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27《陶罐和铁罐》教学实录 正文

27《陶罐和铁罐》教学实录

2016-12-15 06:26:06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陶罐和铁罐》教学实录

《陶罐和铁罐》教学实录

执教:天津市南开实验学校 李卫东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师:我们今天学习《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陶做的罐子和铁做的罐子哪一个更加坚固?

生:铁罐。

师:与铁罐的坚固相对,陶罐有什么特点?

生:脆弱。

生:软弱。

师:脆弱和软弱一般是形容人的,不能用在罐子上。

生:陶罐是用泥土制作的,不生锈,陶罐一掉到地下就会碎。

师:好,概括为一个词,易碎吧。(板书:铁罐 坚固陶罐 易碎) 师:那么,坚固的铁罐和易碎的陶罐之间将会发生一件怎样的故事呢?我们来看这篇课文。课文是一篇寓言。课前同学们初读了课文,现在请大家读读课文中的一些词语,要读准字音。(投影出示词语:御厨 奚落 懦弱 轻蔑 争辩 恼怒 羞耻 流逝 宫殿 掘开 朴素 和睦相处 相提并论)

(学生各自练习朗读大屏幕上的词语。教师请四名学生分别读每一行词语。有的学生将“懦弱”错读为“需弱”,“奚落”“轻蔑”“恼怒”等词也没读准。教师引导学生先读准声母再正音,请其他学生再读这些词。最后全班齐读所有词语。)

二、还原情境,品读课文

师:你读课文的时候遇到这些词语也要读得准确,请大家练习大声朗读课文。 (学生各自练习放声朗读课文,教师巡视并纠正读书姿势。)

师:这篇寓言故事里有两个场景里,分别是哪两个场景?

生:第一个场景是皇宫御厨里,第二个是荒凉场地上。

师:那么课文就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了吧。怎么分?

生: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到第九自然段,后面是第二部分。

1.品读课文第一部分

师:我们先看第一部分。谁来朗读第一自然段?

(一生朗读第一段,全班齐读一遍。)

师:骄傲的铁罐对陶罐是什么态度?

生:看不起。

师:因为看不起,所以常常怎么对待陶罐?

生:常常奚落陶罐。

师:“奚落”是什么意思?

生:嘲笑。

生:挖苦,讽刺。

师:对,挖苦讽刺,让它在众人面前丢脸,就是“奚落”。

师:铁罐怎么奚落陶罐?我们看第二至第九自然段,这些都是他们的对话。文章第一部分就是通过对话来写故事。你看,他们说这些话时的语气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对,而且每一句都不一样。请朗读这些对话,把描写他们对话时神态、语气的词语画出来,好吗?

(学生边读边勾画词语。教师巡视并指导写字姿势。)

师:请学生说找到的词语。

生:傲慢,谦虚,轻蔑,争辩,恼怒。

师:请大家再次练习朗读,体会他们说每句话时的神态和语气。

(学生各自试读文句,后举手逐句朗读)

(出示前三句对话)

(教师并指导朗读,引导学生在朗读、想象、比较中体会“傲慢”“谦虚”“轻蔑”的神态和语气,从这些词语中初步感受人物的内心)

生(齐读)“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师:明知不敢,还要问别人敢不敢,用个成语来概括这种行为,那个成语? 生:明知故问。

师:好,词汇积累得挺丰富,还能运用。铁罐干吗明知故问呢?

生:让别人看不起陶罐,让它难堪,让它受到羞辱。

师:这样的行为就叫做什么?

生:奚落。

师:你从这个情景里感受到什么是“奚落”。铁罐奚落陶罐就是想让别人知道陶罐很懦弱。什么叫“懦弱”呢?想想“懦弱”的近义词是什么?

生:弱小。

生:软弱。

师:“懦弱”“弱小”“软弱”,这三个词,我们比较一下。如果一个人天生弱小,天生力气小,会被人看不起吗?

生:不会。

师:但是如果一个人软弱,懦弱,你会喜欢吗?

生:不会。

师:什么原因呢?你看“懦弱”这个词,“弱小”是力量小,力量小不一定被人看不起;那么,“懦”是什么意思呢?看这个字是什么偏旁?是什么小呢?

生:心小,胆子小,害怕,性格软弱。

师:胆量小就要被人看不起,“懦弱”就成了嘲笑人的词语。所以铁罐不说陶罐弱小,而是用了“懦弱”一词,表示瞧不起。

(出示中间两句对话)

(教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在朗读、想象、比较中体会“争辩”“恼怒”的神态和语气,从这些词语中初步感受人物的内心,学生兴致盎然)

师:铁罐刚才是奚落陶罐,还没有恼怒。可是他听到陶罐说了一句话,立刻就恼怒了,是什么让他恼怒?你看看陶罐的话。

生:陶罐说:“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

师:这里面暗含着一个什么样的意思让铁罐恼怒?

生:我和你是一样的,是平等的。这让铁罐恼怒,因为铁罐是看不起陶罐的。

生:陶罐敢跟他争辩让他恼怒。

生:陶罐还想再说下去,这也让他恼怒。

师:铁罐开始是奚落,后来恼怒,再后来呢?课文还有一段对话,大家看看应该是怎样的语气,用什么词语来形容。

(出示投影片)

生(读后):铁罐这话像是在骂别人,诅咒别人,该是咬牙切齿地说。 师:你“咬牙切齿”地读铁罐的话。(生练习咬牙切实地朗读铁罐的话) 师:还可以怎么说?

生:火冒三丈地说。(生练习火冒三丈地朗读铁罐的话)

生:雷霆大发地说。(生练习雷霆大发地朗读铁罐的话)

生:气急败坏地说。(生练习气急败坏地朗读铁罐的话)

生:暴跳如雷地说。(生练习暴跳如雷地朗读铁罐的话)

生:怒发冲冠地说。

师:“怒发冲冠”一般形容我们很喜欢的人物,这里能用“怒发冲冠“这个词吗?

生:不能。

师:还可以怎么说?

生:蛮横、威胁、恶狠狠、气势汹汹……

师:陶罐说了什么让铁罐这样?你读陶罐的话。

生(读后):陶罐说要和睦相处,这让铁罐发怒。

师:(板书:和睦相处)大家读这个词语,说说“和睦相处”是说大家怎么相处?

生:就是和和气气的在一起。

生:和平,友好,不要吵架。

师:大家说的都是“和”的意思,“睦”呢?

生:在一起。

师:真聪明!“睦”就是在一起,而且有亲近的意思。“和睦相处”就是相处得好,很亲近。你想想,这个铁罐能接受吗?所以他要火冒三丈,再读这段对话。(生再读对话)

(引导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一部分的全部对话,读出铁罐奚落、恼怒、火冒三丈这三种情绪的变化)

2.品读课文第二部分

师:铁罐认为自己的坚固不仅今天是这样,明天呢?后天呢?什么时候不坚固了呢?

生:他认为自己永远坚固。

师:可事实是这样吗?朗读课文第二个场景,用自己的话说说许多年代后铁罐和陶罐的下落分别是怎样的。

(学生自读课文第二部分,教师巡视,纠正读书姿势)

生:陶罐还是像原来一样,而铁罐无影无踪。

师:哪去了?

生:被氧化了,变成泥土了。

师:请你读读课文中描写陶罐和铁罐下落的句子,细细品味。

(出示投影片)

师:老师把“还是”刷红了。如果说“他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那就是只说现在;而这里用的词是“还是”,这就有了言外之意,这句话暗含着什么意思?

生:以前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和过去一模一样。

生:“还是那样”体现当时陶罐的谦虚,毫不炫耀。

师:再看下一个句子,从“连??也??”你会联想写什么?

生:原来铁罐是那么的坚固。

生:联想到铁罐原来是那么骄横和不可一世。

师:这样读课文,把词语、句子表面和背后的意思都体会到,细细地品味,你的语感就会越来越丰富、敏锐。

三、领悟寓意,多元理解

篇二:《陶罐和铁罐》公开课教学设计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执教人:陈 萍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价值连城的文物,铁罐却被氧化,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规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条理。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抓住文中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的语句,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有礼而不软弱。

3、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教学重难点:

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从而理解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罐”字入手,揭示课题

1、出示“罐”字卡片,让学生齐读。

2、教师:罐是一种用来盛东西的器皿。你们都知道哪些罐子?(陶罐、铁罐、木罐、玻璃罐??)

4、教师小结:不同的罐子是用不同的材料制成的,它们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作家黄瑞云,抓住了陶罐和铁罐的优点,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为我们创作了一个有趣的童话。这个童话的题目就是——《陶罐和铁罐》。(教师板书课题)

5、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将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

2.检查字词。(出示课件)

(1)课件内容:

(加拼音): 争辩恼怒御厨羞耻 懦弱陶罐奚落轻蔑 掘开朴素流逝宫殿 相提并论 和睦相处 (去掉拼音):争辩恼怒御厨羞耻 懦弱陶罐奚落轻蔑 掘开朴素流逝宫殿 相提并论 和睦相处 (学生齐读、一生领读、同桌互查。)

(二)整体感知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选词填空)

出示课件:铁罐常常( )陶罐,但多年之后,陶罐依然那么( )、( )、( ),而铁罐却()了。

(奚落 光洁、朴素、美观 无影无踪 )

理解奚落是什么意思

三、 焦急对话,品读感悟

1、教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2—9自然段,想一想这8个自然段在表达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2、指名反馈。(主要写的是人物的对话。)

3、教师小结:的确,这8个自然段,大多数都是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笔,分别画出陶罐和铁罐的语言,然后大声地读一读。

4、集体交流、反馈。

5、初步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建议男女分角色朗读。男生扮演铁罐,女生扮演陶罐。)

6、教师:在刚才的角色朗读中,女生们,你们听出了一个怎样的铁罐?(女生反馈,不要求单一的答案:骄傲、自满、自以为是、没有礼貌、恼怒等)男生们,你们听出了一个怎样的陶罐?(男生反馈,不要求单一的答案:谦虚、很有礼貌、不懦弱、敢据理力争等。)

7、教师:的确如此,铁罐最大的特点就是傲慢无理,陶罐最大的特点就是谦虚有礼,却不懦弱。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陶罐和铁罐的语言,把自己的感想批注在旁边。(板书:傲慢无理谦虚有礼,不懦弱)

8、集体交流。

(1)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理?(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陶罐的谦虚有礼,却不懦弱?)

(2)指导读出陶罐的谦虚有礼或铁罐的傲慢无理。

(3)激励学生补充自己的感想。

(4)集体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

9、抓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指导分角色朗读。

(1)出示填空练习。

(2)分别指导学生抓住所填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相关的语句。 ? 铁罐( 傲慢 )地问:“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傲慢的语气该怎么读?听老师读,我把这个句子读两遍,听完了回答哪遍好。(老师读)好在哪儿?哪个字读得重?哪个词读得慢?(把“碰”字读得重,把“陶罐子”读得慢,读出了铁罐对陶罐骄傲、冷淡的态度。)说得真好!谁把这个句子再读一读?(指名读、全班齐读)面对如此傲慢的铁罐,陶罐的表现是怎样的?让我们来读读谦虚的陶罐说的话。(出示陶罐的话)

? 陶罐( 谦虚 )地回答:“不敢,铁罐兄弟。”

师:铁罐不止一次地奚落陶罐,请你们像刚才那样把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找出来,同桌交换读,读时注意揭示语,读出语气,然后大家评一评。

师:铁罐还怎么样奚落陶罐的?谁读一读?这一句还用傲慢的语气吗?(不用,应该用“轻蔑”的语气读。)

师:铁罐就是这样傲慢、轻蔑、恼怒地奚落陶罐,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呢?(铁罐只看到自己很坚硬,而陶罐很容易碎,所以瞧不起陶罐。)真能干!铁罐认为自己很坚硬,这是它的长处,而陶罐很容易碎,这是它的短处,它仗着自己的长处去奚落别的人短处。面对铁罐一次又一次的奚落,陶罐怎样回答?请同桌分角色读他们的对话,要读出不同语气。(读书气氛异常热烈,最后指名读)

? 铁罐带着更加( 轻蔑 )的神气,说:“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师:那时候铁罐说这句话时是什么神态?(轻蔑,打出提示语)轻蔑是一种怎样的神态?(瞧不起、看不起人的样子;找近义词:轻视)谁能作个轻蔑的样子给大家看看?(让一个学生表演)

师:好一副轻蔑的样子,你带着这个轻蔑的表情来读读铁罐的这句话。 师:请同学们学着刚才那个同学的表情和语气来读读这句话。

? 陶罐( 争辩 )说:“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

师:那同学们觉得陶罐真得懦弱吗?你们从哪些地方看出了陶罐并不是懦弱的?(陶罐自己的话和“争辩”这个词中体会到)(出示句子)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争辩?陶罐是怎么争辩的?(朗读陶罐的

话)那么傲慢的铁罐允许陶罐继续争辩吗?(不允许。)在铁罐眼里如此懦弱的陶罐竟然知道争辩,那时候铁罐的心情是如何的呢?(恼怒)谁能做个恼怒的表情给大家看看?(好一副恼怒的表情),下面就请同学们用恼怒的语气和表情来读读铁罐这时说的话。(生朗读) ? 铁罐( 恼怒 )地说:“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变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师:面对如此恼怒的铁罐,陶罐又是如何说的呢?(指导读陶罐的话)

? 陶罐( 友善 )地说:“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师: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得到,陶罐的什么呢?(和善、友好、谦让、彬彬有礼)面对这样友善的陶罐,铁罐又作何反映?出示第四次对话:

? 铁罐( 蛮不讲理 )地说:“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师:铁罐是如此无理取闹,到这时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 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师:对啊,遇到谁,谁都不会无止境地去理会无理又傲慢的人。

(3)分角色朗读,鼓励学生自配动作。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解决了大家提出的问题,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还可以自配动作。

1)小组分角色练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

2)戴上头饰表演。

(4)生字教学:

同学们,学到这里,你们喜欢谦虚的陶罐呢?还是傲慢的铁罐?都喜欢谦虚的陶罐,那我们现在就把“谦虚”这两个字学会了。(指导书写)

10、教师小结:同学们,抓住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不光可以帮助我们把人物说的话读好,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情以及人物的性格、品质等。今后,同学们要多关注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以帮助自己更好地阅读、理解。

11、用一段或一句话,夸一夸陶罐,劝一劝铁罐。(指名反馈)

四、课堂总结

教师指着黑板,小结:今天我们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学习,

认识了一个(学生:傲慢无理)的铁罐,认识了一个(学生:谦虚有礼,不懦弱)的陶罐。故事到这里还未结束,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不是像铁罐说的那样破成了碎片?铁罐是不是像它自己所说的那样坚固得什么也不怕?它们最后命运如何?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陶罐和铁罐》。

五、板书设计

27、 陶罐和铁罐

傲慢无理 谦虚有礼,不懦弱奚落

据理力争

坚硬 易碎

易氧化 不会被氧化

篇三:27.《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27.《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孩子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也请了两个朋友,你们瞧是谁呀?课件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这是陶罐,这是铁罐)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陶罐和铁罐》

师:”字很容易写错,请大家举起右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个“陶”字。(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师:陶罐和铁罐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自已试着把这篇课文读通读顺。如果遇到生字新词,看能不能自己想办法解决?开始吧!(生自由读)

(本课生字较多,要引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2、出示词语课件:

御厨 傲慢 奚落 谦虚 懦弱 和睦 相处

轻蔑 争辨 恼怒 羞耻 相提并论

抽生读,开火车读,齐读,

评价:——你真像个小小播音员,读得可真准!??

——请你当小老领着大家读一读,好吗?

3、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过渡:生字会读了,生字的字音读准了,通过预习,哪些词语的意思你不明白呢?(全班交流)

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落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谦虚——虚心,不自满,肯接受别人的批评。

懦弱——软弱无能,不坚强。

羞耻——不光彩,不体面。

理会——理睬。

轻蔑——轻视,不放在眼里。

以上词语如果有同学提出来,就出示出来,如果学生不提,就不必出示。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

1、小声读全文:

本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说的是陶罐和铁罐之间的一件什么事?

让学生认真地读,边读边思考,只要搞清楚写的是件什么事,那么对分段就有所启示。并且也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指名汇报:

本文写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陶罐,埋在地下多年之后,陶罐仍然光洁如新,而铁罐却氧化不存在了。

评价:孩子,你真会读书,能把这么长的一篇文章能读成薄薄的几句话,真不简单!

3、分段:

课文哪部分是写铁罐经常奚落陶罐?哪部分是写两个罐埋在地下之后的情况呢?(请给课文分成两段。)

(1)学生默读分段。

(2)汇报分段情况。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开火车认读并说出课文中的词语。

2、学生观察:“陶、谦、嘴、恼、吵”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怒、

感”都是上下结构、上长下短的字。“虚”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3、学生提出需要教师指导书写的字。

4、教师范写学生提出的字。

5、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进行辅导。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回忆课文内容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国王御厨里的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罐,一只是铁罐,(板书:图)谁还记得这两只罐子有什么特点? 指名说,(板书:易碎,坚硬)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7课——陶罐和铁罐。

2、请同学们打开书107页,大声读课文,结合大屏幕的提示,想一想这个故事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师借机板书课题)

出示课件:

这篇童话故事主要写了国王御厨里有两只罐子,骄傲的看不起 ,常常 他。许多年过去了,埋在土里的陶罐被人们发现,还是那样 、 、,而铁罐却消失得 。(指名说——自由读)

二、学习课文1?—9自然段

1、理解奚落的意思,解决:铁罐为什么奚落陶罐?

师:骄傲的铁罐常常奚落陶罐,(板书:奚落),奚落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 生:“嘲笑、讽刺、挖苦、数落”

师:铁罐为什么奚落陶罐?(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2、交流:铁罐是用哪些话奚落陶罐的?

(1)自学:

师:铁罐是用哪些话奚落陶罐的呢?把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找出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边读边把表现铁罐奚落陶罐的话画出来。(生读书动手划,师巡视。)

师:老师看到同学们的书上已经出现道道横线,相信你们已经找到了相关句子。 学生自由大声地读一读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

(2)交流:

过渡:铁罐最先是怎么奚落陶罐的?指名说,评价:你说的真准!

出示课件1:“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师:谁能告诉大家铁罐说这句话的时候,样子是怎样的?(傲慢的样子)

师:谁来读?读出铁罐的傲慢无礼。

指名读 评价:一副傲慢的样子。谁再来读?

明明知道陶罐不敢碰他,却偏向陶罐挑衅,真是不可理喻!再读! 师:谁再来读,读出铁罐的傲慢无礼!齐读

过渡: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还有哪些呢?

出示课件2:“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师:这时铁罐的态度又是如何呢?(轻蔑)轻蔑是什么意思?(看不起,鄙视) 师:请同学们带着轻蔑、看不起的神态读一读,好吗?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评价:老师看到了你轻蔑的眼神,谁再来读?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好!老师也想用轻蔑的神态读读,师生分角色读。

出示课件3: “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

师:这句话应该怎么读?(读出铁罐的恼怒)谁来读?

指名读评价:铁罐恼怒了吗? 谁再来读?

师引导:此时他会做些什么动作?

同桌互相做动作读一遍,谁能再加上动作读。

师:看来此时的铁罐已经恼怒了。

出示课件4: “和你在一起??碰成碎片。”

师:铁罐狂妄到了极点,一心想把陶罐碰成碎片。指名读(评价)

师:给出你三个词语,你选择一个最能表现铁罐的神态的词语填空。(狂妄自大) 师:谁能读出铁罐狂妄自大的语气?

指名读,评价:你真是狂妄自大!谁再读?

3、指导朗读铁罐说的话(课件出示这4句话)

师:铁罐的话一次比一次难听,一次比一次尖刻,一次比一次过分嚣张。下面把这4句话连起来读一读,读出铁罐的神态变化。(提示“!”)(学生自由练读这4句话。)

师:谁愿意和老师合作读好铁罐的话?

师生合作读——指其中一名学生和其他学生读。

4、学习陶罐的话。

过渡:面对着咄咄逼人的傲慢铁罐,陶罐又是怎么回答的?

出示课件,自由读一读,师:谁来说说陶罐又是怎样的态度?

交流:

①“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师引导: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理,陶罐生气了吗?陶罐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称铁罐为

兄弟,这又说明了什么?(陶罐谦虚,友好。)

师:你能谦虚的读一读陶罐的话?评价。

②“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师:陶罐真的像铁罐说的那样懦弱吗?从哪看出来?(从“争辩”这个词看出的。) 师:能不能把“争辩” 换成“争吵”呢?为什么?(不能,因为争辩是在讲道理) 谁来争辩?指名读

师引导:加上“确实”好,还是不用好,好在哪?(抓住“确实”,体会陶罐能承认自己的不足,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师:让我们一起来为陶罐争辩争辩吧!(齐读这一句话)

5、分角色表演1—9自然段。

过渡:通过铁罐和陶罐的对话,我们看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感受到了陶罐的谦虚大度。请同学们分角色读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加上动作表情演一演,一会儿我们请同学到前面来表演,演完后,我们再评一评。

同桌合作表演,师巡视——指名到前面表演,学生评价,再表演。

四、学习课文10---17段。

1、师:同学们表演得非常精彩,老师从你们的表演中看到了谦虚的陶罐和傲慢的铁罐。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俩的命运最终会如何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10—17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陶罐和铁罐的不同命运。

①陶罐: 和当年在御厨里的时候一样 光洁,朴素,美观

②铁罐: 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完全氧化,无影无踪

师:当人们发现陶罐时,人们的心情怎样? 怎么做?说些什么?为什么?

生:高兴、激动、惊讶。会捧起来,“多美的陶罐呀!”“小心点儿”

师:就在这时,陶罐仍然没有忘记身边的铁罐兄弟,齐读第16自然段。(出示课件) 如果铁罐此时也听到陶罐说的这番话时,它又会怎样想,怎样说呢?(全班交流) 师:可惜人们无论怎么翻来覆去地找,甚至把土都掘遍了,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它哪去了?

生交流资料,师整理:(出示课件)

师:铁罐当初想到自己在许多年以后会消失吗?

(不知道,因为他只看到了自己的长处,没有看到自己的短处。)

五、拓展延伸


27《陶罐和铁罐》教学实录》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682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27《陶罐和铁罐》教学实录
相关文章
  • 27《陶罐和铁罐》教学实录

    《陶罐和铁罐》教学实录《陶罐和铁罐》教学实录执教:天津市南开实验学校李卫东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师:我们今天学习《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陶做的...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