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什么是郭美美事件 正文

什么是郭美美事件

2016-10-30 20:58:46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如何看郭美美事件

如何看郭美美事件

“郭美美事件三天毁掉红会一百年”这是11月5日红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在搜狐企业家论坛作的 “慈善革命:都是?郭美美?惹的祸?”的主题演讲中相关言论。对于该言论,我的看法是:郭美美确实引发了红会的全民的信任危机,但却不是最根本的原因。郭美美事件只是一个导火索,红会本身的管理体制的缺陷、信息的不透明不公开以及失败的公关危机应对才是导致红会一步步陷入信任危机的关键。

我们从红会在整个信任危机的处理中不难看出其公共危机处理的不当之处:

一.应对危机严重滞后

客观地说红十字会的第一则声明在时间节点是比较及时的,但却并没有完全对相关谣言有个预判。6月21日晚,网友开始疯狂转发“郭美美baby”“住大别墅,开玛莎拉蒂......”的炫富微博,而郭美美之所以引发网民如此关注,主要原因是其微博身份认证为“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 6月22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发表声明,称:“中国红十字会系统没有叫"红十字商会"的机构,也未设"商业总经理"的职位,更没有"郭美美"其人。三个“没有”似乎并不足以消除人们的疑问。而红会却对此视而不见,结果给谣言以巨大的传播空间。

二.错误界定监督者的角色

红总会在“危机公关”过程中错误地界定了监督者的角色,以明显失当的言辞给网友的关切和善意“泼墨”,势必加剧危机。诸如“偏激”、“不理性”、“不文明”、“捕风捉影”、“恶意炒作”等负面词汇,以及祭出“追究法律责任”的大旗,都充分暴露了红总会对质疑者的敌视情绪。 这无疑让公众加剧他们的“愤怒”和“不信任”。作为一个慈善机构公众的信任与支持是其得以发展的根基,这样伤害公众的的感情只怕是自己毁掉了自己。

三.“只给声明,不给证明”,

红总会“只给声明,不给证明”的危机公关手段,虽然符合这个官办垄断慈善机构的一贯作风,但无疑于将自己推向了更深的泥潭。在红总会三番两次的声明和新闻发布会中,我们看到的只有红总会急于撇清关系的意图,而没有能自圆其说的实证。举个简单的例子,公众非常关心红总会下属的商业系统红十字会与天略集团之间的合作是否有违规之处,红总会只要如实公开包括财务在内的真实信息,就不必再费口舌之争,可惜类似的公开信息至今仍未看到。不知是红总会不愿公开,还是不敢公开,这势必给公众留下想象空间。事件发生后公众对信息的巨大需求得不到满足只会导致流言跑在事实的前面,而流言的传播速度之快是很难得到控制的,这样势必让危机愈演愈烈。

四.被动应对,诚意不足,错失良机。

红会在事件发生后尽管声明不断,还想用法律捍卫威信,但并没有降低舆论情绪,相反只是加剧了公众的质疑,更加剧了网络热议的地震。网友说什么,便马上声明予以否认。这只是一种“头痛医痛,脚痛医脚”的低级公关。化解公共危机的第一要诀是主动出击,但红总会却自始至终都在被动应对,这种公关思路不仅无益于解决信任危机,还使得红总会遭遇诚意危机。“郭美美事件”发端于网络,难免带有网络传播的鲜明印记,这其中不容忽视的就是海量信息中可能出现一些未经证实的谣传。谣言止于公开,红总会本该在第一时间说明涉事人物的真实身份,积极回应网友的核心关切,但红会每次都是被牵着鼻子走网友质疑什么,便发表声明辩解的被动澄清。这样的消极态度很容易别理解为是舆论压力下的无奈之举,自然无法平息公众的愤怒和质疑,还导致诸多负面社会情绪的叠加。回应失之于被动,拙劣地避重就轻,让我们丝毫不能觉察红总会开诚布公的诚意。而当民间辟谣力量、网民们主动为中国红十字会进行辟谣的时候, 却丝毫得不到官方的回应.当民间主动伸出援手的时候,中国红十字会表现却相当冷漠,没有利用好网络的自洁功能与网民自发的热情,失去了最好的网络助

手.而且也失去了最好的时机。

五.未能正确运用媒体平台,舆论引导不足。

此次危机起于网络,而红会通过传统的声明与情况通报会的方式进行发布新闻,没有结合微博这一新媒体,其结果与预期相差甚远。虽然之后红会注册官方微博却运用不当,例如转发的秘书长王汝鹏的答记者问,虽然是通过博客的方式进行转载,但是这个却是王汝鹏的个人博客而不是红会的官方微博。通过个人发布的信息其权威性、可信度以及传播范围都不会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对网络流言的控制不力任其传播,在网络中任何一个网民都有可能是信息的发布者,而网络的“把关人”作用的降低都增加不实言论的发生的可能性。而红会却并未采取相关手段来控制流言的发布与传播。虽然红会也做过一定的努力,却未形成声势。最终,丧失引导舆论的机会。

如上所诉,红会的危机公关处理存在着很大的不足,我们应该从此次事件吸取教训。

一. 及时跟进事件发展情况,密切关注社会公众对于事件的反应。应在第一时间内发出声

明,阐明立场。诚恳的态度最为重要,毕竟这一事件的发生,伤害了公众的感情。

二. 信息公开透明。郭美美事件只是引发红会信任危机的导火索,信息的不透明不公开才

是关键。一方面公众在信息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很容易被流言所引导;另一方面,公众在通过传播渠道得不到信息的同时,会激发公众自己挖掘信息的欲望(例如运用人肉搜索)。而一旦公众进入该层面,被关注的主体极易陷入被动。应对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则很有可能丧失引导舆论的良机。

三. 接受公众监督,正面积极回应公众的质疑。公众在情感已被伤害的情况下,在得不到

正面回应的情况下红会势必会丧失公信力,公信力一旦丧失,其生命也就结束了。接受公众的监督,提升公众的参与感以及红会与公众的亲近感这对于挽回公信力是相当重要的。

四. 掌握舆论引导权。在信息时代,掌握话语权,变被动为主动显得尤为重要。一旦舆论

朝着不利的方向发展或陷入被舆论控制的漩涡,舆论的力量足以摧毁其根基。

五. 借助第三方权威力量。一旦危机发生,自我澄清会显得苍白无力、缺乏真实性。此时,

应当让公共信任的权威力量介入,通过他人之口来阐述事实,这样更能有力的消除质疑。当然,确实发生了错误,就应当勇于承认,积极应对,及时补救已维系与公共的情感。

六. 换位思考。站在公众角度,站在捐款人角度,想他们之所想。这样不仅能让公众看到

其诚意而且能维系其与公众的情感,为化解危机提供相对稳定的环境。

当然,最好的“危机公关”,不是让网络上的质疑之声销声匿迹,更不是通过一些非常手段打压媒体报道,而是直面问题,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对于红总会来说,平息“郭美美事件”的最佳办法,就是从自身的运作机制改革方面入手,加大账目运行的透明度,同时以成熟和包容的心态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危机并不可怕,可怕是面对危机麻木不仁。勇于面对质疑,承担责任,重拾公信力才能走出信任危机的泥沼。危机背后也隐藏着转机,它能更清楚直截了当的让个人、企业、机构等等认识到不足,让公众监督其改善不足,为今后更好地发展提供契机。

篇二:由郭美美事件看社会诚信

由“炫富”开始,自“耀赌”终结,喧嚣一时的郭美美事件似乎画上了一个句号。然而,在整个事件近3年的发酵期内,我们需要总结的还有很多,会不会有另一个比郭美美更加丑恶的形象来袭?谁又能确保自己不会成为下一个被黑的红十字会?当遭遇比台风“麦德姆”更加猛烈的互联网风暴肆虐时,我们每一个网民又该做些什么?

在揭露的同时,更需要恰当引导

在舆论一致声讨郭美美及其幕后势力的今天,受众会得到哪些有效信息?首先,毫无疑问是中国红十字会沉冤得雪;其次,是对这一蹊跷社会事件的啧啧称奇和津津乐道。显然,这两点并不足够。

现在,在各大网站的新闻评论中依然可以看到网友这样的跟帖,“看来,财不外露小心行事才是硬道理”“这倒霉孩子,要是及时收手就不会惹这么大的祸了”“不管怎么说,那些名牌还是让人心动”“求包养,懂得低调做人,保证不牵扯干爹”??当这样的跟帖回复达到一定比例时,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如果仍有一定数量的人对郭美美事件的理解仅停留在今后行事更需“小心谨慎”,显然没有达到预警的效果。

我们常说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传递正能量,可当一个个含辛茹苦的正面典型案例推出时,网上也充斥着刺眼的奢侈品和炫富照片。不能单纯指责公众的浅薄与虚荣,或许我们的主流媒体和公益组织,在无情抨击郭美美炫富案例的同时,也应该多些勤劳致富的典范、多些回馈社会的心得。毕竟,公众需要更加鲜活的成功案例来做正面引导,并非一味地靠煽情画面和悔恨泪水来换取同情心与正义感,由此才能更加顺畅地引导人们从善如流。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需要遵守新闻准则

自媒体时代,信息海量喷涌,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是必然的,媒体的定义已被网络改变。在“人人都有麦克风”已是既定事实的今天,郭美美只用黑色的3天,就险些毁掉了红十字会的一百年。如此写实的案例不得不提醒我们每一个人,在遭遇下一个互联网风暴时,我们要做些什么?依然是不问青红皂白地随手转发吗?

本报曾在2013年8月26日头版刊登报道《还有多少“郭美美”式的误伤没被揭露》,文章指出“谣言如不能止于智者,就让它止于法律”。时隔一年,郭美美案件已水落石出,判断郭美美今天的境遇不需要预见性,仅凭经验已足够。“炫富”并不违法,但“耀赌”则不能不查,不仅要查,而且要彻查,于是又查出郭美美涉嫌性交易的罪行。正所谓“拔出萝卜带出泥”,王某等所谓的幕后干爹大鳄等,不仅没法将郭美美捞出去,而且自己也将面临刑事拘留,只留下一句“郭美美是我一生噩梦”的悔恨之言。

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谣言在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上的传播速度之快令人咂舌,许多人来不及分辨事情的真伪,便忙不迭地将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他人。有的“大V”们更是别有用心,在谣言前面加上“求辟谣”“求证”等方式,故意扩散谣言。遏制网络谣言快速传播,

是一个社会话题,对于广大网友而言,我们不能做谣言的制造者,也不该是谣言的传递者。

保持理智与清醒,坚持独立分析与思考至关重要。互联网上的每一个人,都应当自觉遵守新闻准则,远离这些恶俗的炒作。

社会诚信体系重建,需要拿出刮骨疗伤的勇气

一段时间以来,对于网络而言,郭美美只是一个消费符号;对于公众而言,红十字会则成了消遣对象。社会诚信体系的“红与黑”,皆在人们一念之间,这显然与我们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相悖。今天,郭美美虽然为她的“丑”付出代价,但由她所代言的干爹包养、网络炫富、问题慈善、千金豪赌、性交易这些关键词,归根结底都是社会诚信问题,人们不知道该相信什么、不知道该相信谁,以至于在郭美美案件中迷失了三年之久。

在由光明日报社、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伦理学会共同主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一讲中,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叶小文就曾谈道:“中国曾是最守诚信的国家,可是这样一个有着悠久诚信传统的民族,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却遇到了诚信缺失症的难题。”

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曾经说过:“有两样东西一直让我心醉神迷,那就是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秩序。”在倡导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内心的秩序又是什么?不妨听听叶小文的见解:“内心秩序就是要倡导爱国守法敬业诚信,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对于发展市场经济中社会上出现的道德沦丧、信任缺失、腐败浪费等现象,我们是时候要拿出对症下猛药、刮骨疗毒伤的勇气了。”(记者 高 赛)

篇三:你怎么看待“郭美美事件”

先生/女士:您好

我是武汉大学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员,我们中心旨在建立一个集规模化、规范化、科学化为一体的调查、研究和咨询的专业机构。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关于“您如何看待郭美美事件?”热点问题的社会调查,需要您的看法和意见,您的真实反馈对我们的分析具有重大的意义。对于您的信息,我们将按照《统计法》予以严格保密。谢谢合作。

背 景:在微博上炫富、炫“干爹”、捏造一个“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头衔、曝不雅视频??近几年,郭美美不时成为网络关注热点。与她相类的一些“网络红人”,也常通过一些“大胆露骨”的丑态行为,隔段时间就要出来“吸引眼球”一下。令人疑惑的是,网络上的这种炫丑行为还挺“吃香”。尽管不少人对此类“网络红人”颇觉无聊、深为不齿,但也有一些人对她们的炫丑饶有兴味。一些网站、行业展会则给她们提供舞台平台,聚焦她们的言行。

B1您的年龄是[单选题]

25岁以下

25-35岁

36-45岁

45岁以上

B2您的性别是[单选题]

Q1.您对“郭美美事件”的了解程度如何?[单选题]

十分了解

比较了解

知道一点

完全不了解

Q2.您获取有关“郭美美事件”信息最多的渠道是?[单选题]

电视

报纸或杂志

电台

互联网

口传

其他

不了解

Q3.您关注“郭美美事件”的最主要目的是?[单选题]

纯属娱乐好玩

大家都在关注,所以随便看看

想知道该事件的更多信息

不关注

Q4. 您怎么看待“郭美美事件”?[单选题]

纯属炒作

折射出社会病态

体现了网络的巨大力量

为生活增添佐料

社会立法的缺位

说不清楚

Q5.诸如郭美美这样的人为什么会成为“网络红人”?[单选题]

与其个人特质有关

有专门的幕后推手

媒体炒作

网友追捧

与之有关的事件使人震惊

其他

Q6.您认为“网络红人”这一现象受人追捧的思想根源是什么?[单选题] 价值观念发生变化

社会风气发生变化

人们精神世界的空虚

既得利益者赚钱牟利的工具

Q7.您觉得如何更好的减少这类事件? [单选题]

国家完善法律,严厉打击这类行为

社会媒体宣扬正面信息

社会大众坚决抵制不良信息,不看不传播

个人自尊自爱


什么是郭美美事件》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382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什么是郭美美事件
相关文章
  • 什么是郭美美事件

    如何看郭美美事件如何看郭美美事件“郭美美事件三天毁掉红会一百年”这是11月5日红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在搜狐企业家论坛作的“慈善革命:都是?郭美美?惹的祸?”的主题演讲中相关言...

推荐范文