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白朴简介 正文

白朴简介

2016-12-16 07:27:17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白朴

白朴

白朴(122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

生平简介

章培恒《中国文学史》第六编第一章第四节:

白朴(1226—1306以后)字太素,号兰谷;原名恒,字仁甫,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迁居真定(今河北正定)。与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并称为“元曲四大家。白朴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他的父亲白华为金宣宗三年(1215年)进士,官至枢密院判;仲父白贲为金章宗泰和间进土,曾做过县令,叔父早卒,却有诗名。白家与元好问父子为世交,过从甚密。两家子弟,常以诗文相往来。

白朴出身于这样的家庭,本应优游闲适,读书问学,以便将来博取功名。然而,他的幼年却偏偏遭逢兵荒马乱的岁月,他只得同家人在惊恐惶惑中苦熬光阴。他出生后不久,金朝的南京汴梁已在蒙古军的包围之下,位居中枢的白华,整日为金朝的存亡而奔忙,无暇顾及妻儿家室。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年),蒙古军树炮攻城,哀宗决计弃城北走归德,白华只得留家人于汴京,只身随哀宗渡河而上。次年三月,汴京城破,蒙古军纵兵大掠,城内士庶残遭杀戮,财富遭到空前洗劫。战争中,白朴母子相失,幸好当时元好问也在城中,才把他和他的姐姐收留起来,在乱兵和饥荒中救了他的性命。四月底,元好问携带白朴姐弟渡河北上,流寓聊城,后寄居于冠氏(今山东冠县)县令赵天锡幕府。元好问虽也是亡国奔命之臣,生活至为艰辛,但他视白朴姊弟犹如亲生,关怀备至。白朴为瘟疫所袭,生命垂危,元好问昼夜将他抱在怀中,竟于得疫后第六日出汗而愈。白朴聪明颖悟,从小喜好读书,元好问对他悉心培养,教他读书问学之经,处世为人之理,使他幼年时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白朴的父亲白华于金朝灭亡后先投南宋,做了均州提鲁。然不久,南宋均州守将也投降元朝,白华遂北投元朝。蒙古太宗九年(1237年),白朴12岁时,白华偕金朝一些亡命大臣来到真定,依附在世守真定的蒙古将领史天泽门下。同年秋,元好问由冠氏返太原,路经真定,遂将白朴姊弟送归白华,使失散数年的父子得以团聚。父子相见,白华感到极大的快慰,他有一首《满庭芳·示列子新》词,表述当时的心情:“光禄他台,将军楼阁,十年一梦中间。短衣匹马,重见镇州山。内翰当年醉墨,纱笼支高阔依然。今何日,灯前儿女,飘荡喜生还”。他也十分感激元好问代为抚育儿女之恩,曾有诗谢之曰:“顾我真成丧家犬,赖君曾护落窠儿。” 随着北方的安定,白朴父子也就在真定定居下来。从此,他按照父亲的要求,写作诗赋,学习科场考试的课业。他对律赋之学颇为上进,很快即以能善赋而知名。其时,元好问为修撰金朝历史书籍,也常出入大都,从而往来于真定,关心着他的学业,每至其家,都要指导他治学门径,曾有诗夸赞白朴说:“元白通家旧,诸郎独汝贤。”勉励他刻苦用功,成就一番事业。然而,蒙古统治者的残暴掠夺,使白朴心灵上的伤痕难以平复,他对蒙古统治者充满了厌恶的情绪,兵荒马乱中母子相失,使他常有山川满目之叹,更感到为统治者效劳的可悲。因此,他放弃了官场名利的争逐,而以亡国遗民自适,以词赋为专门之业,用歌声宣泄自己胸中的郁积。

随着年岁的增长,社会阅历的扩大,白朴的学问更见长进。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年),白朴36岁。这年四月,元世祖命各路宣抚使举文学才识可以从考者,以听擢用,时以河南路

宣抚使入中枢的史天泽推荐白朴出仕,被他谢绝了。他既拂逆史天泽荐辟之意,自觉不便在真定久留,便于这年弃家南游,更以此表示他遁世消沉,永绝仕宦之途的决心。然而,眷妻恋子的情肠终不能割断,他也经常为自己矛盾的心情所煎逼,感到十分痛楚。

尽管如此,他还是要远离那车马红尘之地。他先到汉口,再入九江,41岁时曾北返真定,路经汴京。此后,再度南下,往来于九江与洞庭之间,到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在金陵定居下来。这前后,可能因为他的真定原配去世,他曾为妻丧而回到过真定,逢着这个机会,又有人建议他去朝中做官,却被他谢绝了。此后不久,他即返金陵。从此,主要在江南的杭州、扬州一带游历,直到81岁时,还重游扬州。而后,他的行踪就无从寻觅了。 白朴放浪形骸,寄情于山水之间,但他却并不可能真正遁迹世外,对现实熟视无睹。加之,他的足迹所至,恰恰是曾经繁华一时,而今被兵火洗劫变为的荒凉境地。前后景象的对比,更激起他对蒙古统治者的怨恨。他以诗词来宣泄这种怨恨,控诉蒙古统治者的罪恶行径。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白朴游至九江,再入巴陵。九江昔日的繁华,却被一扫而光,留在他眼底的是萧条冷落,他不禁无限伤感地叹息道:“纂罢不知人换世,兵余独见川流血,叹昔时歌舞岳阳楼,繁华歇”。至于金陵怀古,杭城“临平六朝禾黍、南宋池苑诸作,”处处抒发遗民的心情,“伤时纪乱,尽见于字里行间。”其感物伤情从笔下款款道出。

白朴毕竟是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尽管他为江山异代,田园荒芜而感伤、而悲戚,但他更多地是为自己一生九患的身世伤怀。一部《天籁集》,可以说处处倾诉着他对怆凉人生的感慨。他除了用词曲表达他的意志情怀外,还写下了不少杂剧,为元代杂剧的繁荣贡献了自己的才华。

在元代杂剧的创作中,白朴更具有重要的地位。历来评论元代杂剧,都称他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为元杂剧四大家。据元人钟嗣成《录鬼簿》着录,白朴写过15种剧本,这15种是:《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唐明皇游月宫》、《韩翠颦御水流红叶》、《薛琼夕月夜银筝怨》、《汉高祖斩白蛇》、《苏小小月夜钱塘梦》、《祝英台死嫁梁山伯》、《楚庄王夜宴绝缨会》、《崔护谒浆》、《高祖归庄》、《鸳鸯间墙头马上》、《秋江风月凤凰船》、《萧翼智赚兰亭记》、《阎师道赶江江》。加上《盛世新声》着录的《李克用箭射双雕》残折,共16本。现在仅存《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东墙记》、《裴少俊墙头马上》三种,以及《韩翠颦御水流红叶》、《李克用箭射双雕》的残折,均收入王文才《白朴戏曲集校注》一书中。

白朴剧作

在元代杂剧的创作中,白朴更具有重要的地位。历来评论元代杂剧,都称他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为元杂剧四大家。据元人钟嗣成《录鬼簿》著录,白朴写过15种剧本,这15种是:《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唐明皇游月宫》、《韩翠颦御水流红叶》、《薛琼夕月夜银筝怨》、《汉高祖斩白蛇》、《苏小小月夜钱塘梦》、《祝英台死嫁梁山伯》、《楚庄王夜宴绝缨会》、《崔护谒浆》、《高祖归庄》、《鸳鸯间墙头马上》、《秋江风月凤凰船》、《萧翼智赚兰亭记》、《阎师道赶江江》。加上《盛世新声》著录的《李克用箭射双雕》残折,共16本。现在仅存《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东墙记》、《裴少俊墙头马上》三种,以及《韩翠颦御水流红叶》、《李克用箭射双雕》的残折,均收入王文才《白朴戏曲集校注》一书中。

题材多出历史传说,剧情多为才人韵事。现存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写得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鸳鸯间墙头马上》,描写的是一个“志量过人”的女性李千金冲破名教,自择配偶的故事。前者是悲剧,写得悲哀怛侧,雄浑悲壮;后者是喜剧,写得起伏跌宕,热情奔放。这两部作品,历来被认为是爱情剧中的成功之作,具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对后代戏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我国戏曲史上,宋、金两代已有了纯粹演故事的戏曲,但没有剧本流传下来,我们无从说清楚这些戏曲的情况。元代的杂剧,在故事情节、人物塑造方面,都发展到相当娴熟的地步,为我国的戏曲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保留下来的剧作中,可知其情节曲折,主题突出,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剧中人物,无论是因享乐而坏江山的唐明皇,冰肌玉骨、一身娇娆之气的杨贵妃,还是爽朗果敢的闺秀李千金,都塑造得各具个性,栩栩如生。以至于现在戏剧舞台上的唐明皇,还可见到白朴塑造的这一形象的遗风。

与关汉卿相比,白朴的生活圈子比较局限,因此,他不可能从社会下层提炼素材,写出象关汉卿那感天动地的《窦娥冤》。然而,他善于利用历史题材,敷演故事,因旧题,创新意,词采优美,情意深切绵长,又是关汉卿所不及的。他在文学史和戏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他的剧作的艺术成就,早已成为文学艺术上的重要研究课题。

白朴的词作,在他生前就已编订成集,名曰《天籁集》。到明代已经残佚,字句脱误。清朝中叶,朱彝尊、洪升始为整理刊行。全集收词二百余首,除了一些应酬赠答、歌楼妓席之作外,多为伤时感怀的作品。赖有这部作品,我们才可以了解白朴的生涯。他的词作,承袭元好问长短句的格调,跌宕沉详,天然古朴。

白朴散曲选

夺锦标

霜水明秋,霞天送晚,画出江南江北。满目山围故国,三阁余香,六朝陈迹。有庭花遗谱,弄哀音、令人嗟惜。想当时、天子无愁,自古佳人难得。

惆怅龙沉宫井,石上啼痕,犹点胭脂红湿。去去天荒地老,流水无情、落花狼藉。恨青溪留在,渺重城、烟波空碧。对西风、谁与招魂,梦里行云消息。

念奴娇 题镇江多景楼,用坡仙韵

江山信美,快平生、一览南州风物。落日金焦,浮绀宇,铁瓮犹残城壁。云拥潮来,水随天去,几天沙鸥雪。消磨不尽,古今天宝人杰。

遥望石冢巉然,参军此葬,万劫谁能发。桑梓龙荒,惊叹后、几度生灵埋灭。往事休论,酒杯才近,照见星星发。一声长啸,海门飞上明月。

[仙吕]寄生草 饮

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甚思。糟腌两个功名字,醅瀹千古兴亡事,曲埋万丈虹霓志。 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

[仙吕]醉中天佳人脸上黑痣

疑是杨妃在,怎脱马嵬灾?曾与明皇捧砚来。美脸风流杀。

叵奈挥毫李白,觑着娇态,洒松烟点破桃腮。

[中吕]阳春曲 知几

知荣知辱牢缄口,谁是谁非暗点头。诗书丛里且淹留。闲袖手,贫煞也风流。

[越调]天净沙* 春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越调]天净沙* 夏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越调]天净沙* 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越调]天净沙* 冬

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双调]沉醉东风 渔夫

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

[驻马听] 吹 裂石穿云,玉管宜横清更洁,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 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 [驻马听] 弹 雪调冰弦,十指纤纤温更柔。林莺山溜,夜深风 雨落弦头。 芦花岸上对兰舟,哀弦恰似愁人消瘦。泪盈眸,江州司马别离后。 [驻马听]歌 白雪阳春,一曲西风几断肠。花朝月夜,个中唯 有杜韦娘。 前声起彻绕危梁,后声并至银河上。韵悠扬,小楼一夜云来往。 [驻马听]舞 凤髻蟠空,鸟娜腰肢温更柔。轻移莲步,汉宫飞燕旧风流。 谩催鼍鼓品梁州,鹧鸪飞起春罗袖。锦缠头,刘郎错认风前柳。 [大石调]青杏子 咏雪 空外六花翻,被大风洒落千山。穷冬节物偏宜晚。冻凝沼址,寒侵帐幕,冷湿阑干。 [归塞北]貂裘客,嘉庆卷帘看。好景画图收不尽,好题诗句咏尤难。疑在玉壶间。 [好观音]富贵人家应须惯,红炉暖不畏初寒。开宴邀宾列翠鬟,拼酡颜,畅饮休辞惮。 [幺]劝酒佳人擎金盏,当歌者款撒香檀。歌罢喧喧笑语繁,夜将阑,画烛银光灿。 [结音]似觉筵间香风散,香风散非麝非兰。醉眼朦胧问小蛮,多管是南轩蜡梅绽。 【仙吕】醉中天 佳人脸上黑痣 疑是杨妃在,怎脱马嵬灾。曾与明皇捧砚来,美 脸风流杀。叵奈挥毫李白,觑着娇态,洒松烟点破桃腮。 【中吕】阳春曲 知几 知荣知辱牢缄口,谁是谁非暗点头。诗书丛里且 淹留。闲袖手,贫煞也风流。 今朝有酒今朝醉,且尽樽前有限杯。回头沧海又 尘飞。日月疾,白发故人稀。 不因酒困因诗困,常被吟魂恼醉魂。四时风月一 闲身。无用人,诗酒乐天真。 张良辞汉全身计,范蠡归湖远害机。乐山乐水总 相宜。君细推,今古几人知。 题情 轻拈斑管书心中,细折银笺写恨词。可怜不惯害 相思,则被你个肯字儿,迄逗我许多时。 鬓云懒理松金凤,胭粉慷施减玉容。伤情经岁绣 帏空,心绪冗,闷倚翠屏风。 慷拈粉线闲金缕,懒酌琼浆冷玉壶。才郎一去信 音疏,长叹吁,香脸泪如珠。 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奶娘催逼紧 拘钳,甚是严,越间阻越情忺。 笑将红袖遮银烛,不放才郎夜看书。相偎相抱取 欢娱,止不过迭应举,及第待何如。

赠娘,止不过赶嫁妆,误了又何妨。 【越调】小桃红 歌姬赵氏,常为友人贾子正所亲,携之江上,有 数月留。后予过邓,往来侑觞。感而赋此,俾即席歌 之。 云鬟风鬓浅梳妆,取次樽前唱。比著当时□江上, 减容光,故人别后应无恙。伤心留得,软金罗袖,犹 带贾充香。 套数 【仙吕】点绛唇 金凤钗分,玉京人去,秋潇洒。晚来闲暇,针线 收拾罢。 【幺篇】 独倚危楼,十二珠帘挂,风箫飒。雨 晴云乍,极目山如画。 【混江龙】 断人肠处,天边残照水边霞。枯荷 宿鹭,远树栖鸦。败叶纷纷拥砌石,修竹珊珊扫窗纱。 黄昏近,愁生砧杵,怨入琵琶。 【穿窗月】 忆疏狂阻隔天涯,怎知人埋冤他。 吟鞭袅青骢马,莫吃秦楼酒,谢家茶,不思量执手临 歧话。 【寄生草】 凭阑久,归绣帏,下危楼强把金莲 撒。深沉院宇朱扉亚,立苍苔冷透凌波袜。数归期空 画短琼簪,揾啼痕频温香罗帕。 【元和令】 自从绝雁书,几度结龟卦。翠眉长 是锁离愁,玉容憔悴煞。自元宵等待过重阳,甚犹然不到家。 【上马娇煞】 欢会少,烦恼多,心绪乱如麻。 偶然行至东篱下,自嗟自呀,冷清清和月对黄花。 【小石调】恼煞人 又是红轮西坠,残霞照万顷银波。江上晚景寒烟, 雾蒙蒙、风细细,阻隔离人萧索。 【幺篇】 宋玉悲秋愁闷,江淹梦笔寂寞。人间 岂无成与破,想别离情绪,世界里只有俺一个。 【伊州遍】 为忆小卿,牵肠割肚。凄惶悄然无 底末,受尽平生苦。天涯海角,身心无个归着。恨冯 魁,趋恩夺爱,狗行狼心,全然不怕天折挫。到如今 刬地吃耽阁,禁不过,更那堪晚来暮云深锁。 【幺篇】 故人杳杳,长江风送,听胡笳沥沥声 韵聒。一轮皓月朗,几处鸣榔,时复唱和渔歌。转无 那,沙汀蓼岸,一点渔灯相照,寂寞古渡停画舸。双 生无语泪珠落,呼仆隶指泼水手,在意扶柁。 【尾声】 兰舟定把芦花过,橹声省可里高声和。 恐惊散宿鸳鸯,两分飞也似我。 【双调】乔木查

篇二: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马致远(约1250-约1321至1324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名不详,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元代著名杂剧家、散曲家,元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约在公元1250年,卒年约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年以后,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白朴(1226-约130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也有资料显示可能是山西曲沃县,在河曲县为他修有白朴塔。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作家(另有一说为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等。

关汉卿(1219-1301年),元代杂剧奠基人,元代戏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号已斋(一说名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其籍贯还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人等说,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1] 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 最著名的是《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他的散曲,内容丰富多彩,格调清新刚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圣”。

篇三: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

。·: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的主张。

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小时候聪颖过人,5、6岁即学作诗,9岁便懂音韵。由于“家贫多故”,11、12赏识。落第后回家伏案苦读,竟至口舌生疮,手肘结茧。27

,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东宫属官,掌讽谏太子过失)苏州刺史。晚年以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出任武宗会昌六年(846属河南],享年7544岁为界,之前抱定“兼济天

琵琶行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人称“诗魔”、“诗王”、“诗豪”等,日本学界则称白居易为“诗神” 。白居易独子白阿崔早亡,过继兄白幼文之子白景受为子。白景受官至孟怀观察支使,生白邦翰,司封郎中。白邦翰生白思齐,郑州录事参军。其实,

在唐代对白居易的称呼是“诗仙”之称,请看唐宣宗的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而李白的“诗仙”

“一圣”(杜甫)、“二仙”(李白、白居易)。这样的说法很好:一是唐宣宗皇帝对白居易有“诗仙”的赞誉;二是人们常说的中国唐代三大诗人,即指“李、杜、白”,可见,白居易早已与李、杜齐名;

23位,唐代诗人有两位,即李白、白居易。李白、白居易一个姓“白”,一个叫“白”,不仅在中国诗坛上齐名,

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六朝以来的“

嘲风雪,弄花草”的作品,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

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即所谓(50

,有重要的诗人,当时对外国也有一定影响,其艺术成就最高的是长篇叙事抒情诗。

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相传白居易作诗时,会站在田间读给田里老头老太太听,一直到有一个人拍手叫道

“听懂了听懂了,说的就是我们农间耕作的事。”

才不再改写。因此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白居易死后,一位皇帝曾亲自为他写哀悼词: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1]

绘画《琵琶行》 吴玉阳作

主要作品

、《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

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1)九江郡司马。明年(2)秋,送客湓(pén)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zhēng)铮(3)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4)。年长色衰,委身(5)为贾(gǔ)人(6)妇。遂命酒,使快(7)弹数曲。曲罢悯(mǐn)然(8),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9)憔悴,转徙(xǐ)于江湖间。予出官(10)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zhé)(11)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12)。命曰《琵琶行》。

微刻《琵琶行》全文

浔(xún)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dí)花秋瑟瑟。(13)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14)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15)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16)弦弦掩抑声声思(sī),似诉平生不得志。(17)低眉信手续续弹,

说尽心中无限事。(18)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nícháng)》后《六(lu)幺》。

(19)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20)

间(jiān)关莺语花底滑,幽咽(yè)泉流冰下难。(21)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22)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2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24)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25)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háma)陵下住。(26)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27)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28)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xiāo)不知数。

(29)钿(diàn)头银篦(bì)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30)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31)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32)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33)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34)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chóng)唧唧。(35)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zhé)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zhāo)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ōuyāzhāozhā)难为听。(36)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37)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38)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chóng)闻皆掩泣。

注释

〔1〕左迁:贬官,降职。古以左为卑,故称“左迁”。〔2〕明年:第二年。(3)铮铮:形容金属、玉器等相击声。〔4〕京都声:指唐代京城流行的乐曲声调。〔5〕倡女:歌女。倡,古时歌舞艺人。〔6〕善才:当时对琵琶师或曲师的通称。是“能手”的意思。〔7〕委身:托身,这里指嫁的意思。〔8〕为:做。〔9〕贾人:商人。〔10〕命酒:叫(手下人)摆酒。〔11〕快:畅快。〔12〕悯然:忧郁的样子。〔13〕漂沦:漂泊沦落。〔14〕出官:(京官)外调。〔15〕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16)迁谪:贬官降职或流放。〔17〕为:创作。〔18〕长句:指七言诗。〔19〕歌:作歌。〔20〕凡:总共。〔

21〕言:字。〔22〕命:命名,题名。 〔23〕浔阳江:据考究,为流经浔阳城中的湓水,即今九江市中97年被人工填埋),经湓浦口注入长江。瑟瑟:形容枫树、 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24〕瑟瑟: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25)主人:诗人自指。〔26〕回灯:重新拨亮灯光。回:再。〔27〕转轴拔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以调音定调。〔28〕掩抑:掩蔽,遏抑。〔29〕思:悲,伤。(30〕信手:随手。〔31〕续续弹:连续弹奏。〔32〕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33〕捻:揉弦的动作。〔34〕抹:向左拔弦,也称为

“弹”。〔35〕挑:反手回拨的动作。〔36〕《霓裳》

,本为西域乐舞,唐开元年间西凉节度使杨敬述依曲创声后流入中原。〔37〕《六幺》:大曲名,又叫《乐世》、、《录要》,为歌舞曲。〔38〕大弦:指最粗的弦。〔39〕嘈嘈:声音沉重抑扬。〔40〕小弦:指最细的弦。〔41〕切切:细促轻幽,急切细碎。〔42〕间关:莺语流滑叫“间关”。鸟鸣声。〔43〕幽咽:遏塞不畅状。〔44〕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45〕凝绝:凝滞。〔46〕迸:


白朴简介》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739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白朴简介
相关文章
  • 白朴简介

    白朴白朴白朴(122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