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关于搞好民族团结和加快民族发展的几点思考 正文

关于搞好民族团结和加快民族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6-11-10 09:32:45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浅析如何搞好民族团结与加快民族发展

目 录

一、论文写作提纲·····························第2-3页

二、论文正文(含内容摘要、关键词)···········第4-13页

内容摘要···································第4页

关键词·····································第4页

论文正文···································第4页

三、参考书目··································第14页

写 作 提 纲

内容摘要:当前,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责任。只有搞好民族团结,社会才能稳定,经济才能发展,各族人民的物质各精神文化水平才能提高,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引导各族人民群众确立维护民族团结的良好思想观念,自觉地履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神圣义务,进而实现以爱国为根本要求的各民族团结和睦,只有祖国的统一和富强,各民族才能发展兴旺,繁荣富裕的和谐社会才能建成。

主要论述

一、我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现状

(一)加强组织领导,层层抓落实。

(二)围绕工作大局,面向基层,坚持开展面对面的宣传教育。

(三)思想认识到位,教育效果明显。

(四)坚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不断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

(五)打好主动仗,狠抓文化阵地建设。

(六)围绕团结稳定,加大了对广播电视的宣传力度。

二、我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在极少部分群众中仍然存在一些错误、模糊认识。

(二)宣传教育工作机构不健全、力量薄弱。

(三)对重点人群和社会闲散人员的宣传教育办法不多。

(四)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没有形成有效合力。

(五)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僵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薄弱。

(六)农牧区广播电视宣传主渠道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进一步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对策

(一) 继续广泛深入地对广大干部群众开展形势教育。

(三)加强基层宣传工作队伍建设,为基层宣传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组织保障。

(四) 加强部门协作,集各方力量共同做好当前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广播电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不断完善科学合理的工作运行机制。

(六)充分发挥农村业余文艺演出队作用,进一步丰富基层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七)维护民族团结、需要各族干部群众入于心、践于行,需要各族干部群众人我做起,点滴积累、持之以恒。

浅析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内容摘要:。。。。。。。。。。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在长期的民族交流和融合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关系,“三个离不开”和“四个认同”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各族人民携手并肩、团结奋斗,共同开发、保卫、建设了这块富饶的疆土,形成了各民族之间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的兄弟情谊。乌鲁木齐“。。。。。。。。。。”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的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在各族人民的心中留下了沉痛的记忆。本文就结合当前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实际,浅析了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对策建议等,从地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和采取措施等方面就进一步深化民族团结

教育工作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浅析新形势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最近发生在乌鲁木齐的“。。。。。。。。。。”事件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对。。。。。。。。。。各族人民的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是,这起事件破坏不了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主旋律,动摇不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同舟共济、和谐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抚平创伤、消除隔阂,需要我们以更加坚强的意志、更加坚定的决心,切实维护好来之不易的各民族团结和谐的大好局面。尤其是当前,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责任。只有搞好民族团结,社会才能稳定,经济才能发展,各族人民的物质各精神文化水平才能提高,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引导各族人民群众确立维护民族团结的良好思想观念,自觉地履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神圣义务,进而实现以爱国为根本要求的各民族团结和睦,只有祖国的统一和富强,各民族才能发展兴旺,繁荣富裕的和谐社会才能建成。

一、我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主要做法及特点

(一)加强组织领导,层层抓好落实。

全区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真正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亲自安排部署、亲自督导检查、亲自参与落实,形成了“坚持稳定压倒一切,落实形势教育为重”的良好格

局。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示范引导,为推动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为地区典型宣传教育工作的又一亮点。全地区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创造性的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做到了抓安全稳定、抓业务工作、抓思想教育,有效推动了宣传教育工作扎实开展、深入人心,在全区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宣传合力。

(二)围绕工作大局,面向基层,坚持开展面对面的宣传教育。

始终坚持以“抓民族团结就是抓稳定,抓民族团结就是抓发展”的思想为指导,积极探索实践,不断创新宣传教育工作方式方法,宣教工作形式多样,特色鲜明。

一是每年抽调大批基层干部组成工作队,深入乡镇、村组,在帮助农牧民抓好春耕春播工作的同时,着重开展面对面的教育。通过在各层面贯穿声讨揭批大会、学习报告会、面对面宣讲,广泛印发学习资料、张贴横幅标语、刊出板墙报、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村村通“大喇叭”等多种宣传手段,深入揭批 “三股势力”的罪恶本质,中小学校积极利用现有资源优势,主动发挥远程教育网络、投影仪、电子大屏幕等新兴设备的作用,丰富了宣传教育形式和内容,“民族团结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思想不断深入人心,各族干部群众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思想意识进一步深化。

二是抓好基层宣传员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1、目前全区每个乡(镇)都配备了专兼职宣传员,基本做到每个行政村、自然村都有一名宣传员。同时各乡(镇)加强对基层宣传员的管理,部分乡(镇)还对宣传员定期培训,定期召开例会,统一安排部署学习宣传任务和内容;2、积极发挥党员干部、三老人员、宗教人士、返乡学生、教师等不同群体的优势,成立县、乡、村三级宣讲团,深入机关、农村、社区、学校、工地、厂矿企业开展面对面巡回宣讲和结对宣讲等活动,保证了村、组、户、人全覆盖;3、同时地区还专门成立“加强民族团结、军民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宣讲报告团,赴各县(市)开展巡回宣讲,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揭露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的反动本质和危害,提高了广大群众,特别是信教群众辩别是非的能力。4、“大宣讲”、“大走访”全面覆盖。坚持做到“六个细”和“八个不漏”。六细:即细分教育对象、细分教育日程、细化教育内容、细化教育方式、细化教育目标、细化教育责任。“八个不漏”:即不漏一个组织、不漏一个村(社区)、不漏一个巷篇二:浅谈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意义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始终是关系革命和建设大局的重大问题。做好民族

工作,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从民族地区来讲,构建和谐社会既是一个奋斗目标,又是一个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民族工作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要求,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加

以贯彻落实,以创新精神,全力打造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科学的规划,加快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步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加快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打牢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贯通改革、发展、稳定,贯通经济、政治、文化,贯通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 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没有各民族的大团结,就没有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因素中,经济是首要因素。经济发展可以带来一连串的发展,经济落后就可以带来一连串的落后。当前,影响民族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相对落后,一些群众的生活还处在贫困状态。2003年全国2800万贫困人口,少数民族没有解决温饱的有1300万;占全国的45%,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的8.4%,而少数民族没解决温饱的却占全国的45%。① 民族地区吃饭难、上学难、看病难以及毒品、艾兹病问题等等,都与贫困问题相联系。有贫困就不可能有和谐,有贫困就不可能有稳定。这些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解决,不但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 还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对此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真加以解决,切实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摆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更加紧迫的位置上来。加大感情投入、政策投入、人才投入、资金投入和科技投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基本出发点,在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中,加快每一个民族的自身发展,实现各民族和谐发展、共同繁荣。从我们新疆来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进步是做好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现阶段的新疆民族工作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各民族群众迫切要求加快发展经济文化发展问题。

(一)解决新疆民族问题的主题是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新疆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开发,经济和人民生活等方面的相对差距在扩大。新疆是我国最重要的资源大省,有着其他省区无法比拟的区位优势和特色资源优势,其中包括水土光热资源优势、矿产资源优势、旅游资源优势,畜牧业资源优势、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等。但由于历史的、自然的和社会的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或制约,新疆的这些优势资源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和充分的转换开发,未能形成独特的特色产业体系和经济优势,造成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低下,形成一种“富饶的贫困”状况。这一问题已成为影响新疆稳定,和进一步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二)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亦是解决新疆民族问题的关键,离开了发展其他一切无从谈起。只有用发展的办法才能根本地解决民族问题,更好地搞好民族工作。新疆目前迫切需要寻求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新疆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从自身地域辽阔、区情差异大、资源种类不同的特殊区情出发,积极实施特色优势资源开发战略,促进特色产业群的崛起,快速提升新疆特色经济的整体水平,切实使人民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能从中得到巨大实惠。

二、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障。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从根本上维护民族关系健康发展的重要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同一国家的多民族内,以宪法和有关法律为准绳,在一个或多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有少数民族自己管理本民族地区的内部

事务,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②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同我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是不断创新发展的,是与时俱进的,民族区域自治理论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必须坚持和完善,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始终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创新与发展民族区域自治理论与政策实践,是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民族地区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民族地区近经济和社会发展必将加快,与其他地区的差距会逐步缩小。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会加快,与其他地区差距会逐步缩小,民族地区会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确保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正确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族人民的一个伟大创举,也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伟大贡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政治文

明的重要内容,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过程中,③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需与时俱进,不断从民族地区实践出发进行创新。

要充分尊重各民族的文化。文化问题十分敏感。每个民族都十分珍视自己的文化。尊重一个民族,首先必须尊重这个民族的文化。尊重民族文化,前提是正确认识民族文化。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存在的价值,都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

要继承、保护和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时代,经济上处于劣势的民族的文化正受到巨大的冲击,许多文化现象正在消失。要建立和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不断加大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要正确处理继承、改革、发展的关系,让现代化内容再现民族文化特色,。民族文化与民族教育紧密相连 。少数民族要走向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事业,不断提高群众中的科学文化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通过振兴、繁荣民族文化,最大限度发挥各族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各民族的自信性、自豪感,增强整个中华的凝聚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四、实维护和加强民族团结,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会是人组成的,人是分属不同民族的。如果搞不好民族团结就不可能有国家的安宁和社会的和谐。1992年江泽民同志就指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人民幸福;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一)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民族地区的发展首先离不开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民族自治是我党在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中选择的符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制度。半个多世纪的实践证明,这种制度和政策既能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又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少数民族行使当家作主和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充分体现出民族平等的原则。自治区成立以来新疆一直注重民族团结和民族进步,注意培养、选拔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为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政治保障。目前,少数民族干部已达34.8万人,占全区干部总数的52%,是解放初干部总数的110倍;少数民族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5万人,占全区专业技术人员的56%,是解放初的562倍;少数民族妇女干部占全区妇女干部总数的66%以上。

这些年来,新疆始终坚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为中心内容的民族团宣传教育、开展大规模的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大力表彰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形成增进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特别是从1983年起,连续23年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为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所掌握,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各

民族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谅解蔚然成风,民族团结的先进典型不断涌现,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形成了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当前,我国民族关系总的形势是好的,但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不同民族之间的摩檫和纠纷是有发生,有的甚至演化为群体性事件,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这就要求我们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基本常识的宣传教育。认真落实胡锦涛同志总书记提出的“不仅要教育群众,更要教育干部;不仅要教育少数民族干部,更要教育汉族干部;不仅要教育一般干部;更要教育领导干部”。继续深入开展“三个离不开”和“四个维护”(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宣传教育,要根据各民族相互交往的特点,建立和完善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有效机制,要紧密结合各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际急需,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一步打牢构建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群众基础。

五、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干部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加强各民族的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关键是大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这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少数民族干部与本民族群众有着天然的、密切的联系,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发展起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少数民族干部的状况是衡量一个民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做好民族工作的骨干力量。毛泽东同志当年曾指出“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从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实现的”。在新时期,要把党的民族政策贯彻好、落实好,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好,不断推进民族地区的改革和建设各项事业的发展,必须把各民族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发展作为主题,不断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最终解决好民族问题,必须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把他们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④ 从我们新疆来说,按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各族干部队伍。继续强化政治标准,加强实践锻炼,把科学发展观正确的要求,贯穿到干部考查考核的具体实践中。高度重视和做好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工作,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善于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受各族群众拥护的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在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各民族干部要相互学习、彼此尊重、密切配合、顾全大局,齐心协力的造福各族人民,为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做出新贡献。⑤ 要把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级各类人才,作为一件管根本、管长远的大事来抓,努力扩大数量、大力提高素质,注重改善结构,更加重视在实践中培养使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干部保证。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宏伟事业。我们一定要不断加强各民族的的大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把各民族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为全力打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篇三:浅谈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浅谈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在共同创造辉煌灿烂文明的过程中,也创造了作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础的共同信念。这种共同信念,既基于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祖国、捍卫统一的历史事实,也基于56个民族相互依存、荣辱与共、共同发展凝聚而成的中华民族浓浓血脉。各族人民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同呼吸、共命运,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中华民族多元统一的文化格局。在这种文化格局里,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这种共有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提供了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的顽强生命力,表明了民族之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民族团结这样一种强烈的价值追求,反映了中华民族海内一家的民族心理和共同情结,体现了中华民族整体利益

篇二:浅析如何搞好民族团结与加快民族发展

一、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挥制度优越性

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关键的是要贯彻落实好《民族区域自治法》。要加大民族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各民族群众的法律意识,

增强遵守执行法律法规的自觉性。要从xx民族地区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全面贯彻落实自治法。要强化对法律实施的监督机制,明确监督主体,使《民族区域自治法》在xx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党和国家赋予民族自治地方的各项优惠政策,使xx少数民族和民族自治地方真正得到实惠。进一步完善配套性法规,建立和完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切实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利和合法权益,把一些行之有效的民族政策上升到法律法规的高度,使之更具有根本性、长期性和强制性,使民族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要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本身进行不断地充实、调整和完善,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做到与时俱进,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真正发挥出来,为巩固和发展xx和谐民族关系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建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xx是一个农业大区。农业人口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xx当前的基本区情。自治区成立五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区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少数民族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但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市居民和少数民族农民的收入差距扩大,制约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尚未完善,城乡差别越拉越大。全区党员干部对此应有清醒和深刻的认识。

面对xx的区情,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城乡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证人口占大多数的广大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如果我们忽视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切身利益,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我们的发展就不可能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无法落实。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更加自觉、主动地投身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尽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裕xx”的重要任务。xx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重点在

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因此,我们要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少数民族农村发展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xx”的重要基础。社会和谐离不开广大农村的和谐。虽然xx少数民族农村社会关系总体上是健康的和稳定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只有通过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少数民族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才能更有利于维护广大少数民族农民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的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造就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是农民自己的事业,需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积极性,必须提高农民素质。我们应依托当地主导产业加强对少数民族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实现剩余劳动力就业转移,提供面向市场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广大少数民族农民成为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较强就业能力的新型农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发展是基础。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基层政府应发挥指导

和服务职能。鼓励发展各种专业协会和经济合作组织,最大限度地把农民组织起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规模效益。充分发挥新经济合作组织的服务带动功能,提升化解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强农业新技术应用和新品种推广,着力培育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乡村经济能人和致富带头人,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加快建立乡村社会救助和保障体系,稳步提高少数民族社会、医疗保障水平。在加强xx自创的“五保村”建设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逐步提高供养、救助标准。就目前情况看,在边远民族地区全面推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条件还不完全具备,但在养老保障方面可以与计划生育政策相衔接,提高少数民族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补贴,将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保险相结合,逐步建立适合少数民族农村的社会 养老保险制度。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建设,重点改善少数民族村级卫生条件,对村级医务人员提供免费技术培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有好的基层带头人和领导班子。村干部都是民主选出的村里的能人,他们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起着重要的榜样示范作用。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族社区自治建设,适当提高村干部的误工补贴,加强干部教育和培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并完善监督机制。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组织者和实施者。要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建好优秀两委班子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抓手。通过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带动青年团员提高素质和能力,为少数民族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解决xx民族地区各种困难和问题的关键。我们要牢牢把握国家批准实施《xx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大好机遇,认真组织实施《xx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一2010)》、《xx兴边富民行动“十一五”规划》和《xx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着力把握发展规律,继续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人口较少民族、边境民族地区、特困民族地区发展步伐。努力在继续解放思想上迈出新步伐,在坚持改革开放上实现新突破,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在促进社会和谐上见到新成效,不断把民族地区各项事业推向前进,从而为建设xx新农村提供坚实的基础。

民族团结,科学发展,人才是基础,干部是关键。民族区域自治的巩固和完善,民族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各种民族矛盾与纠纷的最终解决,必须根据党的一贯方针,培养和造就一支德才兼备、密切联系群众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少数民族干部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他们来自本民族群众之中,与本民族成员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熟悉本民族的历史和现状,通晓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懂得本民族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易于了解本民族人民的疾苦和要求,对本民族有着天然的感情,在处理民族问题和纠纷中具有其他民族干部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他们是我们党做好民族工作的骨干力量。民族干部的状况又是衡量一个民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四、巩固和谐民族关系,实现xx各民族共同发展与繁荣

胡锦涛同志2008年春天在xx考察工作时作出了“要切实做好民族工作,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指示。我们要结合xx实际,贯彻落实好这一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一步促进xx各民族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维护祖国统一和南疆稳定。

当前,xx民族关系问题的焦点是各民族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少数民族地区落后的生产力状况之间的矛盾,而争取民族经济的平衡发展和平等利益则是其主要外在形式。从全区来看,因地理条件及历史、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存在东西部差距,各民族之间的生产力与商品经济发展水平出现差异大、层次多的特点。改革开放一方面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同时又拉大了地区间的经济差距,各民族生活水平反差较大,经济利益成为民族关系的

主要内容。民族地区这种经济发展上的不平衡,在民族干部和群众中产生了心理不平衡,构成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处理不好就形成为民族矛盾。

处理民族关系是一项理论性、政策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发展竞争空前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xx的民族关系又面临着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在这一新的形势下,应按照民族工作的特点和要求,选配那些理论基础好、政策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干部充实民族工作机构。民族工作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责任感,不仅要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还要深入了解xx区情。同时,还应具有灵活运用现代经济理论与方法的能力,在复杂的环境中具有较强的分析、判断、预测、应变和决策能力。

民族关系始终是xx的一种至关重要的社会关系。民族和谐始终是xx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民族工作的认识,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从xx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高度,从民族地区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高度,不断强化民族共同利益意识、相互依存意识和大局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和各族干部群众做好民族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不懈地加强和扩大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宣传教育,坚持不懈地在各族干部群众中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党的民族政策和新时期民族关系法规条例的宣传教育,并把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科学发展观教育有机统一起来,同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现阶段xx民族关系的新特点,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防止把民族工作形式化、格式化、简单化、口头化。积极从实际出发,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全心全意地为少数民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进一步发扬xx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凝聚各民族共同发展与繁荣的力量,实现xx各民族的和谐发展、科学发

展和永续发展。

篇三:如何搞好民族团结与民族发展

浅析如何搞好民族团结与民族发展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制度优越性

民族区域自治我国的一项政治制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的长治久安。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社会的任务。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关键的是要好《民族区域自治法》。要加大民族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教育,各民族的法律意识,

遵守法律法规的自觉性。要从XX民族地区,可行的措施,自治法。要强化对法律实施的监督机制,监督主体,使《民族区域自治法》在XX事业的发展中更大的作用。

要和党和赋予民族自治地方的优惠政策,使XX民族和民族自治地方真正实惠。配套性法规,和民族法律法规体系,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利和合法权益,把行之的民族政策上升到法律法规的,使之更性、长期性和强制性,使民族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的发展,要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本身地充实、和,赋予新的时代内容,与时俱进,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真正,为和发展XX民族关系强的制度保障。

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的是民族政策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学习钻研现民族政策,把民族政策用好、用足。要综合运用好更要运用好在投资、财政、税收、金融、产业发展、文化发展、民族民间文化保护、西部大开发、扶贫政策等对民族地区的优惠政策,XX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要制定自治区配套政策,着重在建设投资、财政补贴、资源开发等可行的措施,加大扶持,帮助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进步。要与时俱进,《民族区域自治法》,更多的政策支持;要制度的优越性,优先扶持民族自治县、民族乡人口较少民族发展,使民族感受到党和的关怀,共享发展。

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建好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是党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长治久安的战略措施,是在当前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担负和的一项使命。从1982年中共发出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开始,至今共发出了8个“一号文件”。建设小康社会,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最关键的问题是在农村,在农业,在农民。农村小康,就全国小康,农业现代化,就的现代化。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XX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根椐XX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了以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为品牌、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文化项目带动型——“阳朔模式”;以绣球和壮锦等民族文化产品为依托,使之项目化、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民族生态文化型——“靖西模式”;以发展民族民俗娱乐文化为,开态旅游、建设富裕家园的休闲文化旅游型——“恭城模式”;以农民自办文化节为载体,科技“搭车”引领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农业生态文化型——“北流模式”;本地农业资源、以文化知识致富型——“横县模式”。新农村建设模式的,是XX各族的,是农村生产生活模式的重大变革。应解放思想,发扬敢想敢干、勇于创新的XX精神,用的双手建设各民族美好家园。

XX是农业大区。农业人口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XX当前的区情。自治区成立五十年来,是改革开放,全区农业和农村了历史性的,民族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市居民和民族农民的收入差距,制约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尚未,城乡差别越拉越大。全区党员干部对此应有清醒和的认识。

面对XX的区情,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新农村,是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城乡发展是其的组成。科学发展观,人口占大多数的农民发展进程、共享发展。农民的愿望和切身利益,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的发展就不是可

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无法。应当认识建设新农村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自觉、地投身新农村建设,经济社会尽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建设新农村,是建设小康社会,“富裕XX”的任务。XX的小康社会建设在

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要建设新农村,民族农村发展进程。建设新农村,是“XX”的基础。社会离不开农村的。XX民族农村社会关系总体上是健康的和稳定的,但也不容的矛盾和问题。新农村建设,民族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才能更有利于民族农民的合法权益,农村的社会矛盾,农村的不稳定因素,为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建设新农村,造就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是农民的事业,需要农民的主体作用和性,农民素质。应依托当地主导产业对民族农民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剩余劳动力就业转移,面向市场的职业技能培训,使民族农民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较强就业能力的新型农民。

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发展是基础。在农业产业结构上,基层应和服务职能。鼓励发展专业协会和经济合作组织,最大限度地把农民组织起来,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效益。新经济合作组织的服务带动功能,提升化解市场风险的能力。农业新技术应用和新品种推广,着力培育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乡村经济能人和致富带头人,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建设新农村,要乡村社会救助和保障体系,稳步民族社会、医疗保障。在XX自创的“五保村”建设模式的基础上,社会救助制度,供养、救助标准。就情况看,在边远民族地区推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条件还不完全具备,但在养老保障可以与计划生育政策相衔接,民族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补贴,将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保险相,适合民族农村的社会


关于搞好民族团结和加快民族发展的几点思考》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2163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关于搞好民族团结和加快民族发

    浅析如何搞好民族团结与加快民族发展目录一、论文写作提纲·····························第2-3页二、论文正文(含内容摘要、关键词)······...

  • 关于搞好民族团结和加快民族发

    浅析如何搞好民族团结与加快民族发展目录一、论文写作提纲·····························第2-3页二、论文正文(含内容摘要、关键词)······...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