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风流人物作文
我眼中的诸葛亮
公元220年,诸侯并起,天下纷争。山清水秀的竹林间,茅舍内,一位男子头戴纶巾,手握羽扇,身在茅舍,心系天下,看兴亡成败,胸中尽万点河山,道:“人和者,得天下也。”于是三顾茅庐的佳话造就了一代伟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
诸葛孔明以其卓越的政治军事才干,建蜀国,兴汉业,历经图治,呕心沥血。以其智,以其情,以其义,展现了一代蜀相伟大的胸襟气魄,令天下人为之敬仰,让我醉,让我痴,令我狂。 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有通天彻地的才干,深谋远虑,有扭转乾坤的力量,呼风唤雨。他神机妙算,料事如神。草船借箭,三气周渔,借东风赤壁之战。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司马面前摆空城。威镇八方,“真乃神人也。”他调兵遣将,知人善用。赤壁之战中,明知关羽乃情义深重,知恩必报者,亦派其扼守要道,结果华容道上关羽顾念旧恩,宁舍己而放走了劲敌曹操。有人道,此乃孔明之过也,错失良机。然却不尽然。看,当主公刘备急切地加以阻止时,:“云常乃性情中人,必放曹操,贤相怎可让其扼守要道?”孔明听罢,仰声长叹曰:“此乃天意,天不灭曹。若魏国亡,东吴势必崛起,此乃一劲敌,又占地利只势,蜀国必难与其相抗衡,势必亡矣。今三分天下,呈三足鼎立之势,我等趁此良机,兴农业,固粮仓,养精蓄锐,方可破敌。而云常经此一战,必更忠心效蜀,此乃臣之大计也!”由此看来,放走曹操绝非偶然,亦非孔明之败笔,实乃形势所逼,无奈之举也。 再如用魏延。其时三足鼎立,蜀国力量较为弱小,诸葛亮苦撑危局,自然注重网罗人才。蜀中名将除关张赵马黄外,还有一位就是魏延。诸葛亮在对其的使用上可谓煞费苦心。魏延也算能够 骁勇善战,屡建功勋。但此人头后有“反骨”,不够忠诚,诸葛亮料定他日后定会谋反,但国家正值用人之际,此人不可不用,尤其在关张赵马黄等人凋零之后。况且你如不用,就有可能为敌所用。诸葛亮一边用他,一边又防范着他 。待到诸葛亮操劳过度,病危之际,密令魏延断后。当夜魏延忽作一梦,梦见头上长出二角,得知乃大吉之兆,遂起兵谋反,果应孔明之言。还是诸葛亮早有安排,并留下锦囊妙计,才有马岱砍下魏延首级之举。知道其有谋反之心,还要用之,如走钢丝一般,诸葛亮成竹在胸,自己在世其有惧怕之心还不敢公然造反,不用可惜。在其造反之前杀之,又让将士们寒心。只有在其身边埋下伏兵,待其反时一举杀之,一般而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在特定形势下,如何变通的取得最佳之效,实乃大智慧也。 鲁迅在评价诸葛亮时认为他太神而近乎于“妖”。对前人的评价,我不能深入领会。在我看来,即为“妖”,那意味着贬义。我以为不然,尽管诸葛亮的才智近乎神话,但称其为“妖”不免过于尖酸刻薄,他只是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重情义的人。 街亭之战中,马谡争先,一再狂言不休,没有引起他的注意,这是他的失察。派王平,岂知马谡怎肯听王平之言,这是再度失察。结果失去战机,失去所的之地,失去了将得的胜利,失去了锐气,失去了灭魏兴汉的大业,失去了政治家、军事家所应有的明智,可谓“一失足成千古恨”。此乃孔明人生的一大败笔。这当中固然有孔明失察之过,却也不尽其然。看,马谡请兵时,孔明虽有疑虑,但因素对其有好感,抹不开面子,故委以重任,究其根源,乃一“情”字。事后孔明挥泪曰“吾与汝义如兄弟,汝之子即吾之子也,不必多嘱。”这一哭,一挥手之间,深深的自责,贻误战机,用人不当,也害了马谡,累及其全家,可见其“情”之深。对马谡家属的安置照顾,又可见其“义”之重。孔明二哭,当参军蒋琬求情时,孔明流涕而答曰:“惜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
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复废法,何以讨贼耶?合当斩之。“这一哭,又交织着多少情感。马谡将斩,虽心中不忍,奈执法严明,为不得不斩而哭,恨自己知人不能善用而哭。街亭失守,战局不能扭转,兴汉渺茫,于是悲从中来,怎不流涕?马谡斩毕,孔明又大哭不已,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孔明曰:“吾非为马谡而哭,吾想先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曾嘱吾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今果应其言,乃深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哭耳!”大小将士,无不流涕。这一哭,多少悲愤涌上心头,眼前曾经的茅林溪水;沙场点秋兵;与先帝纵马与广袤的田天地之间,谈古论今 往事历历在目。思旧恩,悔自己不听先帝之言,枉费先帝一片苦心。深恨己之不明,失去了兴汉大业,对不起先帝的知遇之恩,一片深情,又是一个“情”字。 说孔明不“明”,我认为只有一点。先帝白帝城托孤之时曾说:“幼主刘禅昏庸无能,贪图享乐,万不得已之时,丞相可取而代之,兴我汉室。”然尽管先帝如此之说,孔明决不违“情”犯上,依旧忠心耿耿,一生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此怎可“情义”二字所能尽表?“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后世有评诸葛亮云: 三顾频繁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表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一代诸葛武侯,其情,苍天可表;其义,大地为之动容;其智慧,千百流传;其忠诚,为后世人所景仰,可谓:一缕清魂天上逝,留得清白在人间。
我心中的毛泽东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在我的记忆里,毛主席就是我心中最崇敬的人。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开创了前无古人的伟大业绩。是他,领导千百万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每当我看到纪录片中播放开国大典那动人的情景时,我的内心和那些在天安门广场上高呼“毛主席万岁”的人们一样,对他老人家的敬爱之情油然而生。
成大事者,必先有大志。毛泽东在青少年时代,就不满足于做一个坐而论道的读书人。早在湖南长沙师范读书时,杨昌济先生就发现了他高远的人生理想。并写下“欲栽参天之大树”的话,勉励他勇于去实现奋斗的目标。当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这一大批有志者踏上去法国寻求马克思主义的征途时,毛泽东在内国依然执着地寻找救国救民真理,投身革命,并且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指引人们打下了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天下。
每逢大事有静气。毛泽东无论是在多么艰难的环境下,毫不畏惧。红军长征初期,他没有决策权,但他深信自己的战略思想是对的,终于在遵义会议确立了他的领导地位。从此,他奇迹般地率领红军在国民党重重围困中,胜利到达延安。日本鬼子他不怕。蒋介石假惺惺发出重庆谈判的邀请他不怕。敌人进攻延安解放区,他不怕。新中国刚刚诞生,美帝国主义者扬言要把社会主义新中国困死地摇篮里,他更不怕!“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年轻的共和国,不仅轰轰烈烈地搞社会主义建设,而且还派出志愿军,帮助朝鲜人民赶跑了美国侵略者。就是我们依靠的苏联老大哥要和我们翻脸时,他也毫不妥协。这充分显示了伟大的革命家的胆识和气魄。
毛泽东不仅是令我崇敬的革命领袖,也是我崇拜的伟大诗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鲲鹏展翅,九万里”!读到这些气贯长虹的诗句,往往令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诚如毛主席身边工作过的人们说的那样,集革命家、政治家和诗人于一身的毛泽东,越是在危机的关头,越是诗兴大发。“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1930年7月)。“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1935年2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七律·长征》1935年10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沁园春·雪》1936年2月)。“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卜算子·咏梅》1961年12月)。别的不说,单就那首《沁园春·雪》,1945年毛主席到重庆谈判时各报一登,就是蒋委员长大人也不得不叹服。毛主席的这些曾被称着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诗作,在我看来,既有曹操的豪情,又有苏轼的洒脱。是我们诗歌宝库中不可多得的一笔财富。
滚滚长江东逝水,斗转星移几度秋。伟人长眠,毛泽东时代已成追忆。但是,在我成长的路上,让我的思想深受启迪,让我的青春充满志向的人,是毛泽东。让我步入中年,依然怀着深深的敬仰之情的人,是毛泽东。这种崇敬之情,并不因为时光的推移而淡化,反而历久弥新,成为永恒!
仰望名人
苏轼曾云:“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题记
我站在中国文坛史前,仰望一个又一个的仁人志士,在他们的身后,我看到了不畏艰难,敢于攀登的灵魂。是他们组成了中国优美的文化。
永远的青莲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的身影在飞舞。他“斗酒诗百篇”,在那浑浊不堪的世俗中,他毅然放弃“万钟”,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就是青莲。友人这样评价:“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我想,这是对你最好的诠释。
无瑕的易安
自从你嫁入赵家,便注定了你不寻常的生命历程。在经历了亡国丧夫之难后,你依然在词坛守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雨打窗台诗绫绡”。你的生命充满了愁苦,不是吗?那为什么有“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千古名句。我明白了,你并不悲伤,因为婉约是你无瑕的映衬。
不朽的野老
安史之乱造就了你热切的忧世情怀,你在晚唐的长河中一跃而出,你以生命展现了封建时期百姓的苦难生活。在《三吏》《三别》中,你以泪水抚平战争的伤痕;“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你在历史的画廊中,写下了“杜甫”的灵魂。我看到了,不朽是你迎风的旗帜。
仰望名人,我感受到了他们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仰望名人,我的思想得到
了净化;仰望名人,我发现中华的文化是如此魅力非凡,仰望名人,我决定自己也要做一位名人,做一个大写的人,为中国的《名人传》记上我的名字。
我站在中国文坛史前,又一次仰望名人。不过,我的仰望不再之后敬仰,而增加了一份动力,向名人学习的动力。仰望变为了学习……
点评:这是一篇中考满分作文。优点:(1)选材典型。选取了李白、李清照、杜甫这三位风流人物,提起他们的名字,就有一种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2)文采飞扬。主要体现在作者能够准确、恰当地引用诗词名句,能够学以致用。(3)布局精心。采用题记和小标题的形式使文章内容更显豁集中,便于阅读。(4)总分总结构比较严谨。不足之处在于,在材料的安排上,要注意时间的顺序,应该先写唐代再些宋代,即按照李白、杜甫、李清照的顺序来写,这样更合理些。
触动的心灵
展望古今中外风流人物,看历史的车辙辗转,留下了辉煌的痕迹,触动了我的心灵。
项羽触动了我的心灵。这位“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雅不逝”的霸王,一位诸侯混乱中力挽狂澜的能者,令各路诸侯匍匐称臣的王君,一位破釜沉舟以激动士兵的将帅,垓下一战,不肯过江东,金戟一扬,血洒疆场。他创下一番霸业因要面子付诸流水,我为他惋惜。
苏轼触动了我的心灵。东坡,那个在“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惊魂未定中自省反思,从而悟儒家之推已及人,会佛家之众生平等,领道家之珍重生命,集众家之精华,铸造“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超脱豁达。我为他赞许。
司马迁触动了我的心灵。“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的司马迁,在蒙受不白之冤,遭受宫刑之辱下,为达成先父遗愿,完成自己的理想,在狱中艰苦度月,终于著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传承的《史记》。我为他的坚毅表示赞许。
梵高触动了我的心灵。梵高,这位印象派画家,为探究一个未被发现的新世界,不惜放弃自己的家财。论家境,他的家族是当时欧洲最大 的画商,几乎控制着全欧洲的美术市场,他完全可以迎合时尚以谋利,但是他却不屑。他的思想超前,难以为人接受。终于,在巴黎一处无人知晓的角落里,梵高像自己笔下的向日葵一样绽放自己最后的美丽。他自尽在一片金黄的麦田中,一如他的追求光明。我为他的执著赞许。
望古今中外多少风流人物触动了我的心灵:苟践卧薪尝胆,韩信受胯下之辱而富强,祖狄闻鸡起舞,生活即是艺术的毕加索……他们编著的篇章,他们的品质,他们的精神,是人类历史上的魂宝。我要学习他们的精神,让自己的人生别有洞天。
他们的所有已经融入历史的汗青,不管镌刻的是人们褒扬或是贬斥,但他们遗留下的痕迹,在无声中起舞,触动了我的心灵。
篇二:我心中的风流人物2
我心中的风流人物(2)
在无数的历史长河中,无数风流人物辈出,他们就像一颗颗流星,匆匆飞逝,却在天空之上留下了不可灭的光辉,让人无法遗忘
看,那一颗不正是起义反秦的陈涉吗?少年时,便有雄心壮志,却被埋没在一群无知平民之中。他感叹:“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是金子终会发光的。于是,再被风雨阻挡,将要误期被砍头之时,他心中的怒火终于按耐不住了,他呼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便开始了他“伐无道,诛暴秦”的道路。是的,王侯将相并不是天生的贵种,这一切你明白了,他们不再一味承受,而学会了反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这不正是你所留下的功绩吗?
再看,这不正是那千古贤相诸葛亮吗?你是一条卧龙,你不求闻达于诸侯,却被刘备的诚心感动。于是,尨腾于世,必使大地震动,你成就了三足鼎立的局面。火烧赤壁,七擒孟获,草船借箭——你成为了智慧的化身。刘备去后,你尽心辅佐后主,那天下人喝望得到的宝座,你催手可得,可是你一心为了汉室复兴而努力。你更是忠诚的化身啊。
这无数的古时英杰让我们仰望。但现在也有无数让人敬佩的风流人物。
海伦,一个盲人,无法看到这个世界的人,却依靠毅力与决心成为世界闻名的女作家。普通人要做到这些都要好费无数精力,她却以残疾之身为我们谱写了曲生命与不屈的华美乐章。难道不值得我们精佩吗?
还有失去听觉扔要扼住命运咽喉的贝多芬,在艰苦的条件下研制出原子弹的邓稼先——
啊,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篇三:风流人物范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指导:《话说千古风流人物》及范文
【作文目的】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思考什么是真正的“风流”,树立正确的偶像观、英雄观;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坚持唯物史观;(2)激起对风流人物的景仰、渴慕之情,培植理想主义信念和远大抱负。
2、一般知识与能力方面:(1)通过讲述和评价风流人物,开阔视野、增长见识;(2)通过对各种丰功伟绩进行分类,锻炼思维能力;(3)通过搜集相关资料,练习信息的搜集、筛选和整理能力;(4)尝试运用“调查法”,培养初步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3、语文能力方面:(1)通过“风流人物诗文朗诵”,不断提高朗诵水平;
(2)通过讲述、评价、辩论风流人物及其业绩,练习口语表达能力;(3)练习写作。
【训练要求】
1、“风流人物”是一个广义的范畴,写作时应扩展思维,任意捕捉不同时空的“风流人物”,可以叙写他们的功绩,点出他们的历史作用,也可以抒写对他们的人物评价,体现他们的人格魅力。
2、议论文要做到有理有据,道理力求深刻易懂,事实做到真实可信,条理清晰,主旨鲜明。
3、叙写历史人物,不仅写他的历史功绩,而且要体现作者对人物的见解、评价,以及从人物身上获得的精神品质与道德意志。
【思路提示】
文题1:莫以成败论英雄
提示:
1、观点深刻、独到。每个人都会有心目中的评价英雄的标准,所以,既不能泛泛而谈,也不能以偏概全。要有自己独到的观点。
2、事实论据恰当、充分。恰当,论据是用来证明观点的,要选择那些能恰如其分地证明观点的论据,针对本文来说就是要选择那些“失败”的“英雄”;充分,虽然说不可能把所有的“失败的英雄”的事例都列举出来,但是要让自己的文章有理有据还是多举出几个事例来更好。
3、理论论据有理有力。理论论据可以是科学原理、定理、公理、定律、名人名言,也可以是谚语、俗语。理论根据可以使文章具有深度,提高文章质量。选择的论据要注意典型,精当,以一当十,以少胜多。引用理论材料作论据,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首先是可靠性原则。作为论据的依据,被引用的理论材料一定要确凿可靠,不论是引用名人的原话,还是引用大意,首先应搞清作者是谁,不可张冠李戴,把孔子的话当作他人的话来引用。如果是引用原文,一定要核对原文不要抄错;如果是引用大意,一定做到对原文内容能够正确概括,做到准确可靠。其次是针对性原则。引用理论材料的目的是为论证某个观点服务的,切切不可牵强附会,无的放矢,架空议论。再次是引伸性原则。这是说在引用精当的材料作论据后,不能就此完事,不作分析,这样有引无证,不能充分发挥论据的作用。正确的做法是在引用理论材料之后,紧跟着就要对理论材料进行科学的推论,从中推导出新的含义,生发出新的思想,进而推动
文章的论证。此外,还有简明性原则。引用理论材料作论据,目的是证明观点的正确,对观点的进一步阐述和推导,还要靠自己去论证。如果引用过多的理论材料,以引带论,效果会适得其反。
文题2:张艺谋的一部《英雄》上映以后,反响强烈,不仅仅是电影的运作模式,演员表演拍摄艺术等等,更是关于它对英雄理念的阐释。究竟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英雄,英雄人物应该有什么样的英雄行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讨论。请以“英雄行为与英雄人物”为话题作文。
提示:
1、先要确定本文的观点,即什么是英雄。然后根据这个观点来评述各个人物。
2、列举人物不宜过多,只要能够做到支持观点即可,另外,最好正反两方面的人物都有,以利于读者做出评价。
当前的现实生活,我们写作文的目的之一就是针对现实中的一些现象、观念做出评价。
【相关素材】
1、2004年“我心目中的中华青春偶像”活动由首届中国青年文化周组委会主办,全球有38万多华人青年参与投票评选,评选结果于8月5日在深圳揭晓。据组委会公布的评选结果表明,杨利伟的得票数远远超过其它人,位居榜首。姚明、吴小莉、丁磊、邓亚萍四人同时上榜,而原来呼声很高的娱乐界明星刘德华、郭富城等人皆落选。
2、拿破仑三世起十万军队对普鲁士宣战,威廉惊慌失措,问俾斯麦怎么办。俾斯麦转向毛奇,毛奇说:陛下,这一仗迟早要来,打得越早越好,打得越大越好。(引自《一个大国的诞生》)
3、可登录“传统中国文学网”查看“遥光撰写之千古风流人物专栏”
4、诗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沁园春雪(1936年2月)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例文1】
最后一炉香
———寄徐志摩
一片,一片,半空里,
掉下雪片,
有一个人,有一个人,
独自在街沿,哽咽。
他一把揪住了西北风,问他要落叶的颜色;他一把揪住了东南风,问他要嫩芽的光泽。
周遭转换,世态曲折,却不见墓园风色。
也许在他的生命里,根本无需墓园,更无需多情人,替他埋葬爱情。一块块字碑,镌刻着千古文章;一束束鲜花,铭记了万人敬仰。志摩啊!连荒冢中千古一律的墓碑,也有一副不朽的面孔。
你是一块碑,可谁能读懂你的碑文?
是蔡元培挽你的“毕生行径都是诗”,是章士钊悼你的“龙头先去,新诗至境结谁缘”?还是胡适赞你的“信是你的宗教,你的上帝”?不,都不是。你是无字碑,死后无需墓志铭。
只有那青烟有知慰你以情人的眼泪,志摩啊,纵使一万件风流韵事也不能治愈你爱的创伤,就像一万部言情小说也不能增补《红楼梦》的残缺一样。也许对于你来说,男人最大的失落不是权势不是官爵,而是诗是爱。鹊巢鸠占,烟榻横陈,山盟犹在香吻犹温,南来的暴风撼动你新筑的爱巢。同时满天绚丽的朝霞,普希金却要告别大海。你没有像他那样去找丹特士决斗,你没有像奥赛罗那样丧失理智。爱情是你的事业、你的信仰,不是男人自尊心的装饰,不是人类情感的美称。你为幻影而飞翔,为理想而呼号。历史来,历史去,至多也抵不过你一缕浪花的涨歇,一茎春花的开落。
情种爱得热烈,但不专一。君子爱得专一,但不热烈,此事古难全。张学良纵有百般情爱难还赵四小姐一个女人正当得名分。黄庐隐直到做了郭梦良的寡妇也没有得到妻子的名分。男人可以眠花宿柳,可以三宫六院妻妾成群,可以随便遗弃、卖掉、赐死、打入冷宫,但不许离婚,这是男人的无奈。
而你,为了给小曼一场既不如黛安娜的童话又不如费加罗浪漫,甚至是不太风光的婚礼,你受尽了恩师严父的指责,亲友的冷漠以及四面八方的鄙夷唾骂,是前妻的眼泪为你的新欢注入爱河,是??鲜血为你编织爱的红毯。这是男人的悲剧,爱情的悲剧!
飞机坠毁是报应,飞机不坠你那顶绿帽子也是报应。安娜卧轨是报应,安娜不卧轨满腹忧郁观察情人的淡漠也是报应。断肠人原是销魂客。重情者最知岁月无情。无情岁月,卷走了多少有情生涯。
江南风瑟,多少楼台烟雨中?
对于感情的漂泊者来说,上一个家,便是故乡。
志摩,他终究埋葬了自己的爱情。
艳色的田野,艳色的秋景,梦境似的分明,模糊,消隐……
一片,一片,半空里,
掉下雪片,
有一个人,有一个人,
独自在街沿,哽咽。
【简评】
性情人的性情文字,这是对这篇文章的最好赞语。
读过此文没有人会怀疑作者对徐志摩的“一往情深”,可以看出作者不仅对徐志摩做了了解同时也作了深刻的解读。而这是很多急就章难以做到的。文章语言真挚多情,有些徐志摩的味道,大概作者在写作时已经与徐志摩“合二为一”了。
【例文2】
失败者何尝不是英雄
《老人与海》中老人与鲨鱼进行着殊死搏斗。虽然自己的猎物最终被“洗劫一空”,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骨架,但老人与鲨鱼搏斗而不是弃鱼逃路,这敢于同鲨鱼斗争的人又有几个能?即使老人失败了也是英雄。在中国人心中有这么一种“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评定人物标准。
然而,古往今来,却是有不少失败的英雄名载千秋史册,可见失败者也并非不是英雄。
美国以强大的兵力去侵略伊拉克,而此后又到处去找理由,虽然推翻了萨达姆,但谁听到过说布什是英雄?
魂断乌江的西楚霸王是一个悲剧英雄。刘邦,赢得汉朝400年的基业,死后并未留下永世英名,而乌江自刎的项羽却获得了千百年来无数人的同情与赞美。
东史郎多次上诉均以失败而告终,但从另一个角度去看人类追求和平的道路上的成功。他在每一个追求和平人心目中是一只象征和平的鸽子。
虽然他们一次次失败,但他们却不言放弃,这是一种信念。在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美好而难得的东西,只有不放弃勇于尝试,那么即使是失败了也是精神上的英雄。
如果说一位成功的英雄给人留下的是更多的鼓舞与力量,那么失败的英雄除了悲壮却还蕴含着令人不能不动容的潇洒,而当潇洒随风而去,最后留给人们是那悲剧英雄独具的庄严,坚定的自信和不言放弃的精神。
更多的失败者是为后来成功者做了奠基石,从这一意义上看,失败者何尝不是英雄?为此,我要为失败的英雄平反,为他们喝彩!
【简评】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道理已经为人们所公认,但本文的作者却另辟蹊径,运用逆向思维确立了一个新的论点——失败者亦为英雄。同时以布什、项羽、东史郎的事例为论据,继而阐明“失败者是为后来成功者做了奠基石”这一道理,论证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作者由《老人与海》中老人的那种不屈的斗争精神入手,导出论点,使论点有了一定的事实依据,接着运用正反两方面的论据,逐层深入进行论证,同时以理论分析加以辅助,使本文的中心论点更加坚实,结构清晰明了。堪称一篇佳作。
【同步指导】
题目1:偶像
人们往往崇拜自己不熟悉的人和远离自己的人,因为这会有一种神秘
感。而神秘感一旦消失,崇拜的情绪就可能淡化。
据说,耶稣在外游历了很长时间后,返回家乡布道。起初,人们为他的学问和智慧所叹服。当大家仔细一瞧,发现眼前这个口惹悬河的人,原来不过是本地一个木匠的儿子,诚服钦敬之心顿减,立即变得不恭不敬起来。耶稣还是刚才的耶稣,乡邻却已不是刚才的乡邻了。
指导:
1、变换的偶像——从建国后不同时代的偶像的变化入手,写一议论文反映偶像与价值观念的关系。
在我国,五六十年代的偶像是雷锋、焦裕禄,六七十年代的偶像是张铁生、红卫兵,80年代的偶像是军人、文学家,90年代的偶像是大款和明星,21世纪初是网络高手和明星。这偶像的变化反映出时代的发展变化,反映出不同时代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但其中价值观念的失落却也是趋势之一,这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价值观念与信仰、思想有关,与精神文明建设有关,是万万不可忽视的。
2、流氓兔成名记——虚构一则寓言故事,通过流氓兔成为偶像的故事说明偶像的产生是被商业操纵的媒体炒作的结果。
流氓兔原本默默无闻,现在却一下红透半边天。流氓兔明白这是老爸善于炒作的结果。他买通电视台、报刊给流氓兔不停地做广告,每天都能让人们看到它。老爸还把它的头像印到人们的休闲衫上,按它的形象制成各种玩具,甚至手机链。这下,流氓兔想不红都难了!
3、偶像的力量——改编杨贵妃的故事,批评人们对偶像的盲目崇拜与模仿。自从杨贵妃受到唐明皇的宠爱以后,杨贵妃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偶像。百姓们不仅家家都想添女孩,连杨贵妃的衣着及一举一动都让人们着迷。杨贵妃因丰肥怕热常穿得很少,于是薄纱成为国内抢手的货色。杨贵妃常跳舞以减肥,于是全国兴起了跳舞热潮,还给她跳的舞取了个《羽衣霓裳舞》的美名。题目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历史进入2000年,又一个新千年。谁是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BBC网上投票选了马克思,《时代》周刊说是爱因斯坦。
什么是千年最具影响力的革新?管理大师德鲁克说是活字印刷,新加坡政治家李光耀说是空调,美国红十字会主席多尔夫人说是输血,东京管理顾问大前研一说是比尔·盖茨,给《纽约时报》千年评选撰文的作家恩贝托·艾哥则说是豆子--果蔬种植从10世纪开始普及,人们爱上吃植物蛋白量极高的豆子,体力大增,阳寿大增,创造力大增,财富大增,历史就这样被改写。
请以“千年选一回”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要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只要与话题相关即为符合题意。
2.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
3.题目自拟。
4.不少于800字。
指导:
《风流人物》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687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