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郭小川,甘蔗林 正文

郭小川,甘蔗林

2016-12-16 08:31:18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甘蔗林

甘蔗林--青纱帐赏析

在这首气势磅礴的作品中,“青纱帐”与“甘蔗林”成为两个分别代表革命时期的昨天和建设时期的今天的两个意象。抓住这两点,反复咏唱,不断深化。二者既有显著区别,不能混淆;又有密切联系,不能分割。

诗人思想的深刻体现在,不但“青纱帐”与“甘蔗林”有着历史渊源,呈一种纵向的因果关系,而且其自身也不那么单一,而是包含着矛盾:“青纱帐”就时间而言已经显得“遥远”,在心理上又感到那么“亲近”,因为那是珍贵的经历、优良的传统;“甘蔗林”作为从前梦寐以求的新生活的象征,当然是“甜蜜”的,不复再有“青纱帐里的艰辛”,可是,建设社会主义又是一个从前不曾面临的全新的课题,革命者又不能不面临“严峻”的考验。这其中的内涵是相当丰富的。

在处理、权衡“青纱帐”与“甘蔗林”关系时,诗人心灵的天枰似乎更偏向前者,这从篇幅的安排可见端倪:在全诗11个诗节中,用了整整4节来回味当年在“高粱地”即青纱帐里的艰苦条件下,那种革命乐观主义的情怀,浪漫主义的理想,以及坚定的信念,甚至“渺小的心愿”: 狠狠心每天抽它三支香烟!我体会,诗人不便明说,实际上心里有隐忧在焉!接下来,诗人对自己那些“年轻时代的战友”、“战争中的伙伴”直接“喊话”:表示相信“你们”:有能力驾驭任何险恶的风云,有勇气唤回自己的战斗的青春。在我看来,这就是诗人心中“隐忧”的一种语重心长的委婉的表达。“险恶的风云”是已经存在了,有不有“驾驭”的能力,有待努力,有待证实;至于“战斗的青春”看来有丧失的可能,否则又何须唤回呢?至于“险恶的风云”、“严峻”的形势之“所指”,因为诗人不像其他作品那样“直说”,也就留有相当大的余地,读者不妨自己去体味。而这正是此诗的高明之处。

在诗的形式上,这首《青纱帐-甘蔗林》与其姊妹篇《甘蔗林-青纱帐》一样,是郭小川不断探索的一个成功的新的“品种”,史称“新辞赋体”,已无异议。其特点是直承汉赋的铺排敷陈,气势磅礴,先声夺人,摇曳多姿。

特别值得的是,诗人独创的“节内对称”的诗节构成法:

南方的甘蔗林哪,南方的甘蔗林!

你为什么这样香甜,又为什么那样严峻?

北方的青纱帐啊,北方的青纱帐!

你为什么那样遥远,又为什么这样亲近?

其一二行与三四行的结构完全一致,形成一种既参差又对称的建筑美。这种写法,在新时期已经为格律体新诗的实践者所吸取、运用,成为郭小川在诗体建设上的一大功劳。

篇二:青纱帐啊甘蔗林

青纱帐啊甘蔗林

郭小川

看见了甘蔗林,我怎能不想去青纱帐!

北方的青纱帐啊,你至今还这样令人神往;

想起了青纱帐,我怎能不迷恋甘蔗林的风光!

南方的甘蔗林哪,你竟如此翻动战士的衷肠。

哦,我的青春、我的信念、我的梦想……

无不在北方的青纱帐里染上战斗的火光!

哦,我的战友、我的亲人、我的兄长……

无不在北方的青纱帐里浴过壮丽的朝阳!

哦,我的歌声、我的意志、我的希望……

好像都是在北方的青纱帐里生出翅膀!

哦,我的祖国、我的同胞、我的故乡……

好像都是在北方的青纱帐里炼成纯钢!

这里却是南方,而不是遥远的北方;

北方的高粱地里没有这么甜、这么香!

这里却是甘蔗林,而不是北方的青纱帐;

北方的青纱帐里没有这么美,这么亮!

北方的青纱帐哟,常常满怀凛冽的白霜;

南方的甘蔗林呢,只有大气的芬芳!

北方的青纱帐哟,常常充溢炮火的寒光;

南方的甘蔗林呢,只有朝雾的苍茫!

北方的青纱帐哟,平时只听见心跳的声响;

南方的甘蔗林呢,处处有欢欣的呤唱!

方的青纱帐哟,长年只看到破烂的衣裳;

南方的甘蔗林呢,时时有节日的盛装!

何必这样问呢——到底更爱南方,还是北方?

我只能回答:我们的国土到处都是一样;

何必这样问呢——到底更爱甘蔗林,还是青纱帐?

我只能回答:生活永远使人感到新鲜明朗。

风暴是一样地雄浑呀,雷声也一样地高亢,

无论哪里的风雷哟,都一样能壮大我们的胆量;

太阳是一样的炽烈呀,月亮也一样地甜畅,

无论哪里的光华哟,都一样能照耀我们的心房。

露珠是一样地明澈呀,雨水也一样地清凉,

无论哪里的雨露哟,都一样是滋养我们的琼浆;

天空是一样的高远呀,大地也一样地宽敞,

无论哪里的天地哟,都一样是培育我们的温床。

啊,老战士还不曾衰老,新战士已经成长,

啊,老一代还健步如飞,新一代又紧紧跟上,

我们的人哪,总是那样胸宽、气壮、眼睛亮。

看吧,当敌人挑衅时,甘蔗林将叫他们投降;

那甜甜的秸秆啊,立刻变成税利的刀枪!

看吧,当敌人侵犯时,甘蔗林将把他们埋葬;

那密密的长叶啊,立刻织成强大的罗网!

北方的青纱帐啊,你为什么至今还令人神往?

因为我们的甘蔗林呀,已经是新时代的青纱帐!

南方的甘蔗林哪,你为什么这样翻动战士的衷肠?

因为我们的青纱帐呀,埋伏着千百万雄兵勇将!

诗歌简析郭小川是五六十年代最著名的战士诗人,在他的诗中,“抒情主体”是充分“本质化”了的,他总是把有限的个体生命融入到时代的步伐之中,表现出强烈的政治热情和倾向。又由于他长期的革命斗争经历,他总是能自觉地把历史和现实,把革命传统和现实斗争,把战争烽火与和平岁月结合起来,表达一种先进的思想,抒发一个革命者战斗的哲理。《甘蔗林──青纱帐》是郭小川代表作之一。所谓青纱帐,指的是北方平原在夏秋之间生长茂盛的大片高粱、玉米等农作物,甘蔗林只有南方才能看到,这两种原本不同的农村景物,其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作者根据自己的战争经历和体验,通过联想使二者巧妙地获得了联系,从而构成了过去和现代、历史和现实的表征。诗歌以北方、南方的空间区别表示着过去和现代的时间跨度,从南方的甘蔗林想到北方的青纱帐,也就是从和平时期推到了战争岁月,于是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过去峥嵘岁月、青春生活的追忆和怀念,更表达了在今天仍要发扬革命传统、战斗精神,以推动革命事业不断前进的豪情壮志。

艺术上,这首诗代表着郭小川新辞赋体的艺术特色,即回环往复的艺术形式,铺张、排比、复沓、对仗的修辞手法,节奏自由而富有韵味,语言流畅而饱含感情。

篇三:下列属于郭小川的诗集的是______。 A.《甘蔗林――青纱帐》 B.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郭小川,甘蔗林》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762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郭小川,甘蔗林
相关文章
  • 郭小川,甘蔗林

    甘蔗林甘蔗林--青纱帐赏析在这首气势磅礴的作品中,“青纱帐”与“甘蔗林”成为两个分别代表革命时期的昨天和建设时期的今天的两个意象。抓住这两点,反复咏唱,不断深化。二者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