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钟启泉读懂课堂有感 正文

钟启泉读懂课堂有感

2016-11-07 09:37:46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读读懂课堂心得

读《读懂课堂》心得

假期拜读了钟启泉老师的《读懂课堂》,感想颇多,收获颇丰。“读懂课堂”是教师成长的标志。钟老师在引言中提纲挈领地提出了这个中心思想,包含着对中国教育和教师向上发展的无限期望。

在这里,我想围绕读懂孩子进而读懂课堂谈一点粗浅体会。书中提到要倾听儿童的声音,要承认每一个儿童都是拥有内在独特性的存在;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去理解儿童的心情;要相信儿童拥有自己思考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真诚地接纳儿童的种种情绪表达;要保守儿童的个人隐私;儿童的问题需要教师做出仔细的分析。这为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学会倾听。 我第一次知道,教师的教育生涯就是不断倾听教育呼唤的生涯。呼唤,是一种内在的灵性的声音。教师倾听三种声音的呼唤,承受来自三方的诉求:来自学生的呼唤、来自教育内容的呼唤和来自制度的呼唤。 那么教师的工作也应作出三种回应:回应学生呼唤的教育生涯导向爱;回应教育内容呼唤的教育生涯导向真理;回应制度呼唤的教育生涯导向正义。 课堂,是师生互动、知识习得的主阵地,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战场。课堂,是一个平常、普通而又神秘的地方,是一个赋予没有生命的知识以生命活力、给予不太成熟的孩子以成熟魅力、让孩子动起来,让知识活起来、让生命放光彩的场所。课堂是知识学习的主阵地,是教书育人的主战场,是一个赋予

没有生命的知识以生命活力、让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神圣殿堂。我们的课堂正逐步完成从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的转变,从独角戏向师生互动的转变,从填压、灌输的教育方式向学生自主探究方式的转变,在这样的一个转变过程中,如何保障每一个孩子的学习权益,实现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与进步,作为课堂的实施者,就必须思考怎样倾听,倾听什么内容的问题了。

至于如何倾听则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我想重点谈一下如何倾听孩子的问题。首先要以孩子为友,突出平等性。其次,要以孩子为师,突出主体性。这样孩子独立自主的愿望就能得到释放,让孩子教自己,既能检验孩子对已有知识掌握的情况,对已有事情的认识程度,又能帮助孩子进行复习、巩固、深化。最后要讲究教育方法,突出科学性。好的教育方法对成功实施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好的教育方法应该是能体现出“三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变苦学为乐学。

只有学会倾听,教者才能知道孩子需要什么,课堂的实施才有针对性;只有学会倾听教育内容,我们的教育才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才能培养出有用的复合型人才;只有学会倾听制度的声音,我们的教育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走在时代的前列。

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一堂好课,怎样才能算是读懂课堂呢?用关爱回应学生的声音;用科学回应教育内容的声音;用公平回应制度的声音。想必,这才是读懂课堂的应有之义。

读《读懂课堂》心得

南张小学

张宝兰

2016.8

篇二:读懂课堂有感

“懂”是世界上最美好的语言

——读《读懂课堂》有感

邢竹青 “懂”是人和人交往的最高境界,是最容易走进人内心的活动。常常觉得教师是个非常繁琐的且平凡的职业,因为他的对象是人,而且是一群天真烂漫的熊孩子,所以在工作中充满无数未知,即使自己付出了自己的所有精力也不会得到自己期望得到的结果。钟启泉先生从课程内涵、方法、要素等细细阐述了课程革命的挑战,还从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等方面呼吁要倾听儿童的声音,并说明了目前课堂存在的不足,让每一个教师能够在读懂课堂的活动中从“教的专家”走向“学的专家”。阅读了钟启泉先生的《读懂课堂》,我第一次知道,教师的教育生涯就是不断倾听教育呼唤的生涯。呼唤,是一种内在的灵性的声音。教师倾听三种声音的呼唤,承受来自三方的诉求:来自学生的呼唤、来自教育内容的呼唤和来自制度的呼唤。那么教师的工作也应作出三种回应:回应学生呼唤的教育生涯导向爱;回应教育内容呼唤的教育生涯导向真理;回应制度呼唤的教育生涯导向正义。

作为一名一直奋斗在教学第一线的我来说,这本书对我的教育教学活动给予了很大的帮助。首先读懂课堂意味着要读懂学生。这里的读学生不但是指学生具体情况,包括家庭情况、性格特点、基础差异、爱好特长等。最主要的是学生的认知发

展水平。学生在学科的学习上有多大的发展潜力,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让自己在课堂中能够和学生处在同一认知的水平,让学生能读懂老师的授课内容,并掌握好着内容。其次要读懂自己。要对自己有个很清晰认识和评价。自己反思一下自己是否熟悉教材,能活用教材,能在多大程度上在课堂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能够熟练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哪些方面需要自己积极提高,是否能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对于自己欠缺的这些应该从哪些方面补救,让自己更加完善。第三要读懂教学过程,要善于反思才能不断成长。

课堂,是师生互动、知识习得的主阵地,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战场。课堂,是一个平常、普通而又神秘的地方,是一个赋予没有生命的知识以生命活力、给予不太成熟的孩子以成熟魅力、让孩子动起来,让知识活起来、让生命放光彩的场所。无论课程改革如何进行,构建有效的课堂应该成为教师永恒的工作追求。在课堂中我们要学会提问。例如,英语课堂中的提问,林老师反复强调要先提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思考模式,而不是先把学生名读出来再提问问题,这样其他的孩子没有思考的动力。课堂中我们也要善于运用板书的教育功能,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越来越多地运用,很多课堂中就没有了板书。在课堂中我们要采用能让学生适应的的先进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精心准备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得到充分的锻炼。特别是英语课

堂,让学生在充分的教育活动中锻炼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新课改后的教材很多语言项目非常符合实际生活,所以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对学生掌握运用英语的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如在讲解七年级上册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这一单元。本身学生们就对西餐文化很感兴趣,在课堂中让学生把学习语言的过程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对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

在课堂中读懂学生,需要教师坚持以学生成长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并全面了解学生的成长状态,细心解读学生的成长需求,寻找并确定学生发展的最佳活动。当我们在读懂学生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的时候,“教学相长”才被赋予其真正的意义。

篇三:读钟启泉有感

读钟启泉《读懂课堂》有感 暑假里,我拜读了钟启泉老师的《读懂课堂》,感想颇多,收获颇丰。

该书以学校改革的核心——课堂为主阵地,以儿童学和建构主义的线索,细致全面地回应了一线基础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成长、新课程改革绩效的各种困惑,呼吁教师读懂课堂、读懂孩子,超越偏见,实现成长。在这里,我想通过一个学生的故事围绕读懂孩子进而读懂课堂谈一点粗浅体会。

学生的故事

开心的事

w最开心的事就是拉着y的衣角,像开小火车一样,绕来绕去,嘴里喊着,“小马驹,小马驹”,从办公室大门跑进,绕一圈,又从大门溜出。如果有老师说:“你们把办公室当什么啦?游乐场啊?”w就摸摸头,满脸带笑地朝你眨眨眼,喊着“小马驹,小马驹”欢快地跑出去。

烦恼的事

铅笔断了,是他烦恼的事之一。如果在他急需用铅笔的时候,发生了“铅笔断了”这样“悲惨”的事,他会在瞬间,把他的哭声爆发出来。不管是不是在上课。班里的同学早已习以为常,冷淡地或表示理解地笑笑,继续做自己的作业。哭了好一会儿的w就自动地将放声大哭,转为低声哽咽,直至郁闷地趴在桌上。

不过,他最烦恼的事,还是外婆不来或者晚来接他。每天放学

时间,是他的坐姿最标准的时候。因为按照班里的排队规则,最安静,坐得最好的同学,最早排队。有一次是他做值日班长,他因为坐得最好,已经早早地排在了队伍的最前面。这时,一位眼尖的同学发现了他,一把把他拉出队伍,大声说:“今天你是值日班长,要管值日的。”他一听,一下就变脸了,号啕大哭起来,“外婆说过了啦,晚出校门,就要让我睡马路啦!”一边哭着,一边反反复复说着这些话,直到同学答应给他的外婆带口信。他又恢复了平静。

动脑筋的事

学《地球爷爷的手》这一课课堂教学时,有一个诗歌创作的环节, 一般,小朋友都这样写:

我有一双有力的手,

能拉住高山,大河。

我有一双有力的手,

能粘住城市,村庄。

w是这样写的,我有一双有力的手,

能牵住月亮,星星。

不写地球上存在的,而写球外的星体。

有情趣的事

一天的语文课上,孩子们都在写对观察叶子的习作。w趴在桌上,紧锁着眉头,比较痛苦的样子。我走过去,习惯性地问:“铅笔断了?”又想没见他哭,估计不是这个原因,发现他的桌上,没放着叶子,想想该是这个缘故了。就从邻桌借了一片看起来还有些特点的

叶子给他。谁知他还是,拧着眉毛,丝毫没有动笔的意思。是不是,不是自己捡的叶子就不要写呢?我轻声地问了问他,他含着手指头,有点开心,有点害羞地点点头。没等我答应,他就快乐地跑了出去,在楼下的草坛边寻寻觅觅起来。偶而会捡起一枚,又嫌弃似的甩掉。忽然,蹦蹦跳跳地朝一个方向跑过去,捡起了一枚叶子,那快乐的神情,我隔那么远,也仿佛能感受到。等他跑近时,我见他双手抱在胸前,手里紧紧地捏着叶子,像捏着宝贝。我瞥了一眼,他的叶子,绿得发亮,叶边有些翘。这个季节,这样的翠嫩的叶子可不多见,不过,还真有点像他本人。

有些天真,有些聪明,有些独特,有些任性的w。是谁给了他现在的模样,是妈妈百依百顺的宠爱,是外婆的威吓?作为老师的我,怎样做是最好?

读懂孩子,进而读懂课堂。我想:真正的教育不是关注孩子的成绩,而是关注孩子的发展。教育要发展学生的智慧,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注重品德教育和人文素养。


钟启泉读懂课堂有感》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960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钟启泉读懂课堂有感
相关文章
  • 钟启泉读懂课堂有感

    读读懂课堂心得读《读懂课堂》心得假期拜读了钟启泉老师的《读懂课堂》,感想颇多,收获颇丰。“读懂课堂”是教师成长的标志。钟老师在引言中提纲挈领地提出了这个中心思想,包含着...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