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正文 本文移动端: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2017-04-27 07:15:13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点击查看更多:教学案例与评析_教学案例汇总

篇一:教学案例分析报告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案例与分析

《文字处理》这一章的学习将使学生学会进一步在WPS2000系统中设置页面底图、使用文字框、创作艺术字、插入公式等,从而制作色彩斑斓的板报。 计算机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画面激励中学生无穷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其学习知识和动手操作计算机的兴趣和意愿将进一步得到加强。

本章内容是《高中信息技术》下册的重要内容,这一节是学生在前面学习基础上自由发挥的实践课。教师先归纳制作一份板报的一般过程,然后展示各种各样、五彩缤纷的板报给学生参考,要求学生当堂制作,形成技能。

本章的课型是应用软件课型,以任务驱动带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基本操作为技能训练内容。因为板报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多样,制作的步骤不一定要强求一致,所以只要求达到教学的基本目标,并启发学生考虑其他格式,鼓励学生创新。

一、 教学案例设计

1、 基本目标

[认知领域]

(1) 了解WPS2000制作图文并茂的板报的基本功能。

(2) 合理使用页面设置和文字框。

(3) 了解创作艺术字的基本步骤。

(4) 明白艺术字标题是一幅图片,不是文本。图片可以被任意缩放、移动。

[情感领域]

(1)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电脑板报制作的兴趣,大胆实践与创新意识。

(2) 在制作板报过程中,把语文、美术、信息技术等知识综合运用,积极构想、探索。

(3) 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的互相学习合作的精神。

[发展目标]

(1) 培养学生辨别WPS2000系统窗口和艺术字窗口的能力。

(2) 培养学生使用电脑动手实践和创新的能力。

[要求]

(1) 主题与内容要和谐统一。

(2) 制作方法要多样得当。

(3) 色彩协调大方,版面美观。

评价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分组推荐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办法给予等级分。在评价中注意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发现别人长处、欣赏他人、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品质。

2、 教学过程

(1) 让学生在本地教学资源库或互联网中查找有关信息技术的资料。

(2) 引入新课。

教师通过教学广播系统在教师机上边操作边讲解,首先进入WPS2000,然后点击“插入”菜单,选择“新对象”,再选择“金山艺术

汉字2.0”,按“确定”。提示同学注意“艺术字”操作窗口与WPS2000的不同。(主要看菜单栏和工具栏)点击“艺术字操作向导”开始创作艺术字。经过若干个“下一步”后艺术字就算完成了。在空白处单击鼠标回到WPS2000系统界面。

之后,教师退出教学广播系统,让同学们自己上机操作,要求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喜好设置形状、颜色等,制作几个形态各异的艺术字。

(3) 学生上机操作,教师课堂巡视,个别指导。

几分钟后,许多同学都完成了艺术字的创作,教师发言:“好,老师看到许多同学都已经完成了而且设计得不错。老师很满意。不过老师现在对你们又有了一个新的要求,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制作一份以信息技术为主题的板报,把我们刚刚学会的艺术字要融进去,要求主题鲜明,结构完整,图文并茂。”

(4) 教师出示课件,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教师展示各种小板报的格式。老师提示:“这几份板报的形式各不相同,同学们可以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创作一份图文并茂的板报,你们所创作的作品不一定要和老师的相同,只要是主题和内容和谐统一,制作方法和技巧要多样得当,色彩协调大方,版面美观就可以了。同学们可以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

(5)学生上机操作,自由创作发挥。教师课堂巡视,个别指导,启发提示。

在进行自由创作的同时,教师及时鼓励同学们,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每位同学都能够做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教师提示:“所谓创意,就是要让自己的作品与别人的作品不一样,所以,你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把所学的语文知识、美术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从你们的身边寻找素材,把你们对电脑的爱好及电脑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都可以装进去。”每位同学都很认真,有的在互相讨论,边说边操作。同时,教师在大屏幕上播放着各种不同样式的板报,伴随着优美的轻音乐,使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创作自己的作品。

二、案例分析

1、由老师给定板报主题,文字资料,图片素材、都是磁盘中以文件形式存放好的,要求学生按一定的格式(如字数、图片数等)组织成一份板报。

2、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动手实践为主线。所以教师应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兴趣,重视直观教学,重视学生实践、重视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辅导。

3、面向全体,学习窗口界面,复习基本操作,学习艺术字方法,学习调整整个板报的版面。

4、以“任务驱动”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精神,并使抽象的学习目标具体化,引导教学活动有序完成。

5激励学生的创作欲望,爱创作板报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我表现。

篇二: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同时也符合国家教育部的规定——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有效的教学体现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并且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道德和人格的养成,这就要求教师自身专业与水平不断地提升与发展。本文通过对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谈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一、何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达得预设的学习结果并学会学习,同时使教师自身素质得到积极发展。具体表现在:在认知上,促使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在能力上,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感上,促使学生从不喜欢数学到喜欢数学,从不热爱到热爱。通过有效的课堂学习使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技能,获得影响今后发展的价值观念和学习方法。而对教师来说,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感受到教师自身的教学魅力与价值,同时享受课堂当中生成的许多精彩的瞬间,让教师不断追求永无止境的数学教学。

二、探究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1、关注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动起来

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实际上是知识的应用过程,是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技能与方法用于训练和巩固的过程,也是学生的情感得以体验的过程。教学实践证明:重视问题的解决过程,即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问题,使问题有层次性,让学生有“跳一跳摘得到葡萄”之感;而且要使问题有挑战性,要给学生留有做数学与思考数学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中有畅所欲言的机会。

案例:在教学“实数”一节时,教师安排了一道思考题:两个无理数的和是否一定是无理数教师给学生两分钟时间,要求他们先各自独立思考再发言。大多数学生列举了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来说明问题,如 与- 、π与-π等,也有学生列举了诸如 -2与2- 此类的相反数来解释。在教师将要为这个问题画上句号继续教学时又见有学生举手,在那一瞬间教师犹豫了,要让这位学生再发言吗?时间很宝贵啊!但最终还是让这位学生发言了:如果以a=1.414141414…b=1.323232323…,a与b都是无理数,但

a+b=2.737373737…却是一个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学生举出了一个成功的反例,巧妙地从另一角度解释了这一问题。

上述案例中,正是因为教师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发言的机会,才使得学生有了种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一种比一种巧妙,最终使课堂教学得以有效生成。

2、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最大限度地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感受、去经历数学。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身体验到自己发现的成功喜悦,才能激起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提高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

案例:在人教版二十四章第四节《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学时,笔者提早一天叫学生自己做了一个圆锥模型,上课时说:“这节课我们学习《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圆锥的侧面积怎么求呢?你能以你制作的圆锥模型为工具,运用已学的知识探究出圆锥的侧面积吗?能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侧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经过约2分钟的时间,笔者看到大部分学生都找到了方法------把圆锥的侧面剪开展平成一个扇形,还有一部分学生不知所措。又问:“圆锥的侧面是曲面,怎么求曲面的面积?”“利用转化思想把曲面转化为平面。”大多数学生齐答。一小部分学生欣然一笑,把圆锥的侧面剪开。又过约1分钟,有一学生高兴地喊:“老师我知道了:其实圆锥的侧面积就是剪开的扇形面积S圆锥侧面积=S扇形面积=”,“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老师我的是S圆锥侧面积=rl”,“我觉得是S圆锥侧面积=πrl”,“我认为是S圆锥侧面积=πl”学生抢着答。大概过了五分钟后,我叫各种答案的代表站起来解释。“沿圆锥的一条母线剪开,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根据扇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得到S圆锥侧面积= ”“能解释n、R各代表什么吗?”“n指扇形圆心角的度数,R是圆锥的底面半径。”“我的方法和他的一样,但得到S圆锥侧面积=lr,其中l是扇形的弧长,r是扇形的半径。” “我的方法也一样,但得出的S圆锥侧面积=πrl,其中r是圆锥的底面半径,l是圆锥的母线。” “我得到得S圆锥侧面积=πr ,其中r是圆锥的底面半径,h是圆锥的高。”“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作为公式该选哪个呢?为什么?”“第四种,求圆锥的侧面积,就该已知圆锥的相关量,而第三种虽然也已知圆锥的相关量,但比第三种复杂,所以我觉得应该采用第三种作为公式。”笔者笑着为他鼓起掌。接着,教室里掌声一片。

总之,有效的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研究,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水平

篇三: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运用探究法学习“澳大利亚”

北方交大附中 代阿

2003/6

一、本节教材分析:

教材没有直接介绍澳大利亚地理特征,而是选取了三个非常形象的标题,即①世界活化石博物馆,②“骑在羊背上”的国家,③“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来突出澳大利亚国家特有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经济发展特点,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都隐含在三个形象的标题中,因而吸引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同时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空间。

二、课标的基本理念:

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的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从而拓展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要求。

三、探究活动目的及设计方案:

1、 目的: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区域地理的学习内容,满足多样化的学习要求。培养学生

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改变传统的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发式地理课程。

2、 设计方案:以资料袋和问题单的形式组织探究活动,教师在黑板前准备8个资料袋(根

据小组数),和8个问题袋,每个资料袋中放有澳大利亚的相关资料,问题袋中有需要探究的问题单。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资料袋和一个问题袋,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探究活动。

四、探究活动步骤:

(一) 探究活动准备:

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有关澳大利亚的相关资料:(两周完成)

①澳大利亚的养羊业在世界的地位。

②澳大利亚动物的种类和特点。

③澳大利亚矿产资源特点。。

④澳大利亚地形、气候和景观图片(包括教材中的图)。

⑤“大陆漂移”学说。

将整理和处理好的有用资料在两周后提交给老师。

2、 教师设计出需要探究的问题。

3、根据小组数量准备学习资料袋,将处理、整理好的有用资料和需要探究的问题单装

入各组的学习袋中。

(二)探究活动过程:

第一步:各个小组领取资料袋,开启资料袋后,阅读相关材料。

材料一:澳大利亚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那里有众多古老而特有的生物,据统计,

澳大利亚有植物12000种,其中有9000种是其他大洲没有的,……,全球有袋类动物150种,而澳大利亚就占了140种……。

材料二: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在澳大利亚,羊的数量是人口数量的8

倍,羊只数量居世界第一,占6.7%、羊毛产量世界第一,占29.9%、羊毛出口量世界第一、羊肉产量世界第一占4.5%。而在200年前澳大利亚是没有羊的……。 材料三:澳大利亚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是世界上主要矿产品出口国之一,矿

产品的出口额占全国商品出口总额的五分之二,铝土矿的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35%,居世界首位。铁矿、镍矿、锌矿和锰矿的储量居世界的前五位。煤产量的一半供出口。铁出口量世界第一……。

材料四:6500万年前,澳大利亚大陆脱离了其他大陆,漂移到目前位置上……。 材料五:澳大利亚的动物:

1、 袋鼠(Kangaroo):是澳大利亚国家的象征。它前肢短小,后肢发达,尾长而粗,善跳跃。遇到危险时靠双脚跳跃前进,尾作平衡器官控制方向,时速可达70千米,一次跳跃可达10米远,并能跳过3米高的障碍,可谓动物界跳跃冠军。……

2、树熊(Koala):也是澳大利亚的一种特有的动物,它安静善良,肥肥胖胖的生活在树上,以桉树树叶为食,桉叶中含有催眠物质,所以树熊吃饱了就在树上酣睡。

3、鸭嘴兽:是地球上仅有的珍稀动物,也是澳大利亚的国宝,鸭嘴兽兼备哺乳类、爬行类、鸟类和鱼类四大特征,它既下蛋又哺乳,所以科学家叫它"卵生哺乳动物"。

4、鸸鹋:外形似鸵鸟,高1米,是世界大鸟之一。它不能飞,却善于跑步,是极好的长跑运动员,且能游泳。它的蛋有15个鸡蛋那么重。生活在沙漠、草原地区。是澳大利亚国徽上两种动物中除袋鼠之外的另一种动物。

第二步:各小组领取问题袋,开启问题袋后,根据问题的要求小组成员合作,并参照教材中

所提供的图片资料,进行问题的探究活动。教师将各组的问题用计算机列出来并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

① 澳大利亚为什么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② 你能列出澳大利亚主要动物并描述它们的特点吗?

③ 为什么惟有澳大利亚有这些动物?

④ 为什么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⑤ 澳大利亚有哪些发展养羊业的良好条件?

⑥ 为什么澳大利亚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⑦ 你能为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提供什么建议?

第三步:在老师层层问题的引导下,各小组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探究结果, 教师:刚才各个小组对澳大利亚进行了不同角度的探究活动,下面老师将针对你们的活动

进行提问,希望我们各个小组成员能够各抒己见发表你们的探究结果,让我们来一场比赛吧。

计算机展示澳大利亚的国徽:有金合欢花、有袋鼠、鸸鹋两种动物

你认识澳大利亚国徽上的这两种动物吗?为什么澳大利亚将动物设计在国徽上?

(从国徽引入,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学生1:它们是袋鼠和鸸鹋。

学生2:澳大利亚之所以将这两种动物设计在国徽上,我们组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这

两种动物是澳大利亚特有的,是澳大利亚的国宝。二是因为这两种动物只会前进不会后退,而且特别善于奔跑。

教师:澳大利亚除了国徽上的这两种动物外,还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1:还有考拉、鸭嘴兽、针鼹鼠等。

教师:计算机展示一组澳大利亚的动物。

学生2:介绍可爱的考拉:它是澳大利亚的一种特有的动物,它安静善良,肥肥胖胖的

生活在树上,以桉树树叶为食,桉叶中含有催眠物质,所以考拉吃饱了就在树上酣睡。 学生3:介绍鸭嘴兽:它是地球上仅有的珍稀动物,也是澳大利亚的国宝,鸭嘴兽兼备

哺乳类、爬行类、鸟类和鱼类四大特征,它既下蛋又哺乳,所以科学家叫它"卵生哺乳动物"。

学生4:介绍袋鼠:袋鼠是澳大利亚国家的象征。它前肢短小,后肢发达,尾长而粗,

善跳跃。遇到危险时靠双脚跳跃前进,尾作平衡器官控制方向,时速可达70千米,一次跳跃可达10米远,并能跳过3米高的障碍,可谓动物界跳跃冠军。……

学生5:介绍鸸鹋:鸸鹋:外形似鸵鸟,高1米,是世界大鸟之一。它不能飞,却善于

跑步,是极好的长跑运动员,且能游泳。它的蛋有15个鸡蛋那么重。

教师:为什么只有澳大利亚才有这么多特有动物?你是如何理解“活化石博物馆”? (深入探究,让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从而认识事物发展

变化的规律)

学生:因为澳大利亚的动物比其它大洲的动物古老。

教师:为什么澳大利亚的动物就比其它大洲的动物古老呢?

学生:我们小组认为这与大陆漂移有关,早在6500万年前,澳大利亚大陆就与其他大陆

分离,形成了一个孤立的大陆,因而减缓了生物进化的速度,生物就具有古老的特性,因此有“活化石博物馆”之称。

教师:实际上,长期处于孤立状态的大陆,不仅仅是澳大利亚大陆,还有南极大陆,为什

么南极大陆却没有那么多特有生物呢?

(问题拓展,让学生不仅只关心当前所探究的区域,引导学生学会知识和

问题的迁移。)

学生:因为南极大陆分离后,一直向南漂移,到达了地球的最南端,由于那里纬度高,气

候寒冷,不利于多数生物的生存与发展,所以生物种类少。

教师:澳大利亚不仅有那么多古老的动物,而且在那里还生存着世界最多的一种动物,它

是什么动物?(计算机展示澳大利亚优质的美利奴羊)

学生:羊。

教师:哪个小组能根据资料说明:为什么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学生:因为在澳大利亚羊的数量是人口数量的8倍,羊只数量居世界第一,占6.7%、羊

毛产量世界第一,占29.9%、羊毛出口量世界第一、羊肉产量世界第一占4.5%。所以被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教师:但是在200年前澳大利亚是没有羊的,你知道澳大利亚的羊是怎么来得? (引起兴趣,深层次探究)

学生:18世纪后期,欧洲殖民者随船带到澳大利亚29只绵羊。由于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

适于绵羊的生长和繁殖,绵羊的数量迅速增加。欧洲人看到了养羊业的大好前景,随后从西班牙引进了美利奴羊,经过不断选种改良,培养成产毛量高、毛质细长柔软的美丽奴新种细毛羊。

教师:对于刚才那位同学提到的“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适于绵羊的生长和繁殖”这个问题,

你们是怎么理解的?

(在深入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懂得人地

关系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学生1:我们小组认为,澳大利亚的地形条件适合养羊业的发展,从地形图中可以看到,

澳大利亚西部是不足1000米的广阔低高原,中部有大面积的平原,而且地下水丰富,因此适合养羊。

(计算机展示澳大利亚的地形图)

学生2:我们小组是从澳大利亚的气候分析的,澳大利亚地跨10°S至40°S之间,南回

归线横穿大陆中部,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从气候类型图中可以看到分布最广的是亚热带草原和热带草原气候,我们认为这两种气候类型为澳大利亚提供了广阔的天然草场资源,因此适合养羊。

(计算机展示澳大利亚的气候图)

学生3:我们小组是从另一个角度讨论的,澳大利亚没有大型食肉动物,羊在生长过程中

没有天敌,可以自由安全的生长繁殖,因此适合养羊。

教师:同学们通过探究活动理解了澳大利亚成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的原因。可以看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的,同时人类活动也对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哪个小组能对澳大利亚的养羊业提出忠告或建议?

学生:希望澳大利亚在养羊的时候要注意草原的保护,可以发展人工草场。

教师:很好!实际上澳大利亚已经在这么做了。下面我们对澳大利亚做进一步的探究。能否根据资料,解释为什么澳大利亚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学生: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主要矿产品出口国之一,矿产品的出口额占全国商品出口总额的

2/5,铝土矿的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35%,居世界首位。铁矿、镍矿、锌矿和锰矿的储量居世界的前五位。煤炭产量的一半供出口。铁矿出口量世界第一,因此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之称。

教师:根据澳大利亚的资源和经济发展特点,进行小组讨论:你能为澳大利亚的经济可持

续发展提供什么建议?

学生1:澳大利亚应该重点发展采矿业,向资源贫乏的国家(如日本)大量出口矿产品,

但是在采矿的时候要注意保护环境,应做到“绿色开采”

学生2:澳大利亚应该发展羊毛生产和加工业,但是要注意不要过量养殖。

学生3:澳大利亚应充分利用那里特有的动物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还要让来到澳大利亚

旅游的游客懂得保护动物的重要意义。

教师:通过对澳大利亚进行的探究活动,我们探知了澳大利亚的许多奥秘,同学们的建议

也非常可贵,哪个小组能对这次探究活动做一下总结?

生:总结。

第四步:小组竞赛,活跃气氛,巩固成果。计算机列出三道抢答竞赛题:

题1:澳大利亚国徽上的动物是什么?

题2:澳大利亚的房屋,哪一面朝阳?为什么?

题3:澳大利亚学生几月份放暑假?为什么?

题4:一幅“悉尼歌剧院”图片:这是什么建筑?有什么意义?

五、活动自评:

本节课从设计上体现出新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等目标整和于课堂探究的过程中,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努力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的环境,为学生提供了探究活动的空间,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程度达到百分之百,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情绪高涨,小组合作积极,体现了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特点。既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表达能力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点击查看更多:教学案例与评析_教学案例汇总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3975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