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玄奘简介 正文

玄奘简介

2016-12-16 07:47:54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玄奘简介

玄奘,唐代高僧,洛州缑氏县(河南偃师)人,俗姓陈,名袆,乳名江流,法名 玄奘,唐朝第一高僧。世称唐三藏,意谓其精于经、律、论三藏,熟知所有佛教圣典。为我国杰出之译经家,法相宗之创始人。

将当时佛教世界的最高水平的学说带回了中国,创立了宗派。他对中亚的佛教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一宗派代表了当时佛教世界最高水平的学说。而佛教的学说是一种非常精微的分析,说明非常精神的道理,但中国人比较讲究综合,所以他在中国确实没有能够像禅宗,净土宗这样的传播状况。但在在玄奘圆寂以后的一千三百年之后,当中华民族走向争取民族独立,反抗西方民族侵犯的时候,似乎完全不食人间烟火的法相唯识宗,曾经在辛亥革命以前出巨大的影响力。从这样的一个学说里边,引发出一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这样烈士的形象,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形象。

玄奘对印度的佛学也有很多的贡献.这么说是有根据的,玄奘长时间留学印度,在印度广泛游历,他接触的都是当时佛教世界最具声望的学者,他掌握的是当时佛教世界最高水平的佛学理论。印度的很多印度佛教学说,甚至包括某些非佛教的学说,在印度本土已经失传。我们知道印度在今天已经不是一个佛教国家,在印度几乎没有佛教的踪迹,而靠着玄奘的翻译工作,才得以在人类知识宝库中保存至今。当然很可惜的是,他有好几种用梵文写成的学说都没能留存下来。玄奘法师对印度的贡献我们就可以看得更加的直接。 玄奘在佛经翻译过程中的贡献。翻译技巧的高超、数量巨大,可以说全面超越了在他以前的译经大师,后来者难以匹敌,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来形容他的佛学翻译史、世界翻译史上的地位应该是毫不过分的。玄奘是世界佛经翻译史上的新译旧译的分水岭。从翻译理论上看,玄奘提出了非常重要的翻译理论,而这些理论实际上在今天潜移默化或影响着我们的翻译工作。他提出了著名的“五不翻”。也就是说在翻译的过程当中如果出现这五种情况,就不要翻译了。第一里边有好多非常神秘的含义,非常神圣的含义,当我们没有把握把它完整的意思用汉语转达出来的时候,我们还是不要去翻译了.第二个叫“含多义不翻”。当一个词出现了好多个意思的时候,我们就不翻译。第三,由于我们中国没有的东西我们也不翻。第四叫“顺古故”。就是已经有约定俗成的翻法了,所以我们也不再去翻译了。第五还有一种“生善不翻”。比如“般若”两个字,它不翻。就是说叫你引发善心,就不翻。玄奘翻译理论依然是今天翻译界里面的瑰宝,同时由于在中国的翻译史上,玄奘是罕见的以一人之力,就精通梵文,精通汉文,并且还在佛教理论上有极其深厚的榜样。所以他可以自己一个人来组织或者完成非常重大的佛经翻译工作,而不必依靠外来的人员。

玄奘提出了亲身翻译理论,还对译场的组织和翻译的程序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玄奘怎样来规定这种集体翻译的模式的呢?这里面分工非常明确,有一个人叫“译主”,它是译场的负责人,必须梵汉精通,并且对承担最后拍板的责任。还有一个人叫“证义”,他是审查翻译的文字,语言是否有错漏,但是他职能核对对错,他没有资格改,他最后排版必须交给“译主”。在翻译梵文版时有没有错,有的时候梵文是拼音文字,会经常发错一个音就会导致很大的错误。

玄奘,对于印度历史的贡献,当然是因为他的《大唐西域记》,其中关于印度的记载弥足珍贵,无可替代。印度和中国文明有一个巨大的区别。印度人没有时间的概念。印度的这个民族非常非常玄妙的思维,印度的宗教思维,非常发达,印度人的数学思维也很发达,印度到今天还是国际象棋的顶级大佬。实际的阿拉伯数字就发源于印度,后来传阿拉伯才被发扬到世界。以他的计算机数学的高度发达而文明于世,但他对历史的记录却没有什么。中国的文

化最大的特点就是我们有悠久而不间断的历史记载的传承,而这一点在印度是做不到的,印度文化固然有它的极高的成就,但是没有它的历史记载的传统,可靠的历史记载寥若晨星。印度曾经有不少学者说,没有玄奘的记载,重建印度古代史是不可能的.同时玄奘对印度还有重大的贡献.我们知道,仅仅把梵文翻译成汉文,梵文是公认最复杂最困难的一种语言,你要掌握梵文,还要把梵文的佛教翻译成优美而流畅的汉文本身就是很难的。

玄奘身上最宝贵的财富乃是为了追求真理,不避风险,面对各种挑战绝不退缩,甚至不惜冒着付出生命代价的这样牺牲。玄奘为了追求自己心目中的真理,不惜偷渡出境,当然这一点在今天没必要了,经历了的诸多严酷的考验,不少时候几乎是要丧命在西行求法的路上。《西游记》中讲,玄奘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当然是,但未必不是真实历史的一种折射和反映。但他为了追求真理,不惜一切的这种精神,是任何时代,任何民族都必须具备的。

篇二:玄奘简介

玄奘(602~664),汉族,名陈袆,洛州 缑氏(今河南偃师 滑国故城)人。

梵文音译名:摩诃耶那提婆(拉丁字母写法:Mahāyānadeva),唐言中文:大乘天

Mahā摩诃(大)yāna耶那(乘)deva提婆(天)世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唐高僧,佛教学者、旅行家,与 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唯识宗的创始者之一。出家后遍访佛教名师,因感各派学说纷歧,难得定论,便决心至天竺学习佛教。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一说贞 观元年),从凉州出玉门关西行,历经艰难抵达天竺。初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受学。后又游学天竺各地,并与当地学者论辩,名震五竺。经十七年,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到长安,组织译经,共译出经、论七十五部,凡一千三百三十 五卷。所译佛经,多用直译,笔法谨严,丰富了祖国古代文化,并为古印度佛教保存了珍贵典籍,世称“新译”。曾编译《成唯识论》,论证“我”(主体)、“法”不过是“识”的变现,都非真实存在,只有破除“我执”、“法执”,才能达到“成佛”境界。所撰又有《大唐西域记》,为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之重要资料。历代民间广泛流传其故事,如元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明吴承恩《西游记》小说等,均由其事迹衍生。

篇三:僧人玄奘简历

玄奘(602年-- 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佛经翻译家、旅行家。俗..

姓陈,名祎。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13岁出家,遍读佛典。因觉得当时佛典多有出入之处,令人迷惑,于是决定去印度取经。贞观元年时,他一人从长安出发,西行五万里,历时19年,到印度取真经,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玄奘..拜住持戒贤为师,后升至该寺副主讲。在贞观十九年回到长安,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子等人专心翻译所带回的佛典。

75部、1355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 贡献,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他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经,体现了大乘佛法菩萨,渡化众生的真实事迹。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他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玄奘简介》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740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玄奘简介
相关文章
  • 玄奘简介

    玄奘简介玄奘,唐代高僧,洛州缑氏县(河南偃师)人,俗姓陈,名袆,乳名江流,法名玄奘,唐朝第一高僧。世称唐三藏,意谓其精于经、律、论三藏,熟知所有佛教圣典。为我国杰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