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声乐基本技巧——发声练习细节讲解
声乐基本技巧——发声练习细节讲解
一.声乐发声练习曲
声乐发声练习曲的练习,是发声歌唱的非常重要的基础训练。练声曲可以用各个母音或混合母音或子母音混合音,也可以用音阶的音名1234567等等来练唱,也可以在练声曲上安排歌词来练习叫带词练习。发声练习过程中,是以声音效果和发声器官肌肉适度的标准去调整发声器官的机能和状态的,每个人的发声器官的构造、嗓音条件、声音类型、发声习惯各不相同,因此,并不是每一种类型的练习都必须唱,而是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练习,而且不同的学习阶段,选择的发声练习也是不同的,但一般情况下,开始的练习总是选择元音和比较平稳的音阶开始练声。一般来说选择“o”或者“u”之类的比较圆润的元音开始着手练习,因为这些元音容易形成需要的空间,比较容易保持喉咙打开的基本状态,也比较容易形成喉咙空间的状态。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唱歌者应根据自己的感觉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母音来练习。我们在练习中要多动脑子,善于思考,千万不能一个劲地傻唱。
1、“哼鸣”的基本练习
一般在开始练声时,先练练“m”是有益的,因为发这个音容易达到高位置和靠前、明亮、集中的效果。练习哼鸣时首先上下唇自然地闭上、口腔内部要打开,好象闭口打哈欠的感觉,感到声音向高位、额窦、鼻窦处扩展,但切勿把声音堵塞在鼻腔里,否则会发出鼻音。
2、母音的练习
除进行哼鸣练习外,更多地是进行母音的练习,如a,i,o,u,e等单母音练习,也可用混合母音练习如ma,me,mi,mo,mu等等。
人们常说:“不会连贯就不会歌唱。”歌唱声音的主要表现力就在于声音的连贯优美,只有连贯的声音才能唱出动人的旋律线来。为了使声音有更多的连贯性,可以将练习的音域相对拉宽些,练习也可以随之难度更大些。
3、顿音练习
顿音唱法又称为断音唱法。要求唱得清晰,短促,灵活,富有弹性,集中感强。练习时要注意一字一音的灵活性和一字一音的连贯性。
4、连音和顿音结合的练习
在基本掌握了连音和顿音唱法的基础上,可以加连音、顿音结合在一起的练习,这样有利于歌唱状态的统一,顿音好象是一个“点”,连音像是一条“线”,这样以点带线,便声音的位置统一,并保持气息均匀流畅。
5、保持共鸣位置不变的练习
在“哼鸣”练习中我们已经讲了找共鸣位置最好的办法就是体会“哼鸣”感觉,如果这个共鸣焦点找准了,那么其它所有的音都应该向这个哼鸣位置靠拢,这样才能达到歌唱的高位置,使声音上下统一。
6、、声音灵活性的练习
这种练习主要是为了适应歌曲演唱中快速、流动的要求,以达到更积极的身体、喉咙、气息的配合。
7、结合字声练习(带词练习)
要求根据词意富有想象,有意境,有画面,语气有表现,声音有乐感,有感情地去唱。力求做到字准腔圆,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慢慢地向歌唱歌曲作品过渡。
8、练声注意事项
1)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嗓子,适当地练唱,发声练习的时间,初学时20分钟一次为宜,以后逐渐地加至半小时或一小时,坚持每天练习最重要,绝对避免用全音量来练习。大声地乱唱,容易使歌唱器官受损。
2)在没有能力唱高音之前,切勿作高音练习,经常唱一组你最满意的音,选择曲目更要谨慎,不要唱不适合自己的曲目。
3)每次练习应有新鲜感,精神集中,感兴趣地练习。
4)练习时要多用慢的、短的乐句作为最初的练习。
声乐训练特别需要时间,奇迹是没有的。“百分之十的智慧,百分之九十的努力。
二.声乐发声练习的起音
发声练习开始的时候,必然会遇到如何起第一个音的问题,我们称它为歌唱时的“起音”或“起声”。歌唱的起声可分为激起声、软起声、舒起声。
1、 激起声
是当吸气完毕后,胸腔保持不动,声带先自然闭合,然后,再以恰当的气息冲击声带使之振动发声,这样发出来的声音结实有力,我们在发声训练如顿音、跳音的练习中常常使用,也用这种方法纠正声带漏气的毛病。此时与之相应的呼吸方法往往采用急吸急呼。
2、 软起声
软起声是声带在开始闭合的动作时,气息也同时往外送,开声门与气息振动声带同时进行。这种方法气息的冲击力比较“激起声”要柔和,发出的声音比较平稳、舒展。我们发声训练中也常常在练连音和长音中采用,同时也用“软起声”的发音方法来纠正喉音的毛病,与之相应的呼吸方法往往采用缓吸缓呼法。
3、 舒起声
舒起声是声门先开,然后气息再振动声带,它的特点是先出气而后发声,像叹气一样。在劳动号子中,常常用到这种起声法。在发声训练中,这种方法可用来纠正声音过于僵硬的毛病,在通俗唱法中使用较多,较口语化。总之,歌唱的起音首先要精神饱满,全身协调,根据不同类型的练声曲例来确定起音的方法,注意起音的音量不要过分强,以舒适的mf或mp音量为合适。
三.声乐发声练习的步骤
歌唱发声基本功的练习,一般按音域进展的规律,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以中声区训练为基础,掌握基本的发声方法,调节和锻炼肌肉以适应歌唱技术的需要。无论哪一个声部,都应该从中声区开始训练。练中声区的音相对巩固后再逐步扩大音 域,要知道声乐学习要从基础入手,中声区是歌唱嗓音发展的基础,基础必须打得扎实,要记住“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第二阶段是中声区的基础上,适当扩展音域,加强气息与共鸣的配合训练,练好过渡声区(即换声区的训练),为进入头声区的训练打好基础。第二阶段的练习是关键的一环,需要花费的时间相对也比较长,但千万要有耐心和信心,不要急于唱高音,要沉得住气,等这段音域巩固后,再进入高声区的练习。
第三阶段即高声区的练习可以在比较巩固上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加强音量音高的训练,进一步扩大音域,做较复杂的发声练习,使各声种达到理想的音高范围。这了阶级的练习要特别注意高、中、低三个声区的统一,音的过渡不要发生裂痕和疙瘩,重点是加强头声区的训练,获取高位置的头腔共鸣,从而达到统一
声区的目标。这样我们歌唱发声的乐器基本制造完毕,可以唱一般难度较大的歌曲了。
篇二:浅谈声乐学习中发声练习的重要性
论声乐学习中的发声练习
彭星
西华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指导老师:毛亚雄
摘要
作为一个歌唱者,想要唱好歌曲,必须通过歌唱发声的练习,掌握歌唱发声的基本方法。在声乐学习的初级阶段,学习正确的发声练习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它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知觉过程。开始声乐学习,就应该简单扼要地了解歌唱的简单原理,以便帮助我们更快的学习和掌握歌唱的方法。优美、轻柔的歌声是一种良好的音质,然而得到一个良好的音质,科学的发声练习是基本手段,它也是有效改善与发展美化嗓音,提高歌唱能力所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练好歌唱发声,首先要明确发声的标准和要求,以便朝着这个目标,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发声练习。每个初学歌唱的人,都有一种急于求成的心理,盲目的以为多练多唱,会加快学习的进步,由于歌唱器官的运用和调节不当,往往就容易产生许多种不良的声音,也会造成声带的过度疲劳,反复如此,容易造成嗓音的病变。科学合理的用嗓是提高歌者学习艺术歌唱发声技能和演唱技术水平的基本保障。发声不正确也严重影响歌唱的表现。因此,找出形成各种不良声音的原因而加以纠正和爱护嗓子是十分必要的。对于我们来说,首先要扎扎实实的掌握发声技巧,然后才能致力于艺术表现。我们学习歌唱的目标,就是使“声”和“情”相统一,在演唱时做到“声情并茂”。
关键词:发声 要求和标准 发声练习 不良声音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嗓音保护 艺术表现
Abstract As a singer, want to sing good songs, must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singing voice, master the basic method of singing voice. In the early stages of vocal music study and learn the right singing training is very necessary. Because it is a planned and purposeful perception process. Should understand simple brief began to study vocal music, singing, the simple principle of faster in order to help us to learn and master the methods of singing. Beautiful, gentle songs is a kind of good quality, however, get a good sound quality, scientific singing training is the basic means, beautify the voice, it is also effective to improve and development essential one way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inging. Practice singing voice, must first clear the standards and requirements of voice, so that towards that goal, purposefully and systematically in practice. Every beginners of singing, a rush of psychological, more think more practicing singing blindly, can accelerate the progress of learning, due to improper use and regulation of singing organs, often easy to produce many kinds of bad voice, also may cause the fatigue of the vocal cords, so repeatedly,
easy to cause the voice of the lesions. Is to improve th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singing singer singing voice singing skills and learning art technology level is the basic guarantee. Sound is not correct also seriously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singing. So, find out the cause of the formation of various sorts of bad voice and be corrected and care for his throat is very necessary. For us, first of all, solid mastery of the art of voice, and then to art performance. We learn to sing the goal, is to make the "sound" and "feeling" unifies, do "affectionately" in singing.
Keywords: requirement and standard Bad singing training sound reason and solution Voice to protect artistic performance
前言
近年来,人们对于发声练习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歌唱的发声练习虽然在具体内容上没有固定的模式或步骤,但掌握与总结部分带有规律性的基本训练方法与原则,对歌唱者歌唱效果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以科学的、正确的发声方法为前提的歌唱对于歌唱者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歌唱中的发声练习是一种最轻柔的运动,它可以拓展歌唱技能和技巧水平,抒发内心情感,进而在演唱中达到充分,娴熟的运用,使歌曲呈现更完美。
第一章发声的意义
第一节 歌唱发声的简单原理
声音的形成是发声器官协调工作产生的生理现象,但歌唱的发声运动和我们平时说话发声又有所不同。有人把人体比喻成世界上最精良的乐器,这个乐器是具有生命活力的实体。作为歌唱者,我们就应该擅长运用人体的发音器官,了解发声原理,挖掘并创造出声音的最大魅力,唱出优美动人的歌曲,这就好比一个工匠在准备创造艺术作品之前,必须对他的工具进行了解,这样他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歌唱的发声器官由呼吸器官、发音器官、共鸣器官和咬字器官四部分组成,它们四个部分是歌唱发声的全部物质基础。
呼吸器官是动力器官,包括鼻、咽、喉、支气管、肺、胸腔、横膈膜等。肺是吸入和呼出气息的总开关,肺附着于胸腔,外面是肋骨,下面是横膈膜。肋骨的张弛和横膈膜上下活动,使胸腔扩大和缩小,横膈膜是重要的呼吸机,吸气时下降,以助吸气,呼气时舒张上升恢复原位,以助呼气。呼出的气流就是人们说话,歌唱发音的原动力。发音器官包括喉头和声带。声带在喉头中间,两片声带左右并列,坚实而有弹性。喉头是一个精巧的小室,是一个重要的发声体。它能够使声带得到调节,吸气时两声带分离,声门开启,吸入气息;发声时,两声带靠拢,闭合发出声音,然而通过与呼吸的配合,可以调整声带的长度,厚度和张力,使声音产生强、弱、高、低不同变化。共鸣器官包括喉腔、咽腔、口腔、胸腔、鼻腔、鼻窦等等。歌唱时,依靠共鸣腔体的共鸣作用,来扩大和美化声音。咬字器官主要是指口腔。因为,歌唱时不同的字音是用不同部位或共鸣腔形状的改变形成的。所以,口腔中的咬字、吐字相关部位分辨清楚了,发音才能清晰、准确、自如。
说好一个字,唱好一个音,是一个精密而又复杂的过程。当气息自肺部经支气管、气管
呼出时,喉头两声带闭合,由于气息对声带的冲击,使声带振动而发声,音波又在各共鸣腔里得到调节和扩大,发出响亮、优美,具有语言特征的歌唱性的声音。概括起来,就是:呼吸时发声的动力;喉头声带是发声的音源;各共鸣腔使声音扩大和美化;再结合咬字、吐字进行音色的修饰,这就进入了发声阶段。
第二节 歌唱发声练习的目的
发声练习在歌唱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它不仅可以在歌唱之前让嗓子得到充分的调整,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帮助歌唱者纠正错误的咬字、吐字等等一系列问题。正确的发声练习为歌唱者的演唱提供科学性的方法,为演唱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在声乐学习的初级阶段,进行基本的发声练习,目的是为了在掌握胸腹式呼吸的基本要领的前提下,形成新的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声训练。要达到这一个目的,首先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练习;然后,应该在训练过程中重视量的积累,因为声乐学习是一门相对来说抽象的艺术,因为我们学习者很多时候并不能很直观的感受和理解,就只能依靠大量的练习、思考和揣摩来掌握;再次,要尽早尽快地改掉自己之前的不好的发声习惯,在反复的练习中稳定正确的感觉,才能掌握并利用到歌曲的实际演唱当中去。
发声练习的目的性归根结底就是为了更加完善的演唱歌曲,每位歌唱者必须通过发声练习的途径,只有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正确的发声训练,然后不断地练习演唱歌曲,才能使歌声美妙动人,使演唱更完美。
第二章 发声的方法与训练
第一节 科学发声的要求和标准
歌唱发声的标准和要求,往往是歌者对歌唱实践的归纳与总结,是有规律性的。只有当我们掌握了它的规律,达到了这些标准和要求,才能使歌唱发声技术,成为歌唱表现的有力手段。
正确的歌唱姿势,是歌唱发声的基础。如果姿势掌握不正确,就会影响呼吸、发声和歌唱。掌握正确的姿势,才能让歌唱器官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配合,协调运作,从而获得正确的歌唱发声。唱歌不仅要用歌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通过动作和肢体表演塑造各类人物艺术形象,使歌唱表演更完美动人,而正确的歌唱姿势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首先,歌唱时保持自然放松,身体应立起来,这里的放松是呈现一种精神饱满的积极向上的状态;两脚稍分开于一前一后,前脚要着力,重量在双脚上,重心要稳;头部和眼睛保持与眼睛平视稍高的位置,挺胸,两肩稍向后方不能耸肩,微微收紧小腹;面部表情和眼神是很重要的,要生动自然,表情的变化要随歌曲内容而产生变化;演唱时应根据歌曲的内容和歌曲的内在情感加以适当的动作,但动作应该简练,要做动作就应该大大方方的表现,避免矫揉造作。
在整个歌唱中,呼吸是最重要的环节,是整个歌曲建筑的基础。因而必须练好歌曲呼吸的基本功。按常规理论,歌曲呼吸方式被分为三种方式,即:胸式、腹式和胸腹式呼吸。
胸式呼吸是一种主要依靠胸腔控制气息的呼吸法。主要是因为胸廓径围的大小,由于一呼一吸运动的起伏而发生变化;这种呼吸法被认为是错误的,在现代唱法中很少采用;腹式呼吸是一种依靠下降横膈膜,用腹部肌肉控制气息的呼吸法。主要是腹部一起一伏的运动改变了胸腔上下径的扩张或收缩而发生的运动变化。这种呼吸法,由于有人不懂呼吸器官的构造,很容易将气吸到小肚子里。因而气息吸得过深,使气息不能积极对声带形成应有的压力,使发出的声音空洞无力,发高音时,尤其感到困难;胸腹式呼吸是一种运用胸腔、横膈膜和腹部肌肉共同控制气息的呼吸法。吸气时胸下部肋骨与腹部周围有明显向外扩张的动作。在整体上比较充分调动了胸腔与横膈肌,以及腹部肌肉联合运动的协调功能,更符合于生理规
律。到目前为止,它被认为是科学的,合乎于要求的呼吸法,因而也是歌唱者应该学习和掌握的。
要恰当地运用好歌唱的共鸣,使各共鸣腔保持一定程度的平衡,这样才能使声音有良好的效果。要使声音产生良好的共鸣,头上的三个共鸣腔:口腔、咽腔和鼻腔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下颚、舌、软腭和咽肌的活动,对这三个共鸣腔的调节和配合,起着主导作用。一个声音从声带发出,经过喉腔、咽喉腔达到口咽腔,得到母音的转换,稳定喉头打开口腔,调节气息等手段,把声音震响在鼻咽腔以上的高位置头腔共鸣点上,来增大音量、拓展音域、美化音色、统一声区,使高、中、低三个声区协调一致,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的声区,以便在高、中、低音的转换过程中,运动自如。
正确的发声要与正确的咬字、吐字相结合。通过做到“字”“声”结合来提高唇、舌、下颚的灵活运动能力。还要注意对音准、节奏的训练,即要有良好的乐感,声音要有较持久的能力。
在歌唱发声过程中,正确的身体姿势、呼吸、共鸣、吐字、表现缺一不可,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第二节 发声练习训练步骤及常用练习方法
发声练习是一种需要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有意识的训练,将理论变为实际把概念变为行动的实践过程。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歌唱发声训练就像齿轮一样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承前启后,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按照每一个阶段的不同要求脚踏实地地练习,才能达到良好的歌唱状态。基础练习,没有具体的表达内容,开发的是一个人嗓音品质的生理潜力。其中必然涉及音域的开发、气息的开发、共鸣腔的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和发声状态等训练内容。
发声练习基本功训练阶段依据音域规律进行划分。分为基础阶段、巩固阶段和提高阶段。
基础阶段:以加强中声区训练为目的的主要方法,在掌握基础发声方法后,重点调节和锻炼各种歌唱技术。中声区的音相对稳定,度数的跨越也不是非常大,初学者应该巩固后在逐渐扩大音域,应当在很短的范围内把胸声位置找对,找好之后把胸声区和中声区连起来。
例如:1 = C
— ||
Yi a
巩固阶段:稳固中声区后,可适当地进行音域扩展练习,音域跨度不宜过大,重点进行发声时的气息训练、腔体共鸣训练,尤其要加强过渡声区的基础训练,为进入高声区做好铺垫。
例如:1 = C— || 或 1 3 5 | 1 5 3 | 1 — ||
a a
提高阶段:即声音在稳固中声区发声方法基础上,适当进行音域扩大,练习较复杂的发声音阶,使歌唱者的演唱声音达到理想的音高区域位置。要注重歌唱训练过程中中声区的统一性,使每个音区的声音达到平稳过渡,不能出现明显的嗓子撕扯和喉音等现象。注重气息流畅、头腔共鸣到位,从而达到声区统一的效果。
例如:1 = C
1 3 5 6 | 5 3 1 — ||
yi yayiya
常用的几种发声练习
不同的学习阶段,所选择的发声练习,音阶的变化也是不同的,在一般情况下,初级阶段的发声练习主要以元音字母为主,音阶趋于平稳,不宜使用跨度较大的音阶练习。运用元音字母进行训练可以尽快使初学者找到歌唱位置,并保持喉咙打开的基本状态,形成演唱时所需要的发声空间。初级阶段常用的发声练习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点。
1. 哼鸣的训练
哼鸣练习时要求歌唱者上下唇自然地闭上,口腔内像“喔”的形状,上下牙床分开,喉头自然下沉,不要追求音量,也不必哼的太实,所有的声音像从一个地方唱出来一样,从高音到低音,位置不掉下来,保持住鼻腔、口腔共鸣的感觉,感觉到口腔、鼻腔和眉心的地方有明显的振动。但切忌把声音堵塞在鼻腔里,否则的话会发出鼻声。哼鸣训练能帮助获得声音的高位置,帮助解决发声存在的问题。哼唱时最容易体会到胸腔和头腔共鸣练习起来的感觉。
例如:1 = C
3 2 1 | 3 2 1 ||
M
2. 母音的训练
母音的练习主要以“a i e o u ”等的单母音进行练习,也可以用混合母音练习 “ma me mi mo mu ”等等。从一个母音到另一个母音,声音要连贯统一,不发生裂痕,避免发生器官内部状态和共鸣位置的突然变更,应感到母音转换时,歌唱器官内部状态的变化是极微小的。
例如:1 = C
5 5 5 5 | 1 ||
ma me mi mamu
3. 跳音的训练
跳音练习要求声音短促有爆发力,气息灵活自如,以“狗喘气”式的训练为主,腰部要有力量,使得声音有弹跳力、集中感强。可以感觉到呼吸的积极作用和口腔内主要是下颚和软腭调整的动作。
例如:1 = C
5 3 1 | 5 3 1 ||
Mima
4. 连音的训练
连音练习是为了使歌者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完成整首作品的完整性、连贯性。气息的连贯、声音的起伏才能展现出动人的旋律和优美的声觉享受。对于掌握较好的歌者可以将练习的音域相对拉宽,难度增大,以便完成更大的声乐作品。
例如:1 = C
1 3 5 i | 5 3 1 — ||
Li alia
5. 跳音、连音的结合训练
歌唱者在掌握了以上训练的基础后,可加强跳音、连音的结合练习,注重气息流畅、声音的连贯,这样有利于声音位置的高度统一,保持气息的均匀流畅。
例如:1 = C
5 5 5 5 | 1 ||
aai yi ao wu
6. 声音灵活度的训练<
《声乐训练中最重要的内容,如何练声才能把歌唱好》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3155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