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试题答案 >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阅读答案 正文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阅读答案

2017-01-06 06:19:19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3.3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运用铺陈、虚拟、称谓转换的写法结构文章,懂得怎样组织行文的好处。

2.指导学生品味本文赋予人格化腊梅的多重精神内涵,理解作者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把握文章借物抒情的手法(借咏叹腊梅在艰苦的环境中默默生存,展示生命的价值和生命的魅力)。

2.把握虚拟式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铺陈式写作的方法及其作用,同时理解文章中的称谓转换及其作用。

2.引导学生围绕腊梅的人格化精神,查找相关资料,深化对腊梅形象及其内蕴的认识。

【教学方法】

以教师启发、师生互动的方式组织教学,采用比较阅读、听说读写结合等手段,配以优美的画面和音乐,让学生在轻松、开心的学习中,高效率地达到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用幻灯片制作课件,并布置预习作业。)

一、朗读课文,认真思考课后练习。

二、查询有关赞梅的诗文、故事、音乐、歌曲。

三、查找作者赵丽宏的相关资料,如生平、作品、评价性的文章。

(以上三个预习作业,让学生在个人查询、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

四、运用网络查找腊梅的图片、梅花的有关知识。

第一课时

本课时主要是在教师引导下,将学生对梅花的相关知识、作者及其作品等查询的结果进行课堂交流。教师出示两首颂梅诗,把它们与本文进行比较阅读;引导学生品读课文,包括粗读、细读、重点品读,从而归纳出文章的写作思路。

一、课文导入

用王安石的《咏梅》导入课文:

墙角一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同学们,你们读到过这首诗吗?你们能理解王安石这首诗的含义吗?

解析:这首诗以梅比喻人的高洁、刚毅的品格。那墙角边的几枝梅花,迎着严寒独自开放出洁白的花朵。远看就知道不是雪,因为有阵阵清幽的花香飘过来。突出了梅花的耐寒、高洁和清香。

的确,梅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所吟诵的对象,梅花也往往作为人自身高洁、刚毅的品格的写照。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赵丽宏笔下的梅花,他又是从什么角度来赞颂梅花的。

二、作家作品

赵丽宏,上海市崇明县人,1951年出生于上海市区。1968年中学毕业后下乡“插队”,种过田,当过乡邮递员、教师。1977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大学毕业后到《萌芽》杂志社工作,曾任编委、诗歌散文组组长。1983年被选为上海作家协会理事、上海市文联委员。1987年担任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华东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曾任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常委。

著有散文集《生命草》、《爱在人间》、《玛雅之谜》、《岛人笔记》、《赵丽宏散文选》、《艺品》、《人生韵味》、《喧嚣与宁静》、《死之余响》、《在岁月的荒滩上》、《唯美之舞》、《日晷之影》,诗集《珊瑚》、《沉默的冬青》、《抒情诗151首》,报告文学集《心画》等五十余种著作,有四卷本《赵丽宏自选集》。作品曾多次在海内外获奖,散文集《诗魂》获中国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赵丽宏散文清新明丽,重视创造诗的意境和情调,是一位有创作个性的作家。

三、关于梅花

梅花又名“五福花”,是中国传统名花。梅花不仅因清雅俊逸的风度让古今诗人画家赞美它,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为世人所敬重。

梅花色、香、韵、姿俱佳,集高洁、秀雅、坚毅于一身,它浓而不艳、冷而不淡,那疏影横斜的风韵和清雅宜人的幽香,是其它花卉不能相比的。

特别是在冰中孕蕾,雪中开花的品格,更为无数仁人志士所喜爱。“不经风雪冰霜苦,哪有梅花分外香”。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一种独特的伟大人格。

然而,更为可贵的,还是梅花的精神──这体现为梅的铮铮铁骨、浩然正气,体现为梅的傲雪凌霜、独步早春。

“朔风吹倒人,古木硬如铁;一花天下春,江山万里雪。”人们把松、竹、梅称作“岁寒三友”,尊梅、兰、竹、菊为“四君子”,赞赏梅花的高洁、典雅、冷峭、坚贞,视为知友、君子,梅都是当之无愧的。

梅花的种类有:白梅、红梅、绿梅、乌梅,还有我们平时最常见的腊梅。

人们观赏梅韵的标准是:贵稀不贵密,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含不贵开。

(以上是学生预习情况的归纳,老师在其中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从资料的搜集整理,到课堂上的讨论归纳,都要由学生来做。)

(在介绍梅花相关知识的时候,幻灯片中要出示梅花的图片,让学生在图文并茂中感受到梅花风韵、品格,从而更加深对梅花的印象。)

四、比较阅读

1.朗读南宋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让学生体会其中所包含的意境与韵味。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解说:陆游一生钟情于梅花。他不但写了一百六十多首咏梅诗,还写了四首咏梅词,词境大都托物言志,是诗人品格的写照。《卜算子·咏梅》是其中脍炙人口的一首。借咏梅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不论怎样受挫折也要永远保持高风亮节的情操,堪称历代文人借梅花孤寂、凄苦的处境及其高洁、典雅的品格来自比自傲的典范。

2.朗读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比较一下,陆游的词该词在格调上和表达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解说:古代文人咏梅,风格多是幽静淡远,借梅花诉说“若讲出若讲不出的情肠”。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表现出一种凄苦寂寥、顾影自怜的形象。但毛泽东的词却与此不同。在毛泽东看来,梅花最可贵的品格是傲霜斗雪,风姿昂扬,它寄托着人类向困难、逆境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毛泽东步陆游《卜算子·咏梅》原韵,“反其意而用之”,特做了一首格调高昂、独有豪情的咏梅词。它所展示的是敢于蔑视困难、战胜困难、大公无私、默默奉献的形象。

五、品读课文

我们在欣赏了两篇名家写梅花、赞梅花的诗词后,让我们来看看当代作家赵丽宏的作品。我们知道,写文章贵在求新,要把一个老话题写得出彩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作者赵丽宏是如何来演绎的呢?

1.初读课文,疏通文字

给下列红色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钦羡(xiàn):钦佩羡慕。

密匝匝(zā):很稠密的样子。

吟哦(é):吟咏。

弥(mí)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扑哧(chī):象声词,形容笑声或水、气挤出的声音。

肆虐(nüè):任意残杀或迫害;起破坏作用。

蓓(bèi)蕾:没开的花;花骨朵儿。

摇撼(hàn):摇动(树木、建筑物等)。

肃(sù)杀:形容秋冬天气寒冷,草木枯落。

和煦(xù):温暖。

2.再读课文,梳理脉络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作者抒发了对不畏严寒、幽幽报春的“淡黄色小花”的敬意和感慨,形象地道出了“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深刻哲理。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借腊梅表达一种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第三部分(最后一自然段):作者再次深情地抒发对腊梅的赞美和感慨。

3.细读课文第二部分,把握其中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任何欢乐和美都源自痛苦,都经历了殊死的拼搏--(凌霜傲雪的坚忍和顽强)。

第二层次:奉献和给予是一种莫大的幸福--(表现梅花默默奉献的寂寞和牺牲)。

第三层次:必须忍受寂寞,必须习惯于长久地被人们淡忘--(大义凛然的风骨和气节)。

在课文第二部分中,作者强调:“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就意味着你必须付出和奉献,而并非索取和回报;意味着你的“生命意义”将在“人们未必理解”之中得到呈现和展示。

(本文以腊梅为线索,运用纵向思路。)

4.重点品读,把握主旨。

假如你问我:那么,你们何必要开花呢?

我要这样回答你:我们开花,决不是为了炫耀,也不是为了献媚,只是为了向世界展现我们的风骨和气节,展现我们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当然,我们的傲骨里也蕴藏着温柔的谦逊,我们的沉默中也饱含着浓烈的热情。这一切,人们未必理解。你呢?我把做一株腊梅的幸与不幸、欢乐与痛苦都告诉你了。现在,请你告诉我,你,还想不想做一株腊梅?

主旨:本文是一篇咏叹腊梅的散文,作者以浓郁的诗情,借腊梅表达一种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在艰苦的环境中默默生存,展示生命的价值,生命的魅力。

六、布置作业

一、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解释词语。

钦羡 密匝匝 吟哦 弥漫 扑哧 肆虐 蓓蕾 摇撼 肃杀 和煦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果然,你喜欢那几株腊梅了,我的来自南方的朋友。

2.那清香不是静止的,它无声无息地在飞,在飘,在流动,像是有一位神奇的诗人,正幽幽地吟哦着一首无形无韵然而无比优美的诗。

3.我们开花,决不是为了炫耀,也不是为了献媚,只是为了向世界展现我们的风骨和气节,展现我们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参考答案:

第一题:答案详见前面的教学设计

第二题: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从而深入地理解文章。

1.点评:以倒装句开头,充分地传递出朋友见到腊梅时的惊喜和作者遇到和自己有着共同喜好的朋友的欣慰之情,诗情更浓诗味更足,节奏抑扬顿挫。

2.点评: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深情地描绘了寒冬腊月、万木萧疏的季节里,唯有那美丽高洁、暗香浮动的腊梅,默默地传递着“春的气息”,带给人们以欣喜和生机。

3.作者揭示出腊梅所具备的高尚情操:凌霜傲雪的坚忍和顽强,默默奉献的寂寞和牺牲,大义凛然的风骨和气节,而这些,恰恰是在春天里开得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的花儿所缺乏的。所以,“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就意味着你必须付出和奉献,而并非索取和回报;意味着你的“生命意义”将在“人们未必理解”之中得到呈现和展示。

附录 板书设计:

假如你是一株腊梅

赵丽宏

第二课时

本课时引导学生继续品读鉴赏课文,分析文章优美文句;学习本文运用铺陈、虚拟、称谓转换的写法结构文章,懂得这样组织行文的好处。引导学生搜索赞梅颂梅的诗文典故、音乐歌曲,并设题《假如你想做??》,让学生说说议议,训练发散性思维。

一、美文欣赏

1.品读佳句

(1)果然,你喜欢那几株腊梅了,我的来自南方的朋友。

点评:以倒装句开头,充分地传递出朋友见到腊梅时的惊喜和作者遇到和自己有着共同喜好的朋友的欣慰之情,诗情更浓、诗味更足,节奏抑扬顿挫。

(2)那清香不是静止的,它无声无息地在飞,在飘,在流动,像是有一位神奇的诗人,正幽幽地吟哦着一首无形无韵然而无比优美的诗。

篇二: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教案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教案

执教:奉贤中学 张天青

教学目的:

1、赏析腊梅所体现的形的高雅、香的清幽以及它独特的“风骨”。

2、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理解本文的主旨—一即借腊梅来赞美一种人

格,表达一种“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

赏析腊梅所体现的形的高雅、香的清幽以及它独特的“风骨”。

教学难点:

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理解本文的主旨—一即借腊梅来赞美一种人

格,表达一种“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教学设想:

l、课前准备:让学生课外收集有关梅的古诗文,要求背诵;

2、教学安排:(1)朗读、讨论;(2)运用多媒体;(3)安排1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交流咏梅的诗文,引出课题。

导入:课文的题目是《假》, 作者是怎样引出这个话题的?

学生回答:由南方的朋友想做一株腊梅的想法引出全文的话题。

二、思考:

请大家散读课文,思考:

l、南方的朋友为什么想做一株腊梅?

2、作者是如何看待这一想法的?

三、讨论:

1、南方的朋友为什么想做一株腊梅?

因为形的高雅和香的清幽使我的南方朋友萌发了做一株腊梅的想法。

(齐读第二节,体会)

2、作者是如何看待这一想法的?

南方的朋友凝视腊梅,为腊梅所体现的形的高雅、香的清幽而陶醉,

萌发了想做一株腊梅的愿望。

然而作者凝视腊梅,想到了腊梅它独特的“风骨”。

3、腊梅有哪些独特的“风骨”?

坚忍、顽强,有牺牲精神,能耐得寂寞。(齐读7、8两节体会〕

4、作者为我们展现了腊梅它独特的“风骨”,展现了腊梅有这么多的痛苦

与不幸,你是如何理解腊梅的幸与不幸,欢乐与痛苦之间的关系的?

找出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句。

四、比较 (比较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作者借腊梅来赞美一种人格,表达一种“对生命意义的理解”,这是一

种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请与初中学过《白杨礼赞》作比较,请从创作背景、主题、构思、语言风格方面考虑,说说它们的不同之处。

五、布置作业:

l、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以其他植物(或花卉、或树)来含蓄地表情达

意,写一篇500字的随笔。

2、课外阅读赵丽宏的作品:《人生是一本书》

板书设计: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

赵丽宏

形的高雅外在的 腊 香的清幽 生

梅 坚忍顽强 义

内在的牺牲精神

忍受寂寞

托物 言志

● 教案说明

一、教材理解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已是黄昏独自愁,零落成泥碾作尘”,“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香满乾坤”,这些诗句赋予了梅花纯洁、清高、孤傲等人格魅力,梅花也因此成为作家、画家笔下常见的物象,作家借梅,赞美梅所凝聚的人格寄托。然而,许多作品仅仅反应了梅的一个侧面,赵丽宏写的《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一文,作者以浓郁的诗情,奔放的想象,展示了腊梅形的高雅、香的清幽,拓展、深化了腊梅的传统人格精神,即通过对腊梅的生命过程的感悟,同时全方位体验腊梅的甘苦,了解腊梅所体现的生命意义,从而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本文主要采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来表现主旨。

二、教学设计

1、教学中以设疑、研讨、精讲为主。二期课改要求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设疑是达到这一要求的重要手段。为此,要求学生带着思考问题去熟悉课文。研讨,即引导学生研究讨论疑难问题,以说互相启发,促使多向积极思维。课堂上让学生多开展小组讨论,大组交流的形式。精讲,从文章整体出发,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前提下,抓住精华,以点带面,揭示规律,教给学生怎样阅读,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教学《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一文,以第七节、第八节为重点语段,教学时紧紧抓住语文学科最主要的本质特征—一语言的组合与运用,品味本文语言的特色:准确形象、简洁清丽。提高学生正确地理解、使用以及欣赏评价语言的能力,同时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2、比较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好方法,同时也能起到联系旧知识,拓展新知识的效果。在学习、理解本文的基础上,即理解作者是借腊梅来赞美一种人格,表达一种“对生命意义的理解”,这是一种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要求学生将本文与初中学过《白杨礼赞》作比较,并规定比较的范围—一从创作背景、主题、构思、语言风格方面考虑,说说它们的不同之处。这样,学生能有的放矢地认识托物言志散文的不同之处。

● 教后感

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课堂上为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和谐发展与健全人格的形成,力求40分钟的语文课堂教学训练在严与实上下功夫。严,要求明确,思维规范,表达清楚;实,抓住文眼,从字、词、句、篇、章感悟、理解、分析,品出文章的味儿来。如教《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开头部分,紧紧抓主两个“凝视”,使学生认识到南方的朋友凝视腊梅,为腊梅所体现的形的高雅、香的清幽而陶醉,萌发了想做一株腊梅的愿望。然而作者凝视腊梅,却想到了腊梅它独特的“风骨”。课堂上学生对此把握得比较好。

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遵循二期课改这一精神。我在教《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一文中安排了“比较阅读”这一环节,即要求学生将本文与《白杨礼赞》作比较,从创作背景、主题、构思、语言风格方面考虑,说说它们的不同之处,在课堂上虽然学生没有时间得以充分思考,但课后学生对于课内这一环节的设计颇感兴趣,如对两文“构思”方面的理解颇有争议,这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及他们的写作都有一定的帮助。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作为语文教师,如何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并使之真正有效,显得尤为重要,立足课内,延伸课外,力求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培养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这是我语文教学努力的方向。

2002.9.24

篇三:关于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

教学目的:

1、品味人格化物象腊梅的多重人格精神及作者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2、认识本文在表现主旨时运用的铺陈、虚拟、称谓转换的写作对结构文章、组织行文的好处。 教学重点:

1、 品味人格化物象腊梅的多重人格精神;

2、 认识本文在表现主旨时运用的铺陈、虚拟的写作对结构文章、组织行文的好处。 教学难点:

1、 通过咏梅来表达作者对生命意义的一种理解;

2、 认识称谓转换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作者介绍:赵丽宏,上海市崇明县人,1951年出生与上海市区。

1968年中学毕业后曾下乡"插队",种过田,当过乡邮员、教师。

1977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1982年大学毕业后到《萌芽》杂志社工作,曾任编委、歌散文组组长。

1983年被选为上海作家协会理事、上海市文联委员。

1987年应聘担任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华东师范大学、交通大学客座教授,全国政协委员。

曾任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常委。

著有散文集《生命草》、《爱在人间》、《玛雅之谜》、《岛人笔记》、《赵丽宏散文选》、《艺品》、《人生韵味》、《喧嚣与宁静》、《死之余响》、《在岁月的荒滩上》、《唯美之舞》、《日晷之影》、《壶碎了,诗还在》、《闻乐札记》,诗集《珊瑚》、《沉默的冬青》、《抒情诗151首》、《沧桑之城》,报告文学集《心画》等六十余种著作,有四卷本《赵丽宏自选集》行世。作品曾数十次在海内外获奖,散文集《诗魂》获中国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日晷之影》获首届冰心散文奖。

2、 交流:

梅,落叶乔木,品种多,性耐寒,叶子卵形,早春开花,花瓣五片,有粉红,红,黄,绿,白等颜色,味香。果实球形,熟后可以吃味酸可做调料, 梅在严冬之际盛开,虽然不华丽,但别有一番晶莹玲珑,玉骨冰心的清雅之美。梅的傲雪独放,高雅不凡,最得文人雅士的喜爱。) 元人赵显宏的散曲“风送梅花过小桥,飘飘。飘飘地乱舞琼瑶,水面上流将去了”

杭洲西湖的孤山是宋代诗人林逋曾隐居的地方,他养鹤植梅终生未娶,有“梅妻鹤子”之称,孤山

也就成为西湖的赏梅盛地,他的《山园小梅》里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名句。

最悲的是陆游对唐婉的“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爱国词人陆放翁在卜算子《咏梅》里,没有一个字写梅 却处处写梅,他以梅花自喻“零落成泥碾着尘,只有香如故”。

《梅花》 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3、 引出课题:

“霜禽欲下先偷眼”道出文人雅士对梅的钟爱,故有“一树梅前一放翁”的痴迷。雪洁冰清的梅花历来是文人歌咏的物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文章也是有关梅的,题目是《假》、作者是现为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被誉为散文家、诗人的赵丽宏。

3、导入新课:

课文的题目是《假》, 作者是怎样引出这一话题的?

学生回答:由南方的朋友想做一株腊梅的想法引出全文的话题。

二、思考:

请大家散读课文,思考:

l、南方的朋友为什么想做一株腊梅?

2、作者是如何看待这一想法的?

三、讨论:

1、南方的朋友为什么想做一株腊梅?

因为形的高雅和香的清幽使我的南方朋友萌发了做一株腊梅的想法

(分析讨论时要求学生抓住关键字、词来细细品味:如抓住两个“竟”等关键字、词体会欲褒先贬、先抑后扬的艺术特色;抓住“在飞,在飘,在流动”等词语,体会诗一般的语言,浓郁的诗情,热烈的赞“梅”之情。)

2、作者是如何看待这一想法的?

南方的朋友“凝视”腊梅,为腊梅所体现的形的高雅、香的清幽而陶醉,萌发了想做一株腊梅的愿望。然而作者“凝视”腊梅,想到了腊梅它独特的“风骨和气节”。

3、腊梅有哪些独特的“风骨和气节”?

坚忍、顽强;有牺牲精神;能耐得寂寞。

(分析讨论时要求学生抓住关键字、词来细细品味:如“北风”“冰雪”写出梅之所处时令之“寒”;“空旷寂寥”、“无数生命”“躲避”写出梅之所处环境之“孤”;“呼啸肆虐”、“封冻”“一切”写出梅之所遇考

验之“苦”。“寒冷”、“孤寂”、“凄苦”的处境更能烘托出腊梅的坚忍、顽强的“风骨和气节”,高洁、幽香的品格。)

4、请大家分析一下作者在咏梅、赞梅时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品味7、8两节的写作特点)

①运用铺陈(在每一次虚拟、发问“你能么”之后,都有铺陈。)

铺陈:运用浓墨重彩对描写对象进行渲染、呈现、讴歌等,产生文句上的形式美,表达上的激情美。 运用浓墨重彩对梅进行渲染、讴歌,如第8节用两个“当”、三个“一任”这些比较整齐的语句来表现腊梅所面对的环境的残酷,腊梅岿然不动、恬然自安的气度,同时产生文句上的形式美,表达上的激情美。

②采取虚拟

虚拟:即虚设一个文学情景或对象,以便于作者展示胸襟、豁显主旨。与直抒胸臆、直陈见解等写法不同的是,虚拟写法更为婉曲、更具思辩意味。从标题用“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引出全文虚拟情景,第7小节又以“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假如你乐意成为我们家属中的一员”句式虚设一个文学情景,与标题呼应。全文以虚拟的方式组织思路、表达主旨、展开对腊梅生命过程的描述。由于是虚拟的语气和情景,表达上显得委婉而富有思辩意味。

③转换称谓

“你”在文中有不同的指代对象:以7、8两小节为例,如“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中“你”指代“我的来自南方的朋友”;“你却应该清醒着”、“没有一星半瓣绿叶为你遮挡风寒”中的“你”指代“腊梅”;“你能忍受这种煎熬么”中的“你”指代“想做一株腊梅”的人。称谓的转换,使表达更为曲折、更耐人咀嚼:使文章耐人寻味、摇曳多姿。

5、作者为我们展现了腊梅它独特的“风骨和气节”的同时,借腊梅又展现了怎样的一种生命意义呢?结合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句:

任何欢乐和美都源自痛苦,都经历了殊死搏斗;奉献和给予是一种莫大的幸福;春之圆舞曲是不会为你奏响。

理解:作者借铺陈式、虚拟式与转换称谓等表现手法,表达了对腊梅所体现的人格意义的真正理解:腊梅的生命过程就是对生命意义理解的呈现过程,生命中既要接受欢乐又要能承受痛苦、既能呈现热情又能表现孤高、既要习惯被人注目又要忍受被人淡忘。因此,了解腊梅的生命意义就必须“做一株腊梅”,体验腊梅的甘苦。

五、布置作业:

l、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以其他植物(或花卉、或树)来含蓄地表情达意,写一篇500字的随笔。

2、课外阅读赵丽宏的作品:《人生是一本书》

板书设计: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

赵丽宏

腊梅风骨和气节 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表现手法

坚韧顽强任何欢乐和美都源自痛苦,都经历了殊死的拼搏 运用铺陈

牺牲精神奉献和给予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采取虚拟

忍受寂寞春之圆舞曲是不会为你奏响的 转换称谓

● 教案说明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已是黄昏独自愁,零落成泥碾作尘”,“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香满乾坤”,这些诗句赋予了梅花纯洁、清高、孤傲等人格魅力,梅花也因此成为作家、画家笔下常见的物象,作家借梅,赞美梅所凝聚的人格寄托。然而,许多作品仅仅反应了梅的一个侧面,赵丽宏写的《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一文,作者以浓郁的诗情,奔放的想象,展示了腊梅形的高雅、香的清幽,拓展、深化了腊梅的传统人格精神,即通过对腊梅的生命过程的感悟,同时全方位体验腊梅的甘苦,了解腊梅所体现的生命意义,从而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本文主要采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并运用铺陈、虚拟、转换称谓等表现手法来表达主旨。

● 教后感

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课堂上为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和谐发展与健全人格的形成,力求40分钟的语文课堂教学训练在严与实上下功夫。严,要求明确,思维规范,表达清楚;实,抓住文眼,从字、词、句、篇、章感悟、理解、分析,品出文章的味儿来。如教《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开头部分,紧紧抓住两个“凝视”,使学生认识到南方的朋友凝视腊梅,为腊梅所体现的形的高雅、香的清幽而陶醉,萌发了想做一株腊梅的愿望。然而作者凝视腊梅,却想到了腊梅它独特的“风骨”。再以7、8两节为重点,抓住关键词语、句子,细细品味作者是如何运用铺陈、虚拟、转换角色等表现手法来展现腊梅独特的“风骨和气节”、表达作者对“生命意义的理解”,课堂上学生对此把握得比较好。

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遵循二期课改这一精神,我在教《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一文中安排了“比较阅读”这一环节,即要求学生将本文与《荔枝蜜》作比较,说说它们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在课堂上虽然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得以充分思考与交流,但课后学生对于课内这一环节的设计颇感兴趣,如增加了对两文“构思”等方面的辨析,这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及他们的写作都有一定的帮助。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作为语文教师,如何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并使之真正有效,显得尤为重要,立足课内,延伸课外,力求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培养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这是我语文教学努力的方向。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阅读答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6331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阅读答案

    3 3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运用铺陈、虚拟、称谓转换的写法结构文章,懂得怎样组织行文的好处。2.指导学生品味本文赋予人格化腊...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