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李清照——《咏史》 正文

李清照——《咏史》

2016-12-15 06:19:43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崇明县2016届高三上语文卷

崇明县2015学年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试卷

语 文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卡上。

一、阅 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7分)

神话·思维·创作

铁 舞

?神话是什么?通常我们是这样认识的,神话就是原始时期,人们不自觉地把自然力形象化、拟人化而形成的幻想神奇的故事和传说。它是人类早期生产力低下的产物,其中有初民的理想追求,富有积极进取的浪漫主义精神。教科书上也这样说的。这从发生学上说无可争辩,但没有从思维本体考虑,它在各种思维中占据何种位置。说它是最高级别的思维,也许有人不赞成。我们必须垂直看。一个先民考虑的是如何打猎,获取生活用品。另一个先民考..

虑,天怎么会下雨刮风,天上有没有神?你说哪个思维层次高,显然是后者。要不然,神话怎么会是宗教的萌芽、美术的由起、小说的渊源呢?我国的《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保存了多少的神话材料啊,这都是古人高级思维的结果。至于那些传说,尽管属于集体口头创作的叙事文学,也有相当部分由神话演变而来。

?神话思维的根本特征就是超越现实,这种在原始时期不自觉地把自然力形象化、拟人化而形成的幻想神奇的故事和传说,随着人们对现实社会有越来越清醒的认识,从而降低了一开始就有的最高层面的追问,不再有飞天、追日那样的故事,而热衷于志怪了,这类小说,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千百年来流传不绝。可以说它们是神话世俗化的表现,是神话思维的末梢,若给神话思维分上中下三品的话,它属于下品,最高级的神话思维还是在先人那里。人类童年对宇宙秘密的追问至今仍未被我们超越,这也正是我们今天重提神话思维的意义所在。

?我们今天研究神话,不仅仅是讨论神话的源头和神话的内容,重要的是要讨论它的思维方式,看看这种思维方式于今人还有没有用。首先要看到神话的思维层次不是低级别的,前面已稍作解说,在此我们再做一些深入探讨。我们不妨为先人初民的思维层次立一个数轴,第一层考虑的是生存,上一层考虑的是怎样更好地组织部落问题,再上一层可能是家族的繁衍,更大范围的联姻等,这样一层层的上去,最高层就是终极问题了,究天问地,大自然怎么会是这样的,怎么会有风雨雷电,天有多大,地有多广,人的命运由什么决定的,由现实进入虚拟,人的想象力充分打开,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高级的层次。这是一根竖的数轴,在这根竖的数轴底部再画一条横的数轴,在这条数轴上标上历史年代。我们就会发现人类社会越朝前发展,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科技的发达,人们越看清现实,现实思维越来越发达,想象的事物越来越清晰,已经无所谓神话了,因而神话思维越来越萎缩,或者说越来越世俗化,尽管其思维方式还存在,但不再是一开始的那种终极性质的。即使这样神话思维依然处在最高层的,这仅仅是由它一开始处于它的超越现实的终极性质决定的,事实上人们更多地考虑现实问题。从理论上讲,每个时代,都应该有它超越时代现实的思维追求,只是正如赵汀阳在他的《坏世界研究》里所说的,“世界首先是个坏世界,而人们幻想好世界。人们通过政治去研究坏世界,而通过道德想象好世界。古代人看重理想,所以把政治学看作理学的一部分,现代人认清现实,因此政治哲学成为了第一哲学。”这种情况下,神话思维几乎派不上用处了。如果说还有的话,那就衍化成志怪一类的,也是专指现实的,再没有向上叩问的动力了。然而这也许仅仅是事情的一个方面,表现得比较广泛;其实,人类对其童年时的那种追问一直没有停止过,神话思维主要被科学思维所代替,牛顿的万有引力,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霍金的时间简史,等等,都是对大宇宙终极追问的表现。

?这么说,神话思维在今天已经无所作为了?也不是。其实类似志怪类的神话思维末梢在现代文学作品中还有些蛛丝马迹,如莫言的《蛙》《生死疲劳》即是;不过在网络小说《鬼吹灯》那样的玄幻小说里还是大量存在的。而流传在民间的大部分神话都反映了人们的美好愿望,这些神话的内容今天如何发掘?其精神如何体现在叩问未来未知世界的文学作品里,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面对未来的海平面的上涨,未来的机器人时代,我们的文学“创客”该有何作为呢?正如格林小说揭示的,通往善的道路并不真实存在,通往或多或少的邪恶的道路倒有千条万条,因此,今天关注人性的边缘,关注人类未来的命运,乃至拯救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比任何时候都重要,像莫言《生死疲劳》这种借助旧神话思维——生死轮回讲故事的小说,如果能借助人类基因遗传的知识,而产生一种全新的神

(节选自《解放日报》,有删节) 话思维方式,一定会写得别开生面,令人喜欢。可以说,这方面的想象力我们的作家还远未打开。

1.第①段中加点词语“垂直”在文中的含义是 。(1分)

2.第①段中“教科书上也这样说的”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3.根据文意,下列有关“神话思维”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神话思维之所以是最高级的思维,因为它体现了终极性的追问。 B.最高级的神话思维还在先人那里,体现作者对神话思维的忧虑。 C.科学思维就是神话思维的现实延续,保持对大宇宙的终极追问。 D.神话思维在现代文学作品中依然保留,势必能让创作别开生面。

4.概括第③段的内容。(3分)

5.试从神话思维“超越现实的终极性质”角度对以下神话进行分析。(4分)

盘古将身一伸,天即渐高,地便坠下。而天地更有相连者,左手执凿,右手持斧,或用斧劈,或以凿

开。自是神力,久而天地乃分。二气升降,清者上为天,浊者下为地,自是混沌开矣。

6.第?段作者对神话思维在今天的意义价值做了思考,请对此进行探究,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19分)

喀纳斯湖岸上那棵五针松

康 剑

?那天从深山巡护归来,要乘船渡过二十四公里长的喀纳斯湖。湖面碧波荡漾,清风送爽。坐船行至湖面的一道湾处,我习惯性地抬头向湖东岸的悬崖上望去,竟然发现崖壁上的那棵五针松不见了。起初以为是自己老眼昏花,没看清楚。赶忙揉揉眼再仔细看,发现那棵挺拔的五针松竟然连根拔起,横躺在了崖壁的上方。

?于是内心一片悲戚,我那站在悬崖上守望湖面已经有一百多年的五针松呀,你怎么竟如此不近人情地弃我而去了呢!又是谁将你挺拔的身躯硬生生地从陡峭的山崖上抹去了呢!要知道,这无情的一抹,抹去的可是喀纳斯湖畔一道别样的风景。

?回到护林站,我茶饭不思,辗转反侧,连做梦都要梦到湖岸上的那棵五针松。我百思不得其解,一棵好端端的松树怎么就会糊里糊涂地轰然倒地,忽然死去了呢?要知道,一棵长在崖壁上的树能生存一百多年,它要经历多少风霜雨雪的磨砺,怎么可能会轻而易举地死去呢!

?但我的眼睛没有欺骗自己,那棵五针松确实是倒在了悬崖上。我迫不及待想弄清楚的是,让它轰然倒下的,到底是人为的力量,还是自然的作用。

?难过了几日,我约了两个同是护林人的伙伴,去看那棵我日思夜想的五针松。我们沿着湖岸边的林间小道,从喀纳斯湖的出水口向一道湾的崖壁处徒步行走。这条小道被称为泰加林小道,四周长满了西伯利亚落叶松、五针松、云杉、冷杉和疣枝桦。在这样的混交林中行走,五针松的形象最为抢眼,它们树干挺拔,树冠婆娑,被称为林中骄子,还拥有一个好听的学名,叫新疆红松。走在林间小道上,你能听到喀纳斯湖的波浪轻轻拍打湖岸的声音,那声音像音乐,特别有节奏感。

?这段路程足足有五六公里长。起初,我们陶醉在森林与湖水交相辉映的风景里,似乎暂时忘记了悬崖上的那棵倒去的松树。但越往里走,越是感觉到今年湖岸上的这片森林有别于往年。我们陆续看到一些松树被连根拔起或拦腰折断。再走不多久,我们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我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在快到一道湾处的湖岸边,松林竟然成片地匍匐倒地,惨不忍睹。要知道,这些松树大的有几百年的树龄,小的也已经生长了上百年。

?不用再取证分析,现实足以告诉我们,这些高大无比的松树都是被大风刮倒的。我们讨论着,要成片刮倒这些参天大树,风的力量和速度会是何等的不可一世呀!横躺在小道上的松树已经被附近的护林人用油锯清理过,可见这些大树被风刮倒已经有些时日了。好在再往里走,倒木比我们前面看到的明显减少了。我们刚才激动的情绪才开始慢慢平复下来。

?我们攀爬上一道湾处的悬崖上方,这里保存着大量古冰川运动留下的遗迹:羊背石、冰臼、冰蚀凹槽??悬崖顶端上的冰川擦痕虽然经历了几十万年的风吹雨打,但依旧清晰可见。在冰川巨大无比的力量面前,坚硬的岩石都会被它削峰填谷。我们眼前宽阔狭长的喀纳斯湖,就是冰川刨蚀作用下形成的冰碛堰塞湖。在自然界里,冰川的

力量往往胜过岩石的坚硬。

?站在高高的崖壁上方,我们眼前是波光粼粼的喀纳斯湖。那棵倒地的五针松,就在前方悬崖的边上。过去,我常常一个人来到这里,独自欣赏湖岸上这棵孤独的松树。不管是春夏秋冬,无论是风霜雨雪,它就像是一个忠诚的卫士,始终守护在喀纳斯湖的身旁。它站在高耸峭立的崖壁上,玉树临风,孤傲无比。喀纳斯湖周围生长着亿万棵松树,只有这棵松树生长在了险峻的山崖上方,因此,它被人记住了。我曾经站在这棵悬崖上的五针松旁,它的个头足足高出我十几倍,站在它面前,我显得那么微不足道。这棵树孤芳自赏地站在那里,站立了一百多年,把自己站成了喀纳斯湖边一道不一样的风景。

?现在,它却倒在了湖岸岩石的上方。摧倒它的,不是人为的破坏,不是闪电霹雳,恰恰是来自湖面上的山风。想当年,这棵树的生长也许正是来自风的作用。一颗松果被山风吹落在了悬崖上的石缝里,种子接触到了土壤,恰恰又赶上了雨水的滋润。于是,松果开始发芽,幼苗慢慢长大,是喀纳斯湖水散发出来的潮气,养育了这棵挺拔的树中骄子。大自然就是如此的神奇无比,一棵树的生长缘于山风,它的死去也因为山风。这也许就是大自然生生不灭的因果关系。

?好在我们眼前倒下的这棵大树,它周身长满了上百棵松塔?。或许再过一百年,这悬崖之上会长满密不透风的(选自《文汇报》)

【注释】 ?松塔:北方一种松树上结的果实。因长得像宝塔,所以名曰松塔。 红松林。我努力想象着,在松涛之下,那时的湖水还和今天一样,依旧碧波荡漾。

7.试从人称角度,赏析第?段内容。(3分)

8.请分析第?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

9.试简要概括作者的心情变化过程。(4分)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篇湖面风景的刻画更能够反衬五针松连根拔起的突兀可悲。

B.作者刚开始更倾向于认为那颗五针松是被人为的力量所伐倒。

C.文中描写冰川是为了表明五针松所处位置的独特和历史久远。

D.湖面上的山风与五针松之间有着大自然生生不灭的因果关系。

11.文章结尾虚实结合,耐人寻味,试简要赏析。(5分)

(三)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2.(1)锦江春色来天地, 。

(2) ,英俊沉下僚。

(3) ,到黄昏、点点滴滴。

(4)霓为衣兮风为马, 。

(5) ,幽咽泉流冰下难。

(6)吾师道也,?(杜甫《登楼》) (左思《咏史》) (李清照《声声慢》)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白居易《琵琶行》) (韩愈《师说》)

(柳宗元《小石潭记》) (7)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 (孟子《鱼我所欲也》) (8)青树翠蔓, ,参差披拂。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3-15题。(8分)

咏贫士(其一)

陶渊明

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暧暧空中灭,何时见馀辉。

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

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

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

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

13.从歌的体裁看,本诗属于 。(1分)

14.下列对诗句分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万族各有托”呈现一幅欣欣向荣、各得其所的画面。 B.“众鸟相与飞”与《饮酒》诗中“飞鸟相与还”意同。 C.“量力守故辙”表明作者对“故辙”坚守是量力而为。 D.“已矣何所悲”表面上是说无所悲,实则是悲慨满怀。

15.本诗善于运用“比”的手法,试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17分)

?庄烈帝初在位,锐意图治,数召见群臣论事。然语不合,辄诃谴。而王永光长吏部,尤乐沮之。 .

?澄城人韩一良者,元年授户科给事中,言:“陛下平台召对,有‘文官不爱钱’语,而今何处非用钱之地?何官非爱钱之人?向以钱进,安得不以钱偿。以官言之,则县官为行贿之首,给事为纳贿之尤。今言者俱咎守令不.廉,然守令亦安得廉?俸薪几何,上司督取,过客有书仪,考满、朝觐之费,无虑数千金。此金非从天降,非从地出,而欲守令之廉,得乎?臣两月来,辞却书帕?五百金,臣寡交犹然,余可推矣。伏乞陛下大为惩创,逮治其尤者。”

?帝大喜,召见廷臣,即令一良宣读。读已,以疏遍视阁臣曰:“一良忠鲠,可佥都御史。”永光请令指实。一良唯唯,如不欲告讦人者,则令密奏。五日不奏,而举周应秋、阎鸣泰?一二旧事为言,语颇侵永光。

?帝乃再召见一良、永光及廷臣,手前疏循环颂,音琅然,而曰“此金非从天降,非从地出”,则掩卷而叹。问一良:“五百金谁之馈也?”一良卒无所指。固问,则对如前。帝欲一良指实,将有所惩创,一良卒以风闻谢,..

大不怿。谓大学士刘鸿训曰:“都御史可轻授耶!”叱一良前后矛盾,褫其官。(节选自《明史》)

【注释】?书帕:明代官样礼品,后逐渐成为一种贿赂手段。?周应秋、阎鸣泰:明天启年间依附阉党的贪腐分子,已经被判罚充军。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数召见群臣论事 ( ) .

(3)固问 ( ) . (2)向以钱进 () .(4)一良卒以风闻谢 () .

17.下列与“安得不以钱偿”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以闲敝邑 . B.盛以锦囊 . C.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D.舟遥遥以轻飏18.翻译文中画线的..

句子。(5分)

以官言之,则县官为行贿之首,给事为纳贿之尤。今言者俱咎守令不廉,然守令亦安得廉?

19.结合文章内容,概括韩一良“前后矛盾”之处。(3分)

20.试简要分析韩一良如何看待庄烈帝“文官不爱钱”的倡议。(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

送孙正之序

王安石

?时然而然,众人也;己然而然,君子也。己然而然,非私己也,圣人之道在□□。

?夫君子有穷苦颠跌,不肯一失诎?己以从时者,不以时胜道也。故其得志于君,则变时而之道,若反手然,彼其术素修而志素定也。时崇杨、墨?,己不然者,孟轲氏而已;时崇释、老?,己不然者,韩愈氏而已。如孟、韩者,可谓术修而志素定也,不以时胜道也。惜也不得志于君,使真儒之效不白于当世,然其于众人也卓矣。

?呜呼!予观今之世,圆冠峨如,大裙襜如,坐而尧言,起而舜趋,不以孟、韩为心者,果异于众人乎?

?予官于扬,得友曰孙正之。正之行古之道,又善为古文,予知其能以孟、韩之心为心而不已者也。夫越人之望燕,为绝域也。北辕而首之,苟不已,无不至。孟、韩之道去吾党,岂若越人之望燕哉?,予未之信也。 ,予亦未之信也。

?正之之兄官于温,奉其亲以行,将从之,先为言以处予。子欲默,安得而默也?庆历二年闰九月十一日。

【注释】①诎:同“屈”。②杨、墨:杨:杨朱,战国初期哲学家。墨:墨翟,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

政治家。③释、老:即佛教与道教。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

A.焉尔 B.也哉 C.矣乎 D.之邪

22.对第②段理解正确的一项()(2分)

A.君子即使穷困潦倒也要坚定志向改变时俗。

B.孟子和韩愈因为学术素养深厚而成为君子。

C.君子与众人的区别在于坚定志向不从时俗。

D.君子要超越众人使自己能在当世显露出来。

23.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3分)

24.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④段的两个画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一日得志于吾君

②以正之之不已

③而真儒之效不白于当世

④而不至焉

A.①④/②③ B.①③/②④C.②③/①④D.②④/①③

25.作为赠序,本文有赞许义和勉励义,同时又具有很强的议论色彩,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4分)

二、写 作(70分)

26.作文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说:“认识错误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然而,当代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又说:“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错误,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篇二:上海市崇明县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学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崇明县2015学年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试卷

语 文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卡上。

一、阅 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7分)

神话·思维·创作

铁 舞

?神话是什么?通常我们是这样认识的,神话就是原始时期,人们不自觉地把自然力形

象化、拟人化而形成的幻想神奇的故事和传说。它是人类早期生产力低下的产物,其中有初民的理想追求,富有积极进取的浪漫主义精神。教科书上也这样说的。这从发生学上说无可

争辩,但没有从思维本体考虑,它在各种思维中占据何种位置。说它是最高级别的思维,也

许有人不赞成。我们必须垂直看。一个先民考虑的是如何打猎,获取生活用品。另一个先民..

考虑,天怎么会下雨刮风,天上有没有神?你说哪个思维层次高,显然是后者。要不然,神

话怎么会是宗教的萌芽、美术的由起、小说的渊源呢?我国的《山海经》《楚辞》《淮南子》

等,保存了多少的神话材料啊,这都是古人高级思维的结果。至于那些传说,尽管属于集体

口头创作的叙事文学,也有相当部分由神话演变而来。

?神话思维的根本特征就是超越现实,这种在原始时期不自觉地把自然力形象化、拟人

化而形成的幻想神奇的故事和传说,随着人们对现实社会有越来越清醒的认识,从而降低了

一开始就有的最高层面的追问,不再有飞天、追日那样的故事,而热衷于志怪了,这类小说,

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千百年来流传不绝。可以说它们是神话世俗化的表现,是神话思维的末

梢,若给神话思维分上中下三品的话,它属于下品,最高级的神话思维还是在先人那里。人

类童年对宇宙秘密的追问至今仍未被我们超越,这也正是我们今天重提神话思维的意义所在。

?我们今天研究神话,不仅仅是讨论神话的源头和神话的内容,重要的是要讨论它的思

维方式,看看这种思维方式于今人还有没有用。首先要看到神话的思维层次不是低级别的,

前面已稍作解说,在此我们再做一些深入探讨。我们不妨为先人初民的思维层次立一个数轴,

第一层考虑的是生存,上一层考虑的是怎样更好地组织部落问题,再上一层可能是家族的繁

衍,更大范围的联姻等,这样一层层的上去,最高层就是终极问题了,究天问地,大自然怎

么会是这样的,怎么会有风雨雷电,天有多大,地有多广,人的命运由什么决定的,由现实

进入虚拟,人的想象力充分打开,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高级的层次。这是一根竖的数轴,在

这根竖的数轴底部再画一条横的数轴,在这条数轴上标上历史年代。我们就会发现人类社会

越朝前发展,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科技的发达,人们越看清现实,现实思维越来越发达,想

象的事物越来越清晰,已经无所谓神话了,因而神话思维越来越萎缩,或者说越来越世俗化,

尽管其思维方式还存在,但不再是一开始的那种终极性质的。即使这样神话思维依然处在最

高层的,这仅仅是由它一开始处于它的超越现实的终极性质决定的,事实上人们更多地考虑

现实问题。从理论上讲,每个时代,都应该有它超越时代现实的思维追求,只是正如赵汀阳

在他的《坏世界研究》里所说的,“世界首先是个坏世界,而人们幻想好世界。人们通过政治

去研究坏世界,而通过道德想象好世界。古代人看重理想,所以把政治学看作理学的一部分,

现代人认清现实,因此政治哲学成为了第一哲学。”这种情况下,神话思维几乎派不上用处了。

如果说还有的话,那就衍化成志怪一类的,也是专指现实的,再没有向上叩问的动力了。然

而这也许仅仅是事情的一个方面,表现得比较广泛;其实,人类对其童年时的那种追问一直

没有停止过,神话思维主要被科学思维所代替,牛顿的万有引力,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霍金

的时间简史,等等,都是对大宇宙终极追问的表现。

?这么说,神话思维在今天已经无所作为了?也不是。其实类似志怪类的神话思维末梢

在现代文学作品中还有些蛛丝马迹,如莫言的《蛙》《生死疲劳》即是;不过在网络小说《鬼

吹灯》那样的玄幻小说里还是大量存在的。而流传在民间的大部分神话都反映了人们的美好

愿望,这些神话的内容今天如何发掘?其精神如何体现在叩问未来未知世界的文学作品里,

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面对未来的海平面的上涨,未来的机器人时代,我们的文学“创客”

该有何作为呢?正如格林小说揭示的,通往善的道路并不真实存在,通往或多或少的邪恶的

道路倒有千条万条,因此,今天关注人性的边缘,关注人类未来的命运,乃至拯救我们居住

的这个星球,比任何时候都重要,像莫言《生死疲劳》这种借助旧神话思维——生死轮回讲

故事的小说,如果能借助人类基因遗传的知识,而产生一种全新的神话思维方式,一定会写

得别开生面,令人喜欢。可以说,这方面的想象力我们的作家还远未打开。 (节选自《解放日报》,有删节)

1.第①段中加点词语“垂直”在文中的含义是 。(1分)

2.第①段中“教科书上也这样说的”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3.根据文意,下列有关“神话思维”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神话思维之所以是最高级的思维,因为它体现了终极性的追问。 B.最高级的神话思维还在先人那里,体现作者对神话思维的忧虑。 C.科学思维就是神话思维的现实延续,保持对大宇宙的终极追问。 D.神话思维在现代文学作品中依然保留,势必能让创作别开生面。

4.概括第③段的内容。(3分)

5.试从神话思维“超越现实的终极性质”角度对以下神话进行分析。(4分)

盘古将身一伸,天即渐高,地便坠下。而天地更有相连者,左手执凿,右手持斧,

或用斧劈,或以凿开。自是神力,久而天地乃分。二气升降,清者上为天,浊者下为

地,自是混沌开矣。

6.第?段作者对神话思维在今天的意义价值做了思考,请对此进行探究,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19分)

喀纳斯湖岸上那棵五针松

康 剑

?那天从深山巡护归来,要乘船渡过二十四公里长的喀纳斯湖。湖面碧波荡漾,清风送爽。坐船行至湖面的一道湾处,我习惯性地抬头向湖东岸的悬崖上望去,竟然发现崖壁上的那棵五针松不见了。起初以为是自己老眼昏花,没看清楚。赶忙揉揉眼再仔细看,发现那棵挺拔的五针松竟然连根拔起,横躺在了崖壁的上方。

?于是内心一片悲戚,我那站在悬崖上守望湖面已经有一百多年的五针松呀,你怎么竟如此不近人情地弃我而去了呢!又是谁将你挺拔的身躯硬生生地从陡峭的山崖上抹去了呢!要知道,这无情的一抹,抹去的可是喀纳斯湖畔一道别样的风景。

?回到护林站,我茶饭不思,辗转反侧,连做梦都要梦到湖岸上的那棵五针松。我百思不得其解,一棵好端端的松树怎么就会糊里糊涂地轰然倒地,忽然死去了呢?要知道,一棵长在崖壁上的树能生存一百多年,它要经历多少风霜雨雪的磨砺,怎么可能会轻而易举地死去呢!

?但我的眼睛没有欺骗自己,那棵五针松确实是倒在了悬崖上。我迫不及待想弄清楚的是,让它轰然倒下的,到底是人为的力量,还是自然的作用。

?难过了几日,我约了两个同是护林人的伙伴,去看那棵我日思夜想的五针松。我们沿着湖

岸边的林间小道,从喀纳斯湖的出水口向一道湾的崖壁处徒步行走。这条小道被称为泰加林小道,四周长满了西伯利亚落叶松、五针松、云杉、冷杉和疣枝桦。在这样的混交林中行走,五针松的形象最为抢眼,它们树干挺拔,树冠婆娑,被称为林中骄子,还拥有一个好听的学名,叫新疆红松。走在林间小道上,你能听到喀纳斯湖的波浪轻轻拍打湖岸的声音,那声音像音乐,特别有节奏感。

?这段路程足足有五六公里长。起初,我们陶醉在森林与湖水交相辉映的风景里,似乎暂时忘记了悬崖上的那棵倒去的松树。但越往里走,越是感觉到今年湖岸上的这片森林有别于往年。我们陆续看到一些松树被连根拔起或拦腰折断。再走不多久,我们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我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在快到一道湾处的湖岸边,松林竟然成片地匍匐倒地,惨不忍睹。要知道,这些松树大的有几百年的树龄,小的也已经生长了上百年。

?不用再取证分析,现实足以告诉我们,这些高大无比的松树都是被大风刮倒的。我们讨论着,要成片刮倒这些参天大树,风的力量和速度会是何等的不可一世呀!横躺在小道上的松树已经被附近的护林人用油锯清理过,可见这些大树被风刮倒已经有些时日了。好在再往里走,倒木比我们前面看到的明显减少了。我们刚才激动的情绪才开始慢慢平复下来。

?我们攀爬上一道湾处的悬崖上方,这里保存着大量古冰川运动留下的遗迹:羊背石、冰臼、冰蚀凹槽??悬崖顶端上的冰川擦痕虽然经历了几十万年的风吹雨打,但依旧清晰可见。在冰川巨大无比的力量面前,坚硬的岩石都会被它削峰填谷。我们眼前宽阔狭长的喀纳斯湖,就是冰川刨蚀作用下形成的冰碛堰塞湖。在自然界里,冰川的力量往往胜过岩石的坚硬。

?站在高高的崖壁上方,我们眼前是波光粼粼的喀纳斯湖。那棵倒地的五针松,就在前方悬崖的边上。过去,我常常一个人来到这里,独自欣赏湖岸上这棵孤独的松树。不管是春夏秋冬,无论是风霜雨雪,它就像是一个忠诚的卫士,始终守护在喀纳斯湖的身旁。它站在高耸峭立的崖壁上,玉树临风,孤傲无比。喀纳斯湖周围生长着亿万棵松树,只有这棵松树生长在了险峻的山崖上方,因此,它被人记住了。我曾经站在这棵悬崖上的五针松旁,它的个头足足高出我十几倍,站在它面前,我显得那么微不足道。这棵树孤芳自赏地站在那里,站立了一百多年,把自己站成了喀纳斯湖边一道不一样的风景。

?现在,它却倒在了湖岸岩石的上方。摧倒它的,不是人为的破坏,不是闪电霹雳,恰恰是来自湖面上的山风。想当年,这棵树的生长也许正是来自风的作用。一颗松果被山风吹落在了悬崖上的石缝里,种子接触到了土壤,恰恰又赶上了雨水的滋润。于是,松果开始发芽,幼苗慢慢长大,是喀纳斯湖水散发出来的潮气,养育了这棵挺拔的树中骄子。大自然就

是如此的神奇无比,一棵树的生长缘于山风,它的死去也因为山风。这也许就是大自然生生不灭的因果关系。

?好在我们眼前倒下的这棵大树,它周身长满了上百棵松塔。或许再过一百年,这悬崖之上会长满密不透风的红松林。我努力想象着,在松涛之下,那时的湖水还和今天一样,依旧碧波荡漾。 (选自《文汇报》)

【注释】 ?松塔:北方一种松树上结的果实。因长得像宝塔,所以名曰松塔。

7.试从人称角度,赏析第?段内容。(3分)

8.请分析第?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

9.试简要概括作者的心情变化过程。(4分)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篇湖面风景的刻画更能够反衬五针松连根拔起的突兀可悲。

B.作者刚开始更倾向于认为那颗五针松是被人为的力量所伐倒。

C.文中描写冰川是为了表明五针松所处位置的独特和历史久远。

D.湖面上的山风与五针松之间有着大自然生生不灭的因果关系。

11.文章结尾虚实结合,耐人寻味,试简要赏析。(5分)

(三)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2.(1)锦江春色来天地, 。

(2) ,英俊沉下僚。(杜甫《登楼》) (左思《咏史》)

(李清照《声声慢》)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白居易《琵琶行》)

(韩愈《师说》) ?(3) ,到黄昏、点点滴滴。 (4)霓为衣兮风为马, 。 (5) ,幽咽泉流冰下难。 (6)吾师道也,?

(7)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 (孟子《鱼我所欲也》)

(8)青树翠蔓, ,参差披拂。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3-15题。(8分)

咏贫士(其一) (柳宗元《小石潭记》)

篇三:李清照《上枢密韩胄诗》二首赏析

李清照《上枢密韩胄诗》二首

绍兴癸丑五月,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使虏,通两宫也。有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韩公门下,今家世沦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车尘。又贫病,但神明未衰弱。见此大号令,不能忘言,作古、律诗各一章,以寄区区之意,以待采诗者云。

三年夏六月,天子视朝久。凝旒望南云,垂衣思北狩。

如闻帝若曰,岳牧与群后。贤宁无半千,运已遇阳九。

勿勒燕然铭,勿种金城柳。岂无纯孝臣,识此霜露悲。

何必羹舍肉,便可车载脂。土地非所惜,玉帛如尘泥。

谁当可将命,币厚辞益卑。四岳佥曰俞,臣下帝所知。

中朝第一人,春官有昌黎。身为百夫特,行足万人师

嘉祐与建中,为政有皋虁。匈奴畏王商,吐蕃尊子仪。

夷狄已破胆,将命公所宜。公拜手稽首,受命白玉墀。

曰臣敢辞难,此亦何等时。家人安足谋,妻子不必辞。

愿奉天地灵,愿奉宗庙威。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

单于定稽颡,侍子当来迎。仁君方恃信,狂生休请缨。

或取犬马血,与结天日盟。

胡公清德人所难,谋同德协心志安。

脱衣已被汉恩暖,离歌不道易水寒。

皇天久阴后土湿,雨势未回风势急。

车声辚辚马萧萧,壮士懦夫俱感泣。

闾阎嫠妇亦何知,沥血投书干记室。

夷虏从来性虎狼,不虞预备庸何伤。

衷甲昔时闻楚幕,乘城前日记平凉。

葵丘践土非荒城,勿轻谈士弃儒后。

露布词成马犹倚,崤函关出鸡未鸣。

巧匠何曾弃樗栎,刍荛之言或有益。

不乞隋珠与和璧,吸乞乡关新信息。

灵光虽在应萧萧,草中翁仲今何若。

遗氓岂尚种桑麻,残虏如闻保城郭。

嫠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人比数。

当时稷下纵谈时,犹记人挥汗成雨。

子孙南渡今几年,飘零遂与流人伍。

欲将血汗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想见皇华过二京,壶浆夹道万人迎。

连昌宫里桃应在,华萼楼前鹊定惊。

但说帝心怜赤子,须知天意念苍天。

圣君大信明知日,长乱何须在屡盟。

【作者】: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辞海》1989年版)

【注释】:

韩肖胄:北宋名相韩琦之曾孙。宋高宗绍兴三年(1133年)直任尚书史部吏郎、端明殿学士、同签枢密院事。被除数朝廷委派出使金国,


李清照——《咏史》》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641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李清照——《咏史》
相关文章
  • 李清照——《咏史》

    崇明县2016届高三上语文卷崇明县2015学年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试卷语文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2.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卡上。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