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郭子仪评价 正文

郭子仪评价

2016-10-31 12:56:18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资治通鉴对郭子仪评价不当

《资治通鉴》对郭子仪的评价不当

大漠霜天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郭子仪去世后的评价是:“天下以其身为安危者殆三十年,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疾,穷奢极欲而人不非之,年八十五而终。”(《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二十七·唐纪四十三·唐德宗建中二年》)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郭子仪的这个评价并不是司马光自己做出的,而是来源于《旧唐书》和《新唐书》。

《旧唐书·郭子仪传》评价郭子仪:“天下以其身为安危者殆三十年。校中书令考二十有四。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而君子不之罪。富贵寿考,繁衍安泰,哀荣终始,人道之盛,此无缺焉。唯以谗怒,诬奏判官户部郎中张谭杖杀之,物议为薄。” 《新唐书·列传第六十二·郭子仪》(欧阳修 宋祁)在评价郭子仪时有:“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校中书令考二十四。富贵寿考,哀荣终始,人臣之道无缺焉。唐史臣裴垍称:‘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世而上不疑,侈穷人欲而议者不之贬。’呜呼!垍诚知言。” 由《旧唐书》和《新唐书》的记载,可以看出: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郭子仪所做的评价来源于《旧唐书》和《新唐书》,并且对两书中的评价进行了总结归纳。

在《旧唐书》中,只说出了对郭子仪的评价而没有说出评价的来源。在《新唐书》中,欧阳修不但说明了对郭子仪的这个评价是由唐朝的史臣裴垍做出的,而且还表明了自己对裴垍的这个评价的态度:“垍诚知言”。

我们可以明白:自从唐朝的史臣裴垍做出对郭子仪的这个评价之后,一直到宋朝,像欧阳修、司马光等一些史学家,都很赞同裴垍的评价,并在他们主修的《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中采用了这个评价。 那么,《旧唐书》《新唐书》与《资治通鉴》所采用的唐朝史臣裴垍对郭子仪的这个评价是否恰当呢?笔者认为:这个评价并不是十分恰当的。

下面,笔者以《资治通鉴》中所记载的有关郭子仪的一些史实为例,来看一看这个评价的不恰当之处:

一 “功盖天下而主不疑”

“上问(李)泌曰:‘今郭子仪、李光弼已为宰相,若克两京,平四海,则无官以赏之,奈何?’”(《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九·唐纪三十五·唐肃宗至德二载》)

“泌曰:‘为今之计,俟天下既平,莫若疏爵土以赏功臣,则虽大国,不过二三百里,可比今之小郡,岂难制哉!于人臣乃万世之利也。’上曰:‘善!’”(《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九?唐纪三十五?唐肃宗至德二载》)

“十一月,郭子仪来自东京,上劳子仪:‘吾之家国,由卿再造。’”(《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二十·唐纪三十六·唐肃宗至德二载)

“辛未,以郭子仪为汾阳王,子仪将行,时上不豫,群臣莫得进见。子仪请曰:‘老臣受命,将死于外,不见陛下,目不瞑矣。’上召入卧内,谓曰:‘河东之事,一以委卿。’”(《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二十二?唐纪三十八?唐肃宗宝应元年)

“郭子仪以仆固怀恩有平河朔功,请以副元帅让之。己亥,以怀恩为河北副元帅,加左仆射兼中书令、单于、镇北大都护、朔方节度使。”(《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二十二?唐纪三十八?唐肃宗宝应元年)

“仆固怀恩自以兵兴以来,所在力战,一门死王事者四十六人,女嫁绝域,说谕回纥,再收两京,平定河南、北,功无与比,而为人构陷,愤怒殊深,上书自讼,以为:‘??如臣朔方将士,功效最高,为先帝中兴主人,乃陛下蒙尘故吏,曾不别加优奖,反信谗嫉之词。子仪先已被猜,臣今又遭诋毁,弓藏鸟尽,信匪虚言。??’”(《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二十三?唐纪三十九?唐代宗广德元年)

“冬,十月,吐蕃寇奉天、武功,京师震骇。诏以雍王适为关内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出镇咸阳以御之。子仪闲废日久,部曲离散,至是招募,得二十骑而行,至咸阳。”(《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二十三?唐纪三十九?唐代宗广德元年)

“十二月,甲午,上至长安,郭子仪帅城中百官及诸军迎于浐水东,伏地待罪,上劳之曰:‘用卿不早,故及于此。’”(《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二十三?唐纪三十九?唐代宗广德元年)

“二月,癸巳,郭子仪入朝,上言边事。夏,四月,甲申,郭子仪辞还邠州,复为上言边事,至涕泗交流。”(《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二十五?唐纪四十一?唐代宗大历九年)

“八月,辛巳,郭子仪还邠州。子仪尝奏除州县官一人,不报,僚佐相谓曰:‘以令公勋德,奏一属吏而不从,何宰相之不知体!’子仪闻之,谓僚佐曰:‘自兵兴以来,方镇武臣多跋扈,凡有所求,朝廷常委曲从之;此无他,乃疑之也。今子仪所奏事,人主以其不可行而置之,是不以武臣相待而亲厚之也;诸君可贺矣,又何怪焉!’闻者皆服。”(《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二十五?唐纪四十一?唐代宗大历十年)

“郭子仪以司徒、中书令领河中尹、灵州大都督、单于、镇北大都护、关内、河东副元帅、朔方节度、关内支度、盐池、六城水运大使、押蕃部并营田及河阳道观察等使,权任既重,功名复大,性宽大,政令颇不肃,代宗欲分其权而难之,久不决。”(《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二十五?唐纪四十一?唐代宗大历十四年)

“甲申,诏尊郭子仪为尚父,加太尉兼中书令,增实封满二千户,月给千五百人粮、二百马食,子弟、诸婿迁官者十余人,所领副元帅诸使悉罢之;以其裨将河东、朔方都虞候李怀光为河中尹、邠、宁、庆、晋、绛、慈、隰节度使,以朔方留后兼灵州长史常谦光为灵州大都督、西受降城、定远、天德、盐、夏、丰等军州节度使,振武军使浑瑊为单

于大都护、东、中二受降城、振武、镇北、绥、银、麟、胜等军州节度使,分领其任。”(《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二十五?唐纪四十一?唐代宗大历十四年)

由以上记载的一些史实可以看出:《旧唐书》《新唐书》与《资治通鉴》对郭子仪的评价之一“功盖天下而主不疑”是不恰当的,皇帝对郭子仪是颇为怀疑的。

理由如下:

(一)皇帝的言论:“今郭子仪、李光弼已为宰相,若克两京,平四海,则无官以赏之,奈何?”

(二)皇帝的行动:(1)以仆固怀恩或其他人代替郭子仪,解除郭子仪的重要职务;(2)皇帝对郭子仪不但不重用,而且还长期地弃之不用:“子仪闲废日久,部曲离散”;(3)郭子仪部将旁观的事实及部将的愤激言词:“子仪先已被猜,臣今又遭诋毁,弓藏鸟尽,信匪虚言”; (4)郭子仪言边事,“至涕泗交流”,但皇帝就是不听;(5)郭子仪举荐的官员,皇帝不批准。

以上的理由,有其中的任何一点,就完全表明皇帝对郭子仪是不信任的,更何况还不止一点呢?

自古以来,皇帝对功臣的疑忌是普遍存在的。有时,“功高震主者”,杀头就是赏赐!灭族者,也不在少数!郭子仪例外了吗?没有!郭子仪依然受到了皇帝的猜忌!

二 “位极人臣而众不疾”

篇二:我们身边的名人_郭子仪的故事

大将风度

郭子仪的父亲做过不小的官。生长在官宦人家的孩子,有不少人贪图享乐,不求上进。郭子仪却不一样,他从小爱读书,尤其喜欢读兵书。书读累了,他就到院子里练习武功。那时,唐朝已经开始衰落,社会动荡不安,郭子仪决心练习武艺,保卫国家。刚刚到当兵的年龄,他就去从军了。因他不但精通武艺,还熟知兵法,所以很快被重用,当了军官。

公元755年,唐朝发生了一件大事,有两个节度使(掌管边境军政大权的官)带头发动了叛乱。这两个节度使,一个叫安禄山,一个叫史思明,所以历史上把这次叛乱称为“安史之乱”。叛军很快攻占了唐朝都城长安和东都洛阳,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皇帝唐玄宗吓得把皇位让给了太子李亨,自己躲到蜀地去了。李亨即位,是为唐肃宗。此时,郭子仪已经是很有名的将领了,唐肃宗决定重用他去镇压叛乱。郭子仪当了朔方节度使,另一员大将李光弼也被派来协助郭子仪,同叛军作战。谁知李光弼很不服气。他想:“论官职,我和郭子仪不相上下;论才能,他又哪点比我强?凭什么让我当他的副手呢?”

郭子仪上任那天,文官武官们都排列整齐,一齐来参拜。只有李光弼一脸不屑地站在人群里,显出瞧不起他的样子。郭子仪装着没看见,反而兴冲冲地主动和李光弼打招呼,说:“李将军,朔方镇的兵马我已经分成两支,你我各领一支,您看怎样?”

李光弼没想到郭子仪这么瞧得起自己,一时不知所措。郭子仪又说:“李将军,如今平定叛乱,拯救国家,正是武将出力的时候,咱们要同心协力,杀敌立功啊!”

郭子仪的一席话说得李光弼面红耳赤,羞愧万分。李光弼连忙答道:“您是一军之主,末将愿听调遣。”

郭子仪以国事为重,不计个人私怨的态度深深感动了李光弼。从此,两位将领并肩作战,为平定叛乱立下了汗马功劳。

收复长安

不久,郭子仪和李光弼带领军队收复了黄河以北的大片土地。唐肃宗十分高兴,任命郭子仪为兵部尚书,掌握朝中兵权。郭子仪调集了各路兵马,准备去收复都城长安。

唐肃宗在犒赏三军的宴席上,对郭子仪说:“将军功劳不小,可只有夺回京城长安,我这颗心才能完全放下来啊!”

郭子仪立刻放下酒杯,起身答道:“这次长安之战,臣当全力以赴,消灭叛军,要是败了,愿以死谢罪!”唐肃宗满意地点了点头。几天后,郭子仪率领15万大军,直奔长安。

这一天,队伍走得又累又渴,忽然前军迎面碰上了叛军。叛军仗着精力充沛,凶猛地冲杀过来,一时间占了上风。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前军大将猛地脱掉战袍,光着膀子,高举战刀,带头杀人敌阵,士兵们紧跟在他身后,奋勇杀敌。突然,远处又烟尘滚滚,一彪人马如从天降。众人定睛一看,原来是郭子仪率领中军赶来了。唐军两股人马合在一起,杀得叛军丢盔弃甲,仓皇跑回长安城

去了。郭子仪率军包围了长安城。城里的百姓听说郭令公(百姓对郭子仪的尊称)来了,高兴得杀鸡宰羊,抬着酒肉,夹道欢迎唐朝大军。

开门止诬

郭子仪在“安史之乱”中立了大功,又和皇帝结为儿女亲家,一时间富贵以极。但是郭子仪的王府却仍然每天都是府门大开,像公园一样,任凭人们进进出出,从不过问。

有一次,郭子仪手下的一名将官到外地任职,到王府来辞行。他看到郭子仪的夫人和心爱的女儿正在梳洗打扮。郭子仪的儿子们感到脸上无光,一齐去劝谏他。儿子们都哭了,说:“王爷功业显赫,可是您自己不尊崇自己,不管贵贱,让人随便选入内室。孩儿们觉得即使伊尹、霍光这样的贤人也不应该这样。”

郭子仪笑了,对儿子们说:“你们不知道我的用意。现在我大富大贵,我的马吃公家草料的有500匹,我的奴仆吃官粮的有1000多人。往前走,我还能求得更大的富贵吗?往后退,我又没有可靠的据点。如果我修起高墙,关上大门,不和外面来往,只要有一个人和我们有仇,给我们加上诬陷之词,就会造成冤案,你我将死无葬身之地了。现在我府门大开,外人随便进出,即使有人嫉妒我,也找不到借口啊。”儿子们听了,连忙下拜,心里都十分佩服。

篇三:郭子仪心胸坦荡不设围墙

郭子仪心胸坦荡不设围墙 郭子仪心胸坦荡不设围墙

郭子仪,唐朝大将。因为平定安史之乱有功,被任命为尚书令,后又晋封为汾阳郡王,唐德宗即位后,被尊为尚父。

在郭子仪为汾阳郡王时,他的府第在京城最繁华的地段,来往的行人、车马很多。郭府的大门总是大开,不论是自家人还是过往行人都可以随便出入郭府,没有任何限制。有一次,郭子仪手下有位将军即将出征,特意前来向郭子仪辞行,由于不需要通禀,这位将军就直接来到郭子仪的房前。此时郭子仪的妻子和女儿正在梳妆打扮准备出门,郭子仪则在一旁伺候,夫人叫:“拿毛巾来。”郭子仪就乖乖地拿着毛巾递给夫人。一会儿女儿又说:“父亲,我要洗脸。”郭子仪就连忙端过洗脸水,帮女儿洗脸。还没等伺候完女儿洗脸,夫人又叫:“快过来帮我梳梳头!”郭子仪又立刻跑到夫人那里伺候,十足一个仆人的形象。来拜见郭子仪的将军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心想自己看到郭大将军伺候妻子女儿梳妆,这对郭将军来说是多么难郭子仪堪的一件事啊。因而不敢轻易上前说话,只好在门前不停地踱步。过了好一会儿,待郭子仪的夫人和女儿梳洗完毕,准备出门的时候,他们才发现了这位将军。这位将军不好意思地说:“郭将军,小人特地来向您辞行。”看到他难以启齿的样子,郭子仪就明白了,一定是他觉得不应该看到自己给夫人女儿梳洗,认为这是有辱我大将军的尊严。于是,就哈哈大笑,将他请进屋里,说:“习惯了,习惯了,平时我都是这么伺候她们的。”

这位将军拜别了郭子仪,心里越想越觉得不妥,郭大将军身为郡王,还像仆人一样伺候夫人和女儿,这太不像样了,更不像话的是他还开着大门,让来人都看到了,这有辱我大唐将军的威严啊。于是,他在临走之前召集郭子仪的弟子们,和他们说了自己看到的“不该看到的一幕”,其他人也都说,自己也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大将军太不顾自己的脸面了。大家商量着,要一起说服大将军不要这样不顾身份。可是,无论他们怎么苦口婆心地劝阻,郭子仪就是不听,仍旧坚持己见。弟子们急得团团转,甚至流下泪来,说:“大将军,您功名显赫、德高望重,却不知道自重、自爱。不论贵贱,什么人都可以在您的寝室里随便走动,我们认为就是伊尹、霍光那样贤德的大臣也不应该这样啊!”郭子仪笑笑说:“我的做法不是一般人所能够理解的,我们家现在有四五百匹马吃公家的粮草,一千多人吃公家的粮食,所以进退没有什么余地。但是如果我围起高墙,紧闭大门,不和外面来往,一旦有人与我结仇,诬陷我不守臣子的法度,再加上那些贪图功利、嫉贤妒能的人煽风点火。我们全家就会性命难保!我故意将大门敞开,这样越是透明越是没有人能够诬陷我了!”


郭子仪评价》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443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郭子仪评价
相关文章
  • 郭子仪评价

    资治通鉴对郭子仪评价不当《资治通鉴》对郭子仪的评价不当大漠霜天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郭子仪去世后的评价是:“天下以其身为安危者殆三十年,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