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锦绣中华图片 正文

锦绣中华图片

2016-12-16 08:38:55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锦绣中华手抄报

锦绣中华手抄报(国庆节作品)

国庆六十一周年手抄报:流金岁月

刘玉柱同学是我班的劳动委员,活泼开朗,好学上进,是个有礼貌的好学生。课堂上,能积极发言,声音洪亮;课后我能按时认真地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优异。作为劳动委员他更是任劳任怨,每天都认真值日,把班级打扫得干干净净,是老师的小助手,同学的好伙伴。这周就由他代表我们海南中队升起这面庄严的五星红旗。

篇二:锦绣中华景点全介绍

九龙壁

公元1392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受封于今山西大同为王,与建代王府

时,砌筑了九龙壁,作为王府前的照壁。代王府早已在明末毁于兵火,惟独九龙壁安然无恙,

保存到现在。

九龙壁坐北向南,长45.5米,高8米,厚2米多。底部是近3米高的须弥座,以蓝绿

两色琉璃砌筑,上部有四十一组双龙戏珠浮雕;束腰部分用75块彩色琉璃,雕像出牛、马、

羊、狗、兔、鹿、狮、麒麟、狻猊、飞马等动物,姿态不一,或奔跑飞腾,或坐卧漫步,坐

动传神。壁顶覆盖着琉璃斗拱、瓦筒构成的无殿式高浮雕图案顶盖。

壁身是主体,高3.73米,南向壁面由426块特别烧制的五彩琉璃砌成,巧妙地突现了

九龙浮雕。九条巨龙飞腾翔舞在海涛云气之间,姿态多变,生趣盎然。中心一龙,头向前,

身上蜷尾后摆,端坐壁心,正黄色,是为主龙。两侧分别排列淡黄色和中黄色行龙,姿色飞

龙,黄绿相间坐龙各一对,或静坐凝思、或奔投入海、或矫健游行,姿态美妙,神态飞扬。

整个构图,生动灵活,色彩浑厚,工艺雄浑古朴,遒劲优美。

九龙壁前有一倒影池,池水清碧。微风过处,水波轻泛。九龙倒影,飞腾翻舞,如真龙

戏水,令人疑幻疑真,饶有情趣。

锦绣中华微缩景观,是以1:4按照山西大同的九龙壁仿造。整个构图,颜色搭配都很

逼真,九条巨龙飞腾翔舞的姿态生动传神。

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在甘肃敦煌县东南二十五公里鸣沙

山东麓断崖上,是我国举世闻名的古代艺术宝库。始建于前

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历经隋、唐、宋、元,不断修

建。现在洞窟492个,壁画总面积达四万五千平方米,彩塑

二千四百多尊,大者高达数十米,小的不满十分之一米,有

的雄伟浑厚,有的小巧玲珑,形象逼真生动。壁画有佛教史

记、佛经、经变。经变书佛教色彩浓郁。

画中佛像庄严,菩萨安祥,护法威武,童子天真,阁楼玲珑,彩云变幻,飞天翔舞,仙乐齐

奏,莲花化生,一派佛家极乐世界的景象。

莫高窟的人物彩塑和壁画,因时代和社会风尚不同,具

有多种不同的艺术风格。北魏粗狂放达,遒劲有力,敦厚质

朴;隋代纯熟流畅,细腻圆润,色彩斑斓;唐代雄伟浑厚,

庄严凝重,富丽堂皇,正是百花吐艳,异彩缤纷。

莫高窟还是研究我国古代的重要文物,不但在我国受到

重视,而且也引起了世界各国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注意,

形成著名的“敦煌学”。莫高窟不愧为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

颗璀璨的明珠。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城南十三公里处的伊河

两岸,“龙门山色”历来被列为洛阳八大景之冠。唐

代诗人刘禹锡用“华林霜叶红霞晚,伊水晴光碧玉

秋”描述伊水两岸的风光。石窟密布于伊水两岸的峭

壁上,长达一千米,是世界闻名的文化艺术宝库之

一。与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云岗石窟,合称我国

“三大石窟”。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太和年间(公元477-499

年),直到唐光化元年(公元898年),连续营造

达四百年之久。据统计,两山现存佛洞1352个,佛龛750个,佛塔四十余座,佛像约十万

尊。最大佛像高达17米多,最小佛像仅5厘米。石窟至今保存有历代造像题记和碑刻三千

六百余品,是考古研究和书法研究最宝贵资料。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的露天佛龛。佛龛南北宽36米,东西长41米,有庐舍

那佛、弟子、菩萨、天王、力士等九尊雕像。主像庐舍那佛高17.14米,面容丰满、修眉长

目,神情宁静,双目含蓄,流露出对人间的关注和智慧的光芒。两旁群像拱奉,布局匀称,

比例和谐,形象生动。迦叶严谨持重,阿难虔诚温顺,菩萨庄严矜持,天王蹙眉怒目,力士

威武刚健。群像形神兼备,刀法圆熟,是唐代雕塑艺术中的代表作。

锦绣中华微缩景观的龙门石窟佛像以1:3比例仿造,造像栩栩如生,创出丰富多彩的

艺术造型,千姿百态,姿态之轻盈,神情之优雅,令人叹为观止。

云岗石窟

在山西大同武周山南麓,衣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三我国三大石窟群之一,也是世

界文明的艺术宝库。它始建于北魏文成帝兴安三年(公元453年),大部分完成于太和十九

年(公元495年)迁都洛阳之前,而造像工程一直延续到正光年间(公元520—525年)完

成了五十三个石窟,共五万壹千多躯石雕造像。据《水经注》载:当时“凿石开山,因岩结

构、真容巨状,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水渊绵镜,缀目新眺。”

景象十分壮观。

云岗石窟以气势雄伟,内容丰富的石雕造像,在我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外

文化交流的精华所在。早期开凿的16至20窟,称为“县曜五窟”,完全以佛门造像为主题。

所雕佛像,形体巨大,以技法古朴刚健,气魄雄伟的风格,突出了早期石雕造像的宗教色彩。

位于石窟群中部的第五、六窟,内容丰富多彩,雕技灵巧多变,奇伟中透出瑰丽,生活

气息浓郁。令人想到当年“山堂水殿,烟寺相望”的佛教兴旺发达盛况,是云岗石窟艺术中最

具特色的杰作。

第五窟以大佛雕像最为突出。窟的正中,端坐着整个云岗石窟群中最大的三世佛坐像。

全高17米,横15.8米,盘坐的两腿,各长4.65米,四壁遍刻佛教题材的浮雕,构成雄伟

壮观、庄严肃穆的气氛。

第六窟高20米,规模宏大,雕饰密布。最令人瞩目的是后室中央耸立的15米高方形塔

柱和令人眩目的大大小小佛像、菩萨、罗汉、飞天等石雕,总数达2000多尊。其中佛祖释

迦牟尼一生经历的“佛传图”,尤为出色,置身其中,如临佛境,奇趣无穷。

锦绣中华微缩景观的云岗石窟以1:3比例仿造,三世佛坐像造像气魄雄伟,令人瞩目;

菩萨、罗汉、飞天等石雕,形象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创造出独特的风格。

乐山大佛

在四川省乐山县凌山上。山前岷江、大渡河和青衣江三水汇合。弥勒佛面水背山而凿。

相传唐代海通和尚见山前江水湍急,涛声苦雷,常覆舟没人,于是凿佛镇妖。大佛为依凌云

山栖鸾峰断崖凿成一尊弥勒坐像,故又名“凌云大佛”。《嘉州凌云寺大佛像》记载,大佛为

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名僧海通创建,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于贞元十九年(公元803

年)完成,历时九十个春秋。佛头高出山,脚踏江水,高达七十一米,肩宽二十八米,鼻长

五点六米,脚背上可围坐一百余人,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其右侧有凌云崖九曲栈

道,沿崖迂回而下,可达江上。俗谓“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大佛体态端庄,表情文雅

大方,气魄雄伟的趺足成形,莲花山水,如自天降,如从地涌。”其造型之高超,令人赞叹。

锦绣中华微缩景观的乐山大佛以1:8比例造,造型壮严肃穆,线条刚劲简练,比例和

谐,神情镇定安详,气度雍容超脱。

石林风景名胜区是一个以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为主体的风景名胜区,位于昆明市东,距昆明市86公里,景区由大、小石林、乃古石林、大叠水、长湖、月湖、芝云洞、奇风洞7个风景片区组成。在石林广达40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遍布着上百个黑色大森林一般的巨石群。有的独立成景,有的纵横交错,连成一片,占地数十亩,上百亩不等。最典型的一片叫李子营石林,奇石拔地而起,参差峰峦,千姿百态,鬼斧神工,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奇观”。

在距今约三亿六千万年前的古生代泥盆纪时期,石林一带还是滇黔古海的一部分。大约二亿八千万年前的石炭纪,石林才开始形成。大海中的石灰岩经过海水流动时不断冲刷,留下了无数的溶沟和溶柱。后来,这里的地壳不断上升和长时间的积淀,才逐渐变沧海为陆地。海水退去后,又历经了亿万年的烈日灼烤和雨水冲蚀、风化、地震,就留下了这一童话世界般的壮丽奇景。远远望去,那一支支、一座座、一丛丛巨大的灰黑色石峰石柱昂首苍穹,直指青天,犹如一片莽莽苍苍的黑森林,故名“石林”。

白族民居

聚居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等地的白族,居屋屋形式样多,最富有白族风情的是“长三

间”。所谓“长三间”,由两层的主楼及分开建造的厨房、畜栏组成,这三间房子之间都有一小

块场院分隔,用处各不相同,全是坭砖墙、木构顶架、茅草铺顶。主楼正房楼上,用以贮存

粮食及其他食物。楼下住人,做饭到另一间厨房,畜栏专门用来圈养牲畜。

半山区的白族民居,是两层木构的茅草房,竹木结构的篾笆房和用石块堆叠成墙、木架

茅草作顶的石屋。山区高寒地区白族人住的是用横木段垛成的“木垛房”。“木垛房”有单间和

双连间两种。为避寒取暖,室内设有火塘。塘火终年不熄,白天取暖、做饭,晚上还可以照明。睡觉时全家躺在火塘四周,就地而睡。

白族人能歌善舞,生活丰富多彩。每逢节庆之夜,村寨内篝火通明,全村人都沉浸在轻歌曼舞的欢乐中。

大理三塔

云南省大理市北,三塔矗立,如品字形。西靠烟云变幻的点苍山,东临波平如镜的洱海。古杉围绕,青苍干霄,花木扶疏,青山碧水,实为滇西一大胜景。

主塔千寻塔,建于公元九世纪唐代南诏国时期,是唐代汉族与云南大理白族文化交流的结晶。塔建于带石栏杆的双重台基上,总高69.3米,方形,共十六层,是现存唐代最高密檐砖塔之一。塔基桑有直径1.7米“永镇山川”四个大字。从二层以上,每层四面有龛。对称的两面供奉佛像,另两面是采光通风的窗洞。顶层四角各有一只铜铸7米高的金鹏鸟。传说以前游人在地上掉一块石头,鹏鸟便会鸣叫,声音悠扬悦耳,恍如自云端的仙乐。塔顶由金属塔刹、宝盖、葫芦形宝顶构成。塔内中空,底层高13米,西面开门,进入塔内,可沿梯直上顶层。塔的造型刚劲挺秀,神韵飘逸,富有典型的唐塔风格。

另两塔较小,各高约42米,始建

于公元十世纪五代末期云南大理国时

期,这是一对八角形十层密檐实心砖塔,

与千寻塔成品字形组合,从空中俯视,

三塔鼎足而立,拔地而起,如金茎柱天。

因此,自清代以来便称为“塔峙金基”圣

地。

三塔本是古崇圣寺的建筑组合之

一,所以又称为“崇圣寺三塔”。崇圣寺

早已毁坏无存,唯独三塔依旧以其独有

风采,装点着苍山洱海的秀丽景色。

锦绣中华微缩景观的大理三塔以1:15比例仿造,形状奇趣,与西安小雁塔相似,但别具风格。

篇三:锦绣中华是我家

目 录

单元一锦绣中华是我家

1、祖国的位置 1)地球的模样

2)地球仪上找祖国

2、辽阔的国土 1)祖国的疆域

2)政区划分

3)宝岛台湾

3、壮丽的山河 1)一江春水向东流

2)各具神韵的景观

3)中国的世界遗产

4、共同管理我们的家 1)五十六朵民族花

2)人民当家作主

单元二千年文明独具风韵

1、独特的文字 1)古老的象形文字

2)汉字的发展

3)汉字的书写艺术

2、“柔”与“刚” 的工艺 1)柔美的丝绸

2)瓷器与china

3、传统佳节 1)中秋月圆诉亲情

2)端午粽香祭忠魂

单元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1、风味各异的饮食 1)主食----北面南米

2)菜肴----五花八门

3)饮品----浓淡咸宜

2、别具特色的民居 1)四合院----都城的建筑经典

2)窑洞-----黄土中“挖”出的房屋

3、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1)待人接客的礼节

2)精彩纷呈的民俗活动

3)巧夺天工的民间工艺

单元一锦绣中华是我家

单元教学目标

1国独特的地形造就了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各族人民应相互团结尊重,相互团结;

2事物和现象。

3产、积极参政议政的初步意识。

1、祖国的位置

◆ 地球的模样

教学目标:

1、体会地球的外貌特征。

2、知道人类探索和证明地球形状的过程,

3、知道地球表面海洋远远大于陆地。

教学重点:

知道地球的外貌特征。(是一个球体,表面是“三分陆,七分洋”。 教学难点:

从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体会人类不懈的探索精神。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人类认识地球过程的说法。

准备一个地球仪。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结合导入图,谈谈对祖国的印象。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社区,认识了我们生活的城市上海。们的祖国,你们认识多少呢?你们对祖国有怎样的印象呢? 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谈感受印象。

2、导入新课并揭示课题。

师小结

引入新课并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地球的模样

[国山水的多姿多彩,感受祖国锦绣山河的无限风光。]

二、资料反馈,初步认识地球。

1、了解地球的形状。

师:我们经常说地球是圆的,这个说法对吗?(板书)

学生交流、辩论

师小结。并出示地球仪(板书:地球是一个球体。)

2、阅读文本,谈谈人类对地球认识的艰难历程。

(1)学生看书,简要说说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

(2)资料反馈,教师进行概括补充。

结合学生交流板书。(见课后板书)

重点介绍:创立完整的日心说理论体系的哥白尼,《天体运行论》。 第一个完整环球航海的麦哲伦。

(3)再次阅读课文,并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思考:你觉得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怎么样?你最敬佩哪一位人物?说说理由。

(4)交流反馈。

让学生充分交流,引导他们体会人类不懈的探索精神。

3、学习“三分陆,七分洋”的特点。

师:第一个看到地球样子的人是谁?(尤里.加加林)

他看到的地球是怎样的?

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是一个蓝色的星球。)

师:为什么是蓝色的呢?

引出地球表面“三分陆,七分洋”的特点。

出示地球仪。图示。

[设计意图:首先通过判断让学生明白地球是个球体,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认识人类探索地球模样的过程。而地球表面的特征除了让他们通过文本学习,还可以利用地球仪、世界地形图来辅助学习这一个知识点。]

三、总结课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思考:举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为什么我们在宇宙中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提问,加强巩固本课的知识点。]

四、拓展延伸。

收集有关人类认识地球的资料,并制作成一张小报。

◆ 地球仪上找祖国

教学目标:

1、会使用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来寻找或确定事物的地理位置。

2、知道我国在东半球,属于亚洲,东临太平洋。。

3、知道地球上的七大洲和四大洋及其位置。

教学重点:

能说出地球上的七大洲和四大洋及其位置;能说出中国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经纬度在地图或地球仪上找到准确的位置。

教学准备:

自学课文,收集有关四大洋、七大洲的知识。

准备一个地球仪,一张世界地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的形状,它是一个(球体)。[并举例说明:麦哲伦船队环球航海的成功。]

2、师:地球表面的特征是,:“三分陆,七分洋”。

出示地球仪。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要在地球仪上找一找祖国的位置。

板书课题:地球仪上找祖国

[设计意图:由复习引入,既能加强上节课的内容巩固,又能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新的内容的兴趣。]

二、认识地球仪。

1、观察地球仪:你有哪些发现?(指名上前观察)

2、指名交流。

3、由学生交流来引出地球仪上的知识。

1)经、纬线和赤道 (以学生自学,小老师教的形式展开)

小游戏快速找地方

2)地球的划分。

东、西半球:

出示地球仪。让学生找东经160度和西经20度。

南、北半球:

出示地球仪。找一找赤道。(复习一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要解决本课的一个大难点,所以在设计时,我通过让学生自学,争做小老师的形式,让他们主动学习,主动发现问题;然后做到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问题。]

4、学习七大洋、四大洲。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地球表面是“三分陆,七分洋”们在地球上是怎样分布的呢?

学习课文,找找、划划。

学生个别交流。

实践操作:在地球仪和世界地形图上找它们。

三、祖国的位置。

1、我们学习了地球仪的一些基本知识,请大家用刚才学过的地理知识来说说祖国在地球上的位置。

2、学生分组学习交流。

可以利用文本、地图、地球仪等。

3、学生交流,师结合板书。

祖国的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属于亚洲

在世界东方,东临太平洋

[设计意图:活学活用,学生在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后,让他们说清楚祖国的位置。并能借用一些辅助物来学习,旨在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四、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哪些收获?

2、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巩固知识,突出重点。]

2、辽阔的国土

◆ 祖国的疆域

教学目标:

1西的地方时却不同。

2哨的意义,培养热爱解放军的情感。

教学重点:

利用中国东西时差大, 教学难点:

前哨的意义,培养热爱解放军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收集祖国疆域辽阔的相关资料。

2、准备一些时差的资料以及其他国家国土面积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祖国的位置。(抽学生具体说说)

2、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去学习探索我们祖国的疆域。

板书课题: 祖国的疆域


锦绣中华图片》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795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锦绣中华图片
相关文章
  • 锦绣中华图片

    锦绣中华手抄报锦绣中华手抄报(国庆节作品)国庆六十一周年手抄报:流金岁月刘玉柱同学是我班的劳动委员,活泼开朗,好学上进,是个有礼貌的好学生。课堂上,能积极发言,声音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