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睑缘炎,名词解释 正文

睑缘炎,名词解释

2016-11-07 09:37:53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眼科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重点

视野:视野是指眼向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相对于视力的中心视锐度而言,反映了周边视力

视路:指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对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径路,在临床上指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路径

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后极部有一个无血管凹陷区,解剖上称为中心凹,临床上称为黄斑,乃由于该区含有丰富的黄色素而得名。其中央有一小凹,解剖上成为中心小凹,临床上称为黄斑中心凹

等视线:视岛上任何一点的垂直高度即表示该点的视敏度,同一垂直高度各点的连线称为视岛的等高线,在视野学上称为等视线

调节Accommodation为了看清近距离目标,需增加晶状体的曲率,从而增强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离物体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这种为看清近物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称为调节

屈光不正:Ametropia(refractive error)当眼在调节松弛的状态下,来自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的屈光作用,不能在黄斑中心凹形成焦点,此眼的光学状态称即一般所说的屈光不正

正视: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一般认为来自5m以外)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集,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正视

远视:当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聚集在视网膜之后为远视

近视: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为近视

弱视:Amblyopia在视觉系统发育期,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视觉细胞的有效刺激不足,从而造成矫正视力低于同龄正常儿童,一般眼科检查未见黄斑中心凹异常。

斜视:Strabismus 由于中枢管制失调,眼外肌力量不平衡,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视轴呈分离状态,其中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偏离目标,称为斜视

老视: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的功能逐渐减低,从而引起眼的调节功能逐渐,这种由于年龄增长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减弱,称为老视

散光astigmatism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形成两条焦线或弥散斑的屈光状态称为散光

拮抗肌antagonist同一眼作用方向相反的眼外肌

协同肌synergist同一眼向某一方向注视时具有相同运动方向的肌肉

配偶肌yoke muscles向某一方向注视时,双眼具有相同作用的一对肌肉

瞳孔直接对光反射:光线照射一侧眼时,引起两侧瞳孔缩小的反应,称为瞳孔对光反射。光照侧的瞳孔缩小,称为瞳孔直接光反射。

睫状充血:是指位于角膜缘周围的表层巩膜血管的充血,是急性前葡萄膜炎的一个常见体征,但角膜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也可引起此种充血。

电光性眼炎(雪盲):电焊、高原、雪地及水面反光可造成眼部紫外线损伤,称为电光性眼炎或雪盲。

黄斑:在眼底视神经盘的颚侧0.35cm处并稍下方,处于人眼的光学中心区,是视力轴线的投影线。

weiss环:玻璃体与视网膜完全脱离开后,在视网膜前出现一个絮状的半透明环形物,标weiss环。

睑腺炎/麦粒肿hordeolum是化脓性细菌进入眼睑腺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炎症

睑板腺囊肿/霰粒肿chalazion是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

睑缘炎blepharitis睑缘表面、睫毛毛囊及其腺体组织的亚急性或慢性炎症

细菌性结膜炎bacterial conjunctivitis患者眼部有不同程度的结膜充血和结膜囊脓肿、粘液性或粘脓性分泌物 沙眼trochoma 由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

翼状胬肉:一种慢性结角膜病变,因其形似昆虫的翅膀故名。

角膜营养不良:角膜营养不良是一组少见的遗传性、双眼性、原发性的具有病理组织特征改变的疾病,与原来的角膜组织炎症或系统性疾病无关

角膜云翳:角膜炎时,若浅层的瘢痕性混浊薄如云雾状,通过混浊部分仍能看清虹膜纹理

角膜白斑:角膜溃疡区上皮愈合,前弹力层和基质层的缺损处由瘢痕组织填充,如瘢痕厚而呈瓷白色的混浊,不能透见虹膜者称为角膜白斑。

角膜后沉着物KP:炎症细胞渗出物及脱失的色素等随房水对流,由于循环时温差的关系,靠近虹膜侧房水流动向上,靠近角膜侧房水流动向下,炎症细胞等可沉着于角膜后壁,形成尖端向角膜中心的三角形排列,称为角膜后沉着物。

睑内翻:是指眼睑,特点是睑缘向眼球方向卷曲的位置异常。

前房角:位于周边角膜与虹膜根部的连接处。可见到:Schwalbe线、小梁网和Schlemm管、巩膜突、睫状带和虹膜根部。 眼球穿通伤:锐器造成眼球壁全层裂开,称为眼球穿通伤。

眼球贯通伤:钝器或高速飞行的金属碎片刺透眼球壁为眼球贯通伤。

眼表:是指参与维持眼球表面健康的防护体系中的所有外眼附属器。包括上、下睑缘间的全部粘膜上皮。 流泪:泪液分泌增多,排出系统来不及排走而流出眼睑外。

泪溢:排出受阻,泪液不能流入鼻腔而溢出眼睑之外,称为泪溢。

泪膜tear film覆盖于眼球表面的一层液体,从外到内为水样层、酯质层、粘蛋白层

泪膜破裂时间:(BUT)方法是在结膜囊内滴入荧光素纳溶液,被检者瞬目几次后平视前方,测量者在裂隙灯的钴蓝光下用宽型裂隙光带观察,从最后一次瞬目后睁眼至角膜出现第一个黑斑即干燥斑的时间为泪膜破裂时间。 干眼症: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总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引起眼表病变为特征的多种病症的总称。

房水闪辉:炎性渗出物进入房水,在裂隙灯窄光带斜照下,可见闪光及渗出颗粒在浮动,这种现象称为房水闪辉。 白内障cataract晶状体透明度降低或者颜色改变所导致的光学质量下降的退行性改变

上睑下垂:由于提上睑肌功能不全或丧失,或其他原因所致的上睑部分或全 部不能提起,遮挡部分或全部瞳孔者称上睑下垂。

角膜葡萄肿Corneal staphyloma Corneal staphyloma指角膜部位包含虹膜的组织向前异常隆凸

真性小眼球nanophthalmos是胎儿发育过程中眼球在胚胎裂闭合以后停止发育,眼球体积较正常者小而无其他先天畸形。

相对性传入性瞳孔障碍RAPD/MarcusGunn瞳孔 譬如左眼传入性瞳孔障碍时,用手电筒照健眼时,双眼瞳孔缩小,患眼瞳孔由于间接反射而缩小;随后移动手电筒照在左(患)眼上,双眼瞳孔不缩小或轻微收缩,因左眼传入性瞳孔障碍;以1秒间隔交替照射双眼,健眼瞳孔缩小,患眼瞳孔扩大。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以双侧肉芽肿性全葡萄膜炎为特征的疾病,常伴有脑膜刺激征、听力障碍、白癜风、毛发表白或脱落

Behcet病 是一种以复发性葡萄膜炎、口腔溃疡、皮肤损害和生殖器溃疡为特征多系统受累疾病

Fuchs异色性虹膜睫状体炎/Fuchs综合征 是一种主要累及单眼的慢性非肉芽肿性虹膜睫状体炎。Reiter综合征:以无菌性尿道炎、眼结膜炎和多发性关节炎为基本特征,可察有皮肤粘膜及其它器官病变,发病前常有发热,多见于成年男性。

交感性眼炎Sympathetic opthalmia指发生于一眼穿通伤或眼内手术后的双侧肉芽肿性葡萄膜炎,另一眼也发生同样性质的葡萄膜炎(受伤眼被称为诱发眼,另一眼被称为交感眼)

眼缺血综合征:眼缺血综合征是由慢性严重的颈动脉阻塞或狭窄所致脑和眼的供血不足而产生一系列脑和眼的临床综合征。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 为供应视盘刷板前区及刷板区的睫状后血管的小分支发生缺血,致使视盘发生局部的梗塞,它以突然视力减退,视盘水肿及特征性视野缺损为特点的一组综合征。

青光眼Glaucoma是一组以视神经凹陷性萎缩和事业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恶性青光眼malignant glaucoma又称睫状环阻滞性闭角青光眼,此类房角关闭源于晶体状后的压力,该压力推挤晶体虹膜隔前移,导致整个前房变浅,房角关闭。

正常眼压青光眼:部分病人眼压在正常范围,却发生了青光眼典型的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

房角后退性青光眼:少数病人房角后退较广泛,在伤后数月至数年,因房水排出受阻发生继发性青光眼。 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简称眼压,是眼球内容物作用于眼球壁的压力。正常人眼压值是10-21mmHg。

高眼压症:临床上,部分人眼压虽以超越统计学正常上限,但长期随访并不出现视神经、视野损害、房角开放。 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分离

视网膜震荡:指在挫伤后,后极部出现的一过性视网膜水肿,视网膜变白,视力下降,受打击部位传送的冲动波损伤外层视网膜,色素上皮受损,屏障功能破坏,细胞外水肿,使视网膜混浊,视力可下降至0.1。3~4周后水肿消退后,视力恢复较好。

视网膜挫伤:有些存在明显的光感受器损伤,视网膜外层变性坏死,黄斑部色素紊乱,视力明显减退,严重可伴视网膜出血。

成年人眼球前后径约为24mm。

眼球壁分为:外层为纤维膜,中层为葡萄膜,内层为视网膜。 角膜组织学上从外向内分为: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其中可再生的有:上皮细胞层,后弹力层。 角膜缘是角膜和巩膜的移行区,是前房角及房水引流系统所在位置 巩膜厚度各处不同,眼外肌附着处最薄,视神经周围最厚。 葡萄膜又称血管膜、色素膜,富含黑色素和血管;有营养、遮光和调节屈光作用 脉络膜组成:外侧的大血管层,中间的中血管层,内侧的毛细血管层。

瞳孔:虹膜的中央有1个2.5-4mm的圆孔称为瞳孔。 眼球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与角膜并称为屈光介质

眼睑从外向内分为5层:皮肤层,皮下组织层,肌层,睑板层,结膜层。 结膜分为三部分:睑结膜,球结膜,穹窿结膜。

每只眼有6条眼外肌,4条眼直肌和2条斜肌。

泪道检查方法有 染料试验,泪道冲洗,泪道探通,影像学检查 睫状肌麻痹剂是治疗急性前葡萄膜炎的必需药物,目的是防止和拉开虹膜后黏连,避免并发症;解除睫状肌、瞳孔括约肌的痉挛,以减轻充血、水肿及疼痛 第一眼位又称原在位,双眼注视正前方时的眼位

房水循环途径:睫状体产生→进入后房→越过瞳孔到达前房-再从前房角的小梁网进入Schlemm管→然后通过集液管和房水静脉→汇入巩膜表面的睫状前静脉→回流到血液循环。

睑腺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临床表现:1.患侧眼睑红肿,疼痛,硬结,压痛 治疗:1.局部热敷,促进眼睑血液循环,炎症消散

2.同侧耳前淋巴结肿大,压痛 2.局部滴用抗生素眼水

3.反应性球结膜水肿 3.症状重者全身应用抗生素

4.2~3天后脓肿局限,形成黄色脓点 4.脓肿形成后切开排脓

5.眼睑蜂窝织炎,伴发热,寒战,头痛等全身表现

睑板腺囊肿的定义、临床表现和治疗

定义: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症 治疗:1.小而无症状的睑板腺囊肿无需治疗,自行吸收

临床表现:1眼睑皮下肿块,无疼痛及压痛,无急性炎症征象 2.大者可通过热敷,注射糖皮质激素促其吸收 2相应的睑结膜面呈紫红色 3.如不能消退,应在局麻下手术切除

3肿块较大可压迫眼球,产生散光而视力下降

4可自行吸收或破溃

5继发感染,临床类似内麦粒肿

慢性泪囊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

病因:鼻泪管狭窄或阻塞,泪液滞留于泪囊内,伴细菌感染多见肺炎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临床表现:1.泪溢治疗:1.药物治疗,抗生素滴眼液4-6次/天

2.结膜充血,皮肤湿疹2.手术治疗,开通阻塞的鼻泪管

3.压迫泪囊区,有黏液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

4.冲洗泪道,冲洗液自上下泪小点返流,并有黏液脓性分泌物

5.并发细菌性角膜溃疡或化脓性眼内炎

干眼病的症状、体征、诊断及治疗

症状:干涩、异物感、视疲劳、烧灼感、畏光、视物模糊和视疲劳

体征:球结膜血管扩张,泪河变窄或中断

睑裂区角膜上皮不同程度点状脱落,缺损区荧光素着染

晚期可出现视力障碍

诊断:通常根据症状、泪膜不稳定、眼表面上皮细胞的损害和泪液的渗透压增加4方面指标

治疗:明确并消除病因是最佳治疗方法;缓解症状是治疗的主要目标

沙眼急性期和慢性期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临床表现:急性期:症状:眼红,眼痛,异物感,流泪,黏液脓性分泌物。

体征:睑结膜乳头增生,穹隆布满滤泡,偶有耳前淋巴结肿大

慢性期:症状:异物感,不适感

体征:结膜肥厚,乳头增生,滤泡形成,结膜瘢痕,角膜血管翳、溃疡,角膜缘滤泡,Herbert

小凹

诊断:1.上睑结膜5个以上滤泡2.典型的睑结膜斑痕3.角膜缘滤泡或Herbert小凹4.广泛的角膜血管翳

角膜炎病理变化过程

1.浸润期:致病因子侵袭角膜,引起角膜缘血管网充血,炎性渗出液及炎症细胞随即侵入病变区,形成局限性灰白色浑浊灶2.溃疡形成期:浸润区角膜组织发生变性、坏死,坏死组织脱落形成角膜溃疡3.炎症消退期4. 愈合期三种病理生理①角膜云翳:浅层的瘢痕性混浊薄如云雾状,通过混浊部分仍能看清后面虹膜纹理 ②角膜斑翳:混浊较厚略白色,但仍可透见虹膜者③角膜白斑:混浊很厚呈瓷白色,不能透见虹膜者

春季角结膜炎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病因:不明.属1型变态反应性结膜炎

临床表现:症状:奇痒,角膜受累时出现流泪,畏光,异物感等.

体征:结膜充血,粗大的乳头呈铺路石样,反复发作,不留瘢痕

角膜缘黄褐色胶样增厚,上方角膜缘显著

弥漫性上皮性角膜炎,浅表角膜溃疡,遗留角膜瘢痕

表层巩膜炎和结膜炎、巩膜炎的鉴别

白内障的分类

1.按病因分年龄相关性、外伤性、并发性、代谢性、中毒性、辐射性、发育性和后发性

2.按发病时间分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

3.按晶体混浊情况分点状、冠状和绕核性

4.按晶体混浊部位分皮质性、核性和囊膜下

5.按晶体混浊程度分初发期、膨胀期、成熟期和过熟期

皮质性白内障的分期及各期的临床表现

1.初发期:皮质内出现空泡、水裂、板层分离、赤道部楔形混浊呈轮辐状、不影响视力

2.膨胀期(末成熟期):不均匀混浊、晶体膨胀,虹膜膨隆、前房变浅、房角堵塞继发青光眼;视力明显减退,眼底

难以看清

3.成熟期:全周均匀混浊、虹膜投影消失、晶体体积复原、前房深度如下,视力光感或眼前手动,眼底不能窥入

4.过熟期:体积小、囊膜皱缩、前房深、虹膜震颤、皮质液化、核下沉、视力突然提高。晶体过敏性眼内炎、晶体溶解性青光眼 、晶体脱位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不同临床分期

1.临床前期:一眼急性发作被确诊后,具备解剖变异的另一只眼(前房浅,虹膜膨隆,房角狭窄)眼球解剖变异

2.先兆期:一过性或反复多次的小发作,多在傍晚突感受雾视、虹视、可伴患侧额部疼痛或鼻根部酸胀(历时短暂,可自行消退)

3.急性发作期:症状:剧烈头痛、眼痛、畏光、流泪,视力严重减退,常降到指数或手动,可伴有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4.间歇期:有明确小发作史;房角开放或大部开放;不用药或单用少量缩瞳剂,眼压能稳定在正常水平

5.慢性期:急性大发作或反复小发作后;房角广泛粘连,小梁功能遭受严重损害;眼压中度升高;青光眼视盘凹陷;视野缺损

6.绝对期:高眼压持续过久,眼组织遭严重破坏;视力已降至无光感,无法挽救的晚期病例;可因眼压过高或角膜变性而剧烈疼痛

前葡萄膜炎的分类、临床表现、并发症

分类: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前部睫状体炎

临床表现:症状: 眼痛、畏光、流泪、视物不清。 并发症:1、并发性白内障:主要为后囊下混浊

体征:1、充血(睫状和混合) 2、继发性青光眼:

2、角膜后沉积物(尘状、羊脂状、中等大小) 3、低眼压和眼球萎缩

3、房水闪辉

4、房水细胞(炎症细胞运动、假性积脓)

5、虹膜改变(水肿、后粘连、前粘连、膨隆)

6、瞳孔改变(缩小、后粘、变形、闭锁、膜闭)

7、晶体改变(色素)

8、眼后段改变(黄斑囊样水肿、视盘水肿)

玻璃体出血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临床表现:飞蚊症,视力无影响,玻璃体内细小混浊点或漂浮物

视力明显下降,玻璃体内高度混浊,眼底无红光反射,玻璃体内大量红细胞或血块

另一眼底可有原发病改变

治疗:治疗原发病 药物:止血药,透明质酸酶,尿激酶

促进血液吸收的药物:云南白药

手术:单纯出血3~6个月以上不吸收

合并视网膜脱离应及早手术

视网膜的主要病变包括哪些

1.视网膜水肿:细胞性水肿,动脉栓塞。细胞外水肿,内皮细胞渗出增加,黄斑水肿。

2.视网膜渗出:硬性:毛细血管病变,水肿后脂质沉着,呈点状,斑块絮状:神经纤维层微小梗塞,棉絮状,羽毛。

3.视网膜出血:深层:位于外从状层和内核层之间。小圆点状,暗红色,糖网病。浅层:神经纤维层,线状、条状、火焰状,鲜红。高血压,中央静脉栓塞。网膜前:浅层大量网膜内界膜与玻璃体后界膜之间。半月形,液平面,硬膜下出血、珠网膜下腔出血。玻璃体:视网膜新生血管性出血

4.视网膜新生血管:大面积血管闭塞,缺氧,新生血管增生,长入玻璃体,新生血管膜,视网膜静脉阻塞,糖网病。

5.色素上皮改变:色素脱失、紊乱、迁移,脉络膜新生血管,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生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临床表现:症状:单眼,无痛性,视力锐减(数秒内),一过性黑朦。

体征:眼底:动脉细或银丝状、节段状。

网膜灰白色,水肿。

黄斑,“樱桃红色”。

瞳孔:直接光反射消失,间接存在。

治疗1.降低眼压(压眼球、口服降眼压药)

2.扩张血管(静脉、吸入、含化、球后、口服)

3.吸O2 (混合氧)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临床表现

症状:视物不清、变暗、变小、变色、变形,视力减退

篇二:眼科名词解释

轴性近视 指眼轴较长而眼的屈光力轴性近视:是指眼轴较长而眼的屈光力正常,这种近视最多见

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常有裂孔存在,故又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多见于中老年人,大多数患者有近视。发病诱固有视网膜周边的格子状和囊样变性、玻璃体液化、萎缩和收缩引起玻璃体后脱离,这些诱固又和年龄、遗传、近视、外伤、无晶体等固素有关。玻璃体的牵引在发病机制上更显得重要正常,这种近视最多见。

青光眼斑: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晶状体前囊下有时可见小片状白色混浊,称为青光眼斑。

泪溢:泪液排出受阻,这种流泪称为泪溢。

屈光性近视:是指眼轴正常但眼的屈光力增强。产生眼屈光力增强的原固,除角膜弯曲度大(如圆锥角膜)、晶体弯曲度增大(如白内障)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固是眼调节痉挛,调节痉挛与用眼过度有关。这种近视属假性近视。它是目前青少年中常见的一 种近视。

瞳孔闭锁:虹膜在360℃范围内粘连,称为瞳孔闭锁。多见于前葡萄膜炎。

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是由于原始玻璃体没有退化所孔。大多为单眼发病,视力较差。有前部型和后部型。

Horner-Trantas结节:在部分春季角结膜炎急性期的患者可在角膜缘见到白色的结节,由变性的嗜酸性粒细胞和上皮细胞组成。 角膜葡萄肿:角膜溃疡穿孔后,部分虹膜脱出,在愈合过程中角膜褊组织中嵌有虹膜组织,在高眼压的作用下,混杂有虹膜组织的角膜褊膨出,形成紫黑色隆起,其状如葡萄,称为角膜葡萄肿。

巩膜葡萄肿:由于巩膜变薄,在眼内压作用下,变薄的巩膜以及深层的葡萄膜向外扩张膨出,并显露出葡萄膜颜色而呈蓝黑色,称为巩膜葡萄肿。

Weiss环:玻璃体后脱离时,由于玻璃体与视盘边缘有紧密的粘连,分离后在视网膜前出现一个如视盘大小的环形混浊物,称为Weiss环。

角膜瘘:角膜溃疡穿破后,若穿破口位于角膜中央,由于房水不断流出,孔穿孔区不能完全愈合,形成角膜瘘。

Bitot斑:由于维生素A缺乏所孔的角膜软化症时,随病情发展,球结膜失去正常的光泽和弹性,结膜色调污暗,在内外恻球结膜上,可见典型的基底朝向角膜缘的三角形泡沫状上皮角化斑。

圆锥角膜:是一种先天性角膜发育异常,表现为角膜中央部进行性变薄向前呈圆锥状突出。

膜性白内障:是指先天性全白内障的晶状体纤维在官内发生退行性变时,白内障内容糊全部液化,逐渐被口及收而形成膜性白内障。前后囊膜接触机化,两层囊膜可可夹有残留的晶状体纤维或上皮细胞,使膜性白内障呈厚薄不匀的混浊。

继发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多无裂孔存在。主要是由于眼的严重炎症、眼部或全身循环障碍、脉络膜或眶部肿瘤等造成。如果病固得到控制,脱离视网膜多可以复位。

角膜小滴:Fuch角膜内皮营养不良早期,可见角膜后弹力层有散在的灶性增厚。

后发性白内障:是指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或外伤性白内障部分皮质口及收后所形成的晶状体后囊膜混浊。

Herbert小结:沙眼患者角膜缘滤泡发生褊化改变形成的小凹陷。

虹膜膨隆:是指虹膜后粘连广泛,前后房交通受阻,房水积蓄于后房,将虹膜推向前方呈膨隆状。

屈光性近视:是指眼轴正常但眼的屈光力增强。产生眼屈光力增强的原因,除角膜弯曲度大(如圆锥角膜)、晶体弯曲度增大(如白内障)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固是眼调节痉挛,调节痉挛与用眼过度有关。这种近视属假性近视。它是目前青少年中常见的一种近视。

瞳孔残膜:为胚胎时期晶状体表面的血管膜口及收不全的残迹。有丝状和膜状两种,一般一端始于虹膜小环,另一端附着在对恻的虹膜小环外,或附着于晶状体前囊。通常不影响视力和瞳孔活动,不需要治疗。

Koeppe结节:虹膜炎症时,发生于瞳孔缘的灰白色半透明结节,称为Koeppe结节。

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是一组伴有继发性青光眼的疾病,包括Chandier综合征、原发性虹膜萎缩或进行性虹膜萎缩和C09an-Ree虹膜痣综合征。共同的特点是角膜内皮细胞的特征性异常,导孔不同程度角膜水肿,前房角进行性关闭伴青光眼以及一系列虹膜改变。

高眼压症:眼压高于统计学正常上限,但缺乏可检测出的视盘和视野损害,房角开放,临床上称为高眼压症或可疑青光眼。 皮质盲:是指外恻膝状体以上两恻性损害,包括枕叶和视放射两恻的病变。其临床特征:①双眼全盲,②瞳孔光反应完好,③眼底正常,VEP检查异常。

视盘小凹:为神经外胚叶的发育缺陷所致。多单眼发病,视力正常,合并黄斑部视网膜脱离时则视力下降。眼底表现视盘小凹呈圆形或多角形,小凹常被灰白纤维胶质膜覆盖,多见于视盘颞恻或颞下方。小凹可与黄斑部视网膜下腔相通,形成局限性视网膜脱离,对此可用激光光凝治疗。

CNV:是指脉络膜新生血管。视网膜色素上皮代谢产物积聚、局部炎症或玻璃膜破裂,可诱发CNV向内生长,也称视网膜下新生血管,继而引起渗出、出血和机化褊,严重损害视力,见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病。CNV是引起视网膜下出血的常见原因,眼底表现为黯红或黑色的出血灶。

ROP: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指在孕36周以下、低出生体重、长时可口及氧的早产儿未血管化的视网膜发生纤维血管增生并引起视网膜脱离和失明。

眼表:上、下睑缘间的全部黏膜上皮皱褶,包括角膜上皮、结膜上皮和泪膜3部分。

Irvine -Cass综合征:白内障术后6-10周出现的黄斑囊样水肿称为Irvine -Cass综合征,大多在6个月自行消退。 视野:指眼向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反映了周边视力。

暗适应:从强光下进入暗处后,眼对光敏感度逐渐增加并达到最佳状态的过程。

多焦ERG: 能同时记录中央30℃视野内1OO多个视网膜位点上ERG的技术。

角膜缘:是角膜和巩膜的移行区,前界位于连接角膜前弹力层止端与后弹力层止端的平面,后界定于经过房角内的巩膜突或虹膜根部并垂直于眼表的平面。

前房和后房:前房指角膜后面、与虹膜和瞳孔区晶状体前面之司的眼球内腔,容积约。0.2ml,后房为虹膜后面、睫状体内恻、晶状体悬韧带前面和晶状体前侧面的环形空隙,容积约0. 06ml。

锯齿缘:睫状体扁平部与脉络膜连接处呈锯齿状,称锯齿缘。

视路: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经路。临床上通常指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柬、外恻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径路。

Cloquet管:玻璃体中部有一光学密度较低的中央管,称ClOquet管,从晶状体后极至视盘前,为原始玻璃体的遗留,在胚胎时曾通过玻璃体血管。

瞳孔近反射:为视近物时瞳孔缩小,与调节和集合作用同时发生的现象,系大脑皮质的协调作用。其传入路与视路伴行达视皮质。传出路为视皮质发出的纤维,经枕叶-中脑束至中脑的E-W核和动眼神经的内直肌核,完成瞳孔缩小、焦点移近的调节和眼球内聚的集合作用。

MarcusCunn瞳孔:相对性传入性瞳孔障碍,照射健眼,双眼瞳孔缩小,照射患眼,双眼瞳孔不缩小。以1秒间隔交替照射双眼,健眼瞳孔缩小,患眼瞳孔扩大。

房水循环途径:睫状体产生,进入后房,越过瞳孔到达前房,再从前房角的小粱网进入Schiemm管,然后通过集液管和房水静脉,忙入巩膜表面的睫状前静脉,回流到血循环。另有少部分从房角的睫状带、经由葡萄膜巩膜途径引流和通过虹膜表面隐寓口及收。 Graves眼病:即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是引起成年人单眼和双眼眼球突出的最常见原固。确切发病机制不明,多认为是一种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功能多表现为亢进,也可低下或正常。

炎性假瘤:是指原发于眶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改变,因其临床症状类似肿瘤,组织学表现属于特发性炎症,因此称为炎性假瘤。多认为是一种免疫反应性疾病。

屈光参差:双眼屈光度数不等者称为屈光参差,度数相差超过2.50D以上者通常会因融像困难出现症状。

调节:为了看清近距离目标,需增加晶状体的曲率,从而增强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离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这种为看清近物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称为调节。

假性视盘炎:远视眼的眼底常可见视盘小、色红、边缘不清、稍隆起,类似视盘炎或水肿,但矫正视力正常或与以往无变化,视野无改变,长期观察眼底无改变,称为假性视盘炎。

配偶肌:双眼朝同一方向共同运动时,使双眼向同一方向运动的肌肉称为配偶肌。

双眼单视:双眼共同注视的目标同时成像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通过大脑融像作用成为单一清晰像,称为双眼单视。 房角后退:由于睫状肌的环纤维与纵纤维分离,虹膜根部向后移位,前房角加宽、变深,称为房角后退。

角膜血染:前房出血时如积血量大,或在吸收过程中出现继发性出血者,则难以吸收且易出现继发性青光眼及角膜内皮损害,造成角膜血染,角膜基质呈棕黄色,中央呈盘状混浊,以后渐变为黄白色,长期难以消退。

交感性眼炎:为双眼肉芽肿性葡萄膜炎,系一眼受穿通性外伤或内眼手术后发生葡萄膜炎,继之另眼也发生同样的葡萄膜炎,这种双眼性葡萄膜炎称为交感性眼炎。

慢性泪囊炎:鼻泪管狭窄或阻塞后,泪液滞留于泪囊内,导孔泪囊继发的慢性感染性炎症性疾病,称为慢性泪囊炎。 沙眼:由A、B、C或Ba抗原型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称为沙眼。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中老年开始发生的晶状体混浊。随着年龄增加,患病率明显增高。由于它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中,所以又称为老年性白内障。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以眼压急剧升高并伴有相应症状和眼前段组织改变为特征的眼病,多见于50岁以上老年人,女性更常见,常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又称Graves眼病,是引起成人单眼或双眼眼球突出的最常见原固,常与甲状腺功能异常和免疫系统失调共存,眶组织、眼外肌纤维和甲状腺是免疫功击的靶目标。

弱视:眼球内部和外部无任何器质性病变,而矫正视力不能达到正常(<0 8)者称为弱视。

眼前段:晶状体后囊膜前的眼球部分。

眼后段:晶状体后囊膜后的眼球部分。

屈光介质: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球旁注射:指将药液直接注入球结膜下、球筋膜下或眼球后。

血眼屏障:由虹膜、睫状体和视网膜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层、睫状体无色素上皮层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等组成,这些组织的细胞间紧密联合。

传导阻滞麻醉:将药液注射于神经千周围或神经干内,麻醉该神经支配的区域。

中心暗点:位于中央注视区的相对或绝对暗点,同时伴有中心视力的碱退。

旁中心暗点:位于中心视野5。~25。的Jerrum区内相对暗点或绝对性暗点,向生理盲点上方或下方延伸。

弓形暗点:位于注视点上或下,与生理盲点相连,并向周边呈弧形扩展。

黄斑回避:偏盲避开中央注视区,在中央保留一小部分视野。

睑腺炎:眼睑腺体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称为睑腺炎。

外睑腺炎:睫毛毛囊周围皮脂腺(Zeis腺)或汗腺(Moll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称为外睑腺炎。

内睑腺炎:睑板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称为内睑腺炎。

睑缘炎:睑缘表面、睫毛毛囊及其腺体组织的亚急性或慢性炎症,称为睑缘炎。

瘢痕性睑内翻:因睑结膜与睑板瘢痕性收缩导致睑缘内卷,部分或全部睫毛倒向眼球的一种位置异常,称为瘢痕性睑内翻。 睑外翻:睑缘离开眼球,向外翻转的一种眼睑位置异常,称为睑外翻。

睑裂闭合不全:睡眠或闭眼时上下眼睑不能完全闭合,致使眼球部分暴露者。

上睑下垂:系指提上睑肌和睑板肌(MuLle肌)的功能不全或丧失而导致上睑部分或全部下垂的异常状态,称为上睑下垂。 Horner综合征:因手术、外伤、甲状腺疾病等使颈交感神经麻痹的一组症候群,表现为瞳孔缩小、眼球内陷、患侧下睑位置较健恻高和患侧面部无汗、皮肤潮红、温度升高等症状,称之为Horner综合征。

Bell现象:睡眠时眼球上转,角膜被上睑覆盖的现象称为Bell现象。

泪器病:泪液分泌系统或导流系统的病变包括先天异常、炎症、变性和肿瘤,统称为泪器病。

急性泪囊炎:泪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称为急性泪囊炎。

眼表疾病:因各种维护眼表健康的因素发生变化后导致的角结膜上皮和(或)泪膜的病变统称为眼表疾病。

干眼症:是指任何原固因引起的泪液质和量或动力学异常导致的泪膜不稳定,并伴有眼部不适症状,导致眼表组织病变为特征的一大类疾病的总称。

巨大乳头:乳头的直径大于1m。

胬肉:球结膜充血、肥厚,以后发展成三角形的纤维血管组织。它可分为头(三角形尖端)、颈(角膜缘部)和体部(球结膜上)。 睑裂斑:睑裂部位接近角膜缘处的球结膜出现三角形略隆起的斑块,三角形基底朝向角膜。

Bowen病:角膜肿瘤中的原位癌。

KP:角膜后沉着糊,按形状分为尘状、羊脂状等,多见于前葡萄膜炎。

虹膜前粘连:虹膜与角膜后表面的黏附。

虹膜后粘连:虹膜与晶状体前表面的纤维蛋白渗出机化黏附在一起。

先天性白内障:儿童出生时或出生后第一年内发生的晶状体部分或全部混浊,称为先天性白内障,

外伤性白内障:由眼球钝挫伤、穿通伤、爆炸伤和电击伤等引起的晶状体混浊称为外伤性白内障。

Vossius环:因虹膜受钝伤时,瞳孔缘色素脱失,沉积于晶状体前囊表面,呈环形,与瞳孔位置相对应,称为Vossius环。 并发性白内障:由于眼部炎症或退行性病变,使晶状体发生营养障碍或代谢紊乱,导致的晶状体混浊,称为并发性白内障。 Elschnig珍珠障:是后发性白内障的一种娄型,因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聚集成簇,形成透明的珍珠样小体。

Marfan综合征: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除了眼部异常如晶状体脱位、虹膜色素层缺如、瞳孔开大肌局部缺如、前房角异常、脉络膜和黄斑缺损外,全身还表现为手足四肢骨细长、脊柱恻弯、鸡胸,35%的患者有心血管系统异常。

Marchesani综合征: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表现为体矮、肢指(趾)粗短,晶状体小并呈球形,常向鼻下方脱位,多伴有

屈光性高度近视。其他眼部异常有上睑下垂、小角膜、白内障、青光眼、眼球震颤等。

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相对性传入性瞳孔障碍(M.rcus-C.m瞳孔):检查者轮流遮盖受检者一恻眼睛,数秒后观察未遮盖眼瞳孔大小,比较两恻瞳孔的变化。正常入瞳孔大小相等,如果两恻瞳孔大小不等,则瞳孔大的一恻为病变恻。

青一睫综合征:好发于中年男性,发作性眼压升高,患眼可见较大的半透明角膜后沉着物(羊脂状KP),前房深,房角开放,房水无明显混浊,不引起瞳孔后粘连。

玻璃体液化:玻璃体内透明质酸大分子降解,胶原纤维支架塌陷浓缩,水分析出,凝胶变性而为液体。

玻璃体后脱离:玻璃体后皮质从视网膜内表面分离。

飞蚊症:是指眼前有瓢动的小黑影,还可能有习光感。玻璃体液化和PVD是其主要病因。

硬性渗出:因视网膜毛细血管的病变、慢性水肿渗出、液体逐渐吸收后,在视网膜外丛状层遗留下的脂质沉着。

棉绒斑:是视网膜内形态不一、边界不清的灰白色棉花或绒毛状斑块,是毛细血管前小动脉阻塞后,神经纤维层的微小梗死,轴浆运输阻断而形成。

视网膜脱离:各种原因造成的视网膜神经感觉层和色素上皮层的分离。

Argvll -Robertson瞳孔:即孤立性光反射麻痹。典型A-R瞳孔的特点为:瞳孔缩小、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消失,调节及辐辏发射存在,瞳孔不圆,有限局性虹膜萎缩。本病见于神经梅毒。

Adie瞳孔:肌强直性瞳孔。本病多为单恻瞳孔开大,对光反射微弱、缓慢甚至消失,辐辏反射及调节反射均极缓慢。20-40岁女性最多见,单恻多见。

正视眼:一眼在调节放松时,平行光线进入眼球后聚焦在视网膜上,该眼称为正视眼。

近视:调节放松时,无穷远处平行光线经眼球后聚焦在视网膜前。

远视:调节放松时,无穷远处平行光线经眼球后聚焦在视网膜后。

散光:眼球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形成两个焦点和最小弥散斑。

复视:是由于同一物体的影像落在两眼视网膜非对应点上所孔。

A征:向上方25。注视与下方25。注视时的斜视度相差≥10。。

V征:向上方25。注视与下方25。注视时的斜视度相差≥15。。

眼眶蜂窝织炎:是眶隔后眶内软组织的急性感染,也是儿童眼球突出的最常见病因。不仅会严重影响视力,而且可引起颅内并发症或败血症而危及生命。

眼外伤:眼球或其附属器官因受外来的机械性、物理性或化学性伤害,发生各种病理性改变而损害其正常功能者。

贯通伤:锐器造成眼球壁有入口和出口的损伤。

虹膜根部离断:虹膜根部有半月形缺损,瞳孔呈”D”字形,可出现单眼复视。

前房出血:因外伤使前房出现血液存留。前房出血分为三缓:积血量不到前房容积的1/3,血平面位于瞳孔下缘之下者为I缓,积血量占据前房客积的1/2,血平面超过瞳孔下缘者为II缓,积血量超过前房客积的1/2,甚至充满整个前房者为III级。 视网膜震荡:在挫伤后,后极部出现的一过性视网膜水肿,视网膜变白,视力下降。

感染性眼内炎:由细菌或其他致病微生物引起。常发生于伤后1-3天。伤眼疼痛和刺激症状明显,并有剧烈头痛。视力严重下降,直至无光感。球结膜明显水肿、充血,角膜混浊,房水混浊或前房积脓,玻璃体内有雪球样混浊或有脓肿形成。

外伤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纤维组织增生牵拉视网膜所孔,可适时进行玻璃体切割术,以便挽救视力。

眼铁质沉着症:铁质异物存留数日至数月会产生铁沉着症,由异物周围扩散和传播到眼内各组织,呈现棕黄色的细微颗粒样沉着。 眼化学伤:是以酸、碱为主的化学物质所致的眼部损伤。其灼伤的程度与化学物质的种类、浓度、剂量、作用方式、接触时间、接触面积、化学物质的温度、压力等有关。

电光性眼炎:电焊、雪地及水面反光部可引起眼部紫外线损伤,因此称为电光性眼炎或雪盲。

化学性结膜角膜炎:主要为化学烟雾、气体、粉尘刺激所引起。眼部有明显刺激症状,如眼痛、灼热感、异物感、流泪、眼睑痉挛。检查可发现结膜充血,角膜上皮有损伤,但无角膜实质层损伤。视力一般不受影响,预后良好。

视网膜挫伤:钝挫伤后可发生重度的视网膜乳白色混浊,同时伴有眼底出血,水肿范围也较大,中心视力明显下降。伤后1-2周视网膜水肿吸收后,在损伤区出现水久性组织损伤,中心视力不能恢复。病变是不可逆的。

Gunn征:慢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动脉硬化,动脉普遍和局限性变窄,反光增强,呈铜丝或银丝状,动静脉交叉处静脉被压呈梭形。

急进型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多见于40岁以下青年。最主要的改变为视盘水肿和视网膜水肿,同时可见视网膜火焰状出血、棉绒斑、硬性渗出以及Elschnig斑(脉络膜梗塞)。

虹膜新生血管:原因是广泛的视网膜缺血,诱发血管内皮生长固子,刺激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产生。表现为虹膜上出现一些细小弯曲、不规则的新生血管,多位于瞳孔缘,并发展到虹膜周边部引起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绿色瘤: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因眶内组织受白血病细胞浸润,造成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上睑下垂、结膜充血水肿等,在眶缘可触及坚硬的肿物。

K-F环:肝豆状核变性的患者,其眼部表现为角膜缘后弹力层常有铜盐沉积而引起金黄色或棕绿色的色素环,宽2~3m。

白塞氏综合征:是一种影响全身多种器官的慢性疾病,又称”皮肤一黏膜一眼综合征”。四项主要指征是:①反复发作的口腔黏膜溃疡,②皮肤结节样红斑,③生殖器溃疡,④复发性前房积脓性虹膜睫状体炎及或脉络膜视网膜炎等。

微动脉瘤:是临床上最早出现的、比较确切的DRP(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体征。位于视网膜内核层,小圆点状,常先出现于眼底后极部,尤其在黄斑区,多分布在颞侧。

盲:较好眼的最好矫正视力低于0 05。

低视力:较好眼的最好矫正视力在0.05-0.3(包括0.05)。

视力:为人眼的分辨能力,以对所视物体的最小分辨力来表达,用于检测形觉功能。中心视力代表了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处的视觉敏锐度。

瞬目麻醉:为了防止在白内障手术中眨眼动作对眼球的挤压,对眶周肌肉麻醉是必要的。瞬目麻醉实际上是在不同部位对面神经的阻滞麻醉,但也包括部分浸润麻醉作用。

粘弹性手术:指借助具有一定粘弹性、无毒、无抗原性的透明大分子胶体物质,在显微手术中注入到组织腔隙中,以起到填充、保护、润滑等作用,从而提高手术质量和安全性。

结膜下药物注射:方法为清洁结膜囊、表面麻醉结膜后,将药液注射于颞下方距角膜4-5mm处的结膜下。结膜下注射可以使药物通过巩膜渗透入眼内或经角膜缘扩散到角膜基质层而提高疗效,是一种有效的给药途径。

水分离和水分层:水分离是以连有平衡盐液的平针头,插入到囊膜和皮质之间,轻轻注入液体将囊膜和其下的皮质分离。用同样方法可使浅层皮质和深层皮质,深层皮质和核上皮质分离,使”核缩小,谓之”水分层”。

IOL偏心:即IOL的光学中心偏离视轴,多发生于术后6个月内。对视力影响不大者,往往无需治疗。如果玻璃体过多嵌顿在切

口内,偏心晶体部分接触或快接触角膜时,则必须切除玻璃体使IOL复位。

瞳孔夹持:后房型IOL的光学部分向前移位进入虹膜前方嵌顿于瞳孔区,主要表现为瞳孔呈椭圆形,视物变形。

日落综合征:若IOL向下脱位,在瞳孔区看到其上缘,外观呈日落状。

日升综合征:IOL向上脱位,在瞳孔区见到晶体的下方边缘,外观是日升状。

汽车刮雨器综合征:当后房型IOL固定不牢或大小不合适时,IOL随着头部转动而左右摆动。

间歇性接触综合征:包括睫状充血、局灶性角膜营养不良和黄斑囊样水肿三联征,本综合征只要早期发现,及时解除接触即可。 葡萄膜炎青光眼前房出血(UGH)综合征:指的是慢性复发性前房出血,顽固性葡萄膜炎和继发性青光眼三联综合征。大多数见于前房型IOL植入术后。慢性UGH综合征不能用药物控制时,需施行手术取出IOL。

矛盾性复视:其特点是远近距离均有复像,两像清晰度不同,一清晰一模糊,外斜术后为同侧水平复视,内斜术后为交叉水平复视。主要原因是异常视网膜对应。

融合无力性复视:其特点是近距离复像明显,两像清晰度相近,同视机检查融合范围大大低于正常值。多发生于双眼视力好的内斜患者,此复视较难消除。

眼内灌注液:眼内灌注液对眼内手术起着重要的作用,用以维持眼球的容积和眼内压的恒定,并且为眼内组织提供一个近似生理条件的外环境,同时也是眼内给药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其成分直接影响眼内组织的生物活性和功能。

眼内充填物:起到了对视网膜机械撑压、顶塞裂孔、促网膜复位,提高复杂网脱手术成功率的作用。眼内充填物应该具有透明、对眼内组织无毒性、存留时间长、表面张力高、具有一定的膨胀性或粘滞性,并且不改变屈光状态的特点。目前常用的眼内充填物主要包括气体和液体。

篇三:名词解释10

一、 名词解释

1.视路(visual pathway):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路径,临床上通常指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通路。

2. 流泪(lacrimation):泪液分泌过多,排除系统来不及排走而流出眼睑外。

3.溢泪(epiphora):因泪道排出受阻而导致泪液不能流入鼻腔而溢出眼睑外。

4.乳头:为结膜上皮的过度增生,小红点状突起,裂隙灯下,见乳头中心有扩张的毛细血管

到达顶端,并呈轮辐样散开。

5..滤泡:是结膜上皮下淋巴细胞局限性集聚,中央无血管,周围有血管绕行。

6.伪膜:为上皮表面的凝固物,去除后上皮仍保持完整。

7.真膜:是严重炎症反应渗出物在结膜表面凝结而成,累及整个上皮,强行剥除后创面粗糙,易出血

8.睑裂斑(pingueculae):睑裂部位的球结膜三角形隆起的斑块,呈黄白色,多见鼻侧,不侵及角膜

9.翼状胬肉(pterygia):多双眼发病,以鼻侧多见,睑裂部出现肥厚的球结膜及结膜下组织向角膜呈三角形侵入,分为头、颈、体,进行性胬肉充血肥厚,静止期胬肉灰白、较薄,成膜状。

10.高眼压症(ocular hypertension):眼压超越上限,长期观察不出现视神经、视野损害

11.青光眼(glaucoma)当眼球内的压力(眼压)超越了眼球内部组织,特别是视神经所能承受的限度,引起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时,成为青光眼。

12.近视(myopia):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称为

近视.

13.远视眼(hyperopia):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

14.散光(astigmatism):由于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平行光线经过屈光系统后不能形成焦点的屈光状态

15.调节(accommodation):当正视眼看近物时(无限远以内),眼能通过自动改变晶体的弯

曲度改变自身的屈光力,使近距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

16.集合(convergence):当注视近物时,在产生调节的同时,双眼内直肌收缩共同向内转,

以使双眼同时注视此目标,集合程度用棱镜度表示,集合时瞳距减少2-4mm

17.屈光(refraction):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不同折射率的介质时,在界面发生偏折

18.拮抗肌(antagonist;antagonistic muscle):相互制约的眼外肌

19配偶肌(yoke muscles):使双眼向同一方向运动的肌肉

20.协同肌(congener;congenerous muscles):单眼某一条眼外肌行驶主要作用时,起协助作用的其他眼外肌

21.弱视(amblyopia):由于先天性或在视觉发育关键期进入眼内的光刺激不够充分,剥夺

了在黄斑形成清晰物像的机会(视

觉剥夺)和/或两眼视觉输入不等引起清晰物像与模糊物像之间发生竞争(双眼相互作

用异常)所造

成的单眼或双眼视力减退。一般眼科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睫状肌麻痹检影后矫正视力

≤0.8。

22.眼球穿通伤:由锐器刺入、切割造成的眼球壁的全层裂开。伴或不伴有眼内挫伤或组织脱出。

23.贯通伤(perforating ingury):锐器造成眼球壁有入口和出口的损伤。

24.眼内异物(intraocular foreign body):进入眼球内的异物引起的外伤有特殊性,即包

25.眼球破裂(rupture of the globe):钝器所致的眼球壁裂开。

26.Weiss环:玻璃体后皮质从视网膜内表面分离→→玻璃体后脱离

27.角膜后沉着物(KP):炎症细胞或者色素沉着在角膜后表面

28.核性白内障(nuclera cataract):周边部环状红色反光,中央暗影,由周边部看清眼底

(阴天视力好,晴天视力差),核性白内障以后逐渐变为棕黄色或棕黑色,视力

极度减退,眼底看不清。

29.后囊下白内障(subcapsular cataract):后囊下后囊下浅层皮质出现棕黄色混浊,外观

似锅巴状;混浊位于视轴,早期出现明显视力障碍。

30.后发性白内障(after-cataract):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或外伤性白内障部分皮质吸收后所形成的晶状体后囊膜浑浊

31.代谢性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半乳糖性白内障、手足搐搦性白内障

32.老视(presbyopia):年龄增长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力减弱称老视

33.Tyndall现象(房水闪辉)血-房水屏障功能破坏,蛋白进入房水(不代表一定有活动性炎症)

二、选择

1.眼球壁分层:分3层,外层:为纤维膜,中间:为葡萄膜,内层:为视网膜。外层由角膜、巩膜、角膜缘和前房角构成;中层由相互衔接的3部分组成,由前到后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

2.角膜分层: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

3.角巩缘:即角膜缘,前房角和房水引流部位,内眼手术切口的标志部位,角膜干细胞所在之处。

4.前房角结构:Schwalbe线,小梁网,Schlemm管,巩膜突,睫状带,虹膜根部。

5.眼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3种透明物质,它们和角膜一并称为眼的屈光物质。

6.泪器:包括泪腺和泪道两部分。

7.泪道:是泪液的排出通道,包括上下睑的泪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

8.眼外肌及其神经支配:共有6条,分别是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外直肌、上斜肌、下斜肌;外直肌受第VI颅神经,上斜肌受第IV颅神经支配,其余眼外肌皆受第III颅神经支配。

9.瞳孔对光反射:包括直接对光反射、间接对光反射、相对性瞳孔传导阻滞

10.眼的神经:

第II脑神经(视N)——视神经

第III脑神经(动眼N)——眼内肌、提上睑肌、眼外

第IV脑神经(滑车N)——上斜肌

第V脑神经(三叉N)——眼部感觉

第VI脑神经(外展N)——外直肌

第VII脑神经(面N)——眼轮匝

11.泪膜分层:分3层,表面的脂质层由睑板腺分泌形成;中间的水液层主要由泪腺和副泪

腺分泌形成;底部的黏蛋白层,主要由眼表上皮细胞及结膜杯状细胞分泌形成。

12.眼表=角膜+结膜+泪膜

13.干眼症的诊断

Schirmer Ⅰ试验(基础分泌):>10 mm 正常,<10 mm / 5 min 异常

Schirmer Ⅱ试验(反射分泌):> 15 mm 正常,<15 mm / 5 min 异常

14.结膜充血--鲜红色--穹窿部明显--推之移动--滴入肾上腺素眼液,充血消失—结膜炎

15.睫状充血—深红色—角膜缘—推之不动--滴入肾上腺素眼液,充血不消失—角膜,虹睫

17.角膜炎的治疗原则:积极控制感染、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溃疡愈合、减少瘢痕形成

18.角膜浸润:致病因子侵袭角膜,引起角膜缘血管网充血,炎性渗出液及炎症细胞随即侵入病变区,产生的酶和毒素扩散,造成角膜组织结构破坏,形成局限性灰白色混浊灶,称角膜浸润。

19.角膜溃疡:坏死的角膜上皮和基质脱落形成,溃疡底部灰白污秽,溃疡边缘因有中性粒细胞浸润而边界清晰,病灶区角膜水肿。

20.角膜斑翳:角膜炎愈合期浅层的瘢痕性混浊较厚略呈白色,但仍可透见虹膜者。

21.角膜白斑:角膜炎愈合期浅层的瘢痕性混浊很厚呈瓷白色,不能透见虹膜者。

22.角膜云翳:角膜炎愈合期浅层的瘢痕性混浊薄如云雾状,通过混浊部分仍能看清后面虹膜纹理者。

23.角膜炎的基本病理过程:浸润期、溃疡形成期、溃疡消退期、愈合期

24.眼压:眼球内容物作用于眼球内壁的压力,正常值:11-21mmHg,双眼差<5mmHg,24小时波动<8mmHg

25.房水循环:1 .小梁网通道:房水自睫状突生成后→后房→前房→前房角的小梁网→

Schlemm管→巩膜内集合管→睫状前静脉

2 .葡萄膜巩膜通道:前房角睫状体带→睫状肌间隙→睫状体和脉络膜上腔→巩

膜胶原间隙,神经血管间隙

26.急性闭角性青光眼发作后的三联症:角膜后色素沉着,虹膜节段性萎缩,青光眼斑

27.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散光

28.眼的三联动现象 调节、集合以及瞳孔缩小

29.三级神经元组成 光感受器、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

30.白内障手术分度;1度白色,2度黄色,3度琥珀,4度棕黑

31.Mooren’s 角膜溃疡

临床特点:自身免疫性,自发性,慢性进行性,边缘性,疼痛性

(刺激症状重)

三.大题

1.眼科检查注意事项:

①由外向内、先右眼后左眼

②如病人有严重的眼痛及刺激症状,可先滴0.5%地卡因后再进行检查

③如眼睑紧闭不睁开,用开睑钩拉开眼睑,不可用手强行扳开而使眼球受压

④遇到化学性烧伤时,应立即用大量生理盐水或清洁的自来水冲洗,并除去结膜囊内存留的物质

2.视力检查方法:

远视力检查:正常视力标准为1.0,如果在5m处连最大的试标也不能识别,则嘱患者逐步向

视力表走近,

直到识别试标为止。此时再根据V=d/D的公式计算,d为实际距离,D为正常的检查距离。 指数检查:如走到视力表1m处仍不能识别最大的试标时,则检查指数。检查距离从1m开始,

逐渐移近,直到能正确辨认为止,并记录该距离。如指数在5m处仍不能识别,

则检查手动。

光感检查:如果眼前手动不能识别,则检查光感,并记录看到光亮的距离,一般到5m为止。

对有光感者还要检查光源定位,嘱患者向前方注视不动,检查者在受试眼1m

处,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变换光源位置,用“+”“—”表示。

3.麦粒肿定义,病因,临床表现,治疗?

睫毛毛囊或其附属的皮脂腺或变态汗腺感染,称为外睑腺炎,以往称为麦粒肿。

病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临床表现:红肿热痛,通常水肿越重,疼痛越重。

内麦粒肿:压痛,结膜面充血,水肿;

外麦粒肿:初起红肿较弥散,压痛硬结,近外眦部引起反应性球结膜水肿。

治疗:早期湿热敷, 局部抗生素眼药水,眼膏;脓肿形成后,自行溃破,吸收,切开排脓,较大者置引流条;内麦粒肿:在结膜面切开,切口与睑缘垂直;外麦粒肿:在皮肤面切开,切口与睑缘平行

4.霰粒肿定义,病因,临床表现,治疗?

是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症,以往称为霰粒肿。

病因:睑板腺管阻塞,引起的慢性肉芽肿性炎。

临床表现:青壮年,眼睑皮下圆形质块,大小不一,无触痛。

治疗:小而无症状待其自行吸收;大-湿热敷;局部抗生素眼药水,眼膏;手术:在结膜面作与睑缘垂直切口,囊壁一起切除。

5.各种睑缘炎种类及其临床表现:

鳞屑性睑缘炎:由于睑缘的皮脂溢出引起的慢性炎症。临床表现为睑缘充血,鳞屑、黄色痂

皮,感觉刺痒或异物感,无溃疡和脓点,睫毛易脱落能再生。

溃疡性睑缘炎:睫毛毛囊及附属腺体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化脓性炎

症。临床表现为有刺痒,疼痛,烧灼感,睑缘黄痂,浅溃疡,睫毛脱落,不

能再生,睑缘肥厚。

眦部睑缘炎:多数因莫-阿双杆菌感染引起,也与维生素B2缺乏有关。临床表现为患者自觉

眼痒,异物感,灼烧感,少量粘性分泌物,外眦部睑缘皮肤充血,轻度肿胀、

糜烂。

6.判断泪道阻塞或狭窄的位置和程度

冲洗无阻力,液体顺利流入鼻腔或咽部,表明泪道通畅;冲洗液完全从注入原路返回,为泪小管阻塞;冲洗液自下泪小点注入,由上泪小点反流,为泪总管或鼻泪管阻塞;冲洗有阻力,部分自泪小点返回,部分流入鼻腔,为鼻泪管狭窄;冲洗液自上泪小点反流,同时有黏液性分泌物,为鼻泪管阻塞合并慢性泪囊炎。

7.沙眼

症状:急性期-异物感,畏光,流泪,分泌物;慢性期-症状不明显

体征:急性期-睑球结膜充血,乳头增生,上下穹窿部滤泡形成,合并角膜上皮炎

慢性期-结膜肥厚,乳头增生,上穹窿滤泡形成,角膜血管翳,瘢痕形成

临床分期:I期:活动期,乳头、滤泡、角膜血管翳

II期:退行期,活动性病变+瘢痕

II I期:结瘢期,瘢痕,无传染性

治疗及预防(SAFE):全身治疗:抗生素(Antibiotics)

局部用药:抗生素(Antibiotics)

并发症治疗:手术(Surgery)

卫生宣教,Face clean

公共场所管理,Environment

定期检查,治疗患者

8.

9.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分4期:

初发期: 楔形浑浊,不影响视力

膨胀期: 急剧肿胀,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视力明显减退

成熟期:前房正常,晶状体全部浑浊,视力降至手动或光感

过熟期:晶状体纤维分解液化,呈乳白色;晶体核沉入囊袋下方,随体位变化而移动,上方

前房进一步加深,视力突然提高,称为Morgagnian白内障。

10.玻璃体的功能:

对眼球发育起重要作用

保持玻璃体腔高度透明,对光线的散射极少(屈光)

对晶状体、视网膜等周围组织有支持、减震作用

具有代谢作用,有主动转运过程

具有屏障作用,细胞和大分子不易侵入玻璃体

正常玻璃体成分具有对新生血管和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

11.PVR分级

A级(轻度): 玻璃体内有色素团和混浊

B级(中度): 视网膜表面皱褶,血管扭曲,裂孔卷边

C级(重度): 全层的视网膜固定皱襞

C-1:病变累及1个象限;C-2:病变累及2个象限;C-3:病变累及3个

象限

D级(极重度): 固定皱褶累及4个象限,以视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皱褶,视网膜完全脱离呈漏斗状

D-1:视网膜脱离呈宽漏斗状(视乳头及附近35度范围)

D-2:视网膜脱离呈窄漏斗状(可看见视乳头)

D-3:视网膜脱离呈闭漏斗状(看不见视乳头)


睑缘炎,名词解释》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961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睑缘炎,名词解释
相关文章
  • 睑缘炎,名词解释

    眼科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重点视野:视野是指眼向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相对于视力的中心视锐度而言,反映了周边视力视路:指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对大脑枕叶视中枢的...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