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十七届八中全会 正文

十七届八中全会

2016-11-02 12:03:29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学习十七届八中全会精神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背 景

1987年4月30日,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工人社会党副总书记、政府副首相格拉时指出:“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们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实践证明这些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但毕竟我们只是开步走。我们原定的目标是,第一步在八十年代翻一番。以一九八0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二百五十美元,翻一番,达到五百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一千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那时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一万亿美元(2010年6.06万亿美元,39.79万亿人民币),虽然人均数还很低,但是国家的力量有很大增加。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四千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这是我们的雄心壮志。目标不高,但做起来可不容易。”“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

“三步走”: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中国经济建设分的总体战略部署)

到建党一百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基本上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国从上世纪末总体上进入小康社会后,将分2010年、2020年、2050年三个阶段逐步达到现代化的目标。

前 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02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上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战略机遇期。其中谈到:二十一世纪的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历史和国际视角来看,中国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黄金期,因此,需要抓住天时、利用地利、实现人和,以开创未来,(是在2006年11月提出的)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56个民族”,存在了4000多年了,曾经兴旺发达过,也曾经衰落过,中华民族的复兴,就是中华文明的复兴。就是中华民族曾经创造出灿烂的古代文明,站在世界的前列,而在近代却落后了,在不短的时间内沦落到任人宰割和欺凌的半殖民地地位,被别人看作“劣等民族”,这使每一个有志气的中华儿女都无法忍受,渴望要恢复民族的主权和尊严,毫无逊色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讲“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然不能把它误解为是要恢复一、两千年前的所谓“汉唐盛世”。汉、唐在当时世界上是先进的,但拿到今天来看,我们只能是发扬它那些优秀传统,不应该也不可能再去全盘恢复它,如果还说要恢复到那时去,岂不是开历史的倒车?

毛泽东主席在一九五六年所说:“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中国应当这样。因为中国是一个具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和六万万人口的国家,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而这样贡献,在过去一个长时期内,则是太少了。这使我们感到惭愧。”这里讲的是“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复兴”的真正含义应该是这样。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是全面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我们有这个责任,也有这个可能,但需要走的路还很长,需要继续作出极大的努力。

第一 国家发展的生命周期

实际上,世界十分复杂。国家发展生命周期可以简单地划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准备成长期、迅速成长期、强盛期、衰落期。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经有200多个国家,国家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尽管全球经济一体化是趋势所在,但竞争是本质。

全世界200多个国家中,对世界起决定性作用的,实际上只有八九个国家。这些国家占世界总人口或者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二左右。大国崛起的定义是:一个国家的主要指标占世界总量的比重持续上升,并且持续至少二十五年。反过来,大国衰落的定义是:国家的主要指标占世界总量的比重持续下降,并且也持续至少二十五年。因此可以看出,一个大国的崛起,是可以用很多定量指标来进行描述的。这些指标是相对量,不是绝对量。它不是相对于其他国家,而是相对于世界。

要想了解一个国家的生命周期, 就需要对以下指标做一些判断和分析:

(1)经济总量(GDP)。

(2)国家出口总量占世界总量的比重。

(3)工业总产出占世界总量的比重。现代化的本质是工业化。

(4)人口规模,即国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这个指标是总人力资本的替代指标。

(5)综合国力占世界总量的比重。综合国力主要是用8大类战略性资源和23类指标,基于世界银行的数据库,来进行计算的。

Madison研究:1820年—2030

1820年,中国占世界经济总量约32.9%,印度约16%;1952年,两国合计的GDP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从48.9%降到9.2%;1978年,两国占世界经济的比重是8.2%;1978年以后,比重开始上升;2003年,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世界总量的15.1%,印度达到5.5%,两国合计占世界总量的1/5,尽管两个国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3;2030年,两国的经济总量可能占世界总量的1/3。U型—先衰落后兴起

欧美日三大经济体的高峰期是在二次大战之后,占世界GDP总量的比重曾经达到

56.8%。2003年三大经济体的GDP相当于世界经济总量的46.4%,到2030年时,大体相当于世界总量的1/3。倒U型-先兴起后衰落

由此可以看到,到2030年,世界经济将出现两个“太阳”:一个是西方的“太阳”,大体占世界总量的1/3;另一个是东方的“太阳”,也就是中印,各自约占世界总量的1/3,合在一起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3。可以说,世界主要是由大国来决定的。中印两国作为现代化的落伍者和追赶者,将来也可能会成为强盛的现代化国家。

从历史的视角来看中国的发展周期。从公元元年(汉朝)到公元1500年,中国既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也是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国家。公元1500年之后,出现了资本主义因素,并且在西欧国家迅速蔓延、传播。1500年到1820年三百多年的时间,中国仍处在世界农业文明的高峰,但是,却处于一个长期的停滞期,尽管它是强盛的。这意味着,中国一旦和西方工业文明交锋,衰败是不可避免的。从1820年到1949年,中国的农业文明、农业经济和农业社会都处于迅速衰落时期。这个时期,中国农业文明的创新能力、创新速度以及传播范围,都无法与工业文明相竞争。1949年的中国,已经沦落为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我们可以用各种指标来证明,当时的中国确实是东亚病夫、一盘散沙,是现代化的落伍者。

比如,1949年中国的人均GDP比1820年时还要低。1950年到1980年,中国进入现代化的准备成长期,主要任务是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1980年到2020年,大约四十年的时间,中国经济进入到迅速成长期。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开始追赶发达国家,各类指标占世界总量的比重不断上升,每隔几年迈出一个台阶,中国有可能再次成为世界最强大的国家。根据预测,2020年中国开始进入第三个阶段——强盛期。这个时期,中国各项指标都将达到世界第一。如果强盛期能一直延续到2050年的话,从人均角度来看,中国就基本实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1987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三步走”的战略设想。其中,第三步的设想是,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中国可能是十六亿人口,人均收入会达到四千

美元。事实上,到2020年,中国人均收入就会达到四千美元,甚至突破四千美元。这就相当于提前实现了邓小平所提出的中等发达国家的设想。正是由于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才开始上路,中国才融入到全世界,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中国的发展周期可能会影响世界的发展周期。

一个国家之所以出现发展生命周期,是和创新相关联的。国家的衰败,就是由于它不能够创新,甚至压抑创新、限制创新。一旦形成国际竞争,比如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就不可能孤立地在世界体系中生存。而一旦与工业文明发生冲突,衰败是不可避免的。即使第一次鸦片战争胜利了,但是,从整个体制和文明的角度来看,中国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还是落后的。1949年之后,中国开始崛起。正是由于不断鼓励创新,中国很快从世界最低点开始崛起。1978年之后,中国进入到迅速成长期。这个时期,中国出现了加速创新,全面创新和大规模创新。正是由于中国自身的创新,才形成了一条属于中国自己的道路。这条道路不同于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道路,也不同于传统的苏联社会主义道路,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从这个角度来讲,二十一世纪前二十年的中国将处于战略机遇期。

第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路线图

中国的现代化起步于1949年,延续到1977年。1956年,在党的八大上,毛泽东同志就已经在设想中国要建设成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1964年,周总理代表毛主席正式提出,到二十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

1978年之后,中国进入到现代化的迅速成长期,或者叫经济起飞期。邓小平及时地提出战略构想。开始实际上是“两步走”的战略构想,反映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小康社会”的长远目标,同时又提出“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的短期目标。1987年的时候,提前实现了第一步走的战略设想。因此,1987年党的十三大召开之前,邓小平又及时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的内涵

对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邓小平谈到,“公有制,按劳分配,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他主张先富论,但最终要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关于小康社会,提出了六个方面的设想:

(1)人民的吃、穿、用问题基本解决,基本生活有保障。

(2)住房问题解决,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0平方米。现在,我国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达到26、27平方米。

(3)就业问题解决,城镇基本没有待业劳动者。如今,我国还存在着800万左右的失业人员。

(4)人员不外流,从农村到城市的情况发生改变。

(5)中小学教育普及,教育、文化、体育和其他公共服务事业有能力安排。

(6)精神面貌发生变化,犯罪行为减少。

我们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是,202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社会: 第一,现代化因素。手机、电视、因特网。 第二,社会主义因素。公平、正义和平等,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富裕和共同分享—是人类的核心价值观,也关系普通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第三,中国因素。中国式的创新.

第四 2020年中国的发展目标 (本质形势)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谈到:到2020年,中国要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的国家。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也提出,四十五年后,就是到2001年,中国应当对人类做出较大贡献。

2020年的目标是国家目标,是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现在到2020年,是中国富民强国的战略机遇期。中国所面临的发展机遇、挑战,以及所具备的发展能力,都是前所未有的。中国完全有可能将挑战转化为机遇。中国之路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之路,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它标志着中国社会正在经历多方面的进步、发展和转型。

首先 中国的富民之梦

(一)GDP指标。1980年到2005年,中国的增长率是最快的,平均增长率是8.55%.浙江的人均GDP增长率是12.10%,江苏11.79%,广东11.51%,位于最后的青海6.98%,西藏7.31%。

(二)人类发展指标(HDI)。人类发展指标就是富民指标。这个指标包括三个方面:

(1)人均GDP。用购买力平价方法来计算。(2)教育指标。(3)健康指标,也就是人出生时的预期寿命。

根据HDI,把世界分为不同组。中国目前正处在世界的上中等水平。

其次 中国的强国之梦

(一)GDP指标。按汇率法计算,1978年的中国GDP指标处于世界第十位,2005年处于第四位,2010年超过日本,居美国之后。如果用购买力平价计算,1978年中国处于第四位,2005年处于第二位,2020年处于第一位。

篇二:市委十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

中共北京市委十届八次全会召开

刘淇作工作报告并讲话

中共北京市委十届八次全会11月29日至30日召开。全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听取和讨论了市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审议通过《中共北京市委第十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决议》。市委书记刘淇受市委常委会委托作工作报告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郭金龙就《建议(审议稿)》作说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德印、市政协主席阳安江、市委副书记王安顺出席。

在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刘淇报告了市委常委会今年以来的工作。他指出,市委十届七次全会以来,市委常委会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以昂扬向上的良好精神状态,克服困难、开拓进取,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成绩。市委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对北京工作的指示精神,在工作中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认真落实首都职能,全力做好“四个服务”,加快推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明确了建设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的努力方向。

一年来,市委常委会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是全力推动首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认真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措施,进一步巩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成果;抓重大项目,抓重点企业,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进一步提高首都自主创新能力;落实“绿色北京”行动计划,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深入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首都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

二是积极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城乡结合部城市化工程初见成效;积极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生态涵养发展区初步走上良性循环轨道。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善民生。坚持每年为群众办实事制度,集中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完善促进就业政策;着力促进教育公平;深化社区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起城乡统一的居民医疗保障制度;积极落实政府住房保障责任,加大关系民生的政策性住房建设力度和入市规模,实现了低保户廉租房应保尽保的目标;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整合与衔接,不断推动社会保障从“制度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转变;积极推进“大民政”建设,推动社会福利制度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全面推动“九养”政策的落实;积极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四是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积极支持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协履行职能,不断加强统战工作,努力营造新的政

治优势;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政法工作。五是进一步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六是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着力推动社会服务工作创新,探索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机制,提高了政府公共服务的能力;着力推动社会管理工作创新,推动网格化管理模式从城市设施管理向社会管理的转变,推行郊区村庄社区化管理,加强了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服务;着力创新社会组织的服务管理,进一步加强“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建设;着力创新社会动员机制,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的基层基础工作。

七是进一步加强城乡建设和管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提高科学管理的水平,认真研究首都可持续发展面对的人口、交通两大问题。加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力度,积极推动北京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传承和利用。

八是着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实施首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刘淇还就2010年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向全会作了简要报告。

郭金龙在《建议(审议稿)》说明中分析了“十二五”时期首都发展面临的形势,并介绍了《建议》提出的“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他说,“十二五”时期是推动首都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作出的战略部署,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出发,《建议》提出了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对北京市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深化改革开放,全力推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进一步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努力打造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推动北京向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迈出坚实的步伐。综合考虑北京发展基础、发展条件与发展趋势,《建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包括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居民收入较快增加、城乡环境更加宜居、社会发展和谐稳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等六个方面。这些目标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与“十一五”规划相衔接,又与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目标任务相适应。二是着眼于加快发展方

式转变,体现增强发展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的客观要求,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更加突出改善人民生活、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内容。三是体现战略性、前瞻性和指导性的要求,明确“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为编制规划提供依据,也为纲要深化细化留下充分空间。《建议》明确提出了“两个率先”的具体目标,就是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关于“十二五”时期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郭金龙指出,《建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推动首都科学发展的十大主要任务,从科技创新、结构调整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部署。一是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加快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首都世界人才聚集高地。二是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提升现代制造业发展水平,全力推动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建议》明确提出,要打造“北京服务”、“北京创造”品牌。三是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加快郊区城镇化步伐,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增强郊区农村发展活力,提高郊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在谈到“十二五”时期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主要任务时,郭金龙指出,《建议》提出:一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建立城乡

篇三: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

形势与政策作业----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感想

院系:经济管理学院

班级:工商104班

姓名:杜 楠

学号:2010211001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日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

(工商104班 杜楠)

我认为,通过这样学习,时间虽短,但收获很大、终生受益,尤其是使自己对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有了新认识。 一是加深了对十七届三中全会重大意义的理解。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中央适时召开全会,专题研究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其作用和影响不亚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它的意义在于,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部署,而且是克服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举措,更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任务。

二是全面掌握了十七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政策思想。主要包括: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关键是赋予农民充分、长久、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重点是确保农业稳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落实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关键是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重点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及重视和支持粮食生产、加快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加强农村党的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政策思想和战略要求。

三是明确了新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的思路和目标。这就是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协调配合、整体推进,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我们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依据。

四是增强了新形势下当好县委书记的本领。李源潮同志关于新形势下怎样当好县委书记的重要讲话,使我对县委书记的重大职责有了新认识,对县委书记该干什么有了新理解,对县委书记怎么干得更好有了新方法。越听越感到责任重大,越听越感到信心倍增。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个为党和人民干事创业的平台,加强学习、增强本领,恪尽职守、勤奋敬业,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励精图治、奋发进取,不断开创改革发展稳定新局面,为国家长治久安作出积极贡献。

下面我就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谈谈自己的感想。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202人,候补中央委员166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党的十七大代表中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部分基层同志和研究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部分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从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三个方面全面部署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从会议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作用来看,其意义非常重大 。

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的三中全会都是作出重大决策的全会,不仅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届、十四届、十六届三中全会等都在改革开放历史上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相比之下,十一届、十七届三中全会则更加重要。如果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史上的转折点、开辟了新的历史发展道路的话,那么此后的几次三中全会都只是沿着这条道路前进的几个里程碑。此前也曾经有几次中央全会专门研究农村问题的,比如十三届八中全会有《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十五届三中全会有《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但它们也只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的道路上前进了一些。

但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形成大包干体制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解决了农村问题,恰恰相反,它只是为城乡二元体制找到了一个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最合理有效的实现形式,以至于让中国现代化的领导者能够把农村这个包袱暂且放下,而集中精力去解决以城市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问题,从而为国家安全奠定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到今天,中国持续了100多年

的“强国”主题终于可以宣告初步完成。因而,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有一个评价:这一改革“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创造性探索,为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

由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性贡献,十七届三中全会认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顺应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抓住时机、乘势而上,努力开辟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广阔道路,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局面。”如果说十一届三中全会让中国现代化的决策者放下农村的“包袱”的话,那么,十七届三中全会则是拿起并且解开了这个“包袱”:这一次是真的要解决中国农村的问题了。就此而言,十七届三中全会将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性会议,它将成


十七届八中全会》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646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十七届八中全会
相关文章
  • 十七届八中全会

    学习十七届八中全会精神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背景1987年4月30日,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工人社会党副总书记、政府副首相格拉时指出:“...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