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现代管理学名词解释 正文

现代管理学名词解释

2016-11-04 09:35:16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现代管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管理: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所拥有的权力,通过一系列的职能活动,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2、企业再造理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兴起了企业再造运动,形成了“从毛毛虫变蝴蝶”的革命。

3、企业再造:是指企业在产品与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生产与管理成本、员工工作效率等绩效评价的关键指标上能够得到显著改善,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作方式。

4、红海:是指当前产业已存在的饱和市场,其利润前景暗淡,恶性竞争此起彼伏。

5、红海战略:是指竞争的结果,是传统的竞争战略,是一种“血腥”的、你死我活的战略。

6、蓝海:是指未曾开辟的新兴市场,这一市场中的客户需求与传统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获得了利润高速增长的机会。

7、蓝海战略:新兴的战略,它要求企业把注意力从市场的供给放转向需求方,从关注并力图超越竞争对手转向为买方提供价值的飞跃,即不参与瓜分现有的日趋萎缩的市场,也不以竞争对手为标杆,而是努力扩大需求摆脱竞争。

8、决策:是指管理者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为一定的管理行为确定管理目标,制定并选择管理方案的过程。

9、战略决策:是指决策目标所要解决的问题都带有全局性、方向性,以及影响深远的决策。

10、战术决策:指为了达到组织所采取的程序、途径、手段和措施的决策。

11、程序化决策:指决策过程中的每一步骤都有规范化的固定程序,这些程序可以重复地利用于解决同类的问题。

12、非程序化决策:决策过程没固定程序和常规方法,解决的问题都是非重复出现的管理问题。

13、平时决策:指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决策者针对各种管理问题所作出的决策。

14、危机决策:是指当组织的重大安全利益和核心价值观念受到严重威胁和挑战,组织生存处于危机时期,决策者作出的重要决策和应急反应。

15、初始决策:指决策者对从事某种活动或从事该种活动的方案所进行的初次选择。

16、追踪决策:指在初始决策的基础上对组织的活动方向、内容或方式所作出的重新调整。

17、确定型决策:指在决策环境和条件完全确定的情况下,决策者所进行的决策。

18、非确定型决策:指在决策环境和条件不确定的情况下,决策者可以知道各种行动方案在各种不同条件下所获得的结果,但无法估计未来各种环境条件出现的概率。

19、风险型决策:指决策者有一个明确的决策目标,可以知道不同行动方案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所获得的结果,虽然不能完全判断未来出现的哪一种环境条件,但是可以预测其出现的概率。

20、决策模式:指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有规律的或反复出现的决策活动形式。

21、公共决策: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时间里,集团间的争斗所达到的平衡。

22、帕累托最优:即所有决策成员都能够因为最终决策方案的选择而获得一定的利益,或者说,没有人因此而受到利益损失。

23、简单多数规则:是指选择决策方案时,以得票最多的决策方案为最终择定的决策方案,而

不要求该方案的票数过半数。

24、绝对多数规则:提选择决策方案时,要求决策方案的得票数必须超过半数才能作为最终则定的决策方案。

25、决策体制:是指由决策机构和决策人员组成的组织体系及其制度。

26、决策中枢系统:是公共决策的核心,是由拥有决策权的领导机构和人员组成的,处于支配地位,承担主要责任。

27、决策咨询系统:由公共决策研究组织和各类专家、学者组成,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技术手段,相对独立地进行决策研究、决策方案设计和公共决策咨询的组织体系。

28、决策信息系统:是指有专业信息人员所组成,从事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等活动,为决策中枢系统提供决策信息的组织体系。

29、正式组织:按一定的程序设立,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机构与职位体系和规章制度的组织。

30、非正式组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基于兴趣、爱好、情感等因素自发形成的组织。

31、三C:即顾客主导化、竞争激烈化、变革持久化。20世纪80年代以后,组织模式再造。

32、传统权威:是以对社会习惯、社会传统的尊崇为基础而形成的权威。

33、超凡权威:是以对领袖人物的相貌、品格、信仰或超人智慧等人格特征的尊崇为基础而形成的权威。

33、合理—合法权威:是以对法律确立的职位权力的服从力为基础而形成的权威。

34、协作性理解:是指组织成员从组织整体利益出发,客观全面地理解组织共同目标。

35、个人性理解:是指组织成员从个人利益出发,主观片面地理解组织共同目标。

36、管理宽∕幅度:指一级组织下辖机构的数量,或一个领导者直接指挥和监督下级人员的数量。

37、高耸组织结构:管理幅度小、管理层次多的组织。

38、扁平组织结构:管理幅度大、管理层次少的组织。

39、大部制:政府部门为解决职能机构过多过细的问题,所采取的合并相近职能

机构的做法。

(含义)将组织机构中处于同一层次、职能重叠交叉的部门按照综合管理的要求,合并成一个大的部门,进行统一管理,以克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弊端,并能实现相关资源的共享,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40、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丰富人的知识、提升人的能力、激发人的活力、发挥人的潜能。

41、职位分类:是指根据工作性质、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所需资格条件以及工作难易程度对组织系统中的职位予以分门别类,划分出不同的类别和等级,以作为人事管理依据的人事分类制度。

42、职系:是指工作性质相同,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所需资格条件、工作难易程度不同而分属不同职级、职等的一个职位系列,如决策类、技术类。

43、职级:是指工作性质,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所需资格条件、工作难易程度基本相同的一个职位序列,如一、二、三级秘书。

44、职等:是指工作性质不同,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所需资格条件、工作难易程度基本相同,从属于不同职系的一个职位序列,是跨职系的职纵向划分,如三级护士和一级内科医生。

45、职位描述:是规定某一具体职位的工作目标、职责范围、技能要求、工作条件以及职位关系的书面文件。

46、职位规范:对职位人员所需资格条件的书面描述。

47、品味分类:是依据资格条件把人员划分为不同的品味等级的人事划分方法。

篇二:现代管理学填空、名词解释题

现代管理学

一、真空题、

1、管理划分为 公共管理 和 私人管理

2、在资本主义以前,管理最为基本的形式是 国家管理。

3、自然属性也称 生产力属性 ,社会属性也称 生产关系属性

4、现代管理学的特征:变革性、开放性、严密性、实用性。

5、罗伯特·欧文首次提出 关心人的哲学 ,被誉为 人事管理 的先驱者,“人际关系之父”

6、查尔斯·巴贝奇是科学管理的先驱者。

7、安德鲁·尤尔是管理教育的先驱者。强调三项原则:机械原则、道德原则、商业原则、

8、泰勒代表作是《科学管理原理》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主张“差别计件工资制”

9、法约尔分析的管理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10、早期行为科学又称人际关系论,1949年正式将人际关系论定义为行为科学。代表人物:梅奥

11、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是 一般管理理论。

12、Z理论的前提问题是:怎样使人们的努力彼此协调起来产生最高的效率

13、构建蓝海战略的顺序:买方效用、价格、成本和接受。

14、根据决策目标所涉及的规模和影响程度不同,分为战略决策 和 战术决策。

15、根据决策内容的具体情况不同,分为 程序决策 和 非程序决策 。

16、根据决策所处的时期不同,分为 平时决策和危机决策。

17、根据决策所解决问题不同。分为 初始决策和追踪决策 。

18、根据决策所具有的条件和可靠程度不同,分为 确定型决策 、非确定型决策 和 风险型决策 。

19、决策理论学派是由 社会系统学派 发展而来的。巴纳德 首先提出。

20、理性决策模式也被称为 科学决策模式。

21、理性决策模式的程序:发现问题、提出目标、设计方案、预测后果、分析比较、选择最优方案

22、多数裁定规则有两种基本形式:简单多数规则和 绝对多数规则。

23、现代组织理论将组织的整合状态划分为 管理体制 、组织机构 和运行机制 。

24、根据性质和活动方式的不同,组织可以分为 正式组织 和 非正式组织 。

25、非正式组织的管理:一分为二、无害支持、目标结合、为我所用。

26、马克斯·韦伯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

27、组织权威的类型:传统权威、超凡权威、合理—合法权威。

28、管理层次的数量主要取决于 组织规模和管理幅度。

29、行政机构的运行机制分为 基本职能实现机制、 保障机制 和 发展机制

30、人事分类基本类型是职位分类和品位分类。

31、人事选聘的途径:内部提升、外部招聘。

32、人事培训的方法: 在职培训、脱产培训、半脱产培训。

33、领导的作用:指挥作用、激励作用、协调作用。

34、强制性影响力也称职权,分为 法定权 奖赏权 惩罚权。

35、强制性影响力的产生的因素:传统因素、职位因素、资历因素。

36、非强制性影响力产生的因素:品格因素、才能因素、知识因素、感情因素。

37、领导者群体结构的关键:是注重整体素质。

38、领导者的个体素质: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

39、早期特质理论的研究:生理特质、个性特质、智力特质、工作特质、社会特质。

40、领导作风理论的类型:专制式的领导作风、民主式的领导作风、放任自流的领导作风。

41、领导方式理论的类型:专制—权威式、开明—权威式、协商式、群体参与式。

42、管理方格理论:贫乏型领导(1.1)、任务型领导(9.1)、中间型领导(5.5)、俱乐部型领导(1.9)、战斗集体型领导(9.9)。

43、领导方式类型:强制命令方式、疏导教育方式、物质激励方式、榜样示范方式。

44、激励模式:需求→动机→行为→满足

45、激励方式:目标激励、奖惩激励、竞赛与评比激励、关怀与支持激励、榜样激励。

46、双因素理论分为:保健因素 、激励因素。

47、工作丰富化有两层含义:职务内容的扩大化 、工作意义的丰富化。

48、期望理论的公式:M=V·E 即 激励力量=目标效价×期望值。

49、人们普遍喜欢熟悉的事物,而不喜欢陌生或未知的事与物,这反映出人类谋求安全的动机。

50、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侧重于社会起因的研究。

51、人们行为成功或失败的归因倾向:努力、能力、任务难度、机遇

52、沟通的基本模型:信源、信道、住宿。

53、依据信息传递的方向不同,可分为: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双向沟通。

54、依据信息传递的方式有无组织系统,可分为: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

55、依据信息传递的方式不同,可分为:书面沟通、口头沟通。

56、控制的内容:人员、财务 、作业、信息、组织绩效。

57、控制的类型: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反馈控制。

58、最早提出“系统”概念的学者是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

59、系统分析的特点:整体性、层次性、环境适应性。

60、系统分析的方法论:行为研究、价值研究、规范研究、可行性研究。

61、系统分析的定性方法:超理性分析、社会文化分析、未来分析。

62、系统分析的定量方法:确定型分析、随机型分析。

63、根据工序在网络图上的位置关系不同可分为:中间工序、紧前工序、紧后工序、平行工序、串联工序。

64、网络图的基本概念:工程(任务)、工序(工作)、事项(结点、事件)、线路(路线)。

65、工序间的相互关系:逻辑关系、组织关系。

66、试算时间参数的方法:图上计算法、表格法、矩阵计算法。

67、目标管理的过程:目标的制定 、目标的实施、目标成果评价。

68、选择关键目标领域的指导原则:用结果,不用过程;用产生,不用投入;用目的,不用手段。

69、管理人员实现目标的有利因素:力量 和 机会。

70、目标的实施:授予权限 、分配资财、目标控制。

71、分配资财与传统的预算的区别:存在基础不同、强调重点不同、获得机制不同。

72、管理人员的主要控制点有:环境、目标、计划、资财和日常工作。

73、成果评价的原则:目标导向原则、实事求是原则、重在激励原则。

74、成果评价的内容:目标状况、目标实施手段、工作态度。

75、全面质量管理几项特别重要的管理思想:质量第一、为顾客服务、预防式管理、大家受益。

76、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程序:计划环节、实施环节、检查环节、处理环节。

77、全面质量管理中的PDCA循环具有的三个特点:周而复始、环环相套、阶梯式上升。

78、全面质量管理的质量改进的步骤:标准的选择、过程评估、过程标准化、过程改进。

79、根据理性因素在决策中的地位把决策方法分为:理性决策方法、非理性决策方法、综合协调决策方法。

80、根据决策方法与技术的性质,把决策方法分为:定性决策方法、定量决策方法。

81、定性决策方法:个人判断决策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模拟决策法、方案前提分析法。

82、头脑风暴法分为两种基本形式:直接头脑风暴法、质疑头脑风暴法。

83、德尔菲法的特征:匿名性、多次信息反馈、决策结果的统计特性。

84、定量决策方法的分类:确定型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方法、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85、决策树的构成要素:决策结点、方案枝、状态结点、概率枝、结果点。

86、数学分析方法的基本内容:数学化、模型化、计算机化。

87、预算的种类:经营预算、投资预算、财务预算。

88、两种有效的预算控制法:零基预算法、项目预算法。

89、全面控制技术:损益控制法、投资报酬率分析法、管理审计。

90、实施预防性控制法的前提和途径:高等院校培训、工作岗位的实践锻炼、上级的指导、自觉提高。

91、进行社会调查研究应遵循的原则:客观性原则、实证性原则、整体性原则。

92、社会指标类型:客观性指标和主观性指标、描述性指标和评价性指标、肯定性指标/否定性指标和中性指标.

93、变量的类别:自变量、因变量和中间变量 定类变量、定序变量、定距变量和定比变量。

94、抽样调查的专门术语:总体和样本、抽样框、抽样误差、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

95、随机抽样的方法:简单随机抽样(纯随机抽样)、等距抽样(系统抽样)、分层随机抽样(分类抽样)、

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多级抽样)。

96、问卷的主要类型:自填问卷、访问问卷。

97、问卷的基本结构: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和答案。 问卷设计是问卷调查的关键性工作。

98、文献调查法的特点:历史性、间接性、无反应性。

99、查找文献的方法:检索工具查找法、参考文献查找法、循环查找法。

100、目录的类型:分类目录、书名目录、著者目录、主题目录。

二、名词解释题。

管理: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一系列的职能活动,对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学:专门研究管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现代管理学:在总结管理发展历史经验和借鉴传统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所提供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现代条件下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问。

行为科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从人的工作动机、情绪、行为与工作、工作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探索影响劳动生产率因素的科学。

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模式、原则和规律,并对其功能进行描述的一门学科。

控制论:研究各种系统的控制和调节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自动控制、电子技术、无线电通信、生物学、数理逻辑等多种学科和技术相互渗透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信息论:揭示信息的本质,并运用数学方法研究信息计量、传递、变换和存储的一门学科。

企业再造:是指企业为在产品与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生产与管理成本、员工工作效率等绩效评价的关键指标上能够得到改善,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作方式。

红海战略:是指竞争的结果,是传统的竞争战略,是一种“血腥”的、你死我活的战略。

蓝海战略:是新型的战略,它要求企业把注意力从市场的供给方转向需求方,从关注并力图超越竞争对手转向买方提供价值的飞跃,即不参与瓜分现有的日趋萎缩的市场,也不以竞争对手为标杆,而是努力扩大需求,摆脱竞争。

决策:是指管理者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为一定的管理行为确定管理目标,制定并选择管理方案的过程。

预测: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未来发展的性质、状态及变化趋势所作有估计和测算。

组织:一是作名词,是指为实现特定的目标,依据一定的权力与责任、权利与义务关系,按照分工与合作规则而构成的人的群体——机构体系;二是作动词,也是作为管理的一项职能,组织是指设计、构建上述机构体系的活动。

正式组织:是按照一定的程序设立,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机构与职位体系和规章制度的组织。

非正式组织: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基于兴趣、爱好、情感等因素自发形成的组织。

自我超越:是指组织成员不断学习、克服成见,勇于接受新观念和新方法。

心智模式:受知识、经验的影响而形成的较为成熟、稳定的思考问题的方式。

直线制:由最高主管至基层工作人员自上而下建立垂直的领导关系,不设职能机构,形同直线。

职能制:在组织内部除设置层级管理机构外,还按管理职能设若干职能机构。

管理幅度:一级组织下辖机构的数量,或一个领导者直接指挥和监督下级人员的数量。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丰富人的知识、提升人的能力、激发人的活力、发挥人的潜能。

职位分类:是指根据工作性质、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所需资格条件以及工作难易程度对组织系统中的职位予以分门别类,划分出不同的类别和等级,以作为人事管理依据的人事分类制度。

职位描述:是规定某一具体职位的工作目标、职责范围、技能要求、工作条件以及职位关系的书面文件。

职位规范:对职位人员所需资格条件的书面描述。

品位分类:是依据资格条件把人员划分为不同的品位等级的人事分类方法。

人事选聘:就是通过招聘等手段选择职位人员的过程。

人事考评:是人事考核、评价的总称,是指对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状况进行考核和评价。

人事培训:为开发组织人力资源而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在岗人员的业务知识、工作技能进行的培养、训练。

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激励因素:就是能够影响个人行为的某种东西,它对一个人是否愿意做什么事情有重大影响。

保健因素:即工作本身之外的环境条件属于不满意因素,称为保健因素。

协调:是管理的重要职能,是管理过程中引导组织之间、人员之间建立相互协作和主动配合的良好关系,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以实现共同预期目标的活动。

沟通:也称信息交流,是指将某一信息传递给相关对象,以期作出相应反应的过程。

控制:是指由管理人员对当前的实际工作是否符合计划进行测定、并促使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

前馈控制:是一种在计划实施之前,为了保证将来的实际成果能达到计划的要求,尽量减少偏差的控制。

现场控制:是一种发生在计划执行过程中的控制,是直接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并纠正偏差。

反馈控制:是由主管人员通过分析计划的执行结果,将它与控制标准相比较,发现偏差及造成偏差的原因,拟订纠正措施,防止偏差发展或继续存在的控制活动。

系统分析:是一种决策辅助技术,它采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各种可行的方案或策略,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帮助决策者提高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程度,以便选择正确的行动方案。

网络计划方法:是指应用网络图全面反映整个工作的流程、计划内各项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进度,通过时间参数的计算,找出关键线路与机动时间,以对计划进行优化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网络图:是用一系列箭线和圆圈表明一项任务或工程中所有工作的先后顺序和相互关系的图解模型。

目标管理:是通过参与式的目标设置、实施和评价目标等活动来管理组织的一种方法。

成果评价:就是管理人员在目标实施过程结束后,将所取得的工作成果与既定目标项目和标准进行比较,对目标的实现情况和组织成员的工作状况进行衡量,并总结目标管理活动的经验,然后以此为依据对组织成员进行适当的奖罚,以便在更高的起点上,开始新一轮的目标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是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在组织全体员工参与基础上的一种管理方法。

决策方法:是指在决策过程中为了作出最优选择而运用的各种方法与技术的总称,是为了实现决策方案的优化而必须借助的手段,也是决策任务得以完成的桥梁。

定性决策方法:是指在决策过程中充分发挥专家集体的智慧、能力和经验,在系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掌握的情况与资料进行决策的方法。

定量决策方法:它是运用数学工具、建立反映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对这种数学模型的计算和求解,选择出最佳的决策方案。

个人判断决策法:是指领导和专家根据其知识、经验对决策问题以及其所处的环境状况和发展趋势、决策方案及可能结果等作出判断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方法。

头脑风暴法:即专家会议决策法,是指采用开调查会的形式,将有关专家聚集到一起,依靠一定数量专家的创造性思维,以发散性的方式讨论决策对象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对它的应对措施,从而作出决策的方法。

德尔菲法:是指采用函询的方式咨询专家们的建议,专家在提出意见后以不记名的方式反馈回来,组织者将得到的初步结果进行综合整理,然后反馈给各位专家,请他们重新考虑后再次提出意见;经过几轮匿名反馈过程之后,专家意见基本趋于一致,组织者依此得出预测结果的方法。

模拟决策法:是指人们为取得对某一客观事物的准确认识,通过建立一个与所要研究的实际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类似的微观模型,然后运行这一模型,并对各种不同条件下的模型运行进行评价与选优,从而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决策方法。 方案前提分析法:是通过分析、评估决策方案赖以成立的前提,从而达到分析、评估决策方案本身的方法。

决策树法:是用树型图的形式,找出可供选择的决策方案及其可能出现的结果,计算和比较各个方案的损益期望值,最后从中选择令人满意的方案。

程序:是对组织或部门中操作或事务处理流程的一种描述、计划与规定,是对按既定方式有效进行的工作实行控制或完成任务所必需的工具。

预算:是指组织或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有计划的财务活动的表现形式。

管理审计:是指组织或部门以外的专业审计机构对某一组织或部门的财务程序、财务经济来往情况进行有目的的综合检查。 抽样调查:它是从全体研究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来调查,并根据这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对全部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推断。 观察法:是一种主要依靠研究者的感官,如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和有关的辅助工具来收集资料的调查研究方法。 访谈法:是调查者通过与被调查者面对面地进行交谈、讨论而收集信息资料的方法。

篇三:现代管理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复习汇总

现代管理学

一、名词解释(42个)

1、管理对象:管理的主体——管理者执行管理职能、实现管理目标总是要作用一定的人或事物,这些受作用的人或事物是管理的客体,即管理对象。

2、现代企业制度:所谓现代企业制度是指英国产业革命后,随着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按照两权分离的原则逐步建立起来的一套企业根本制度。其特征是以法人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为主要形式?

3、管理的概念:

是让其他人同自己一起,并通过其他人去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2、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3、管理是通过实施计划、组织、控制等职能的过程,来协调所有的人力和资源,以实现既定的目标。)

4、组织效力:是指组织实现其目标的能力或程度。

5、组织效率:指组织在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满足其成员个人目标的能力和程度。

6、法约尔“天桥”即允许同级间的人员取得直接联系,然后将所采取的行动报告给各自上级。

7、管理科学理论:是以科学管理为基础的系统的观点、经济效果评价的标准、数学的方法、电子计算机的技术服务于决策的目的的。

8、规划论:是用以研究如何统筹安排,合理调度人员、社别、物资、资金、时间,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规划论是统筹学中发展最成熟的理论,包括闲心规划论和非线性规划论和动态规划论。

9、排队论:有称随机服务系统理论或等待线理论,是研究要求获得某种服务的对象所产生的随机性聚散现象的理论。

10、网络分析技术:是关键路线法、计划评审技术和统筹法的总称。是一种用网络图来解决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中的计划和控制问题的管理技术。

11、系统工程:主要以人工系统为研究对象,把它看作是一种具有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进行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模拟,以便最有效的实现预定目标。

12、创造顾客:能满足顾客需要的产品从潜在状态变成现实状态时,潜在的购买这种产品的效用的顾客也从潜在的状态变成现实状态。

13、价值原则:就是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提高社会经济效益这个中心,科学、有效、节省地使用自己的财力、物力、人力、智力及时间资源,以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4、决策:是针对明确的目标,经过调查研究,制定多个可行方案,然后运用统一的标准选择合理的方案的过程。

15、决策树:将决策过程各个阶段之间的逻辑结构回程一张树形图,称之决策树。

16、预测:企业预测是指对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外部环境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变换状况做出判断和描述。预测是计划工作最重要的基本假设和前提。

17、德尔非法:该方法一般采用函询的方式,首先寄发调查表,以无记名方式分别征求每位专家的意见。然后将其归纳、整理而形成新的表格在反馈给每位专家。经过几轮的征询与反馈,使各种意见逐步趋向一致,从而得出一个比较统一的测验结果。

18、滚动计划法:是一种定期修订计划的方法。遵循的原则是近细远粗,使组织的中、短期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种动态编制计划的方法。

19、计划的概念:随着管理的发展,人们把计划工作做了狭义和广义的区分。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计划的制定、执行及检查执行情况三个紧密衔接的工作过程,即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充分的调查研究,对组织未来的目标及实际目标的途径做出全面决策的一系列的活动。

20、风险型决策:也称“统计型”决策或“随机型”决策。特点1、有一明确的决策目标2、存在两个以上可行方案,且每个方案的收益值可以定量的计算出来3、存在着多个不以人们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自然状态,且每个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可根据历史资料计算出来4、决策标准是期望值标准,即最大期望收益或最小期望损益值。

21、头脑风暴法:召集富有积极性、独创性的有关人员进行集体讨论,大胆设想、各抒己见。

22、组织结构:是指一个组织内反映组织目标特征,表明平行和垂直的各构成部分或各个部分之间所确立的正式权责关系的网络形式,是一个组织的总体格局。

23、管理幅度:是指一个管理者直接领导的下级人数,即一个管理部门所控制的规模。

24、绩效考评:是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在适当的时间,对企业人员,主要是主管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考察评估。

25、刺激:这种状态对人的行为能起到激发、推进和加强的作用,因此称之为激励。所以激励就其本质而言,就是要促使被管理对象产生某种有利有组织目标实现的特定动机并按照组织所需要的方式行为,以使组织最快、最好的实现目标。

26、动机:是一种能够提供精神力、活力或动力,并能够指导或引导行为达到目的的内心状态。

27、横向比较:就是将自己付出的劳动和所得的报酬与同组织内的其他人付出的劳动和得到的报酬进行比较。

28、纵向比较:把自己现在付出的劳动和所得的报酬与自己过去的劳动和所得报酬进行个人历史比较。

29、目标效价:任何一种调动积极性的方式对人的作用的大小都有所不同,而导致这种不同的是该方式在人们心目中的价值,即人们对某种方式的偏爱程度。

30、保健因素/激励因素p150-151页

31、领导职责:在现代管理过程中,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依赖于企业管理的有效领导。领导是对组织内的个体和群体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使他们能够自觉自愿、并有信心的为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而努力的职能活动过程。

32、管理方格p174页

33、管理决策技巧:就是领导者必须掌握的现代管理概念、意识和经营决策之道。

34、期望值:是指某一特别行动会导致一个预期成果的概率。

35、控制:直观的舒适一种作用,是施控主体对受控客体的一种能动作用。这种作用能使得受控客体根据施控主体的预定目标而动作,并最终达到这个目标。

36、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的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的秩序和社会经济效果。

37、目标管理就是把经营的目的和根本任务转化为企业的方针和目标。实现各层次的目标管理,一方面可激发有关人员的责任心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可把总目标层层分解,最终化为个人目标。

38、全面质量管理就是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把各部门、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活动纳入统一的质量管理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

39、质量控制:一种是狭义的,即产品质量,二是广义的,包括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

40、管理信息系统:它以系统工程作为分析与规划的基础。以运筹学作为模型建立和最优化的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及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为基础。其主要目的在于如何使组织有效的使用信息技术和利用信息从而为管理者提供决策和控制的依据。

41、受控与失控:一旦出现偏差,未能测量到或以测量出偏差而未能采取坚决措施予以纠正,则系统出现失控现象。测量出偏差并予以及时纠正则系统运行就会合乎目标,此时系统处于受控状态。

42、企业管理文明化:管理理论中行为科学与公共关系学的出现,说明资产积极全面乔争了自己的对内对外政策,而使管理逐渐出现了文明化倾向。

43、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用用传播沟通手段来影响工种,并协调组织内为各种关系从而树立组织形象的一系列政策与行为。

二、简述题

一、简述管理的“两难处境”

管理工作中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管理工作中所固有的“两难处境”。管理者常常面临以下这样一些局面:

1、要把组织内个人的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使之在组织内做合乎目标的运动。但个人利益与组织的整体利益经常是矛盾的;

2、管理者必须履行特定的职责与任务,因此需要对雇员进行严格的控制,但又需要全体从业人员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3、既要执行纪律与程序,又要照顾每个人各自的特殊需要,这些需要常常与纪律和程序发生矛盾;

4、管理者都知道,他们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外部环境对自己的制约,他们不得不保持现状,因为一个人并没有回天之力,同时,为了适应瞬息万变的内外部环境,又不得不去改变现状中的某些内容。

综上所述,管理是可供开发的资源,是一项不需要支付货币的投资,并且,通过管理可以产生巨大的效益。

二、科学管理的内容

(1)工作定额:通过对时间与动作的研究,制定了科学的操作方法,并据此定出合理、有效的日工作量标准。

(2)科学的挑选和培训工人

(3)标准化: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械和材料,并把工作环境加以标准化,从而形成一整套标准化制度。

(4)差别计件工资制:制定不同工资率。

(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计划由管理当局负责,执行由工长和工人负责。

(6)职能管理原理:管理职能的分工和专业化

(7)例外事件原则:没有纳入标准的事件称为标准事件。

三、人际关系理论的内容

梅奥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如下:

(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人们产生积极性的因素,除受物质因素影响之外,还有社会和心理方面因素的影响。

(2)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梅奥认为,人是社会动物,在企业的共同工作当中,人们必然相互发生关系,由此形成了非正式组织。在正式组织中,一效率逻辑为其行动的标准;在非正式组织中,以感情逻辑为其行动标准。

四、约尔的贡献(企业基础职能、管理职能、管理一般原则)

一、企业的基础职能(企业的六大类工作)

(1)技术性工作。(2)商业性工作。(3)财务性工作。(4)会计性工作。(5)安全性工作。(6)管理性工作。

二、管理职能

法约尔把管理的过程划分为五个要素,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并对上述五大要素进行了分析。

(1)计划:就是探索未来,制定行动计划。最有效的利用资源

(2)组织:就是建立企业的物质与社会的双重结构

(3)指挥:就是指导、激励企业员工,使其发挥最大作用

(4)协调:就是连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和力量,保持组织中各部门的人和物在运转上的一致性

(5)控制:就是检查执行情况,使实际工作与既定的计划、规章、标准和原则相符合

三、管理一般原则

(1)劳动分工:劳动的专业化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有效方法


现代管理学名词解释》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769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现代管理学名词解释
相关文章
  • 现代管理学名词解释

    现代管理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管理: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所拥有的权力,通过一系列的职能活动,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