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作文大全 > 高考作文 > 高考复习知识点_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 正文 本文移动端:高考复习知识点_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

高考复习知识点_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

2017-01-05 06:16:12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高考复习知识点_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

  精讲一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布雷顿森林体系:

  (1)背景:

  ①大危机及二战的惨痛教训(国际金融秩序混乱),各国主张建立有效机制,稳定世界经济。—必要性

  ②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对比发生巨大变化——可能性

  a.西欧国家普遍衰落,尤其英国经济实力大减,以英镑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提供契机、可能

  b.战后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物质基础、动力

  (2)形成:1944年7月来自美,苏,中,法等44个国家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了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以美国怀特计划为基础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及附件,统称《布雷顿森林协定》。根据协定,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①时间:1945年12月;②宗旨:稳定国际货币体系;③任务: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促进国际货币合作,对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

  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WB):①时间:1945年;②宗旨:初期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生产性投资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C运行特点:两者都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总部都在华盛顿,美国人担任关键职务,美国获得最大投票权,美国取得绝对的控制权,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来。

  (3)内容(也是基本特征):

  核心制度内容:“双挂钩一固定”的世界货币制

  (1)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35美元=1盎司黄金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保持固定的汇率。

  (3)影响:

  (1)积极: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统一标准,稳定秩序,恢复经济);

  (2)消极:这个体系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加强了美国称霸世界的实力(美国由此建立起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制度,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

  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

  (1)背景:

  ①必要性:19世纪末至30年代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使各国加强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造成国际贸易不断萎缩,各国逐渐认识到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②可能性:战后美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并积极倡导建立国际贸易组织。

  (2)建立:1947年,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

  (3)性质及特点:

  性质:既是一项临时适用的多边协定,还是一个由各缔约国组成的组织。

  特点:该协定是一项“临时适用”的多边协定,不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也不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它的最大弊端是缔约国之间发生贸易争端时,不能予以强制性制裁只能调解。

  (4)宗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5)评价:

  ①客观上为资本主义世界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②但美国试图通过它来操纵世界贸易,向外扩张经济。

  3.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两大体系和三大支柱)

  (1)形成:二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和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即《关税和贸易总协定》。根据这两个体系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关贸总协定”构成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经济支柱。在此基础上,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2)作用:

  ①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②有利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美国的扩张。

  精讲二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

  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一)欧洲联盟

  1.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①欧洲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思想渊源)②近代欧洲各国的冲突和战争不断,激起人们对欧洲统一的愿望;(历史因素)③面对美苏两极格局下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现实因素)④欧洲宿敌法国和德国的和解,为欧洲联合奠定了基础;⑤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

  2.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的过程:

  ①1951年,法、德(联邦德国即西德)、意、荷、比、卢六国,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标志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始;

  ②1958年,根据《罗马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③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④1973-1986年,经历三次扩大:英国、爱尔兰等加入,规模达到12国。

  ⑤1992年,《欧洲联盟条约》签署;目标: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

  ⑥1993年,《欧洲联盟条约》生效,欧盟正式成立。标志着欧洲共同体由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⑦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问世;2002年,欧元正式流通。(英国不属欧元区)

  意义:淡化了欧洲地区的疆域和国别概念,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增长,推动了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的进程。

  3.性质: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

  (1)背景:①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的推动;②欧洲一体化和日本实力的增强,美国的优势地位面临挑战;③加强三国合作,寻求发展机会。

  (2)过程:为应对来自欧洲和日本的挑战(目的),1992年,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签订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3)宗旨:逐步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劳务、资本等的自由流通。

  (4)特点:只是一种贸易伙伴关系;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区域经济集团。

  (5)评价:

  作用:①加强了三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交往,促进了这一地区的经济增长;②加快了三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③三国之间努力通过自由贸易实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优势互补,增强区域集团的实力;④增强了其他美洲国家经济联合的意识,加快了美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问题:在这三个国家中,美国的经济实力远远高于其他两国,因而在集团内部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对墨西哥而言,民族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影响。

  (6)启示:①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我们要适应形势,争取经济发展的主动权;②区域经济合作并不只是享受利益,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③发展中国家应在经济区域一体化大潮中学会如何避害趋利。

  (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简称APEC):

  1.背景:(1)20世纪70~80年代,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区域内各国经济联系密切;(2)20世纪80年代经济区域化趋势的增强。

  2.建立和发展:(1)1989年,澳大利亚等12国在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2)1991年,亚太经合组织汉城会议,通过《汉城宣言》,正式确定该组织的宗旨和目标;(3)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中国台北和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加入;(4)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形成“上海共识”。

  3.宗旨: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

  4.性质:是一个经济贸易合作论坛。亚太经合组织的合作方式为:承认和尊重多样性和差异性,逐步形成了自主自愿、协商一致为基本特点的合作方式。

  5.特点: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地跨亚洲、大洋州、北美洲和南美洲四大洲,成员国之间存在文化和历史的差异,合作程度较低。

  6.意义:(1)亚太经合组织自成立以来,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三个方面取得了成就。(2)亚太经合组织地跨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四大洲,成员国之间存在着文化和历史的差异,对其经济集团化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注意:由于区域集团化淡化了民族意识甚至国家主权意识,近年来世界尤其是欧洲刮起了一股反区域集团化和反全球化的逆风,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抬头,给各国之间的合作和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蒙上了一层阴影。这也从根本上反映了国际竞争的剧烈和全球化带来的利益失衡。

  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1.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

  (1)前身:关贸总协定(1947年成立)

  (2)背景:

  ①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实现全球贸易自由化

  ②其前身关贸总协定存在弊端,只是一个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解决贸易争端缺乏法律性的强制措施,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3)成立:1995年1月1日,世贸组织正式成立,总部在瑞士日内瓦。(被称为“ 经济联合国”)

  (4)宗旨: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贸易的自由化。

  (5)意义:

  ①WTO的成立,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

  ②它既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又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6)特点:世界贸易组织的运行是基于规则而非强权;世贸组织的决策,是采取“完全协商一致”方式作出的。

  2.世界贸易组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①致力于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为全球经济的交往、合作提供了规范的平台,加快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步伐;

  ②通过多边贸易,促使各成员国之间逐渐取消贸易壁垒,使各国通过贸易获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

  ③其运行过程是基于规则而非强权,采取“完全协商一致”的方式作出决策,有利于抑制了国际经贸关系中的强权政治和贸易保护主义;

  ④努力减少成员国间的不平等,重视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

  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原因:①中国需要世界:入世后,中国可以分享经济全球化成果,参加制定有关规则,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中把握主动权。②世界需要中国:中国入世后,为全球提供一个诱人的大市场。WTO亟须中国带来新的生机和平衡。

  (2)过程:

  ①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国之一,1950年台湾当局退出;

  ②1986年中国政府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申请,1995年中国复关谈判转为入世的谈判;

  ③2001年12月,多哈会议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影响:

  机遇:①有利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并在平等条件下参与世界竞争,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②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开放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③有利于直接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摆脱别人制定规则而中国被动接受的不利状况,从而维护合法权益;④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

  挑战:①市场的开放、关税的减让,会使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有些产业会受到冲击,中国的失业人口也有可能上升。②不少经济观念、管理方法和经营机制相对落后,急需调整和完善。③经济安全和主权,易受到全球化风险的影响。

  (4)策略:①顺应潮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②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加强国内企业的自身竞争力;③主动熟悉经济全球化规则,积极倡导建立全球化新规则,加强国家经济安全防范。④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国际竞争力,打造民族企业,扶持民族品牌。⑤加大科教投入,培养各方面人才。

  三、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其问题

  1.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原因:(1)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根本原因)(2)新型交通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3)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强有力的推动者;(4)两极格局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5)绝大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世界经济向经济全球化发展;⑹国际金融的发展是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剂;⑺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础。

  2.经济全球化进程:

  ①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使世界经济联系逐渐增多,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②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各地联系进一步加强,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

  ④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3.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4.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利),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弊)。

  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起主导作用,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

  ②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机遇看,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从不利方面看,a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空前的压力和挑战;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c带来严重的环境和生态危机。

  发展中国家的对策: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

  ③共同性问题(所有国家都要面临的问题):a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加深,经济危机一旦爆发,其传染性和破坏性空前加强。b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传染病横行、恐怖组织活动猖獗等问题日益突出,影响全人类的根本利益,直接涉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5.如何应对全球化?

  态度:全球化趋势不可抗拒,要顺应潮流,积极融入

  对策:

  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要有全球意识,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

  6.如何看待当今世界的反全球化现象:

  反全球化原因:

  发达国家:本国工业空心化导致就业机会减少,移民问题,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等

  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扩大,西方国家推行新殖民主义,利用全球化侵犯主权,文化同化(文化和价值观同化),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等。

  反全球化表现:英国脱欧、美国总统特朗普高举贸易保护主义大旗、欧洲民粹主义势力抬头等。

  【高考】

  1.(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Ⅰ,35,4分)1992年,墨西哥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后,又制定了一系列负面清单,如规定外资占商业银行的投资比例不得高于普通股本的30%,外资不得经营内陆港口、海运及空港等。这些规定旨在

  A.发展国家特色产业

  B.改善对外贸易的机制和环境

  C.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D.巩固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成果

  【答案】C

  【解析】墨西哥的一系列规定是限制外资在国家经济中的比重,从而避免出现外资控制国家经济的状况,目的在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故选C;限制外资不一定能够发展国家特色产业,排除A;墨西哥是在限制外资,不是改善对外贸易的机制和环境,排除B;区域经济集团化对内部成员应该是开放性的,进行限制性的封闭是不利于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的,排除D。

  2.(2020年江苏卷,20,3分)在科索沃危机期间,欧盟坚持召开朗布伊埃和谈,希望在欧盟的主导下解决问题。1999年科索沃战争后,欧盟决定设立外交和国防总代表一职,充分表现了独立解决欧洲问题的决心。这表明

  A.欧洲已实现政治一体化

  B.欧盟在多极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

  C.世界多极化格局已形成

  D.欧盟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

  【答案】D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欧盟通过和谈试图解决科索沃危机,并通过设立外交和国防总代试图独立地解决欧洲的问题,这反映出欧盟逐渐加强了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故D项正确;“已经实现”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没有比较的信息,不能得出欧盟占据“主导地位”的结论,排除B项;多极化是一种发展趋势,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并没有最终形成,排除C项。

  4.(2020年浙江卷,23,2分)1929年,资本主义陷入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为转嫁危机,翌年美国提高近900种商品关税。随之,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1932年增加到76国以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为避免新的贸易壁垒,二战后各国开始协商并建立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与贸易关系的规则与

  程序。此即

  A.《布雷顿森林协议》

  B.《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

  C.《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D.《经济展望声明》

  【答案】B

  【解析】1947年10月签署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旨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故选择B项,《布雷顿森林协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是构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排除A项;1993年11月生效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标志着欧盟正式诞生,排除C项;《经济展望声明》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在1993年发表的,排除D项。

  5.(2020年浙江卷,24,2分)1951年,西欧六国政府签订《巴黎条约》,建立了一个管理煤钢事务的超国家机构。这个机构有权决定六国的煤钢生产、投资、价格和原料分配,以至发展或停闭某些企业。该机构的设立有利于

  ①奠定欧洲一体化基础

  ②促进六国经济发展

  ③推动法国与联邦德国和解

  ④建立独立防务体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1951年西欧六国签署《巴黎条约》,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一体化进程开始,故①正确;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使六国的煤钢工业置于共同的管理之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了六国经济发展,故②正确;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使法德逐渐消除了战争留下的积怨,推动了法德和解,故③正确;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始,没有涉及防务,故④错误,因此选择A项符合题意,排除包含有④的BCD。

图片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习题

图片

  1.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英国外交官对英国代表团主要成员凯恩斯低声耳语:“他们是有钱袋子,但是我们有的是脑瓜子。”这表明

  A.英国不甘心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

  B.美国需要采纳英国的方案

  C.美国尚不熟悉国际经济运营体系

  D.美英两国结成了利益共同体

  【答案】A

  【解析】由材料“他们是有钱袋子,但是我们有的是脑瓜子”可知,英国在二战后,尽管经济实力大为衰减,但仍不甘心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想要跟美国争夺世界经济的主导权,故选A;二战后,美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它不能会放弃对世界经济主导权的争夺,它不可能采纳英国重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方案,排除B;战后的美国并不存在不熟悉国际经济运营体系的问题,否则以它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就不会建立,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美英两国的争斗,而非合作,故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

  3.关贸总协定生效以后的40多年里,经过数次多边谈判,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已从35%降至4.7%,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关税在同期也下降到13%,达成关税减让的产品,达10万种,同期内,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10倍以上,这反映了

  A.经济全球趋势不断增强

  B.南北差距正在不断的缩小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发展中国家是最大受益者

  【答案】A

  【解析】关贸总协定通过谈判促使国家的关税平均下降,关税减让产品增多,世界贸易总额也在增长,体现出经济发展的相互联系性,说明世界范围内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增强,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南北国家差距的缩小,主要是关税率的下降,故B项错误;和平与发展是政治主题,和材料中经济信息不符合,故C项错误;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是最大受益者,故D项错误。

  4.自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至今,世界银行的行长均是美国人,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除现任总裁约翰·利普斯基是美国人外,其余都是由欧洲人担任总裁。此现象反映出

  A.美元在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得以确立

  B.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C.战后金融体系是欧美斗争和妥协的产物

  D.国际经济组织的功能合一并日趋同质化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二战后成立的两大世界金融机构分别由美国人和欧洲人长期把持,其他国家和地区无法染指,体现了欧美的斗争和妥协,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影响,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二战”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但材料并未体现,B选项错误;两大组织职能不同,并未趋向同质化,D选项错误。故选C。

  5.20世纪50年代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从拒绝逐步走向接近,并于1961年和1967年两度申请加入,但均遭到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否决。戴高乐首先考虑的是:“英国一旦成为欧洲的第七个成员国。要它永远扮演二流角色,是不可想象的。”而且戴高乐还认为,联系如此紧密的英美关系将会使英国成为美国投放在欧洲的“特洛伊木马”。材料反映了

  A.美国企图通过英国控制欧洲

  B.英国霸权主义思想使其难以融入欧洲一体化

  C.英法矛盾是英国加入欧洲一体化的主要障碍

  D.国际形势和国家利益影响法国对英国入欧态度

  【答案】D

  【解析】由材料“‘英国一旦成为欧洲的第七个成员国。要它永远扮演二流角色,是不可想象的。’而且戴高乐还认为,联系如此紧密的英美关系将会使英国成为美国投放在欧洲的‘特洛伊木马’”可以得出,法国拒绝英国加入欧洲一体化更多考虑的是本国利益,故D正确;材料“联系如此紧密的英美关系将会使英国成为美国投放在欧洲的‘特洛伊木马’”表明法国只是担心美国会介入欧洲事务,并没有成为事实,故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英国霸权主义问题,故B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英法矛盾,故C不正确。

  6.“英国的离开本身就是对欧盟行为体角色能力的削弱,而由此引发的消极影响也会打击其他成员国对欧盟制度体系以及欧盟一体化发展的信心…迫使欧盟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制度结构,重新考量欧盟机构与成员国政府之间的权责分配…从这一点来看,英国脱欧也为欧盟接下来的制度改革提供了机遇,为未来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上述言论表明,英国脱欧

  ①客观上有助于欧盟的制度改革

  ②削弱了欧洲联盟的国际影响力

  ③阻断了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往来

  ④推动了欧洲独立防务体系建立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答案】D

  【解析】根据“英国脱欧也为欧盟接下来的制度改革提供了机遇”得出英国脱欧客观上有助于欧盟的制度改革,①正确;根据“英国的离开本身就是对欧盟行为体角色能力的削弱”得出英国脱欧削弱了欧洲联盟的国际影响力,②正确;①②正确,故选D;英国退出欧盟,并非断绝与欧洲大陆的往来,③错误,故排除AC;欧盟已经建立了独立防务体系,排除④,故排除B。

  7.有种由技术驱动的唱片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改变以前那种纯粹的“民族”音乐。相反,正是音乐的种种特殊品质——一种不受国家边界束缚的文化形式、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中任意流动、社会身份与个体身份最为强烈的情感经验来源——是唱片工业起步时不必按照国家的边界进行组织和管理。(选自詹姆斯·库兰《大众媒介与社会》)对这段文字的含义表述最合适的是

  A.音乐具有超越国界的特质

  B.唱片工业是音乐全球化的本质

  C.国家边界在文化交流中不再存在

  D.全球化中的音乐保持了民族特色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不受国家边界束缚的文化形式、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中任意流动”可知,民族音乐即使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也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正是因为音乐民族性的存在,才使得民族音乐能够冲破国界与地域限制而走向世界;故D项正确。音乐没有国界,但材料强调全球化中的音乐保持了民族特色,排除A项。B项说法错误,唱片工业是推动音乐全球化的技术手段,排除。C项说法错误,音乐没有国界,但文化交流中国家边界依然存在,牢不可破,排除。

  8.1992年,墨西哥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后,又制定了一系列负面清单,如规定外资占商业银行的投资比例不得高于普通股本的30%,外资不得经营内陆港口、海运及空港等。这些规定旨在

  A.发展国家特色产业

  B.改善对外贸易的机制和环境

  C.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D.巩固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成果

  【答案】C

  【解析】墨西哥的一系列规定是限制外资在国家经济中的比重,从而避免出现外资控制国家经济的状况,目的在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故选C;限制外资不一定能够发展国家特色产业,排除A;墨西哥是在限制外资,不是改善对外贸易的机制和环境,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墨西哥国内的经济措施,没有涉及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内容,排除D。故选C。

  9.特朗普上台伊始就提出“制造业回流”,改变美国制造业空心化的现状。然而2019年1月7日,美国特斯拉(全球最先进的电动汽车制造商)依然按原计划在上海开工建厂,预计2019年内投产。这说明

  A.中国汽车制造水平领先世界

  B.中国成为美国投资的首选地

  C.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势不可挡

  D.美国汽车行业放弃本国市场

  【答案】C

  【解析】由美国著名的电动汽车制造商不顾总统提出的“制造业回流”的政策,“依然按原计划在上海开工建厂” ,可知C项正确;由“美国特斯拉”是“全球最先进电动汽车制造商”,可知A项错误;由“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制造业回流”可知B项错误;特斯拉在上海开工建厂不是放弃美国市场,而是在中国投资生产,D项错误。

  10.有学者指出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该学者认为

  A.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B.大国决定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方向

  C.世界各地发展的不均衡逐渐加大

  D.国际体系朝着多元多体方向发展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大国群体体系”指政治领域的多极化,而非经济上的全球化,故A项错误;大国并不是世界格局的决定性因素,故B项错误;“多元多体”意即多极化,与材料相符,故D项正确;材料突出,多种力量的增长,而非贫富差距拉大,地区差距拉大,故C项错误。

  12.根据国内外历史学家的意见,所谓“全球化”至少可以追溯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时代。当今的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限制国内商民出海贸易。康熙二十三年开海贸易后,规定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各海口的“商民人等有欲出洋贸易者,呈明地方官,登记姓名,取具保结,给发执照。将船身烙号刊名,令守口官弁查验,准其出入贸易”,但是只“许令乘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康熙五十六年定例:“出洋贸易人民,三年之内,准其回籍,三年不归,不准再回原籍。”清政府限制出口商品的品种和数量。康熙四十七年,“禁商販米出洋"。五十九年规定:“沿海各省出洋商船,炮械军器概行禁止携带。”乾隆二十四年禁丝觔贩卖出洋”。其他如火药、硝磺、铁器、大黄、绸缎、茶叶、书籍等商品也在限制之列。

  ——岳麓版《经济成长历程》第9课前言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新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推动下,信息、资本和商品在全球的流动加快,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第三轮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兴起。恰好从这时起,中国共产党人抓住了新的时机,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成功开创了一条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进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也就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社会主义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展现的蓬勃生机和活力为世界所瞩目。到2010年,中国在超越日本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就是第三轮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之命运。

  ——摘编自郑必坚《新时代中国和新一轮经济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的海外贸易政策及其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三轮经济全球化兴起的条件,并概述中国如何“抓住了新的时机”。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古今经济全球化中得到的基本认识。

  【答案】(1)政策: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表现:严格限制

  (2)条件: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的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的广泛建立。

  措施: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认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我们要趋利避害,顺应这一历史潮流;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要迎接机遇,面对挑战。

  【解析】(1)政策:根据材料“清政府限制国内商民出海贸易”可知是闭关锁国政策。表现:根据材料“商民人等有欲出洋贸易者,呈明地方官,登记姓名,取具保结,给发执照。将船身烙号刊名,令守口官弁查验,准其出入贸易”可归纳出严格限制。

  (2)条件:根据材料“在新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推动下,信息、资本和商品在全球的流动加快,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可从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的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的广泛建立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措施:结合中国对外开放的过程进行作答即可,如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认识: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关于认识可从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伴随着地理大发现,美洲的烟草、可可,中国的茶叶、瓷器,印度的蔗糖、香水,北亚和北美的皮毛,都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1760年后,南北美洲土著居民的总人口在一个世纪以内下降了90%到95%,取而代之的是欧洲和非洲的移民浪潮;地理大发现还推动中国造纸术的迅速传播,1576年传至莫斯科,1586传至荷兰,以后很快传遍世界各个角落。地理大发现带来世界交往的广度和深度是以往的交往所无法比拟的。

  ——摘编自萧国亮《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纺织业、采矿业和冶金工业的发展推动运输工具的改进,铁路能以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英国1838年拥有500英里铁路,1870年就拥有了15500英里铁路;与此同时水上运输也获得快速发展,1840年欧美之间建立了一条横跨大西洋的定期航运线……1866年,人们铺设了一条横跨大西洋的电缆,建立了东西半球间的通讯联络……工业革命产生了剩余资本,这促使各强国去寻找殖民地作为其投资场所。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IMF预测,1993年——2013年,全球贸易翻了5倍,其中四分之三是复杂供应链带来的,例如一杯普通的咖啡需要18个国家的29家公司协作生产;过去五年,国际航空业每年增长6%,外版非虚构类翻译书籍在中国每年至少会推出5000本,这只是思想全球化的冰山一角。

  ——摘编自《经济学人·商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地理大发现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工业革命如何推动世界市场的发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基本历程。

  【答案】(1)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促使世界贸易中心转移;推动世界范围内人种、物种的迁移;有利于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世界由相对隔绝走向整体。

  (2)工业革命后,机器生产创造出大量廉价商品;交通通讯领域的变革,提升了商品流通速度;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拓宽世界市场的范围。

  (3)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人员流动全球化;资本全球化;思想全球化。

  (4)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推动世界市场的出现和初步发展;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确立;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推动世界市场朝着制度化、体系化的方向发展;90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

  【解析】(1)根据“伴随着地理大发现,美洲的烟草、可可,中国的茶叶、瓷器,印度的蔗糖、香水,北亚和北美的皮毛,都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得出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根据“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可得出促使世界贸易中心转移;根据“南北美洲土著居民的总人口在一个世纪以内下降了90%到95%,取而代之的是欧洲和非洲的移民浪潮”得出推动世界范围内人种、物种的迁移;有利于根据“地理大发现还推动中国造纸术的迅速传播,1576年传至莫斯科,1586传至荷兰,以后很快传遍世界各个角落”得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根据“地理大发现带来世界交往的广度和深度是以往的交往所无法比拟的。”得出世界由相对隔绝走向整体。

  (2)根据“纺织业、采矿业和冶金工业的发展推动运输工具的改进,铁路能以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可得出工业革命后,机器生产创造出大量廉价商品、交通通讯领域的变革,提升了商品流通速度;根据“工业革命产生了剩余资本,这促使各强国去寻找殖民地作为其投资场所。”得出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拓宽世界市场的范围。

  (3)根据“例如一杯普通的咖啡需要18个国家的29家公司协作生产”生产全球化;根据“全球贸易得出翻了5倍,其中四分之三是复杂供应链带来的”得出贸易全球化;结合所学可得出人员流动全球化、资本全球化、思想全球化等方面。

  (4)结合所学可概括得出对下几个步骤,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推动世界市场的出现和初步发展;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确立;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推动世界市场朝着制度化、体系化的方向发展;90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高考复习知识点_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6237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