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寄扬州韩绰判官》教学案 正文

《寄扬州韩绰判官》教学案

2016-11-07 12:09:53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寄扬州韩绰判官》教学案

第六专题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寄扬州韩绰判官》

课前自主学习(学案)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品读古诗,想象诗中的景色,感悟作者对故人、故地的思念之情。

2、了解作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

杜牧是晚唐大家,诗、赋、古文均擅长,书画也精。他在诗歌上的艺术成就是以七绝最为人称道,诗写得感慨深切,情辞新秀,其次是七律。他的咏史怀古诗有一种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诗受杜甫、韩愈影响较深。总体上说,杜诗是以明丽的意象和俊逸的风骨,加上他特有的历史感所形成的诗的深远开阔的视野,构成了一种特殊境界。与李商隐齐名,也称“小李杜”。有诗文集《樊川文集》。

2.相关知识

十年一觉扬州梦

淮南节度使牛僧孺镇守扬州时,辟杜牧为掌书记。杜牧在扬州颇好游宴,纵情声色。当他接到任命调离扬州时,他的幕主牛僧孺给他饯行。席间,牛僧孺取出一个大盒子,交给杜牧。杜牧打开一看,里面全是牛之手下关于杜牧行踪的报告,写着:“某年某日,杜书记在某处宴饮(或在某妓院歇宿)。”杜牧看了,很是惭愧。牛僧孺劝他不要因为生活小节而影响将来的事业。杜牧听了,很是感激。离开扬州,写下了《遣怀》诗以纪念扬州生活: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3.文题背景

唐代的扬州,是闻名海内外的大都市,很多文人墨客都特别向往,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诗句“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明月在扬州”“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对于扬州,杜牧的感情是复杂的。他早年仕途失意,曾十年浪迹江南,扬州是他呆得最多的地方。他在那里游山玩水,出入寺院,自得其乐,还进出秦楼楚馆,倚红偎翠,以酒为伴,过着放浪形骸的生活。扬州是他潦倒江湖而不堪回首的地方,但也是他享受生活、饱览江南名胜与美女的所在。

此诗是杜牧被任为监察御史,由淮南节度使幕府回长安供职后所作,具体写作时间约在公元835年(唐文宗大和九年)秋或836年(开成元年)秋。 “性疏野放荡”的杜牧,在这样的环境中,常出没于青楼倡家,有不少风流韵事,韩绰在这方面是他同道,所以回到长安后写诗寄赠。

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青山/隐隐/水/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

青山隐隐约约,绿水远远流淌,秋天快要过去了,可江南的草木还没有凋落。明月映照着二十四桥,你又在何处听美人吹箫?

检查旧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绰绰有余( )绰起( )迢迢( ) .....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青山隐隐 水迢迢玉人 二十四桥...悉心导入

扬州自古繁华,而鼎盛在中唐,“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其盛况亦见于唐人姚合诗《扬州春词三首》之三:“春风荡城郭,满耳是笙歌。”“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望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张祜《纵游淮南》)当时还有人把“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当作人生的追求目标。杜牧更是在扬州写下多首诗歌来赞叹扬州的繁华: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诗人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

问题导学

1.读了课题,你能发现哪些信息?

2.“隐隐”“迢迢”叠词用得很好,请试分析。

3. “秋尽江南草未凋”一句是否显得多余?为什么?

4. “二十四桥”“玉人”如何理解?

5.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中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体验探究

有人说岳飞是民族英雄,也有人说岳飞只是忠君而已,你如何看待岳飞形象?结合《满江红》谈谈你的看法。

交流整合

从内容和艺术两个角度总结《满江红》。(讨论交流形成答案)

1. 阅读下面几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声声慢(节选)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雨巷(节选)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1) 这三首诗词都写了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一个经典意象“江南雨”。请你根据对这

三首诗词的理解,说说中国传统文学中“江南雨”有何特点。

(2) 请具体说明这三首诗词描写“江南雨”各自所包含的感情的具体内容。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浦途中

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注】??秋浦,即今安徽贵池。?本诗写于884年,诗人由员外郎外放黄州刺史后改调池州(今贵池)。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由哪些景物构成?请简要叙述。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问题导学参考答案:

1.①知道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给在扬州作判官的韩绰的一首诗。

②从一个“寄”字,我读出了已经离开扬州的杜牧对朋友韩绰的思念之情。

2.“隐隐”“迢迢”两对叠字,不但写出了隐隐约约的青翠山峦、悠长邈远的江东水流等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而且隐约暗示着诗人与朋友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流露出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

3.“秋尽”说明已经是晚秋了。虽然已经到了晚秋,但是江南的草木还没有掉落。杜牧当时是被调到北方任职。北方的晚秋时节,秋风四起,树叶已经飘落,给人一种萧条之感。而此时的江南风光依旧。诗人之所以这样写,就是因为心理上已经有了强烈的反差。由于环境的对比,让诗人更加思念故地的朋友。所以,这一句不多余。

4.二十四桥,一说扬州城里原有二十四座桥,一说即吴家砖桥,因古时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箫于桥上而得名。“玉人”,既可借以形容美丽洁白的女子,又可比喻风流俊美的才郎。从寄赠诗的作法及末句中的“教”字看来,此处玉人当指韩绰。

5.在那月朗星稀的夜晚,此时此刻,韩绰你在二十四桥中的哪一桥上教歌女伎倡们吹箫作乐、流连忘返呢?这幅用回忆想像织成的月明桥上教吹箫的生活图景,不仅透露了诗人对扬州繁华景象,令风流才子们醉心不已的生活的怀恋,而且借此寄托了对往日旧游之地的思念,重温了彼此同游的情谊;既含蓄地表现了对友人的善意调侃,又对友人现在的处境表示了无限欣慕。

体验探究参考答案:

作品大约写于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前后。岳飞此时约三十岁左右。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震撼人心的爱国之词。词中表现了这位英雄勇赴国难、气吞山河的豪情壮志。上片写作者要为国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下片承接上片,表现了岳飞对“还我山河”的决心和信心。读了这首词,仿佛看到了这位中兴名将,横槊立马,驰骋中原,英勇杀敌的光辉形象。

文如其人,《满江红》(怒发冲冠)一向被人们认为是岳飞的代表作品,是一首充满爱国豪情的战歌。这首词写得感情激荡,气势磅礴,音调高亢,一气呵成,很有感染力。当然,词中流露出的忠君思想,是岳飞思想境界的局限,也是当时爱国诗人的共同局限。

交流整合答案: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激励人心的爱国词。本词的内容充满了对敌寇的痛恨,对国家的热爱。全词风格粗犷,音调激越,感情奔放,气势恢宏。它表达的是作者的豪情壮志,同时也是当时人民奋起杀敌的愤怒的吼声。

从艺术上看,本词感情激荡,气势磅礴,风格豪放,结构严谨,一气呵成,有着强烈的感染力。

课后巩固检测参考答案:

1、(1)江南雨的特点:细密、轻柔、朦胧、淡雅、令人惆怅。

(2)三首诗中江南雨所含的不同感情:杜牧:羁旅情愁,行人思家之凄迷之情;李清照:国破家亡之孤寂与伤感;戴望舒:理想无法实现之苦闷彷徨,之心绪茫然。或:杜牧的江南雨是表达对亡去亲人的思念之情。雨寄托了对亲人的无限思念。李清照的江南雨寄托的

国破家亡的孤独、伤痛之情。戴望舒的江南雨寄托的是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以及求而不得的迷茫之情。

2.(1)本诗描绘了一幅山程水驿、风雨交加的羁旅独行图。景物有:萧瑟的秋雨,淅沥的溪风,幽僻的山路,摇曳的蒲苇。

(2)①借“鸿雁”传递了自己对家人、故乡浓浓的思念之情。②故设疑问,表达了诗人羁旅独行的寂寞与惆怅。③表达了诗人宦途的坎坷艰辛与无奈。

篇二:【学案导学设计】2015高中语文 专题六 寄扬州韩绰判官导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寄扬州韩绰判官

一、诗人名片

杜牧是晚唐大家,诗、赋、古文均擅长,书画也精。他在诗歌上的艺术成就是以七绝最为人称道,诗写得感慨深切,情辞新秀,其次是七律。他的咏史怀古诗有一种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诗受杜甫、韩愈影响较深。总体上说,杜诗是以明丽的意象和俊逸的风骨,加上他特有的历史感所形成的诗的深远开阔的视野,构成了一种特殊境界。与李商隐齐名,也称“小李杜”。有诗文集《樊川文集》。

二、诗词故事

十年一觉扬州梦

淮南节度使牛僧孺镇守扬州时,辟杜牧为掌书记。杜牧在扬州颇好游宴,纵情声色。当他接到任命调离扬州时,他的幕主牛僧孺给他饯行。席间,牛僧孺取出一个大盒子,交给杜牧。杜牧打开一看,里面全是牛之手下关于杜牧行踪的报告,写着:“某年某日,杜书记在某处宴饮(或在某妓院歇宿)。”杜牧看了,很是惭愧。牛僧孺劝他不要因为生活小节而影响将来的事业。杜牧听了,很是感激。离开扬州,写下了《遣怀》诗以纪念扬州生活: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三、文题背景

杜牧于大和七年至九年曾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中做推官,后转为掌书记。《寄扬州韩绰判官》这首诗作于他离开江南以后。扬州之盛,历代诗人们为它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韩绰是杜牧友情笃深的好友,杜牧集中赠他的诗共有两首,另一首是《哭韩绰》。

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

提示 杜牧擅长绝句,常能用这类小诗写景抒情,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表达真挚的情思和深邃的意境。这首七言绝句,正是诗人用他那爽朗、峭拔、俊丽的语言,抒发了对旧日扬州和故友的思念之情。诗写得情真韵美。

二、悟读,诗情画境

“青山隐隐水迢迢”的扬州,“秋尽江南草未凋”的时节。水仙

已乘鲤鱼去,一夜芙蕖红泪多。总会有些人,有些爱,是生命的阻滞,

一生也无法翻越。风流多情的杜牧,还有貌比潘安的韩绰,于明月下

的二十四桥,夜夜欢歌,也留下了几多让女子断肠的诗篇。

三、品读,鉴赏评析

1.想一想,诗人在这首诗里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案 本诗意境的营造,是通过意由境生的方法来实现的,即所谓的“触景生情”。诗人状写的虽然不是眼前之景,但由于他有过一段在扬州风流浪漫的生活经历,所以虽是遥想也如在目前。青山隐隐,绿水如带,这是远景;明月之下,二十四桥,玉人吹箫,这是近景;秋尽江南,风景依旧,箫声悠扬婉转;此时此刻,此景此情,无不使人浮想联翩。诗人本来是探问朋友的近况,却故意用玩笑的口吻调侃对方,遥想韩绰在此秋尽之时,每夜在何处教歌妓吹箫。这种调侃中也流露出诗人自己对“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感喟,这也使诗歌平添了更多韵味。

2.说说“青山隐隐水迢迢”中两个叠词“隐隐”、“迢迢”的表达作用。

答案 “隐隐”和“迢迢”这一对叠词,一方面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另一方面隐约暗示着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那抑扬的声调中仿佛还荡漾着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

3.试赏析“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两句。

答案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两句点出寄赠之意,趁此表现出扬州特有的美景佳胜和自己对它的怀念遥想。诗人将回忆之处集中到“二十四桥明月夜”,因为此景最能集中体现扬州风光的繁华独绝、浪漫美丽。二十四桥,是唐代扬州城内桥梁的总称,所谓“二十四桥明月夜”将活动场所集中在小桥明月,更加突出扬州的“江南”水乡的特点。杜牧在牛僧孺幕中的两年中,经常于夜间到十里长街一带过着诗酒流连、风流放纵的生活。当时韩绰想必也常与诗人一起游赏。诗人设问:此时此刻,你在二十四桥中的哪一桥上教歌女们吹箫作乐而流连忘返呢?“何处”表现了想像中地点不确定的特点,且以问语隐隐传出悠然神往的情状。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扬州禅智寺

杜 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注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杜牧的弟弟患眼病寄居扬州禅智寺。当时,杜牧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洛阳,得知消息,即携眼医石生赴扬州探视。唐制规定:“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杜牧因假逾百日而离职。

(1)此诗着意写禅智寺的什么特点?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这个特点的?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答案 写出禅智寺静寂的特点。

角度及分析:①以动即“蝉噪”反衬出禅智寺的静,静中见闹,闹中见静,秋雨秋风则烘托出禅智寺的冷寂;②从视觉角度写静,青苔、白鸟,似乎是所见之物,信手拈来,却使人倍觉孤单冷落;③从明暗的变化写静,于浓阴暮霭的幽暗中见静,“斜阳下小楼”,从暗中见明来反补一笔,颇得锦上添花之致。透过暮霭深树,看到一抹斜阳的余晖,使人觉得禅智寺冷而不幽,幽而不暗。然而,这毕竟是“斜阳”,而且是已“下小楼”的斜阳。这种反衬带来的效果却意外地幽,格外地暗,分外地静。

(2)联系全诗,简析首尾两句的表现手法,并简述这两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案 首句的“蝉噪”和末句的“歌吹”都是写声写动,目的是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以乐衬哀,这种对照和反衬,更突出了诗人孤独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

篇三:寄扬州韩绰判官学案

《扬州韩绰判官》

主备人:任 娟 审核人:备课组长:惠晓丽

【学习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能借助注释,课后练习,展开想象,理解诗句意思,感受优美的意境,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

的深厚友谊.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感受优美的意境,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背景介绍】

唐代的扬州,是闻名海内外的大都市,很多文人墨客都特别向往,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诗句“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明月在扬州”“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对于扬州,杜牧的感情是复杂的。他早年仕途失意,曾十年浪迹江南,扬州是他呆得最多的地方。他在那里游山玩水,出入寺院,自得其乐,还进出秦楼楚馆,倚红偎翠,以酒为伴,过着放浪形骸的生活。扬州是他潦倒江湖而不堪回首的地方,但也是他享受生活、饱览江南名胜与美女的所在。

这首诗当作于诗人离开江南之后。诗人想念友人,很关心友人近期的状况,充满了深厚的情意。

【整体感知】

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画面

【合作探究】

1、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

2、诗人为什么如此强烈地思念扬州好友呢?

3、诗歌中的景象是实写还是虚写?思念朋友的情感,明看一句也没有,却暗含其中,请做 分析。

【名句赏析】

1.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2.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预习疑惑】

【随堂练习】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1、这首词表现了什么人的什么情感?

2、文字以少胜多,用一字而神态毕现,境界全出,叫炼字;使思想出众,句意警人,叫炼意。古人评诗,有“炼字不如炼意”的说法。请选出词中炼字或炼意的一个例子并作简析。


《寄扬州韩绰判官》教学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2001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寄扬州韩绰判官》教学案
相关文章
  • 《寄扬州韩绰判官》教学案

    《寄扬州韩绰判官》教学案第六专题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寄扬州韩绰判官》课前自主学习(学案)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品读古诗,想象诗中的景色,感悟作者对故人、故地的思念之情。2...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