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免费论文 > 浅谈初中音乐德育论文 正文

浅谈初中音乐德育论文

2016-12-05 11:25:23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音乐德育论文

内容摘要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文章针对音乐这一特点,从几方面阐述了音乐教育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能力以及德育教育。

关 键 词 :音乐教学 创新 素质 德育教育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比传授知识更重要,而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 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渠道。因此,如何培养和打造学生的创新素质,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教学,笔者认为,要让学生成为开拓型、创造型的一代, 不仅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具有高度发挥想象力的习惯和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的习惯,还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磨炼意志。就具体方法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强化学生心理图式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最能穿透感性、理性的重重壁垒直接震撼人们的心灵,因此,它更应是情感的艺术。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艺术就是情感。”托尔斯泰也认为,艺术的本质是表达情感并感染大众,而优美的音乐主要是通过优美的旋律来感人的。优美的旋律通过歌词的直接引导,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学生对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从而进一步达到提高审美素质的目的。由于音乐旋律在个体鉴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且每首歌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基调,如亲切、自豪、神往、风趣、热情奔放或天真活泼。对于这些独特的情感基调,一定要抓住它们的特点,然后形成联想构成画面,再在审美之中产生相应。

一个人的积极情感是构成稳定人格和独特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方面。当今教育界的一些有识之士极力呼吁情感教育,并将情感的发展列入评价人发展的重要指标。从情感入手是现代教学的标志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是获取知识的土壤和动力”,培养学生敏感的心灵、丰富的体验、细腻的感受,是完整人的教育所需要的。一位教授一语中的:“如果把学校教育看作是化学反应,要提高化学反应的速度和质量,就要加‘催化剂’,而情感教育就是教育教学的催化剂。”

二、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做好情感教育。

1、通过学习感恩歌曲,体验歌曲中的情感,并且运用到生活中。

首先从感恩父母的歌曲开始,让学生通过学唱歌曲的过程,好好体验为人儿女该做的事情。做一名有感情的,懂得感恩的学生。

2、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左右人情感的重要因素,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态度、产生不同的情感。拥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产生正确的态度和积极的情感,反之则会产生错误的态度和消极的情感。洗星海曾说过:“每个人都会经历过不幸和痛苦,有些人在痛苦中只会想到自己,他就悲观、消极;有些人在苦难中还想到别人,想到集体,想到祖国和全人类,他就感到乐观

自信。”如果认识了上述真理就能自觉的抑制消极的情感,培养积极的情感。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3、注重学生的能力和意志力的培养,助其形成积极的情感。

巴尔扎克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却是万丈深渊。”对待苦难,适应能力强的人能以乐观态度坦然处之,理智对待,因而能使自己有坚定的信心和充沛的精力战而胜之。相反,适应能力差的人,不是怨天尤人,就是心灰意冷,一蹶不振。因此,教学应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意志和情感是相互制约的,意志是在情感的激励下产生的,反过来又调节和控制情感。一般的,意志越坚强,就越能使积极情感持续下去,越能克服消极情感,因此,要重视锻炼意志,要有吃苦、受挫的心理准备。在生活中,困难不会自动消失,只有靠自己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才能克服困难,达到人生美好的境界。

4、优化学生的性格,帮助其形成积极的情感。

情绪是一种共性的心理过程,而性格是一种个性的心理特征,但不同性格的人,有不同情绪表现。因此优化性格特征,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方可培养良好情感。一般的,对性格外向的学生,要注意引导其克服冲动,三思而后行,防止情绪爆发而破坏宁静的心境;对性格内向的学生,要注意指导其学会排遣不良情绪,及时宣泄,或向亲友倾吐心声,逐步形成良好情感。

5、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

环境的好坏也能影响到一个人的情感,一个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精神环境对于搞好情感教育必不可少。因此,在情感教育中,要优化家庭、学校、社会等情感生活环境,对于学校来说,主要是创设良好的班集体环境、校园环境等。同时,也必须让学生明白,不要期望环境适应你,而应主动调整自己去适应环境。

6、注重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形成积极的情感。

实践活动是情感产生的基础和源泉,人的情感总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发展、并表现出来。只有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反复感受、体验,情感才能越来越丰富、深刻。因此,情感教育必须重视行为训练,要在实践中以行育情,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有目的、有计划地参加各种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科技的、文体的、劳动的实践活动,并使之反复感受体验,身体力行,养成习惯,最终形成同情感、责任感、爱国感、劳动观、求知欲等积极情感。

篇二:浅谈初中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功能体现

龙源期刊网 .cn

浅谈初中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功能体现

作者:丁洁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2013年第24期

摘 要:音乐虽不像语数英主科那样受师生的重视,但是其独有的德育功能却不容忽视,教师应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将这一功能展现出来,提升学生的精神素养。

关键词:音乐教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4-025-1

从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兴于,立于礼,成于乐”的思想,到前两年被媒体争相报道的“莫扎特效应”(新西兰第二大城基督城闹区商家发现,开始用扩音器播放抚慰人心的古典音乐后,犯罪事件剧减。这种“莫扎特效应”已成当地政府打击犯罪的秘密武器)无一不说明了好的音乐能够对人的心灵进行净化和启迪。可见,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非同一般,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优势。它以音乐的独特功能——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演的形态美,演唱的情感美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从而达到育人无声的德育效果。因此在初中学音乐教育中,教师应选择题材丰富多样的音乐作品,采用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营造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充分享受参与音乐活动的快乐,在潜移默化中用音乐涤荡学生的心灵,美化学生的行为,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一、歌曲教学,滋润心田

教唱歌曲是音乐教学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教会学生唱一首歌并不难,重要的是如何以歌曲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激起孩子的共鸣,使他们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性情得以陶冶,心灵得以滋润。如健康优美的爱国主义歌曲,对学生有着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渗透性,于是在教唱《彩色的中国》时,我首先出示了一张中国地图,并用歌曲中的歌词来进行设问:“同学们,你们看,在这张中国地图上碧绿的是?金黄的是?长长的是?弯弯的是?还有这小船一样的小岛是?”学生争相回答我的问题:“碧绿的是平原,金黄的是沙漠,长长的是长江,弯弯的是黄河,报道台湾像小船在东海上漂。”当同学们一个一个发完言后,我对他们说:“是啊,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就让我们一起来赞一赞我们伟大的祖国吧。”然后,我用轻重有序、抑扬顿挫的范唱激发学生的热情……这样,通过语言的渗透,情感的培养,等学生唱到“神州处处好,我爱你啊彩色的中国”时,都不自觉地挺起了胸并带着由衷的自豪,为祖国的大好河山而倾倒,为能生长于斯而骄傲。

篇三:初中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论文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初中音乐教学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层次,其中课堂教学又扮演者比较重要的角色,也是实施音乐教学的重要途径。我认为,音乐教学中,应当将教学与的德育教育巧妙的融合,来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情操得到陶冶,思想变得更为积极和成熟。这对于把学生培养成新世纪的人才,提高民族综合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下面谈谈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几点体会:

一、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诸育德为先”,音乐的变化与词义表达的感情变化有很重要的相似之处。声音运动的速度、力度、长短、音色上的律动性变化,正好与人感情上的喜、怒、哀、乐等复杂的情感变化相适应。声音的抑、扬、顿、挫,快、慢、强、弱都能表达感情的喜、怒、哀、乐。音乐作品恰恰是抓住这一规律来塑造艺术形象的,所以音乐善于表现和激发学生的情感。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唱歌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在教唱爱国主义题材的歌曲时,通过教师的分析、讲解,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歌曲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给学生讲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的爱国故事,使学生明白人民音乐家的爱国精神和他们的作品一样永世长存,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例如:在教唱《国歌》时,首先对国歌的时代背景作详细的介绍,着重向学生介绍在30


浅谈初中音乐德育论文》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3978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浅谈初中音乐德育论文
相关文章
  • 浅谈初中音乐德育论文

    音乐德育论文内容摘要: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文章针对音乐这一特点,从几方面阐述了音乐教育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