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的意思 正文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的意思

2016-12-16 07:51:36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2015顺义初三二模语文试题答案(精校版)

顺义区2015届初三第二次统一练习

语文试卷 2015.6

一、基础?运用(共28分)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⑴—⑶小题

在古代,汉族民俗认为农历五月为毒月,此月是阴阳两气相互争夺的时期,即万物进入生死分界的关键时段,故五月又称?恶月?。古时农历五月初一为端一,依次下数到端五。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渐渐演变成了?端午?。端五之日为九毒日之首。昔日五月端五那天人们?结五色丝为索,索小儿之臂,男左女右,谓之长寿线?,这一古风起源于汉代,其用意是?辟鬼及兵,令人不病瘟?(?辟?通?避?),即所谓?五彩辟兵?。五彩为青、赤、白、黑、黄,以代表五方。女子们在制作彩丝中暗自比才斗技,将充满压抑的避邪躲灾,通过指尖和彩线幻化出充满生活机趣的智慧和对生命憧憬的qǐ()丽遐思,让有点沉闷和 ① 的五月在女性纯cuì()的笑声、明净的眸子、 ② 的双手中,点染出一层初春嫩柳般的生命亮色。

⑴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qǐ()丽 纯 cuì( )

⑵下列各词语中的“端”与“端一”“端五”的“端”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变化多端 B.中国人物画的发端早于汉代,盛于隋唐。 ..

C.无端生事 D.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 ..

⑶分别在文中横线①②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①多彩 ②勤劳 B.①明媚 ②细腻 C.①燥热 ②温柔 D.①不安 ②灵巧

2.下列成语中的典故内容不是发生在三国时期的一项是(2分)

A.破釜沉舟 B.如鱼得水 C.味如鸡肋 D.三顾茅庐

3.下列是词牌且书写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敕勒歌 B.鱼家傲 C.天净沙D.水调歌头

4.下列句中使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①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②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③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④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⑤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⑥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A.①④ B.②④ C.②⑤ D.③⑥

5.在下列句中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标点。(2分,每空0.5分)

①是天气比往年热呢( a )还是自己的身体虚呢?这么一想,他忽然的不那么昏昏沉沉的了,心中仿佛凉了一下。自己的身体,是的,自己的身体不行了( b )他害了怕,可是没办法。(选自《骆驼祥子》)

②?你是共产党不是??孩子又问了( c )?你看我(成岗)是不是呢???我晓得你( d )可是我不说!?小萝卜头似乎很有把握。(选自《红岩》)

6.古诗文原句填空。(6分,每空1分)

在很多经典诗歌中,熔铸了诗人内心对家、国深沉的爱。如陆游临终前在《示儿》中的遗嘱:?王师北定中原日, ① 。?杜甫在《春望》中触景生情,?感时花溅泪, ② 。? 马致远在一首小令中写道:?夕阳西下,③ 。?文天祥诗中表白:?人生自古谁无死, ④ 。? 辛弃疾赋壮词表示:? ⑤ ,赢得生前身后名。?范仲淹如是说,? ⑥ ,后天下之乐而乐。?

7.在空格处用简洁的语言填写相应的小说情节。(4分,每空1分)

?三?这个单数,在中国古代也被赋予了吉祥、完美的象征,故宫有?三大殿?,新婚拜堂讲究?三拜?,敬酒讲究?三巡?。中国古代小说多有从形式上看来经过三次重复才能完成的情节, 以此加强小说艺术的魅力。例如:《水浒传》中有?宋公明三打祝家庄?、( ① ),《三国演义》中有( ② ),《西游记》中有( ③ ),《骆驼祥子》中有( ④ )。

8.下面是古今小说中几位女性人物的描写,根据以下内容分析各人物性格特征。(4分,每小题1分))①孙二娘——?这个鸟大汉却也会戏弄老娘,这等肥胖,好做黄牛肉卖。那两个瘦蛮子,只好做水牛肉卖。扛进去先开剥这厮。?( )

②虎妞——?不喝就滚出去;好心好意,不领情是怎着?你个傻骆驼!辣不死你!连我还喝四两呢。不信,你看看!??你喝!要不我揪耳灌你!? ( )

③江姐——?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 )

④双枪老太婆——?你亲口判过我的死刑,难道就忘记了吗?三年前我越狱出走。你还带着人马连夜冒雨追过我五十里路!??你们不是又要通缉我吗?今天我是特地来投案请赏的,看你怎么处臵!? ( )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9—11题。

①②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汝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

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

③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④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

⑤⑥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略有改动)

①反:通“返”。②彘(zhì):猪。③烹(pēng):煮。④戍:防守。⑤过:过失。⑥号:标志。

9.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①其子随之而泣②辍耕之垄上B.①特与婴儿戏耳②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 ....

C.①子而不信其母②欲信大义于天下 D.①使人止之 ②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①顾反为汝杀彘

②吾醉而与左右戏

11.上文两则故事在思想内容方面有哪些共同点?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4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32分)

(一)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第12—14题。(12分)

儿子的孝顺

紫林

?爸,您喝茶!?

憋了一肚子怨气的沈洋刚下班回家,便遇上了一件怪事,一向不大懂事的儿子居然也学会了孝顺。望着眼前那杯热气腾腾的茶,沈洋突然有种想哭的冲动。瞧,儿子才十岁,就会孝顺父母了。一瞬间,满肚子的怨气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他颤抖着接过茶,迷濛的热气里,一股清香沁人肺腑,再轻轻抿上一口,哇!真是从嘴里一直香到脚心。

他感动得一把抱住儿子:?儿子,说,想要什么,老爸买给你!?

儿子也显得有些兴奋:?爸,我正想跟您说,明天我们班去春游,我想多买点东西。?

?没问题!?沈洋大力拍拍儿子的肩,?说吧,要多少钱??

儿子小心地伸出了五根手指,?50块!?

沈洋随手从自己的皮夹里掏出一张?老人头?:?儿子,多买点好吃的,可别给你老爸丢脸!? ?谢谢爸!?儿子拿过钱,一溜烟便跑得无影无踪。可沈洋却着实兴奋了几天。

冬去春来,儿子上高中了。

这天,儿子兴冲冲地跑回家,?爸,快,快换件衣服,我请您去看电影。?

沈洋挺纳闷的,儿子怎么突然想起请他看电影了?他不是一向不爱看电影吗?

儿子看出了他的心思,特地解释道:?爸,这部电影可是国际大片,不看的话,可是终身遗憾的。?看到儿子一本正经的模样,沈洋明白了。得,原来儿子是孝顺他,那他又怎能不去呢?

父子俩兴高采烈地看完了电影,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儿子突然揽住沈洋的肩:?爸,找您商量个事!? ?什么事?你说吧!?

?爸,我想买一部便携式录音机,我们班好多同学都有……?

?好啊!反正你学习也能用上嘛!?

?可是……?儿子的表情有些为难。

?缺钱,对不对?说吧,要多少??

?500块!?

几天后,儿子多了部便携式录音机,沈洋却吃了一个月的白饭。

转眼,儿子成了一名大学生。

大二刚开学,有一天,儿子神神秘秘地把沈洋拉出了家门,七弯八拐之后,父子俩坐在了某海鲜酒楼的包厢。一桌子菜很快便上齐了。

儿子给他倒上一杯酒:?爸,我敬您!这些年,您辛苦了!?

沈洋一听这话,眼圈随即便红了。自从老婆死后,这些年,他既当爹又当妈,真是挺辛苦的。 ?爸,您放心,等我大学毕业,我会好好孝顺您的!?儿子又倒上一杯酒。

?好!好!?沈洋接过酒一饮而尽,满脸欣慰的笑容。

?不过,爸……?

儿子的欲言又止让沈洋突如其来打了个寒颤,他小心翼翼地问:?儿子,有事吗??

?爸,我想买台电脑……?

下面的话,沈洋一句也没听进去,心里有些凉飕飕的。

这顿饭吃掉了沈洋5000块。

终于,儿子工作了。

沈洋也正式退居二线,每天在家种种花,养养鸟,日子过得倒也悠闲。

有一天,已经半年没回来的儿子突然回家了。沈洋高兴得手忙脚乱,一下子打翻茶叶,一下子弄破茶杯,儿子却一把拉住他的手,递给他一张机票,?爸,我是特地回来请您去旅游的,您瞧,我连机票都买好了!?

听了这话,沈洋的手停了一下。

?只是……?儿子继续往下说,却听见?扑嗵?一声,沈洋已直直地躺倒在地上。

(选自《文艺生活》2004年第9期)

12.

(4分)

13.这篇小说多处运用描写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变化,请任选一处作简要赏析。(4分)

14.下面是汉字“孝”的演变过程及造字意义。比较这篇小说中儿子理解的“孝”字意义与汉字“孝”的本义,你认为二者是否一致?请结合小说内容说明理由。(4分)

“孝”字:演变过程:甲骨文 金文

意义:甲骨文(是“老” 隶书(子,后代),老人在上,小子在下,表示儿孙的省略,长发长者)

搀扶老人。造字本义:儿孙搀扶老人,服从和奉养父母、长辈。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5—17题。(10分)

①成语,就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中国的成语是一种最为古老的活化石,

历经千年仍然被广泛地使用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各种语境当中,堪称奇迹。

②成语有两大特点,一是字有?出身?,字字皆有本。成语所用的每一个字都是有根据的,都是有它独特的用意的,所以它不需要使用成语的人随便改动它。例如?半面之交?这个成语曾遭到了质疑,理由是:既然?交往?过,至少得见?一面?,怎么能见半面呢??半面?是不可能的。因此这个成语被好多人改为?一面之交?来用,还说?半面之交?不可能, 这就与成语的本源有抵触了。此语出自《后汉书〃应奉传》,应奉是东汉时期的一个官员,他的特点是?凡所经履,莫不暗记,读书五行并下?。有一次他坐车上街走到中途他让车夫停车,自己跳下车来走到路边正在修车的一个老者跟前说:?老先生您还记得我吗??老者赶紧站起身来说:?先生我并不认识您!?应奉说:?我叫应奉,三十几年以前您到我们家修过车呀!当时是管家接待的您。但是您修完车找不到管家就到我的书房,‘开半户出半面视我’呀!(也就是把门开一个缝露出您的半张脸看我,我一抬头您就走了)所以我和您可以称得上有半面之交啊!?成语?半面之交?就是从这件事提炼出来的,后来用来表示?彼此见过面但交情不深?。所以这?半面之交?确有史实作根据,不是?不可能?。此外要是表现?交情不深?,那么?半面?比?一面?应该说是更有表现力,所以改为?一面?也不好。

③二是语出?经典?,语语皆典型。每一个成语都有丰富的内容,与同类词语比较,成语的意思最具代表性。下面通过一个成语故事说明这一特点。成语?至理名言?是从《明史〃后妃列传》中提取出来的,讲的是朱元璋拿到元朝的传国玉玺后,听了妻子马皇后的一番劝告,很受感动,叹息着说?至言也?(真是至理名言啊!)。后来人们就把朱元璋概括马皇后那番话的?至言也?,从《明史》中提取出来扩展为 ?至理名言?作为成语,用来指?最有道理,最有价值的话?。而成语?至理名言?的丰富内容主要体现在把?如何巩固政权?的几个重要方面都包括了。要巩固政权,首先?皇上要做得正?,皇上要有?守成不易?的认识。马皇后见到元朝的传国玉玺后第一个反应就是?元有是而不能守?,实际上这就是让朱元璋认识夺取政权后把政权守住并不是易事。如果是易事,那么元朝的政权不应该丢,传国玉玺不应该被我们拿到手!要警惕自身的骄傲放纵奢侈和不谨慎从事。其次,巩固政权要有贤能之士的辅佐。再次,巩固政权要得民心,?不屡更法律,不扰民?,这都是得民心的重要举措。成语?至理名言?在表示?有道理有价值的话?中也最有代表性。理由是?至理名言?所讲的理是如何使政权巩固的理,如何使国泰民安的理,对一个国家来说,再没有哪种道理比这更重要的道理了。因为?至理名言?是位居一切正理之上的理,是位居一切有价值话之上的话,所以它可以代表一切正理,一切有价值的话。

④了解以上成语的特点,一是能使我们体会到成语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二是便于今后运用这类成语时少出错或者不出错,为净化语言、减少语言污染尽一份责任。

15.阅读第①段中的划曲线句,结合文章说明作者把成语比作“活化石”的理由有哪些。(2分)

16.阅读下面几幅图画,写出源自这些图画内容的一个成语,解释成语意思,并指出此成语可以说明上文中的什么内容。(4分)

17.有人理解成语“滥竽充数”,因故事中那个吹竽人的技术烂,即水平很差,此成语应写作“烂竽充数”。请结合下面材料,说说你对此观点的看法。(4分)

【链接材料】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8—20题。(10分)

容忍

季羡林

人处在家庭和社会中,有时候恐怕需要讲点容忍。

唐朝有一个名字叫张公艺的大官,家庭和睦,美名远扬,一直传到了皇帝耳中。皇帝赞美他治家有道,问他道在何处,他一气写了一百个?忍?字。这说得非常清楚:家庭中要互相容忍,才能和睦。这个故事非常有名。在旧社会,新年贴春联,只要门楣上写着?百忍家声?就知道这一家一定姓张。中国姓张的全....以祖先的容忍为荣了。

①容忍也并不容易。1935年,我乘西伯利亚铁路的火车经苏联赴德国,车过中苏边界上的满洲里,停车四小时,由苏联海关检查行李。这是无可厚非的,入国必须检查,这是世界公例。但是,当时的苏联.....................

大概认为,我们这一帮人,从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到另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恐怕没有好人,必须严查,以防万一。检查其他行李,我决无意见。但是,在哈尔滨买的一把最粗糙的铁皮壶,却成了被检查的首要对象。这里敲敲,那里敲敲,薄薄的一层铁皮决藏不下一颗炸弹的,然而他们却敲打不止。我真有点无法容忍,想要发火。我身旁有一位年老的老外,是与我们同车的,看到我的神态,在我耳旁悄悄地说了句:Patience is a great virtue(容忍是很大的美德)。我对他微笑,表示谢意。我立即心平气和,天下太平。

看来容忍确是一件好事, ② 是一种美德。但是,我认为,也必须有一个界限。我们到了德国以后,就碰到这个问题。旧时欧洲流行决斗之风,谁污辱了谁,特别是谁的女情人,被污辱者一定要提出决斗,或用手枪,或用剑。普希金就是在决斗中被枪打死的。我们到了的时候,此风已息,但仍发生。我们几个中国留学生相约: ③ 外国人污辱了我们自身,我们要揣度形势,主要要容忍,以东方的恕道克制自己。但是,如果他们污辱我们的国家,则无论如何要同他们玩儿命,决不容忍。这就是我们容忍的界限。幸亏这样的事情没有发生,否则我就活不到今天在这里舞笔弄墨了。

现在我们中国人的容忍水平,看了真认人气短。在公共汽车上,挤挤碰碰是常见的现象。如果碰了或

篇二:2015年北京顺义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顺义区2015届初三第二次统一练习

语文试卷

一、基础?运用(共28分)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⑴—⑶小题

在古代,汉族民俗认为农历五月为毒月,此月是阴阳两气相互争夺的时期,即万物进入生死分界的关键时段,故五月又称?恶月?。古时农历五月初一为端一,依次下数到端五。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渐渐演变成了?端午?。端五之日为九毒日之首。昔日五月端五那天人们?结五色丝为索,索小儿之臂,男左女右,谓之长寿线?,这一古风起源于汉代,其用意是?辟鬼及兵,令人不病瘟?(?辟?通?避?),即所谓?五彩辟兵?。五彩为青、赤、白、黑、黄,以代表五方。女子们在制作彩丝中暗自比才斗技,将充满压抑的避邪躲灾,通过指尖和彩线幻化出充满生活机趣的智慧和对生命憧憬的qǐ()丽遐思,让有点沉闷和 ① 的五月在女性纯cuì()的笑声、明净的眸子、 ② 的双手中,点染出一层初春嫩柳般的生命亮色。

⑴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qǐ()丽 纯 cuì( )

⑵下列各词语中的“端”与“端一”“端五”的“端”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变化多端 B.中国人物画的发端早于汉代,盛于隋唐。 ..

C.无端生事 D.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 ..

⑶分别在文中横线①②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①多彩 ②勤劳 B.①明媚 ②细腻 C.①燥热 ②温柔 D.①不安 ②灵巧

2.下列成语中的典故内容不是发生在三国时期的一项是(2分)

A.破釜沉舟 B.如鱼得水 C.味如鸡肋 D.三顾茅庐

3.下列是词牌且书写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敕勒歌 B.鱼家傲 C.天净沙D.水调歌头

4.下列诗句中使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①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②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③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④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⑤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⑥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A.①④ B.②④ C.②⑤ D.③⑥

5.在下列句中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标点。(2分,每空0.5分)

①是天气比往年热呢( a )还是自己的身体虚呢?这么一想,他忽然的不那么昏昏沉沉的了,心中仿佛凉了一下。自己的身体,是的,自己的身体不行了( b )他害了怕,可是没办法。(选自《骆驼祥子》)

②?你是共产党不是??孩子又问了( c )?你看我(成岗)是不是呢???我晓得你( d )可是我不说!?小萝卜头似乎很有把握。(选自《红岩》)

6.古诗文原句填空。(6分,每空1分)

在很多经典诗歌中,熔铸了诗人内心对家、国深沉的爱。如陆游临终前在《示儿》中的遗嘱:?王师北定中原日, ① 。?杜甫在《春望》中触景生情,?感时花溅泪, ② 。? 马致远在一首小令中写道:?夕阳西下,③ 。?文天祥诗中表白:?人生自古谁无死, ④ 。? 辛弃疾赋壮词表示:? ⑤ ,赢得生前

身后名。?范仲淹如是说,? ⑥ ,后天下之乐而乐。?

7.在空格处用简洁的语言填写相应的小说情节。(4分,每空1分)

?三?这个单数,在中国古代也被赋予了吉祥、完美的象征,故宫有?三大殿?,新婚拜堂讲究?三拜?,敬酒讲究?三巡?。中国古代小说多有从形式上看来经过三次重复才能完成的情节, 以此加强小说艺术的魅力。例如:《水浒传》中有?宋公明三打祝家庄?、( ① ),《三国演义》中有( ② ),《西游记》中有( ③ ),《骆驼祥子》中有( ④ )。

8.下面是古今小说中几位女性人物的描写,根据以下内容分析各人物性格特征。(4分,每小题1分)) ①孙二娘——?这个鸟大汉却也会戏弄老娘,这等肥胖,好做黄牛肉卖。那两个瘦蛮子,只好做水牛肉卖。扛进去先开剥这厮。?( )

②虎妞——?不喝就滚出去;好心好意,不领情是怎着?你个傻骆驼!辣不死你!连我还喝四两呢。不信,你看看!??你喝!要不我揪耳灌你!? ( )

③江姐——?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 )

④双枪老太婆——?你亲口判过我的死刑,难道就忘记了吗?三年前我越狱出走。你还带着人马连夜冒雨追过我五十里路!??你们不是又要通缉我吗?今天我是特地来投案请赏的,看你怎么处臵!? ( )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9—11题。

①②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汝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

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

③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④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

⑤⑥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略有改动)

①反:通“返”。②彘(zhì):猪。③烹(pēng):煮。④戍:防守。⑤过:过失。⑥号:标志。

9.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①其子随之而泣②辍耕之垄上B.①特与婴儿戏耳②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 ....

C.①子而不信其母②欲信大义于天下 D.①使人止之 ②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①顾反为汝杀彘 ②吾醉而与左右戏

11.上文两则故事在思想内容方面有哪些共同点?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4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32分)

(一)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第12—14题。(12分)

儿子的孝顺

紫林

?爸,您喝茶!?

憋了一肚子怨气的沈洋刚下班回家,便遇上了一件怪事,一向不大懂事的儿子居然也学会了孝顺。望着眼前那杯热气腾腾的茶,沈洋突然有种想哭的冲动。瞧,儿子才十岁,就会孝顺父母了。一瞬间,满肚子的怨气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他颤抖着接过茶,迷濛的热气里,一股清香沁人肺腑,再轻轻抿上一口,哇!

真是从嘴里一直香到脚心。

他感动得一把抱住儿子:?儿子,说,想要什么,老爸买给你!?

儿子也显得有些兴奋:?爸,我正想跟您说,明天我们班去春游,我想多买点东西。?

?没问题!?沈洋大力拍拍儿子的肩,?说吧,要多少钱??

儿子小心地伸出了五根手指,?50块!?

沈洋随手从自己的皮夹里掏出一张?老人头?:?儿子,多买点好吃的,可别给你老爸丢脸!? ?谢谢爸!?儿子拿过钱,一溜烟便跑得无影无踪。可沈洋却着实兴奋了几天。

冬去春来,儿子上高中了。

这天,儿子兴冲冲地跑回家,?爸,快,快换件衣服,我请您去看电影。?

沈洋挺纳闷的,儿子怎么突然想起请他看电影了?他不是一向不爱看电影吗?

儿子看出了他的心思,特地解释道:?爸,这部电影可是国际大片,不看的话,可是终身遗憾的。?看到儿子一本正经的模样,沈洋明白了。得,原来儿子是孝顺他,那他又怎能不去呢?

父子俩兴高采烈地看完了电影,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儿子突然揽住沈洋的肩:?爸,找您商量个事!? ?什么事?你说吧!?

?爸,我想买一部便携式录音机,我们班好多同学都有……?

?好啊!反正你学习也能用上嘛!?

?可是……?儿子的表情有些为难。

?缺钱,对不对?说吧,要多少??

?500块!?

几天后,儿子多了部便携式录音机,沈洋却吃了一个月的白饭。

转眼,儿子成了一名大学生。

大二刚开学,有一天,儿子神神秘秘地把沈洋拉出了家门,七弯八拐之后,父子俩坐在了某海鲜酒楼的包厢。一桌子菜很快便上齐了。

儿子给他倒上一杯酒:?爸,我敬您!这些年,您辛苦了!?

沈洋一听这话,眼圈随即便红了。自从老婆死后,这些年,他既当爹又当妈,真是挺辛苦的。 ?爸,您放心,等我大学毕业,我会好好孝顺您的!?儿子又倒上一杯酒。

?好!好!?沈洋接过酒一饮而尽,满脸欣慰的笑容。

?不过,爸……?

儿子的欲言又止让沈洋突如其来打了个寒颤,他小心翼翼地问:?儿子,有事吗??

?爸,我想买台电脑……?

下面的话,沈洋一句也没听进去,心里有些凉飕飕的。

这顿饭吃掉了沈洋5000块。

终于,儿子工作了。

沈洋也正式退居二线,每天在家种种花,养养鸟,日子过得倒也悠闲。

有一天,已经半年没回来的儿子突然回家了。沈洋高兴得手忙脚乱,一下子打翻茶叶,一下子弄破茶杯,儿子却一把拉住他的手,递给他一张机票,?爸,我是特地回来请您去旅游的,您瞧,我连机票都买好了!?

听了这话,沈洋的手停了一下。

?只是……?儿子继续往下说,却听见?扑嗵?一声,沈洋已直直地躺倒在地上。

(选自《文艺生活》2004年第9期)

12.

(4分)

13.这篇小说多处运用描写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变化,请任选一处作简要赏析。(

4分)

14.下面是汉字“孝”的演变过程及造字意义。比较这篇小说中儿子理解的“孝”字意义与汉字“孝”的

本义,你认为二者是否一致?请结合小说内容说明理由。(4分)

“孝”字:演变过程:甲骨文 金文

意义:甲骨文(是“老” 隶书(子,后代),老人在上,小子在下,表示儿孙的省略,长发长者) 搀扶老人。造字本义:儿孙搀扶老人,服从和奉养父母、长辈。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5—17题。(10分)

①成语,就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中国的成语是一种最为古老的活化石,历经千年仍然被广泛地使用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各种语境当中,堪称奇迹。

②成语有两大特点,一是字有?出身?,字字皆有本。成语所用的每一个字都是有根据的,都是有它独特的用意的,所以它不需要使用成语的人随便改动它。例如?半面之交?这个成语曾遭到了质疑,理由是:既然?交往?过,至少得见?一面?,怎么能见半面呢??半面?是不可能的。因此这个成语被好多人改为?一面之交?来用,还说?半面之交?不可能, 这就与成语的本源有抵触了。此语出自《后汉书〃应奉传》,应奉是东汉时期的一个官员,他的特点是?凡所经履,莫不暗记,读书五行并下?。有一次他坐车上街走到中途他让车夫停车,自己跳下车来走到路边正在修车的一个老者跟前说:?老先生您还记得我吗??老者赶紧站起身来说:?先生我并不认识您!?应奉说:?我叫应奉,三十几年以前您到我们家修过车呀!当时是管家接待的您。但是您修完车找不到管家就到我的书房,‘开半户出半面视我’呀!(也就是把门开一个缝露出您的半张脸看我,我一抬头您就走了)所以我和您可以称得上有半面之交啊!?成语?半面之交?就是从这件事提炼出来的,后来用来表示?彼此见过面但交情不深?。所以这?半面之交?确有史实作根据,不是?不可能?。此外要是表现?交情不深?,那么?半面?比?一面?应该说是更有表现力,所以改为?一面?也不好。

③二是语出?经典?,语语皆典型。每一个成语都有丰富的内容,与同类词语比较,成语的意思最具代表性。下面通过一个成语故事说明这一特点。成语?至理名言?是从《明史〃后妃列传》中提取出来的,讲的是朱元璋拿到元朝的传国玉玺后,听了妻子马皇后的一番劝告,很受感动,叹息着说?至言也?(真是至理名言啊!)。后来人们就把朱元璋概括马皇后那番话的?至言也?,从《明史》中提取出来扩展为 ?至理名言?作为成语,用来指?最有道理,最有价值的话?。而成语?至理名言?的丰富内容主要体现在把?如何巩固政权?的几个重要方面都包括了。要巩固政权,首先?皇上要做得正?,皇上要有?守成不易?的认识。马皇后见到元朝的传国玉玺后第一个反应就是?元有是而不能守?,实际上这就是让朱元璋认识夺取政权后把政权守住并不是易事。如果是易事,那么元朝的政权不应该丢,传国玉玺不应该被我们拿到手!要警惕自身的骄傲放纵奢侈和不谨慎从事。其次,巩固政权要有贤能之士的辅佐。再次,巩固政权要得民心,?不屡更法律,不扰民?,这都是得民心的重要举措。成语?至理名言?在表示?有道理有价值的话?中也最有代表性。理由是?至理名言?所讲的理是如何使政权巩固的理,如何使国泰民安的理,对一个国家来说,再没有哪种道理比这更重要的道理了。因为?至理名言?是位居一切正理之上的理,是位居一切有价值话之上的话,所以它可以代表一切正理,一切有价值的话。

④了解以上成语的特点,一是能使我们体会到成语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二是便于今后运用这类成语时少出错或者不出错,为净化语言、减少语言污染尽一份责任。

15.阅读第①段中的划曲线句,结合文章说明作者把成语比作“活化石”的理由有哪些。(2分)

16.阅读下面几幅图画,写出源自这些图画内容的一个成语,解释成语意思,并指出此成语可以说明上文中的什么内容。(4分)

17.有人理解成语“滥竽充数”,因故事中那个吹竽人的技术烂,即水平很差,此成语应写作“烂竽充数”。请结合下面材料,说说你对此观点的看法。(4分)

【链接材料】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8—20题。(10分)

容忍

季羡林

人处在家庭和社会中,有时候恐怕需要讲点容忍。

唐朝有一个名字叫张公艺的大官,家庭和睦,美名远扬,一直传到了皇帝耳中。皇帝赞美他治家有道,问他道在何处,他一气写了一百个?忍?字。这说得非常清楚:家庭中要互相容忍,才能和睦。这个故事

篇三:二年级上学期课外古诗

二年级上学期古诗集

1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①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②一岁除:一年已过去。③屠苏:屠苏酒。 ④曈曈:形容太阳初升时的光辉。⑤最后一句是说:(年年元旦)总是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桃符是画有神像的桃木板,古人把它挂在大门上以为可以辟邪。

【大意】

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每年元旦人们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2 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

①水村山郭:水乡与山区的城市。②南朝:东晋之后的宋、齐、梁、陈四朝。四百八十寺:形容寺院数量极多,并非实数。③楼台:指寺院中的建筑。 【大意】

千里江南,到处是黄莺婉转啼叫,到处是绿叶映衬着红花,水边的村落,靠山的城镇,酒帘迎风招展。南朝建有许许多多的寺庙,多少楼台隐现在迷茫的烟雾般的细雨中。

这首诗前两句写江南的春天景物,富有生机;后两句集中描写烟雨中的寺院,并抒发了南朝统治者信佛误国的感叹。

3 绝 句

(宋)王安石

染云为柳叶,剪水作梨花。

不是春风巧,何缘有岁华。

【注释】

岁华:一年中的好光景。

【大意】

春天柳叶嫩绿,梨花盛开,若不是春风这个能工巧匠,又怎么会有 这一年

中的美好光景呢?

这首诗前两句巧妙写出了春天的景色变化,后两句赞美了春风给大自然带来生机。

4游园不值

(宋)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注释】

(1)不值:没有遇到主人。(2)屐齿:木底鞋下前后齿状突出部分,防止上下坡时滑倒。 印:踩踏 。(3)小扣:轻轻地敲。柴扉:树枝编的门。

【大意】

园主人该是怕木屐齿踩坏了苍苔, 为什么客人轻敲柴门久久地不开。 那满园的美丽春色怎能关闭得住, 一枝红色杏花已经早早探出墙来。不仅写出园中美丽的春色,还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写出了一片春意盎然。

5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注释】

(1)芙蓉山:地名。 (2)白屋:贫穷人家的房屋。房顶用白茅草或者白茬木板铺顶。这首诗用短短20个字,描写了风雪严寒的冬天傍晚投宿人家的情景。给人以天寒、贫穷、荒僻的强烈感受。

【大意】

夜暮降临,连绵的山峦在苍茫的夜色中变得更加深远。天气寒冷,使这所简陋的茅屋显得更加清贫。半夜里一阵犬吠声把我惊醒,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

6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释】

(1) 别院:客馆或旅店的院落。 (2)簟(diàn):竹席。

(2) 当午:正中午。(4)梦觉:从睡梦中醒来。(5)流莺:飞来飞去的

莺。

【大意】

这首诗第一句写小院深深,曲径通幽,在这极清极静的环境中有小轩一座,竹席一领。二、三句写诗人卧于席上,闲望户外,只见石榴花盛开,透过帘子,展现着明艳的风姿。虽当中夏亭午,而小院中仍清阴遍地,一片凉意。末尾一句

写诗人虽然烈日当午,却已酣然入睡,待到“梦觉”,只听得园林深处不时传来一两声流莺鸣啼的清韵。

7登飞来峰

(宋)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注释】

(1) 飞来峰:在杭州灵隐寺前。(2)寻:古代长度单位,

八尺为一寻。千寻形容极高。塔:指飞来峰上的高塔。(3)这句意思是说:我听说登上宝塔,在鸡叫时就能看见日出的景色。(4)末尾两句:抒发了作者站得高,看得远的政治家宽广胸怀。

这首诗借登飞来峰观赏景色,表达了诗人的远大抱负和不畏艰险的意志。

【大意】

飞来山上有座很高的应天塔,听说在鸡叫时登塔远眺,可以看到太阳从海面上升起的美景。我不怕浮云挡住视线,因为我站在飞来山应天塔的最高层。

8饮湖上初晴后雨(选一首)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

1,饮湖上:在湖上饮酒。2,潋滟(liàn yàn):水波相连的样子。

方好:正好。这句说:湖上道道水波泛着光亮,正是晴天好景。3,空濛:水气迷漫。雨亦奇:雨也显得很奇妙。这句说:山色被迷漫的水气遮掩得若有若无,雨下得也很奇妙。4,西子:西施,春秋时越国美女。5,相宜:适宜。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风景的有名作品。前两句一是写晴,一是写雨,都表现了西湖的美。后两句巧妙地把西湖与西施相比,用“淡妆浓抹总相宜”来说明西湖不论何时都很美丽动人。

【大意】

波光闪动下的西湖很美好,山色迷蒙中的景色也很新奇。我要把西湖比作绝代佳人西施,无论淡妆或浓抹同样都适宜。 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之情。

9自钱塘至桐庐舟中杂诗

(清) 刘嗣绾

一折青山一扇屏, 一湾碧水一条琴。

无声诗与有声画, 须在桐庐江上寻。

【注释】

1,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名,在杭州西南钱塘江畔。2,一折:一面的意思。一扇屏:一扇屏风。这句说:江畔的一面青山好像打开的一扇山水屏风画。3,一条琴:形容水流发出的美妙悦耳的声响。4,无声诗:指图画。有声画:指可吟诵的诗。5,桐庐江:浙江省建徳与桐庐两县之间的一段钱塘江叫桐庐江或桐江。后两句意思是;桐庐江上富有诗情画意。

【大意】

那一座青山,景色苍翠得有如一扇优美的画屏;那一湾碧绿的溪水,流声淙淙,悦耳得好像一张弹奏着的乐琴。想看美丽的图画并吟诵诗,就要在桐庐江上寻找。这首诗富有美妙的想象力,前两句用屏风和琴,把青山和碧水绘声绘色地描写出来。后两句对桐庐江充满诗情画意表示赞叹。

10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

1,九月九日:农历重阳节,又称重九。山东:指华山以东的作者故乡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2,登高、插茱萸:古代风俗,在九月九日这一天,佩带茱萸袋登高,认为可以免除灾难。茱萸(zhū yú):一种有香味的植物。

【大意】

我独自一个人在他乡做陌生的客人。常常想念家乡,而每逢欢庆佳节时,就更加思念家中的亲人。我在遥远的异乡想象着,今天兄弟们登高的时候,大家插戴茱萸,就少了我一个人。这是一首广为传诵的诗。前两句写诗人客居外地的孤独,重阳佳节时更加倍思念家乡亲人。后两句通过想象家乡兄弟对自己的思念情景,更加强烈地表达了作者怀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11春夜洛城闻笛

(唐)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

(1)洛城:洛阳(2)玉笛:笛子的美称。(3)暗飞声:不知从何处传出声音。 (3)散入:飘入。 (4)折柳:指《折杨柳》歌曲,内容大多歌唱离别之情。 (5)起:产生。

【大意】

阵阵悠扬的笛声,从谁家中飘出?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能不钩起思乡之情吗?这首诗写诗人在春天夜里听到笛子吹出《折杨柳曲》,引起了对故乡的思念。

12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

(1)寄北:寄给北方的家人。 (2)第一句:你问我归家的日期,我现在还不能确定。 (3)巴山:作者当时正在四川一带巴蜀山区。 涨:上涨。 秋池:蓄着秋天雨水的池子。 (4)何当:何时。这句说:何时才能回到家中,

一起在西窗下剪去蜡烛的余烬呢! (5)却话:再话,再叙。这句意思是:把巴山夜雨时想念家人的情况向对方倾诉。

【大意】

您问我的归期,但我的归期没有定,现在我是独居在巴山的旅馆里,面对不停的夜雨,只见秋天的池水往上涨。什么时候才能够与您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烛长谈,又说起我独居巴山的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景。

13乡思

(宋) 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注释】

(1)落日:太阳落山的极远之地。 (2)望极天涯:极目

天涯。一二两句说:人们说落日的地方就是天涯,可是极目天涯还是见不到家乡的影子,可见家乡之遥远。 (3)碧山:这里泛指青山。三四两句说:已经怨恨青山的重重阻隔,而青山又被层层的暮云遮掩,可见障碍之多。

【大意】

人们常说,那太阳落尽的地方是天涯,天涯虽远,却可以看见,而故乡即使尽力远望也看不到啊!本已恨那青山阻隔着视线,使我不能看到自己的家乡,现在青山又被暮云遮挡,又多了一层障碍,越发看不到了。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采取层层递进的写法,表现出诗人思念遥远家乡的强烈感和迫切感。

14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瓜洲:在长江北岸,与江苏省镇江市隔江相望。 (2)京口:今镇江市。 (3)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东郊,作者曾在这里居住。 (4)绿:这里作动作用,相当于“吹绿”。 (5)还:还家,归家。

【大意】

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中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呵,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这是一首作者想念金陵家园的诗。前两句写京口和瓜洲离得很近,不过隔着一条江和几道山而已。后两句是诗人的名句。句中“绿”字用得很巧妙,是诗人经过十几次改写才定下来的。这样,就把春风给写活了。末尾一句,好象是诗人对着圆圆的明月在发问:你什么时候能照着我返回钟山的家呢?在前三句中,诗人把想家的情绪有意隐蔽下来,直到最后,才将感情的闸门一下打开,抒发了对家园的深深眷恋,从而使全诗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的意思》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751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

    2015顺义初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精校版)顺义区2015届初三第二次统一练习语文试卷2015 6一、基础?运用(共28分)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⑴—⑶小题在古代,汉族民俗认为农历五月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