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试题答案 > 耿翔《窗花》阅读答案 正文

耿翔《窗花》阅读答案

2017-01-06 06:14:30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上海市2015年静安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静安区2014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质量调研

九年级 语文试卷

(完成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 2015.4

1. 注意:本试卷共25题。

2. 请将所有答案用黑墨水钢笔或水笔做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第一部分 阅 读(90分)

一、 文言文 (39分)

(一) 默写 (15分)

1.树木丛生,。(《观沧海》)

2.,雨后全无叶底花。(《雨晴》)

3.卖炭得钱何所营?。(《卖炭翁》)

4. ,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5.莲之爱, ?(《爱莲说》)

(二) 阅读下面这首作品,完成6—7题 (4分)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

诗。(2分)

7.“孤蓬”和“浮云”既描绘了友人漂泊无依的游子形象,又传递出诗人的 与 之情。(2分)

(三) 阅读下文,完成8—9题 (8分)

公输

①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

于郢,见公输盘。

②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③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④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⑤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⑥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⑦公输盘服。

(四) 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 (12分)

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远近慕其行,来学者迹接于道。闾里有争讼,不诣官.

②③④而诣城决之。山东节度府闻城义者,发使遗五百缣,戒使者不令返。城固辞,使者委

⑤而去,城臵之未尝发。会里人郑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缣与之。 .

(选自《新唐书》,有删减)

【注释】①迹接于道,络绎不绝。 ②缣(jiān),细绢,可用作货币。③戒,命令。

④委,放下。 ⑤举,全。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远近慕其行() ⑵会里人郑俶欲葬亲( )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城知其然,举缣与之。 ..

12.不能体现阳城在当时颇有声望的一项是(2分) ..

A.远近慕其行,来学者迹接于道。

B.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

C.山东节度府闻城义者,发使遗五百缣。

D.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

13. 选文详写的这件事展现了阳城为人的一些特点,以下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博学多才B.处事公正C.不畏权贵D.扶危济困

二、 现代文阅读 (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4—18 题(18分)

民间剪纸

①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剪桐封弟”的故事,大约是我国关于剪花艺术最早的

文书记载。

②已知的中国现存最早的剪纸作品,当属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左右出土于新疆维吾尔自

治区吐鲁番地区阿斯塔那古墓中的五幅麻料剪纸,根据同时出土的高昌章和十一年(公元

541年)文书可以推测,这五幅“骨灰级”的剪纸作品是南北朝时期的遗物。 ...

③剪纸用纸大体可归为三种。第一种是普通的单色纸、蜡光纸等。老艺人常用“毛边

纸”来剪一些短期使用的纸样,它价格低廉,柔软、吸水性强且硬度适中,耐磨、耐折叠,

还可以染色。第二种是生宣纸、连史纸等。这些中国传统手工纸能够保证纸张在经过剪刻

后还能进行点色等工序。第三种是用作衬色剪纸母本的金箔纸、银箔纸等。箔纸带有金属

色,尤其在年节剪纸中特别能渲染喜庆的气氛。

④尖头剪刀是剪纸最主要的工具,大的剪刀用来剪外形,小的剪刀则用来剪细处。此

外还需许多辅助刻制工具,很有些“十八般兵器”的阵势。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

其器”。

⑤剪纸是装点生活的民间艺术品,既可以是 ,也可以是 ,还可以作为 。

⑥如今,中国北方还基本保留着春节期间贴窗花的习俗,而南方往往是只在婚庆时张

贴剪好的“喜”字。门花是张贴在门上的剪纸作品;它也是中国北方农村保留下来的春节

习俗之一。除此之外,其他节庆时门花也是必不可少的纸质装饰品。

⑦覆盖在各种赠礼上的剪纸礼品花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又细致的性格。“八件”是广东

佛山常见的礼品花剪纸,在同一张剪纸中有多个花卉、瓜果等图案,在需要装饰婚嫁聘礼

和嫁妆或庙会、张贴红榜等情况下,人们就会把整幅“八件”上的各个物品分别剪裁下来,

用它们装点礼物或布臵环境。

⑧把白纸剪成的绣花样子贴在衣服或鞋帽、肚兜、袜子上,再针线绣缝,绣好后白纸

样会被细密的丝线依样覆盖住,从此绣样便与上面的绣线相伴,直到双双老去,绣样里寄

托的美好祝愿都不会褪色。

(选自2013年2月4日《东方早报》,有删改)

14.第②段中加点的“骨灰级”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 (2分)

15.“十八般兵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和“喜”这几处引号的用法依次是(2

分)

A.特殊含义、引用、着重强调B.着重强调、引用、特殊含义

C.引用、着重强调、特殊含义D.引用、特殊含义、着重强调

16. 请将 A. 精美的“商标” B. 居室“软装潢” C. 传家的珍藏 填入第⑤段横线上,

正确的顺序应是:( )( )( )(填字母即可,3分)

17.

(4分)

⑵以下这段文字应放在文章的哪一段中?为什么?(4分)

山东蓬莱的《艾虎》剪纸就是端午节时的门花。当地人民常在端午节时将“收毒葫芦”

与艾虎分别贴在两扇门户上,保佑全家不受毒邪的侵害。

18. 以下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国的剪纸作品最晚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出现。

B.第③段按价格由低到高的顺序作了分类说明。

C.将剪纸贴在门窗上的习俗主要保留在我国北方。

D.绣样的图案往往寄托着人们内心美好的祝愿。

(二)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22分)

泥兴荷花壶

孙方友

①泥兴荷花壶,陈州特产。用料讲究,壶坯虽薄,但极坚固。更令人称奇的是,用指

一弹,“当当”作响,且一壶一音,音长如绵,如琴似弦。

②真正供奉京城皇宫内的泥兴壶,多是陈氏壶。到了民国年间,窑主名叫陈三关。正

逢军阀混战的乱岁月,陈氏壶开始流落民间。只是其造价极高,能用起这贡品的,多是些

达官贵人。

①③这一年,段祺瑞来到了陈州城。他派人问清了陈三关的家,便带随从乔装直奔陈

府。

④陈三关已年近古稀,银白的须眉下藏着一双深邃的眼睛,言谈举止皆给人以高深莫

测的感觉。他见来一富商,便起身迎客。段祺瑞拱手还礼,报了化名,说是慕名专程到陈

州欲购一套陈氏泥兴茶具,若能得一宝壶,出价在所不惜。陈三关命人抬出几箱茶具,一

一打开,对段祺瑞说:“这是一百套上品,我再从中挑出一壶,可丑话先说不为丑,先生

要拿出这一百套的钱来!”段祺瑞当即命人掏出一托盘钢洋,放在桌子上。陈三关拉过箱

子,开始一把接一把的朝外抛壶,一连抛出一百把,从高空落到地上,皆完好无损。段祺

瑞惊叹间,只见那陈三关已把一百把壶同时摆在了案子上,取出一根细铁棍儿,挨个敲击,

凡音裂音哑者,当即抛出。最后挑出21把,个个音质如琴,细细地分出高低音,又按音

序排了三排。此时的陈三关满面红光,精神抖擞。只见他如入无人之境,饱吸一口气,双

手各持一根细铁棍儿,倏地飞舞开来。铁棍儿如蜻蜓点水,在21把壶上弹跳,美妙的音

乐被飞舞的铁棍儿荡开,如泣如诉,似高山流水,似珠玑落盘,让人禁不住心头颤抖。细

听了,原是一曲《春江花月夜》。这时候,只听那陈三关突然改了曲牌,奏出了《十面埋

伏》,且越来越急,如同千军万马,又如暴风骤雨。厮杀声、马奔声、枪击剑砍声响成一

片。段祺瑞瞪圆了双目,如临大敌,正欲呐喊几声,突然曲终音绝,万lài俱寂。在场的人如同刚从血战中杀将出来,个个头上冒着汗水,面色苍白,长长地嘘了一口气。

⑤陈三关已汗透脊背,他郑重地转过身,望了众人一眼,然后跨左一步,亮出了“琴

案”。众人再看时,个个目瞪口呆,只见案上已瓦砾一片,唯有一壶亭亭玉立于瓦砾之中。

陈三关绾了衣袖,托了那把壶,用铁棍儿击了一下,音质如初,不嘶不哑。他捧了那壶,

呈到段祺瑞面前,说道:“客官,宝壶挑出来了!”

⑥段祺瑞抹了抹双手,十分恭敬地接了那壶,细细地抚摸,如视家珍。

⑦陈三关擦了擦汗水,呷了一口茶说:“客官,你有福气,赶上了军阀混战的时机!

这是我家祖传的挑壶程序,古时候专用来为皇上挑贡品。见客官气度非凡,决非寻常之辈!

你能否告诉我尊姓大名,也好让我记准此宝壶的下落?”

⑧段祺瑞迟疑了一下,笑道:“师傅好眼力!鄙人姓段名祺瑞字艺泉。”

⑨陈三关一听是段祺瑞,禁不住目瞪口呆,半晌,他才平静下来,施礼道:“段大人

真乃是富贵之人!此宝壶百里挑一,实属宝中之宝!据我所知,此种壶多有灵性,能救主

人一命!”

⑩“此话怎讲?”段祺瑞不解。

?“枪打宝壶,子弹只过一壁!大人若不信,可当面一试!”

?段祺瑞半信半疑,让人把壶放在高处,掏出枪来,对准壶身打了一枪。只听子弹头

儿在壶内如钢珠跳舞“叮叮当当”响了一阵,然后发出颤音落在了壶底。取壶相看,果真

只过一壁!那子弹穿过之处只一个圆眼儿,四周且无一点儿炸纹儿。

?陈三关哈哈大笑。

?段祺瑞捧着残壶懊悔地长叹一声……

【注释】

①段祺瑞,皖系军阀。1926年在他担任北京政府执政期间,执政府卫队向北京各界反

帝游行队伍开枪,酿成“三?一八惨案”。

19.⑴看拼音写汉字:万lài___俱寂(1分)

⑵这个成语在诗歌《 》中出现过。(1分)

20.选文第①段提到泥兴壶“极坚固”,后文有三处情节体现了这一点,请依次概括。(7分) ....

⑴___

⑵___

⑶___

21.请简析第④段画线部分包含的信息。(5分)

___

22.联系文中信息,对第⑨段中陈三关心理活动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他被段祺瑞的名头给震慑住了。

B.他气恼段祺瑞之前不该隐瞒身份。

C.他决定要在段祺瑞面前再露一手绝活。

D.他后悔让段祺瑞得到了这把宝壶。

23.请细读选文第⑨至?段,思考:结尾能否改作“段祺瑞捧着残壶勃然大怒??”?为

什么?(5分)

三、 综合运用(11分)

24.完成以下试题

⑴ 右图是丰子恺的一幅作品,以下四句古诗中哪句最不适合作为它的标题(2分) ....

A.杨柳青青江水平

B.谁家新燕啄春泥

C.一江烟水照晴岚

D.吹面不寒杨柳风

⑵ 范仲淹曾在《岳阳楼记》中这样描绘过春月:“而或长

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可惜常常

有人会将“静影沉璧”错写成“静影成壁”,如果有机

会为他们纠正、讲解,你会如何说呢?(4分)

篇二:《木格花窗的眺望 李汉荣》阅读答案

木格花窗的眺望 李汉荣 ①窗是松木做的,阳光照射的时候,惊喜的窗木就飘出特有的清香。

这是我们能够嗅到的乡村气息的一部分。植物的魂灵遍布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桐木的门、桦

木的椽、榆木的门墩、盛米的椴木勺、舀水的葫芦瓢,就连脾气难免尖刻的菜刀也有着柔和

的柳木把柄??就这样,一部分松木来到母亲的生活,以窗的形式帮助着母亲,也恰到好处

地把一部分天空,一部分远山引进了她的日子。到了夜晚,则把一部分月光,一部分银河领

进了她的屋子,她的梦境。 ②站在窗前,首先看到的是一片菜园,韭菜整齐地排列着,令我

想起千年的礼仪,民间自有一种代代传递的肃静与活泼;白菜那白净的素脸,那微胖的身段,

是一种永不走样的平民美貌;葱那不谙世事的单纯的手,却能在不动声色的土里取出沁人心

脾的情义;花椒树,经营着浑身的刺,守着那古老的脾气:鲜美的麻,一种地道的民间味道。

③人在愁苦的时候,倚在窗前,看一眼这菜园,内心就有了春色,有了不因世道和人心的扰

乱而丢失或减少的那种生的底色,也是心的底色,这就是天地生命的颜色。 ④我能想象,母

亲多少次站在窗前,看那菜园,那经她的手务作的植物们,那些绿,星星点点竟绿成这一大

片,要不是泥土缚了它们的脚跟,它们也许会翻过窗;走进屋子里来的。 ⑤窗框雕有简单的

图案:喜鹊、蝴蝶、莲花、仙桃。古中国的偶像,是自然里美的生灵。人居住在它们中间,

受它们庇护,也庇护着它们。人与天地就这样互相凝视、互相友善,人也变成了自然的情义。

⑥阳光洒进来,月光照进来,星星走进来,风有时也跑进来,雨有时也会两三点跳进来,更

有时,那迷路的蝴蝶也会因了惹眼的窗花飘进来,在屋里逗留片刻。窗外墙根下,时不时就

冒出几丛喇叭花藤,顺着墙壁爬上窗子,在母亲有些寂寞的窗口,吹奏起淡紫的、蓝色的音

乐;那些蛐蛐们、蝈蝈们,还有根本见不到面的无名无姓的虫儿们,就伴和着唱它们的歌,

那从远古一直传下来的老歌;喜鹊、斑鸠、麻雀、八哥、云雀、布谷鸟、阳雀、清明鸟??

也远远近近地唱着,唱着。从木格花窗,你抬眼可望见万里你侧耳能听见千秋。 ⑦我站在窗

前,嗅着淡淡的松木香气和从窗外深远的天地飘来的草木风月的气息,我在想我小小的母亲,

她仅是这窗里的一个小小妇人吗? ⑧此时,鸡叫二遍,已是深夜时分,母亲熟睡了。我静立

窗口,看见月亮偏西,泊在遥远的一个山脊上:银河浩瀚,展开了它波澜壮阔的气象,我似

乎听到天上涨潮的声音,哗啦啦的声音,它的波浪汹涌而来,拍打着夜深人静的民间,拍打

着这小小的窗口,笼罩着我小小的母亲。 ⑨哦,小小的窗口,小小的母亲,小小的我们,与

浩大的天意在一起,我们很小,但是,人世悠远,天道永恒?? 18.在木格窗前,我眺望到

了哪些内容?(3分)

19.第③小节中“有了不因世道和人心的扰乱而丢失或减少的那种生的底色,也是心的底色,

这就是天地生命的颜色”一句中“颜色”的内涵是什么?(3分)

20.文题为“木格花窗的眺望”,第⑤小节却写了窗框的图案,是否多余?说说你的理解。(3

分) 21.

第⑥节中画线句描写了窗前的景色,请简要赏析。(4分)

22.结尾最后一节“小小的窗口,小小的母亲,小小的我们,与浩大的天意在一起,我们很小,

但是,人世悠远,天道永恒??”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19.(3分)从第二节中找答案,有活力(韭菜的“肃静与活泼”),质朴、美丽(白菜的“白

净的素脸、平民美貌”),单纯、有情义(葱),有个性(花椒的“脾气”),(四种植物任选三

个谈三个方面) 20.(3分)窗框雕的图案喜鹊、蝴蝶、莲花、仙桃是自然里美的生灵,是

自然的一部分(抄到这里给1分);自然装饰了人们的窗,人们也应该庇护自然,体现了人与

自然、和谐、融洽、友善的关系,与主题一致(抄到庇护自然给1分);窗的图案古远,增加

文章的文化韵味,(1分)说明人与自然久远的关系,对文章主题起了映衬、增强的作用。 21.(4

分)阳光“洒”进来,月光“照”进来,星星“走”进来,风“跑”进来,雨“跳”进来,

蝴蝶“飘”进来,动词使用丰富生动,“走”、“跑”、“跳”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窗外景

色的丰富和活力,(1分)也表现出窗对拓展人们视野和生活的空间的巨大作用,表达了作者对窗、对窗外的自然的喜爱、迷恋(1分)/对恬淡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喜爱(1分)。 22.(4分)窗将人与自然联系在了一起,作者由此想到了更广阔更深远的宇宙、天意、天道,窗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1分),人类的渺小与天道的永恒形成了对比(1分),表现了天道的悠远、永恒(1分),总结全文,升华主题(1分),具有哲理性。

篇三:《在米脂》阅读附答案

在米脂 贾平凹

走头头的骡子三盏盏的灯,

挂上那铃儿哇哇的声。

白脖子的哈巴朝南咬,

赶牲灵的人儿过来了;

你是我的哥哥你招一招手,

你不是我的哥哥你走你的路。

在米脂县南的杏子村里,黎明的时候,我去河里洗脸,听到有人唱这支小调。一时间,山谷空洞起来,什么声音也不再响动;河水柔柔的更可爱了;山也不见了分明,生了烟雾,淡淡地化去了,只留下那一抛山脊的弧线。我仄在石头上,醉眼矇眬,看残星在水里点点,泛出明灭长短的光波。我不知这是谁唱的。三年前,我听过这首小调的唱片,但那是说京腔的人唱的,毕竟是太洋了;后来又在西安大剧院听人唱过,觉得舒扬有余,神韵不足;如今在这么一个边远的山村,一个欲明未明的清晨,唱起来了,在它适应的空间里,味儿有了,韵儿有了。

歌唱的,是一位村姑。在上岸的柳树根下,她背向而坐;伸手去折一枝柳梢,一片柳叶落在水里,打个旋儿,悠悠地漂下去了。

这是个极俏的人,一头淡黑的头发披着,风动便飘忽起来,浮动得似水中的云影,轻而细腻,倏忽要离头而去。耳朵一半埋在发里,一半白得像出了乌云的月亮。她微微地斜着身子,微微地低了头,肩削削的,后背浑圆,一件蓝布衫子,窈窕地显着腰段。她神态温柔、甜美,我不敢弄出一点响动,一任儿让小曲摄了魂去。

这是一首古老的小调,描绘的是一个迷人的童话。可以想象到,有那么一个村子,是陕北极普遍的村子。村后是山,没有一块石头,浑圆得像一个馒头,山上有一二株柳,也是浑圆的,是一个绿绒球。山坡下是一孔一孔窑洞,窑里放着油得光亮的门箱,窑窗上贴着花鸟剪纸,窑门上吊着印花布帘,羊儿在崖畔上啃草,鸡儿在场埝上觅食。门前小路,一拐一拐,到了河里,河水很清,里边有印着丝纹的石子,有银鳞的小鱼,还有蝌蚪,黑得像眼珠子。少妇们来洗衣,一块石板,是她们一席福地。衣服艳极了,晾在草地上,于是,这条河沟就全照亮了。

有那么一个姑娘,该叫什么名字呢?她是村里的俊仁者。父母守她一个,村里人爱她,见过她的人都爱她。她家在大路口开了个饭店,生意兴旺,进店的,为了吃饭,也为着见她。她却最是端庄,清高得很,对谁也不肯一笑。

姑娘有姑娘的意中人,眼波只属于清风,只属于他。他是后山的后生,十八或者二十岁,每天要从这里路过去县上赶脚。进得店来,看见她,粗茶淡饭也香,喝口凉水也甜,常常饥着而来,呆会便走,不吃不喝也就饱了。她给他擀面,擀得白纸一张,切面,刀案齐响,下到锅里莲花转,捞到碗里一窝丝。她一回头,他正看她,给她一笑,她想回他个笑,但她却变了脸。他低了头,连脖子都红了,却看见了桌布下她露出的两只鞋尖。她看出他的意思了,却更冷了脸儿,饭端上来,偏不拿筷子。他问;她说:“在筷笼,你没长手?”他凉了心,吃得没味,出去了。她得意地笑,终又恨他,骂他“孱头”。

他几天竟不来了,她坐在家里等。等得久了,头也懒得梳,她说:“不来了,好!”但却哭了。

一天却听见门外树上的喜鹊叫。她走出来,却是他在用石子打那鸟儿。她愣了,眼泪都流了出来。他瞧着她喜欢,向她走来,她却又上了气,“为什么打鸟?”“我恨!”“恨鸟儿?”“它住在这里。”“那碍你什么了?”“也恨我。”“恨你?”“恨我不是鸟儿!”她想了想,突然

笑了。他一看她,她立即面壁不语。他向她走近来,她却又走了,一直走到窑里。只想他会一挑帘儿进来,回头一看,他没有进来,走出窑看时,他却走了,边走边抹着眼泪。

她盼他再来。再盼他来。他却再也没来。每天赶脚人从门口来往;三头五头的骡子,头上缠着红绸,绸上系着铜铃,铜铃一响,她出门就看,骡子身上架着竹筐,一边是小米,南瓜,土豆,一边是土布,羊皮,麻线,他领头前边走,乜她一眼,鞭儿甩得叭叭地响,走过去了。

一次,两次,眼睁睁看他过去了,她恨自己委屈了他,又更恨那个他!夜里拿被子堆一个他,指着又骂又捶又咬,末了抱住流眼泪。等着他又路过了,她看着他的身影,又急切切盼着他能回过头来,向她招一招手??

小调停了,我却叹息起来,千般万般儿猜想,那后生是招了招手呢,还是在走他的路?一抬头,却见岸那边走来一个年轻人,白生生赶了一群羊,正向那唱小调的村姑摇手。村姑走了过去,双双走到了岩那边的洼地,坐在深深的茅草丛中去了。

我悄悄退走了,明白这边远的米脂,这贫瘠的山沟,仍然是纯朴爱情的乐土,是农家自有其乐的地方。

(1)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作者写“我”听唱片中的这首小调时觉得“太洋”,在西安大剧院听的时候觉得“神韵不足”,是为了衬托村姑的歌唱水平,可以很好地表现出小曲的韵味。

B.作者并没有正面描写那位唱歌的村姑的五官,而是通过侧面描写其窈窕的身段、温柔甜美的神态来突出她的娇俏美丽。

C.虽是想象中的一个恋爱中的女子,小说也用细腻深刻的笔触描绘了她那极其复杂矛盾的心理流变过程。

D.作者想象的故事中,因为女主人公的喜怒无常,使得男主人公产生了误会,造成了爱情的悲剧,而现实生活中的村姑却等来了向她招手的“哥哥”。

E.作者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从发现歌唱的女孩,到转向对歌中女孩的爱情的描述,最终再回归到现实。最终表达了对这片乡土上的爱情的理解。

(2)小说主要描写了想象里那位“俊仁”的姑娘的爱情故事,其形象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划线部分的环境描写,是作者的想象,请问这部分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4)有评论家指出,贾平凹的写作风格拙朴但却鲜活,颇具地方特色。你认为这种写作风格体现在小说的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1)答E给3分,C给2分,D给1分

(A项“衬托村姑的歌唱水平,可以很好地表现出小曲的韵味”错,有韵味是因为背景环境和唱歌的人与歌词的内容契合。B项侧面描写不等于描写人物的侧面,概念错。D项,女主人公不是喜怒无常,只是害羞,而且两人的结局不一定是悲剧。)

(2)①美丽端庄。“她是村里的俊仁者”“她却最是端庄,清高得很”。

②勤劳能干。“她给他擀面,擀得白纸一张,切面,刀案齐响,下到锅里莲花转,捞到碗里一窝丝。”

③清高羞涩。“她想回他个笑,但她却变了脸”“他一看她,她立即面壁不语”。

④向往爱情。“姑娘有姑娘的意中人,眼波只属于清风,只属于他”“她恨自己委屈了他,又更恨那个他”“她说:‘不来了,好!’但却哭了”

(答出3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

(3)①提供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描绘了一个典型的陕北农村的环境,简单、质朴、有生活气息。

②清澈的小河、弯曲的小路、黑黑的蝌蚪,勤劳的妇人、鲜艳的衣服色彩,渲染了一种

美丽、宁静、富于生机与活力的氛围。

③衬托了人物的简单纯朴,也表现出他们爱情的纯净美好。

(每点2分,共6分。)

(4)同意。

①小说的环境描写,质朴而有生活气息,比如用浑圆的馒头形容山,用绿绒球形容柳树。窑洞、窗花、羊、鸡等突出了陕西的地方特色。只有这样的水土,才能有这样一些勤劳纯朴的人们。

②作者对人物的外貌描写,观察细微,描写生动鲜活,刻画出了一个美丽的村姑的形象。比如“极俏的人”的头发披着,风来了“浮动得似水中的云影,轻而细腻,倏忽要离头而去”,她的耳朵“白得像出了乌云的月亮”,作者连用两个“微微”写她的姿态优美娇俏,“肩削削的,后背浑圆,一件蓝布衫子,窈窕地显着腰段”写出了农村的年轻姑娘健硕窈窕的特点。这样的形貌,才让文中的爱情更加纯美。

③小说中人物的语言朴拙又生动,比如男女主人公关于鸟儿的对话。含蓄而能传情达意,富于生活气息又有意,表现了当地人的单纯朴实。

④小说的情节简单且生活化,只有现实和想象的两个画面,但却给人丰富的想象和思考空间。

⑤小说以陕北民歌开头,写典型的陕北农村风光,美丽的农村姑娘,有韵味的乡村小调,描绘了一个迷人的西部世界,昭示着作者浓郁的乡土情怀,对纯洁的爱情和淳朴的乡村生活的赞美。

(可从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语言、地域性任一方面答,每点2分,答出四点即可。)


耿翔《窗花》阅读答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6306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耿翔《窗花》阅读答案
相关文章
  • 耿翔《窗花》阅读答案

    上海市2015年静安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静安区2014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九年级语文试卷(完成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2015 41 注意:本试卷共25题。2 请将所有答案用黑...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