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庄子简介 正文

庄子简介

2016-12-15 06:28:43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庄子人物经历简介

庄 子 传

第一章 庄子其人

五千年灿烂悠久的中国文化曾经在人类历史上创造过无数奇迹,战国时期,正是中国古代思想大解放、学术大发展的时代。在众多学者中,有一位大思想家庄子,是道家集大成的人物。可惜,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古代文献中确切的记载不多。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史记》和《庄子》以及历史上的传闻轶事来了解庄子的大概生平。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宋国蒙县(今河南省商丘市,一说今山东省曹县)人。庄子的生卒年代难以确知,大约在公元前368 年(周烈王七年)—公元前286 年(周赧王二十九年),与孟子(约公元前372 —公元前289 年)大致同时而稍后。因此庄子大体生活于战国中期。庄子生活的时代并非天下大治的繁荣时期,当时天下分成许多小的诸侯国,且大小战争连年不断,庄子作为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出身的知识分子,忧民感伤,只好走隐遁一途。他的生活是贫困的,曾向监河侯借过粮,并受到戏弄;还曾靠织草鞋为生。他见魏王时穿着打补丁的粗布衣服、破烂的草鞋。虽然一生贫困,但他乐天知命,安贫乐道,淡泊利禄,并且时而对统治者进行无情的嘲讽。他一生朋友不多,门徒也很有限,官场与学界名人中惠施与他交往最深。两个人虽然在人生追求和学术思想上的分歧都很大,但是两人却有着非常深厚的友谊。

庄子少年时在蒙县的一位章老先生办的私塾中学习。20 多岁的时候,开始四处远游,曾到过楚、魏、鲁、赵等地,庄子非常喜欢楚越之地。30 多岁的时候,在蒙邑出任漆园吏。可是没干几年他就辞官了,回到蒙县,与战国时代其他思想家一样从事讲学与著作。著书《庄子》,给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一、生逢战乱 热爱自然

战国中期,正是中国古代社会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当时周天子的权威丧失殆尽,各个国家的诸侯纷纷割地相继称王称霸。春秋时期有大大小小约100多个国家,到了战国时代,经过激烈争战,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主要形成了秦、齐、楚、魏、赵、韩、燕7 个大国,和鲁、宋、越等小国。为了争夺土地,各个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也愈演愈烈,动辄出兵十万数十万,一次战役短则数月,长则可以旷日持久至好几年。战争给广大老百姓的生活带来许多灾难。在庄周生活的蒙县也不例外。15 岁左右的时候,庄周正在蒙县的一个私塾里读书。每天放学后回家时,庄周一路上都能看到荒芜的土地,破败的村庄。由于各国之间战争爆发频繁,再加上执政者奢侈,农民们有的被抽去当兵,有的被征去服役,村子里剩下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儿童。如果是在以前的春天,大家都下地耕种,熙熙攘攘,到处都可以看到人们忙碌的身影。到休息的时候,大家一起坐

到树荫底下,喝水、乘凉、讲笑话,笑声总是传出很远很远。可是现在,本来是忙碌的季节,田野里却冷冷清清的,偶尔可以在好大的一块地里看见一位年迈体弱的老人在慢慢地用锄头挖那贫瘠的土地。看到这些景象,庄周心里十分难过,同时又产生了对学校中所学的东西的怀疑,觉得它们与现实十分不相符。在学校,先生给他们讲自古以来出现的圣人,让他们学习圣人的思想,培养他们具备圣人的品格,以准备有朝一日可以辅佐君王。而圣人们都是提倡仁义礼智的,要求人们要有爱心,要具有孝、悌、仁、义、忠、信、贞、廉等等的高尚品德。先生还说,只有学好了这些,才能成为一个士,也才有可能当官。

在现实中那些所谓的士,确实是满腹经纶,开口孔丘墨翟,闭口尧舜文武,可是他们当了官以后,又有几个不是与那些昏庸残暴的君王们同流合污呢?可见圣人所说的仁义礼智已不再是人们心中高尚的品质,它完全只是无耻的人们捞取名声和利益的手段。因而,仁义礼智对广大老百姓没有多大好处。一开始的时候,庄周还把自己这些疑问向章先生提出来,可是,先生总是回答他说,自孔子以来,学者们都是这么说的,那便是正确的。听多了这种不能让人满意的回答,庄周便不再提问了,他宁愿一个人找书看,来解释这些疑问。后来,庄周发现了老聃写的一本名为《老子》的书,他非常喜欢,认为很值得去研究。

一天放学后,庄周又来到小河边。河水清澈见底,岸边的树木郁郁葱葱,空气清新,让人心旷神怡。庄周不免惊叹,大自然时刻都在向人们奉献,可从来不表白自己的功劳,也不讲什么仁义道德。而那些整天拼命为自己谋求利益的人,却虚伪地大讲仁义;那些以强欺弱的人却谎称自己的行为是大仁大义的。庄周细致地观察河边的各种小动物,各种花草。他看小虫之间如何戏耍、打架;看蚂蚁怎样合力搬运它们的食物;看蜜蜂怎样在花草之间传粉。累了,他就躺在草地上,望着蓝天出神。偶尔有一群小鸟,从他眼前飞过,在林子里自由任意翱翔。几只小鸟落在河边的树上,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在向同伴说着什么快乐的事情。还有几只小鸟落在草地上,有的扑扑翅膀,还用尖尖的嘴巴梳理着羽毛;有的则迈着悠闲的步子,在草地上走走停停。庄周觉得十分有趣,便轻手轻脚地向草地上的小鸟走去。

小鸟一见庄周向它们走过来,立刻惊慌地呼啦一下全都飞走了。望着飞远的小鸟,庄周陷入了沉思。圣人们总是说人是万物之灵,人是世界上最高尚的动物,可是,有时候,人比动物凶恶、残暴。小鸟们是多么自由自在啊!而人却生活得如此沉重。小鸟们之间是多么地平等,多么地友爱,而人与人之间却充满了欺骗、充满了勾心斗角,甚至是充满了暴力。人类是那么地贪得无厌,为了一次次暂时地满足他们的贪婪,他们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战争,完全不顾战争已使多少田地荒芜,多少村庄破败。自从人类主宰了大自然,小鸟们就对人类充满了恐惧和戒心。如果能建立一个小鸟再也不会害怕人的世界,那该有多好啊!我就可以和小鸟一起玩耍,一起做游戏了,我还要给它们找来干草,帮它们建筑牢固温暖的窝??想着想着,在花草的香气中,庄周躺在河边草地上睡着了。

他变成了一只蝴蝶,扇动着轻盈的翅膀,在花草丛中飞舞,一会儿又飞得高高的,与别的蝴蝶一起追逐嬉戏。他飞到田野里,看到人们都在地里热火朝天地劳动。他与蜜蜂说话,与小鸟赛跑。他又飞到水面上欣赏自己美丽的倒影。他停在美丽芬芳的花朵上休息。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忽然,一阵大风铺天盖地而来,将他吹得摇摇晃晃。风越来越猛,将他吹到地上,摔得很重很重。他猛地睁开眼睛。他发现自己躺在草地上,摔得那么重,也不觉得疼。他才想起来,原来自己刚才在草地上睡着了。庄周又想起刚才的梦,不知是庄周在梦中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在梦中变成了庄周。庄周抬头看看天色不早了,急忙爬起来,向家里跑去。

二、贫困清高 蔑视权贵

庄周家里祖上曾是贵族,但后来慢慢走了下坡路。等到庄周父亲这一代时,家里已经完全没落了。在这样一个战火连天、苛捐杂税繁多的年头,庄周家里也是十分地贫穷。庄子从小就穿粗布衣服,每天只能靠吃些粥和野菜等勉强填饱肚子。而且,庄子的一生都是这么地贫困。

庄子见魏王的时候,身上穿着很旧的粗布衣服,上面还补了好几个补丁,脚上穿的鞋更破,鞋帮和鞋底都快要彻底分开了。为了不使走起路来,鞋底拖到地上发出“啪啪啪”的响声,只好用一小段麻绳把鞋底和鞋帮捆到一起。魏王一见到庄周这身装束,心里就暗笑庄周的贫穷,可是,脸上还是装出一副关心的样子,说:“先生,您怎么弄得如此疲惫呢?”庄周回答说:“魏王,我这是贫穷,而不是疲惫。”魏王问 :“那先生所谓的疲惫与贫穷又有什么区别呢?”庄周回答说:“志士有道德而不得施行,因而在失望中,心中没有一个精神支柱,没有自己的理想追求,那样才能说是疲惫。像我这样的衣服破烂,鞋子磨穿只能说是贫穷,因为我有自己的精神支柱,我有自己的理想追求。”

魏王又问道:“既然您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又有自己的理想追求,那么为什么搞得如此贫穷呢?”庄子回答说:“我的贫穷不是我造成的,而是这个民不聊生的战乱时代造成的。大王难道没有见过那善于腾跃的猿猴吗?它们在楠、梓、樟之类树枝又直又滑的树林中时,揽枝而跃,在其间怡然自得。它们身手敏捷,动作迅速,就是羿与蓬蒙这些善于射击的也不能瞄准射中它们。等到它们在柘、棘、枳、枸等之类带刺的灌木丛中时,它们行动谨慎而左顾右盼,内心震惊,畏惧战栗,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的。这时候,猿猴并不是因为过度紧张而使筋骨不像先前那么柔软灵活,而是因为它们正处于的形势不利,不足以施展它们固有的本领,像现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年代,君王都是那样的昏庸,大臣都是那样的残暴,远胜于猿猴们所碰到的荆棘。生活于昏君与乱相之世而想要不贫穷,怎么可能呢?”自从庄周廷见魏王,在宫殿面无惧色地回击魏王后,庄周的名声开始传遍宋国,也传到了其他国家,许多人都知道宋国有个贫困而生性高傲、思维敏捷能言善辩的庄周。

楚威王听说庄子才学很高,尤其是辩术,就派人带上厚礼,请他去楚国做国相。听使者讲明来意后,庄周面对高官厚禄丝毫不动心,说:“千金,真是一笔大钱;卿相,又是多么尊贵的地位呀!可是你就没看见过祭祀时用的牛吗?人们用很好的食物来喂养

它好几年,然后给他披上美丽的有花纹的锦绣,牵进太庙去充当祭品。到了这个时候,它就是想当个小猪,以免受到宰割,也办不到了。你们走吧,我不会到楚国去为官的。”使者听了,还不死心,劝他说:“先生,您再想一想吧,这可是个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官位啊!”庄子不耐烦地摇摇头说 :“你们还是赶快走吧,不要污辱了我。我宁愿像乌龟一样在池塘里自寻快乐,也不愿意受一国之君主的约束。我不做官,是要让我心中永远地自由快乐。”庄周拒绝了使者,继续专心研究他的学问。庄周的学说逐渐形成体系,越来越丰富。但这并不能改善他那贫穷的生活。这几年庄周多是靠到河边钓鱼,到市场去出售,然后换些粮食,勉强维持生计。最近十几天,天气不好,阴雨连绵,家里的那一点点粮食早就已经吃完了,庄周又无法出去钓鱼到市场上换粮食。很快附近也找不到野草了,眼看着就要断粮。 实在没有办法,庄周只好打定主意到别人家去借些粮食。一出门,阵阵寒风吹得饥饿的他直打哆嗦。这才想起来,还不知道要到谁家去借。边走边想吧。有一个朋友家可能会有,但是距离太远了,这么大的雨,根本就走不到。距离较近的朋友,情况肯定跟他差不多,也是无米下锅了,要不然的话,肯定会给他送一些来的,他非常相信他的朋友。庄周就这样边想边漫无目的地走着。雨越下越大,庄周累得走不动了,看到前面刚好有一处人家,便赶紧走过去,想在大门口走廊里休息会儿。走到那儿,庄周认出来那是监河侯的家。监河侯虽然是一个愚蠢的贪官,但是,他曾慕名庄周的学说拜访过庄周,庄周在写字和文章上也曾给过他不少指点与帮助。况且,监河侯也曾经满心感谢地说过,庄周帮了他的忙,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就尽管找他。于是庄周怀着希望,敲响了监河侯家的大门。监河侯听到仆人的通报后,便皱起了眉头。下着这样大的雨,像庄周这样贫穷的人到我这儿来,除了让我帮忙,还能有其他的事吗?我可不打算把粮食借给这个除了学问什么都没有的穷困书生。他吩咐仆人将庄周带进客厅。稍后,便迈着笨拙的步子,摇晃着肥胖的身子走进客厅。一进门,监河侯便装出一副很热情的欢迎的态度,说:“下这么大雨,庄先生今日竟赏脸到寒居来拜访,有失远迎,有失远迎啊。”说着,便过来拱手施礼。庄子连忙还礼。还没来得及开口说话,监河侯看见庄子身上淋得跟落汤鸡般湿透,正在那儿打寒颤,就故作惊讶地说:“庄先生真是雅兴啊,还是雨中漫步而来。您今日是不是找我讨论什么学问上的问题呢?”庄周听了这话,心中暗想:看样子,监河侯已猜出我这次来找他的目的了,而且好像并不打算帮我。但是现在已经没有其他办法可想了,既然已来到这儿,就说吧。庄周低着头,说道:“今天到您这儿来,没有什么其他的事情,只想请您帮个忙,借给我一小袋粮食,等这雨一停,我便给您还过来。”监河侯一听,十分爽快地说:“行。等到秋天我得到我的俸禄和一邑租赋金,别说一小袋的粮食,我借给你三百两金子。怎么样?”“我只想您现在借给我一小袋粮食。”“啧。”监河侯做出一副十分为难的样子,说:“现在我也是一顿饱一顿饥的呀,真是帮不上您的忙。”庄周仿佛脸上被抽了一巴掌,感到非常的羞耻。明知道他是一个小人,还要到这儿来了,自讨苦吃。庄周抬起头,盯着监河侯,四目相对,监河侯立刻就心虚地低下了头。“应该挫一挫这样的小人。” 庄周想到。

于是心平气和地说:“您要是也没有办法,那就算了吧。现在外面正下着雨,我在您这避会雨,就给您讲个故事吧。“昨天,我在路上行走,中途听到有声音喊我。我停下脚步,四周寻找,却没发现一个人影。我一低头,才发现原来在干枯的车辙中有一条鲫鱼,正是他在叫我。我走过去,对它说:‘鲫鱼啊,你在这里做什么?你喊我有什么事吗?’“鲫鱼的口一张一合,十分痛苦地说:‘我本来是东海水族里的仆臣,一场大水把我冲到了这里,一时没有办法回去。现在这车辙里已快完全干涸了,你能不能行行好,帮我到附近去运一斗水来,救救我?’“我说:‘行。这只不过是举手之劳。 但是,你必须等一阵,等我游历吴国与越国,说服这两国的君主,请他们把西江的水引来迎接你,可以吗?’“那鲫鱼一听,气得脸色都变了,说:‘我失去了与我常处的水,我没有容身的住所。现在我得一斗的水就可以活命,我只求你帮我这一个小忙,你却说出这样的话,你还不如早晨到干鱼市场去找我!’”说完这个故事,庄周也不等监河侯再说话,便拿着空口袋,愤然离去。

是的,人类就是这样,自从远古时代的淳朴自然之风丧失以来,人类就像生活在漫漫长夜、茫茫大雨中一般,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正直、善良的人反而成为一些富人们嘲弄的对象。何时才能让人间重新充满温暖?何时才能让人与人之间坦诚相待,互相同情,互相帮助,让每个人都生活得很幸福?第二天,雨停了,庄周拿着钓鱼竿,到河边钓鱼。庄周知道自己应该再寻找一条新的谋生方式,庄周发现,河边长着许多葛草,很适合做草鞋,不如每天采些葛草,做成草鞋,拿到市场上去卖,应该是一个很好的主意。

于是,庄周开始了采葛织鞋的工作。每天都到河边去采些葛草,整理后便在家中编织,隔三两天便把织好的鞋拿到市场上卖。靠织草鞋,庄周的生活有了一些稳定的收入,可以勉强维持温饱。庄周自己背着草鞋到蒙邑的市场上卖。他与小贩们一起,向来来往往的人们兜卖自己的货物,一点儿也不觉得窘迫,反而觉得怡然自得。他觉得自己是自食其力,而不像监河侯那样,与执政者同流合污,不劳而获,榨取民脂民膏。这天,庄周看书有点儿累了,便坐到小凳子上编织草鞋。有人进来通报,说宋国重臣曹商到了。曹商走进屋里,与庄周相互施礼问好,闲聊了一会儿后,曹商起身,引庄周走到门口去看他停在村口的马车,说:“能猜出来这里一共有多少辆马车吗?”庄周说:“这么多,一下子猜不出来。”曹商说:“这里一共有一百辆马车。”庄周没有说话,只是看着他,点了一下头。曹商接着说 :“这些马车都是我凭自己的本事得到的,当初宋君派我出使秦国的时候,只给我配备了几辆马车。可是,当我不远千里跋涉到秦都咸阳,见到秦王时,却凭着我的三寸不烂之舌,使秦王对我十分满意,我离开时,他赐给我私人九十多辆马车,与原先的一共凑成一百辆。除君王外,很少人能拥有这么多的马车。”说完这些话,曹商才把他的眼神从他的车队上移开。庄周还是没有说话,只是看着曹商,脸上带着微笑。曹商越说越高兴,不免开始炫耀自己:“我们俩比起来,可真是互有长短处啊。你住在这样偏僻的陋巷里,要靠自己编织草鞋拿到市场上去卖来维持生活,搞得自己面黄肌瘦。这是多么乏味,多么可怜的生活。你这样的生活正是我所短缺的。但是,

篇二:庄子生平简介

庄子生平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蒙(一说是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另一说是今安徽蒙城县)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

哲学流派。

庄子事迹

庄周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玄远、高深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吏、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

他做过蒙城漆园(在今县城涡河北岸的漆园故址)吏的小官,但不久辞去。他布衣草鞋,糁汤野菜,安居陋巷著书。生活难以维持时,曾向监河侯借过粮食。楚威王闻境内庄周是有学识而贤德的人,就遣使备千金厚礼前来漆园(蒙城),请庄子为楚国宰相。使者言明楚王许以为相的旨意后,庄子笑谓楚使说:“千金可算是重礼了,相位可谓尊贵至上。可是,你没见祭祀时的牛吗?人们把牛喂养肥了,祭祀时披红挂彩,还不是牵到太庙杀了作祭品?我宁愿在淡泊无为中度日,不去做牺牛”庄子在谈笑中“喻牛辞相”,终未为楚国宰相。

战国初年,诸侯兵戎相见,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在这 样的社会背景下,学术思想空前活跃,学术流派竞相而起,形成了他独特的哲学体系和思想畔,相距仅百里,故又称他们的学术思想为“老庄涡河之学”。

庄子晚年常垂钓于濮水(今城南芡河)、涡水,游于濠梁(今安徽凤阳临淮城西南)观鱼,与鱼鸟共乐,甘于清静闲居的生活。唐天宝元年(742年),玄宗皇帝颁布沼书,赐号庄子为“南华真人”,称其书曰《南华真经》。

后世评论(来自网友)

(1)诗的婉约、哲的彻悟尽现于庄子

庄子的思想在当时勿庸置疑带着些许反动色彩(此乃笔者浅见,如有不同意见,欢迎批评指正),例如“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太尖锐、太深刻、太恣意,亦因此不被各路诸侯所采纳,尚幸他一不求位高权重,二不求锦衣玉食,于是乎依旧做他的漆园吏,依旧著他的《逍遥游》,依旧藏身于陋巷之中,咀嚼着那口饿不着撑不死的俸禄。庄周不若孟柯斗志昂扬地游说诸侯逞尽辩才,“他只在僻处自说”(朱熹答问

是云)一径任满腹经纶跃然纸上,任才华横溢细水长流。

历史之流宛如滔滔江水,颇有一泻千里、永不回头之势。奴隶制的西周绝迹于诸侯割据的滚滚烟尘,继之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尔虞我诈、混战厮杀——大一统前的四分五裂是这方广阔而灵秀的土地在重生前

最后的阵痛!

庄周并不是在这场撕心裂肺的阵痛中唯一挣扎的人,他能够在最终潇洒地淡出而不是狼狈地逃遁是我最初对他产生兴趣的原因之一。他曾用一只环来比喻社会,说人世间的一切冲突搏杀、你死我活、血溅泪洒皆在环上进行;环上的任何一点都可能成为斗争双方的立场;如你不想有危险,就只能悬浮在圆环的空虚处,环上的是非,你不必参与——对事物的演化,既不应去推动,也不应去抵制,最好是顺其自然。当时觉得这样的观点太消极、太圆滑,不像大丈夫所言。看过“文景之治”,才发现:对于没有太过丰厚物质积累的

社会而言,无为而治似乎存在得更为合理。

有时觉得庄周难免是有些自相矛盾的。他一生渺看世事若过眼云烟,又时而对世情冷暖出言批驳,词锋锐利毫不姑息。庄周一次见梁惠王时身着麻布长袍,襟上补疤,提脚跨上阶陛时,袍带和鞋带都挣断了,惠王问:“庄先生为何如此窝囊?”庄周说:“不是窝囊,贫穷罢了。读书人有抱负没法施展,那才是真窝囊。

读书人窝囊,皆因生不逢时,正如鄙人。你看那跳跃在树梢上的长臂猿,让它栖息楠梓樟一类的乔木林,攀缘高枝,往来自如。若斩尽乔木逼它逃入钩棘臭橘一类有刺的灌木丛,行动躲躲闪闪,一身战栗,难道是抽筋断骨了吗?当然不是。处境不妙,无法施展自己的本领而已。现如今,上坐昏君王,下立乱宰相(惠

施),有抱负的读书人夹在中间,要不窝囊,谈何容易!”

如此这般的措辞,梁惠王自然不敢恭维,这大概也就是才高八斗的庄周为什么捞不到一官半职的原因了。 我又觉得庄周难免是有些无辜的。年轻时的才华外溢、不知韬晦竟曾引得知交惠施彻查梁国都城三昼夜搜捕之,只因担忧庄周要抢他相爷的肥差。惠施永远都不会相信——庄周只是基于一份真挚的友情、一腔念

旧的热情,才远道赶来的——很久不见,想看看朋友——仅此而已。

诸子百家,缘何独独钟情于他呢?

也许是因为……他为人够傲,损人够酸,文章够辛辣,文采够光芒。的确,他活得不够四平八稳,活得不够风光煊赫,但是,我要说,他活得够恬淡、够畅然、够舒逸、够内涵、够浪漫。灼人的烈焰是他的内核,

绝对的洒脱是他的内在,嶙峋的怪石是他的风骨,碧空的游云是他的情怀!

论忠君爱国,他不如屈原——前者尽己之能辅佐怀王,受诽谤遭流放仍与楚国誓同生死——而庄周则譬如一羽散居在山林的野鹤;论劳苦功高,他不如孔子——前者历尽坎坷周游列国,虽真知灼见不为所用仍兢

兢业业教书育人——而庄周则恰似

一、导语设计 庄子的故事导入:

古时有一个人,才学和品质都为人之首,到大限之日时,很多弟子极伤心,竟呜咽有声,情不自禁。大师笑道:“你不是不明白: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死生为伴,通天一气,你又何必悲伤?”

弟子道:“生死之理,我何尚不明。只是我跟随您至今,受益匪浅,弟子却无以为报。想先生贫困一世,死后竟没什么陪葬。弟子所悲者,即为此也!”大帅坦然微笑,说道:“我以天地作棺椁,以日月为连壁,以星辰为珠宝,以万物作陪葬。我的葬具岂不很完备吗?还有比这更好更多的陪葬吗?”弟子道:“没有棺椁、我担心乌鸦、老鹰啄食先生。”大帅平静笑道:“在地上被乌鸦、老鹰吃掉,在地下被蝼蚁、老鼠吃掉二者有什么两样?夺乌鸦、老鹰之食而给?

这个大师就是庄子!2400年前,就有这样非凡的见识!

篇三:《庄子》简介

《庄子》简介

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庄周(约公元前369-前286),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曾任漆园吏。楚威王闻其贤,聘以为相,不就,穷困终生。生平行事,略见于《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庄子》为道家经典之一。据《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52篇。今存33篇,分内7篇、外15篇、杂11篇,为郭象注本。内篇的思想、结构、文风都比较一致,一般认为是庄周自著。外、杂篇则兼有其后学之作,甚至羼入其他学派的个别篇章,思想观点与内篇多有出入。如在哲学上不仅仅有唯心主义的虚无之道,有时还赋予其某些物质性,带有唯物主义的色彩;在政治上时而主张绝对的无为,时而主张在上者无为而在下者有为;在处世态度上,时而宣扬混世,时而赞成避世;在人生观上,时而提倡寡欲,时而鼓吹纵欲;在对待其他学派的态度上,时而坚持混合齐同,时而针锋相对。这些分歧,反映了战国中叶至秦汉间社会变革形势下道家学派的发展与分化,也反映了各种学派的相互渗透。但从全书总体说,唯心主义的本体论、相对主义的循环论、认识上的不可知论、无为的政治主张、虚无的人生哲学,构成了庄子学派的基本倾向。同时,书中也有不少辩证的因素,尤其对社会黑暗面的揭露、批判,不遗余力,十分深刻。

关于庄子思想的渊源,司马迁指出:“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明老子之术”(《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书中对于儒墨等当时显学,多有诋訾,并表现了愤世嫉俗的精神。《庄子》也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作者要阐述的虽然是玄虚的天道,但由于其“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所以“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天下》),特别是大量地运用了寓言,把抽象迷蒙的天道描绘得似乎可感可知。其他子书也运用寓言,但多从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中引用;《庄子》“寓言十九”则多是作者所虚构。其他子书的寓言多为短小故事,插入议论之中,以资譬喻或论证;而《庄子》中的部分寓言,则扩展成篇,将作者的议论,寓于故事人物口中。如《盗跖》、《秋水》、《说剑》等,都是“作人姓名,使相与语,是寄辞于其人”(刘向《别录》)。这些类似短篇小说的寓言,虚构了人物与故事情节,有动作、有对话,还有肖像、表情的描绘,与《墨子》、《孟子》中基于实录的一些对话式语录大不相同。这是中国文学史上自觉地运用虚构手段塑造形象的开端。在塑造形象时,作者擅长于体物入微的描写。如大鹏的怒飞(《逍遥游》)、巨鱼的奋□(《外物》)、鸿蒙的自得(《在宥》)、山狙的见巧(《徐无鬼》),都栩栩如生;厉风作而万窍怒□(《齐物论》),黄帝奏咸池之乐而声满天地(《天运》),都声情并茂;庖丁解牛

(《养生主》)、伯乐治马(《马蹄》)、佝偻承蜩(《达生》)、庄子弹鹊(《山木》)、众史画图(《田子方》)、原宪居鲁(《让王》),更是形神俱现;至于藐姑射山上的神人(《逍遥游》)、隐机而坐的南郭子綦(《齐物论》)、能破季咸看相的壶子(《应帝王》)、临渊履危而射的伯昏无人(《田子方》)等,这些神乎其神的形象,也可以按照描写想见其情状。总之,太空、江海、飞禽、走兽、音乐、风云,以及人物的肖像、心理、言行的描画,无一不“指事类情”(《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惟妙惟肖,大大地开拓了艺术的境界。《庄子》还以想象丰富,结构灵活见长。凭空虚设,海阔天空,放纵自由,宏伟壮丽,诙谐怪异。大鹏展翅万里,北海虚怀若谷(《秋水》),盗跖声色俱厉(《盗跖》),庄周化为蝴蝶(《齐物论》),凡此种种,都说明作者并不按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再现生活,而是用丰富的想象,离奇的夸张,以及大量的比喻与拟人手法去写意抒怀。在行文构思上,放得开,收得住,首尾不落套,转接无痕迹。文思跳跃,散而有结,开阖无端,令读者恍惚迷离,正如刘熙载所说:“文之神妙,莫过于能飞。庄子之言鹏曰‘怒而飞’,今观其文,无端而来,无端而去,殆得‘飞’之机者。”(《艺概·文概》)

富于抒情意味,也是《庄子》散文的一大特色。当作者在描述道家的理想人物或发表议论时,必定带着满腔热情。如称“关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天下》)而对于昏君乱臣、虚伪君子、名利之徒,则表现得嫉恶如仇,常常给予辛辣的讽刺、无情的揭露。他敢说“窍钩者诛,窍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直叫“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殚残天下之圣法”。把曹商求官视为舐痔(《列御寇》),将惠施专揽相位比作嗜食腐鼠(《秋水》)。或爱或憎,或褒或贬,嘻笑怒骂,鞭辟入里。《庄子》行文千变万化,总离不开作者的自我表现。栎树、游鱼、蝴蝶、渔父、野马、海鳖等等,都具有庄周的性格,体现了庄周某种精神状态。所以尽管是论理文章,读来却觉得韵味无穷。其中《马蹄》诸篇简直可作抒情杂文视之。此外,词汇丰富,句式灵活,构思精巧,多用韵语,善作连类比喻等,也是同时代作者所不及的。所以鲁迅认为:“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庄子》在文学上的影响很大。自宋玉、贾谊、司马迁以来,历代大作家几乎无一不受到它的熏陶。在思想上,或取其愤世嫉俗、不与统治者为伍;或随其悲观消极,自解自嘲。对于《庄子》的艺术,或者赞叹,或者仿效,或者从中取材而化为己意。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在思想和艺术上都从《庄子》那里吸取了许多营养。

《庄子》中《列御寇》、《山木》两篇,都明写庄周有弟子,但姓名不传。《管子》中《心术》、《白心》等篇,《韩非子》中《主道》、《扬权》等篇,尤其是《吕氏春秋》与

《淮南子》的许多篇章,都可见到庄子学派痕迹。似乎楚、秦一带,其学曾颇为流传。秦代专行法治,汉代独尊儒术,所以对《庄子》一书不甚称道。自三国时何晏、阮籍、嵇康出,此书才盛行。陈寿《三国志·魏书·曹植传》说到何晏好老、庄之言,《王粲传》说到阮籍以庄周为模则,嵇康好老、庄之说,“于是向秀、郭象、司马彪等接踵为之注,而风俗亦此移矣”(洪亮吉《晓初书斋初录》)。隋唐之际,尊庄周为“南华真人”,奉《庄子》为“南华真经”,注《庄》之风日盛。成玄英承郭注作《南华真经注疏》着重于文字训诂。以后宋代有褚伯秀《南华真经义海纂微》,清代有郭庆藩《庄子集释》、王先谦《庄子集解》,都分别为各时期《庄子》注的代表作。

郭象《庄子注》为现存最早的注本,除部分篇章在敦煌唐抄本中有保存外,以《续古逸丛书》影宋本为善。中华书局出版的郭庆藩《庄子集释》,经王孝鱼校勘,以影宋本为底本,吸收了唐抄本的优点,是目前较为完善的本子。


庄子简介》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698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庄子简介
相关文章
  • 庄子简介

    庄子人物经历简介庄子传第一章庄子其人五千年灿烂悠久的中国文化曾经在人类历史上创造过无数奇迹,战国时期,正是中国古代思想大解放、学术大发展的时代。在众多学者中,有一位大...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