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免费论文 > 艺术美学论文 正文 本文移动端:艺术美学论文

艺术美学论文

2017-05-07 06:28:13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美学课程论文

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摘要:

关键词:

美学作为这些研究的分支,是一门研究美、美感、以及美的创造的一般规律的学科。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最初意义为“对感官的感受”。美学不仅仅是一门研究“美”的学问,更多是关注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包括构成审美活动的审美客体(美)以及审美主体(美感)两个方面。人在审美活动中还可能产生美的创造,创造出新的艺术品。

然而美学并不仅仅是形而上的哲学理论,美学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活动以及在当代文学创作以及影视创作中产生重大影响。在当前娱乐至死精神下,这个时代被称为审丑时代,网民通过审丑的批判抨击从而达到内心情感的释放。由此美学不仅仅是一门独立纯理论学科,美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产生新的意义,并对现实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一、美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当代美学

美学的诞生经历三个阶段:首先在人类最初实践活动中

产生的审美意识,是美学的最初萌芽;随后社会生产的发展产生朴素的美学思想体现的是一种自觉的、系统的理论的思考,其理论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追求;直到十八世纪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美学》的出版,标志着美学成为一门系统的理论学科。鲍姆加登从知、情、意三个方面划分人类的心理活动,认为美学(感性学)是研究“情”的学科。

随后近代西方美学在鲍姆加登感性学的基础上,康德、黑格尔致力于解决感性和理性的和谐自由统一问题,代表德国古典美学的最高成就。在20世纪的西方美学流派可分为三个方面:沿着哲学方向进行发展,沿着心理学方向进行研究美学以及从艺术社会学角度研究美学。而在中国则是在二十世纪初逐渐从西方引进美学理论。从梁启超、蔡元培对中国近代美学自觉建构。二十年代,吕澄、陈望道、范受康建立美学体系。留学日本的朱光潜在日本接触到到西方美学,并写出《谈美》这本书,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向国人介绍美学。

篇二:改艺术美学论文

读书笔记

朱光潜全集《谈美》

这本书是朱光潜先生解放前出版的《谈美》的修订版,由中华书局重新编排,也加入了一些章节。因为我觉得它值得收藏,所有自己买了一本,值得常读。 朱光潜先生的美学思想的核心观点:美不在心,即不存在人的主观意识中,也不在物,即不存在客观事物中,它在心物的关系上。朱先生在《谈美》一书中写到:一棵古松长在园里,任何人一看见它都认为它是一棵古松,古松在我们的脑海里已经形成了表象,古松的形象与古松的美,每个人在古松的形象见到到不同的美;也就是见出古松的不同形象。一棵很美的古松长在园里,无论我们看见与否,它都是很美地在那个园子里,这种美并不存在我们的主观意识中;丑是美的残缺,那棵古松是美或是丑,审美标准都不是由古松自己决定的。在此,朱先生把中国传统的诗词歌赋,以较高的美学理解力做出刨析,给后人在阅读和赏析做出了杰出的艺术贡献。他的对诗的独到理解,无不看出他有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功底,把洗练和精粹都凝结在他的《诗论》中,并运西方美学理论诠释中国古典诗歌所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朱光潜的人生美学认为没有脱离人生艺术的人生,应当以指向审美的存在提升品格。

在《谈美》一书的开场白中这样写到:“在这个危急存亡的年头,?? 我现在谈美,正因为时机实在太紧迫了”。给青年朋友的十二封信中写到:“要洗刷人心,一定要从怡情养性做起,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做到免俗。也就是说:人要以最高的境界来提高修养、完善自我,去投入社会人生,从而达到服务社会和改造社会人生的最终目的。 读书笔记:

1、艺术美不就是自然美,研究美不能像研究红色一样,专门在物本身着眼,同时还要着重观赏者在所观赏物中所见到的价值。

2、我们只问“物本身如何才是美”还不够,另外还要问“物如何才能使人觉到美”或是“人在何种情形之下才估定一件事物为美”?

3、我们的学说否认创造和欣赏有根本上的差异。创造之中都寓有欣赏,欣赏之中都寓有创造。

4、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5、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

6、“移情作用”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去,仿佛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

7、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它是心物婚媾后所产生的婴儿。

8、文化渐进,三种艺术分立,音乐专取声音为媒介,趋重和谐;舞蹈专取肢体形式为媒介,趋重姿态;诗歌专取语言为媒介,趋重意义。三者虽分立,节奏仍然是共同的要素,所以它们的关系常在藕断丝连。

9、美的欣赏极似“柏拉图式的恋爱”,所谓“柏拉图式的恋爱”对于所爱者也只是无所为而为的欣赏,不带占有欲。

简说现实丑和艺术美的关系

内容摘要:

丑与美是人类发展长河中的两大主题。,在人类不断的追逐美的事物的漫漫征程上有这个动力,才有进步创新发展文明。人们总是向往着美的事物,抵制着丑的存在。它作为美的对立面被人们抨击。然而事物是对立与统一的结合体,当然绝对的丑与绝对的美是不存在的,两者有着辩证统一的联系。事物在时间的长轴上不断运动,丑与美也绝非水火不容,它们在一定的途径下可以相互转换。 关键字:

现实丑、艺术美、关系

生活丑是从现实的角度说的,人们总是避讳丑的存在。它作为美的对立面,被人们唾弃,抨击。无论是莎翁笔下的自私虚伪的葛朗台的嘴脸,还是恐怖的鬼魅的阴暗,还是生活中的一些陋习笑柄。都是以厌恶的、不好的形象展现。人们纷纷避之。渐而,丑成了歪曲否定的代名词,起到了不折不扣的负面作用,有着非人性的特质,阻碍和妨碍着人的本质力量的发挥与显现。丑是社会生活中与人的本质力量向悖逆的事物,是违背形式规律的,畸形的,有缺陷的,无序的感性形式。生活中美随处可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追溯这条追逐美的印迹,清晰可见的是:古希腊的巴特农神庙的神美、埃及金字塔的伟岸、米开朗琪罗雕塑的惊叹、达芬奇绘画的绝伦,贝多芬音乐中的壮丽……处处是美的极致,处处是美的魂灵的流露。

艺术美是从艺术的艺术形象的角度说的。艺术美是指人通过艺术技巧、艺术方式创造出来的艺术作品的美。艺术美来源于客观现实生活,具有客观性,另一方面,艺术美熔铸了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具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因此,艺术美具有主观与客观因素相统一的特性。

生活中美与丑的概念是截然对立的。美便是美,丑便是丑,美不可能是丑,丑也不可能成为美。但美与丑除却生活、道德意义上的概念外,在艺术审美中的涵义却是极为复杂的。比如罗丹的雕塑作品《欧米艾尔》展现的是一个布满皱纹、饱经风霜的老妓的形象,她的皮肤像松树一样苍老,双手如树根一样虬结,乳房被生活抽干,头发让岁月拔去,只剩下一个伶仃骨架 。在生活中看到这样的人,你会觉得漂亮吗?当然不会,这样的形象确实是丑的,甚至说是奇丑无比的。但罗丹的雕塑给我们以心灵和审美上的震撼却是无法言语的。正是因为丑得让人惨不忍睹,才更能激发出我们对现实中丑恶的恨。艺术是主观的,是作者情感的流露,加以客观化,必定站在客位的观赏者的位置。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终不能创造艺术。正如罗丹自己所说,“在自然中一般人所谓‘丑’,在艺术中能变成非常的美。”

表面上,现实丑和艺术美两者相互对立,水火不容。但实质上,本质中,两者相互统一,可以转化。世间没有绝对的丑,也没有绝对的美。两者彼此互溶,相对互生。“贵珠出于贱蚌,美玉出于丑璞。”亚里士多德说过“喜剧的模仿对象是比一般人较差的人物。”莱辛也提出“丑可以入诗”的讲解。丑不是绝对的,现实中的丑与艺术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现实丑可以进入艺术美里,能被艺术美接受。

生活丑何以能转化成艺术美呢?一、运用典型化手法,使生活丑成为艺术的典型。二、通过完美的艺术形式,对生活丑进行生动的表现。三、揭示美与丑的矛盾,使欣赏者获得美的享受。因此丑尽管不是美,但由于其能满足人的情感中

的某一个方面的需求,确切地说就是心理的否定性需求,因而也就能给人以艺术的快感。因此,我们可以在众多的艺术品发现美与丑的对立与共存。

生活丑能转化为艺术美,是被艺术创作的特性所决定的。艺术家认识到生活丑的本质及其背后所隐藏的社会意义,将丑真实地展示出来,就体现了合规律性的“真”;同时,进入到艺术殿堂中的丑渗透着艺术家否定性的评价,便从反面肯定了美,又体现了合目的性的“善”;并且,由于优美的艺术表现形式,生活丑在艺术上构成了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因此,当生活丑进入艺术意境,就会蕴含生活丑本身所无法包含的审美意义。这是一种以其艺术性的存在否定其自身现实存在的美,能够使人们的心灵震颤,产生强烈的美感,即所谓的化腐朽为神奇,于丑怪中见光华。

生活中美的事物与丑的事物同时存在,也就造就了艺术作品中“美”与“丑”的存在,关于美与丑的关系问题,古今中外许多思想家都有论述。他们常常认为,美与丑并不矛盾,它们是相互依存的。老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美学问题,指出美与丑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为善,斯不善矣。”

正如陈果卿所言“丑是丑,丑又不是丑,既来自生活,又不等于生活,艺术丑有时是丑,有时还是一种美。综上所述,艺术是不谈美丑的,艺术美与现实丑一直是抱在一起的,它们同是艺术的根基。艺术就是揭示和赞美这种真实的存在。艺术美以现实丑实现了自己的审美折射价值;而现实丑又为艺术美拓宽了审美视野价值。审美折射之光源于现实丑,审美视野之边缘的存在就有了客观的理性话语。因此,我们可以在众多的艺术品发现美与丑的对立与共存。艺术美在对现实丑的关系上,虽有时表现为排斥,但更多的是联系与统一,独特的审美关系的存在使现实丑为艺术美注入了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教育出版社第4版第86页

【2】 朱光潜,《谈美》,中华书局出版社第1版第20页

【3】杨率、甘霖,《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第3版149页

艺术美学论文

篇三:美学与艺术文化 论文

论癫狂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摘要:古往今来,艺术家的“癫狂”与其艺术创作都被认为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不管是石鲁、徐渭还是梵·高等杰出艺术家,在他们的人生经历中都有一段精神状态十分不稳定的时期,而在这个时期又恰恰是其艺术创作的高峰期。这正是因为他们陷入了“癫狂”状态,使内心深处最本真的情感以及无穷的想象力得以表现出来。本文从对“癫狂”与“艺术创作”的解读,并通过一些经典的例子来对癫狂对艺术创作的影响这一论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艺术;癫狂;想象力;本我

The Influence Of The ArtisticCreation Of

Madness

Ou Siqi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Guangzhou,510000)

Abstract: Through the ages, the artist's "madness" and its artistic creation are considered to have an inseparable relationship. Both Shi Lu, xu wei and the Vatican, higher outstanding artists, in their life experience has a period 1of mental state is very unstable, and in this period is

the peak of artistic creation. This is because they are in a state of "madness", make deep inside the most true emotion and imagination to show it.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madness" and "artistic creation", and through some examples of the classic to the madness of this thesis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art.

Key Words:Art;Madness;Imagination;The Iner Self

一、引言

艺术是一种情感表达方式,一个成功的艺术作品必定是充满感情的,而一件杰出的震撼世界的艺术作品里面所蕴含的的感情也许不是普通浅层的情感能够相较的,那种情感往往是创作者达到了一种癫狂状态才能爆发出来。西方有句名言:“天才类似癫狂”,中国也有类似的说法:“人都是疯子”。这两者意思都是指艺术家的心理、言辞、行为不同于常人,比较怪异。癫狂本来是指由精神病所引起的言语或行为异常,但文艺学家在谈论艺术家的时候,常常把艺术家与癫狂联系起来。最早将艺术家与癫狂联系起来的是古希腊的柏拉图。他说:“诗人是一种轻飘的长着羽翼的神明的东西,不得到灵感,不失去平常理智而陷入迷狂,就没有能力创作,就不能作诗或代神说话。若是没有这种诗神的迷狂,无论谁去敲诗歌的门,他和他的作品都永远站在诗歌的门外,尽管他自己妄想单凭诗的艺术就可以成为一个诗人。”[1]而著名心理学家佛洛依德甚至说:“一切艺术都是精神病性质的。”[2] 美国心理学家贾米森通过研究,列出了一张患有躁郁性精神病的艺术

家的名单,许多世界一流的艺术家名列其中:如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小说家巴尔扎克、弗吉尼亚·沃尔夫、罗斯金、海明威;诗人拜伦、雪莱、柯勒律治、库柏? ?贾米森的研究还表明,许多为精神疾病所困扰的艺术家拒绝治疗,理由是随着疾病症状的消失,他们的创作力也随之消失。许多人在发病高峰时觉得特别敏锐、冲动、热情和富于创造力。这些都表明癫狂与艺术创作确实存在某种联系,艺术家陷入癫狂状态下往往创造力十足,更容易创造出优秀的作品。然而除了艺术家在精神层面上陷入癫狂而创作出不朽之作外,艺术家癫狂的艺术表现手法也能够创造杰作。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要从这两个方面讨论一下癫狂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二、癫狂和艺术创作的解读

“癫狂”(demented)意思就是精神错乱的、疯狂的;疯癫、疯狂。中国的传统医学中指的是精神错乱的疾病。同时癫狂也代表着一种敢于表达,甚至略带神经质的状态。一直以来人们似乎都达成了这样一种共识,认为艺术家与普通人是有很大区别的,比如我们经常能听到某某画家或作家在癫狂的状态中获得了灵感从而创作并获得成功的故事。事实上这些艺术家中大都“生理上正常”,只是“精神失常及神经质”的比例却高于普通人。[3]对于很多杰出的艺术家,其精神失常陷入癫狂时往往是他艺术创作的高峰期,在这个时期,他能够创作出大量杰作,比如西方杰出画家------文森特·梵·高,还有被人称之为“狂人”的徐渭。癫狂在艺术创作中分为两种,一种是因为陷入癫狂状态而灵感不断,还有一种是因为灵感袭来而陷入癫狂状

态。前者如文森特·梵·高、徐渭等艺术家,而后者如郭沫若、曹愚等人。郭沫若曾饶有趣味地谈到他创作《地球,我的母亲》时的情景:“那天上半天跑到福冈图书馆去看书,突然受到诗兴的袭击,便出了馆,在馆后的石子路上??赤着脚踱来踱去。时而又索性倒在路上睡着想亲切地和地球母亲亲昵,去感受她的皮肤、感受她的拥抱。??现在想起来,觉得是有点发狂,然而在当时却委实是感受到迫切。”[4]曹禺也曾谈到自己创作《日出》的癫狂表现:“在情绪的爆发当中,我曾经摔碎了许多可纪念的东西??我绝望地嘶嘎着,那时我愿望一切都毁灭了吧,我如一只负了伤的兽扑在地上,啮着咸丝丝的涩口的地壤。”[5]可见,癫狂对于艺术家的创作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几乎所有的灵感和创造力都围绕着它进行,发展,升华。

艺术创作是指艺术家以自身的人生观、世界观为指导,通过对身边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加工、提炼,并运用恰当的创作手法,塑造和创作艺术作品的创造性活动。艺术创作是人类为自身审美需要而进行的精神生产活动,是一种独立的、纯粹的、高级形态的审美创造活动。艺术创作以社会生活为源泉,但并不是简单地复制生活现象,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创造。创作活动不仅关系到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关系,更涉及到了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及对事物规律性的归纳和总结。凡具有这种特殊属性的创作活动,都可划分到艺术创作的范围之内,这也是艺术创作与其他科学发明的不同之处。

无论什么形式的艺术创作,都包括了三个要素,一是社会实践的经验,二是艺术家娴熟的专业技巧,三是丰富的艺术创造力与想象力。

其中艺术创造力与想象力是艺术创作生命的源泉,只有好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才能让艺术作品拥有震撼心灵的能力,才能使其闻名世界成为杰作。而对于艺术家来说,只有在癫狂状态下,其创造力和想象力才能如泉涌般源源不断,才能与现实不断碰撞而爆发出震撼世界的杰作。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为精神疾病所困扰的艺术家拒绝治疗,随着疾病症状的消失,他们的创作力也随之消失。许多人在发病高峰时觉得特别敏锐、冲动、热情和富于创造力。

三、癫狂与艺术创作的联系

艺术与自然科学不同,并不是一个完全依赖理性逻辑分析就能完成的一门学科,正如前边所提到的,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三个元素正是艺术家、生活、创造力,只有这三者协调运作才是进行艺术创作的关键。

帕斯卡(Pascal)说过:“人类必然会疯癫到这种地步,即不疯癫也只是另一种形式的疯癫。”陀思妥耶夫斯基(Dostoievsky)在《作家日记》中写道:“人们不能用禁闭自己的邻人来确认自己甚至健全。”

[6]

从智力的角度来讲,具有某种天赋的人确实在精神上比常人存在更多的不稳定因素,心理学家为了证明天才的本质,将天才归类为精神病态,因为处于正常与癫狂之间时的胡思乱想,是产生创造力的基础之一,这种创造力如果与艺术气质相结合就容易产生优秀的艺术作品。所以艺术家往往带有癫狂的气质,而癫狂的人中也常常能产生艺术家。艺术与癫狂总是交缠在一起,相互影响产生出复杂的结果。


艺术美学论文》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4493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艺术美学论文
相关文章
  • 艺术美学论文

    美学课程论文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摘要:关键词:美学作为这些研究的分支,是一门研究美、美感、以及美的创造的一般规律的学科。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最初意义为“对...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