始于朱元璋 C.“楚河、汉界”源于春秋战国的历史 D.“围魏救赵”的象棋战术源于春秋战国史 3、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兼相爱、交相利D.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4、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

①参知政事的设置②丞相制度的废除③军机处的设立④三省六部制的创立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⑦④①③ D.④①②③ 5、《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这反映了

A.牛耕的出现 B.井田制瓦解 C.铁农具的使用 D.周王室的日益衰微

6、中国古代一直奉行重农抑商政策,但仍然经常出现资财雄厚的大商人,商品经济仍然发展繁荣。这是因为

A.商人反对重农抑商政策B C.整个社会生产不断进步D 7、中国古代朝廷修建大型土木工程主要是通过:

A.动用军队 B.征调百姓 C.招募手工业者 D.有专业的匠户从事工程 8、西方人讲上帝,中国古人讲“理”学,两者最大的共同点是

A、相信人之外神的力量 B、用以约束人类欲望的无度膨胀 C、宗教信仰 D、今天都被人们所抛弃 9、明清时期中国历史的基本特征是

A.民族政权的并存和民族大融合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c.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D.封建社会的全面繁荣

10、从汉至元,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二府并重,地方由郡国并行到州县两级制、再到行省制度的创立,反映了

A.中央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B.中央集权制度不断民主化的趋势C.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 D.中央与地方权力日益增大的趋势

11、中国古代史上,相权被一次又一次地分割,但宰相的职务在很长时间内又并未取消。这说明 A.皇权尚不足够强大 B.丞相大多是皇帝的亲信

C.丞相受制于皇帝,没有实权 D.皇权与相权虽有矛盾但又相互依赖

12、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的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A.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B.加强了专制皇权 C.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13、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D.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14、“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 B.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 C.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 D.当时常有诸侯“不朝”的现象 15、我国古代最早出现的地方行政区域是 A.郡 B.县 C.州 D.省 16、《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这说明隋唐时期的中央机构

A.分工明确 互为补充B.相互牵制 互为监督 C.程序繁琐 效率低下D.部门增多 相 17、汉武帝颁行“推恩令”的直接目的是

A.剥夺分割诸侯王的封地 B.限制诸侯活动,不得参与政事

C.收回王国官吏的任免权 D.彻底解决王国问题,维护统一18、清代农业生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是

A.普遍流行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 B.地主、商人积极投资田地 C.经济作物增长超过粮食作物 D.形成一些专业生产区域

19、第一次工业革命使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崛起,而这时的中国对正在扩展的工业革命豪无反应,最直接

的原因是

A.科技落后B.闭关锁国 C.重农抑商 D.制度腐朽 20、王彦超及诸藩镇入朝,帝宴于后苑,酒酣,从容谓之日;“卿等皆国家宿旧,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也。”彦超喻意,即前秦日:“乞骸骨.归丘园,臣之愿也。”材料中的“帝”是指 A.秦始皇 B。汉武帝c.宋太祖 D.明太祖 21、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表明其产生的共

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封建经济逐步兴起 、三十一日,小尽三十日.岁岁齐尽,永无闰余。”该材料出自 A.“太初历” B.《大衍历》 c.《梦溪笔谈》 D.《授时历》 23、能反映战国时期封建生产关系形成的历史现象是

A、各诸侯的变法 B、铁器和牛耕的运用

C、封建城市的兴起D、“耕豪民之田,税什伍”

24、在对待少数民族问题上,唐朝统治者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抚九族以仕”。这一政策的转变说明

A.唐朝各族之间关系和睦 B.唐朝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C.唐朝统治者册封各族首领以固边防D.唐朝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25、下列唐文化特征中,最值得世人学习的是:

A.博大精深、全面辉煌 B.泽被东西、影响深远 C.开放探求、兼收并蓄 D.崇尚实用、推陈出新 26、唐人有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但直到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了十多件精美的秘色瓷,最终印证了唐代就生产秘色瓷而非五代。以上材料说明获取史料的有效途径有 ①文学记载侧面反映 ②考古发掘③史书记载 ④民间传说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7、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变化最主要反映了

A、耕作方式的不断改进 B、土地制度的日渐变化 C、人类文明发展阶段的演进D、小农经济制度的成熟

28、唐后期地方节度使耀武扬威 ,但北宋时文官却荣耀显赫。一文一武的地位变化说明必须 A. 必须改革官僚机构 B. 解决无权人浮于事 C. 消除地方割据势力 D .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29、王安石认为可以“广积蓄,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的变法措施是 A.青苗法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农田水利法 30、“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上述材料说明荀子 A.重视礼仪教化 B.主张礼法并施 C.强调严刑峻法 D.提倡为政以德 31、公元前 782 年,幽王宫涅继位,宠幸褒姐。“褒拟不好笑 ? ? 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拟乃人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A.幽王荒淫无道 B.分封制确立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 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D.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32、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十派” ,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 “劳苦人众的行动帮会” ,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 .儒、道、墨、法 B .墨、儒、法、道 C .法、儒、道、墨 D .道、法、墨、儒

33、唐朝时“刑家之子、工贾殊类”不可参加科举考试,这一现象说明唐朝科举制A、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B、成为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C、士族势力已经走向衰亡 D、严格控制参加考试的人数 34、(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A.削弱节度使的实权 B.杯酒释兵权 C.设置转运使 D.派遣文官担任知州

35活的转变过程,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

A.谷物种植 B.房屋建造 C.陶器制作36于

A.统治者的意愿 B.民心的向背 C.外族的入侵 D.农民起义

37、我国古代封建王朝进行对外贸易时,普遍表现为政治动机大于经济动机。导致这-特点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本身物产丰富 B.统治者好大喜功C.当时交通不便D.封建经济的独立性 38、“朝秦暮楚”是战国时期人才流动频繁的真实写照,与这一时期有才能的人得以重用有关的背景因素不包括

A. 政局动荡不安,战争频繁B. 平等思想已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C. 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D. 重视人才成为统治者的普遍政治倾向

39、中国历代王朝一向把外国视为夷狄,以夷夏分际傲视外国,认为“荒服之外,无非藩属,悉我臣仆”,以天朝上国自居。这种心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封闭的地理环境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小农经济和强权政治 B.经济发展,文化发达,国力强盛,产生民族优越感 C.统治者强调正统地位以加强对周边地区的控制

D.中国是当时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惟一中心,周边民族相对落后

40、社会转型时期矛盾错综复杂,许多思想家反对专制、暴政,主张“民本”。下列人物中持这一思想主张的有: ①韩非子 ②孟子 ③老子 ④伏尔泰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1、奶奶不断唠叨:“老天爷爷,你怎么不睁眼,这雨没完没了地下,你还叫我们穷人活不活。”以上是某一文学作品中的片断,“奶奶”的话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的敬重,这与中国古代那一学派有关

A.道家学派 B.法家学派 C.儒家学派 D.墨家学派

42、清朝前期,中央机构发生过多次重大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 ) A.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如坐朝仪 B.“率循祖制,咸复旧章”,废内阁,恢复内三院

C.选调翰林等官人南书房当值,“非崇班贵值,上所亲信者不得入”

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

A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生产发展存在平均速度 44、小李在图书馆翻阅有关孝文帝改革的古籍时,看到一句话:“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小李觉得这应该是改革前的北魏社会状况。请问,孝文帝改革中改变了这一状况的措施有:①均田制 ②三长制 ③整顿吏治④改穿汉服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5、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

A、反对郡县制B、主张郡县制C、反对中央集权 D、主张中央集权 46、宋朝实行“使京师之兵足以制诸道,则无外乱;合诸道之兵足以制京师,则无内乱。”的策略,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是

A、强化了皇权B、削弱了地方势力 C、防止了禁军将领权重 D、缓和了阶级矛盾 47

B.用法律约束个人的行动 C.将法律作为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 D.用法制代替君主个人意志

48、《史记》中有西周时重要诸侯国受封的记载,其中《楚世家》写到:“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西周分封先代帝王后裔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周王室的特权地位 B.利用先代帝王的名望,维护社会的稳定 C.奖励其功勋D.保护贵族的高贵血统 49、右图是从印尼爪哇出土的铜钱,对这些文物的评价正确的是 A.明代与东南亚之间的经济文化往来比较频繁 B.明代有许多东南亚国家的使节来到中国定居 C.郑和下西洋主要以贸易为主,故沿途有货币出土

D.从明朝开始,有许多华人到东南亚定居,故那些地区有这些文物出土

50、先哲孟子曾经说过:“仁、义、礼、智,非由外烁(融化)我也,我固有之也。”这句话表达的思想是:

A.人皆有恻隐之心 B.人性本善 C.要施“仁政” D.民贵君轻 5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政治大分裂时期,它呈现的两个显著历史发展是

(1)由重商政策过渡到重农抑商政策 (2)由分裂走向统一 (3)由奴隶制瓦解到封建制度确立 (4)思想文化由百花齐放到思想专制 A、(1)(2)B、(2)(3)C、(1)(4)D、(2)(4)

5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虽然是政治大分裂时期,但却孕育着统一的因素,其表现在

(1)民族融合增强 (2)局部统一的出现(3)江南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

A、(1)B、(2)C、(1)(2)(3)D、(1)(2)

53.秦朝和隋朝是我国古代两个完成国家统一并具有开创性的朝代,两者的相同点不包括 A、开创新的政治制度 B、修筑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 C、通过严厉手段控制知识分子D、都因暴政而亡

54. 《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55.元朝和清朝是实现中国古代大统一的两个少数民族政权,其完成统一的相同条件是

(1)相对强大的军事力量(2)生产方式的先进性 (3)本民族政权的统一(4)汉族政权的衰弱 A、(1)(3)(4)B、(2)(3)(4)C、(1)(3)D(1)(2) 56.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史实,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是

C.法家备受统治者推崇D. 道家最受欢迎

63.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之所以能成为"显学"而备受推崇,是因为它

①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②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③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④强调树立君主个人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64.下图“清朝伊犁大城”最能说明的是

A、清朝的城市建筑吸取了中亚建筑风格

B、清朝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管辖和治理得到加强C、清朝与中亚的联系进一步发展D、清朝在边疆和中原设置不同的管理机构

65.郑和下西洋时,和当地居民进行和平贸易。这些贸易本质上属于 A、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B、扩大交往影响的手段 C、赚取利润的需要 D、资本主义萌芽的反映 66.中国古代对外政策由对外开放转向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

(1)自然经济形态决定(2)巩固封建统治需要(3)抵御西方列强侵略的需要 (4)儒家文化 A、(1)(2) B、(2)(3)(4)D、(1)(2)(4)

67.16世纪后期,西学东渐局面开始出现,它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闭关锁国政策与外国隔绝的状态。这一时期,中国与西方的交往主要体现在

A、宗教和科技知识的传入B、欧洲启蒙思想影响中国早期民主启蒙运动 C、使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D、使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68.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分天下为13州,每一州设刺史一名。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A. 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B. 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 C. 推荐和选拔地方人才D. 加强对地方官的控制和管理 69. 汉武帝颁行"推恩令"的直接目的是

A. 加强诸侯王的势力 B. 剥夺王国的封地 C. 分割王国的封地D. 收回王国官吏任免权 70.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这是因为它

①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②使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得以参与政权③有利于官员文化素 质的提高④有利于稳定国家政局,加强了中央集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1.清朝大兴文字狱的首要目的在于

A.发扬满洲民族文化 B.压制汉人的民族反抗意识 C.巩固理学的官方哲学地位 D.防范民主思想的发展

72.隋唐以来的历朝统治者都沿袭使用科举制度,其根本原因是科举制度 A.有利于选拔人才 B.有利于巩固专制统治 C.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D.得到了不断完善

73.元朝的行省制度①有效地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管理②进一步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③促进了中

A、图一 B、图二C、图三 D、图四 57.最能体现商鞅变法去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促进社会制度更新的内容是 A、重农抑商B、奖励军工C、废除井田制D、“燔诗书而明法令”

58.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有

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②限制了官僚和地主的利益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④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A.①②③ B.②③C.③④D.②③④ 59.孝文帝改革直接促进鲜卑族封建化的内容是

A、实行俸禄制 B、颁布均田制C、迁都洛阳D、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60.北宋初期,采取集中军权、行政权和财权、司法权的措施,其着眼点主要是为了 A、唐后期以来的均田制被破坏问题 B、唐后期以来的朋党之争 C、唐后期以来的宦官专权问题 D、唐后期以来的藩镇割据问题 61.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精华部分是

A.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B.小国寡民的理想 C.唯物主义思想D.朴素辩证法思想 62.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

A.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B. 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

央集权制度的完善④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4. 西汉与西亚、欧洲通商关系发展起来的主要条件是

A. 西汉丝织业的发展B. 张骞沟通了与西域的联系 C. 西汉在西域设西域都护 D. 甘英到达了波斯湾 75. “映日帆多宝舶来”,是描写唐朝对外贸易盛况的佳句,这种局面的出现,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A. 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商业发展,交通发达 B. 唐朝统治者开明,重视对外贸易 C. “海上丝绸之路”畅通无阻

D. 唐朝造船业和航海技术领先于世界

76. 以下不属于明清时期中外关系的新现象的是

A. 西方传教士来华带来新的科学技术 B. 吸取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 C. 政府几次实行海禁D. 外国侵略势力对我国造成威胁 77. 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我国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A. 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B. 传统科技趋于停滞

C. 在世界上仍处于领先地位D. 西方近代科技大量传入 78.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已有诸侯。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这样说的目的是() A想实行焚书坑儒B准备攻打匈奴

C反对分封制实行郡县制D准备修筑长城抵御匈奴进攻 79.汉武帝时发生的转折性历史事件有( )

①统治思想由“无为”转向“有为”②改变了汉朝与匈奴关系中的被动地位③由百家争鸣到大一统④确立中国封建官学制度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80.北宋造成“冗官、冗兵、冗费”从反面证明了

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是弊大于利 B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作保证 C兵越多,战斗力越弱D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81.王安石设想变法应是在不增加人民负担的前提下增加国家的财政 收入。为此他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政府向农民贷款获得利息B向有特权的官僚地主征收免役钱 C引种番薯玉米解决缺粮问题D清查为逃避赋税而隐瞒的土地数目 82.下列历代政治制度中,不是针对限制地方割据势力的是() A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B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C北宋文臣到各地做知州 D明朝在各省设三司 83.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说:“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此处孔子的智慧指的主要是( ) A.“仁”的思想 B.“仁政”的思想C.“王道”的思想D.“大一统”的思想 84、清朝官方组织编篡的最大一部丛书是 ( ) A.《四库全书》 B.《古今图书集成》 C.《永乐大典》 D.《天下郡国利病书》

85、北宋初以后,中国古代军阀割据局面不复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 A.政治制度的改革 B.民族大融合 C.生产力的发展 D.商品经济的发展

86、王安石变法中,要直接解决的矛盾是 ( )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B.中原政权与各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 C.官僚地主与国家的矛盾D.封建国家与农民的矛盾 87、科举制度的实行,从本质上反映了

A.封建国家选拔官员的需要 B.发展教育和文化的需要C.社会经济发展和阶级关系变动 D.庶族地主掌握政权的需要 88“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 ) A.商鞅变法较彻底,秦在七国中实力最强 B.秦部署了全国统一的战略和策略 C.秦顺应了国家统一的历史发展潮流 D.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89.“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该诗中提到的秦朝的历史事件是( )

A.统一六国,焚书坑儒 B.政治改革,平定山东 C.焚书坑儒,农民起义 D.农民起义,刘项是文盲 90.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建立的思想理论基础是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91、周实行分封制,而秦朝时李斯则坚决反对实行分封制。根据其所处的历史环境,最恰当的评价应该是

A.都是片面的B.都是相对进步的C.都阻碍了历史进步 D.都有利于封建统治92、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反映出的历史趋势是

A.封建制代替了奴隶制 B.儒法之争激烈 C.仁政代替了法治 D.封建统治思想成熟 93、下列关于公元前210年某家四兄弟情况的叙述,不确切的是 A、老大应征筑长城,多年未归

B、老二应征去戍边,有人捎信说他阵亡了

C、老三是书呆子,整天在街上看诸子散文之类的书D、老四收入粮食1000斤,全家人还经常挨饿

94.两汉实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A.刺史制度 B.郡国并行制 C.察举制度 D.三公九卿制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鼎”的形成至少可追溯到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97.现代火箭推进的基本原理源于中国的火箭发明,中国的这项发明产生于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98.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 )

A.维护了国家统一 B.发展了社会经济 C.防止了外敌侵略 D.加强了民族团结

99、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 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③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②③ D.②③④

100、两宋以后,程朱理学确立了在思想上的统治地位,主要是因为理学( ) A.易于被知识分子理解 B.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社会现实C.有利于约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D.摒弃佛、道的干扰,振兴了儒学

篇二:中国古代史选择题易错题100题

╔━┅━┅━┅━┅━┅━┅━┅━┅━━┅━┅━┅━┅━┅━┅━╗

┃≡状元源 提供教学资源下载:同步、题库、教案课件、论文≡┃

┃ - ¤╭⌒╮ ╭⌒╮┃

┃ ╱◥██◣ ╭ ⌒ 感谢使用状元源,状元源 将竭诚为您服务!!┃

┃ |田︱田田| ╰---------状元源----------状元源,梦想实现之源 ┃

┃︵﹏~︵﹏~︵﹏~︵﹏~︵﹏~︵ 状元源 ┃

╚┅━┅━┅━┅━┅━┅━┅━┅━┅━┅━┅━┅━┅━┅━┅━╝

▍ ★∴

....▍▍....█▍ ☆ ★∵ ..../

◥█▅▅██▅▅██▅▅▅▅▅███◤

.◥███████████████◤

状元源 ~~~~◥█████████████◤~~~~

状元源 http://zyy100.com/ 免注册、免费提供中学高考复习各科试卷下载及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各科资源下载

状元源打造最全的免费高考复习、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更多资料请到状元源下载。

高三《中国古代史》选择题易错题100题

1. 中国历代政府在台湾先后建立了行政机构,行使管辖权。以下机构标志台湾从此正式归属于中央政府管辖的是A、台湾府B、澎湖巡检司C、台湾办事大臣D、台湾省

2ABC、商鞅D

3AB、“礼乐征伐自天子出”C、“礼乐征伐自诸侯出”D、奴隶起义频繁

4、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周王室衰微B、井田制瓦解C、分封制崩溃

D、奴隶制腐朽

5、孔子对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作出的最突出贡献的是A、兴办私学,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B、开创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法C、介绍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D、提出了一系列完整的教育教学理论

6、先秦文化丰富多彩,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兴世瞩目的成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周易》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地理”的名称B、扁鹊被后人称为“脉学之宗”C、物理学方面有了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的叙述D、化学方面已非常明确地记载了光合作用

7、在考古中,发现了一批甲骨文之前的刻符或早期文字,如舞阳刻符,半坡陶文,大汉口文字等。对它们的正确表述是A、是国家形成的首要标志B、出现时间比传说中的“仓颉造字”更早C、已经全部得到识读D、具有相通性,起到加强各地区联系的作用

8、司马迁将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称为“凿空”之行,凿空的含义是A、了解情况B、开通道路C、填补空白D、开拓空间

9、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较大发展,其原因主要有①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②牛耕的推广③关中水利的兴修④新的生产关系确立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③④D、②③④

10、下列与丝绸之路无关的是A、敦煌壁画B、佛教传入中国C、玉米、马铃薯传入中国D、铸铁技术的西传

11、《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它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大量减少B、诸侯为争夺土地和人口互相残杀C、新兴地主武装夺权,奴隶制崩溃D、诸侯纷纷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

12、战国时期新兴的封建城市同以往的城市相比,最显著的区别是A、政治地位加强B、商业地位突出C、军事色彩较浓D、思想文化活跃

13、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中央集权”的含义是A、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实行个人独裁B、全国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必须听命于中央C、嬴政自称皇帝,在中央设三公D、皇权空前加强,实行君主专制

14、下列关于秦始皇加强思想控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以维护政治统一为目的是必要的B、统一了思想,有利于统治的稳固C、以焚书坑儒为手段,是有效的D、弘扬了法家学说,有利于建立“法治”社会

15、对“汉承秦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汉治袭秦的三公九卿制并演化为中外朝制度B、汉实行秦的监察制度,发展为刺史制度C、汉继承秦的选官制度,形成一套察举制D、西汉初推行秦的郡县制兼设封国制

16、汉代,我国与西域地区通商关系得以建立,最关键的因素是A、张骞出使西域,密切了联系B、解除了匈奴对西域的威胁和控制C、西域商人喜好汉朝的手工业品D、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

17、东汉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成就有①制订“太初历”②《九章算术》成书③以树皮,麻头等原料造纸④发明“地动仪”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8、南北朝时佛教盛行的最主要原因是A、社会动落,人民饱受战乱之苦B、佛教教义具有欺骗性C、统治阶级的大力推崇和支持D、佛教能帮助人民解除苦难

19、关于科举制度的表述,最确切的是A、隋朝开始实行的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的制度B、它使门第不高的地主可以凭自己的才学参与政权C、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中命题并有效,笼络了人才D、是为了打击魏晋以来的士族制度而采取的一项措施

ACD

21能止。”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北宋冗官,吏治腐败B、北宋统治者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C、混战不休,农民破产D、佛教寺院强占农田

22、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之急。”他“理财”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调整封建国家与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B、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之间的关系C、调整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之间的关系D、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

23、元朝政府注意发展交通,国内驿站空前发达,这主要是为了A、商品经济发达,国内商业繁荣B、有效地控制了辽阔的疆域C、对外经济文化交往的需要D、适应民族大融合的发展趋势

24、曹魏的著名纺织中心城市是A、襄邑、洛阳B、襄邑、长安C、洛阳、相州D、洛阳、长安

25、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有名的造纸中心是在A、建业、扬州B、建业、益州C、扬州、荆州D、荆州、益州

26、下列事件,不属于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的是A、管仲改革B、李悝变法C、吴起变法D、商鞅变法

27、秦汉对匈奴的措施中,你以为最有效的是A、修长城B、和亲C、军事D、互市

28、下列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居世界第一的是①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②太初历③地动仪④麻绋散⑤纸的发明⑥《神农本草经》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

29、在宋初统治者加强军权的措施中,目的为“强干弱枝”的是A、解除禁军统兵将领的兵权B、把各地方案的精壮之士都选入禁军C、禁军半数拱卫京师,半数驻守各地D、禁军定期更换驻地

30、在一次国际研讨会上,外国学者引用了2300多年前,中国思想家的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位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孟子D、荀子

31、下列哪部书不是秦始皇焚书的对象A、黄帝内经B、诗经C、道德经D、春秋

32、中国汉代丝织品远销欧洲的中转站是A、葱岭B、安息C、西亚D、大秦

33、秦汉时期,下列地区属中央政权管辖的顺序是①云贵②河套③西域④珠江流域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③①②④D、④②①③

34、韩非子“法制思想”的实质是A、把法律作为至高无上的准则B、用法律来约束每个人的行为C、法律是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D、用法律确立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

35、《吕氏春秋》载:“公作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此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春秋时期使用牛耕和铁器B、私田的开垦越来越多C、封建制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D、井田制遭到破坏

36、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取代奴隶制度的因素有①奴隶的反抗斗争②井田制的瓦解③生产力的发展④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7、下列关于春秋时期奴隶社会的教育状况的叙述,不准确的是A、可以兴办私学B、奴隶社会“学任官府”局面被打破C、儒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的正统思想D、贱人和犯人不能受教育,但平民可以受教育

38、与春秋战争相比,战国时期的战争最主要的特点是A、促进了民族融合B、战事频繁,规模更大C、由封建兼并战争演变为统一战争D、极大地丰富了军事思想的宝库

39、战国时期,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国,其实质是A、奴隶主贵族之间争权夺势的斗争

B、新兴地主阶级之间争权夺势的斗争C、奴隶主贵族与新兴地主阶级之间的斗争D、统治阶级与平民之间的斗争

、BCD

41地区A、①②③B、②①③C、②③①D、③①②

42、我国农业生产普遍地向金属工具过渡的时间是A、夏商商时期B、西周时期C、东周时期D、秦汉时期

43、本为军事政治斗争需要而采取行动,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农业生产发展的是A、西汉时张骞通西域B、都江堰和郑国渠的修建C、俺答汗修建呼和浩特D、戚继光抗击倭寇

44、封建国家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对农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下列历史现象中,表现突出的是①文景之治②光武中兴③贞观之治④开元盛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5、我国近期逐步开始实施的南水北调计划中,东线调水计划的取水点是以下哪一段运河的终点A、江南河B、通济渠C、邗沟D、永济渠

46、西汉和东汉在民族关系方面的相同点有①打击匈奴②派人出使西域③都曾对西域进行管辖④在西南地区设置郡县⑤在河套地区增设新县,移民屯边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⑤

47、秦始皇兵马俑的修筑从根本上看是A、想给后人留下一份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B、为了宣扬皇权,威慑臣民C、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进攻D、对先秦殉葬,人性习俗的继承和改革

48、秦汉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重要影响,这主要表现在①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的新纪元②纸的发明为世界文明史做出了重要贡献③中国的冶铸、水利技术传入亚洲,以至欧洲④中国的铸铜技术传入朝鲜、日本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9、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手工业技术有所进步,下列各项能反映这一特点的是①吴国培育出八辈之蚕,蜀汉盛产蜀锦②发明和推广低温炼钢技术③已经利用石油、天然气④纸成为最主要

的书写材料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50、我国古代的农学家十分得视农业生产经验的积累,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认为“耕锄不以水旱息功,必获丰年之收”。这主要强调A、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的观点B、应当抓紧农时进行耕作的观点C、主张改革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D、介绍如何选种、浸种、施肥的经验

51、下列人物为2003年11月18日福建晋江市为纪念清廷统一台湾320周年而落成的一位著名将军的雕像。此人物应是A、徐骧B、郑成功C、施琅D、刘铭传

52、元朝时,民族融合最显著的成就是A、黄河流域各族融合为汉人B、各族人民杂居相处

C、开始形成新民族——回族D、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

53、王安石变法诸措施中,旨在限制高利贷盘剥以缓和社会矛盾的是A、青苗法B、募役法C方田均税法D、农田水利法

54、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私人办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徙,突破官府的垄断,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B、隋唐掀起了私人办学的高潮,文学家韩愈、柳宗元等均办过学C、私人讲学的书院兴起于北宋,著名的有石鼓、岳麓、白鹿洞、应天、嵩阳等D、明朝中期以来,书院比较兴盛,清代书院逐渐成为官办学校

55、对孟子“仁政”的主张认识错误的是A、是对孔子“仁”的学说的发展 B、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 C、有利于地主阶级巩固统治D、为以后汉唐明初的统治者所采纳

56、这个时期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文明国家的有力佐证是A、形成中华文化圈B、出现“百家争鸣”的繁华景象C、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三大发明出现D、远洋航行到达非洲东海岸

57、隋唐时期产生并发展完备的科举制度被欧洲人称为“中国影响世界的第五大发明”。其判断理由是A、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并定期举行,比较公正有效B、科举制度充分体现

58、下列关于唐朝市场的表述,准确的是①政府对城市的市场进行严格管理②“草市迎江货”反映了长江沿岸城市的繁荣③市场金融服务机构领先欧洲④繁华的夜市是唐前期中原城市的一大特点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59、两税法、一条鞭法和地丁银制度的相似之处在于A、都征收银两B、都因遭到大地主、大官僚反对而停止C、征税标准不以人丁为主D、都加强了对土地和财产数量的征税

60、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A、农业生产力的进步B、封建生产关系的调整C、商品经济的拉动D、对外贸易的刺激

61、明清资本主义关系始终处于“萌芽”状态,是指它①始终未能出现劳动力和货币商品化②力量远不足瓦解封建生产方式③总体上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④长期不能改变其自然经济的性质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D、②③④

62、下列观点最能体现现时明清之际长三角经济地位的是A、“苏湖熟,天下足”B、“机户出资历,机工出力”C、“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D、“制造尤工,擅绝海内”

历史错题五

63、春秋战国时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①铁农具的使用②牛耕的运用③水利灌溉的发展④封建制度的确立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64、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得以发展的条件有①各族人民大融合②北方经济的发展③江南地区的开发④佛教文化的盛行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

65、元朝时,由我国中央政府首次实施直接行政管辖的地区包括①西藏②黑龙江③台湾④外蒙古A、①②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66、元朝时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最主要的客观条件是A、交通发达B、经济发展C、国家

统一D、对外开放

67、与隋唐文化相比,宋元文化的最主要特点是A、处于世界领先地位B、传统科技开始衰弱C、使中国古代文化达到高度繁荣D、中国科技走向世界,促进世界文明的进步

68、春秋时期,奴隶社会逐渐崩溃,在政治上的最突出表现是A、各诸侯国普遍进行变法B、“礼乐征伐自天子出”C、“礼乐征伐自诸侯出”D、奴隶起义频繁

69、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周王室衰微B、井田制瓦解C、分封制崩溃D、奴隶制腐朽

70、诸子百家中,在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上明显对立的是A、法家与道家B、儒家与道家C、墨家与儒家D、法家与儒家

71、中国古代思想家韩非子说:“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该思想产生的背景不包括A、封建取代奴隶的社会大变革B、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中央集权制C、法定思想成为各诸侯国治国的指导思想D、出现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

72、下列思想家的政治主张最能体现与时俱进思想内容的是A、孔子B、黑子C、孟子D、韩非子

73、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由下列哪一因素决定的A、统治者的权欲B、地主阶级的要求C、封建经济的分散性D、法家思想性的启示

74、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B、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75、下列对秦、汉时匈奴族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当时还不是中国境内的民族B、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C、对秦汉北部郡县的时扰,破坏了当地经济的发展D、匈奴族的发展促进

76、张骞于公元前138年第一次出使西域,A、209年B、C211年D、77、东汉的社诗发明水排和张衡创制的浑天仪的共同点是A、直接用于农业生产B、都是利用水力C、冶铁技术改进D、都是科学仪器

78、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频繁,同时出现了民族融合的局面。与这两种社会现象相关的文化成就有①《齐民要术》②《木兰辞》③《洛神赋图》④《神灭论》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③D、①②

79、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文学艺术的发展以经济和政治为基础”这一观点的是A、王羲之作《兰亭序》B、顾恺之画《洛神赋图》C、陶潜作《桃花源诗》D、贾思勰作《齐民要术》

80、唐初均田制、租庸调制及其后的两税法,它们的共同作用是A、加强封建经济基础B、变革生产方式C、调整生产关系D、调整上层建筑

81、“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是对我国古代奴隶社会土地所有制——井田制的形象描述,以下表述正确的是①奴隶社会实行土地国有制②井田制实质上是一种私有制③井田制是私有制不发达的产物④随着井田制结束,分封制也消失了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82、唐朝中期以后土地兼并严重,政府无田可授。其根源在于A、封建经济受到破坏B、封建地主力量增强C、封建地主力量削弱D、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83、在唐初实行的下列措施中,对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封建统治作用最大的是A、实行三省六部制B、实行均田制C、完善科举制D、推行“庸”制

84、与《昭君出塞》相比,《步辇图》反映唐朝民族关系的突出特点是A、通过互派使者的方式维持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B、采用册封的方式迫使少数民族政权臣服唐政府C、利用和亲的方式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D、凭借先进的经济文化形成对周边民族巨大向心力

篇三:高三《中国古代史》选择题易错题100题

高三《中国古代史》选择题易错题100题

1. 中国历代政府在台湾先后建立了行政机构,行使管辖权。以下机构标志台湾从此正式归属于中央政府管辖的是A、台湾府B、澎湖巡检司C、台湾办事大臣D、台湾省

2、在战国变法运动中,提出了“圣人苘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苘可以利民,不循其理”的思想家是A、墨子B、孟子C、商鞅D、荀子

3、春秋时期,奴隶社会逐渐崩溃,在政治上的最突出表现是A、各诸侯国普遍进行变法B、“礼乐征伐自天子出”C、“礼乐征伐自诸侯出”D、奴隶起义频繁

4、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周王室衰微B、井田制瓦解C、分封制崩溃D、奴隶制腐朽

5、孔子对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作出的最突出贡献的是A、兴办私学,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B、开创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法C、介绍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D、提出了一系列完整的教育教学理论

6、先秦文化丰富多彩,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兴世瞩目的成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周易》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地理”的名称B、扁鹊被后人称为“脉学之宗”C、物理学方面有了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的叙述D、化学方面已非常明确地记载了光合作用

7、在考古中,发现了一批甲骨文之前的刻符或早期文字,如舞阳刻符,半坡陶文,大汉口文字等。对它们的正确表述是A、是国家形成的首要标志B、出现时间比传说中的“仓颉造字”更早C、已经全部得到识读D、具有相通性,起到加强各地区联系的作用

8、司马迁将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称为“凿空”之行,凿空的含义是A、了解情况B、开通道路C、填补空白D、开拓空间

9、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较大发展,其原因主要有①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②牛耕的推广③关中水利的兴修④新的生产关系确立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③④D、②③④

10、下列与丝绸之路无关的是A、敦煌壁画B、佛教传入中国C、玉米、马铃薯传入中国D、铸铁技术的西传

11、《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它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大量减少B、诸侯为争夺土地和人口互相残杀C、新兴地主武装夺权,奴隶制崩溃D、诸侯纷纷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

12、战国时期新兴的封建城市同以往的城市相比,最显著的区别是A、政治地位加强B、商业地位突出C、军事色彩较浓D、思想文化活跃

13、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中央集权”的含义是A、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实行个人独裁B、全国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必须听命于中央C、嬴政自称皇帝,在中央设三公D、皇权空前加强,实行君主专制

14、下列关于秦始皇加强思想控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以维护政治统一为目的是必要的B、统一了思想,有利于统治的稳固C、以焚书坑儒为手段,是有效的D、弘扬了法家学说,有利于建立“法治”社会

15、对“汉承秦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汉治袭秦的三公九卿制并演化为中外朝制度B、汉实行秦的监察制度,发展为刺史制度C、汉继承秦的选官制度,形成一套察举制D、西汉初推行秦的郡县制兼设封国制

16、汉代,我国与西域地区通商关系得以建立,最关键的因素是A、张骞出使西域,密切了联系B、解除了匈奴对西域的威胁和控制C、西域商人喜好汉朝的手工业品D、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

17、东汉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成就有①制订“太初历”②《九章算术》成书③以树皮,麻头等原料造纸④发明“地动仪”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8、南北朝时佛教盛行的最主要原因是A、社会动落,人民饱受战乱之苦B、佛教教义具有欺骗性C、统治

阶级的大力推崇和支持D、佛教能帮助人民解除苦难

19、关于科举制度的表述,最确切的是A、隋朝开始实行的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的制度B、它使门第不高的地主可以凭自己的才学参与政权C、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中命题并有效,笼络了人才D、是为了打击魏晋以来的士族制度而采取的一项措施

20、唐朝扬州极为繁荣,时有“扬一益二”之说,扬州繁荣最直接地得益于A、当时经济发达和特色经济

B、经济重心的南移C、处于内外交通枢纽地位D、唐朝政治的清明

21、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北宋冗官,吏治腐败B、北宋统治者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C、混战不休,农民破产D、佛教寺院强占农田

22、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之急。”他“理财”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调整封建国家与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B、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之间的关系C、调整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之间的关系D、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

23、元朝政府注意发展交通,国内驿站空前发达,这主要是为了A、商品经济发达,国内商业繁荣B、有效地控制了辽阔的疆域C、对外经济文化交往的需要D、适应民族大融合的发展趋势

24、曹魏的著名纺织中心城市是A、襄邑、洛阳B、襄邑、长安C、洛阳、相州D、洛阳、长安

25、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有名的造纸中心是在A、建业、扬州B、建业、益州C、扬州、荆州D、荆州、益州

26、下列事件,不属于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的是A、管仲改革B、李悝变法C、吴起变法D、商鞅变法

27、秦汉对匈奴的措施中,你以为最有效的是A、修长城B、和亲C、军事D、互市

28、下列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居世界第一的是①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②太初历③地动仪④麻绋散⑤纸的发明⑥《神农本草经》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

29、在宋初统治者加强军权的措施中,目的为“强干弱枝”的是A、解除禁军统兵将领的兵权B、把各地方案的精壮之士都选入禁军C、禁军半数拱卫京师,半数驻守各地D、禁军定期更换驻地

30、在一次国际研讨会上,外国学者引用了2300多年前,中国思想家的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位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孟子D、荀子

31、下列哪部书不是秦始皇焚书的对象A、黄帝内经B、经C、道德经D、春秋

32、中国汉代丝织品远销欧洲的中转站是A、葱岭B、安息C、西亚D、大秦

33、秦汉时期,下列地区属中央政权管辖的顺序是①云贵②河套③西域④珠江流域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③①②④D、④②①③

34、韩非子“法制思想”的实质是A、把法律作为至高无上的准则B、用法律来约束每个人的行为C、法律是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D、用法律确立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

35、《吕氏春秋》载:“公作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此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春秋时期使用牛耕和铁器B、私田的开垦越来越多C、封建制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D、井田制遭到破坏

36、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取代奴隶制度的因素有①奴隶的反抗斗争②井田制的瓦解③生产力的发展④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7、下列关于春秋时期奴隶社会的教育状况的叙述,不准确的是A、可以兴办私学B、奴隶社会“学任官府”局面被打破C、儒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的正统思想D、贱人和犯人不能受教育,但平民可以受教育

38、与春秋战争相比,战国时期的战争最主要的特点是A、促进了民族融合B、战事频繁,规模更大C、由封建兼并战争演变为统一战争D、极大地丰富了军事思想的宝库

39、战国时期,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国,其实质是A、奴隶主贵族之间争权夺势的斗争B、新兴地主阶级之间争权夺势的斗争C、奴隶主贵族与新兴地主阶级之间的斗争D、统治阶级与平民之间的斗争

40、屈原受到我国人民崇敬并每年纪念他,其主要是因为①他在文学上创造了新的文学体裁②要求革新图强③他的抗秦事迹④他的爱国爱民精神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41、秦汉时期,以下边疆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先后顺序是①云贵地区②河套地区③西域地区A、①②③B、②①③C、②③①D、③①②

42、我国农业生产普遍地向金属工具过渡的时间是A、夏商商时期B、西周时期C、东周时期D、秦汉时期

43、本为军事政治斗争需要而采取行动,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农业生产发展的是A、西汉时张骞通西域B、都江堰和郑国渠的修建C、俺答汗修建呼和浩特D、戚继光抗击倭寇

44、封建国家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对农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下列历史现象中,表现突出的是①文景之治②光武中兴③贞观之治④开元盛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5、我国近期逐步开始实施的南水北调计划中,东线调水计划的取水点是以下哪一段运河的终点A、江南河B、通济渠C、邗沟D、永济渠

46、西汉和东汉在民族关系方面的相同点有①打击匈奴②派人出使西域③都曾对西域进行管辖④在西南地区设置郡县⑤在河套地区增设新县,移民屯边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⑤

47、秦始皇兵马俑的修筑从根本上看是A、想给后人留下一份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B、为了宣扬皇权,威慑臣民C、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进攻D、对先秦殉葬,人性习俗的继承和改革

48、秦汉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重要影响,这主要表现在①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的新纪元②纸的发明为世界文明史做出了重要贡献③中国的冶铸、水利技术传入亚洲,以至欧洲④中国的铸铜技术传入朝鲜、日本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9、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手工业技术有所进步,下列各项能反映这一特点的是①吴国培育出八辈之蚕,蜀汉盛产蜀锦②发明和推广低温炼钢技术③已经利用石油、天然气④纸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50、我国古代的农学家十分得视农业生产经验的积累,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认为“耕锄不以水旱息功,必获丰年之收”。这主要强调A、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的观点B、应当抓紧农时进行耕作的观点

C、主张改革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D、介绍如何选种、浸种、施肥的经验

51、下列人物为2003年11月18日福建晋江市为纪念清廷统一台湾320周年而落成的一位著名将军的雕像。此人物应是A、徐骧B、郑成功C、施琅D、刘铭传

52、元朝时,民族融合最显著的成就是A、黄河流域各族融合为汉人B、各族人民杂居相处C、开始形成新民族——回族D、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

53、王安石变法诸措施中,旨在限制高利贷盘剥以缓和社会矛盾的是A、青苗法B、募役法C方田均税法D、农田水利法

54、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私人办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徙,突破官府的垄断,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B、隋唐掀起了私人办学的高潮,文学家韩愈、柳宗元等均办过学C、私人讲学的书院兴起于北宋,著名的有石鼓、岳麓、白鹿洞、应天、嵩阳等D、明朝中期以来,书院比较兴盛,清代书院逐渐成为官办学校

55、对孟子“仁政”的主张认识错误的是A、是对孔子“仁”的学说的发展 B、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 C、有利于地主阶级巩固统治D、为以后汉唐明初的统治者所采纳

56、这个时期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文明国家的有力佐证是A、形成中华文化圈B、出现“百家争鸣”的繁华景象C、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三大发明出现D、远洋航行到达非洲东海岸

57、隋唐时期产生并发展完备的科举制度被欧洲人称为“中国影响世界的第五大发明”。其判断理由是A、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并定期举行,比较公正有效B、科举制度充分体现了民主、平等、自由原则C、彻底摒弃了世袭贵族任职的传统,具有重大的进步性D、可以使知识分子顺利地成为国家公务人员

58、下列关于唐朝市场的表述,准确的是①政府对城市的市场进行严格管理②“草市迎江货”反映了长江沿岸城市的繁荣③市场金融服务机构领先欧洲④繁华的夜市是唐前期中原城市的一大特点A、①②B、①③

C、③④D、②④

59、两税法、一条鞭法和地丁银制度的相似之处在于A、都征收银两B、都因遭到大地主、大官僚反对而停止C、征税标准不以人丁为主D、都加强了对土地和财产数量的征税

60、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A、农业生产力的进步B、封建生产关系的调整C、商品经济的拉动D、对外贸易的刺激

61、明清资本主义关系始终处于“萌芽”状态,是指它①始终未能出现劳动力和货币商品化②力量远不足瓦解封建生产方式③总体上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④长期不能改变其自然经济的性质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D、②③④

62、下列观点最能体现现时明清之际长三角经济地位的是A、“苏湖熟,天下足”B、“机户出资历,机工出力”C、“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D、“制造尤工,擅绝海内”

历史错题五

63、春秋战国时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①铁农具的使用②牛耕的运用③水利灌溉的发展④封建制度的确立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64、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得以发展的条件有①各族人民大融合②北方经济的发展③江南地区的开发④佛教文化的盛行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

65、元朝时,由我国中央政府首次实施直接行政管辖的地区包括①西藏②黑龙江③台湾④外蒙古A、①②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66、元朝时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最主要的客观条件是A、交通发达B、经济发展C、国家统一D、对外开放

67、与隋唐文化相比,宋元文化的最主要特点是A、处于世界领先地位B、传统科技开始衰弱C、使中国古代文化达到高度繁荣D、中国科技走向世界,促进世界文明的进步

68、春秋时期,奴隶社会逐渐崩溃,在政治上的最突出表现是A、各诸侯国普遍进行变法B、“礼乐征伐自天子出”C、“礼乐征伐自诸侯出”D、奴隶起义频繁

69、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周王室衰微B、井田制瓦解C、分封制崩溃D、奴隶制腐朽

70、诸子百家中,在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上明显对立的是A、法家与道家B、儒家与道家C、墨家与儒家

D、法家与儒家

71、中国古代思想家韩非子说:“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该思想产生的背景不包括A、封建取代奴隶的社会大变革B、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中央集权制C、法定思想成为各诸侯国治国的指导思想D、出现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

72、下列思想家的政治主张最能体现与时俱进思想内容的是A、孔子B、黑子C、孟子D、韩非子

73、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由下列哪一因素决定的A、统治者的权欲B、地主阶级的要求C、封建经济的分散性D、法家思想性的启示

74、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B、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75、下列对秦、汉时匈奴族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当时还不是中国境内的民族B、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C、对秦汉北部郡县的时扰,破坏了当地经济的发展D、匈奴族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北方的发展

76、张骞于公元前138年第一次出使西域,班超于公元73年出使西域,两者相距A、209年B、210年C、211年D、212年

77、东汉的社诗发明水排和张衡创制的浑天仪的共同点是A、直接用于农业生产B、都是利用水力C、冶铁技术改进D、都是科学仪器

78、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频繁,同时出现了民族融合的局面。与这两种社会现象相关的文化成就有①《齐民要术》②《木兰辞》③《洛神赋图》④《神灭论》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②

79、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文学艺术的发展以经济和政治为基础”这一观点的是A、王羲之作《兰亭序》

B、顾恺之画《洛神赋图》C、陶潜作《桃花源诗》D、贾思勰作《齐民要术》

80、唐初均田制、租庸调制及其后的两税法,它们的共同作用是A、加强封建经济基础B、变革生产方式C、

调整生产关系D、调整上层建筑

81、“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是对我国古代奴隶社会土地所有制——井田制的形象描述,以下表述正确的是①奴隶社会实行土地国有制②井田制实质上是一种私有制③井田制是私有制不发达的产物④随着井田制结束,分封制也消失了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82、唐朝中期以后土地兼并严重,政府无田可授。其根源在于A、封建经济受到破坏B、封建地主力量增强C、封建地主力量削弱D、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83、在唐初实行的下列措施中,对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封建统治作用最大的是A、实行三省六部制B、实行均田制C、完善科举制D、推行“庸”制

84、与《昭君出塞》相比,《步辇图》反映唐朝民族关系的突出特点是A、通过互派使者的方式维持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B、采用册封的方式迫使少数民族政权臣服唐政府C、利用和亲的方式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D、凭借先进的经济文化形成对周边民族巨大向心力

85、商鞅推行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的封建制度是A、中央集权制B、土地私有制C、三省六部制D、行省制度

86、王安石设想其变法应是在不增加人民负担的前提下,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有①政府向农民贷款获得利息②向有特权的官僚地主征收钱财③引种占城稻以增加粮食产量④清查为逃避赋税而隐瞒的土地A、①③B、①②④C、②④D、②③

87、下列推理属于哪一种情况。大前提:我国古代社会是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共同组成的。小前提:“金”是我国北方女真族建立的政权。结论:金军南下客观上加快了社会的发展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结论错误B、大前提、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C、大前提错误,小前提、结论正确D、大前提、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88、唐宋两代,民族问题呈现出不同现象和特点的根本原因是A、民族的优劣B、封建制度的强化C、封建国家的盛衰D、民族政策的正确与否

89、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最基本的原因是A、少数民族不断内迁B、各民族间的战争C、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D、各民族人民的长期交往

90、下列地区在历史上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先后顺序是①新疆②西藏③广东④黑龙江A、①②③④B、③①④②C、①③②④D、③④①②

91、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废分封、立郡县”的决策,其主要目的在于A、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B、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巩固统一的封建国家D、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92、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下列关于该制的评述正确的是①分散相权以加强皇权②形成严密的封建官僚机构③有利于减少中央政令的失误④三省六部一直被后世历朝沿袭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93、“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的直接作用是A、促进了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B、导致土地所有制发生重大转变C、加快了新兴封建制度的确立进程D、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

94、元朝创设的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主要是指这一制度①推广了秦汉的郡县制度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③巩固和发展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④奠定了今天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

95、明清时期我国科技发展最突出的时代特点是A、出现著名的科技著作B、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状况

C、传统科技仍领先于世界D、产生了闻名世界的科技名人

96、下列观点最能体现现时明清之际长三角经济地位的是A、“苏湖熟,天下足”B、“机户出资历,机工出力”C、“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D、“制造尤工,擅绝海内”

97、读《郑和下西洋图》,图中左下角所标的慢八撒,即是现在的A、埃塞俄比亚B、肯尼亚C、苏丹D、埃及

98、《大明律》对稳定明初动荡的社会秩序起到一定作用,主要表现在A、增加了经济立法B、对贪污贿赂罪严惩不贷C、量刑“重其重罪,轻其轻罪”原则D、废除了株连法


中国古代史历史选择题精选100题(附答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9416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中国古代史历史选择题精选100

    选择题精选100题: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选择题精选100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道题1分,共120分)1、“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