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文献分析法 正文

文献分析法

2016-11-04 14:45:21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文献分析法

文献分析法

文献分析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文献分析法是一项经济且有效的信息收集方法,它通过对与工作相关的现有文献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来获取工作信息。一般用于收集工作的原始信息,编制任务清单初稿。

总体介绍

文献分析是要弄清被分析文献“究竟讲什么”,以便给予检索标识。一般分两步:(1)先找出文献论述的对象,再进一步查明是论述该对象哪个方面的具体问题;(2)先找出文献中涉及的各种概念,再进一步查明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若干完整的主题。从一篇文献分析出的主题数量可以是多个。

由于文献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有共同的对象,都不与文献中记载的人与事直接接触,因此,都称为非接触性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法则通过对文献的定量分析,统计描述来实现对事实的科学认识。二者的区别是分析的重点与分析的手段上有所不同。

操作流程

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阶段::

确定来源

通过浏览文献的篇名、目次、摘要、引言、结论以至正文,对文献内容作调查; 信息来源包括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

(1)内部信息包括《员工手册》、《公司管理制度》、《职位职责说明》、《绩效评价》、《会议记录》、《作业流程说明》、《ISO质量文件》、《分权手册》、《工作环境描述》、《员工生产记录》、《工作计划》、《设备材料使用与管理制度》、《作业指导书》等。

(2)外部信息主要指其他企业工作分析的结果,这些资料可以为本企业的工作分析提供参照。为了保证所收集到的信息有较强的适用性,在收集信息的时候应该注意两点:第一,目标企业应该与本企业在性质上或者行业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第二,目标职位应该与本企业典型职位有较高的相似性。

分析信息

对调查所得的情况作分析判断,形成主题概念。

由五个步骤组成:

(1)确定选题。进行文献分析时需要快速浏览文献,从大量的文档中寻找有效信息点。

(2)收集文献。针对文献中信息不完整和缺乏连贯性的情况,应一一做好标记,在编制工作分析提纲时,作为重点问题加以明示;

(3)整理文献。对于文献中隐含的工作内容以及绩效标准,应深入挖掘,在以后的分析中得以求证。

(4)撰写初稿。

(5)修改定稿。

文献分析法的优点在于分析成本较低,工作效率高;能够为进一步工作分析提供基础资料、信息。其缺点在于收集到的信息不够全面,尤其是小型企业或管理落后的企业往往无法收集到有效、及时的信息;要与其他工作分析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概念种类

文献的现代定义为“已发表过的、或虽未发表但已被整理、报导过的那些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一切载体”,不仅包括图书、期刊、学位论文、科学报告、档案等常见的纸面印刷品,也包括有实物形态在内的各种材料。

种类

(1)零次文献(零次文献即曾经历过特别事件或行为的人撰写的目击描述或使用其他方式的实况纪录,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即primary documents)

(2)一次文献(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专著、论文、调查报告等文献)

(3)二次文献(检索性文献)

(4)三次文献(在利用二次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对一次文献进行系统的整理并概括论述的文献)。

文献综述

介绍

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指在全面搜集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之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某个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综述分为综合性的和专题性的两种形式。综合性的综述是针对某个学科或专业的,而专题性的综述则是针对某个研究问题或研究方法、手段的。

文献综述的特征是依据对过去和现在研究成果的深入分析,指出目前的水平、动态、应当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和建议。并依据有关理论,研究条件和实际需要等。对各种研究成果进行评述,为当前的研究提供基础或条件。 结构

一般可分五个部分:绪言、历史发展、现状分析、趋向预测和建议、参考文献目录。 要求

对文献综述的质量要求主要有六条:

(1)搜集文献应当客观、全面;

(2)材料与评论要协调、要一致;

(3) 针对性强;

(4)提纲挈领,突出重点;

(5)适当使用统计图表;

(6)不能混淆文献中的观点和作者个人的思想。

步骤

一般情况下,文献综述由五个步骤环节组成。

第一步,确定综述的选题。

第二步,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

第三步,整理文献。

第四步,撰写综述初稿

第五步,修改综述初稿,并完成文献综述。

内容分析

概念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主要以各种文献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方法。早期的内容分析法源于社会科学借用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历史文献内容的量化分析。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内容分析法既是一种主要的文献资料分析方法,又是一种独立、完整的科学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法的一般过程包括:建立研究目标和确定总体与分析单位,依据测量和量化的原则,设计能将分析单元的资料内容分解为一系列项目的分析维度(或类别系统),再按照分析维度严格地抽取有代表性的资料样本(抽取样本),把样本转化成分析类目的数据形式,最后对数据进行信度检验及统计推论。两种方法的主要差别是:内容分析法将非定量的文献材料转化为定量的数据,并依据这些数据对文献内容做出定量分析和做出关于事实的判断和推论。而且,它对组成文献的因素与结构的分析更为细致和程序化。

特征

内容分析法具有对于明显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而有系统的分析,并加以量化描述的基本特征。内容分析法可以借助计算机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为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研究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应用

内容分析法的适用范围比较广泛。就研究材料的性质而言,它可适于任何形态的材料,即它既可适用于文字记录形态类型的材料,又可以适用于非文字记录形态类型的材料(如广播与演讲录音、电视节目、动作与姿态的录像等);就研究材料的来源而言,它既可以对用于其它目的的许多现有材料(如学生教科书、日记、作业)进行分析,也可以为某一特定的研究目的而专门收集有关材料(如访谈记录、观察记录、句子完成测验等),然后再进行评判分析;就分析的侧重点讲,它既可以着重于材料的内容,也可以着重于材料的结构,或对两者都予以分析。

在前瞻性的教育科研中,内容分析法可以用于对教育及教育研究的趋势预测。在教育史的研究中,内容分析法能对文献的文字风格做出定量分析,从而帮助鉴别文献的真伪。在对现实教育问题的研究中,内容分析法同样能发挥作用,例如,可以用它来分

析教材的结构,对教材编制的合理性做出定量、定性的分析,也可以用它来分析学生的作业,对学生的错误种类做出定量的描述;还可以用它来分析教师、学生或其它人的各种作品、语言、动作、姿势,对教师、学生等的个人风格、个性特征做出判断。 内容分析法的适用范围虽然较广,但适于其的内容一般应具有能重复操作、被人的感观体验、意义明显、可以直接理解等特征。通常对不具备这样特点的、潜在、深层的内容不适于采用内容分析进行研究,否则难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过程

内容分析法的一般过程包括建立研究目标、确定研究总体和选择分析单位、设计分析维度体系、抽样和量化分析材料、进行评判记录和分析推论六部分。

研究目标编辑

教育科学研究中,内容分析法可用于多种研究目标的研究工作。主要的类型有: ·趋势分析;

·现状分析;

·比较分析;

·意向分析。

除上述几种目标类型外,内容分析法还可以用于其它目标的研究。

分析单位是指在内容分析法中描述或解释研究对象时,所使用的最小、最基本单位。当分析单位比较大时,常常需要选择一些与其有关的中、小层次的分析单位来加以描述、说明和解释。选择分析单位与具体的研究目标、研究总体密切相关,并以它们作为确定和选择的基础。

设计分析

分析的维度,又称分析的类目,是根据研究需要而设计的将资料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和标准。设计分析维度、类别有两种基本方法,一是采用现成的分析维度系统,二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目标自行设计。第一种方法:先让两人根据同一标准,独立编录同样用途的维度、类别,然后计算两者之间的信度,并据此共同讨论标准,再进行编录,直到对分析维度系统有基本一致的理解为止。最后,还需要让两者用该系统编录几个新的材料,并计算评分者的信度,如果结果满意,则可用此编录其余的材料。第二种方法:首先熟悉、分析有关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初步的分析维度,然后对其进行试用,了解其可行性、适用性与合理性,之后再进行修订、试用,直至发展出客观性较强的分析维度为止。分析维度必须有明确的操作定义。

设计分析维度过程基本原则:

·分类必须完全、彻底、能适合于所有分析材料,使所有分析单位都可归入相应的类别,不能出现无处可归的现象。

·在分类中,应当使用同一个分类标准,即只能从众多属性中选取一个作为分类依据。 · 分类的层次必须明确,逐级展开,不能越级和出现层次混淆的现象。

·分析类别(维度)必须在进行具体评判记录前事先确定。

·在设计分析维度时应考虑如何对内容分析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即考虑到使结果适合数据处理的问题。

分析材料

(抽样)

抽样工作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界定总体,二是从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样本。内容分析法常用的三种抽样方式是:

·来源取样

·日期抽样

·分析单位取样

量化处理

调查分析法

调查法是指研究者通过实地面谈、提问调查等方式收集、了解事物详细资料数据,并加以分析的方法。这种方法通常用来探测、描述或解释社会行为、社会态度或社会现象,较多地被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人员大量使用。

目录 1调查分析法的分类

2不同调查手段的特点

3使用规则

? 调查对象的选择

? 提问的选择

? 调查的态度和方式

? 有针对性的调查项目

? 调查表选项的独立性

? 提问的递进

调查分析法的分类编辑

根据调查手段和方式的不同,可以把调查方法分为邮递调查、面谈调查、电话调查、网络调查等;根据调查对象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个案调查法、重点调查、抽样调查、

篇二:文献分析方法(1)

文献研究方法

(收集、整理、分析)

一、文献分析的目的与作用

(一)文献分析的意义

文献分析是获取有关现实和学术研究的真实情况的重要途径。分析某个问题的研究现状,人们也可以运用文献分析法,对主要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进行各种要素的统计和分析,从中获取有关研究者和选题的发展变化情况。

此外,通过分析文献中某特定术语的使用情况,也可以得到一些重要信息,诸如人们对某问题的关注情况和研究进展等。

全面的文献资料调研是研究的基础。一般来说,文献资料调研的数量越多越好,但更重要的是精读10-20篇对自己研究工作具有宝贵参考价值文献,同时泛读几十篇次要文献,并有选择地阅读一般文献的摘要和结论部分。只有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才能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提纲挈领和推陈出新地开展自己有特色的研究。

(二)文献分析的目的

文献综述要针对某个研究主题,就目前学术界的成果加以研究。文献综述旨在整合此研究主题的特定领域中已被思考过和研究过的信息,并将此议题上的权威学者所做的努力进行系统的展现、归纳和评述。

在决定研究目的之前,通常必须关注的问题是:研究所属的领域或其他领域对此问题已知多少;已完成的研究有哪些;以往的建议与

对策是否成功,有无建议新的研究方向和议题。

许多研究者并不考虑这些问题,就直接进行文献探讨,将在短时间内找到的现有文献做简略引述或归纳,也不做批判,甚至与论文研究的可行性、必要性也无关。

张丽华等(2004)认为,文献综述至少可达到的基本目的有①:

●让读者熟悉现有研究主题领域有关研究的进展与困境; ●提供后续研究者的思考;

●未来研究是否可以找到更有意义、更显著的结果;

●对各种理论的立场说明,可以提出不同的概念框架;

●作为新假设提出研究理念的基础,对某现象和行为进行可能的解释,识别概念间的前提假设;

●改进与批判现有研究的不足,推出另类研究,发掘新的研究方法和途径,验证其他相关研究。

具体来讲,文献分析的目的在于:

彰显对某一知识体系的熟悉程度,使他人能够对研究者的专业能力与知识背景做出判断,以取得他人的信任,说服读者。

显示过去的研究路线以及正在进行的研究与以往研究工作的关联性,找有价值的主题。

整合并摘要某个领域内已知的研究成果,使人们认识到未来可能出现的研究方向,找“巨人的肩膀”。

向他人学习并刺激新概念的产生,指出盲点。

① 张丽华等:《撰写文献综述的技巧与方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年第一期。

(三)文献分析的作用

Sekaran(2003)认为,文献分析的作用在于①:

● 确保那些对问题有重大影响的重要变量不会被忽略;

● 弄清哪些变量是最重要的,为什么重要,如何研究这些变量以解决问题;

● 精确、清楚地描述问题;

● 强化当前研究的可测性及重复性;

● 避免重复前人的研究,浪费时间与精力;

● 研究问题在科学领域是合适的、可行的。

Leedy和Ormrod(1989)认为,文献回顾描述了与将要研究相关的理论展望和先期的研究成果,其作用是“再看一次”各领域中别人已经做的与自己将要做的有何共性,虽然没有必要完全相同。具体作用是②:

● 如果发现别人在你研究的课题上也在投入时间、精力和资源,这将大大提高你对课题研究的信心;

● 能为你提供新的思路和使你接近你尚未涉及的研究内容; ● 能告诉你在此领域中其他研究者的工作状况,以便与他们取得联系得到新的启示与信息;

● 能反映出其他研究者在相同问题上所采取的逻辑方法与设计构思;

● 能展现你至今未知的资料来源;

●能学习你尚未掌握的测量工具;

●能提供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

●有助于说明你研究的意义,并将你的研究与前人的研究联系起来。

也有学者认为,文献分析的作用在于:

● 研究的问题是值得做的;

● 研究方法的方向是正确的;

● 研究模型是合理的。

简言之,文献回顾的基本作用在于:

● 防止盲目的重复研究;

● 识别本领域研究前沿,弄清自己研究在什么层面上有所贡献;

● 构思论证主题的理论框架、论证技术及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法;

● 弄清前人对该主题研究的观点及解释。

① Sekaran,Oma著,祝道松、林家五译:《企业研究方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6页

②保罗·D﹒利迪、珍妮﹒埃利斯﹒奥姆罗德著,顾宝炎等译:《实用研究方法论:计划与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81-82页。

二、文献分析的方法、步骤与策略

(一) 文献分析的方法

刘凤朝(2005)提出,文献梳理和评价的三种方式①:

一是先按时间顺序的先后,将以往研究分成几个发展阶段,再对每个阶段的进展和主要成就进行陈述和评价。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能较好的反应不同研究之间的前后继承关系,梳理出清晰的历史脉

络。

二是以流派或观点为主线,先追溯各观点和流派的历史发展,再进一步分析不同流派、观点的贡献和不足,以及它们之间的借鉴与批判关系。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从横向的比较中发现问题与不足。

三是将历史的考察与横向的比较有机结合,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既能反映历史的沿革,又能揭示横向的关联与互动。

Leedy和Ormord(1989)提出如下文献分析方法②:

正确的心理定位。要有一个清楚的思路,明白自己正在做什么,文献综述是一场会直接影响你研究成果的研究性、学术性的学者式讨论。文献综述能帮助你看到其他人的研究成果,这些过程与你的研究之间存在着承上启下的关系。一篇负责任的文献综述关系到你的研究问题是否有新的发现,否则很难做到全面的研究问题。

写一篇文献回顾需要有一个计划,先进行组织安排。在开始写作之前,大致勾画你计划说些什么,也许你研究的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指引。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问题需要提出讨论中可能涉及的相关领域,以及这些领域需要受到重视的先后次序。从全面的观点开始讨论相关文献,就像一个倒金字塔。先是广义的,然后继续下去,你会涉及更多的观点和研究,越来越聚焦于你自己研究的问题上。先前失败的研究为以后的研究做了铺垫,这些研究给出了全面的历史观点,为你的研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保持相关性。保持你的读者的身份,始终注意你正在讨论的文献资料是如何与你研究的问题联系起来的,并恰当地指出关联的部分。

篇三:内容分析法文献综述

内容分析法文献综述

——以中美财经类新闻刊物对比研究为例

摘要:本文选取使用了内容分析法将中美财经类新闻刊物进行了对比研究的几篇文献,对其进行文献综述,目的是呈现内容分析法的基本思路,并对相关研究进行对比综合分析,然后给出评述。

关键词:内容分析法 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

1.文献的选定

本文依据同一研究主题、同一研究方法选定了4篇文献,即都采用了内容分析法来研究“中美财经类新闻刊物的比较”这一主题的相关文献。由于《中美财经新闻报道的文化差异研究》这篇文献的正文内容是用英文完成的,而《中美财经杂志比较研究》又不是完全以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为主,存在阅读障碍与文献契合度矛盾的情况下,我对两篇文献均给予保留,以保证在任何环节的分析当中我都能涉及到3篇不同的文献。

以下所选取的文献都有着各自相联系的特征,而每一篇也都有一个显著的不同于其他文献的标志。下表是对4篇文献基本信息的归纳:

2.正文

正文部分会以“内容分析法的研究过程”这一逻辑来展开对4篇文献的对比分析,具体比较其研究方法与思路的异同,并分别作归纳。

2.1研究问题的阐明

本文所选定的文献有着一个基本的共同研究目的,即比较分析中美财经类新闻刊物在不同视角下体现出的差异。而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恰好是进行这类比较研究的不二选择。在宏观上,它们的目标是高度一致的,因而毫无疑问涉及到了共同的研究方法。

从更细小的研究意图看,《中美财经报纸比较研究》在开篇即表明其意图为:“比较研究中国财经报纸与美国国际级财经报纸在报纸内容、新闻信息编辑方面的异同.....探索成功财经报纸未来发展方向,(以)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管理办法。”另外李蓉与刘镎的文章也表明了类似的研究目的,因为他们都是从新闻传播或业务的角度来研究这一问题。杨微的《中美财经新闻报道的文化差异研究》则从跨文化视角出发,意图分析“文化差异对财经新闻报道的影响”,该作者先依照文化语境和文化维度理论提出影响假设,然后再使用内容分析法去验证其假设。

2.2研究总体的界定

这四篇不同文献有3篇对自己的研究总体作了界定,李蓉的文章因更多的是作描述性研究而未涉及具体抽样过程,所以未做研究总体的界定。另3篇文章都着眼于“财经”这个词,因而分别界定了财经报纸、财经杂志、财经新闻报道等具体内涵。

宁高平对“财经报纸”的界定:他在研究中将财经新闻定义为广义的财经新闻,也即认为“财经新闻就是有关经济活动、经济现象、经济决策最新公开事实和情况的报道”,而“财经报纸”就是指“以财经新闻为主要传播内容的平面纸质媒体”。

刘镎面对的问题差不多,其区别仅仅在于再进一步界定“财经杂志”,他归纳出了广义的则经杂志定义,即“指非专业学术性、以动态、现实、深入地反映和描述各种社会经济现象为主的杂志”。为了更便于取样,他又将“财经杂志”进行了细分,主要包括3类:(l)产经类杂志,即沿着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来描述企业的管理、营销、生产等全面经营状况,或主要涉及企业产品运营的杂志;(2)泛财经类,即以财经新闻、财经人物、财经事件等财政、金融、经济等选题作为主要内容,并对证券、产经、工商管理等方面广泛关注的经济类综合杂志;(3)政经类,即从政治的角度以政治家的眼光来分析和看待经济问题的杂志。

2.3样本的选择

从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样本,是抽样工作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宁高平的研究文献在样本选择这一部分详细地呈现了研究中抽样的思路与全过程,如下表:

这种抽样设计较好的结合了研究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其抽样方案具体而切实可行。首先,样本报选择了中美两国研究者认为符合研究目标、参考价值较大的全国性综合财经类报纸各一种,即《经济日报》与《华尔街日报》;然后,采用“日历周+混合周”的混合随机抽样方式抽取了2006年内的两种报纸。最后第三阶段抽样时,面临了两种报纸在内容编排

设计上的巨大差异,因而诸多内容不能直接拿来对比,作者通过在样本中再细化抽取关键标志,然后进行量化来解决这一问题。

李蓉的研究中,抽样较为简单,但显得不够严谨。该研究用目标抽样法抽取了2003年12月某一周三种报纸连续一周的刊物内容,其中《纽约时报》为12月8日-14日,《华盛顿邮报》和《华尔街日报》为12月1日-7日;然后抽取其中所有财经版进行综合分析。很明显,这种抽样方法不太符合严格的内容分析法。

刘镎的《中美杂志比较研究》在“研究方法设计”一节中表明其第四部分采用了内容分析法,不过研究者却丝毫没有介绍其抽样思路与过程。只是提及他选取了《财经》、《福布斯》、《商业周刊(中文版)》来分别代表中国财经杂志、美国财经杂志、美国财经杂志对中国市场的渗入。

杨微的文化差异研究则提及该研究“选取了2012年下半年的《中国日报》和《华尔街时报》各100份财经新闻报道”。(respectively selects one hundred pieces of financial and economic news from China Daily and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in nearly half of 2012 (from June to December))

2.4分析单位与内容类别

选择分析单位与具体的研究目标、研究总体密切相关,它在总体界定之前就应该初步形成,并在完成抽样开始分析数据之前必须得以确定的一个关键过程。这4篇文献中的研究基本上均是以具体日期的一份刊物或者具体的一篇新闻报道为分析单位。这是相对较大的一个分析单位。再细化下去就是个分析单位的内容类别了。以下具体分析各篇文献在解决这一步骤的方法。

《中美财经报纸比较研究》在大的分析单位下继续细分其具体研究内容和单位,他在具体日期下的一份刊物中继而确定了3个更小的分析单位,即版面设计中的单个整版、广告设计中的单幅广告等等,新闻编辑与选择由于无法直接比较而被进一步具体为“国际财经新闻”的对比,以单篇国际财经新闻为分析单位。该研究又将分析单位作内容类别上的区分,以“广告设计”为例,它从广告面积与布局、广告内容、广告类别、广告表现手法等具体指标进行内容分析,其中如广告布局又被区别为:整版式、半分式、嵌入式、半金字塔式等等。整个研究中的分析单位的确定与内容类别的划分都比较严谨与合理。

《中美财经杂志比较研究》没有直接将它研究的3个对象进行横向对比,因而也就没有确定共同的分析单位。但它的研究思路是分析报刊的最为突出的特点,然后对这一特点用内容分析法进行量化或质化。例如,作者选择了《商业周刊(中文版)》(月刊)2002年l月至5月所出版的四期杂志(1、2期合刊、3期、4期、5期)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对其摄影图片的内容、面积,以及行文中漫画和图表的运用做出统计,分析了该刊在图片运用上的特点及作用。然而,仅在研究分析《商业周刊(中文版)》的报道特色时进行了这一步骤,而其他两种杂志却直接使用了描述法,如研究者认为《福布斯》的报道特色是“攻击性强、大胆前卫”,但却没有用内容分析严谨地去探讨“攻击性”的具体体现或指标。因而使得整个研究在操作上显得与设计不符,用描述法代替了内容分析,因而所得结论之指向亦可能会出现偏差。

《中美财经新闻报道的文化差异研究》将它所选取的每种刊物各100份财经新闻报道进行了内容类别上的划分,确立了如下一些分析单位:news selection(新闻选择), classification of visual content(可视化内容的类别), the proportion of the positive news and negative news(正面和负面新闻的占比), the visual and video content related to the reportage(图片与视频的相关报道),etc. 在新闻选择这一项中,作者用多样性这一指标去衡量,这一指标被划分为不同种类经济新闻的占比,对各种类经济的新闻划分又

包括:Economy, Finance&Market, Employment, Health Service, Living&Economy, Politics&Economy, Industry.

2.5内容编码与数据分析

编码表的设计应尽可能量化研究所涉及的各种分析、评价指标,让数据说话为指导思 想。这四篇文献就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到了对信息进行量化的问题。但由于很多信息仍然无法量化,所以相当大一部分分析没有采用编码的方式。

《中美财经报纸比较研究》在这一部分仍然做得比较突出,对于能够量化的部分研究者均进行了量化,而对于确实无法量化的指标则采用了利克特等级量表进行分析与评价。根据作者的研究设计,他的内容分析编码表将报纸基本情况、版面设计、广告设计、新闻选择、 新闻编辑作为编码的一级内容分析类别,每个类别又依据样本报纸的实际情况和研究的需要设计了下一级分析指标,其编码确定分析类目的方法以对“新闻内容编辑”的编码为例,如下:

“以广告外的所有新闻信息、图片新闻及其他表现形式的单篇国际财经新闻信息作为分析单元,分别从新闻选择、标题制作、内容编辑、新闻可读性、文本易读性、人情味指数等方面设计内容分析类别。”

其中新闻可读性与文本易读性使用了利克特等级量表的分析方法。 研究者在确定编码分析类目后,让3名编码员对两份报纸上的任意10个抽样版面的文章、广告进行了试编码和试分析,在试分析结束后又根据编码的分歧及其他缺失之处再度调整了部分类目的分析单位,确定内容分析编码表,最后再次测试。可以说这是一个比较科学的编码操作。这种编码为后面数据分析打下了基础,如研究者在后文提出的“广告容量”、“人情化指数”等概念。

《中美财经新闻报道的文化差异研究》是一种提出假设后再去验证的研究思路。研究者先假设中美的文化差异对财经新闻报道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影响,再以爱德华·霍尔的文化语境理论和霍夫斯泰德的五大文化维度理论为基础,去挖掘样本中体现出这些方面差异的内容。因而,该研究的内容编码是依据语言文化学的理论完成的。首先,依据Low-Context and High-Context(高低文化语境理论)确立了对Language in Text Content(文本语言)、Visual and Video Content(可视化与视频内容)的分析;其次,依据五大文化维度理论,Power Distance(权力距离)用于分析News Selection(新闻选择),Uncertainty Avoidance(不确定性回避)用于分析Positive News and Negative News(正面和负面报道)以及Classification of Visual Pictures(可视化图片的类别),另外还有依据Individualism and Collectivism(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Masculinity and Femininity(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Long-term Versus Short-term Orientation(长期取向和短期取向)等划分出来的各种维度。

另外两篇文献,《中美财经杂志比较研究》与《换个视窗看经济新闻》均没有使用编码这一步骤,可能是其重点停留在描述之上而非内容分析,但明显其研究过程显得较为粗糙和缺乏说服力,尽管数据分析都有所体现,但更多地是为了量化而量化。

3.小结

内容分析法在此文所选取的文献中均有所涉及,但研究的完成度层次各异。整体而言,宁高平的《中美财经报纸比较研究》在研究方法的贯彻与操作上最为突出,他的研究几近完美地体现了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结合。更早一些的是2004年李蓉的《换个视窗看经济新闻》,这篇研究更倾向于直接去描述中美财经类新闻刊物直观上的差异,因而很可惜没有朝更严谨的内容分析法更进一步,不过在此之前确实没有人想到使用编码去研究这样一个问题。而更

早些的是2003年刘镎的《中美财经杂志比较研究》,这篇研究的主要设计并非是内容分析法,但他决定在研究的第四部分使用这一方法,然而遗憾的是,他似乎并没有严格使用内容分析法,而是为了让他的研究看起来更像内容分析而拼凑了一些数据分析的内容,该作者的研究总体而言,并不算太成功,在财经类杂志发展史上着墨过多,而对比分析又缺乏系统性。最后是杨微的《中美财经新闻报道的文化差异研究》,这篇研究的出发点和角度极具新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跨学科的研究范例,尽管其研究并没有严格遵循内容分析法的步骤,但是毫无疑问,这项研究独特的视角弥补了这一缺陷。内容分析只是一种工具,不能因为拘泥这种方法而抛弃了独特的研究视角与创新的研究方法。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发现传媒研究中内容分析最大的长处在于:通过量化把人们不注意的或忽略的,或有所察觉但并不能严格界定的问题,客观地展示在眼前,从而引起重视。内容分析这一方法有助于进行比较,找出差距,研究报告有详细的数据加以佐证论者的观点。因而,运用好这一方法对于传媒研究乃至整个社会科学中涉及内容分析的研究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李蓉. 换个视窗看经济新闻——三家中外综合类报纸经济新闻的比较研究[J]. 新闻记者,2004,06:33-36.

[2]杨微. 中美财经新闻报道的文化差异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3]宁高平. 中美财经报纸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08. [4]刘镎. 中美财经杂志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3.

、 ,


文献分析法》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832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文献分析法
相关文章
  • 文献分析法

    文献分析法文献分析法文献分析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文献分析法是一项经济且有效的信息收集方法,它通过对与工作相关的...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