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学校环保宣传稿:建设新农村环保伴我行相关范文 正文 本文移动端:学校环保宣传稿:建设新农村环保伴我行相关范文

学校环保宣传稿:建设新农村环保伴我行相关范文

2017-04-27 07:14:33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浅析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浅析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当前,环境问题已广为媒体、公众关注,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环境保护的精力主要放在城市工业污染的防治上,污染防治的投资几乎全部投向工业工业和城市,而占国土面积90%以上的广大农村的环境问题却长期不为人们所重视。农村环境的加剧和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听任起继续发展下去,势必瓦解农业的基础条件,这不符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因此,在建设新农村这一惠及广大农民群众伟大工程的时候,务必重视新农村环境问题。

一、农村环境问题的现状

尽管我区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农村量大面广,地区间发展很不平衡,总体离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还有很大距离。近几年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分布在乡镇的企业、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农业生产及畜禽养殖废弃物等排放量的增大,农村地区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农村生活环境质量与主城中心相差较大,直接影响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农村环境状况急需改善。

(一)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在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使用量逐年增大,虽然推行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有机型农药,但还有部分群众使用已淘汰的有机氧等剧毒农药,对大气、土壤等造成极大污染。同时大量使用无机化肥,致使土地板结,地下饮用水氨氮含量增高,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农作物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率低,每年还有一部分农作物秸秆被焚烧,不仅污染了大气环境,而且浪费了资源,破坏了土壤有机质。

(二)农民不良生活习惯积习太深

农民环境意识不高,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对环境影响较大,存在许多环境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村民95%以上使用廉价的含磷洗衣粉,并且生活污水绝大多数采用渗排,无序排放。垃圾随意乱倒,柴堆、土堆、粪堆随处可见,家禽、家畜到处乱跑,到处拉粪便,农村环境“脏、乱、差”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三)畜禽养殖污染严重

农村畜禽养殖多为无序分散状况, 且数量较多, 大量畜禽粪尿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 造成当地环境(特别是地下水)污染, 现已成为农村一大新的污染源。集约化养殖场其污染危害更加严重, 畜禽粪便对地表水造成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 对大气造成恶臭污染,甚至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其中所含病原体也对人群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

(四)农村生活污水污染严重, 生活垃圾处臵系统急需完善

由于缺乏基本的排水和拉圾清运处理系统, 生活污水大多不经任何处理, 直接排放或沉积在村边沟渠和村庄地面, 最终对饮用水源造成污染;大多数的农作物秸秆未被有效利用,成为污染农村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

(五)水环境污染比较突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建房逐年增多,但农村建设缺乏规划,农民建房各自为政,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无人顾及,农村生活污水绝大部分未经任何处理,乱倒乱排现象比较普遍;农村生活垃圾没有固定场所,生活垃圾处于无人管理状态,乱扔乱倒比较严重,不少垃圾堆放在道路两旁、田边地头、水塘沟边,露天堆放的垃圾经雨水冲刷直接流进河溪;“垃圾往水里倒,牲畜死了往水里扔”等陋习在一些农村依然存在,造成了一些

地方农村河水水质恶化;水产养殖过程中密度大且不合理的饲料、渔药的使用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水体污染。

(六)农村饮用水安全存在一定问题

在广大农村,除了中心场镇区域使用自来水外,大部分村民均是使用地表水、井水或地下水,如遇旱灾,就存在水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供水不足,有的地区水质也不太好,全区大部分村庄没有集中式安全供水设施,大部分村民的饮用水都未经过净化处理,可以说,农村村民的饮水安全始终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导致农村环境污染严重的原因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影响农村环境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客观因素,也有内外在因素,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实矛盾,根据产生农村环境问题的途径和方式不同,影响农村环境问题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机构不健全,管理力量薄弱

虽然现在许多地方乡镇一级政府也建立了环保机构,设立分管领导,但是多属空架子,监管机构和人员不足,没有明确的职权和相应监测设备,基本没有履行环保职责。

(二)环保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够

一是政府工作部门宣传不到位,农民没有认识到农村环境污染的严重危害性,造成对已发生在身边的污染问题熟视无睹,听之任之,加上经济条件原因,也无法顾及。二是一些基层干部重发展轻生态,在抓经济建设过程中,忽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片面追求眼前利益,没有综合考虑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统筹协调发展,对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没有引起重视。三是一些企业环保法制观念不强,在利益驱动下,在防治污染上消极

对待,环保设施不配套或不正常运行。

(三)农村环保投入不足,农村环保基础设施脆弱

一方面农村环保资金投入不足、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且分散、存在使用效益不高的现象。目前农村环保主要依靠财政投入,而这一块在国家总的投入分给农村的很少。所投入的这些有限资金存在多头管理,分散于环保、农业、畜牧、林业、国土、水利、建设等多个职能部门中,导致资金使用效果不佳。另一方面农村环保基础设施脆弱,环境污染防治速度赶不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速度,无法满足农村环境问题治理的需要。

(四)农民传统的生产、生活习惯难以改变

长期以来,农村生产技术比较落后,信息资源匮乏,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农民养成了许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如不注意环境卫生,垃圾随处扔,污水随便排;缺少科学知识,滥用化肥和农药;畜禽粪便随意堆放,习以为常等等。这些落后的环保意识在农村根深蒂固,造成污染的主体庞大,污染现象极为普遍,难以根治。

(五)农民环境意识低下,思想认识不到位

许多农民对环境问题漠不关心,环境保护观念淡漠,在农业生产过程中, 为了片面追求数量而忽视农产品质量, 而忽视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对农村土壤以及河道的污染。大多数农民对科学用药、平衡施肥知之甚少, 不能根据作物生长规律、土壤养分状况进行测土配法施肥,只是一味单纯地加大剂量滥施农药, 盲目施肥, 结果不仅造成化肥农药利用率不高, 而且对环境污染严重。

三、关于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的思考和对策

(一)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

把农村环境污染防治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污染

整治工作重要组成部分, 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明确职责, 建立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环境保护部门切实加强对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 开展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化处理等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研究与试点, 探索农村治污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抓紧研究制订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规划。

(二)完善环保法律体系, 加强环境规范管理

农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必须进入有法可依、依法治理的新阶段。最关键的还是要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加速对农业环保的环境立法, 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逐步建立健全适应农村特点和环保工作实际需要的法律法规体系, 推动农村环保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三)加大资金投入,多渠道筹集治理建设资金

由于农村环境广阔,管理难度较大,因此资金投入是必要的保证。一是各级政府应将农村环保与城市环保同等对待,利用各级政府财政分担一定比例的方式,列支专项资金进行环境保护和管理;二是采取政府的投入和企业的参与政策措施相结合。政府在政策上要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促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自觉的做好环保工作。三是通过建立沼气池、垃圾临时堆放池、生态果园等,达到农户、自然环境、社会的和睦相处,从而维护好农村环境。

(四)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农村环境污染防治, 关键是要把广大农民群众发动起来,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 通过各种有效方式, 广泛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环保宣传和科普教育,向农村干部宣传环境保护对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促使其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紧迫性;向广大农民宣传公益意识、环保意识,从而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环境、个个参与环境保护的氛围,

篇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

摘要:自2005年10月,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设》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以探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和现实的解决手段,对构造和谐社会,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对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又必须保证占全国人口大多数农民参与发展进程。所以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更加自觉主动的投身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尽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近几年来,随着中央出台的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实施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便得农业和农村经济迅猛发展,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同时存在的农村环境保护的滞后,使得农村的环境问题相当突出。

突出的环境问题:

1.水资源短缺,饮水安全保障程度低。

水是生命之源,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所以,我国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如何保障农村人口的安全饮用水供给关系到了我国能否顺利实现新农村的战略目标的关键因素。而目前,在农村中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以及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正危及着农村饮水安全。由于许多城镇的工业化的改变过程中缺乏长远规划,存在任意布置工厂,而且由于企业过于小,和技术力量不够,无法解决工厂生产过程中的“三废”问题。而农村地区对自然资源利用多,培育少,所兴修的水利设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随着生产的发展,化肥农药大量的不合理使用,养畜业,养禽业的废水、废气、废渣的任意排放,严重污染了农村的水体。

随着农村水体污染的日益严重,使得水中污染物含量也严重超标。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农村现普遍遭受污染,高氟水、砷水、咸水、有机污染水等普遍存在。又由于农村饮水大多数没有经过净化和消毒,水污染问题给饮用水水质和水量带来了双重威胁。直接饮用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的农村居民饮水质量和卫生状况难以保障。

2.农村废弃物污染日益严重

由于农村地区落后的生产方式与生活习惯以及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的人畜粪便,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等废弃物因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管理缺失致使大部分没有得到处理,而随意堆积在道路两旁、边地头、水塘沟渠等地方,更加突出了“脏乱差”的现象。而且据有关部门调查,全国每年有1亿多吨的生活垃圾露天堆积,环保设施几乎为零。特别是由于农村城镇规模的扩大,城镇居民生活垃圾更是大量产生,这些未经过任何处理的废弃物越来越多的被堆放到城镇周边,造成了农村地力的衰竭,生态退化和农业面的严重污染。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进展缓慢,全省秸秆年产生量7000万吨,利用率仅有60%,乱堆、乱放、随处焚烧仍很普遍。同时,农民的环境意识淡薄,部分农民消极地对待环境污染问题,对于环境违法案件,不敢举报,甚至包庇纵容环境违法行为,对于一些污染事故不配合调查取证,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现象难以遏制。

所以说,随着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加,组分日趋复杂,分散式的就地消纳方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农村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与管理问题的紧迫性日益凸显。如何结合中国农村地区的特点选择因地制宜的垃圾处理策略,包括垃圾收集、运输、处理方式,构建适合农村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并可持续运行的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模式,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改进农村环境的建议

由于农村地区环境意识相对薄弱,生产生活方式相对比较落后,加之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所造成的污染转移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严重滞后。我们想改变我国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统筹规划、重点突破。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环境保护相结合,统筹考虑城乡、行业发展目标,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实施规划,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一批重点工程,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综合考虑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条件差异,实施不同的区域发展政策,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

3、试点示范、以点带面。农村环境保护一直是环境保护的薄弱环节,尚无成熟的经验和模式借鉴推广,必须从试点、示范抓起,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取得成功的经验和模式后推广。

4、政府主导、公众参与。明确政府、市场、公众等相关主体在农村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社会手段,建立激励机制。在进一步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充分调动、发挥广大农民、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改进农村环境的对策

1、以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为重点,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水质调查与评估。加强对水源、水质及使用范围的监督和保护。划定各类农村供水水源保护区和供水工程管护范围,制定保护办法,对水质建立定期的检测制度。完善水源工程建筑物,严格保护,防止水源受到污染。科学规划,合理布置取水点位置。严格管理,完善污染防治措施,加强环境安全监督管理,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和人为破坏。

2、以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统筹整治“脏乱差”。生活垃圾实行定点存放、统一收集、定时清理、集中处理,提倡资源化利用或纳入镇级以上处置系统集中处理。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粪便收集设施,主要采用“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模式对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处理,有条件的乡镇建设垃圾处理场。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采取分散或相对集中、生物或土地等多种处理方式,结合农村改厕、改厨、改圈与沼气工程建设,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引导有条件的乡镇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结合旧村改造、新村建设,鼓励农民美化村庄环境,改善居住条件。开展村庄建筑物整理,逐步清除简易厕所,因地制宜开展村庄绿化,整治村庄河道、沟渠,改善村庄道路状况。逐步消灭“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柴草乱跺”等现象。

3、加大农村环保宣传教育力度广大农民群众既是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受益者,也是主力军。应加强指导、培训、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手段,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舆论宣传和科普宣传,积极引导广大农民从自身做起,自觉培养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通过在村居设置小型宣传牌、户外设置大型宣传牌,时刻提醒人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农村主要领导干部,在农村环保中具有导向性作用,应采取有效措施,着重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针对青少年,以创建“绿色学校”为主要抓手,鼓励、指导学校根据当地环境特点、利用农村生态优势,有特色地制定环保教育计划,通过教育,使孩子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增长环保知识、培养环保行为。

农村环境保护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而且也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繁荣与稳

定,一旦农民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污染,农村经济发展就会受到严重制约。因此,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做到农村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所以,农村环境问题应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将农村环境问题与三农问题有机结合,深化改革,力争为解决三农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国合会2006年度政策报告——第六章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

【2】张雪绸.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保护对策[J]; 农村经济;2004年09期

【3】张明辉;;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及保护对策[J];江西农业学报;2007年03期

篇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分析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分析

张洁

(单位:廊坊师范学院 邮政编码:065000)

摘 要:当前我国正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使城市农村共同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是其重要的课题。只有拥有良好的生活生产环境的农村才能称得上真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近些年来,随着城乡发展的不断加快,农村环境面临着来自城市污染转嫁的压力,生态遭到破坏,农业生产严重污染等环境问题,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正常发展,为此我们要加强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 关键词:新农村;环境问题;环境保护型

1新农村建设中环境问题的现状

新农村建设不但使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发生了较大的改观,村容村貌也发生了一定程度变化,各地涌现出一批新农村建设的典型。但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村生态环境承受的污染负荷急剧增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广大农民群众的身心健康、生产生活造成的危害日渐显现。因此,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1.1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在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使用量逐年增大,虽然推行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有机型农药,但还有部分群众使用已淘汰的有机氧等剧毒农药,对大气、土壤等造成极大污染。同时大量使用无机化肥,致使土地板结,地下饮用水氨氮含量增高,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农作物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率低,每年还有一部分农作物秸秆被焚烧,不仅污染了大气环境,而且浪费了资源,破坏了土壤有机质。

畜禽养殖污染。

1.2农村养殖污水处理设施严重滞后

畜禽污染已成为较大的污染源。此外,畜禽类屠宰场所均为零散经营,未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没有建设规范的污染防治设施,粪便和废水只作简易处理或放任不管。

1.3农民不良生活习惯积习太深农民环境意识不高 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对环境影响较大,存在许多环境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村民95%以上使用廉价的含磷洗衣粉,并且生活污水绝大多数采用渗排,无序排放。垃圾随意乱倒,柴堆、土堆、粪堆随处可见,家禽、家畜到处乱跑,到处拉粪便,农村环境“脏、乱、差”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1.4农村饮用水安全存在一定问题

在广大农村,除了中心场镇区域使用自来水外,大部分村民均是使用地表水、井水或地下水,如遇旱灾,就存在水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供水不足,有的地区

水质也不太好,全区大部分村庄没有集中式安全供水设施,大部分村民的饮用水都未经过净化处理,可以说,农村村民的饮水安全始终存在一定的问题。

2新农村建设中环境问题的成因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影响农村环境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客观因素,也有内外在因素,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实矛盾,根据产生农村环境问题的途径和方式不同,影响农村环境问题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

新农村建设中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指导,存在盲目追求“高、大、新、全”的现象,从而导致建设摊子铺得过大,布局有些零乱、土地配置有些失当、功能分区不太明显,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加大了环境的治理难度。

2.2缺乏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是政府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的重要职能,但乡镇一级人民政府却往往忽视可持续发展指标的导向,未把环境保护工作放到应有的地位来加以重视。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传统的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仍未从根本上改变。重开发建设,轻环境保护;重当前利益,轻长远利益;盖厂兴镇不治污,毁林建房不绿化的现象在依然存在。更有些人误以为,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随意利用之物。

2.3自然资源的过量利用

自然资源能否合理利用将直接关系到环境保护的成效。在人类将自然资源加工成产品、又将生产排泄物返回到自然环境中去的循环往复过程中,如果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使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那么生产排泄物将会积聚过多,就可能会造成污染。反之,如果能够循环、综合地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自然资源的转化率,那么,其生产排泄物就必然会减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从而也就相应地会减少。

2.4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与城市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相比,农村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滞后于新农村建设。相当一部分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与新农村的建设发展速度不相适应,跟不上新农村环境保护的需要。垃圾和污水的收集处理能力不强,清洁能源的使用率不高,使一些常规技术很容易解决的诸如烟尘、污水、垃圾等污染问题难以得到解决。

2.5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不协调

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经济效益往往见效快,而且效果比较明显;而生态环境效益则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累积性。一般说来,经济效益容易被人们所重视,因为它与人们的自身权益直接相关联。但如果只是追求一定的经济效益,而忽视相应的生态环境效益,往往就会适得其反。 3关于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的思考和对策

3.1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

把农村环境污染防治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工作重要组成

部分, 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明确职责, 建立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环境保护部门切实加强对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 开展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化处理等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研究与试点, 探索农村治污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抓紧研究制订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规划。

3.2完善环保法律体系, 加强环境规范管理

农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必须进入有法可依、依法治理的新阶段。最关键的还是要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加速对农业环保的环境立法, 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逐步建立健全适应农村特点和环保工作实际需要的法律法规体系, 推动农村环保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3.3加大资金投入,多渠道筹集治理建设资金

由于农村环境广阔,管理难度较大,因此资金投入是必要的保证。一是各级政府应将农村环保与城市环保同等对待,利用各级政府财政分担一定比例的方式,列支专项资金进行环境保护和管理;二是采取政府的投入和企业的参与政策措施相结合。政府在政策上要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促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自觉的做好环保工作。三是通过建立沼气池、垃圾临时堆放池、生态果园等,达到农户、自然环境、社会的和睦相处,从而维护好农村环境。

3.4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农村环境污染防治, 关键是要把广大农民群众发动起来,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 通过各种有效方式, 广泛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环保宣传和科普教育,向农村干部宣传环境保护对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促使其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紧迫性;向广大农民宣传公益意识、环保意识,从而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环境、个个参与环境保护的氛围,把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引导广大农民革除陋习,倡导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帮助农民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刘伟光:论中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J].当代生态农业,2006(1).

2杨勇刚:中国农村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1(2).

3聂国卿:我国转型时期环境治理的经济学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1(6).

4冯肃伟:新农村环境建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5刘铮,雷志松.新农村建设与生态环境法制创新[J].可持续发展, 2005(2).

作者简介:张洁,女,1990年3月23,河北省廊坊师范,13级,廊坊市安次区爱民西道100号,065000,18633873787,675267076@qq.com,指导教师:闫博慧


学校环保宣传稿:建设新农村环保伴我行相关范文》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3971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学校环保宣传稿:建设新农村环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分析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分析张洁(单位:廊坊师范学院邮政编码:065000)摘要:当前我国正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使城市农村共同...

  • 学校环保宣传稿:建设新农村环

    浅析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浅析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当前,环境问题已广为媒体、公众关注,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环境保护的精力主要放在城市工业污染的防治上,污染防...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