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中国民俗文化(教案)
2014 —2015学年第二学期
中国民俗文化教案
郭龙云
河南省民政学校教师课时计划(教案首页)
第一章中国民俗文化概述 (板书)
第一节民俗的含义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民俗的概念
2、使学生了解民俗的基本分类
3、使学生掌握我国民俗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点】民俗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民俗的基本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
【授课时数】2学时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时间:10分钟
我们这门课叫中国民俗文化,在开始上课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两个地方比较有趣的民俗现象。一是黎族最恐怖的风俗:女人必须绣面纹身;二是西藏丁青的一夫多妻制。这些都是当地的民俗习惯。那么说起民俗,到底什么是民俗?我们下面就进入今天的学习。
<新课讲授>
一、民俗的概念(板书) 时间:10分钟
1、民俗一词的来源
民俗是英文单词folklore的意译,是英国学者汤姆苏1846年创用的。
2、不同民俗学家对民俗概念的界定
3、民俗的定义
指由某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具有文化特质的关于生产和生活等各种现象的总和。简单地说,就是大家习以为常、能够自觉奉行的惯制。
二、民俗的分类 (板书)
时间:10分钟
方法:每一类民俗简单举例,联系学生熟悉的民俗事项,增强学生对即将要学习内容的了解
我国民俗的覆盖面比较广,把民俗分为以下8类:
1、礼仪民俗
2、岁时节日民俗
3、衣食住行民俗
4、游玩娱乐民俗
5、姓名字号习俗
6、民间工艺民俗
7、信仰禁忌民俗
三、民俗的基本特点 (板书) 时间:30分钟
1、群体性
民俗不是某个人或某几个人的习惯,而是社会上多数人共同的习俗。举例,中秋节赏月、吃月饼。
2、地区性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举例,中元节的时间及过法。
3、民族性
同一民族一般都有共同的或者相似的民俗,不同的民俗往往有不同的民俗。举例,彝族和纳西族的火把节。
4、自发性
自发地产生于民间并流传于民间,而不是由什么政治压力造成的。例如,光棍节。
5、传承性
二十四节气、欢庆春节习俗,早在汉代已经形成,至今已延续了2000多年。
6、相对稳定性
核心的东西很多年不变或者变化很小,更不会再短期内消失。在常态社会和社会大变革时期,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民俗具有不同的作用。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
1、民俗的概念。
2、民俗的分类。
3、民俗的特点。
〈课后作业〉
篇二:谈中国民俗文化
谈中国民俗文化-------巫文化
重庆南方翻译学院 英语教育2013级15班 黄玲玲1301020412
本学期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中国的文化,在以
前我们并不那么了解该文化的时候,也许我们对某些文化带有质疑甚
至歧视的观点。关于巫文化,也许在完全没有接触的时候,大家耳闻
的,也许会觉得“巫”象征一些不吉利的,或者是一些旁门左道。但事
实并非大家想的一样,通过这次学习,我完全改变了对巫文化的看法。 巫文化是一种充满神秘,拥有原始气息的人类文明,后经过演变,
它渗透、影响了阴阳说、老庄思想、屈原诗歌,也与道教,佛教等宗
教有所融合,在许多舞蹈,文学,哲学中仍有强烈的巫风孑遗,特别
是民间的一些传统更带有原始的巫的色彩。可以说,巫文化到现在仍
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 说起"巫文化",首先,我们要弄清,人们广泛
使用的"巫文化"、"巫术"、"巫师"等概念中的"巫"究竟是指的什么?《说
文解字》云:“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诗诵》”:“古代
之巫,实以歌舞为职,以敬神乐人者也。”从古代文献的解释上来看,
巫是以歌舞事神的女性,而男性则谓之觋。通过考古资料和各种文献
记载,我国至少在殷商时代已有巫觋的存在。而现代许多学者认为,
巫术的产生早于巫觋。在原始氏族社会时代,人类随时都可能遭受种
种天灾人祸。他们相信,只有依赖超自然的神的力量,才能避免天灾
人祸。但人就是这样,随着智能水平的提高,渐渐会对崇拜的对象产
生追求与控制,就产生了巫术。巫术有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后,就需要
专门掌握巫术的执行者,于是产生了巫觋。而在氏族社会解体后的奴
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早期,巫的地位已经变得很高了。巫在长期的
社会发展中积累了各方面丰富的知识:医术,占卜,舞蹈,天文......
对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有很大积极作用,收到极大尊重与敬畏。春
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个国家都想统一天下,功利思想盛行。巫
的地位有所下降。有人认为楚国的灭亡就是和巫风太盛有关。而秦汉
以后,统治阶级独尊儒术,佛教东来,道教兴起,巫的地位一落千丈。
巫的地位随着祭政分离,理性意识的觉醒,宗教发展的冲击等,经历
了一个由尊而卑的变化过程。但是,巫文化的影响力并没有随着巫地
位的降低而减少。
文化是人类在与自然环境作斗争的过程中产生的,随着斗争的不
断深化,文化也不断因革。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初民社会,人类要获
得自由,必须与自己所生存的环境抗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文化
的内容主要体现为野蛮和文明、愚昧和开化的冲突。上古之世,生产
力水平及其低下,人在粗暴狂野的大自然面前无能为力,甚至于进退
维谷,束手无策。因此,在那愚昧、不开化的时代,人没有独立的人
格。他们把自己看作天的附庸,不仅一举一动都要祈求上苍的许可,
获得神灵的保佑,而且自然界一有些风吹草动,就惊恐万状、惴惴不
安。人们为了消灾避难,趋吉就泰,获得那么一点可怜的生存自由,
就幻想天有意志,并把这天的意志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思想的法度。
这样,龟蓍就成了沟通人鬼、传达神意的必要工具。巫术的目的,是
幻想支配机遇,消除意外,预测事变。在先民的劳动生产过程中,常
常出现一些意外的偶然变故,毁掉了他们先前的种种努力。例如,在
农业生产过程中,人们翻耕土地,播下种子,然后施肥除草,以期秋
后收获。然而,在庄稼临近成熟的时候,突然一场暴雨或一阵冰雹袭
来,把它打得七零八落,甚至一群飞蝗铺天盖地而来,将快要到手的
果实吞噬殆尽。在狩猎劳动中也是一样,尽管陷阱再深,弓强矢利,
劣者本人身体彪壮,但野兽就是不出现。相反,有些猎人却满载而归。
就人类的特定个体而言,其寿夭祸福难于预料,所谓“人有旦夕祸福”
者,就是这样。因此,人们觉得在人世之外,尚有天命。这天命,就
是一种潜在的看不见的神秘力量。于是,人们相信有一种特殊的方法
可以致胜这不可见也不可算的力量,巫术便由此而产生。
由于巫术活动与实际的人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凡人都有参与
巫术活动的可能性。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物质文明少进,人类文
化出了等级,社会出现了分工,才有了专门的神职人员。专门神职人
员的产生,是人与自然初步分离的标志。于是,从巫术中就发展出了
宗教。在古代载籍中,这种专门的神职人员,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
做巫。《楚语》曰:“在男曰觋,在女曰巫。”是以男女而别巫觋。然而,
不论男觋女巫,其实际功能无别。其实,所谓巫,就是当时专为人类
消灾弥祸、排忧解难的知识分子。由文献所载,可以推知,巫所承担
的社会职能是十分广泛的。大概言之,有如下几个:祭祀赞词、预测
吉凶、医疗疾病。巫之所以能通神明,知吉凶,主要方法就是“相”,
就是利用事物的特殊显现以推知未来的吉凶善恶,这在古书上的记载
很多。但是对于人类而言,这是消极被动的方法。人不能总是消极地
等待着“天垂象,示吉凶”。天的启示固然重要,但仅靠天启是不够的。
因此必须有一种人为的数术来弥补天启的不足,于是人类主动探求吉
凶祸福的方法——占卜就产生了。占卜的目的是,是在“神秘因素”自
己不表现出来时主动去“搜索”他们,并“迫使它们表现出来”。占卜之后,
本来不必刻辞。由于契刻工具和契刻技术的发明,刻辞之制渐兴,刻
辞制度的兴起,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极其巨大的推进作用。大
大加快了中国文字符号化、定型化、与系统化的步伐。甲骨卜辞的产
生,也就是中国记事散文的萌芽。文字的产生和使用,为中国文化的
继续发展铺平了道路。
巫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巫文化对中国诗歌、散文的影响。 诗歌,是中国最古老、最直接
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形式之一。在中国先秦文学中,耸立着两座诗
歌的艺术高峰———《诗经》和《楚辞》,它们分别是现实主义风格
和浪漫主义风格的杰出代表。《诗经》中的 “颂”正是祭祀,赞美神灵
和祖先的乐歌。与《诗经》相比,《楚辞》对占卜祭祀的描写要广泛
得多,传神得多。屈原以他的如椽之笔,为我们勾画出一幅幅楚人求
神祭祀的绚丽画卷。
巫文化对我国音乐、舞蹈、戏剧的影响。 在原始社会,语言、音
乐、舞蹈的起源是联系在一起的。所谓“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
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原始
人重图腾祭祀,在祭礼中又歌又舞,既表达情感,又示庄重,还可以
感动神鬼。商周之时,巫文化兴盛,诸事欲为,先卜神鬼。周以降,
宫廷不但好之,而且泛滥民间。在重 大的社会活动中,都显现着巫
们载歌载舞的身姿,因而,巫的表演已经具有的音乐性和鲜明的节奏
感,乐舞已较为成熟。
巫文化对我国传统医学的影响。 甲骨卜辞记载,商代武丁时期当
时人们认为疾病是神鬼对人们降灾,于是,驱逐病魔,解除病痛的责
任便落到了能与神鬼相通的巫身上。在上古文献中载有医家巫咸、巫
彭、巫妨等许多巫的名字。巫,是祖国传统医学中最早的医师。巫师
替人治病主要用求神占卜、祈祷 神灵、禁咒邪鬼等方法,但也逐渐
使用药物。
巫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源头文化,其历史文化内涵是异常丰富
的。它对中华文化乃至整个人类文化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以至于我
们今天在探寻许多文化现象时,都不得不回返到巫文化中去溯源。著
名的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说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产生了甲骨文的
巫文化,这种看来浅陋的文化,也许正是我们需要仰视的文化。”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
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
近代落伍了的中国正在现代化,虽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
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
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
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
具有时代特征。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
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
篇三:中国人必须知道的民俗文化常识
?两仪?阴、阳
?三才?天、地、人
?四象?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五行?金、木、水、火、土
?六合?上、下、左、右、前、后
?七星?天枢、天旋、天机、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八卦?乾、兑、离、震、巽、坎、艮、坤
?九宫?乾宫、坎宫、艮宫、震宫(四阳宫)、中宫、(四阴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三皇?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
?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五岳?〖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
?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三清?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灵宝天尊〖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
?四御?昊天金阙无上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后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祗
?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
?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
?五行?金、木、水、火、土
?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
?十八罗汉?布袋罗汉、长眉罗汉、芭蕉罗汉、沉思罗汉、伏虎罗汉、过江罗汉、欢喜罗汉、降龙罗汉、静坐罗汉、举钵罗汉、开心罗汉、看门罗汉、骑象罗汉、探手罗汉、托塔罗汉、挖耳罗汉、笑狮罗汉、坐鹿罗汉
?十八层地狱?[第一层]泥犁地狱、[第二层]刀山地狱、[第三层]沸沙地狱、[第四层]沸屎地狱、[第五层]黑身地狱、[第六层]火车地狱、[第七层]镬汤地狱、[第八层]铁床地狱、[第九层]盖山地狱、[第十层]寒冰地狱、[第十一层]剥皮地狱、[第十二层]畜生地狱、[第十三层]刀兵地狱、[第十四层]铁磨地狱、
[第十五层]寒冰地狱、[第十六层]铁册地狱、[第十七层]蛆虫地狱、[第十八层]烊铜地狱
?五脏?心、肝、脾、肺、肾
?六腑?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
?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
?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
?北宋四大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
?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元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六义?风、赋、比、兴、雅、颂
《中国风俗文化》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3850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